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控制测量教案4
测量物体长度的教案设计
测量物体长度的教案设计测量物体长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长度单位及其符号。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3.学生能够利用单位换算完成长度的换算。
二、教学内容:1.长度的概念及长度单位。
2.尺子的使用方法。
3.长度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2.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标准尺。
3.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度单位的概念,然后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符号,并解释它们所代表的长度范围。
2.认识尺子教师将标准尺拿出来展示给学生观察,并向学生解释尺子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
3.学习测量长度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强调尺子的摆放、读取和算法。
然后让每个学生练习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以检查他们的解和技能掌握情况。
4.控制误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测量误差的控制,例如,要保证尺子平稳摆放,物体与尺子必须紧密贴合,避免弯曲尺子等情况。
5.长度单位和换算在学生熟练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之后,导入长度单位的换算。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相关练习。
6.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测量长度的基本概念、单位、方法和换算规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在放学前布置一些反思习题,包括一些实际场景问题,以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测量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测量
活动是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测量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指导幼儿园教师进行科学测量活动,制定一份高质量的教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针对幼儿园科学测量活动的教案,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测量的兴趣和能力;2. 让幼儿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3. 培养幼儿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简单的测量工具,如标尺、天平等;2. 准备一些具有不同长度、重量、容积等特点的实物用于测量。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测量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实践(1)长度测量让幼儿使用标尺进行长度测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重量测量让幼儿使用天平进行重量测量,比较不同实物的重量,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3)容积测量让幼儿使用容器进行容积测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3. 总结让幼儿总结测量活动的内容,引导幼儿思考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四、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初步评估幼儿的测量能力和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延伸活动1. 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加强对测量的理解;2. 制定更具挑战性的测量游戏,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六、注意事项1. 在实践环节中,要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要严格把关;2. 在引入和总结环节中,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以上教案,可见科学测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能引导幼儿了解科学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希望广大幼儿园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案中的内容,设计出更加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科学测量活动,为幼儿的综合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测量技能实验教案
测量学实习课程教案第页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实习目的:(1)了解水准仪的原理、构造。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等外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方法。
二、仪器设备:每组S3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记录板1个。
三、实习任务:每组完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任务。
四、实习要点及流程:1.水准仪的使用(1)要点:水准仪安置时,要掌握水准仪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始终与操作者左手旋转脚螺旋的方向一致的这条规律。
读数时,要记住水准尺的分划值是1cm,要估读至mm。
(2)流程:架上水准仪——整平仪器——读取水准尺上读数——记录2.等外水准测量(1)要点:水准仪要安置在离前、后视点距离大致相等处,用中丝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至毫米。
(2)流程:如下图已知H BM=50.000m,要求按等外水准精度要求施测,求点1、点2两点高程。
作业布置:按照实习的任务要求,认真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内业成果计算。
课后小结:本次课是测量学的第一次实习课,主要是通过实践让同学们掌握水准测量测高差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实践时多动手操作,不能眼高手低;同时,在实践时也要多思考,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
测量学实习课程教案第页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实习目的:(1)掌握水平角观测原理,经纬仪的构造及度盘读数。
(2)掌握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方法。
(3)掌握竖起直角测量的方法。
二、仪器设备:每组J6光学经纬仪1台、测钎或花杆2个、记录板1个。
三、实习任务:每组用测回法完成1个水平角和1个竖直角的观测任务。
四、实习要点及流程:1.水平角观测(1)要点:a) 测回法测角时的限差要求若超限,则应立即重测。
b) 注意测回法测量的记录格式。
(2)流程:在A或B点整平对中经纬仪——盘左顺时针测——盘右逆时针测。
2.竖直角观测(1)要点:竖直角观测时,注意经纬仪竖盘读数与竖直角的区别。
(2)流程:在A点测B点的盘左竖盘读数——在A点测B点的盘右竖盘读数——计算A点至B点的竖直角。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2)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控制测量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测量仪器的能力;(3)学会分析测量数据,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应用(1)控制测量的定义;(2)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3)控制测量的应用领域。
2.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1)测量原理;(2)误差理论;(3)数据处理。
3. 控制测量的方法(1)地面测量;(2)卫星测量;(3)无人机测量。
4. 常见测量仪器与工具(1)全站仪;(2)水准仪;(3)经纬仪;(4)测距仪;(5)GPS定位仪。
5. 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数据采集;(2)数据传输;(3)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应用;(2)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常见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误差理论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2)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3)测量仪器的操作与维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实践操作法;(4)小组讨论法。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测量仪器演示;(3)实际操作演练;(4)在线资源共享。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通过工程案例,引入控制测量的概念;(2)展示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2)介绍常见测量仪器与工具;(3)阐述控制测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演练;(2)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测量仪器;(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测量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作用。
