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
目次第一节术语 (1)第二节道路系统及交通设施 (3)2.1道路系统 (3)2.2城市轨道交通 (10)2.3机场、铁路、港口(码头) (15)2.4站场工程 (16)2.5道路广场竖向标高 (19)2.6其它 (19)第三节市政管线设施 (23)3.1 管线综合 (23)3.2 给水工程 (33)3.3 电力工程 (37)3.4 通信工程 (44)3.5 热力工程 (50)3.6 燃气(料)工程 (51)3.7 污水工程 (55)第四节城市防灾 (61)4.1 城市防洪排涝 (61)4.2 城市消防 (64)4.3 城市抗震 (66)4.4 城市人防工程 (66)第五节市政环卫设施 (69)5.1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 (69)5.2公厕 (70)第一节术语1.1输水干管输水干管是指由供水厂将自来水输送到各需水压段,联接配水干管的管道。
公称口径DN800或以上口径的管道为输水干管。
1.2配水干管配水干管是指在各需水压段,将输水干管送来的自来水转输到各用水地段、用水地点,用以联接配水支管的管道。
公称口径DN400、DN600的管道为配水干管使用。
1.3配水支管配水支管是指在各用水地段,将配水干管转输的自来水供给用户的管道。
公称口径DN300或以下口径的管道为配水支管使用。
1.4城市排水量城市污水量(包括城市综合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量的总称。
1.5电缆终端场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连接设施的用地。
1.6公变房10kv公用配电房用房。
1.7专变房10kv客户专用配电房用房。
1.8移动通信网利用无线信道为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和固定点用户之间提供直接链路构成通信的网路。
移动通信网由移动交换机、基站、和移动台组成。
移动交换机控制若干个基站,它与公众网相连并完成号码分析、路由选择、信道指配等多种控制功能。
1.9河涌维护地带河涌维护地带是指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河涌养护和维修作业的规划控制地带。
1.10河涌规划控制蓝线河涌规划控制蓝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包含河涌过流断面、堤岸、河涌维护带和景观绿化带的规划控制线。
城市设计定量标准
城市设计定量标准一一、概述城市设计定量标准是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它通过设定一系列具体的指标和标准,以确保城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本标准涵盖了空间形态、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绿化景观、公共设施、生态环保、城市安全、人文历史等方面。
二、空间形态城市天际线:城市的天际线应美观有序,高层建筑应集中布置在城市中心区,避免过度密集。
建筑高度:根据城市规模和区域功能,设定合理的建筑高度限制,保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街道断面:街道宽度应符合城市规模和功能需求,交叉口设计应合理,提高交通效率。
三、建筑布局建筑密度:合理控制建筑密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
建筑朝向:建筑朝向应有利于采光、通风和节能。
建筑风格:保持城市建筑风格的统一和延续,体现城市特色。
四、交通组织交通流量: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交通流量效率,减少拥堵。
停车设施:根据城市规模和需求,合理设置停车设施,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非机动车道:建设完善的非机动车道网络,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五、绿化景观绿化率:设定合理的绿化率指标,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公园绿地:合理布局公园绿地,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
景观节点:在城市重要区域设置景观节点,提升城市形象。
六、公共设施教育设施:满足教育设施需求,提高教育资源覆盖率。
医疗设施:完善医疗设施布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的文化设施,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七、生态环保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障市民健康。
节能减排: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八、城市安全消防安全:完善消防设施布局,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防灾减灾: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治安: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市民安全感。
九、人文历史历史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
文化活动: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促进市民间的交流与互动。
城市的规划设计的要求规范指标大全
城市的规划设计的要求规范指标大全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单位:m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1993年城市道路分级单位:m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住宅建设日照标准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 单位:(万㎡/h ㎡) 注 : 1,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2,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
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注:1、L --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 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m); S 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 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 单位:(m)注: 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 公园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园路宽度 单位:(m) 风景林郁密度公园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单位:(m)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单位:(m)注:同上。
公园栽植土层厚度单位:(cm)城市等别注:1、城市人口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防洪标准注:1、标准上下限的选用应考虑受灾后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2、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3、当城市地势平坦排泄洪水有困难时、山洪和泥石流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类别:我的文章评论(0)浏览(853)2007—12-15 20:48标签:房地产基础知识1、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积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2、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X100%建筑密度是控制地块容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3、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4、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5、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没、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常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6、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7、日照间距系数:是指依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8、用地红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9、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0、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是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地块边界的距离。
11、建筑控制线:是指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13、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
