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的对比调查报告
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
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浅谈中外建筑的差异摘要: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每个国家的建筑都会因为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因素形成差异。
本文主要从建筑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两个方面去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建筑为什么在布局设计上和结构设计上存在差异。
关键字:差异、布局设计、结构设计、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建筑是一种立体艺术的体现,具体是通过建筑物群体布局和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等组成的建筑构图,然后在比例、尺度、色彩方面,通过装饰、绘画、雕刻等手段处理下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这种艺术的展现会因为文化差异、观念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一、中外建筑的差异中外建筑的差异在古典建筑方面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和结构上。
以下就以古典建筑为例说明中外建筑设计的差异所在。
(一)建筑布局设计差异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平面布局设计方面大多都是以简单的、有组织的、有规律的布局为主,在走向上特别讲究组织性和规律性,其中以庭院式组群布局最为突出。
每当我们参观这些传统的中国建筑物时,我们会发现每座建筑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都是由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单座建筑,然后加上一些走廊、围墙等环绕而成的一个个庭院。
这些庭院式的建筑物在布局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然后再沿着横、纵轴线进行设计,而且在纵轴线上的建筑物一般要比在横轴线上的建筑物更为重要,如北京故宫,这座宫殿能充分地把上述所介绍的设计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设计风格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前。
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空间布局向高空发展。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制有关。
古希腊的外向型风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着这个世界。
(二)建筑结构设计差异自民国时期到现在,我国建筑的设计概念一直受到外国思潮的冲击,在建筑结构形态的选择上也一改以往的结构方式,变成了以轻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为主要形式。
中西方建筑对比
中西方建筑对比一直以来,中西方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无论是东方的古老寺庙还是西方的现代建筑,它们都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材料选用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对中西方建筑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建筑风格是中西方建筑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注重线条和几何形状。
比如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 - 格拉斯哥的"格拉斯哥的麦金托什建筑风格",强调简洁、流线型和机械化的设计风格。
而东方的建筑风格则更加注重美感和精神内涵,如中国的传统园林和寺庙建筑,强调平衡和谐、以及与自然的融合。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背景。
其次,中西方在材料的选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建筑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现代建材,以实现大跨度和高层的设计。
而东方建筑则更多地选用砖、木和青石等传统材料,以强调自然和温暖的触感。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常常使用木材和琉璃瓦,这种材料的选用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有助于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最后,中西方建筑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西方,建筑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设计。
而东方建筑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讲究节奏和秩序,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这种文化传承在东方古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中国的古代宫殿和寺庙所展现的封建王朝和宗教信仰。
然而,尽管中西方建筑在风格、选材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差异,它们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例如,都注重功能性和空间利用效率,都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西方建筑中的生态建筑和东方建筑中的环境友好型设计,都体现了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关注。
总结来说,中西方建筑在风格、材料选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却又有一些相似之处。
中西方建筑之间的对比,展现了各自不同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特定的立足点和价值所在,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中外建筑的对比调查报告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 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 方式。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 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 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 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 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 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 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 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 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 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 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 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 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三、古罗马建筑风格:
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 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 一种建筑风格。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古罗马世俗 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多层公寓常用标 准单元,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 空间,拱券结构得到推广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大力推广, 此外,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第二讲:欧洲建筑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中国的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与此国际知名的建筑企业也在中国市场上扎根发展。