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
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工作。
具备处理测量数据和绘制地形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测量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2、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
3、角度测量角度测量的原理。
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
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
4、距离测量钢尺量距的方法和精度。
视距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电磁波测距的原理和应用。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6、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
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和外业观测。
三角测量和 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
7、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8、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地形图的面积量算和土石方计算。
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设计布置地形图测绘的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测量工作在工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测量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课件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控制测量概述1.1 控制测量的定义与目的解释控制测量的概念讨论控制测量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1.2 控制测量的方法与类型介绍常见的控制测量方法(如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探讨不同类型的控制测量(如静态测量、动态测量、连续测量等)1.3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精度分析等第二章:测量仪器与设备2.1 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如电子测距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2.2 测量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讨论测量设备的选择标准,如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等演示测量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校准解释测量仪器的维护与校准的重要性提供测量仪器维护与校准的方法和步骤第三章: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3.1 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介绍控制测量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如测站点设置、观测时间选择等3.2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解释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清洗、平差计算、精度评估等3.3 控制测量数据的应用探讨控制测量数据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如地形测绘、建筑施工等第四章:控制测量误差分析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4.2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影响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干扰等讨论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3 测量误差的处理与减小介绍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如误差传播、补偿等探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改进测量设备、优化观测方案等第五章:控制测量的应用案例5.1 控制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控制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如基础施工、建筑立面测量等5.2 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探讨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如地形测绘、钻孔定位等5.3 控制测量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解释控制测量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如道路设计、桥梁施工等第六章:现代控制测量技术6.1 概述现代控制测量技术介绍现代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现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6.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解释GNSS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讨论GNSS的优点和局限性6.3 遥感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如卫星影像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第七章: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7.1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概述介绍常见的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Leica Geo Office、Trimble Geomatics Office等7.2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演示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导入、编辑、平差计算等7.3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八章: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8.1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讨论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对工程和科研的影响8.2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介绍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如内部检查、外部检查、全流程质量控制等8.3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质量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控制测量安全管理9.1 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讨论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人员安全和设备保护的影响9.2 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介绍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制定方法,如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探讨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实施,如安全培训、现场监督等9.3 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安全管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未来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探讨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点和发展方向,如、大数据等10.2 控制测量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解释控制测量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10.3 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行业的影响讨论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测量的定义与目的控制测量是工程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理解其定义和目的对于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测量教案7章_控制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