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
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12、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13、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15、住宅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即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
单位:层。
16、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
单位%。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doc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中小学幼儿园:每4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应配小学及幼儿园,每8000居民应配中学。
每千人口按40名儿童配建幼儿园。
每千人口按80名小学生配建小学。
每千人口按80名中学生配建中学。
幼托: 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1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1200 平方米。
6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1800 平方米。
9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3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2500 平方米。
12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3200 平方米。
小学: 12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9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2900 平方米。
18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1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4300 平方米。
2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3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5100 平方米。
30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5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6200 平方米。
中学: 18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5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6300 平方米。
2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8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8200 平方米。
30班用地面积不低于31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9100 平方米。
36班用地面积不低于37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11700平方米。
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 300-700 ┃┣━━╋━━━━━━╋━━━━━╋━━━━━┫┃人数┃30000-5000 ┃7000-15000┃1000-3000 ┃┗━━┻━━━━━━┻━━━━━┻━━━━━┛停车位┏━━━━┯━━━━━━━━┯━━━┯━━━┓┃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 7.5 │ 0.3┃┠────┼────────┼───┼───┨┃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 0.3┃┠────┼────────┼───┼───┨┃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 1.7┃┠────┼────────┼───┼───┨┃医院门诊│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 0.2┃┗━━━━┷━━━━━━━━┷━━━┷━━━┛居住区用地指标─────────────┬───────────项目│ 平均每居民用地(m*m) ─────────────┼───────────小区用地│ 14.5-22.0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1.0-2.0其它用地│ 1.0─────────────┼───────────合计│ 19.5-29.0 ─────────────┴───────────居住小区用地指标──────────────┬───────────│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m* m)──────────────┼───────────│住宅用地(住宅层数按4-6层计) │ 8.0-11.0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5.0小区级道路用地│ 1.0-3.0小区级公共绿地│ 1.0-2.0其它用地│ 1.0 ──────────────┼───────────│合计│ 14.5-22. 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小区│ 组团────────────┼─────┼─────┼───1.住宅用地(R01) │ 45-60 │ 55-65 │ 60-75────────────┼─────┼─────┼───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 20-32 │ 18-27 │ 6-18────────────┼─────┼─────┼───3.道路用地(R03) │ 8-15 │ 7-13│ 5-12────────────┼─────┼─────┼───4.公共绿地(R04) │ 7.5-15 │ 5-12 │ 3 -8────────────┼─────┼─────┼───居住区用地(R) │ 100 │ 100│ 100────────────┴─────┴─────┴───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m/人)────┬───────┬────┬─────┬────居住规模│层数│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多层│ 16-21 │ 16-22│ 16-25├───────┼────┼─────┼────│多层.中高层│ 14-18 │ 15-20 │ 15-20 居住区├───────┼────┼─────┼────│多.中高.高层│ 12.5-17│ 13-17 │ 13-17├───────┼────┼─────┼────│多层.高层│ 12.5-16│ 13-16 │ 13-1 6────┼───────┼────┼─────┼────│低层│ 20-25 │ 20-25│ 20-30├───────┼────┼─────┼────│多层│ 15-19 │ 15-20│ 15-22├───────┼────┼─────┼────│多层.中高层│ 14-18 │ 14-20 │ 14-20 小区├───────┼────┼─────┼────│中高层│ 13-14 │ 13-15 │ 13 -15├───────┼────┼─────┼────│多层.高层│ 11-14 │ 12.5-15 │├───────┼────┼─────┼────│高层│ 10-12 │ 10-13 │────┼───────┼────┼─────┼────│低层│ 18-12 │ 20-23│ 20-25├───────┼────┼─────┼────│多层│ 14-15 │ 14-16│ 14-20├───────┼────┼─────┼────│多层.中高层│ 12.5-15│ 12.5-15 │ 12.5-15组团├───────┼────┼─────┼────│中高层│ 12.5-14│ 12.5-14 │ 12.5-15├───────┼────┼─────┼────│多层.高层│ 10-13 │ 10-13 │├───────┼────┼─────┼────│高层│ 7-10 │ 8-10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m/千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居住规模│居住区├─────┬─────类别│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05-2700 │2065-4680│2165-362) │2655-5450)────────┼─────┼─────教育│ 600-1200 │1000-2400────────┼─────┼─────医疗卫生│ 60-80 │ 100-190(含医院) │(160-280) │(260-360)────────┼─────┼─────文体│ 100-200 │ 200-600────────┼─────┼─────商业服务│ 700-910 │ 600-940────────┼─────┼─────金融邮电│20-30 │25-50(含银行.