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届历史学博士生导师名单
重磅!历史学学科博士点大全及简介!!!
重磅!历史学学科博士点大全及简介!!!博士点请输入标题bcdef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请输入标题abcdefg历史学博士点大全(上)(上一部分请点击链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百余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本院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
全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三本科生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
1995年,本院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6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工程的单位。
1998年,本院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
本院世界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现有历史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三个系。
历史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含艺术品投资方向)、文化产业五个本科专业。
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5学科专业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河北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富有特色。
自建国以来,有萧望卿、李松筠、夏传才、王学奇、朱泽吉、常林炎等知名学者在这里任教,为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本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近年来,通过自主培养和积极引进等措施,已建成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研究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共有教师17人,包括特聘教授1人,教授7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学位者7人。
经过几代学者五十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形成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曲学研究、古代小说研究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
自2000年以来,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在内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得各级科研经费150万元。
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强力的经费支持,将为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博士生培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树立献身科学与真理的坚定信念,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牢固掌握古代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较好地掌握与古代文学密切相关的古代汉语、文献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技能;掌握一门及以上外国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从事具有较高学术含量的文史研究工作,能够胜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培养突出的创新能力,在学术研究或专业技术上取得创造性成果。
历史系导师介绍
中国古代史导师介绍张童心,男,1960年生。
1982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任。
1999年晋升为教授。
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系常务副主任,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商周考古和汉唐考古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领队资格,任考古学会理事。
56771659陈勇,男,1964年10月生于四川,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炎黄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2001年10月以“王宽诚学术讲座学者” 的身份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作访问讲学。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编、参编著作多部,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
近年来独力承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l项,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2项,上海大学教改项目l项,参加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
1996年获四川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7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000年获第二届上海历史学会优秀论文奖。
目前的科研重点为钱穆学术思想研究和唐代江南经济研究。
66528648吕建昌,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海文博学会理事。
论文和专著:《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初识古玩》,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竹木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象牙犀角》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主编“珍藏赏玩丛书”《古镜》《银锭》《古笔》《金银器》《版画》《瓷器》《纸币》《古家具》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参编《中华文化读本》(姜义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首批文科博导和博士生名单公开你认识哪些大牛