中外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本报告将对中外建筑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外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规模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际知名的建筑企业如美国的斯克伦、德国的霍奇斯、法国的圣戴梅、日本的大成等,均拥有庞大的建筑项目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广泛的业务覆盖范围,项目规模巨大,具有强大的实力竞争国际大型工程项目。
与之相比,中国的建筑企业在规模上相对较小。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规模和实力。
中国建筑企业如中国建筑、中交建、中国铁建等,在国内拥有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成为国际建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二、技术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技术力量上存在一定差距。
国外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相对较强,拥有更为成熟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
这些企业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设计理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目标。
而中国的建筑企业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中国建筑企业在建筑规模和工程质量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随着中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三、管理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上较为成熟,拥有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营流程。
这些企业在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
相比之下,中国的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中外木屋对比考察报告
关于中外木屋对比的考察报告公司领导:近年来,国内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越来越多人在出游时对旅游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宾馆、旅店,而是更希望贴近并融入旅游景点。
本公司的“药博园”项目地处风景优美的福建泰宁地区,是以中国特有的“药文化”为特色,开发出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和养生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为了让游客更舒适的欣赏“药博园”美景,将易融于当地风景的木屋,作为游客住宿的选择之一,是否较为妥当?本人受公司尤主任委派,对国外木屋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与中国现有木屋进行比较,提出几点建议。
1木结构的主要分类木屋主要分为轻型木结构、重型木结构和原木屋。
1.1轻型木结构是结构规格间距较密(0.3、0.4、0.6米)的木框架结构,并在外覆上结构墙面板(OSB板,胶合板)。
轻型木结构具有施工方便,材料成本低,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但由于考虑防火等原因,需在框架内侧或者外侧铺设防火石膏板,但无法显露木材的天然纹理材质。
(以上部分摘自互联网,请参见附1)1.2重型木结构是指采用工程木产品以及方木或者原木作为承重构件的大跨度梁柱结构。
重型木结构因为其外露的木材特性,能充分体现木材的天然的色泽和美丽的花纹,被广泛用于休闲会所,学校,体育馆,图书馆,展览厅,会议厅,餐厅,教堂,火车站,走道门廊,桥梁,户外景观设施,住宅等等。
(以上部分摘自互联网,请参见附2)1.3原木结构是将经过原木屋制模机(log house moudler)所加工处理后的原木,堆砌卯榫而成。
整屋的建构一般全采用原木,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其他建筑材料的使用,并突出了木材料贴近自然的色泽。
但因原木材料庞大,其并不常见于大型公共场所建筑。
原木结构一般适用于风景区、旅游景点的休闲场所或宾馆。
2.国外木结构外观2.1轻型木结构建筑主要使用木框架结构,并在外表使用其他建筑材料覆盖,所以其风格多变。
轻型木结构可以根据场地的限制或客户的需求设定楼层数、外观、色调。
中外建筑的差异
中外建筑的差异人类的居住环境多样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
中外建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外观、结构设计、文化符号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中外建筑在这些方面的差异。
首先,中外建筑的外观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特有的屋顶和檐口设计而著称。
传统中国建筑通常呈榜式、对称式的布局,强调平面与立面的协调与比例。
而在西方建筑中,尤其是欧洲建筑,更注重立面设计和形式多样性。
例如,哥特式建筑特别注重尖顶、尖拱和尖柱的设计;巴洛克式建筑则追求华丽、复杂的曲线和装饰。
其次,中外建筑的结构设计也存在差异。
传统中国建筑以木质结构居多,常常运用榫卯结构、斗拱等独特的工艺。
而欧洲建筑则更倾向于使用钢筋混凝土和石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承受风力和其他外部压力。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是以柱为主的结构,注重于力学角度的平衡;而西方建筑更强调空间的划分和功能的分区。
此外,中外建筑所蕴含的文化符号也不尽相同。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传统建筑往往以寓意深刻的文化符号为设计灵感。
例如,中国的亭台楼阁中常常出现龙、凤、麒麟等神秘动物的雕刻,象征着吉祥、神圣、权力等意义。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强调个体主义和个人表达。
例如,荷兰著名建筑师皮特·库伦的作品丰富多样,充满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造力。
除了以上的差异外,中外建筑在材料选择、建造方式、规划布局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的是砖木结构,而西方建筑则主要采用石材和砖石混合结构。
在建造方式上,中国传统建筑更注重手工艺术和传统工艺,而西方建筑则更倾向于工业生产。
在规划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更注重对称和和谐,追求整体与局部的统一;而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功能实用性,追求空间的分隔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中外建筑的差异在于外观、结构设计和文化符号等方面的不同体现。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理解和追求。
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建筑之间也开始相互融合和借鉴,呈现出新的风貌和特点。
浅谈中外建筑设计差距
浅谈中外建筑设计差距本文将重点分析国内建筑设计与国外建筑设计相比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提高建筑设计工作人员的重视,使我国建筑设计标签中外;建筑设计;差距1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地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发达国家的建筑设计水平相比,我国的建筑设计仍然与之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往往设计出的结果不够合理,进而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由于国外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较早,而且技术研究较深入具体,所设计出方案更加具有创意、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要。
