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讲义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1.自愿性 2.自由选择性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 差异。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 权。 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专门 化。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自然因素:人口的绝对密度以及数量 排前五的人口大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劳动力供求的不同。获得工作机会的 多少是该地区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同一质量的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同,造成劳动 力的国际或地区间迁移,即从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移动。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繁荣时期:流入 衰退时期:流出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流入与流出 跨国公司(子公司、分公 司的建立)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雇主与雇员之间匹配不吻合:流动出现 10 2019/1/2
•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 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 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 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 世界人口(约70亿人) 的3/7,相当于全国人民 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 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 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 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 界之最。
2019/1/2 3
案例引入
在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李昌平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开春以来,我们 这儿的农民快跑光了。连续二十多天来,东风大 卡车(坐不起客车)没日没夜的满载着外出打工 的农民奔向祖国四面八方的城市。我们乡有 40000人,其中劳力18000人。现在外出25000人, 其中劳力15000多人。”(《世纪中国》, 2001 年7月25日)。
5.劳动力流动-83页文档资料
04.01.2020
6
1978-1987期间与2019-2019期间迁移人口对各省经济的贡献对比
04.01.2020
7
1978-1987期间与2019-2019期间迁移人口对地带经济的贡献对比 Q:西部地区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受惠地,他们是如何受惠的?
04.01.2020
8
具体以四川为例
射洪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80万农村人口中,劳动力就有45 万个,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6%以上。除当年农业耕地吸纳10多万个 外,有30多万个劳动力需要转移输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7%以 上。近年来,尽管通过各种渠道就近就地向二、三产业年转移达6万 人左右、向县外劳务输出达20万人,目前仍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0多 万个,这个庞大的群体,如果开发利用充分,它将是一笔极大的社会 财富,如果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再予劳务输出,必将产生 可观的劳务经济。
不同工作岗位间和不同地域间的迁移。
垂直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 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升迁等。
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 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调换。
三种形式:行业间流动、职业间流动和地域间流动
11
04.01.2020
11
劳动力流动=人口流动?
04.01.2020
9
射洪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技术培训不充分,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县农村 劳动力,特别是二十多岁以下的青状年劳动力,他们都希望学到一 技之长后,离开家门到市场上去闯一闯、搏一搏,体现人生价值。尽 管在以县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学校为龙头、各主管部门和县、乡、 村级和社会力量培训、跟师学艺等形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年不 足30000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6.6%。培训主要是以建筑行业为 主的工种占70%以上,其它行业培训工种比例很小,总体市场竞争 力弱。还有的人认为培训要花时间、花资金,不如直接外出挣现钱 好,缺乏培训学习积极性。特别是"4050"人员,他们对学习技术 的要求不高,认为年龄大了,学到技术也不如年青人,难有用武之 地,干脆不学。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
①对他人财产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房地产 价格的变化上; ②对社会公共管理资产的影响; ③社会公共服务成本的影响。
(二)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1.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收益
(1)直接收益。劳动者流动的直接收益来自劳 动者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净值差额的 总和。 (2)间接收益。它是指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 提供的各种便利所引起的劳动者部分开支的节省。 (3)心理收益。这是指给流动者带来的非经济 性效用。
(二)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5. 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 或国家流动。
第二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及 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因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2.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收益
(1)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有利于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3)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三)劳动力流动的合理决策
劳动者流动的决策取决于流动成本与收益的 比较:当劳动力流动的净收益为正数时,劳动者 才可能做出流动的决策,劳动力流动才会发生。 如果流动成本大于流动收益时,劳动力流动的净 收益为负数时,由于流动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劳 动者就不会做出流动的决策,流动也就不会发生。
流动净收益现值=流动收益现值-流动成本
NRP
t 1
n
Bt 1 Bt2 C1 C2 t 1 r
二、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经济因 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年龄 年龄是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家庭 劳动力流动成本随家庭规模扩大而成倍增加。 (三)受教育程度 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劳动力流动大小 的重要因素。 (四)流动的距离 劳动力流动的决策可能与流动的距离成反方向 变动。
劳动经济学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 专业技术人员的地区流动率可能会更高一些:专 业技术人员的家乡观念一般比低技能劳动者淡薄; 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专门化,常常需要跨地区寻 找工作;远距离迁移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低技 能劳动者一般承担不起,只有高工资的专业技术 人员才有能力做到。
• 移民的经济影响:
• 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当移民增加了体力
劳动的供给,从事体力劳动的当地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水 平下降下到降W了2。DN如3O图。所示,当地劳动者的工资总额由W1BN1O,
• 移民可能有利于全体本地人:
–“廉价”劳动的移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上重升体到力W劳2动AC的。雇主显然受益,如图所示,利润从W1AB –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受益于
复习思考题
• 1、劳动力流动 • 2、简述劳动力个人流动的经济模型 • 3、移民的经济影响 • 4、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 5、我国劳动力流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
解决?