中国首批文科博导和博士生名单公开!你认识哪些大牛?时至今日,中国获得博士学位者已逾50万人,导师亦数以万计。
然而是否已经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经全面超越了那一代的前辈?特别整理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中文科学者全名单,这些教授多已经故去,哲人其萎,唯愿后世继之。
北京大学(23名)中国哲学史:张岱年教授现代外国哲学:洪谦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枬森副教授美学、英语语言文学:朱光潜教授逻辑学:王宪钧教授外国经济思想史:陈岱孙教授中国经济史:陈振汉教授法学理论:陈守一教授国际经济法:芮沐教授国际法:王铁崖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王瑶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吴组缃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周祖谟教授现代汉语:朱德熙教授汉语史:王力教授英语语言文学:李赋宁教授、杨周翰教授德语语言文学:杨业治教授印地语语言文学:季羡林教授考古学:宿白教授中国古代史:邓广铭教授、周一良教授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史:侯仁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9名)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肖前教授中国哲学史:石峻教授政治经济学:宋涛教授世界经济:吴大琨教授货币银行学:黄达教授统计学:戴世光教授中共党史:胡华教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高放副教授中国古代史:戴逸教授北京师范大学(10名)世界经济:陶大镛教授教育基本理论:王焕勋教授中国教育史:毛礼锐教授、陈景磐教授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教授中国现代文学:李何林教授中国民间文学:钟敬文教授汉语文字学:陆宗达教授史学史:白寿彝教授中国古代史:何兹全教授北京外国语学院(2名)英语语言文学:王佐良教授、许国璋教授中央音乐学院(1名)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廖辅叔教授南开大学(5名)中国经济史:傅筑夫教授世界经济:滕维藻教授侗傣语族语言文学:邢公畹教授中国古代史:郑天挺教授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吴廷璆教授吉林大学(3名)政治经济学:关梦觉教授考古学:于省吾教授中国古代史:金景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2名)中国古代文学:杨公骥教授世界古代史:林志纯教授复旦大学(9名)外国哲学史:全增嘏教授政治经济学:蒋学模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赵景深教授中国各体文学:朱东润教授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教授汉语史:张世禄教授中国古代史:杨宽教授世界古代史:周谷城教授历史地理:谭其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6名)中国哲学史:冯契教授世界经济:陈彪如教授教育基本理论:刘佛年教授发展心理学:左任侠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徐震堮教授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吴泽教授南京大学(7名)中国古代文学:程千帆教授英语语言文学:陈嘉教授、范存忠教授法语语言文学:何如教授中国古代史:韩儒林教授世界地区史、国别史:蒋孟引教授专门史:王绳祖教授南京师范学院(1名)中国古代文学:唐圭璋教授扬州师范学院(1名)中国古代文学:任中敏教授江苏师范学院(1名)中国古代文学:钱仲联教授厦门大学(1名)中国古代史、专门史:傅家麟教授山东大学(2名)中国古代文学:肖涤非教授中国古代史:王仲荦教授武汉大学(6名)现代外国哲学:江天骥教授世界经济:吴纪先教授国际法:韩德培教授汉语史:黄焯教授中国古代史:唐长孺教授世界近现代史:吴于廑教授华中师范学院(2名)中国近现代史:章开沅教授历史文献学:张舜徽教授中山大学(5名)中国各体文学:王起教授汉语文字学:容庚教授、商承祚教授英语语言文学:戴锱龄教授文化人类学:梁钊韬教授四川大学(3名)中国文学批评史:杨明照教授考古学:徐中舒教授中国古代史:徐中舒教授、缪钺教授云南大学(1名)中国民族史:方国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1名)历史地理学:史念海教授西北师范学院(1名)教学论:李秉德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名)人类学:吴汝康研究员、裴文中研究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1名)心理学:潘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29名)中国哲学史:任继愈教授外国哲学史:王玖兴研究员、贺麟研究员逻辑学:沈有鼎研究员、周礼全副研究员美学:李泽厚研究员宗教学:王明研究员、马学良教授政治经济学:于光远研究员、许涤新研究员中国经济思想史:巫宝三研究员中国经济史:严中平研究员工业经济:马洪研究员农业经济:詹武教授商业经济:刘明夫研究员基本建设经济:薛葆鼎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唐弢研究员中国古代文学:吴世昌研究员、余冠英研究员语言学:傅懋勣研究员现代汉语:吕叔湘研究员、李荣研究员英语语言文学:卞之琳研究员法语语言文学:罗大冈研究员德语语言文学:冯至研究员史学史:尹达研究员考古学:夏鼐研究员中国近现代史:李新研究员、黎澍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所(3名)戏曲历史及理论:张庚研究员美术历史及理论:王朝闻研究员中国音乐史:杨荫浏研究员新中国(文科)各学科首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名录1983年5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共授予18人博士学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李正华、宋月红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李正华、宋月红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2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6)030204中共党史(1)01中共党史李正华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选一②20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3045中共党史宋月红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选一②20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3045中共党史二、导师介绍李正华:国史系博士生导师。