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工作者不仅应保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对设计速度的要求,还要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努力地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下面将详细阐述我国建筑设计工作实用性较差的表现.2 我国建筑设计普遍水平偏低国外建筑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依然很经典,诸多细节设计让人钦佩,而国内的建筑设计不到10年甚至几年便进行拆除重建或进行“外立面改造”或多少存在工程质量问题。
这些归根到底与国内飞速发展的建筑业以及众多不够经验的建筑师有直接的关联。
2.1 城市规划前瞻性不足城市规划前瞻性不足导致现有交通体系容易瘫痪,经常看到因为下雨而导致大量交通瘫痪,一条路因为这个部门修改电缆或者是一个部门因为排水沟问题导致多次重复挖掘施工;国内大多城市配套停车系统严重不足,造成有车族考虑到停车困难而放弃开车出行,影响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在我国东部沿海大型城市及省会都存在不同程度地交通拥堵等问题,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前瞻性不足的表现,设计预期值低估社会发展速度。
2.2 不注重经济效益2.2.1 重艺术轻技术及重形式轻功能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两种设计思路,其中一种是根据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在重点保证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功能性及经济性的要求的条件下,对建筑物的外型进行设计,以达到美观的效果;而另外一种设计思路是完全抛弃对建筑物功能性及经济性的追求,而只是一味追求建筑物所呈现的新奇怪异的外型,有的甚至按照绘画或雕塑的思维进行建筑设计。
世界建筑调研报告
世界建筑调研报告在世界建筑调研报告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这些建筑不仅代表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历史,也展示了人类对于空间利用和美学追求的不懈探索。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1. 莫斯科红场——俄罗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
其标志性的红色砖墙围绕着广场,边上还有伊凡喷泉和圣巴西利大教堂等建筑。
红场起初是军事防御要塞,后来成为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2. 夏威夷美济寺——美国夏威夷美济寺位于夏威夷的一个小岛上,是一座典型的夏威夷建筑。
它使用了传统的岛民建筑技术,如草屋和平板墙,融合了夏威夷文化和日本建筑风格。
寺庙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海景而闻名。
3. 法国卢浮宫——法国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以其丰富的艺术藏品和华丽的建筑设计吸引了全球的游客。
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展示了法国宫廷的豪华与卓越。
4. 印度泰姬陵——印度泰姬陵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陵墓之一,也被誉为印度的爱情之城。
它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由著名的孟加拉大理石雕塑师建造。
该陵墓以其精湛的建筑技术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是对爱情的永恒纪念。
5. 中国北京故宫——中国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其建筑风格独特,以黄色琉璃瓦和红色墙体为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执政的场所,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必访的景点之一。
通过对这些世界建筑的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建筑是文化、历史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彰显了不同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独特之处。
同时,建筑还承载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空间的利用创新。
这些世界建筑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并让我们感受到了建筑对于塑造城市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中外建筑艺术对比分析
中外建筑艺术对比分析甄建仁(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511325)摘要:本文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空间、建筑观念等方面对中外建筑艺术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中外建筑艺术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分析,从而使人们对中外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建筑艺术;材料;结构;空间;观念引言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木材与石材基于自然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的不同,中国盛产木材,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最能区别于别的建筑的就是木建筑.西方盛产石材,西方建筑于是对石情有独钟,特别是大理石。
木材相对于石材来说,比较容易加工、搬运,但因其耐火性能差、易被虫蚀,故而没有石材耐用。
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庙建筑、卫城建筑,中世纪的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哥特式建筑,等等。
这些建筑采用的主要材料都是冷而硬、厚而沉、庞而大的石块和石柱。
2.木构与石构2.1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艺术体系,是从木构发展而来的。
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
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起隔断作用。
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
从大量的木架构占建筑中,可以看到木构架具有三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中外建筑风格对比分析
中外建筑风格对比分析建筑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建筑风格是建筑表现的重要方面,它代表了不同文明和历史阶段的风貌,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中外建筑风格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建筑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哲学思想,如四合院、宫殿建筑、寺庙建筑等。
这些建筑风格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面貌,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风格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表现和形式美学的追求,如古希腊、古罗马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等。
这些风格侧重于建筑的形式和美感,具有规则性、对称性和装饰性强的特点。
二、建筑结构和形式中外建筑风格在结构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结构采用的是榫卯结构和木构架结构,其特点是材料简单、结构稳定。
而西方建筑则采用石材和钢铁等坚固材料,其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和耐久。
从建筑形式上来看,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三进院落”的布局,即“门楼”为入口、中间是“正厅”、后面是“后堂”,以及众多的庭院和走廊等。
与之相对,西方建筑则注重建筑的立面和整体美感,采用分层、对称、装饰等方式的建筑风格,如哥特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
三、建筑材料和装饰建筑材料和装饰是中外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土砖、瓦片等,其装饰则以浮雕、木雕、砖雕等为主。
西方建筑则采用更多的人造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等,其装饰则以壁画、雕塑、拱形等为主。
