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2.掌握:判断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描述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征,并能分析人口时空分布规律;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意义。

3.应用:能够运用资料、图表等探究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基础知识: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表现为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1)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和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正是由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导致人口增长状况和人口问题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小组活动:探究1.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关系。

(1)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2)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 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 点)。

探究2.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一定增长多吗?不一定。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

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探究3.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探究4.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⑴.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高高低模式”(传统型);工业化初期属于“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⑵.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属于“三低”现代型。

2020-2021学年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二: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案2

2020-2021学年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二: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案2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开展史,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不同模式及特点,并分析原因。

3.通过比拟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学情分析人口及人口问题的根本知识,尽管在初中以简单的学习过,学生知道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但高中教学主要把学生初中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因此,对学生而言,要充分的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特点,尤其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的设置平台,巧妙的构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空间分布规律、相关判读。

2.图形图表的分析、理解。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空间分布规律、相关判读。

2.图形图表的分析、理解。

3学时难点人口增长模式〔重点突破〕原始型和传统型特点:“〞,即、、。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过渡型特点:“〞,即、、。

〔开展中国家多为此种类型〕现代型特点:“〞,即、、。

〔兴旺国家多为此种类型〕。

“〞。

世界整体表现为“〞。

评论〔0〕4教学活动评论〔0〕活动1【讲授】人口增长模式【自主学习】一.人口增长1.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与之差。

2. 出生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同期之比。

3. 死亡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同期之比。

“〞形曲线。

人口增长的快慢与的上下有关。

5.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 ),兴旺国家人口增长( )。

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快。

6.人口问题:兴旺国家出现人口( )化等,开展中国家出现出生率高,( )困难等问题。

二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2.从经济根底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经济兴旺程度、、、、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

3.根本因素:的开展水平。

三.人口增长类型人口增长有和两种方式。

机械增长主要是指。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摘要:该文主要以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为案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落实新课标理念――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

通过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新课标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45-011 教材的处理及教学思路设计(1)教材的处理:本节课为两课时,此节为第一课时。

根据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把后部分知识中与人口增长有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中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等知识调整到第一课时讲,第二课时为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判读训练,这样增强了知识完整性。

(2)教学思路的设计。

本节教学思路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关注新课标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注重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

③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 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②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③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的差异;④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不同地区资料的分析,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②借助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②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③引导学生进行开发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1.1人口增长模式 学案设计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1.1人口增长模式 学案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预读教材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历程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慢有快,这与人口 的高低有关。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 与 相减的得数。

3.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4.根本原因: 的发展水平。

[温馨提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相当庞大。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这也正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释疑教材[教材P2~3活动]1.埃及1.81 美国0.602.计算结果表明埃及人口增长速度快,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慢。

3.201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46.8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85.6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更多些。

[教材P3活动]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下降;经济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出生率低;妇女受教育程度高,受传统生育观影响小。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工业化程度低,手工劳动者不需要接受较高的教育,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小,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小;经济欠发达,社会保障程度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高,出生率高;妇女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生育观的影响大,不易接受新的生育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1.1【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1.1【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

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活动1. 2 .3 .5 3、四季的形成。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本内容,自主找出重难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人口增长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

一般情况下,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也可以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研究人口变化的基本数据。

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

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

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模式第一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模式第一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1.1人口增长模式第一课时【学习重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学习难点】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自主学习】任务一:历史上人口增长的特点(阅读教材第2页和第3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1.地球村人口增长趋势:形曲线2、人口模式三个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1)甲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775%B.0.675%C.0.885%D.0.95%(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是甲地老年人口比例高【合作探究】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

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活动2:目前,分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低的原因?【课堂检测】1、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2-3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①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②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④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4.(B 级)根据A 、B 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人口增长模式(2课时)(湘教版必修2)

1.1 人口增长模式(2课时)(湘教版必修2)