1964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
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现任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编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方面的研究。
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版。
)序卷、四卷的撰稿和统稿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与起步》(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方志出版社2007年再版。
)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有《对毛泽东探索新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再认识》(《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2期。
)、《我国宪法内容历次变动的思路、重点、特点及原因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
)等60余篇,现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2013-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等课题4项。
2004年获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2012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宋月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硕士生导师。
196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
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现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博士学位。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副局级)、研究员,兼研究所机关党委副书记。
历史学近百年来各个学科的大牛们
历史学近百年来各个学科的大牛们(附任教学校)来源:路遙遙的日志历史学近百年来各个学科的大牛们(附任教学校)一.先史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梁思永,夏鼐(考古,北大),吕振羽(大学)吕思勉,许倬云(中央研究院),费孝通(考古,社科院),光直(考古,中央研究院),达(考古,中央研究院)秉琦(北大),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徐中舒(史前和三王,大学)翦伯赞(先和汉,北大)齐思和(先史、世界中古史和中国近代史,北大)马非百(中国历史博物馆),光贤(西周史和孔子研究,北师大),束世徵(华东师大学),王玉哲(南开大学),唐兰(北大),亚农(历史研究所),宽(复旦大学),童书业(大学),黄子通(北大)金景芳(大学),田昌五(大学),吴荣曾(北大),徐修鸿(复旦大学)锡元(大学),杜水生(北师大),广智(师大学)学勤(清华),詹子庆(东北师大学)晁福林(北师大),泽华(南开大学)王震中(社科院),江林昌(大学),朱凤瀚(南开大学),罗新慧(北师大),巍(北大),伟(先及汉考古,大学)二.汉史钱穆(汉史、中国古文化、儒学,北大)林剑鸣(西北大学),顾颉刚田余庆(汉及晋史,北大)邢义田(中央研究院),余英时(汉史、中国古文化、儒学,中央研究院),林甘泉(人大),田人隆(社科院),祖德(社科院),安作璋(大学),朱绍侯(汉和晋史,大学),镇(汉和晋史,北大),王子今(汉和晋史,北师大),开元(北大),庆柱(汉考古,社科院)三.晋南北朝史寅恪(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北大),唐长孺(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大学),国磐(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大学),王仲荦(晋南北朝和隋唐史,大学),周一良(晋南北朝史、日本史,北大),贺昌群(晋南北朝和汉唐史,社科院),尚钺(晋史、先史、中国古代通史,人大)何兹全(北师大),齐涛(大学),朱大渭(社科院),爽(社科院),阎步克(北大),罗新(晋南北朝史、北方民族史、西域史,北大),克尧(晋史和汉唐史)四.隋唐五代史(不计前面重复的)胡如雷(大学),懋炳(五代史,师大学)吴宗国(北大),荣新江(北大),薄小莹(北大),王小甫(唐宋史,北大),学檬(唐史、古代经济史等,大学),明光(汉唐史,大学)五.宋辽夏金元史邓广铭(宋史,北大),漆侠(宋辽夏金史,大学),黄现蟠(宋元史及民族史,广西大学),儒林(西夏史和元史,北师大),吴天墀(西夏史,大学),述(辽史,社科院),博泉(辽金史,大学)舒焚(辽史,大学),振(宋史,师大学),周宝珠(宋史,华中师大学),树森(辽宋金史,大学),汝企和(宋史,北师大),邓小南(宋史、唐宋妇女史,北大),希清(辽宋夏金史,北大),帆(宋史,北大),浦江(辽金史,北大),锡厚(辽金史,社科院)六.明清史吴晗(明史,清华),天挺(南开大学),国桢(南开大学),韦庆远(人大),邓之诚(北大),戴裔煊(明史、民族史、澳门史,大学),王毓铨(明史,社科院),梁方仲(明代社会经济史,大学),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大学),俪生(明清思想史,大学)南炳文(南开大学),王思治(清史,人大),戴逸(清史,人大),夏明方(清史,人大),研(清史,人大),念群(清史,人大),世瑜(明清以来的民俗史,北师大),王天有(北大),国桢(明清史和社会史,大学)七.其他1.通史大家:白寿彝(北师大)2.、哲学、思想史:任继愈,侯外庐(北师大),向奎(大学),汤用彤(北大),垣(北师大)熊铁基(华中师大学),何兆武(清华),守诚(社科院),夏甄(社科院),祝瑞开(大学)3.经济史:吴大琨(人大),傅筑夫,大为(北师大),伯重(清华),文治(社科院)世界上古史研究国当代部分知名学者:1. 史前史学:宋兆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毛昭晰(大学)、吴新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已故)、堃(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詹天祥(大学)、孔焱(大学)2.古埃及学:文鹏(东北师大学,已故)、令狐若明(大学)、颜海英(大学)、周启迪(师大学)、晓东(东北师大学)、金寿福(复旦大学)3. 古西亚学(含两河、亚述、波斯、赫悌、犹太、伊斯兰等文明):吴宇虹(东北师大学)、铁匠(毕业于大学,先后任教大学、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拱玉书(大学东语系)、政(大学东语系)、建华(大学考古系)、黄民兴(西北大学)、哈全安(南开大学)4. 