四、建筑功能和意义建筑的功能和意义也是中外建筑风格的重要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用于居住、寺庙、宫殿等场所,具有强烈的宗教和文化符号意义。
而西方建筑则注重功能性和商业性,其大多用于办公、商业、教育和娱乐场所,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商业性。
总的来说,中外建筑风格在历史、文化、结构、形式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不同。
国内外优秀建筑分析报告
国内外优秀建筑分析报告一、引言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活动。
在国内外,有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在设计和执行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报告将通过分析国内外几个优秀的建筑案例,探讨其设计理念、特色和影响。
二、国内篇1. 中国国家大剧院(鸟巢)中国国家大剧院,俗称“鸟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
这座建筑由沙迪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其独特的鸟巢状结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鸟巢内外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同时它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该建筑运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惊人的视觉效果。
自竣工以来,鸟巢连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地标性的超高层建筑。
该建筑高度达到632米,是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设计师对这座大楼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确保其在视觉效果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完美融合。
它的航空形状给建筑带来了独特的风貌,同时同时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并为上海增添了现代化的城市建筑。
三、国外篇1.巴黎卢浮宫巴黎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建筑。
这座建筑由意大利建筑师乔凡尼·洛伦佐·贝尔尼尼设计,典型的法国巴洛克风格。
卢浮宫的建筑物体态庄重且富有魅力,其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精妙独特。
卢浮宫成为艺术和建筑的典范,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2.纽约双子塔纽约双子塔,也被称为世界贸易中心,曾是纽约地标性建筑之一。
双子塔包括两座110层的摩天大楼,由日本建筑师世凡·佐斯基设计。
这座建筑以其巨大的高度和新颖的设计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
然而,双子塔遭受了2001年九一一恐怖袭击的袭击,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
尽管如此,纽约双子塔仍然代表了美国的活力、韧性和复苏精神。
四、结论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建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建筑在设计理念、建筑形态和文化传承方面都有独特的美点。
中外建筑对比调研
宫殿建筑:最早发现 于1500年前的商代河 南偃师二里头村;隋 唐五代十国时期大明 宫、含元殿、麟德殿 均位处高地、雄踞于 全城之上、居高临下;
• 拜占庭建筑:希腊十字式平面的教 堂成为拜占庭教堂最普遍的形式在 技术方面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就 西方中世纪时期主要分 是创造了将穹顶支撑的4个或更多 为拜占庭时期的建筑、 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解决了 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 方形平面上盖穹顶的承接过渡问题; 三种建筑风格 在建筑装饰方面,墙面内墙装饰色 公元397年罗马分裂成东、 西两个帝国,由于地理 彩丰富,十分精美,拜占庭中心地 因素的原因,在中世纪 区主要建筑材料是砖块或石块。 欧洲分为两大宗:西欧 (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圣 为天主教;东欧为正教。 马可主教堂) 宗教建筑成为建筑成就
• 西方工业革命对建筑产生深远 的影响,产生了建筑的新技术、 新材料和新类型,钢铁结构的 房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代表: 巴黎埃菲尔铁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与分析
中方:
• 中国传统的建筑大多以简 单的、有组织的、有规律 的布局为主,其中以庭院 式组群最为突出。基本采 用对称方式,主要以木材 和砖瓦为建筑材料,表达 的是人的精神文化和内在 修养,风格上相对平和、 含蓄。大多以人为主。
西方
的最高代表。东欧的天 主教堂大力发展了古罗 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 形式。西欧则大大发展 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 巴西利卡形制。
• 西欧罗马风建筑: • 古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 被哥特人灭亡,西欧由此 形成封建制度,在愚昧和 野蛮的状态下,基督教迅 速发展,教堂和修道院继 承了古罗马末年的初期基 督教教堂的形制。早期罗 马风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 建筑,并采用半圆拱、十 字拱等传统做法,教堂的 平面多采用有长短轴但罗 马风建筑的外观常常比较 沉重,墙体巨大而厚实, 为减少沉重感,墙面用连 列小券,的拉丁十字式,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外建筑企业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外建筑企业的差异与特点,本报告选取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一、企业规模与市场份额国内建筑企业: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大型建筑企业,规模庞大,市场份额较高。
这些企业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外建筑企业:如法国万喜集团、美国福陆公司等,在各自国家或地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提供专业化的建筑服务。
二、业务领域与市场定位国内建筑企业:业务领域广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工业建筑等众多领域。
市场定位以国内为主,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国外建筑企业:业务领域相对集中,注重专业化发展。
以福陆公司为例,专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工程建设,在该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经验。
三、技术实力与创新发展国内建筑企业:近年来,国内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部分企业在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国内企业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新型建筑理念和技术。
国外建筑企业:技术实力雄厚,注重研发和创新。
以万喜集团为例,该企业在可持续建筑、数字化建筑等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四、管理与人才发展国内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国内企业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内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国外建筑企业:管理理念先进,注重流程优化和组织变革。
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外企业注重员工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五、国际化程度与合作模式国内建筑企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建筑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部分企业在海外市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建设和合作项目。