青藏高原导线
§7.2 导线测量
(1) 导线的布设
将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构成的折线——导线, 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与两相邻导线边的 水平夹角,(注意相邻导线点之间要保证通视) 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方位角,求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水平角用经纬仪测量,边长用光电测距仪或钢尺丈量, 也可使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边长。 适用范围较广:地物分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多的隐蔽 区和带状区, 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
二、闭合导线数据
已知数据:A1,XA,YA
导线转折角A ,1 ,4; 边长DA1,D12,……,D4A。
测 量
f 测 理
理
n 2) 180 (
f f允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 转折角 改正后 方向角 边 长 坐 标 增量(米) 号 (右) D 转折角 (米) X Y ⁰ ′ ″ ⁰ ′ ″⁰ ′ ″
第7章 控制测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一.目的和作用:为了减少测量工作中的误差累计,应该遵循三个
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这几个 基本原则说明我们的测量工作是首先建立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然后 在控制网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测量、碎部测量等工作。另外这几个基本 原则还有一层含义: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一个大范围、大区域的高 等级控制网,然后由高等级控制网逐级加密,直至最低等级的图根控制 网,控制网的范围也会一级一级的减小。
导线的布设形式
1) 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 从已知高级控制点A,已知方向AB出发, 经过1,2,3,4点,返回到起点A,形成闭 合多边形。3个检核条件——1个多边形内角
实验4三、四等水准测量
南京工程技术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 —20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造价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授课教师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间实验:四等水准路线测量一、目的和要求(1)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四等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2)了解四等闭合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闭合差改正方法。
二、计划和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为4学时。
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轮流分工为: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2人立水淮尺。
(2)实验设备为DS3水准仪,水准尺2支,尺垫2只,记录板一块。
三、方法和步骤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四等水准测量是高程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采用视距测量方法保证仪器处于中间位置。
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检核。
2、闭合水准测量实习(1)从实习场地的已知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点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准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400 m,设置8~12个测站,视线长度约为30 m左右。
立尺点可以选择有凸出点的固定地物或安放尺垫。
(2)安置水准仪时,可用步测使前、后视距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顺序进行观测:后视水准尺黑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记录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每站读数结束,随即进行各项计算,并行各项检核,满足规定的限差要求后,才能搬站。
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规定如下表:(4)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路线终点,计算路线高差闭合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mm L L 为路线总长(单位:km )。
四、注意事项(1)四等水准测量比普通水淮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较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要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
4. 能够独立进行控制测量操作,并处理测量数据。
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定义和分类2. 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方法3.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4. 控制测量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5. 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控制测量的概念、作用、意义、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控制测量的原理、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所:实验室或教室。
2. 教学设备:控制测量仪器、工具、示教板、投影仪等。
3.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测量数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控制测量的定义、分类、原理和方法,结合示教板和PPT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控制测量的相关概念。
3. 仪器演示:展示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外观和功能。
4. 操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控制测量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测量操作步骤和技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测量数据进行工程计算和分析。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兴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控制测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b. 控制测量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讨论和练习。
b. 实验操作考核和数据准确性。