古印度学:季羡林(大学,已故)、家和(师大学)、林承节(大学)连仲(大学)、隆国(大学)、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郭良鋆(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维钧(中国社科院亚太所)、5古希腊罗马学:王敦书(南开大学)、雅书(师大学,已故)、共乐(师大学)、小瑜(大学)、朱(大学)、朱孝远(大学,文艺复兴和古希腊)、王(中国人民大学)廖学盛(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胡庆钧(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郭小凌(师大学)、郝际(东北师大学)、强(东北师大学)、宫秀华(东北师大学)、晏邵祥(首都师大学)、黄洋(复旦大学)、周巩固(东北师大学)、恒(师大学)、黄春高(大学)、裔昭印(师大学,古希腊史和世界文化史), 周怡天(大学,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国部分知名学者1. 西欧基督教文明:马克垚(大学,中西封建社会),戚国淦(首都师大学,世界中古史尤其是都铎史),曦文(首都师大学, 基督教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夏继果(首都师大学, 西欧中世纪史、近代早期国际关系史、英国史和欧洲教育史的研究), 王乃耀(首都师大学,英国都铎史),王勤榕(首都师大学,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与经济),明翰(师大学,欧洲中世纪史),文洪(社科院,欧洲中世纪史、西欧中古晚期及近代早期财产权利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研究),顾銮斋(大学, 英国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西方文化史),昌栋(已故,中世纪基督教),庞卓恒(天津师大学,中西封建社会和史学理论),侯建新(天津师大学, 英国及西欧经济社会史、中西经济社会史比较、史学理论),郭守田(已故,东北师大学,欧洲中古史),朱寰(东北师大学,世界中古史和西欧封建社会),仲丹(大学,欧洲古典文明和西方文化史),朱孝远(大学,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和古希腊史),小瑜(大学,基督教会史),新成(首都师大学,英国中世纪教会史),孟引(大学,已故,英国史),立行(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和欧洲中世纪史)郭方(社科院),黄春高(大学, 西欧封建社会),孟广林(人民大学, 西方封建政治史、文化史与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王素色(中央民族大学,中外古代民族文化交流),王挺之(大学,西方城市史、文艺复兴研究),景华(大学,西欧中世纪史和英国史),徐松岩(西南师大学,西欧中世纪史),2. 拜占庭文明:绪山(清华大学),志强(南开大学),徐家玲(东北师大学)3. 俄罗斯文明:成木(社科院,俄国史、联史研究),建华(师大学),维安(师大学) ,于沛(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俄国史)4. 伊斯兰—阿拉伯文明:哈全安(南开大学),郭应德(大学),纳忠(已故,外国语大学),马明良(西北民族大学)5. 中古日本、朝鲜、印度:王金林(复旦大学,日本史)、琳琳(大学,日本史)、仁安(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和日本史),吴廷謬(南开大学,日本史)、禹硕基(大学,日本史),玉样(大学),德宇(南开大学)、叶渭渠(社科院,日本史)、王家骅(已故,南开大学,日本史)、子敏(延边大学,朝鲜史)、龙(延边大学,朝鲜史),林承节(大学,印度史)、欣如(社科院,印度史)6. 古代非洲、美洲文明:家馨(大学,非洲史,南非史,殖义史),林被甸(大学,拉丁美洲史)7. 其他:钱乘旦(大学,英国近代史)高毅(大学,欧美近现代史,法国史),何顺果(大学,美国史),道揆(社科院,美国史),阎照祥(南开大学,英国近代史),乐民(社科院,欧洲近现代史),坚(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法国史),陆庭恩(大学,非洲近现代史),艾周昌(华东师大学,世界近代史、亚非史),齐世荣(首都师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徐蓝(首都师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树智(西北大学,中东史)、北成(清华大学,世界近代史),何芳川(大学,亚非拉近代史)、胡德坤(大学,世界近现代史)雷海宗、林志纯、周谷城、周一良、吴于廑、齐世荣、齐思和等等老一辈史学大家,往往是中外历史各个领域皆有所成,而当代许多学者也是多领域贯通的。
中国历史系大神有哪些
中国历史系大神有哪些中国历史系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高端、精英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内容繁杂,需要富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研究功底。
很多历史学者经过多年的奋斗和探索,成为了中国历史系的顶尖人物,他们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名,而且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一位中国历史系大神,当属梁启超。
他是中国现代历史学的开创者,也是最早提出“起点论”、主张史学带有现代价值的历史学家之一。
梁启超在他的著作《近代中国政治得失》中,探讨了19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中矛盾、迷茫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从西方历史学中汲取营养、为中国的历史研究注入新思想的构想。
第二位中国历史系大神,是以户县为籍贯的李约瑟。
他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科技史学家和翻译家,其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国科学技术史》,该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将中国古代科技的重大发明与社会、文化、人口等多个方面联系起来。
同时,他还致力于把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教义引进中国,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三位中国历史系大神,是以北京为出生地的茅海建。
他是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国现代史、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专制与民主等社会政治理论等领域。
茅海建最广为人知的是其对《辞源》的编辑和注释,在这部最扩大版的《辞源》全套中,茅海建对附于不同词条下的数千个词汇,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题献,成为了中国古代汉语研究的经典之选。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曾经的中国历史系传奇人物——鲁迅。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文学与政治、社会相互联系。