邮电局│ (60-80) │────────┼─────┼─────市政公用│40-130 │70-300(含自行车存车处)│(460-800) │(500-900)────────┼─────┼─────行政管理│85-150 │70-200────────┼─────┼─────其它│-- │--────────┴─────┴─────<续上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m/千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居住规模│小区├─────┬─────类别│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总指标│1176-2120 │1282-3334│1546-2682)│(1682-4084) ────────┼─────┼─────教育│ 600-1200 │1000-2400────────┼─────┼─────医疗卫生│ 20-80 │ 40-190(含医院) ││────────┼─────┼─────文体│ 20-30 │ 40-60────────┼─────┼─────商业服务│ 450-570 │ 100-600────────┼─────┼─────金融邮电│ 16-22 │ 22-34(含银行.邮电局)││────────┼─────┼─────市政公用│ 30-120 │ 50-80(含自行车存车处)│(400-700) │(450-700)────────┼─────┼─────行政管理│ 40-80 │ 30-100────────┼─────┼─────其它│ -- │ --────────┴─────┴─────<续上表>组团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m/千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居住规模│组团├──────┬────类别│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 363-854 │502-1070│ (704-1354) │(882-1590) ────────┼──────┼────教育│ 160-400 │300-500────────┼──────┼────医疗卫生│ 6-20 │ 12-40(含医院) ││────────┼──────┼────文体│ 18-24 │ 40-60────────┼──────┼────商业服务│ 150-370 │100-400────────┼──────┼────金融邮电│ -- │ -- (含银行.邮电局)││市政公用│ 9-10 │ 20-30(含自行车存车处)│ (350-510) │(400-550)────────┼──────┼────行政管理│ 20-30 │ 30-40────────┼──────┼────其它│ -- │ --────────┴──────┴────土的松土系数─────────────┬─────────────│松土系数土质类别├──────┬──────│ K1 │ K2─────────────┼──────┼──────砂土.亚砂土│ 1.08-1.17 │ 1.01-1.0 3─────────────┼──────┼──────种植土.淤泥.淤泥质土│ 1.20-1.30 │ 1.03-1.04─────────────┼──────┼──────亚粘土.潮湿黄土.砂石混碎石│ 1.14-1.28 │ 1.02-1.05亚砂土混碎石.素填土││─────────────┼──────┼──────老粘土.重亚粘土.砾石土干黄││土.黄土混碎石.亚粘土混碎石│ 1.24-1.30 │ 1.04-1.07压实素填土││─────────────┼──────┼──────重粘土.粘土混碎石.卵石土│ 1.26-1.32 │ 1.06-1.09密实黄土.砂岩││─────────────┼──────┼──────软泥岩│ 1.33-1.37 │ 1.1 1-1.15软质岩石.次硬质岩石│ 1.30-1.45 │ 1.10-1.20(爆破法开挖之石方) ││硬质岩石│ 1.45-1.50 │ 1.20-1.30─────────────┴──────┴──────注:K1为最初松土系数,用来计算挖方工程量及装运车辆数用;K2为最后松土系数,用来计算填方时需要的挖方工程量。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常用指标居住区教育配套建筑指标:居民量幼儿园小学中学4000居民以上●●8000居民●配比数量40名/千人80名/千人80名/千人最低面积配比(平方米)幼儿园班数4班6班9班12班用地面积1800 平方米2700 平方米3700 平方米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1800 平方米2500 平方米3200 平方米小学班数12班18班24班30班用地面积9700 11800 13600 15700 建筑面积2900 4300 5100 6200 班数18班24班30班36班用地面积15500 18100 31700 37000 建筑面积6300 8200 9100 11700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数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 住宅用地(R01)50-60 55-65 70-802 公建用地(R02)15-25 12-22 6-123 道路用地(R03)10-18 9-17 7-154 公共绿地(R04)7.5-18 5-15 3-6居住区用地(R)100 100 100停车位配置比例名称? ?? 单? 位? 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0.3?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0.3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1.7?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2?居住区用地指标? 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平方米)小区用地????14.5-22.0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居住区级公共绿地?1.0-2.0其它用地?? 1.0?合??? 计? 19.5-29.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小? 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45-6055-65?60-75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20-32 18-27 6-183.道路用地(R03)?8-15 7-13 5-124.公共绿地(R04)?7.5-15 5-12 3-8居住区用地合计(R)?100 100 100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人)居住规模层??? 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居住区多??? 层? 16-21 16-22 16-25 多层、中高层14-18 15-20 15-20 多.中高.高层12.5-17 13-17 13-17 多层.高层? 12.5-16 13-16 13-16小? 区低??? 层 ? 20-25 20-25 20-30 多??? 层 ? 15-19 15-20 15-20 多层.中高层14-18 14-20 14-20 中? 高? 层13-14 13-15 13-15 多层.高层? 11-14 12.5-15 -- 高????? 层10-12 10-12 --组团低????? 层18-12 20-23 20-25 多?? 层 ? 14-15 14-16 14-20 多层.中高层12.5-15 12.5-15 12.5-15 中? 高? 层12.5-1412.5-14?12.5-15多层.高层? 10-13 10-13 -- 高????? 层7-10 8-10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千人)居? 住? 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05-27002165-3620) 2065-4680(2655-5450)1176-2102(1546-2682)????1282-3334(1682-4084)363-854(704-1354)502-1070(882-1590)其中教??育600-1200 1000-2400 600-1200 1000-2400 160-400?300-500医疗卫生(含医院)60-80??(160-280)100-190(260-360)20-80?? 40-190 6-20??? 12-40 文??? 体 100-200? 200-600 20-30 ? 40-60 18-24?? 40-60商业服务700-910? 600-940 450-570 100-600 150-370?100-400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20-30(60-80)?25-50 16-22?? 22-34 -- --市政公用(含自行车存车处)40-130?(460-800)70-300(500-900)30-120?(400-700)? 50-80(450-700)9-10?(350-510)?20-30(400-550) 行政管理85-150? ? 70-20040-80?? ? 30-10020-30??? 30-40其??? 它-- -- -- -- --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道? 路? 类? 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 ≥0.3≤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3≤3.0L≤50m≤2.0L≤100m居住规模类别注: L为坡长步行道?? ≥0.5?≤8.0?≤4.0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道路坡度(%) <1 1-3 3-4 4-6 6-7 >7雨水口间距(m) 30 40 40-50 50-60 60-70 80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 单位:m 名????????? 称? 最? 小? 净? 距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有窗建筑物外墙 3.0-5.0 1.5无窗建筑物外墙?? 