c. 实验报告和成果展示。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第一章:工程测量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1.2 工程测量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工程测量的概念阐述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1.3 工程测量的发展历程介绍工程测量的历史发展概述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4 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和方法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掌握常见的工程测量方法第二章:测量学基础2.1 测量学基本概念解释测量的定义和原理了解测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测量单位2.2 测量仪器和工具介绍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测量误差和精度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测量精度的表示方法和评定标准2.4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技巧第三章:平面控制测量3.1 平面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平面控制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平面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3.2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平面控制测量技术3.3 平面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平面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平面控制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平面控制测量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平面控制测量过程和成果讨论平面控制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四章:高程控制测量4.1 高程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高程控制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高程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4.2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技术4.3 高程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高程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4.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高程控制测量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高程控制测量过程和成果讨论高程控制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五章:地形图测绘5.1 地形图测绘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地形图测绘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5.2 地形图测绘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地形图测绘技术5.3 地形图测绘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地形图测绘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5.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地形图测绘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地形图测绘过程和成果讨论地形图测绘在该项目中《工程测量课程教案》第六章:建筑施工测量6.1 建筑施工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建筑施工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建筑施工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6.2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建筑施工测量技术6.3 建筑施工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建筑施工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建筑施工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6.4 案例分析: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例分析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建筑施工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七章:道路工程测量7.1 道路工程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道路工程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道路工程测量在道路建设中的重要性7.2 道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道路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道路工程测量技术7.3 道路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道路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道路工程测量成果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7.4 案例分析:某道路工程测量实例分析某道路工程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道路工程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八章:水利工程测量8.1 水利工程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水利工程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水利工程测量在水工建设中的重要性8.2 水利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水利工程测量技术8.3 水利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水利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水利工程测量成果在水工建设中的应用8.4 案例分析:某水利工程测量实例分析某水利工程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水利工程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九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应用9.1 概述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介绍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现代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2 GNSS 测量技术及应用学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基本原理掌握GNSS 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3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及应用介绍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4 无人机测量技术及应用了解无人机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无人机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第十章:工程测量实习与实践10.1 实习目的和意义解释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实习在巩固工程测量知识和技能中的重要性10.2 实习内容和步骤制定实习内容和步骤确保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10.3 实习成果的提交和评价规定实习成果的提交要求评价实习成果和学生的表现10.4 实习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测量实习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测量实习的过程和成果讨论实习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测量学基本概念:理解测量的定义、原理以及测量学的分类和常用测量单位。
长度和时间测量中的误差控制教案
长度和时间测量中的误差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理和常用仪器。
2.掌握测量时的误差产生的原因。
3.掌握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1.长度测量(1)原理长度是指物体的长或短的程度。
使用单位长度来描述,如米、厘米等。
长度测量是物理学和工程学基础知识之一。
用于测量长度的仪器类型繁多,其中,卷尺是最为常用的仪器之一。
根据其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钢卷尺和软卷尺。
(2)误差产生的原因长度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度和误差:例如,卷尺的长度偏离、摆动等。
②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因素导致卷尺膨胀、缩小,导致误差。
③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使用卷尺测量的时候,如果不垂直于物体表面或者不水平,就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3)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误差是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通常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人为误差,通常来自于测量工具的精度、环境温度、使用方法等因素,且误差大小基本一致。