他创作的《呐喊》、《阿Q正传》等作品,揭示了晚清民初社会矛盾的多重层次,反映了国民性的顽固性和落后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上这些人都是现代中国历史学界的顶尖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于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奋,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拥有中国的历史文化。
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一)中国史李健胜教授李健胜,男,1975年8月生,青海省贵南县人。
历史学博士,省级骨干教师。
青海师范大学黄河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先秦史及思想文化史研究,兼及青藏高原区域历史。
在《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1部。
其中《文本与政治变迁——思想文化史视域中的秦汉君主专制及其建构》(《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先后出版专著《先秦文化批判思想研究》(2006年)、《子思研究》(2009年)、《清代—民国西宁社会生活史》(2012年)、《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2012年)、《<论语>与现代中国:阐释及建构》(2013年)、《早期羌史研究》(2014年)、《国家、移民与地方社会:河湟汉族研究》(2015年)7部,参著4部,其中《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一书获青海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文本与政治变迁——思想文化史视域中的秦汉君主专制及其建构》一文获青海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早期羌史研究》一书获青海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1次,省级优秀教学奖1次。
主编“丝绸之路青海道”丛书(2017)。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09CZS029)1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13&ZD059)子课题“儒学与藏族、羌族、蒙古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
杜常顺教授杜常顺,男,教授,1963年12月生,历史学博士,博导。
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
现为青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文化。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
高去寻
简介:1931年高先生由北京大学预科转入正科历史系。他的才华,尤其在大学毕业论文
〈李峪出土铜器及相关之问题〉中显露无遗。他以其文献学功力之深厚底子,驳斥秦始皇祭 山川之传说,否定李峪所出土的古铜器是“秦器”之论;以其古器物学之涵养精邃,在当时 对于铜器断代认识不深刻,除笼统“殷周式”外便是“汉式”的情况下,认为这些铜器的风 格为春秋末年的新款,并考定其年代。最后,他指出李峪铜器受到“斯克泰.西伯利 亚”(Scytho-Siberian)文化的影响,以此探索中国北方与西伯利亚的关系。他以敏锐及辽阔的 治学眼光,把中国文化放在经蒙古、南西伯利亚、中亚到南俄黑海的大舞台上衡量,而非关 在长城内孤芳自赏地看中国文化,并且相信古代长城内外的交通远比我们今日想象的频繁。 这种跨越国界,把中国文化放到世界文明中在当时是何等的气魄与胸襟啊!斯克泰.西伯利 亚文化与中国文化古代文明的关系是高先生一生的“最爱”。1935年高去寻初次参加殷墟第 十二次发掘,即侯家庄西北冈第三次发掘。由于他参加时期较晚,排号第九,所以田野称呼 他为“老九”或“高老九”。那次西北冈的发掘,可以说是殷墟发掘以来最大的一次,开工 后在西区高土堆上的人山,和在东区小墓两边的人海,熙熙攘攘好像赶庙会似的,高先生目 睹这热闹的状况,内心自喜。由于这是他初次参加考古发掘,所以梁思永先生挑选最有经验 的工人给他,分配他去挖掘小墓。这样的安排使他无缘视察大墓,这对他后来整理大墓报告 自然增加一定的难度。时局的动荡与不安,国事蜩螗,高先生所兴趣的“斯克泰.西伯利亚” 不可能在中国单独完成,他这方面的才华在动荡的世代中被淹没了。解放后高先生随史语所 播迁来台,1949年升研究员,1954年西北冈发掘领队梁思永逝世后,高先生受命整理乃师梁 思永西北冈报告的未完稿,从此他的后半生就与西北冈报告紧紧系在一齐。李济先生在《侯 家庄第二本1001号大墓》中序说:「校订辑补师友的著作,比自己写一本书更要困难……。」 辑补包括订正讹误等,而且梁思永先生草书另成一格,颇难认定,经过岁月磨灭,由梁先生 亲手绘制的插图已经腿色,有些还被误认为白纸,此外,高先生在补写出土器物时每一件都 要核对原物,这辑补的工作,琐碎而繁杂。高先生放弃了驰骋于欧亚草原的精魂,而为西北 冈基本上很多都是盗墓贼不要的“破烂的东西”锁磨了二十年,终至于筋疲力尽,最后虽然 完成了不朽的盛业─《候家庄》。弥为可贵的是,单以篇幅来写,高先生补写的部份超过80%, 然而他却在出版扉页犹题为梁思永先生的未完稿,而他只是辑补,这“辑补”两字蕴藏了多 高贵的人格呀!1966 年他荣膺中央研究院院士,获得学者一生最高的荣誉。1973年出任史语 所所长,三年任满,已是七十一岁的老人。古稀之龄的老人再来整理先师遗着,检点实物, 翻查发掘日记,核对那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字,实在难啊!他原本可以指导年轻学者协助从事, 但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发展自己的学问,而不要掉入这个大泥塘。他似乎诉说自己年轻时的 心愿,始终一人扛起这债务,就如同他告诉杜正胜先生,他整理报告是在替史语所还债呀!
历史学排名前七的名校师资介绍
著名明史专家,南炳文,在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工作,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著有《明史》(上、下册,合著)、《中国封建王朝兴衰史(明朝卷)》(合著)等著作。
六、厦门大学
目前有在职教授 16人(博士导师11人),副教授15人,获得博士学位17人,其中有2位教授被国家教委选为首批 “跨世纪优秀人才”。
名老师有傅衣凌(已故),陈诗启(退休),戴一峰,郑振满,世界史为王旭等
戴一峰,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含区域社会经济史、中外经济关系史,中国海关史,海外华侨华人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参加近代旅日华商、亚洲商业网络、侨乡研究、闽西土地与移民等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和近代中国海关史、革命根据地经济史、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现代化等国家社科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北京师范大学
现有 12 个教研室和研究所,在职教授 21 人,在聘“ 985 ” 项目 教授 8 人,副教授 15 人,讲师 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