2.0 1.5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 2.0 0.5人行道路面边缘? 0.75 0.5道路路面边缘0.75 0.5高2m以下的围墙? 2.0 1.0排水沟边缘1.0 0.5天桥.线桥的柱及架线塔.电线杆的中心??2.0 不限喷水冷却池外缘??? 40.0塔式冷却塔外缘??? 高的1.5倍体育用场地? 3.0 3.0厂内铁路中心线? 4.0 3.0窄轨铁路中心线 3.0 2.0一般铁路中心线 5.0 4.0邮筒.路牌.车站标志 1.2 1.2警??? 亭 3.0 2.0测量水准点 2.0 1.0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1993年人均建设用地(m*m/人)人均公共绿地(m*m/人)?城市绿地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75 >5 >6 >25 >30 >30 >35 75-105 >6 >7 >25 >30 >30 >35 >7 >8 >25 >30 >30 >35 城市道路分级??????????????????????????????????? 单位:m道路类别红线宽度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居住区道路20-30?? 9-14? 2-4居住小区道路≥14(采暖区)≥10(非采暖区)5-8? 1.5-2组团道路≥10(采暖区)?≥8(非采暖区5-7 -宅间小路≥2.5?-?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指标级别用地指标(㎡/人)Ⅰ??60.1 - 75.0Ⅱ??75.1 - 90.0Ⅲ?90.1 - 105.0Ⅳ?105.1 - 120.0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m*m/人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允许调整幅度(m*m/人)指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级别指标(m*m/人)<=60.0?Ⅰ60.1 - 75.0+0.1 - +25.0 60.1 - 75.0Ⅰ60.1 - 75.0>0Ⅱ75.1 - 90.0+0.1 - +20.0 75.1 - 90.0???75.1 - 90.0不??? 限Ⅲ90.1 - 105.0+0.1 - +15.0 90.1 - 105.0Ⅱ75.1 - 90.0-1.5 - 0Ⅲ90.1 - 105.0不??? 限Ⅳ105.1 - 120.0+0.1 - +15.0105.1 - 120.0Ⅲ90.1 - 105.0-20.0 - 0Ⅳ105.1 - 120.0不??? 限>120.0?Ⅲ90.1 - 105.0<0Ⅳ105.1 - 120.0<0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类别名称用地指标 (㎡/人)居住用地18.0 - 28.0工业用地? 10.0 - 25.0道路广场用地7.0 - 15.0绿??? 地其中:公共绿地≥9.0≥7.0规划建设用地结构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20 - 32工业用地? 15 - 25道路广场用地8 - 15绿??? 地? 8 - 15?住宅建设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 寒????? 日? 冬? 至? 日日照时数(h) ≥2 ???≥3?? ≥1有效日照时间带?? (h)8 - 16?? 9 - 15计算起点底? 层? 窗? 台? 面?住宅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方?位0°-15°15°-30°30°-45°45°-60°>60°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一、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建筑规划指标:(1)规划位指标: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指标。
(2)用地规模指标:包括建筑总面积、绿地率、停车位数量等指标。
(3)建筑间距指标:包括建筑间的最小距离、开间尺寸等指标。
(4)地下空间利用指标:包括地下室面积、地下车库面积等指标。
(5)绿化指标: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植物种植密度等指标。
2.建筑设计指标:(1)平面布局指标:包括建筑物分布、功能间布局等指标。
(2)空间尺寸指标:包括建筑内部空间面积、楼层高度等指标。
(3)交通指标:包括出入口位置、楼梯宽度、电梯数量等指标。
(4)照明通风指标:包括自然采光面积、通风设备配置等指标。
(5)设备设施指标:包括消防设备、安全设施等指标。
3.建筑施工指标:(1)结构指标:包括建筑结构类型、承重墙布置等指标。
(2)施工工艺指标: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等指标。
(3)材料选用指标:包括建筑材料种类、质量要求等指标。
(4)施工安全指标:包括安全通道设置、施工保护措施等指标。
二、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城市总体规划指标:(1)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城市用地比例、土地开发强度等指标。
(2)人口规模指标:包括城市人口密度、容纳人口数量等指标。
(3)道路网络指标:包括交通道路总长度、交通流量承载能力等指标。
(4)绿化指标:包括城市绿地率、居民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
(5)环境保护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指数等指标。
2.建筑物规划指标:(1)建筑密度指标:包括建筑物占地比例、建筑物高度限制等指标。
(2)功能布局指标: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分布比例等指标。
(3)交通规划指标:包括道路规划、交通枢纽布局等指标。
(4)公共设施指标: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布局指标。
(5)生态保护指标:包括自然保护区划定、生态修复等指标。
三、园林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植物选择指标:(1)植物种类指标:包括常青树、落叶树、花卉等植物的选择指标。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常用指标居住区教育配套建筑指标:居民量幼儿园小学中学4000居民以上8000居民配比数量40名/千人80名/千人80名/千人最低面积配比(平方米)幼儿园班数4班6班9班12班用地面积1800 平方米2700 平方米3700 平方米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1800 平方米2500 平方米3200 平方米小学班数12班18班24班30班用地面积9700 11800 13600 15700 建筑面积2900 4300 5100 6200 班数18班24班30班36班用地面积15500 18100 31700 37000 建筑面积6300 8200 9100 11700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数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 住宅用地(R01)50-60 55-65 70-802 公建用地(R02)15-25 12-22 6-123 道路用地(R03)10-18 9-17 7-154 公共绿地(R04)7.5-18 5-15 3-6 居住区用地(R)100 100 100 停车位配置比例名称? ?? 单? 位? 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0.3?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0.3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1.7?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2? 居住区用地指标? 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平方米)小区用地????14.5-22.0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居住区级公共绿地?1.0-2.0其它用地?? 1.0?合??? 计? 19.5-29.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小? 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45-6055-65?60-75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20-32 18-27 6-183.道路用地(R03)?8-15 7-13 5-124.公共绿地(R04)?7.5-15 5-12 3-8居住区用地合计(R)?100 100 100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人)居住规模层??? 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居住区多??? 层? 16-21 16-22 16-25 多层、中高层14-18 15-20 15-20 多.中高.高层12.5-17 13-17 13-17 多层.高层? 12.5-16 13-16 13-16小? 区低??? 层 ? 20-25 20-25 20-30 多??? 层 ? 15-19 15-20 15-20 多层.中高层14-18 14-20 14-20 中? 高? 层13-14 13-15 13-15 多层.高层? 11-14 12.5-15 -- 高????? 层10-12 10-12 --组团低????? 层18-12 20-23 20-25 多?? 层 ? 14-15 14-16 14-20 多层.中高层12.5-15 12.5-15 12.5-15 中? 高? 层12.5-1412.5-14?12.5-15多层.