控制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更高精度的工具、调整环境温度、使用正确的方法等相应修正。
随机误差则是指非人为误差,通常是一些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比如,工具本身的制造精度等。
控制方法往往是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来修正,从而减小误差的影响。
2.时间测量(1)原理时间是指一段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间隔。
通常用小时、分钟、秒等单位来表示。
时间测量器常用的是秒表、钟表等各种形式的表。
一般来说,时间测量器是比较精确的,误差很小。
(2)误差的产生原因时间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误差的基准问题:秒表和钟表通常没有统一的基准时间,不同设备显示的时间会存在差异。
②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时间测量的准确度。
(3)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使用基准时间可以解决测量器自身精度问题引起的误差;在使用时间测量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小因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例如避免走快或走慢。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测量基础1.1 测量概述介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作用解释测量的主要类型和方法探讨测量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1.2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学的定义和范围探讨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介绍测量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1.3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误差的定义和分类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介绍精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章:测量仪器与工具2.1 水准仪介绍水准仪的种类和构造解释水准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探讨水准仪的校准和检验方法2.2 经纬仪介绍经纬仪的种类和构造解释经纬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探讨经纬仪的校准和检验方法2.3 激光测距仪介绍激光测距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解释激光测距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探讨激光测距仪的校准和维护方法第三章:测量方法与技巧3.1 水平角测量介绍水平角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水平角的表示和记录方法探讨水平角测量的注意事项和技巧3.2 垂直角测量介绍垂直角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解释垂直角的表示和记录方法探讨垂直角测量的注意事项和技巧3.3 距离测量介绍距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解释距离的表示和记录方法探讨距离测量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第四章:控制测量与地形测绘4.1 控制测量概述介绍控制测量的定义和目的解释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流程探讨控制测量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4.2 控制点的设置与布设介绍控制点的设置原则和方法解释控制点的布设要求和步骤探讨控制点的选取和标记方法4.3 地形测绘概述介绍地形测绘的定义和目的解释地形测绘的方法和流程探讨地形测绘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第五章:工程测量实例与应用5.1 建筑工程测量介绍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解释建筑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流程探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5.2 道路工程测量介绍道路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解释道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流程探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5.3 水利工程测量介绍水利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解释水利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流程探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第六章:建筑施工测量6.1 施工测量概述介绍施工测量的定义和目的解释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流程探讨施工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2 建筑物的定位测量介绍建筑物定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解释建筑物的定位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探讨建筑物定位测量的应用和重要性6.3 建筑物的施工测量介绍建筑物施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解释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探讨建筑物施工测量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七章:道路工程测量7.1 道路测量概述介绍道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解释道路测量的方法和流程探讨道路测量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7.2 道路中线测量介绍道路中线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解释道路中线的表示和记录方法探讨道路中线测量的注意事项和技巧7.3 道路边线测量介绍道路边线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解释道路边线的表示和记录方法探讨道路边线测量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第八章:水利工程测量8.1 水利测量概述介绍水利测量的定义和目的解释水利测量的方法和流程探讨水利测量在水工中的应用和重要性8.2 水工建筑物的基础测量介绍水工建筑物基础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水工建筑物基础测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探讨水工建筑物基础测量的应用和重要性8.3 水利工程地形测绘介绍水利工程地形测绘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水利工程地形测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探讨水利工程地形测绘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九章:现代测量技术9.1 卫星定位测量技术介绍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解释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中的应用探讨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9.2 无人机测量技术介绍无人机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无人机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无人机测量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9.3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介绍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第十章: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0.1 测量数据处理概述介绍测量数据处理的目的和方法解释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探讨测量数据处理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10.2 误差分析与改正介绍误差分析的目的和方法解释误差的分类和产生原因探讨误差的改正和减小方法10.3 测量数据的精度评价介绍测量数据精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解释精度的表示和评价指标探讨测量数据精度评价的应用和重要性第十一章:测量数据采集与数字化11.1 测量数据采集概述介绍测量数据采集的定义和目的解释测量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流程探讨测量数据采集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1.2 