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劳动力的流动实质上是人 力资本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人力资本模型可以被用来理解 和预测自发的劳动力流动。
• 劳动力迁移的公式: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
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那么劳动力的迁移就会发 生。估计劳动力流动净收益的公式为:
• 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 影响:
• 美国的劳动力流动程度最高 •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率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 二、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流动
14
七、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 制
· 1、供求机 制 · 2、竞争机 制 · 3、价格机 制
15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劳动力流动是指有一定劳动 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岗位上的变换。包括
垂 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仅仅是指劳动力在 企 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 级 别的升迁或下落等。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 之 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 间 的工作岗位的调换。
20
· 2、劳动者就来意向的变化,促使劳动 力发生流动。
· 劳动者参加劳动后,会重新选择劳动 就业,重新选择什么样的就业,最终 将取决于他们的就业意向,也即目前就 意向的变化状态。如人们对教师等职业 态度的变化。
· 3、经济体制改革所提出的要求。
· “六多六少 ”的现象,即中央单位 多,地方单位少;军工单位多、民用 单位少,重工业单位多,轻工业单位少; 全民单位多,集体单位少;老单位多; 新单位少;城市单位多,农村单位少。
9
· 1)、职业活 动 · 职业的内涵: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要求 一定专业技术的具体劳动位置及活动,职业工
作是人们社会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 · 职业与行业:职业以劳动工作方式为依据划分;
行业以劳动产品种类为依据划分。职业与行 业又有内在的联系,有的职业比较集中地分布 在某些行业中。
10
· 职业分类: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对社会全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 类经济性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其 活动的不同性质、对象、内容、形式、 功用和结果进行的类型划分和归总的工 作
范围) 职业(工种)劳动力市场(职业范围)企业内 部劳动力市场(内部职位空缺)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5.3.1 国际间劳动力流动
1)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现状与趋势
(1)人力资本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
或较发达国家
(2)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主体的素质较高
(3)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的不可持续性
劳动经济学
14
5.3
劳动力的区域流动
2)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1)对劳动力输入国的影响
工资率
国内供给曲线
A
总供给曲线
法回收,并陷入智力外流的怪圈:智力外流—人力资本储备
减少—国家再投资教育培养人才——智力外流。
❖ 但劳务输出对输出国也有有利影响。首先,移民从国外流回
的高收入外汇会增加输出国的国民收入和外汇储备;其次,
移民回归时将带来他们在国外积累的财富、技术和经验,以
抵消出国时带走的人力资本,甚至可为本国增值人力资本;
B
W1
D
W2
O
N3
C
N2
N1
图5—3 国外劳动力对于输入国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
15
5.3
劳动力的区域流动
2)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2)对劳动力输出国的影响
❖ 移民对输出国首先有不利影响。移民的迁出,会使国家的人
力资本存量下降,因为实际上具有移民条件的人主要是受教
育程度较高的人才。移民的迁出会使输出国人力资本投资无
工业部门”(城市中的现代部门)所构成。在现实中农村劳动力
很少是直接进入现代部门的,他们大量进入的主要是城市传统部
门。就此,托达罗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发展中国家应注重小规模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劳动经济学
10
5.2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及决定因素
5.2.1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及决定因素
劳动经济学第5章 劳动力流动
• 非法移民往往没有资格享受当地政府的福利计划,直 接或间接支付着税收,可能增加当地人口的总收入。
• 总的来说,移民因迁入这个发达的区域而获益,当地 居民人口也收益。
第三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分
(五)年龄
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在20岁-24岁之 间。因为首先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 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 其次,年轻人的心理迁移成本相对较低。
(六)教育
较高的教育水平确实有较高的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教育水平 在同一州内部的各县 在各州之间迁移的
(年) 之间迁移的人员比例 人员比例
9-11
3.9
2.7
12
4.4
2.6
13-15
4.8
3.3
16
4.9
4.4
17 及其以上
6.7
5.0
26
(七)职业与技术等级
• 职业流动性的高低可用职业流动率大小来表 示。
• 职业流动率是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 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流动率与技术等级成 反比。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推-拉”理论 迁出地的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产生的激发机制 经济因素的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规模水平,决定了其人 口承载力和劳动就业容量。
(三)失业率
市场宽松的时候,辞职率上升;反之,辞职率 下降
(四)家庭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 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 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
• 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