提到北师历史学院,就不得不提老教授何兹全,他是北师历史学院撑场面的人物,今年九十多了!他是傅斯年的学生,他的史学研究,有三个领域:一是中国社会史,主要是周到汉唐;二是汉唐佛教寺院经济;三是汉唐兵制。他自己曾经说用力最多的是中国社会史!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中国文化六讲》
历史学排名前七的名校师资介绍
一、北京大学
现有专职教师68名。其中,教授33名(博士导师19名),副教授19名,讲师16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7 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1983年全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88年、2002年被评为历史学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直属学校有专门编制,2000年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和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向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方向,同时设有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商会研究中心、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担任名誉所长,所长为全国知名专家朱英教授。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合理知识结构、坚实专业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史学研究人才。
要求博士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更健全地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全面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本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好,能够独立胜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涵盖的研究范围包括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基督教与教会大学史等。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者可以延长1-2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达到15-18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8-11分,实践环节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内容是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另外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表收齐后以院系为单位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到研究生处,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马克锋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马克锋马克锋,1961年生,陕西省富平县人。
历史学博士,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为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主要论著有《中国近代十大怪杰》、《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等。
(1)学术论文:1.《孙中山与传统儒学》,《学术研究》,1986.5《新华文摘》,1986.12全文转摘2.《辜鸿铭思想初探》,《福建论坛》,1987.23.《中源西流思潮论》,《江汉论坛》,1987.12《新华文摘》,1988.3全文转摘4.《中体西用文化模式之反思》,《中州学刊》1987.65.《试论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化建设运动》,《宝鸡师院学报》,1987.46.《梁启超后期文化思想新探》,《天府新论》,1989.27.《西学中源与近代文化》,《北京社会科学》,1990.18.《中西会通与近代文化》,《近代史研究》,1990.49.《墨学复兴与近代思潮》,《中州学刊》,1991.410.《西学中源说及严复对其批评与反思》,《福建论坛》,1993.211.《近代中国人认同西学的思想轨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212.《严复与袁世凯》,《福建论坛》,1994.613.《中国近代认识西学的三个层次》,〖日本〗《中国研究》,1995.914.《抗拒与交流——中国近代认知西学的历程》,[加拿大],《文化中国》1997.115.《民族危机与思维转型——论甲午战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转向》,《广东社会科学》,1997.116.《救亡图存与天演图说》,《福建论坛》,1997.117.《民众动向与辛亥革命》,《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18.《“西学中源”说的现代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9.《试论近代中国文化建构的几种模式》,《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9期。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6)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中国古代史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先秦秦汉史研究先秦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国家形态和思想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先秦礼制、先秦诸子学说、汉代社会演变等重要课题作深入探讨。
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深入探讨当时的士族形态、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民族融合与社会风俗的变迁以及魏晋玄学、唐代文化交流等重要课题。
3、宋元明清史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演变,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规律。
4、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潮、流派和人物,揭求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发展规律和现代意义。