高层? 10-13 10-13 --高????? 层7-10 8-10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千人)居? 住? 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05-2702165-3620) 2065-468(2655-5450)1176-2102(1546-2682)????1282-3334(1682-4084)363-854(704-1354)502-1070(882-1590)其中教??育600-1200 1000-240600-1201000-2400 160-400?300-500医疗卫生(含医院)60-80??(160-280)100-190(260-360)20-80?? 40-190 6-20??? 12-40文???体100-200?200-600 20-30 ? 40-60 18-24?? 40-60商业服务700-910? 600-940 450-570 100-600 150-370?100-400金融邮 20-30 25-50 16-22?? 22-34 -- --居住规模类别电(含银行.邮电局)(60-80)?市政公用(含自行车存车 处) 40-130? (460-800)70-300 (500-900) 30-120 ?(400-700)50-80(450-700) 9-10 (350-510)20-30(400-550)行政管理85-150 70-200 40-80 30-100 20-3030-40其 它 ------ ----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注: L 为坡长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道路坡度(%)<1 1-3 3-44-66-7>7雨水口间距(m) 30 40 40-50 50-60 60-70 80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 单位:m 名 称最 小 净 距 至乔木中心 至灌木中心道 路 类 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 ≥0.3 ≤8.0 L≤200m ≤5.0 L≤600m非机动车道≥0.3≤3.0 L≤50m≤2.0 L ≤100m步行道 ≥0.5 ≤8.0 ≤4.0有窗建筑物外墙 3.0-5.0 1.5无窗建筑物外墙 2.0 1.5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 2.0 0.5人行道路面边缘0.75 0.5道路路面边缘0.75 0.5高2m以下的围墙 2.0 1.0排水沟边缘1.0 0.5天桥.线桥的柱及架线塔.电线杆的中心2.0 不限喷水冷却池外缘40.0塔式冷却塔外缘高的1.5倍体育用场地 3.0 3.0厂内铁路中心线 4.0 3.0窄轨铁路中心线 3.0 2.0一般铁路中心线 5.0 4.0邮筒.路牌.车站标志 1.2 1.2警亭 3.0 2.0测量水准点 2.0 1.0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199 3年人均建设用地(m*m/人)人均公共绿地(m*m/人)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75 >5 >6 >25 >30 >30 >35 75-105 >6 >7 >25 >30 >30 >35 >7 >8 >25 >30 >30 >35城市道路分级单位:m道路类别红线宽度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居住区道路20-30 9-14 2-4居住小区道路≥14(采暖区)≥10(非采暖区)5-8 1.5-2组团道路≥10(采暖区)≥8(非采暖区5-7 -宅间小路≥2.5-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指标级别用地指标(㎡/人)Ⅰ60.1 - 75.0Ⅱ75.1 - 90.0Ⅲ90.1 - 105.0Ⅳ105.1 - 120.0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m*m/人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允许调整幅度(m*m/人)指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级别指标(m*m/人)<=60.0 Ⅰ60.1 - 75.0+0.1 - +25.0 60.1 - 75.0Ⅰ60.1 - 75.0>0Ⅱ75.1 - 90.0+0.1 - +20.075.1 - 90.075.1 - 90.0不限Ⅲ90.1 - 105.0+0.1 - +15.090.1 - 105.0Ⅱ75.1 - 90.0-1.5 - 0Ⅲ90.1 - 105.0不限Ⅳ105.1 - 120.0+0.1 - +15.0 105.1 - 120.0Ⅲ90.1 - 105.0-20.0 - 0Ⅳ105.1 - 120.0不限>120.0 Ⅲ90.1 - 105.0<0Ⅳ105.1 - 120.0<0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类别名称用地指标 (㎡/人)居住用地18.0 - 28.0工业用地10.0 - 25.0道路广场用地7.0 - 15.0绿地其中:公共绿地≥9.0≥7.0规划建设用地结构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20 - 32工业用地15 - 25道路广场用地8 - 15绿地8 - 15住宅建设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 ≥2 ≥3 ≥1有效日照时间带 (h)8 - 16 9 - 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住宅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方位0°-15°15°-30°30°-45°45°-60°>60°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是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度量和评估的指标体系,用于描述和衡量城市发展的状况、变化趋势和效果。
它是指导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一、人口指标1.人口规模:用于描述城市的人口数量,是衡量城市规模和规模等级的重要指标。
2.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反映城市人口集聚的程度,是城市功能、交通等规划的重要依据。
3.人口增长率:描述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对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方面,对城市人口组成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为教育、医疗、就业等规划提供依据。
二、土地利用指标1.人口用地:描述人口活动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对城市空间规划和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办公用地等,用于描述城市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3.城市建设用地:指用于建设城市建筑物、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等,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
4.绿地用地:用于描述城市绿化、公园和休闲场所等,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指标。
三、交通指标1.交通设施:包括道路、通道、铁路、轨道交通、机场等交通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对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进行评估和改善。
2.交通流量:用于描述交通流量的数量和分布,为交通规划和交通拥堵缓解提供依据。
3.交通事故率:描述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反映交通安全状况,是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四、环境指标1.空气质量:用于描述城市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包括空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2.水质状况:包括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评估,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规划设计指标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
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现行城市规
划法规体系下编制的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建筑密度 =建筑物基底面积/宗地面积之比
人口密度: =总人口数/总面积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二绿地面积/小区常住人数
总建筑面积二总用地面积*容积率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应符合表
6.0.5的规定
名称 单位 自行车
机动车
公共中心 车位/100川建筑面积 大于或等于 7.5 大于或等于 0.45 商业中心 车位/100川营业面积 大于或等于 7.5 大于或等于 0.45 集贸市场 车位/100川营业场地 大于或等于 7.5 大于或等于 0.30 饮食店
车位/100川营业面积
大于或等于 3.6
大于或等于 0.30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川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