从事体力活的。只是在W2低工资水 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 公民的“短缺”,在W1时,并不存
在短缺。
11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
• 移民的经济影响:
• 由于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必
然有害于全体本地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 “廉价”劳动的移入显然有利于这类劳动的
就越有限。
• 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亲戚的交
通问题有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都会 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上升。
15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16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 4.1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
• 地域之间 • 行业之间 • 职业之间 • 岗位之间
17
净收益现值 =
解释: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两种工作之间的效用 差(Bjt-Bot)越大,净现值就越大,就越有可能流动。
9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
• 当前主要的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流民或移民剥夺了一个
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
• 另一个观点认为,非法流动和移民从事的工
作是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
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是两者作为前提条件的。一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动,提出了转移的必要性。
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它提出了转移的可能性。除这两个条件之外,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说 生产的社会化和阶层的变化决定了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性。只有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化销售的情况下,
流动才可能发生。
•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也不断要求发生转移和流动。
劳动经济学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第五章劳动力流动第五章劳动力流动第一节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和成因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1、也叫劳动力迁移,是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作岗位上的变换。
2、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在地区之间的流动、不同地区行业间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动因:1、经济结构的调整2、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主要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4、不同国家与地区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工资水平的差异、工资分配结构的不同等。
5、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繁荣时,劳动力流入较多;经济衰退时,可能导致劳动力流出。
6、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7、劳动者就业意向的改变第二节劳动力流动模型一、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劳动力流动的收益:收入增加、非货币收益。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直接成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2、劳动力流动的决策:单个劳动者作出理性流动决策的条件是: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大于不流动的收益净现值。
3、公式:二、刘易斯模型:1、刘易斯认为,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两个部门及其特点?传统农业部门、现代工业部门?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上升当剩余劳动力完全被吸收以后,农业的边际生产力会提高且相应的收入也会提高,这最终导致劳动供给曲线的上升。
2、解释:这一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劳动力迁移。
第三节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一、年龄:1、同等条件下,一个人的年龄越大,其流动的可能性越小。
2、为什么年轻劳动力更倾向于迁移?迁移的潜在收益的现值越大。
年轻人迁移的心理成本相对较小。
二、教育:较高的教育水平确实有较高的迁移率。
改善当前处境的愿望较强迁移的收益更大心理成本较小三、家庭因素:1、劳动力迁移的成本会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
2、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9)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与迁移
3.5 劳动力的国际迁移
劳动力国际迁移的概述 劳动力国际迁移对输入国的影响 劳动力国际迁移对输出国的影响
第二节人才流失与劳动力国际迁移
人才流失是一种国际移民活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当然所 有的国际移民并不一定是人才流失。移民从个人角度来看, 仍然是建立在成本和收益比较的基础上的。 移民的成本: 交通费用 重新搜寻工作的成本 离井背乡的心理成本 移民的收益: 更高的工资和收入 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后代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5)失业率
有失业的家庭更容易流动 失业率高的地区,劳动力更容易外流
(6)职业许可证制度
职业许可证越是严格,越不容易流动
个人迁移的决策
劳动力个人的迁移决策仍然可以纳入到前面的成本收益分 析框架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和高教育水平的人更倾向于迁移(见 后表) 年轻人: 迁移后获得高收益的时间长 年龄大的人对工作单位、生活地区、周围邻居、同 事、朋友更难离开而有高心理成本 高教育水平: 工作选择范围广,流动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从时间上看,西方国家国内迁移率在下降(见后表)
三、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与收益分 析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劳动力流动决策
1、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直接成本:搬家费、离家更远引起的交 通费、电话费、心理成本 间接成本:工作调整所失去的利益(如 工龄、资历等)
2、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更多的收入
