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导论复习

合集下载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概念和特点:了解体育的定义、性质、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体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社交交往、教育培养、经济产业等方面。

3. 体育组织与管理:了解体育组织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体育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了解体育与法律的关系。

5. 体育运动与传媒:了解体育运动与传媒的互动关系,掌握体育传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6. 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了解体育国际组织和国际比赛制度等,了解体育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7. 体育伦理和道德:了解体育伦理和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在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

8.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9. 体育教育与训练:了解体育教育和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教学和训练的基本技能。

10. 体育产业与经济: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影响,了解
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oc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oc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尺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乎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擀众体冇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体质: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

简要的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亚健康: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杳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Z间的一种身心状况,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

体育人口:体冇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申身体锻炼、身体娱爪,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体制:体制,顾名思义,是体系与机制的总的和。

体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中有关体育的责权划分、组织机构、职能配置。

运行方式与运行机制等的总和运动负荷适宜:运动负荷适宜是指在锻炼身体时,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适度,使之既能满足锻炼着增强体质的需要,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是指身体锻炼、身体娱乐的内容方法、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等,应山小到大,山浅入深的合理顺序安排。

持之以恒:持Z以恒的锻炼原则指锻炼者以相対稳定的时间节奏和周期,连续、经常、不间断地从事身体锻炼。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是指根据锻炼打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客观条件及锻炼H的等个人特点,合理确定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使Z符合实际需要。

第二部分:简答题类我国社会体冇发展简况1创业阶段(1949T957) 2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T965) 3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4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7991) 5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简况1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2余暇増多为人众体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都市化是人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1.详述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于管理学、社会学范畴。

他主要研究对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最佳方案,以及处理有关社会体育中各种问题的原则。

2.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人民大众为在余暇时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由政府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计划,其全称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与群众体育相比,无特定内涵。

只是由于全民健身更形象化、动作化,更能表达广泛性和参与性,所以更容易形成为群众运动的口号。

5.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集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身体发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娱乐体育: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更本目标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已将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5.体育休闲(闲暇体育):人们在余暇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6.终身体育: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惊醒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过程。

7.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

2.由人治走向法治。

7. 3.由行政走向市场。

4.由经验走向科学。

8.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因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9.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时间、有规律的早餐、少吃多餐、不吸烟、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控制体重、有规律的锻炼10.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而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社会体育导论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体育导论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体育导论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中开展的,具有哪些特点的体育活动?A. 竞技性B. 娱乐性C. 群众性D. 专业性2. 社会体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娱乐B. 健身C. 竞技D. 教育3. 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哪些?A. 俱乐部B. 学校C. 社区D. 所有选项4. 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参与人群不同B. 活动形式不同C. 目标不同D. 所有选项5. 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哪些基本条件?A. 场地设施B. 专业指导C. 群众基础D. 所有选项6. 社会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国民体质有哪些积极作用?A. 增强体力B. 改善心肺功能C. 促进心理健康D. 所有选项7. 社会体育活动在哪些方面可以促进社会和谐?A. 增进人际关系B. 促进文化交流C. 增强社区凝聚力D. 所有选项8. 社会体育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哪些角色?A. 增加就业机会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C. 提高国民消费水平D. 所有选项9. 社会体育活动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A. 培养团队精神B.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C. 促进身体全面发展D. 所有选项10. 社会体育活动在老年人群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延缓衰老B. 改善生活质量C. 增强社交能力D. 所有选项答案:1. C2. D3. D4. D5. D6. D7. D8. D9. D 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描述社会体育活动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3. 阐述如何通过社会体育活动促进社区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社会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2. 分析社会体育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结束语:通过本次单元测试,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体育的内涵、功能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析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2、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完全安宁的状态3、亚健康是指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4、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之后能将体育参与持续到老龄的人5、间断体育参与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午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6、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自主地坚持体育活动7、被动体育参与指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到体育中来8、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可分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参加者9、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的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10、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锻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法11、社会团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群体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行动,病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二、填空判断选择题1、在近50多年中社会体育大约经历了创业阶段,马鞍型发展阶段,畸形发展阶段,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和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2、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及特征3、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5、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6、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①人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③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④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7、社会体育参与可以是群体性,也可以是个体的8、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人群的广泛性②参与过程的自主性③参与实践的亲历性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非稳定性9、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10、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划分:终身体育参与和间断体育参与11、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主动体育参与和被动体育参与12、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分:当然体育参与和或然体育参与13、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基本特点:①神形兼顾②动静结合③内外俱练④锻炼与养护结合⑤健身与卫生结合⑥善于模仿向自然学习,创造独特有效的健身方法14、妇女体育的特点:①健身是主要目的②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的体育活动为主③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15、老年体育项目多以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为主16、残疾人体育的内容随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程度、体质状况而定,可以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17、社区体育的功能:①促进居民参与②改善居民生活方式③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18、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①活动内容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②活动时间早晚为主③活动场所多是非正规的体育场所④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⑤参与主体多为老人和妇女19、职工体育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单位内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单位间的竞赛活动20、我国在1993年12月,原国家体委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度》2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我国体育的基本法,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纲领和总章程22、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以法规性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3、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24、1996年,原国家体委颁布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使国民体质测定工作在全国城乡开展起来25、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其他10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26、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发布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27、法律方法的特点: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28、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家最高的体育行政部门29、《体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群众体育: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群众体育对应于高水平竞技体育);狭义的群众体育则是指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也可以成为社会体育)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社会问题: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