原因: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低–低–低”
特点及分布:
1. 人口出生率和死 亡率均很低,大致相 同,趋于稳定; 2. 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于零甚至为负; 3. 人口总数基本稳 定,有些甚至减少; 主要分布国家:发 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 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1. 负增长 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
2. 零增长
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3. 接近于零增长 英国、比利时、芬兰
人口增长模式 原 始 “高—高— 型 低”模式 传 统 型 过 “高—低— 渡 高”模式 型 现 “低—低— 代 低”模式 型
所处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初期 产业革命到20世 纪初的发达国家; 20世纪50年代至 今的发展中国家 20世纪以来的发 达国家和部分发 展中国家
0.88
1.09 0.82 1.0 0.65
0.6
-0.16 0.19 1.9 1.85
墨西哥
1950 加蓬 年 中非
2.8 3.3
4.2
0.6 3.2
3.1
2.2 0.1
1.1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欧洲、北美和大洋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看图,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分布有什 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较高 么特点?
一、人口增长
读下图讨论分析: ⑴讨论分析时应注意图中的哪些可读的信息? ⑵这幅“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哪些特点? ⑶你认为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哪个?
⑴①纵座标与横座标的含义,②文字信息内容,③曲线的形状 ⑵ 人口增长在时间上不均衡(现代社会之前:人口增长缓慢, 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之后:人口增长迅猛)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地理素养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把握各种增长模式的特点。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各国人口政策。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学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提升地理素养中对地理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激情。
(2)引导学生分析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
探究4:不同模式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以德国、印度两国不同的人口政策引出人口问题。提供案例,分析“低低低”与“高低高”两种人口模式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课堂延伸:中国人口问题——老龄化
以网络笑话引出中国人口老龄化。
四、课堂总结:关注老龄化、关爱老年人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校
“探索杯”暨“校内百花奖”教学设计
姓名
王悦
组别
地理组
教龄
1
授课时间
2017.4.24
课题
1.1人口增长模式
课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高一十三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能够判断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能够根据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出不同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小组讨论组讨论,分析不同模式下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探究适宜中国发展的特色人口政策。
学生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发表感想。
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堂预热效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面的分析、认识不同时期的地理她点,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探究2:不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

人口增加模式课题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课型新讲课课时 2 第一节人口增加模式1 . 理解人口增加的观点及影响人口增加的要素。

明确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加快慢的决定要素。

并能剖析不一样国家和地域人口问题的成因与影响。

学习目标 2. 经过剖析不一样历史期间生产力发展情况,理解、掌握各个期间人口增加模式。

4.经过比较剖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育学生剖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1.、人口增加的三种模式及其散布,中国人口增加情况。

2.、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要点难点3、剖析三种人口增加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加率的高低及其影响要素。

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师生互动、展现沟通等教课过程讲堂一知识回首反二新知识学习【自主学习一】人口自然增加:出生率是指一年内必定地域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必定地域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加率是指。

学生1.人口增加速度快慢与的高低有关。

独立2.必定地区人口自然增加速度的快慢,遇到的限制,也遇到从完到领域的多种要素的影响。

成,3.人口增加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的发展水平。

这是由于,由生产在课力发展惹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和的变化。

本上【合作研究一】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做好1. 工业革命从前,世界人口增加的特色是比较迟缓的,根来源因是( 标记,A. 人口出生率低 B. 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落伍,人类生活水平、并记健康水平低 C 人口死亡率高 D. 人口死亡率低忆相2.20 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关知了快速增加阶段,主要原由是( ) 识。

思:A. 发达国家人口增加快速B. 全球死亡率降低C. 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D.广大亚非拉国家及大洋洲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加阶段3、从图中,我们能够剖析得悉,人口增加拥有必定的规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人口增加不拥有阶段性的特色B.从历史到此刻人口不停增加C. 人口数目加倍,需要的时间愈来愈少D. 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根本的联系【自主学习二】人口增加模式 阅读教材 P4- 7 页内容,达成表格。

1.1人口增长模式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

1.1人口增长模式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

必修II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 1人口增长模式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并能通过资料分析、计算;2、了解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并能举例说明;3、了解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并能分析其转变原因、特征、分布地区。

重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

难点通过分析资料、案例,确定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并推测其人口问题及人口措施。

课堂活动要求活动一、P2-3:1、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速度快慢,2、计算人口增长数量,比较两国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与人口基数有关)。

活动二、P8-9:分析我国的人口发展现状、问题、人口政策。

知识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率—率。

严噜諏决于的发主要原因是,2^£,此外,|八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1rI _ H风俗习惯、自然灾害和人口政策,都会不同度地影响人01 _____________口增长状况。

4.根据上图,运用有关人口问题的知识填表国家人口增长类型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措施和对策ABC人均寿命短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慢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

学习后记【课堂训练】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统计,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据推算,第80 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6月15日,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