更多的机会
更好的工作环境
更好的社会环境
3、劳动力流动决策
(4)流动的距离
距离越远,越不容易流动 迁移的距离: 距离弹性=流动量%变化 / 流动距离的%变化
第五章_劳动力流动
其他因素:流入地的语言、政治环境、文
化背景、气候和环境质量等
刘易斯模型
Hale Waihona Puke 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劳动力流动,在现代
发展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解释:一是刘易斯(A•Lewis)的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二是托达 罗(M•P•Todaro) “关于乡村到城市的移民模型”。
前者强调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者强调农村城镇化就 地吸收农业游离出来的劳动力,进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问 题与农村城市化的分析统一起来 。
来自劳动力市场的证据:
单身的青年劳动力跳槽频率高 已婚且有孩子的工人相对稳定 对四川劳动力的研究表明,移民中已婚者为 49.8%,,而非移民已婚者的百分比为81.3%
因素三:受教育水平
受教育水平越高,人们获得劳动力市场信 息的能 力越强,信息搜寻成本等流动成本越低, 因而越容易流动。
19
(2)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如此众多, 以至于在这种经济部门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 小或等于零,甚至为负数的国家里,劳动力的无 限供给是存在的。 在现行的两部门工资存在明显差异条件下,传 统农业部门对现代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会远远超过 需求。不仅如此,如果现代部门预期收入提高, 不仅传统部门的过剩劳动力会转移到现代部门, 就连就业于传统部门的必要劳动力也会向现代部 门转移。因为这时,他们将不满足于自己在传统 部门的收入,我国近年来所出现的大量土地撂荒 20 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托达罗模型 哈里斯对托达罗模型的修订
促进我国劳动力城乡流动机制的对策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㈡劳动力流动的必要条件 ⒈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是指劳动者能够自主决定或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不受政策等非经 济因素的限制。农民工进城打工要办暂住证、健康证、就业登记卡等十 几种证,这些都是政策上的限制,在原来计划经济时,工人想从一个企 业到另一个企业或任何一个其他单位去流动更是有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限 制,这些都使得劳动力的自由选择和流动非常困难。 ⒉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流动的 主要原因。 ⒊社会对劳动力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计划经济条件是无法实现的,市场经济下,政府和企业只给劳动力 提供就业机会,至于机会能否抓住就看劳动者个人的竞争实力了。 ⒋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专门化。
2
迁移和转移的区别 ⑴含义不同:劳动力迁移是指劳动者以改变定居地为目的,超过一定的 地界的流动;劳动力转移是既包括改变定居地的流动,也包括不改变居 住地为目的的流动,转移的范围更大 ⑵劳动力迁移一般要改变常驻地(户口所在地),劳动力转移则不一定 改变常驻地; ⑶劳动力迁移的流动程序是单向性的,即“迁出常驻地——迁入常驻 地”,只有迁出很少有回归;而劳动力转移的流动路线既可以是单向性 流动,也可以是往返流动,即“流出常驻地——流入临时居住地——回 流常驻地”;
⒋按劳动力流动的方向分为:
⑴单向型流动:农村劳动力只向城镇流动而不再返回农村的流动
⑵往返型流动:流动到城市一段时期后又返回农村 ⑶对流型流动:在城镇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互相流动
7
⒌按劳动力流动的范围和职业分为:
⑴企业组织内部的流动
⑵职业间的流动 ⑶部门或行业之间的流动
⑷产业间的流动
⑸市场间的流动 ⑹地区间的流动 ⑺就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 ⑻角色转换流动:大学生毕业、军人退伍、家庭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等
05、劳动力流动
• 5.2.2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 1)年龄因素 • 2)教育程度 • 3)迁移距离
• 4)职业与技术等级
• 1)年龄因素
1975年-1980年美国县级间的迁移率
年龄组
男性(%)
女性(%)
25-34
33.3
பைடு நூலகம்31.6
35-44
21.2
16.9
45-54
12.9
11.4
为什么年轻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呢? 首先,他们有较长的工作年限,能享受到新的地区新的
而近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积压的劳 动力得到释放 。
• 4)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力可以流动,是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的根 本体现。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最根本的是要承 认和允许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可以自由流动。 如果劳动者不能选择合适的职业,不能进行交流,那 就剥夺了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力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劳动者就成为受人支配的、依附于他人、丧失独立人 格的人。
的消费方式,是消费需求更有弹性。
• 5.3.2 国内劳动力的地区流动
• 劳动力地区流动: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
显著的特征
• 1)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 2)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地区间流动的牵引 • 3)人力资本的地区转移 • 4)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1)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一、城市服务业对农民开放。改革前,由于刚性的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进城务工或经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 方面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成功,农村集贸市场空前活跃, 农产品迅速进入商品化轨道,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流动的意愿了 可能性;另一方面,城市的商品业服务业体制松动,农村剩余劳 动力开始循环,农村劳动力突破城市封闭,大量进入城市,以填 补城市各种功能空缺的方式到城市寻求他们新的生存空间。
劳动力流动
D
P
O
R
Q
Q’
W
R C
W’
X
K
B
•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示意图。 • 图中,W——W’、Q——Q’代表农业劳动工资率。
• 第一阶段(A→P)为劳动力的生产率为零,他 们“劳动”的“产品”为“X—C”,即不生产任 何产品,但他们得到的却是根据社会道德标准 确定的“制度化工资”W——W’。他们是农村绝 对的剩余劳动力,把他们转移出农村不会对农 业生产造成任何损失。
第5章 劳动力流动
5.1 劳动力流动理论
• 5.1.1 什么是劳动力流动?