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的概念: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健身方法,全家共同参与锻炼的一种体育活动。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条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刺。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群众体育: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群众体育对应于高水平竞技体育);狭义的群众体育则是指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军、警部队)警部队)警部队)中开展的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也可以成为社会体育)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社会问题: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

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的概念: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健身方法,全家共同参与锻炼的一种体育活动。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条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刺。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体均匀,站立时头、站立时头、站立时头、肩、肩、肩、臂臂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体育人口的3个标准:?每周三次 ?30分钟以上 ?运动强度中等以上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增加交往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要素: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和管理等。

社会体育的地位:社会体育的地位可以概括威:社会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是一种面向社会全天成员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社会体育的功能:?健身、健心功能?休闲娱乐功能 ?社会交往功能?经济功能?体育文化普及功能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我国社会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社会体育学:是研究社会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体育这一特定的现象,以及这一现象内所特有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 社会体育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 社会体育从公益型走向与公益结合型社会体育从单一目标走向多元目标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 ? 社会体育参加者由被动参加转变为主动投入 ? 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 ? 社会体育管理呈多样化的格局社会体育的研究方法论, ? 哲学方法论社会体育学的方法论社会体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1封闭型问题的类型 ?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记号式2、问卷的编制程序 ?明确研究目的 ?列纲要 ?草拟题目问题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修订 ?试测3、设计问卷问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的范围 ?问题的内容?问题的数量?问题的文字表达 ?问题的排列顺序第二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1998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为了更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而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等级划分:?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师第三章筹集社会体育经费的基本途径,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团体投资 ?社会集资负债筹资 ?体育产业开发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性质和分类根据产权性质分类:果果体育产业已经呈多元化状态,其产权性质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和其他。

体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体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体育社会学第一章:体育社会学导论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体育社会学是一门以体育现象作为客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化、扩大化、复杂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①体育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②不同地区和时代的体育特点和发展现状③体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④各体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体育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规范功能第二章:体育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的概念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体育分层的价值①有利于进步推进大众体育发展②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③有助于职业运动员向上社会流动体育中的社会分层(四类八种)①运动项目的社会分层②体育运动的职业分层③体育运动的技术分层④体育参与的方式与程度分层(直接体育参与和间接体育参与当然体育参与和或然体育参与终身体育参与和间接性体育参与主动体育参与和被动体育参与)体育人口概念: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和比重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

判断标准:1.每周身体活动频率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中等程度以上社会流动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分层体系下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过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自然、人口、社会(社会价值观、战争、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影响体育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变革体育社会流动的意义①体育分层体系中的合理流动能激发人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②合理的流动能增加体育分层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互动体育社会流动的趋势①水平流动将越来越频繁②垂直流动将更加畅通③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④体育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⑤带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将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大众化的发展而增强第三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组织一、体育群体的概念体育群体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目地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人们的集合★以体育实践为目的的体育群体须满足下列条件:①一定数量的成员②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感兴趣的运动内容或目标③具有持续而稳定的相互作用④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⑤成员经常参加群体的统一活动⑥制约成员行为的群体规范⑦统一行动的同伴意识二、体育群体的特征①以体育为共同目标②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③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④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⑤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体育学习群体内涵:是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发展身心为主要目的,人为地、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的功能群体特点:角色分化、规范共有、社会化体育社团一、概念:社会团体简称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二、性质: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同类相聚性三、功能:①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②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③成员发展④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四、我国体育社团的基本特征①体育社团的整体基础薄弱②体育社团的官民二重性a 民间与政府对社团的双向推动b 民间与政府的组织交叉c 服务与管理功能的错位★第四章: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体育《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体育概念一、体育的基本概念(一)体育概念的分类:1、按属性分类: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2、按参与者分类:农民体育、工人体育、军人体育、知识分子体育3、按实施场所分类: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二)体育的相关概念:1、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1)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2)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里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三)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四)健身体育(五)学校体育: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六)社会体育:指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由广大群众根据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七)体育主要由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构成。

