现代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生活史是生物学家很熟悉的概念,它可定义为物种的生长、分化、生殖、休眠和迁移等各种过程的整体格局。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活史特征,例如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一年中只生殖一次的和多次的,有休眠的和无休眠的等等。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各个阶段的完全变态昆虫,有多寄生和复杂生活史的寄生虫,有改变栖息地的候鸟,彼此间生活史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比较各个物种的生活史特征,揭示其相似性和分异性,进而联系其栖息地环境条件,探讨其适应性,联系物种的分类地位,探讨各种类型和亚类型生活史在生存竞争中的意义,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生活史对策可以理解为生活史的各种成分或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理解生活史对策研究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明白两个概念:适合度和权衡。适合度是衡量遗传物质在进化过程中传递能力的尺度,适合度包括繁殖和存活能力。各种生活史对策的价值,就决定于这一生活史对策对于生存和繁衍后代所作的贡献的大小,即适合度的值。另一个概念是权衡:因为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和等量地用于生长、生殖、维持消耗、存储、修复、抵抗等各种生命过程。
种群population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①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 ②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一、概念: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条件( Existense Condition):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食
物、热能、氧气等对于动物;光、CO2和水对于植物)。
⏹生态环境( Ecotope):一定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
⏹生境( Habitat):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无机环境)。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B、依性质分
⏹气候因子(climatic factors) :如温度、湿度、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
⏹土壤因子(edaphic factors) :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ctors) :如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的走向与坡度等
⏹生物因子( biotic factors ) :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污染作用
C、依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
⏹稳定因子:终年恒定的因子,主要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地心引力、地磁等
⏹变动因子: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变化的因子
⏹周期性变动因子:一年四季变化和潮汐涨落,如季节性气候变化、昼夜变化和光照,主要影响生物的数量
⏹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如风、降雨、捕食、寄生等,主要影响生物的数量
D、对生物种群数量(生物密度)变动的作用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dependent factor ) :生态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随生物的密度而变化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调节种群数量
—正密度因子:密度增加,生物的密度进一步增长;
—负密度因子:密度增加,生物的密度反馈性降低。
一般生物因子常为密度制约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independent factor ) :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与生物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非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一般是非密度制约性环境因子。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综合作用: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的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非等价的,某一因子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如植物春花阶段低温,渔业高密度养殖增养
⏹主导因子:其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的因子
⏹阶段性作用: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如小麦需水/肥临界期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另外因子来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数量的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到补偿。如软体动物壳生长中钙缺锶补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直接因子:直接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生态因子
⏹间接因子: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发生影响生态因子
如湿地植物缺水,盐分含量高(寒冷),离子梯度、水势
四、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整个地球表面具有过渡状的分带性规律。
太阳辐射量差异:太阳辐射--热量带--水分差异--植被分带--土壤分带
自然地理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植被地带性分布
⏹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呈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干燥空气,-1℃/100m;湿润空气,-0.6℃/100m)。
⏹经度地带性:地球内在因素,如大地构造形成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分异。如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
§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2.1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一、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Liebig‘s 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Justus von Liebig,1840,德国,农化家)。
基本内容: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