据此回答1〜3题。

1.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是()A.农业革命之前B.农业革命期间C.工业革命期间D. 20世纪以来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的增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在地区上是平衡的B.人口增长主要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C.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D.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已经停止增长,人口数量比较稳定3.目前的世界人口增长模式()A.处于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过渡的阶段B.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C.处于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过渡的阶段D.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解析:第1题,20世纪以来,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 教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 教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理解不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3.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特点 4.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 、5、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6、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特征上区分:数值上区分: 课后练习:1.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是 A .③ B .② C .① D .④2.与右图中①的出生率、死亡率相接近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中国 B.尼日利亚 C.英国 D.澳大利亚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3.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1)→(2) B.(2)→(3) C.(3)→(4) D.(4)→(5) 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A.(1) B.(2) C.(4) D.(5)5.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 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 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 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A .印度B .埃塞俄比亚C .法国D .俄罗斯(1) 将表格中未完成的数据完成(2) 表格中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是 (3) 表格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参考答案:一1.出生率 死亡率 2.4、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自然环境因素:5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政治因素:国家政策课后练习答案:1、A2、B3、C4、D5、(1)人口老龄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0.6% 1.7% 1.3% ①④④。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1.1 人口增长模式【自主学习一】:人口增长班级:姓名:1.历程:在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曲线呈“①__”形,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②________,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③________。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④____________与⑤____________相减的得数。

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因素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医疗卫生水平、⑧________________、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⑨________________、战争、自然灾害、⑩________________等根本因素○11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3.“低—低—低”模式(1)特点:○24____出生率、○25____死亡率、○26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

(2)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27的进步生活、文化水平的提升○28的变化(3)分布:世界主要○29________国家,而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30____________”型向“○31______”型过渡。

(合作探究1)人口结构(合作探究2)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总体上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不仅包括人口过多的问题,也包括人口过少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人口问题,现汇总如下:国家问题影响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穷国更穷,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计划生育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国防力量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人口老龄化2.人口老龄化问题——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是总趋势。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8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8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②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③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课程分析:①通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分析、说明人口增长不同时期的增长快慢是不一样的;②通过多则阅读材料分别说明并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③本章节是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社会现实比较接近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通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的三种基本模式;阅读部分通过说明不同地区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因素以及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长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口增长模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三、教材分析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节“人口增长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

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难点: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六、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高一必修二湘教版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高一必修二湘教版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课题: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2、通过切入十九大报告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关注时事和政治,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

3、通过探讨老龄化问题,倡导学生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积极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学生朗读十九大会议的主题,联系伟大的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这句话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

切入本节课的主题: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

一、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活动探究一:展示表格《1970-2012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思考:从1970年到2012年人口增长模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高-低-高模式转变“三低”模式,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思考:阅读书本第8页的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②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③少生、优生、优育政策(计划生育)逐渐深入人心。

转折:虽然目前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降低,但……大家请看表格,比较一下2015年中国和美国的自然增长率,计算两国增加的人口。

你有什么感想?(一)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探究活动二:展示图片,学生总结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影响,并思考应对措施。

影响:资源、环境压力大,交通、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不良等应对措施:继续维持较低的生育率(如计划生育),增加就业机会,积极发展交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等转折:十九大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现在我要说老年兴,则国家也兴,老年强,则国家也强。

展示数据提出问题: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增长模式》优质教案设计(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增长模式》优质教案设计(7页)
[归纳总结]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 大多面临人口___、自然增长快,以及
发达国家
产生影响 解决措施
0-14 岁儿童比重___等问题。 不利于___、___、教育、就业、环境
等问题的解决。 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赞同实行____政策
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采取
政策、并接纳海外移民
(学生填完后回答,总结,展示下列表格) 发展中国家
然增长率”的特点。日本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最为缓慢,其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印度则处于两种类型的中间,具有“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
长率较高”的过渡性特征。
( 2)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哪一种因素是根本原因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医疗卫生水平、受教育程度、宗教信
——人口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由这组图片可以看出:未来社会,人口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 口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了解人口发展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口增长模
式。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学案第一部分 [引导探究] 。
[引导探究]
根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判断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
[合作探究]
读下面材料,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的空间差异。
部分国家 2002年人口增长统计数据
国家
出生率 ( ‰ ) 死亡率 ( ‰ ) 自然增长率 ( ‰)
日本
9
7
2
印度
26
8
18
肯尼亚
34
14
20
( 1) 第 1-3 组: 读 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统计增长统计图,分析各大洲人口增长的特点。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湘教版必修二)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湘教版必修二)

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课题】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了解中国的人口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地区人口资料的分析,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发展资料、案例,让学生能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4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不错。

在学生自主讨论和发言的环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充分体现了出来。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留给学生的时间似乎还不够多,学生意犹未尽。

这是本节课比较遗憾的一点。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1.1第一课时人口增长模式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1.1第一课时人口增长模式