三者的联系:1、都是以身体联系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2、都要求身体的全面发展,都能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3、都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相同的二、体育的本质(一)体育本质的概念1、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2、体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地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二)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1、身心互动:身心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的身心关系是确定体育本质的客观依据2、身心合一、协调发展是体育本质的诉求。

弄清楚人的本质,理性认识并处理好身心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体育本质(三)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1、只有反映一事物与其他另一事物的根本区别的特有属性才是本质属性,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才是事物的本质2、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娱乐性、社会性(四)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着便是体育的本质(五)社会生产力决定着体育的发展1、生产力制约着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目的的制定和体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六)体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1、体育运动能增强劳动者的体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2、体育运动可减少劳动者的病假率,提高出勤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3、第二章体育功能一、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1、概念:是指体育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良好..影响和效益。

社会体育导论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资料1.1993年12月,国家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2001年8月7日,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我国体育从总体上划分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2.社会体育: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人民大众在余暇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锅饭、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全民健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由政府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计划,其全称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5.体育锻炼: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娱乐体育: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7.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手段。

8.余暇体育: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9.生活体育:20世纪末,提出了体育进入生活方式、体育普遍化、体验生活化、体育生活方式等概念。

10.终身体育: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11.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面健身计划纲要》。

12.社会体育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1.是保持认同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的有效手段,是人们消除身心疲劳、保障健康生活最积极的手段;2.是戒除恶习、改善不良社会生活的有力措施;3.体育可以满足人么的多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4.各种健身娱乐体育可以缓解现在生活节奏给人带来的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克服现代社会中竞争所带来的冷酷、孤独,陶冶人的情操、体验人生真谛;5.社会体育充实了生活时间;6.体育娱乐丰富了人们的社会交往。

社会体育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复习资料一、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体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和体育科学的方法,将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展开对体育现象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研究的学科。

二、体育社会学的性质➢体育社会学是介于社会学和体育科学之间,与上述两个学科紧密相联、又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角度的综合性学科。

➢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

➢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三、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

➢体育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属性产物。

有别于人的生物现象和心理现象的一切现象。

➢体育社会现象独立于个人而存在,是一种集体的、普遍的现象。

如:国际比赛颁奖时升冠军国家的国旗、奏国歌等。

➢体育社会现象具有强制性,是人们大多数的意念和倾向。

如:兴奋剂事件一、社会学定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四、社会学的特点和功能1、特点➢对人的研究最全面➢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有一套自身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几乎能和每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相联系。

➢具有研究社会问题的专门的理论和方法。

➢多元共存。

➢具有想象力。

2、功能描述社会现象、解释社会现象预测社会发展19世纪末,一批社会学家开始关注运动场、游乐场和娱乐问题,标志着体育社会学进入了初创阶段。

➢1921年,德国学者里塞的《体育社会学》问世,标志了初创阶段的完成。

➢ 1956年罗德等人著的《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

四、体育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利与弊1、促进作用借助政治对体育效用的需求而得到政府、社会、经济和舆论的高度支持,从而推动体育的发展。

2、消极作用政治的需求可能向体育注入为争锦标而不顾一切的思想和行为倾向,以致向体育注入急功近利的拜金主义而不顾后果,使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暴力事件累累发生,从而亵渎体育精神。

社会体育导论试题

社会体育导论试题

社会体育导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20 分)
1. 社会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身心健康)、(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2. 社会体育的参与主体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组织机构)等。

3. 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包括(社团组织)、(商业机构)、(政府部门)和(志愿者组织)等。

4. 社会体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因素)和(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 社会体育只包括体育竞赛和体育锻炼。

(×)
2. 社会体育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
3. 社会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正比例关系。