测量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介绍测量数据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步骤解释数字化处理在测量数据中的应用探讨数字化处理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11.3 测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介绍测量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流程解释信息化管理在测量数据中的应用探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第十二章:工程测量软件与应用12.1 工程测量软件概述介绍工程测量软件的定义和功能解释工程测量软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工程测量软件的分类和特点12.2 常见工程测量软件介绍介绍几种常见的工程测量软件,如AutoCAD、测量大师等解释这些软件的功能和应用领域探讨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12.3 工程测量软件的应用实例分析几个工程测量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实例解释这些实例中软件的作用和效果探讨这些实例对工程测量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十三章:工程测量安全与法律法规13.1 工程测量安全概述介绍工程测量安全的重要性解释工程测量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探讨工程测量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管理13.2 工程测量中的法律法规介绍与工程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解释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法律风险和应对策略13.3 工程测量职业道德与责任介绍工程测量职业道德的含义和要求解释工程测量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探讨工程测量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第十四章:工程测量案例分析14.1 工程测量案例概述介绍工程测量案例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工程测量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流程探讨工程测量案例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4.2 工程测量案例分析实例分析几个典型工程测量案例的背景、问题和解决方案解释这些实例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和效果探讨这些实例对工程测量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解释案例报告中应包含的内容和要点第十五章: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5.1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解释工程测量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探讨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15.2 工程测量在新技术中的应用介绍工程测量在新领域和技术中的应用,如BIM、GIS等解释这些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作用和优势探讨工程测量在新技术应用中的前景和挑战15.3 工程测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介绍工程测量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解释工程测量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探讨工程测量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仪器与工具、测量方法与技巧、控制测量以及地形测绘等内容,难点在于理解测量误差与精度的相关概念以及如何进行误差分析和减小误差。
2024版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
比较测量
使幼儿了解比较测量是通 过比较被测物体与标准量 之间的关系,得出被测物 体的量值。
间接测量
使幼儿了解间接测量是通 过测量与被测物体相关的 其他量,再通过计算得出 被测物体的量值。
Part
03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与测量相关的趣味故事 ,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 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前后测对比
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一次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测量概念的认知程度。课程结束后 ,再进行一次测验,对比前后测成绩,评估学生对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观 察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正确使用测量 工具,是否能准确读数和记录数据。
动手能力
在课程中设置手工制作测量工具的环 节,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提供更多的 实践机会和指导。
测量工具的介绍
长度测量工具
介绍直尺、卷尺等长度测 量工具,使幼儿了解其使 用方法和测量范围。
重量测量工具
介绍天平、电子秤等重量 测量工具,使幼儿了解其 使用方法和测量范围。
时间测量工具
介绍钟表、计时器等时间 测量工具,使幼儿了解其 使用方法和测量范围。
测量方法的讲解
直接测量
使幼儿了解直接测量是最 基本的测量方法,即用测 量工具直接对被测物体进 行测量。
好品质。
Part
02
教学内容
测量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长度测量
使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单 位是长度,如厘米、米等 ,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进行长度测量。
重量测量
使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单 位是重量,如克、千克等 ,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进行重量测量。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测量学理论素养;(2)利用实验、实习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测量学的基本要素:长度、角度、高程、坐标等。
2. 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基本测量仪器的结构及功能;(2)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3)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方法。
3. 测量方法及其应用(1)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方法;(2)地形图测绘、建筑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等应用实例。
4.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1)误差理论及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2)测量数据的平差及求解;(3)测量数据的整理与表达。
5. 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1)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分析、规划设计等;(2)施工测量的应用:建筑物的定位、控制网建立等;(3)道路工程测量的应用:道路设计、施工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3. 实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测量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实习报告:评价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2)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实际应用;(2)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1)介绍控制测量的定义;(2)解释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
2. 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1)介绍测量的基本原理;(2)讲解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 控制测量的步骤(1)制定测量方案;(2)设置控制点;(3)进行测量;(4)数据处理;(5)成果提交。
