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复习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2 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全面理解在环境当中进行资源的开发,然后进行产品的生产,产出品要使用和服务,在使用和服务的过程中,会有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中,。
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也会有些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在进行到环境中的过程,这是一个整体的循环过程。
(2)环境问题分类A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B 次生环境问题a. 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b. 环境污染与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3)八大公害事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危害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水俣事件:甲基汞富山事件(骨痛病):镉四日市事件: SO2、煤尘重金属粉尘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二全球环境问题1 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H2SO4\HNO3及其前体物SOX,NOX等)通过降水(包括雨、雷、霜、雹、雾、露等形式)或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造成污染的现象。
酸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湿沉降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干沉降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属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可持续性、灾害放大性三、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素质好坏的一种描述四、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2、第一环境问题: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3、环境问题的阶段:(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早期生态环境问题,时间在人类出现到200多年前的产业革命之间,主要以土地破坏为主(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近代城市环境问题,时间在产业革命到1984年南极发现臭氧层空洞,主要特征为工业化促使城市化与城市问题(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又被称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时间从1984年至今,主要特征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五、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经济、社会与发展问题1、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活动直接与间接的结果2、治理与控制环境污染必须要有一定经济实力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控制人口2、发展经济实力,长期付出巨大财力物力治理3、科学进步发展,用科技解决环境问题七、环境科学研究的任务: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任务就是抓住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期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充分认知二者之间的坐用与反作用,掌握发展规律,促使环境质量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的演化。
第二章一、什么是水循环作用是什么1、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作用:(1)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2)水循环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4)通过各种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二、我国水资源的特征与利用情况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人均水资源极度贫乏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4、水土资源流失严重5、水分利用效率不高三、什么是水体水体是指包括水体本身与其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水生生物构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自然体的总称。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的概念(以环境科学的概念为主)2、环境的分类(按主体分类和按成因分类)3、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哪些?4、环境的特性有哪些?5、如何理解环境的整体性?6、如何理解环境的隐蔽性和滞后性?7、什么是环境问题?8、环境问题分类?9、两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的时间是什么?10、两次环境问题高潮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引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12、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分别是什么?13、环境科学诞生于什么时间?第二章大气环境1、大气的垂直分层?2、大气的组成分类?3、大气污染的分类?4、大气污染物的分类5、温室气体6、酸雨的定义?第三章水体环境1、水体污染的类型?2、水质指标COD,BOD的含义?3、城市污水处理分级?第四章土壤环境1、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2、土壤污染具有什么特点?3、土壤污染物的分类?4、土壤污染的类型?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1、什么是固体废物?2、固体废物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各是什么意思?3、固体废物的分类?4、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5、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第六章物理环境1、噪声污染?2、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分别是多少?3、噪声控制的原则?4、光污染?第七章生物环境1、生态系统的功能?2、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4、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八章环境管理1、“三同步、三统一”方针?2、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大基本政策是什么?3、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有哪些?第九章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1、环境监测分类?2、什么是环境监测?3、环境评价?4、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2和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2、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③伦敦烟雾事件: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⑤水俣事件:甲基汞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⑦四日哮喘事件:2、煤尘重金属粉尘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第三章大气环境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
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0-4%以下不定组分: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2、、、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按章节
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者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2、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换进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任意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3、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1) 诞生:标志——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2)迅速发展:标志—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3)学科体系趋于成熟—标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日程》。
第二、三章复习要点1、大地女神(Gaia)假说的观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的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2)、正是上述调节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此稳定性的实现是基于Gaia系统内部生物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协调的合作。
3)、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
4)、在地球进化系统中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即强调生物对地球进化的作用和影响,气候和化学组成的调节是该进化系统的自发应变特性,进化本身是渐进和间断地结合。