(√)
4. 所有的社会体育活动都需要专业的指导。

(×)
5. 社会体育是一种非商业性的体育活动。

(×)
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 简述社会体育的功能。

2. 简述社会体育的参与原则。

3. 简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

四、论述题(每题15 分,共15 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的看法。

五、案例分析题(15 分)
请分析以下案例中社会体育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你对该案例的看法。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析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2、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完全安宁的状态3、亚健康是指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4、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之后能将体育参与持续到老龄的人5、间断体育参与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午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6、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自主地坚持体育活动7、被动体育参与指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到体育中来8、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可分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参加者9、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的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10、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锻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法11、社会团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群体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行动,病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二、填空判断选择题1、在近50多年中社会体育大约经历了创业阶段,马鞍型发展阶段,畸形发展阶段,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和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2、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及特征3、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5、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6、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①人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③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④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7、社会体育参与可以是群体性,也可以是个体的8、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人群的广泛性②参与过程的自主性③参与实践的亲历性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非稳定性9、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10、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划分:终身体育参与和间断体育参与11、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主动体育参与和被动体育参与12、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分:当然体育参与和或然体育参与13、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基本特点:①神形兼顾②动静结合③内外俱练④锻炼与养护结合⑤健身与卫生结合⑥善于模仿向自然学习,创造独特有效的健身方法14、妇女体育的特点:①健身是主要目的②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的体育活动为主③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15、老年体育项目多以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为主16、残疾人体育的内容随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程度、体质状况而定,可以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17、社区体育的功能:①促进居民参与②改善居民生活方式③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18、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①活动内容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②活动时间早晚为主③活动场所多是非正规的体育场所④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⑤参与主体多为老人和妇女19、职工体育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单位内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单位间的竞赛活动20、我国在1993年12月,原国家体委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度》2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我国体育的基本法,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纲领和总章程22、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以法规性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3、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24、1996年,原国家体委颁布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使国民体质测定工作在全国城乡开展起来25、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其他10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26、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发布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27、法律方法的特点: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28、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家最高的体育行政部门29、《体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概论1、社会体育的基本涵义:指职工、农民和居民在余暇时间内自愿参加的、以增加身心健康、娱乐、休闲、交往等多元目地,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共性与个性①共性——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个性——社会体育:非少数人、非某个群体,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竞技体育:极少数有体育天赋的个体;学校体育:学生群体;②参与性——社会体育:以业余自愿为原则,鼓励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但是不具有强制性。

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是不同层次教育的必修课程,与升学、毕业直接相关,在参不参与的问题上是具有强制性的。

竞技体育:长期、系统、强制性的训练。

③目的——社会体育:目的多元化;竞技体育:最大限度发挥人体潜力,达到运动极限。

学校体育:施以身体与心理教育,培养体格健全的个体。

④内容——社会体育:选择范围广泛,无选择的限制。

竞技体育:以奥运会、全运会等国家级国际级比较为参照物,设置的项目。

学校体育:以教学大纲规定的项目为参照,主要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

3、1995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组成,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并共同支撑其向前发展。

4、社会体育组成要素:人、时间、空间、财物、信息、管理。

(具体情况分析)①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有:1)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者2)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者3)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者。

②“社会体育--------财”:政府财政投入——公共大众服务;非政府机构(民间资金)投入——私人服务;社会成员个人消费。

③“社会体育--------物”: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1949年时整个中国只有不到5000个体育场地(馆)。

1974年底,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我国的各类体育场地(馆)总数增加到25488个。

1980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21万多个。

199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馆达到65万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体育的分类:竞技、学校、大众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学校教育,一种是社会成人教育。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范畴。

4.社会体育是对实现社会功能结构的研究,终身体育是对人的体育参与的研究,身体锻炼是对实现社会体育基本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5.社会体育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6.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文献阅读法、数理统计法。

第一章第一节1.社会体育:只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社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人民大众在余暇是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4.娱乐体育: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提哦啊姐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5.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手段。

6.体育休闲:指人们怀着自由自在心态,在余暇时间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着特定目的的、不拘于一定形式身体娱乐活动。

7.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第二节1.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①创业阶段(1949-1957)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⑤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阶2.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原因:①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②余下增多大众体育造成了良好条件③都市化石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⑤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⑥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形式3.当代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①政府重视、依法治体②组织机构群众化、基层化③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普及大众体育④千方百计增加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容量⑤重视残疾人体育的开展⑥重视体质与健康监测,推动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⑦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开展大众体育活动4.我国社会体育未来发展趋势①由政府走向社会②由人治走向法治③由行政走向市场④由经验走向科学⑤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第二章1.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①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②社会体育可以保护劳动力③社会体育可以修复劳动力④社会体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生产率⑤社会体育的健身产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2.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因素①余暇②生活节奏③生活消费④生活空间⑤行为习惯3.健康: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良好④道德健康4. 生活方式的转变想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①支配余暇的方式缺乏社会指导②电视与网络时代的带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③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种种困扰5.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6. 体制的指标:①身体形态发育水平②生理生化功能水平③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④心理发展状态⑤适应能力7. 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常把2度与3度人群总称为亚健康者。