• 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 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
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它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
的过程中的基本现象。 • 本质上,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的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
流动会发生相应的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付出心理代价。但
流动者预期可以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劳动力流 动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 5.1.2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 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 劳动力变成商品 • 劳动力所有者和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相遇,彼此在法律上 平等 • 劳动力所有者在让渡劳动力时不放弃自己对它的所有权
• 第四,劳动生产率低;
• 第五,福利极差。 • 政策建议:发展中国家应注重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
5.2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及决定因素
• 5.2.1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 1)企业内部的流动 • 2)行业之间的流动 • 3)地区之间的流动 • 4)在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
•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 3)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型 • 劳动力转移决策不是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 ,而是取决于城市就业率或失业率。当城市失 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农民也 不会简单地做出迁移到城市的决定。 • 教育与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动机或倾向呈正相 关关系。 • 超过基础教育范围,过分扩张中、高级学校, 会加剧国内迁移,进而促使城市失业率上升。
劳动经济学课件5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
2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三节 工作调整和工作搜寻
二、工作搜寻(Job Hopping)
(一)工作搜寻模型
劳动经济学
2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三节 工作调整和工作搜寻
二、工作搜寻(Job Hopping)
(二)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劳动经济学
2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重要概念:
劳动力流动、随同定居者、随同迁移者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二)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1. 私人收益(private profit)
直接收益、间接收益、心理收益
2. 社会收益(social profit)
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劳动力 地位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经济学
1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PVH 0, PVW 0, PVH PVW 0
劳动经济学
1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二、劳动力流动的家庭决策
1000
B C
家庭的最优决 定与单个人的最优 决定不一定相同。
A
1000
1000
D
妻子的私人 收益(PVW)
劳动经济学
E
1000
PVH PVW 0
丈夫的私人
收益(PVH)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1.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
2. 社会成本(social cost)
对他人财产价值的影响、对社会公共管理资 产的影响、对社会公用服务成本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教育程度:从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的决策看,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
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 3)迁移距离与迁移成本: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
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迁移距离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劳动力的流动:①通 过劳动就业信息影响劳动力的流动;②通过迁移成本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 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 动力的流动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的 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流动会 发生相应的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 还要付出心理上的代价。但人们由 此预期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此,又可以说,劳动力流动是一 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4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8
• 地域之间的流动(多选): • 1、地区之间的流动; • 对工资和就业条件的比较是地区流动的
最重要的因素。 • 2、国家之间的流动。 •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存在着更大的决策障 碍。
9
四.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性?(简答题)
1)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 2)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 3)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 4)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 • 5)从经济落后国家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 和地区流动。
• 1、自愿性; • 2、自由选择性。
5
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多选)
• 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