2、大气圈结构组成,根据海拔不同的分类,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对流层:平均12km平流层:约12-50km中间层:约50-80km;热成层:80-800km逸散层:>800km3自然环境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食物链: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地带分布规律:(p38)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包括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4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导论2003真题
南京林业大学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环境容量 2 米糠油事件 3. P M10 4. 环境影响评价5.C O D 6. 环境要素7. 全球变化 8. 活性污泥9.酸沉降10. L C A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2.根据噪声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体现控制噪声污染。
3.简述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4.你是如何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的关系的?5.画简图并分析河流遭需氧有机物污染后B O D5和D O变化规律。
6.城市森林的环境功能有哪些?并简述其原理。
三、问答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水体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危害及主要调控措施。
2.能源利用对大气环境有哪些影响?并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控制对策。
第 1 页共 1 页。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学导论复习资料
1、环境科学: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外部世界:人类以及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周围事物。
3、人类环境结构:⑴自然环境,⑵人工环境。
4、环境要素:⑴自然环境要素,⑵社会环境要素。
5、自然环境要素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
6、环境要素特点:⑴最差限制率,⑵等值率,⑶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7、环境质量按属性分为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8、环境质量是以人为主体的环境质量。
9、衡量环境质量的尺度是环境质量标准。
10、环境质量标准从人类生存条件、生产条件、审美条件、生态结构去度量。
11、环境质量:环境总体或各要素对人类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优劣程度或适宜程度。
12、环境质量三大特征:⑴可度量性,⑵区域性,⑶反馈性。
13、环境分类:⑴范围分:特定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际环境。
⑵环境要素分①社会环境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14、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15、环境系统功能特性:⑴整体性,⑵有限性,⑶不可逆性,⑷隐显性,⑸持续反应性,⑹灾害放大性。
16、环境问题:⑴环境污染,⑵生态破坏。
17、环境问题性质属性:⑴不可根除,⑵不断发展,⑶可控性。
18、环境问题实质:⑴经济问题,⑵社会问题19、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⑴全球变暖,⑵臭氧层破坏,⑶森林锐减,⑷酸雨蔓延,⑸土地荒漠化,⑹生物多样性减少,⑺大气污染,⑻水污染,⑼海洋污染,⑽危险废弃物越境迁移问题。
20、我国环境问题:⑴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⑵环境污染严重。
21、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⑴人口与人力资源问题,⑵粮食供给问题,⑶物种和生态系统问题,⑷能源问题,⑸工业化问题,⑹城市化问题。
22、环境问题的来源:是对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
23、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
环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科学概述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发展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 环境科学的学科内容环境科学涉及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等方面。
3. 环境问题的背景和现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涉及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多个方面。
4. 环境科学的挑战和机遇环境科学面临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等问题,但也有机遇,如新能源开发、环保科技创新、环境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
二、环境系统1. 环境系统概述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2. 生物圈的特点和作用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体系的统称,包括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等层次。
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为地球提供氧气、食物和其他资源。
3.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等,具有调节气候、保护地球表面和传播声波等功能。
4. 水圈的重要性和影响水圈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雪和水汽等。
水圈通过蒸发、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过程,为植物生长、动物生活和人类活动提供水资源。
5. 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是由大气、水和陆地等方面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地理系统和气候系统等,它们共同影响着地球的环境状态和演变过程。
三、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原则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活动,要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原则。
2.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对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环境科学的概念与发展
1.环境科学的定义和核心概念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措施
4.生态足迹与生态修复
三、环境污染与控制
2.环境污染的影响和评估
3.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成因
4.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和技术
四、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
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2.水循环和水质评价指标
3.水污染的种类和排放途径
4.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五、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3.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监测
4.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技术
六、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治理
1.土壤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3.土壤污染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
4.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七、固体废物与固废处理
1.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性
2.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理现状
3.固废处置的技术和方法
4.固废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八、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1.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2.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3.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策略
4.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九、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
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和重要内容
2.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十、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伦理的含义和原则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
3.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战略
4.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
环境学导论综合复习资料解析
《环境学导论》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1、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我们称之为。
2、所谓环境问题是指。
3、生态系统是由下列基本部分组成的、、、。