5.道教科技史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要求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学位论文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必修不少于11学分,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名单
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名单
1998年与2000年,历史学先后批准了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003年,又批准
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
2005年,再批准
天津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
2011年,经过调整,
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历史学系推荐候选人 朱荫贵教授
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历史学系推荐候选人朱荫贵教授育人理念:“以朋友之心待学生,以己身全部培育之”“与教予学生专业知识相比,培养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治学理念:“永远追寻历史真相,不断迫近事物本质”;“板凳要坐十年冷”--治学有创见必由之路;“文章不说一句空”--治学为人均需遵循之准则”。
朱荫贵教授,男 1950年12月生,籍贯河北景县,出生于贵州贵阳市。
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年作为我国首批与日本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赴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学习一年。
1995年6月至1997年5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从1982开始,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研、副研,1997年升任研究员。
199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0年任经济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主任。
2003年3月被聘为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兼职教授。
2003年9月被复旦大学历史系引进。
现为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经济史。
2005年6至8月被日本东京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社会兼职有: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近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等。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社会科学家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师”与“父”北大历史系78级是个群星璀璨的群体,阎步克、荣新江、邓小楠、王小甫、李开元、李孝聪、牛大勇、卢向前这些当今活跃在史学界的“大腕”,就是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这其中,自然还包括本篇的主人公、我们的导师——朱荫贵教授。
2009年12月,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朱荫贵教授以《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一文荣获论文类一等奖,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奖。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 张颂教授,中国播音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特邀理事,播音学研究会顾问。
主要著作有:《朗读学》《朗读美学》《播音创作基础》等;主编《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等。
2. 于根元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等;主编《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应用语言学概论》《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
3. 李宇明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论著有:《语言理解与发生——汉语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语文学习与教育》《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汉语量范畴研究》等。
4. 陈章太研究员,社会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五卷本)《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等;主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等。
5. 冯志伟研究员,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语言现代化学会副会长、 LREC 、TELRI 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现代术语学引论》《数理语言学》等。
6. 侯敏教授,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在机器翻译系统研制、传媒有声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主要论著有:《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修辞美学》《汉语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等。
7. 李佐丰教授,广播电视语体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广播电视语言》《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文言实词》《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古汉语语法学部分)》等。
曾获王力语言学奖。
其论文主要探讨《左传》和先秦的语法现象。