关于建筑改造之中西比较研究共3篇
关于建筑改造之中西比较研究共3篇关于建筑改造之中西比较研究1建筑改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更新的关键环节。
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是表现在建筑改造的理念、方法、技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比研究中西方建筑改造的异同,希望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1.建筑改造的理念:传统与现代中西方建筑改造的理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以“悠久、神圣、庄严”为精神内核,追求“和谐”、“节制”、“谦虚”等价值观,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极强的文化属性。
在现代建筑改造中,这种内在的文化属性被更加发挥和强调,强调建筑的节能、环保、安全、可持续性等各个方面,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
而在西方建筑文化中,主张开放、自由、个性等核心价值观,注重艺术表现、工程技术、实用性等方面,对传统的建筑文化比较自由开放,这更多的是倡导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多元文化的融合,注重建筑的技术创新和前沿性,也更加偏重于建筑改造的核心思想是超越已有的文化传统,开拓未来的建筑设计方式。
2.建筑改造的方法:传统与创新中西方建筑改造的方法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普遍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如使用砖、木材、瓦等材料进行施工,注重雕刻纹饰、细节处理、色彩搭配等方面的传统技艺。
在中国建筑改造中,往往对原有的建筑历史保护较为注重,将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魅力进行保留和弘扬。
而在西方建筑文化中,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先进性,尤其是在建筑改造方面,拥有强大的设计师、技术专家、施工人员等一系列建筑改造作业人员,在技术创新方面半斤对八两。
试图以更加先进、更加创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对原有建筑进行再造,从而开拓一种全新的建筑思路。
3.建筑改造的技术:传统与现代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传承与演进,也带来了不同的建筑技术和施工工艺。
中外建筑的差异
中西建筑差异正文:古代世界建筑笼统得可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等。
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果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
而其余的三个体系,数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相对影响较大。
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屹立于东亚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就是中华文明之树中非常美丽的一支。
中西建筑的不同一、建筑材料的不同1.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
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也是木质结构,即使一些砖筑的佛塔和地下墓室,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他们的外表仍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地位。
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
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
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
从大量的木架构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木构架具有三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
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
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
《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中外建筑风格的比较研究
中外建筑风格的比较研究1.引言建筑是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底蕴和技术水平的重要载体,其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建筑发展的趋势。
中外建筑风格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研究比较这些差异对于理解中外建筑文化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中外建筑风格的基本特征中外建筑风格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反映在建筑的不同特征上。
2.1中式建筑特征中式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木材为主要建材,且多采用工艺复杂的斗拱和雕花等装饰。
同时,中式建筑利用大面积的坡屋顶和进深浅的“穿堂”来构造独特的空间分割方式,既合理利用了室内空间,又充分尊重了自然环境。
2.2欧式建筑特征欧式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
最明显的特征是使用石头或砖石结构,同时从遮阳、通风、隔音等方面考虑使用各种造型复杂的窗户。
欧式建筑在结构上有着更强的对称性和规则性,厚墙和高屋顶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对于防御和保暖的需要。
3.中外建筑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外建筑文化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分别受到了地理、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3.1中国建筑发展历程从商周时期的祭祀建筑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和庙宇,中国的建筑风格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建筑文化达到了巅峰期,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风格。
3.2欧洲建筑发展历程欧洲的建筑发展与古希腊罗马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哥特式建筑的兴盛。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开始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同时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也推动了建筑的文化演变。
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充分发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技术。
4.中外建筑文化的文化意义中外建筑文化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义。
4.1中国建筑文化的文化意义中国建筑文化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表现,更是人们对于自然、人文、心灵的探索和感悟。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与人文的高度契合,在其宏大的空间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核。
中外建筑对比设计研究报告
中外建筑对比设计研究报告# 中外建筑对比设计研究报告## 1. 引言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折射,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呈现出多样性。
中外建筑在设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研究旨在对比中外建筑的设计特点,并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2. 东方与西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注重内外环境的协调和谐,追求封闭性和隐私性。
典型的东方建筑有中国的寺庙和宫殿,日本的寺庙和茶室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重重层层的结构,突出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及独特的屋顶造型和彩绘装饰。