8. 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①环境破环②营养过剩③运动不足④高度紧张9. 社会体育队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是人们消除身心疲劳、保障健康生活最积极的手段之一。

②是戒除恶习、改善不良社会生活习惯的有力措施。

③体育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

④各种健身娱乐活动可以缓解现代生活节奏给人带来的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克服现代社会中竞争所带来的冷酷、孤独,陶冶人的情操和体验人生真谛。

⑤社会体育充实了生活时间。

⑥体育娱乐丰富了人们的社会交往。

10. 社会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①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内容②职工体育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全面发展③职工体育有助于培养职工的人格④职工体育可以促进企业公共关系的改善⑤职工体育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11. 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①社区体育是居民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②社区体育有助于社会整合和增强社区凝聚力③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低于不良文化的侵入第三章1.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①人的需要:为人民服务不仅是社会体育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体育的归宿②社会的需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需要③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④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2.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和自我成就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3. 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①增进社会成员身心健康,增进体制,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②实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体育法规体系③将社会体育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扩大社会体育资源④扩大社会体育交流,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4. 社会体育的经济功能:①提高劳动者的工作适应能力②减少职业病,降低医疗卫生费用③提高出勤率和劳动效率④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第四章第一节1、社会体育参与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么,加强社会交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休闲或健美体育等方面展开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2、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人群的广泛性②参与过程的自主性③参与实践的亲历性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非稳定性3、我国社会体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短缺的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

4.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程度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人们的参与程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就是体育人口数量。

第二节5、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个人对体育的态度、管念和需求,及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社会特征等。

6、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和在价值观中的排序,他是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决定性因素。

7、人们的健康需求、生命需求是参与体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动因。

8、个人身体状况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

9、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外部因素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时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②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氛围③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三节10、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11、直接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是基本特征。

12、我国体育人口判断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在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

第五章第一节1、政治对社会体育发展影响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社会体育投入的数量②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对体育的投资③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进而影响对社会体育的参与④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体育结构和手段2、体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中有关体育的职责划分、组织机构、职能配置、运行方式与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3、管理理论发展经历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1957年,麦格雷戈提出性本恶——X理论和性本善——Y理论。

4、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1、政府管理型2、社会管理型3、结合型5、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分为四个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

6、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对体育在人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观中的排序,他是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章第一节1、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①以人为本②科学求实2、科学求实原则包括:①运动负荷适宜(掌握锻炼强度、把握锻炼时间、确定锻炼频度)②循序渐进③持之以恒④因人制宜3、中国传统健身方法有24种传统拳、功、操、经、法。

4、国外健身方法的主要特点:①崇尚自然,喜爱户外活动②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③利用现代科技文化,创造新的健身娱乐手段④追求挑战、惊险、刺激的健身与娱乐项目日益增多5、康复体育特点:积极主动性、系统全面性、自然无害性6、休闲体育的特点①简化内容,简便易行②团结协作,老少咸宜③自主安排,自我调节7、休闲体育作用:①使人体在紧张劳动之余获得积极性休息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③增强身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④丰富生活内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8、休闲体育开展的原则①愉悦性原则②非功利性原则③业余性原则9、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锻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法。

(相对固定的练习条件,反复同一内容,间歇无严格规定)10、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锻炼的各种环境条件下锻炼身体练习的方法,如,变换练习的自然环境、场地设施,变换练习的动作要素、运动负荷、动作组合形式、练习的限制条件等。

11、间歇练习法是指在任意两次(组)练习之间,有严格规定的间歇,以使练习者在间歇时得到必要的休息和一定的恢复,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

12、讲解法:①要做到精讲②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③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④要正确运用体育术语⑤讲解中可以使用口诀13、示范法①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②示范动作要正确合理③示范位置必须使每个锻炼者都能看清楚④示范的次数要恰当,示范的时机要合适14、保护法:他人保护、自我保护15、帮助法:直接帮助、间接帮助16、动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泛华(主帮助)、分化(帮助和保护)和建立动力定型(保护)三阶段。

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