4.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1)介绍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2)讲解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控制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2)讨论案例中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2)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技巧;(2)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作用;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控制测量的技巧;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3. 实际应用案例资料;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控制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
工程测量技术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先修课程:无4. 学时安排:48学时5.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学基础1.1 测量概述1.2 测量坐标系1.3 测量误差2. 第二章水准测量2.1 水准仪及使用2.2 水准测量原理2.3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3. 第三章角度测量3.1 经纬仪及使用3.2 角度测量原理3.3 角度测量成果整理4. 第四章距离测量4.1 钢尺测量4.2 光电测距仪及使用4.3 距离测量成果整理5.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5.1 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5.2 误差理论5.3 测量平差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2. 实践教学:安排现场实习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提高实际测量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
2. 仪器设备:水准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测量仪器。
3. 教学软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实习成绩:现场实习表现,占总评的30%。
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成果,占总评的40%。
4.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评的10%。
六、第六章地形图测量与绘制6.1 地形图概述6.2 地形图测量方法6.3 地形图绘制与输出七、第七章施工放样7.1 施工放样的基本原理7.2 施工放样的方法与步骤7.3 施工放样误差分析八、第八章工程控制测量8.1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8.2 控制测量方法与仪器8.3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九、第九章矿山测量9.1 矿山测量概述9.2 矿山测量方法与仪器9.3 矿山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十、第十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应用10.1 卫星定位技术10.2 激光测量技术10.3 数字测量技术10.4 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地形图测量与绘制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3)能够运用控制测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控制测量的认识;(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技能;(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3. 控制点的设置与标记4. 控制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5. 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2)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3)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2)控制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控制测量仪器、控制点标志物等;2. 教材或教学资源:《控制测量学》、《测量学基础》等;3. 教学场地:实验室、实习基地或户外教学场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介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3)讲解控制点的设置与标记方法。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控制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练习;(2)指导学生进行控制点设置与标记的实践操作;(3)讲解控制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控制测量实践操作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理论讲解+ 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测量的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3)学会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能够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测量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如卷尺、水平仪、经纬仪、全站仪等);3. 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 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测量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3)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方法。
2. 教学难点:(1)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方法;(2)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建筑工程测量的意义和作用;(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1)讲解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2)通过示例演示测量原理和方法;(3)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1)讲解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技巧。
4. 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1)讲解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原理;(2)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演示控制测量的方法;(3)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掌握控制测量的技巧。
5. 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1)讲解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方法;(2)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定位和放样的技巧。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教材,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2.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建筑物进行定位和放样,提交作业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电磁波测距教学要点一、教学内容(1)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转播;(2)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及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分级;(3)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4)距离观测值的改正和光电测距仪的检验;(5)光波测距成果的归算;(6)光电测距的误差来源及精度估计;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距离观测值的改正;光波测距成果的归算;光电测距的误差来源。
(2)难点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转播;光电测距仪的检验;光电测距的精度估计。
三、教学要求(1)了解大气对电磁波测距的影响;了解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分级;了解水光电测距仪的检验;了解光电测距的精度估计。