目前,正致力于古汉语中的词义和句法的沟通,试图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8. 邢欣教授,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主要论著有:《现代汉语兼语式句型研究》《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双语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兼语动词与非兼语动词的区别》等;主编教材《汉语水平考试指南》等。
邓广铭——中国历史学家
邓广铭——中国历史学家邓广铭介绍中文名:邓广铭外文名:字恭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临邑出生日期:1907年3月16日逝世日期:1998年职业:中国历史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代表作品:《陈龙川传》、《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座右铭: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邓广铭(1907年3月16日—1998年1月10日),字恭三,中国历史学家、著名宋史学家。
1907年3月16日生于山东德州临邑。
1936年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毕业论文《陈龙川传》,深受指导胡适的赞赏。
留校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史学系助教。
先后发表《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等,陈寅恪为《宋史职官志考正》作序。
1943到1946年,任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撰写了《岳飞》一书,把岳飞传记的写作提高到学术研究的水平。
1950年起任。
在此期间,修订出版了《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先后两次重写了《岳飞传》,并写成《辛弃疾(稼轩)传》、《王安石》等书。
同时还发表了《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唐宋庄园制度质疑》、《南宋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等论文。
60年代初,执笔撰写了《中国史纲要》中宋辽金史部分,成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
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
从1954年起,先后担任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1998年1月10日上午9时50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邓广铭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唐宋辽金史的研究。
他治学严谨,领域宽阔,勇于探索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学术文化史各方面的重大课题,精于历史人物传记之作,在古籍整理方面,亦有精深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学大家
魏晋南北朝史名家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學術界所稱譽的“四大名旦”為:唐長孺、周一良、王仲犖、何茲全。
被譽為“四小名旦” 為:田余慶、韓國磬、高敏、萬繩楠。
1 、唐长孺(1911——1994 )教授。
江苏吴江人。
1932 年上海大同大学文科毕业。
毕业后在兰田国立师范、武汉大学等单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并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早年从事中国辽、金、元史的研究。
1944 年后,专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并从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
自1955 年以来,三联书店、中华书局等先后出版他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至九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等学术专著。
多次发表研究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论文。
唐长孺广泛参加史学社会实践。
1961 年,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分册)》。
从1963 年起,主持并参加二十四史中北朝四史(《魏书》、《周书》、《北齐书》、《北史》)的点校工作。
1975 年,经他倡议,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组成“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组”,由他任组长主持整理工作,并主编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等书。
1955 年以来,唐长孺招收并培养了多批研究生。
他领导成立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是一支学风严谨、成果显著的较完整的学术梯队。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部分)、《吐鲁番出土文书》(10 册)等。
2 、周一良:(1913——2001)中国历史学家。
早年曾用字太初。
安徽东至人,1913年1月19日生于山东青岛。
民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
8 岁入塾,习经、史、子书,后加日文、英文。
周一良对日本史和亚洲史造诣尤深,1949 年以前曾讲授日本史。
建国后,创设亚洲各国史课程,培养了一批亚洲史及日本史的教学和研究人才。
1944 〜1946年任哈佛大学日语教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史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白寿彝
华东师范大学:吴泽
中国社科院:尹达
(2)文化人类学
中山大学:梁钊韬
(3)考古学
北京大学:宿白
四川大学:徐中舒
吉林大学:于省吾
中国社科院:夏鼐
(4)中国古代史
北京大学:邓广铭、周一良北京师范大学:何滋全
中国人民大学:戴逸
南开大学:郑天挺
吉林大学:金景芳
复旦大学:杨宽
华东师范大学:吴泽
南京大学:韩儒林
厦门大学:傅家麟
山东大学:王仲荦
武汉大学:唐长儒
四川大学:徐中舒
(5)中国近现代史
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
中国社科院:李新、黎澍(6)中国民族史
云南大学:方国瑜
(7)世界古代史
东北师范大学:林志纯
复旦大学:周谷城
(8)世界近现代史
武汉大学:吴于廑
(9)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南京大学:蒋孟引
南开大学:吴廷璆
(10)专门史
厦门大学:傅家麟
南京大学:王绳祖
(11)历史文献学
华中师范大学:张舜徽(12)历史地理学
复旦大学:谭其骧
北京大学:侯仁之
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