•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 • 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6
3.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简答题)
• • • • • •
描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规律。 优点: 缺点: 书P124-125.
21
2、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被称为“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
2
两点说明
• 劳动力流动和人口流动有区别 ( 如退休后的
老年人口迁移,考虑的可能是舒适的生活环 境) • 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 程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政府通 过特定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严格的行 政控制手段,对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和经 济部门之间的流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 个人的职业流动率是很低的。 3
15
• 1、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迁移距离成反比。
即:流动成本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 下降。 • 2、迁移距离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劳动力的流 动: • ①通过劳动就业信息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 ②通过迁移成本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16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论述题)
• 1)年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
18
• 但是,也存在一些对农业过剩劳动力的
转移起着反作用的制约因素。如农民的 恋土心理,城市的高失业率等。
19
一、劳动力流动的有关理论:
•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 2.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3.托达罗模型
• 4.哈里斯对托达罗模型的修订
20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 • • •
第五章
• • • •
•
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概述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措施
1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概述
•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名词解释):劳动力流动是指有
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岗位上的变换。包括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仅仅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 工作岗位变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升迁或下落 等。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 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调换。 • 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 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它 行业就业)。
10
• 移民的经济影响:
• 由于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必
然有害于全体本地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 “廉价”劳动的移入显然有利于这类劳动的 消费者。 • 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 • 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 受益于移民。
11
第二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 年龄:
12
为什么年轻比年老的劳动力具有 更高流动性?
• 1、年轻劳动力的流动收益较大;
• 2、年老劳动力的流动成本较高。
13
• 教育:较高的教育水平确实有较高的迁移
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14
• 1、教育程度越高,就业市场就越广泛。 • 2、资本追逐人才。 • 3、人才选择资本。
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在 20 岁 -24 岁之间。 因为首先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本投 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其次, 年轻人的心理迁移成本相对较低。
• 家庭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 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 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 4)家庭因素:在年龄、学历相同的情况下,已婚劳动力比单身劳动力更不
易流动。
• 5)职业与技术等级:技术水平越高,流动率越低。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
流动性要比熟练工人的流动性小得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总流动率要 低于体力劳动者的流动率。
17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的有关理论
•
西方劳动力流动理论,最早是发展经济学 家从研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开始的。随 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也是从农业到工业转 移,而农业均在农村,工业大都在城市,于是 就与前者同步流动。城乡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主要取决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差别。 •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任何一种生产要素 能够用于某一行业(或部门)而不是其他行业 的决定性因素,都市要素的收入水平。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4)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6)与工作匹配的意愿。
7
三.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多选)
• • • • • •
1、企业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 2、地域之间的流动; 3、行业之间的流动; 4、职业之间的流动;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6、就业和失业之间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