(2)掌握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掌握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掌握水距离观测值的改正;掌握光波测距成果的归算及光电测距的误差来源。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作业6第四章第一讲学习目标:了了解大气对电磁波测距的影响;了解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分级;掌握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掌握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重点和难点:重点: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难点:大气对电磁波测距的影响;教学内容:课前讲授:讲授学习目标。
4.2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转播一、一般概念:1.什么是气象参考点?了解光波在大气中转播的基本情况?T0=288.16(t=15°c)、P0=760mmHg、e0=0(干燥空气)、二氧化碳含量0.03%、H=60%作为标准气象条件。
徕卡仪器(t=12°c)、拓普康(t=15°c)2.大气对电磁波测距的影响:(1)使大气中的转播转播小于真空中的光速值C0=2999792.458KM/秒,从而扩大了在一定距离内的转播时间。
(2)由于大气折射影响,使电磁波转播的波道弯曲,使距离测得过长。
二、电磁波的大气衰减:1.大气气体分子的吸收2.大气密度的变化及空中微粒的散射。
三、电磁波的转播速度:转播速度::O O C C nc C n =转播速度:真空速度;折射率;:n n F λλ=折射率;它是、T 、P 、e 的函数。
:(、T 、P 、e )结论;气象条件是限制电磁波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
四、电磁波的波道弯曲由于大气密度的不均匀性使得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转播波道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
4.3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及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分级一、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1.概念:设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速度为c ,当它在距离D 上往返一次的时间为t ,则有:ctD 21=(1)上式为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
2.测定t 方法:有①直接测时②间接测时。
①直接测时一类测距仪称为脉冲式测距仪,即直接测定仪器所发出的脉冲信号往返与被测距离的转播时间, 从而求得被测距离的方法。
该仪器因其精度较低,通常只用于精度较低的远距离测量、地形测量和炮瞄雷达测距。
微分(1)式 cdtdD 21=(2)换成中误差tD cm m 21= (3)设s mc 8103⨯=,要求mm m D 3±=,则sm t 11102-⨯±=(一般只能达到s 810-)。
②间接测时一类测距仪称为相位式测距;即用测定相位的方法来测定距离,此类仪器称为相位式测距仪。
它是用一种连续波(精密光波测距仪采用光波)作为“运输工具”(称为载波),通过一个调制器使载波的振幅或频率按照调制波的变化做周期性变化。
测距时,通过测量调制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变化,间接地确定传播时间t ,进而求得待测距离D 。
调制波的调制频率f ,角频率f πω2=,周期T ,波长f ccT ==λ (4)设调制波在距离D 往返一次产生的相位变化为ϕ,调制信号一个周期相位变化为2π,则调制波的传播时间t 为:ft πϕωϕ2==(5)代入(1)式得fc D πϕ4=(6)设调制信号为正弦信号, ϕ包含2π的整倍数N2π,和不足2π的尾数部分ψ,即:)(2)2(22N N N N ∆+=+=+=ππψπψπϕ (7)式中πψ2=∆N(7)代入(6) )(2)(2N N N N fc D ∆+=∆+=λ (8)令22λ==fc u ------单位长,“测尺”,“电子尺”(8)式改写成 )(N N u D ∆+= (9)(9)式就是相位式测距原理公式。
相位式测距仪是用长度为u 的“测尺”去量测距离,量了N 个整尺段加上不足一个u 的长度就是所测距离。
二、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和分级 1.分类按测定t 的方法⎩⎨⎧相位式测距仪脉冲式测距仪按测程⎪⎩⎪⎨⎧---------公里以下短程数公里至十多公里中程几十公里长程3按载波⎩⎨⎧------微波测距仪微波红外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光波,按载波数⎪⎩⎪⎨⎧---------可见光红外光微波可见光可见光和微波三载波可见光与红外光可见光与可见光双载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单载波,,,,按反射目标⎪⎩⎪⎨⎧------非同频载波应答机同频载波应答机有源反射器角反射镜平面反射镜合作目标非合作目标漫反射目标,,)(2.分级1999年《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按1km 测距中误差(即mD=a+bD ,当D=1km 时)划分为两级: I 级:mD ≤5mm; II 级:5mm<mD ≤10mm 。
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边长度(km) 三、例距离D=21394.74m直接进制 )()(2N N u N N D ∆+=∆+=λ (8),(9)间接进制)()(2212121N N N N f f c D ∆-∆+--=(19)d pd D ∆+=(20))()(22121N N f f c D ∆-∆==(24)△N1u1<△N2u2四、载波和调制波1. 载波是指:在电磁波测距中起远载工具的作用,其波长很短,可以远距离传输。
频率高。
电磁波测距仪所使用的载波是:光波和微波。
2. 调制波是指:对载波进行调制使载波的F 变低所得到的波。
频率低。
4.6 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一、基本原理及公式1.基本原理:通过测量调制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变化来间接地确定传播时间t ,进而求得待测距离D 。
2.基本公式:由ctD 21=推导 )(N N u D ∆+=图4-23 信号往返一次的相位差 设调制波的信号为e1=emsin ωt调制波的调制频率f ,角频率f πω2=,周期T ,波长f c cT ==λ设调制波在距离D 往返一次产生的相位变化为ϕ,调制信号一个周期相位变化为2π,则调制波的传播时间t 为: f t πϕωϕ2==(5)代入ctD 21=式得f c D πϕ4=(6)设调制信号为正弦信号,ϕ包含2π的整倍数N2π,和不足2π的尾数部分ψ,即:)(2)2(22N N N N ∆+=+=+=ππψπψπϕ (7)式中πψ2=∆N(7)代入(6) )(2)(2N N N N fc D ∆+=∆+=λ (8)令22λ==fc u ------单位长,“测尺”,“电子尺”(8)式改写成 )(N N u D ∆+= (9)(9)式就是相位式测距原理公式。
相位式测距仪是用长度为u 的“测尺”去量测距离,量了N 个整尺段加上不足一个u 的长度就是所测距离。
二、 N 值的确定由于从相位测距原理公式知:“整波数”N 测距仪无法测定,而一般只能测定其“余长”使D 产生多值性,即距离D 尚无法确定。
1.降低测尺频率,增大尺长,使N=0。
(即测尺的长度u 大于距离D ),求得确定距离值。
设此时的测尺频率为f ′,相应的测尺长度为u ′,则D= u ′(0+△N ′) (△N ′=2ϕπ∆') = u ′*△N ′此时式中不出现N 了,但问题是否解决了,答案是否定的。
经微分得dD= u ′*2d ϕπ∆'(假定u ′为常量) 2D m m ϕμπ∆=''上式表达了测距误差(MD )、尺长(u ′)、测相精度(测相相对中误差2m ϕπ∆')之间的关系。
假定u ′=10米(测尺频率为f ′=15MHZ ) 2m ϕπ∆=1/1000(仪器的测相精度等同时)则MD=1厘米假定u ′=1000米(测尺频率为f ′=15KHZ ) 2m ϕπ∆=1/1000(仪器的测相精度等同时)则MD=1米则尺长u 短,测距精度高,否则,测距精度低。
测距精度与尺长u 有关,而仪器的测相精度与尺长u 无关。
2.用两把测尺共同测距,以确定N 值11112222()()2222D u N N D u N N N N K N N μμ=+∆=+∆∆+∆=+∆211则N +N1=()()课本例:某仪器:f1=15MHZ 、f2=150KHZ ,用其测定小于1000米的距离,由仪器测得△N1=0.698、△N2=0.387。
问该距离值是多少? 解:u1=10米u2=1000米 (u=C/2 f ) 由于D 小于1000米,故知N2=0则:N1= u2/ u1*△N2=1000/10*0.387=38.7=381111222()10380.698386.98(0)100000.3873872222D u N N m D u N m N N K N N μμ=+∆=+==+∆=+=∆+∆=+∆⨯211()()N +N1=()()=1000.387=38.7=38课本例:用短尺,即精测尺测定的结果为:D=386.98米。
精测结果。
用长尺,即粗测尺测定的结果为:D=387米。
粗测结果。
结果;但K 值(测尺放大系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即两个频率值不能悬殊过大,过大时会造成两尺测定的结果不能正确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距离值。
直接测尺频率:一般将测尺频率直接与测尺长度相对应的测尺频率。
即(高频测距技术:)例10米尺,1000米尺。
10米尺的距离尾数为8.320米,用1000米尺测得小于1000米的距离为328.4米,将两数衔接起来,即为所测的距离。
328.320米。
但大幅度提高精测频率的技术难度较大。
例:当采用u1=10米、u2=10000米,假定仪器的测相精度为1/1000,问能否用于测量小于1000米的距离?3.采用集中的间接的测尺频率、相当的测尺频率方式间接的测尺频率:用两个频率的观测结果来间接求得相应于差频频率的观测结果。
即利用一组频率比较接近的测尺频率,利用其差频频率作为粗测尺频率。
优点:能是放大器对各个测尺频率都能有相同的增益和相移稳定性。
相当的测尺频率:与测尺长度相对应,但它们只是“相当”,实际并不存在。
三、例距离D=21394.74m直接进制 )()(2N N u N N D ∆+=∆+=λ间接进制)()(2212121N N N N f f c D ∆-∆+--=d pd D ∆+=)()(22121N N f f c D ∆-∆==△N1u1<△N2u2四、内光路的作用:由发光的二极管经过内部棱镜回到接收二极管这部分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