东方建筑重视景观的呈现,通过小巧的庭院和园林来打造宁静和谐的氛围。
西方建筑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加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和利用。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以柱廊和穹顶为主要特征,并追求秩序和对称性。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以教堂和城堡为主,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特点。
现代西方建筑则更加注重结构的创新和材料的运用,以造型简洁和功能高效为设计理念。
## 3. 中外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中外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不同的影响作用。
在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传统建筑风格的保护和再利用成为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例如,中国的古镇和古城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而在西方,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功能开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改变了城市风貌,以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为代表的建筑群体带来了全新的城市形象。
例如,纽约的摩天大楼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 4. 中外建筑的交流与融合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外建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加深。
中外建筑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成为推动建筑设计创新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过借鉴和吸收对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中外建筑在风格上逐渐融合,展现出新的面貌。
世博会等国际性活动为中外建筑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展示的各国展馆将中外建筑设计风格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建筑景观。
中西方在建筑上的差异有哪些
9
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融合
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融合
1
中西方现 代建筑设 2 计融合
3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也在不断融 合
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的设计 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西方的现代建筑设计也在借 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设计理念
这种融合为中西方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创意, 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1
引言
引言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 映了社会的物质需求,还体现了人们的 精神追求
中西方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地理 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建筑上也表现出 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中西方建筑的风格、材料、功 能、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 入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之处
2
中西方建筑风格差异
3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1.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通过斗拱、榫卯等结构连接, 形成了独特的木结构体系。此外 ,中国还大量使用砖、瓦等材料 ,用于建造城墙、房屋等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2. 西方传统建 筑材料
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材 为主要材料,通过石 材的堆砌和雕刻,形 成了独特的石结构体 系。此外,西方还使 用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用于建造高层建筑 和现代建筑
4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1. 中国传统建筑功能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多样,包括 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宫 殿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寺庙是信徒祈福的地方,园林 是文人雅士休闲娱乐的地方,民 居则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2. 西方传统建筑功能
西方传统建筑的功能也多样,包括教堂、 城堡、宫殿、市政厅等。教堂是基督教信 徒礼拜和祈祷的地方,城堡是军事防御和 政治统治的地方,宫殿是国王和贵族居住 的地方,市政厅则是市政机构办公的地方
中外建筑对比调研
.中外建筑对比调研远古时期:距今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中方: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
大多数由多室主体建筑和单式辅助建筑构成的多重空间神庙,祭奠对象多为天地之神和农神。
最后发展为沿轴线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的建筑形式,表达对神明的崇拜。
(图片:干阑式、穴居)干阑式建筑穴居巨石建筑,古时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有了宗教的萌芽,催生西方:不少宗教性建筑,例如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巨石神庙;巨石阵,宗教信仰激发出神奇力量的杰作;雅典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与祭奠雅典娜女神的仪典密切相关;罗马柱式,严谨地模仿了度量关系,反映了时人人本主义世界观和对理性美的(图片:巨石阵、帕特农神庙)崇拜。
帕特农神庙巨石阵,宗教信仰激发出神奇力量的杰作中方:约为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及清初中世纪时期: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476西方: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世纪)的这段时期,1453:;17代(15世纪末到中方:年前的商代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隋唐最早发现于1500宫殿建筑:雄踞于全城之麟德殿均位处高地、五代十国时期大明宫、含元殿、宋辽金元时期在上一时期宫殿建筑的基础上不断改上、居高临下;宫殿仍然进形成了以丁字为基础最后发展为呈工字殿的主体建筑,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有大台基的存在;坐落在中轴线按照前朝后寝的方式,的典型,宫殿均有高达台基,上。
(麟德殿、元大都大明宫宫院、故宫)..元大都大明宫宫院麟德殿故宫——太和殿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
城墙起城市建设: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包砌砖壁的做法。
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
明代在北京城中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
的公共建筑。
上为木构或砖石中轴线北端建钟楼和鼓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的层楼。
中西建筑比较交流报告
从中西建筑看其文化和哲学差异——宗教建筑中西艺术门类繁多,我们着重从宗教建筑领域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中西文化和哲学的差异。
