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标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张謇兴办实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及特征。
2、以张謇兴办企业为例来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及特征,使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和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情况介绍。
老师: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的入侵,大量廉价的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市场,连许多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带有明显的殖民烙印,同学们谁能说出下列日常用品在那时的名称吗?火柴、煤油、水泥、铁钉。
生: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水泥叫“洋灰”,铁钉叫“洋钉”。师:很好,大家不难发现,这些日常用品名称前都共同拥有一个相同的字。
生:“洋”。
师:对,“洋”字。由于旧中国工业很落后,连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那么,近代中国为什么工业落后呢?当时中国的工业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来了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焦点访谈”——走近张謇
展示:张謇及科考进士题名图。
教师:你知道这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的情况?
学生:清末状元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
教师:张謇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的举措在当时轰动一时,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下面我们做一期“焦点访谈”——“走进张謇”。
教师:帮助学生分组,拟定访谈提纲,并讲述访谈的要求。
访谈提纲:
(1)张謇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实业的?提出了什么口号?
(2)张謇为什么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
(3)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4)张謇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学生:四人一组,阅读教材第一目,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答案。教师:下面进行访谈。
主持人:张先生,你好。请介绍一下你是在什么背景下回乡创办实业的?提出了什么口号?张謇:《马关条约》后,允许民间办厂,民间办厂可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我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主持人:你为什么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
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到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就必须发展中国的工商业。主持人:你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张謇:我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生纱厂。主持人:你创办的实业后来命运如何?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张謇:收不支出,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原因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被迫削价销售。
教师:张謇把开办实业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院、气象台、医院、公园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是在国内首创,如1905年兴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到博物馆。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爱国情怀和不畏世俗的精神。大生纱厂最终结局被吞并,它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梦想剧场”——走进大生集团
教师: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让我们走进大生纱厂,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教师:出示材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并得出结论。
材料一: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经营顺利,利润优厚。1903年增纱锭4.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2.6万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1915年增设布厂,同时在海门筹设第三厂。
学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教师: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发展缓慢。
材料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这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学生:一战期间“黄金时代”
教师:从国内外因素来说明: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大生纱厂会处于黄金时期?
学生: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到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
1925年,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组织银行团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 .抗日战争中,大生集团所属各厂均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利用其在大生纺织公司中的官股地位,力图予以控制。大生企业逐渐走向衰落。
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一战后逐渐衰落
教师:大生纱厂在一战后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张謇“实业救国”理想为什么破灭了?学生: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的侵略,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