1.5 大于或等于 0.30
般而言,容积率分为 独立别墅为0.2~0.5,
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
0.8~1.2,
18层高层住宅为 1.8~2.5,
联排别墅为0.4~0.7,
11层小高层住宅为 1.5~2.0,
19层以上住宅为 2.4~4.5,。
城市规划规范大全完整版
《城市规划规范大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94 [附条文说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防洪标准GB 50201-9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附条文说明)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附条文说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附条文说明)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 46-91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附条文说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附条文说明)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附条文说明)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附条文说明)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2002(附条文说明)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 65-95(附条文说明)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 67-95(附条文说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附条文说明)城市容貌标准CJT 12-1999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附条文说明)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附条文说明)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附条文说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条文说明]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进行系统、综合、科学的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功能、环境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工作、出行、休闲等各种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常用的术语和指标对于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起到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术语和指标:1.合理用地规划:指通过合理的区划和规划,将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城市发展有序、协调,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人口规模: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包括预测、控制和调控城市人口的总量和结构,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用于评估城市的人口拥挤程度和空间利用情况。
4.交通规划:包括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道路布局、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改善,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5.绿地比例和绿化率:指城市绿地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和城市绿化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例。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居民休闲娱乐和生态功能。
6.居住用地规划:指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居住区,并考虑居住区的供需关系、住房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等因素。
7.商业用地规划:指规划和配置商业区,包括商业中心、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等,以满足市民的购物、娱乐和休闲需求。
8.工业用地规划:指规划和配置工业园区、工业区和工业用地,以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9.城市景观规划:着眼于城市的美观、宜居和文化特色,包括规划和设计公园、广场、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和建筑物、雕塑等人工景观。
10.城市环境规划:关注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水、空气和土壤质量的改善措施。
11.历史保护规划: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保护历史城区的景观和环境。
12.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包括城市的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13.地下空间规划: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场等。
城市规划中建筑的规范汇总
城市规划中建筑的规范汇总城市规划中建筑的规范汇总城市规划中建筑的规范第⼋章建筑容量及建筑物退让控制第⼆⼗⼀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具体指标见表3)。
所有建设⼯程项⽬,必须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3注:1、D—建筑密度,FAR—建筑容积率,两者不宜同时取最⼤值;2、本表仅适⽤于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单⼀基地;3、本表规定的指标取值为上限,但⼯业建筑为下限。
第⼆⼗⼆条建筑退⽤地红线和城市道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线路保护区范围的距离,应满⾜消防、地下管线、交通安全、防灾、绿化和⼯程施⼯等⽅⾯的规范以及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划要求。
第⼆⼗三条地下建筑离⽤地边界距离不宜⼩于地下建筑埋置深度(⾃室外地平⾯⾄地下建筑底板的距离)的0.7倍。
按上述距离要求退让相邻⽤地边界确有困难的,其距离可适当缩⼩,但应不⼩于3⽶,且维护桩和⾃⽤管线不得超过基地界限。
沿城市道路两侧,地下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应不⼩于5⽶。
沿路地下建筑退让⼩于主体建筑退让的,其顶⾯标⾼应设在地⾯正负零以下。
第⼆⼗四条铁路两侧的建筑⼯程距离铁路轨道外侧边缘不宜⼩于50⽶(铁路附属⼯程设施项⽬除外)。
第⼆⼗五条沿建筑⽤地边界的建筑物,在对等退让的原则下,其离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于消防间距的,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低层建筑退让⾃⽤地边界,各边均不得少于3⽶;(⼆)多层建筑退让⾃⽤地边界,北侧不少于12.5⽶,南侧不⼩于7⽶,东西均不得少于3⽶;且同时满⾜⽇照、消防间距要求。
(三)⾼层建筑退让⾃⽤地边界,北侧不少于20⽶,南侧不⼩于10⽶,东西均不得少于6.5⽶;且同时满⾜⽇照、消防间距要求。
(四)边界外侧为公园、绿地、⼴场、⽔⾯等开放空间或确定的永久性建筑物的地区及⽤地边界不规则的地区、建筑物退让⽤地边界距离应不影响边界外侧⽤地功能的使⽤。
(五)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除另有规定外,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于表4所列值。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中小学幼儿园:每4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应配小学及幼儿园,每8000居民应配中学。
每千人口按40名儿童配建幼儿园。
每千人口按80名小学生配建小学。
每千人口按80名中学生配建中学。
幼托: 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1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1200 平方米。
6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1800 平方米。
9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3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2500 平方米。
12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3200 平方米。