一、建筑特征的对比:(一)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中国佛寺不论时间、规模、地点,都讲求均衡对称,其建筑布局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齐严谨。
中国寺庙与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亭廊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幅含蓄温蕴、和谐宁静、韵味十足的山水画。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在传承中发展,从秦汉魏晋一直到明清时期,“均衡对称”的风格特征一直被保留延用。
(二)西方古代宗教建筑西方古代宗教建筑形态多变,气势恢宏,大部分建筑高耸入天,整个发展过程曲折反复。
从古希腊罗马的华美、庄严、明朗,到中世纪哥特式的高、直、尖,再到中世纪晚期的繁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摒弃哥特式风格,转而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简朴、理性成为此时的主要风格;到17、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繁复、华丽、富于变化又取代了上个时期的简朴、理性。
二、由建筑看文化(一)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崇理的儒家精神塑造了中国人偏于宁静、安详、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与心理气质,表现在建筑上则是建筑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和现世性。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依山而建,隐匿于山林间,清静而不受世俗之扰,就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这一文化理念。
对于宗教建筑,古代的中国人始终保持着理性的清醒,也同样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主要形制为庭院式,宛然一处风景绝佳的农家小院,其内古树参天,其外群山环绕,这就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情怀。
由于受到中国君权主义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是“皇权”的陪衬。
(二)西方古代文化西方古代文化,一直是以“神权”为中心,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体现在宗教建筑上则是,建筑外形向高空发展,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洛可可建筑风格:
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 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 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细腻 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 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 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 壁画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 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 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 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 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 《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 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 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 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 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 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 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 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 (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 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 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 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 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 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Thank you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 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 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 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 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 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第二讲:欧洲建筑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 见于天主教堂,其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 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 上,形成拱顶。
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 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 构图别致,色彩明快。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 府邸,临水而立,非常优雅。
三、古罗马建筑风格:
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 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 一种建筑风格。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古罗马世俗 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多层公寓常用标 准单元,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 空间,拱券结构得到推广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大力推广, 此外,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中外建筑的对比调查报告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 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 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 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 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 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 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二、巴洛克建筑风格:
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 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 间。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 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 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 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