株潭中学地理学科备课表人口增加模式年级高一日期及地域散布课题课型授主备新授复备人课人人1经过世界人口增加图,认识世界人口增加的趋向;剖析人口增加的特色,联合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加率学习并掌握人口增加模式教学 2. 经过比较剖析世界各大洲人口增加图表统计数据,培育学生剖析、运用目标数据的能力;3.激发学生研究对于人口增加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育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重点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加模式将不一样的增加模式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获取各样人口增加模式特色并剖析难点不一样的人口增加模式在世界上的散布。

器材讲课学生活设计意教课过程人标动图注导入:必修 2 是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人口问题是全部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

本节课我们未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加的模式及地域散布》。

一、世界人口增加P4 读图 1-1-2 ,[ 问题 ] 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加总趋向:人口不停增加。

2、准时间分红显然的几个阶段:迟缓增加阶段、加快阶段、迅速增加阶段。

二、人口增加模式描绘人口增加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加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加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问题 ] 在不一样的历史期间三个比率分别体现什么样的特色?——人口发展的共同点:人口增加的变化具必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

人口增加的阶段:阅读资猜中的图1-1-3 :剖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加率的特色。

图 1-1-3 ,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加阶段。

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纪。

不一样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一样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 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 ]由此我们能够总结出三种人口增加的模式:高高低模式、三低模式和高高低向“三低” 过渡模式。

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 问题一 ] 三个模式分别拥有什么特色?[ 问题二 ] 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假如发展中国家;二:主假如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

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判断第二课时【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大家好,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

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什么是出生率?以及什么是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回答问题【承转】6分钟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呢,是人口增长的模式,上一次课已经让同学们提前看了我们的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一起来完成老师课件上的填空。

生:依据课本完成课件填空。

【问题思考】6分钟师:现在呢,请同学们讨论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生:思考讨论问题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生:回答问题师:好的请坐,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承转】6分钟师:我们都了解了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那么现在重点来了,我们该怎么去判断它呢。

一起来看。

生:观看ppt并做好相应笔记。

【承转】8分钟师:好的,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四页的活动题,3分钟时间,完成1234题。

生:自主完成4题再由教师讲解【承转】师:最后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问题和解决措施。

通过复习导入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并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增长从容说课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

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

教学重点1.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1.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修Ⅰ主要学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

人口推进新课课件展示:“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课件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生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

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

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师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课件展示:课堂练习: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教材P2“活动”1、2、3。

生(计算思考后回答)1.埃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5%,日本的为0.12%。

2.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

3.200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为118.36万,日本为15.22万,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多一些。

师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生人口数量增加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

一个国家尽管增长率较小,但如果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也会很大。

例如,中国尽管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可达1 0003。

同理,一些国家尽管自然增长率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净增人口数也较少。

[小组讨论]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组代表发言:1.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2.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3.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活动探究]教材P3问题1。

生(阅读材料,自主探究)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师(展示“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观察此图比较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师(总结)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课堂小结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板书设计第1课时第2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2.为什么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是什么?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 1.“J”形曲线。

2.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轻,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较高。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等也是影响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承转)回顾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推进新课师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讨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原因及地区分布等。

第一组:“高—高—低”模式第二组:“高—低—高”模式第三组:“低—低—低”模式学生讨论后,教师对各组代表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教师作总结概括。

师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表”生阅读教材,对照表格各栏目要求讨论填表。

课件展示:课件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图”师图中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各属于哪种模式?生第一阶段属于“高—高—低”模式,第二阶段属于“高—低—高”模式,第三阶段属于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渡模式,第四阶段属于“低—低—低”模式。

师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都是低速增长阶段。

那么“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又有何不同?生“高—高—低”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与生产力的低水平相适应的;而“低—低—低”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此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高。

课件展示:教材P7图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图”[问题探究]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表现出哪两大特点?2.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主要特点是什么?生 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三低”特征,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2.多数非洲国家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

师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基本步入现代化的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

由于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也属于“高—低—高”模式,处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阶段。

师阅读P8“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这段文字,思考:(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哪些?(2)我国是哪种人口增长模式?生(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社会经济因素。

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二是制度因素。

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

三是计划生育因素。

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承转)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所处的阶段和类型,会影响这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师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分布状况和比例关系。

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可以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直观显示。

课件展示:“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问题:说出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所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学生回答。

师(总结)“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成年型人口结构。

(承转)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反过来,人口增长模式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师(提出问题)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对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课堂小结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划分的,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是形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