小学: 12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9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2900 平方米。
18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1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4300 平方米。
2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3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5100 平方米。
30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5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6200 平方米。
中学: 18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5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6300 平方米。
2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8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8200 平方米。
30班用地面积不低于31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9100 平方米。
36班用地面积不低于37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11700 平方米。
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 300-700 ┃┣━━╋━━━━━━╋━━━━━╋━━━━━┫┃人数┃30000-5000 ┃7000-15000┃1000-3000 ┃┗━━┻━━━━━━┻━━━━━┻━━━━━┛停车位┏━━━━┯━━━━━━━━┯━━━┯━━━┓┃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 0.3┃┠────┼────────┼───┼───┨┃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 0.3┃┠────┼────────┼───┼───┨┃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 1.7┃┠────┼────────┼───┼───┨┃医院门诊│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 0.2┃┗━━━━┷━━━━━━━━┷━━━┷━━━┛居住区用地指标─────────────┬───────────项目│ 平均每居民用地(m*m)─────────────┼───────────小区用地│ 14.5-22.0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1.0-2.0其它用地│ 1.0─────────────┼───────────合计│ 19.5-29.0─────────────┴───────────居住小区用地指标──────────────┬───────────│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m*m)──────────────┼───────────│住宅用地(住宅层数按4-6层计) │ 8.0-11.0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3.5-5.0小区级道路用地│ 1.0-3.0小区级公共绿地│ 1.0-2.0其它用地│ 1.0──────────────┼───────────│合计│14.5-22.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小区│ 组团────────────┼─────┼─────┼───1.住宅用地(R01) │ 45-60 │ 55-65 │ 60-75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 20-32 │ 18-27 │ 6-18 ────────────┼─────┼─────┼───3.道路用地(R03) │ 8-15 │ 7-13 │ 5-12 ────────────┼─────┼─────┼───4.公共绿地(R04) │ 7.5-15 │ 5-12 │ 3-8────────────┼─────┼─────┼───居住区用地(R) │ 100 │ 100 │ 100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m/人)────┬───────┬────┬─────┬────居住规模│层数│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多层│ 16-21 │ 16-22 │ 16-25├───────┼────┼─────┼────│多层.中高层│ 14-18 │ 15-20 │ 15-20 居住区├───────┼────┼─────┼────│多.中高.高层│ 12.5-17│ 13-17 │ 13-17├───────┼────┼─────┼────│多层.高层│ 12.5-16│ 13-16 │ 13-16 ────┼───────┼────┼─────┼────│低层│ 20-25 │ 20-25 │ 20-30├───────┼────┼─────┼────│多层│ 15-19 │ 15-20 │ 15-22├───────┼────┼─────┼────│多层.中高层│ 14-18 │ 14-20 │ 14-20 小区├───────┼────┼─────┼────│中高层│ 13-14 │ 13-15 │ 13-15├───────┼────┼─────┼────│多层.高层│ 11-14 │ 12.5-15 │├───────┼────┼─────┼────│高层│ 10-12 │ 10-13 │────┼───────┼────┼─────┼────; │低层│18-12 │20-23 │20-25├───────┼────┼─────┼────│多层│14-15 │14-16 │14-20├───────┼────┼─────┼────│多层.中高层│ 12.5-15│ 12.5-15 │ 12.5-15组团├───────┼────┼─────┼────│中高层│ 12.5-14│ 12.5-14 │ 12.5-15├───────┼────┼─────┼────│多层.高层│10-13 │10-13 │├───────┼────┼─────┼────│高层│7-10 │8-10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m/千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居住规模│居住区├─────┬─────类别│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05-2700 │2065-4680│2165-362) │2655-5450)────────┼─────┼─────教育│ 600-1200 │1000-2400────────┼─────┼─────医疗卫生│ 60-80 │ 100-190(含医院) │(160-280) │(260-360)────────┼─────┼─────文体│ 100-200 │ 200-600────────┼─────┼─────商业服务│ 700-910 │ 600-940────────┼─────┼─────金融邮电│ 20-30 │ 25-50(含银行.邮电局│ (60-80) │────────┼─────┼─────市政公用│ 40-130 │ 70-300(含自行车存车处)│(460-800) │(500-900)────────┼─────┼─────行政管理│ 85-150 │ 70-200────────┼─────┼─────其它│ -- │ --────────┴─────┴─────<续上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m/千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居住规模│小区├─────┬─────类别│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总指标│1176-2120 │1282-3334│1546-2682)│(1682-4084) ────────┼─────┼─────教育│ 600-1200 │1000-2400────────┼─────┼─────医疗卫生│ 20-80 │ 40-190(含医院) ││────────┼─────┼─────文体│ 20-30 │ 40-60────────┼─────┼─────商业服务│ 450-570 │ 100-600────────┼─────┼─────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多雪严寒地道路类别│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8.0│≤5.0││L≤200m │L≤600m ────────┼──────┼─────┼──────非机动车道│≥0.3│≤3.0│≤2.0││L≤50m│L≤100m ────────┼──────┼─────┼──────步行道│≥0.5│≤8.0│≤4.0────────┴──────┴─────┴──────注: L为坡长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道路坡度(%) │ <1 │1-3 │ 3-4 │ 4-6 │6-7 │ >7───────┼──┼──┼───┼───┼───┼──雨水口间距(m) │ 30 │40│40-50 │50-60 │60-70 │ 80───────┴──┴──┴───┴───┴───┴──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单位:m─────────────┬───────────│最小净距名称├─────┬─────│至乔木中心│ 至灌木中心─────────────┼─────┼─────有窗建筑物外墙│ 3.0 │ 1.5─────────────┼─────┼─────无窗建筑物外墙│ 2.0 │ 1.5─────────────┼─────┼─────道路侧面外缘.