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的数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产量的数据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最初农民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俗称农家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增施化肥逐渐成为怀远县粮食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30%~60%[6]。但是过度、过量的施用化肥,会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化肥的施用虽是怀远县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 种类较为单一, 施用方法相对落后,致使肥料的肥效利

用率较低, 造成土壤板结、粮食产量下降等问题[7]。

2.2.2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本文以花生为例,调查了怀远县化肥(以15-15-15复合肥为例)施用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2000年以前,怀远县种植花生时是在农家肥作为基肥的基础上平均每亩施25公斤复合肥,亩产约为300公斤;2000年以后,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农民每亩花生平均施用40公斤复合肥,亩产可达350公斤左右;现阶段,虽然农民在种植花生的时候,每亩施用45公斤复合肥,并在花生初花期时追施适量尿素,但亩产提高并不显著。

图2-2怀远县2005-2012年化肥施用量及粮食产量数据

图2-3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通过图2-3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下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2.3.1 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的施用状况(以玉米为例)

近年来怀远县为防止玉米株高过高而导致的倒伏、收获不便等问题,大多数采取喷施植物矮壮素的方法。农民通常在拔节期根据田间玉米长势将适宜浓度的矮壮素制剂应用于玉米生产当中,可以改善群体结构,降低株高,提高玉米产量。一般旺长田块每亩可以用药20毫升兑水30-40斤,制成浓度为600-800ppm 的玉米矮壮素水溶液,然后对玉米植株顶部叶片进行喷雾[8]。另外,在玉米11-14叶期,每亩用玉米矮壮素40毫升对玉米上部叶片均匀喷施,可以控制株高,促进果穗分化,提高结穗和结实率。

2.3.2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矮壮素其生理功能是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即根茎叶的生长),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即花和果实的生长),使植株的间节缩短、矮壮并抗倒伏,促进叶片颜色加深,光合作用加强,提高植株的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盐碱的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9]。

黔兴201 矮壮素

对照12514.95

11657.70

7.35

渝单5号矮壮素12186.30 8.02

对照11281.50 0

黔804 矮壮素

对照12386.40

10776.75

14.94

从表2-2可以看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产量。黔兴201、渝单5号和黔804处理后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黔兴201和渝单5号经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处理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35%和8.02%,达显著水平;黔804经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处理后产量比对照增产14.94%,达极显著水平。

2.4生产力状况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2.4.1 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2.4.1.1 怀远县劳动生产力状况

劳动力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长期以来,怀远县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农民依附于土地并以农业为生。通过调查,怀远县在2000年以前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充足的劳动力为粮食的生产提供了保障。近几年,由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及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大促进了怀远县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使得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大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4.1.2 怀远县劳动力转移现状

通过调查以及怀远县统计公报显示,当前怀远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1)农村劳动力逐渐转入非农产业,外出务工是主要形式。调查发现,怀远县2007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为15.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8.3%;(2)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经常外出和举家外出的比例不断增加。近年来,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环境的改善和农民工资待遇的不断提高,“农闲打工、农忙务农”逐渐成为怀远县农民经常选择的外出方式;(3)从劳动力转移的人员素质结构来看,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和青壮年是怀远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怀远县2007年抽样调查显示,农村转移劳动力中45岁以下的青壮年比例为76.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80.1%,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人数的比例为35.2%;(4)新型农民工开始成为当下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厌农思想普遍严重。这些农民大都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小时候很少参加农业劳动,离开学校后往往直接进入城市务工,他们在思想上也存在厌农倾向,向往城市生活,代表着新一代农民工的主流。

2.4.1.3劳动力转移对怀远县粮食产量的影响

劳动力转移[10],一方面对粮食产量有着积极的影响:(1)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使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向转变,可以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效率;(2)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以资本代替劳力、机械替代人工、互助代替单干等趋势的逐步形成,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整体化和合作化[1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农业生产投入的来源;(4)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为返乡务农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可行的种植技术,从而保障了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对粮食产量也有不利的影响:(1)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同时给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给粮食产量带来严重的冲击。在怀远县调查时了解到,农民对粮食产量的关注度逐步下降,过去那种精耕细作的耕种方式也很难看到;(2)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部分农民家里的土地出现撂荒现象,从而荒草丛生,造成粮食产量的下降;(3)劳动力大量转移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难度,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影响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及使用,造成粮食产量不能很快地增加。

2.4.2农业机械化程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2.4.2.1怀远县农业机械化程度现状

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14年,怀远县以农机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契机,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应用关键农机化技术,扶持引领农机合作社建设,加速推进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实施好农机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了县农机、财政、农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怀远县农机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开展,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提供了前沿阵地,为优化和完善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提供了实践基础。

2.4.2.2 农业机械化程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怀远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粮食生产条件优越,生产水平提升较快。2009年,粮食产量实现“六连增”,连续四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12.5万亩,总产120.9万吨,较2005年增加4.2亿斤,年均增长4.9%。近年来, 由于怀远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对怀远县粮食产量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12]。下图是怀远县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对怀远县2009-2014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的调查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