挡土墙角.陡坡│ 1.0 │ 0.5─────────────┼─────┼─────人行道边│ 0.75 │ 0.5─────────────┼─────┼─────高2m以下的围墙│ 1.0 │ 0.75─────────────┼─────┼─────天桥.线桥的柱及架线塔. │ 2.0 │不限电线杆的中心│行道树种植带宽度单位:m─────────┬───────种植带│宽度─────────┼───────低灌丛│ 0.8─────────┼───────中灌丛│ 1.0─────────┼───────高灌丛│ 1.2─────────┼───────单行乔木│ 1.25-2.0──────┬──┼───────│平行│ 2.5-5.0├──┼───────双行乔木│并列│ 2.0-4.0──────┴──┼───────草被与花丛│ 1.0-1.5─────────┴───────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1993年──────┬──────┬──────┬───────│││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公共绿地│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 (m*m/人) │ (m*m/人) │ (%) │ (%)├──────┴──────┴───────│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 <75 │ >5│ >6 │>25 │ >30│>30 │ >35──────┼───┼──┼───┼──┼───┼─── 75-105 │ >6│ >7 │>25 │ >30│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11.0.1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表11.0.1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表11.0.1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人)居住区规划总用地h㎡▲-- -- 1.居住区用地(R) h㎡▲100 ▲①住宅用地(R01) h㎡▲▲▲②公建用地(R02) h㎡▲▲▲③道路用地(R03) h㎡▲▲▲④公共绿地(R04) h㎡▲▲▲2.其它用地(E) h㎡▲-- --居住户(套)数户(套)▲-- --居住人数人▲-- -- 户均人口人/户▲-- -- 总建筑面积万㎡▲-- -- 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万㎡▲100 ▲①住宅建筑面积万㎡▲▲▲②公建面积万㎡▲▲▲2.其它建筑面积万㎡△-- -- 住宅平均层数层▲-- -- 高层住宅比例% △-- -- 中高层住宅比例% △-- --人口毛密度人/h㎡▲-- --人口净密度人/h㎡△--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h㎡▲--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h㎡▲--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h㎡▲-- --住宅建筑面积净万㎡▲-- --密度/h㎡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 万㎡/h㎡▲停车率% ▲-- --停车位辆▲地面停车率% ▲地面停车位辆▲住宅建筑净密度% ▲-- --总建筑密度% ▲-- --绿地率% ▲-- --拆建比-- △--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11.0.2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1.0.2.1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11.0.2.2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2)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规划设计指标
..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下编制的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而言,容积率分为
独立别墅为0.2~0.5, 联排别墅为0.4~0.7,
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0.8~1.2, 11层小高层住宅为1.5~2.0, 18层高层住宅为1.8~2.5, 19层以上住宅为2.4~4.5,
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宗地面积之比
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面积/小区常住人数
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容积率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应符合表6.0.5的规定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
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45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45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30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3.6 大于或等于0.30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大于或等于0.30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类别:我的文章评论(0) 浏览(853)2007—12—15 20:48标签:房地产基础知识1、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积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2、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X100%建筑密度是控制地块容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3、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4、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5、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没、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常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6、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7、日照间距系数:是指依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8、用地红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9、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
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0、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是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地块边界的距离。
11、建筑控制线:是指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注: L为坡长
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
:m
体育用场地 3.0 3.0 厂内铁路中心线 4.0 3.0 窄轨铁路中心线 3.0 2.0 一般铁路中心线 5.0 4.0 邮筒.路牌.车站标志 1.2 1.2 警亭 3.0 2.0 测量水准点 2.0 1.0
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
人均建设用地
(m*m/人)人均公共
绿地
(m*m/
人)
城市绿地
率
(%)
城市绿
化覆盖
率
(%)
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
<75 >5 >6 >25 >30 >30 >35 75-105 >6 >7 >25 >30 >30 >35 >7 >8 >25 >30 >30 >35
城市道路分级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2,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
L 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m);
S 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 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公园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
园路宽
度
单位:(m)
2、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
2、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
3、当城市地势平坦排泄洪水有困难时、山洪和泥石流
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