4、生态系统中信息联系的主要形式有、、、。
6、污染系数玫瑰图中污染系数的含义是。
7、化学需氧量(COD)是指。
8、在风向频率玫瑰图中共有个方位。
9、在基本建设中执行的“三同时”原则是、、。
10、比较重要的空气污染物有、、、、。
11、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大气污染源分为、、。
12、能源消费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将其分为和。
13、与环境污染较为密切的物质循环主要是、、、。
14、环境问题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5人口年龄构成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6、影响河流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因素有:、、。
17、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可分为、、、。
18、我国对一些重要污染物的排放实行和两种控制方式。
19、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
20、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称为。
21、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引起的。
22、环境科学可分三大部分、、。
23、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命环境的综合体就是。
24、所谓食物链就是。
25、系统的无序性,称为,也叫。
26、温度层结的含义是。
27、水体的污染源有两种形式即和。
28、生化需氧量(BOD)是指。
29、所谓风向频率就是。
30、控制噪声的途径:、。
31、影响大气扩散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为,一个为。
32、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大气污染源分为、、。
33、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
34、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转化主要是下列物理化学作用、和。
3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实现的:、。
36、我国的能源构成现阶段还是以为主。
37、通常所谓的空气污染发生在大气圈的层中。
38、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称之为。
39、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
40、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是指、、、、、等。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要点.docx
环境科学导论题型:1.选择题50分,共25题;2.解答题30分,共33.论述题20分,共1第一章绪论第二节环境问题1.当代环境问题的特征:1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2从局部扩展到区域一一全球3形式更加多样4具有鲜明的地域性5损害人类的健康和福利,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环境问题分类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者很少由人为因素的参与。
2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
a.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人类活动引起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他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b.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排出的能量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其特点是干扰源停止排出能量以后,干扰立即或很快消失.包括噪声干扰,热干扰和电磁波干扰等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人口激增2人类物质消耗需求剧增3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4城市化进程迅速4.八大公害事件及成因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
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本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
3美国多诺拉事件1984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的二氧化碳及其氧化物, 与大气粉尘结合,使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引起的煤烟型烟雾, 导致4天时间内4000多人死亡,两月后又有8000多人死亡。
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使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病,其中甲基汞中毒者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的考试重点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环境健康,环境生物学,环境气候学等。
首先,考生在准备环境科学导论考试时要掌握环境质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比如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等。
其次,考生还要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以及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污染防治、资源保护、灾害预防和管理等。
三,考生要掌握环境经济的基本概念,以及环境经济评价的方法,比如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经济外溢效应评估等。
第
四,考生还要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环境管理的方法,比如环境管制、环境审计等。
此外,考生还要掌握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考生还要掌握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环境健康、环境生物学、环境气候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
总之,环境科学导论考试是一项考核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考试,考生在准备考试时要牢记上文提到的环境科学的考试重点,掌握和熟悉相关的基本概念、技术和管理手段,以便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分数。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1.环境:就是围绕于中心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1)自然因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法律、宗教、道德2.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3.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变化性:地域分异;内部结构、外在状态不断变化。
(3)开放性:指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4)有限性: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量也不是无限的。
(5)综合性:自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而是综合了一定的社会因素。
(6)可调节性:自然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当人类行为作用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的改变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使结构和状态恢复原有的面貌。
(二)研究任务1.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2.主要任务:(1)环境的背景知识:演化规律、基本特征、环境结构(2)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机理,为人类健康是生活服务(4)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三)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和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消极影响就构成环境问题)(1)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对环境起改善和美化作用消极——>对环境起退化和破坏作用(2)自然环境限制和破坏人类的生产和活动2.3.八大公害事件第二节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一)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1).理论地理学:环境科学的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环境规划原理与方法(2).综合环境学:①宏观:全球环境学②中观:区域环境学③微观:聚落环境学(3).部门环境学:①与自然科学过渡:物理、化学、大气、水文、土壤环境学等②与技术科学过渡:工程环境学③与社会科学过渡(二)环境科学的分科:1.环境科学:①环境生物学②环境物理系③环境化学④环境生态型⑤环境医学⑥环境地学2.环境技术学:①环境控制学②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3.环境社会学:①环境法学②环境经济学③环境管理学④环境规划学⑤环境教育学⑥环境美学⑦环境心理学⑧环境理论学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1.探索阶段:(1)大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中国在烧制陶瓷时就在柴窑中采用了烟囱排烟。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 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环境: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主体(通常称其为人类)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人类周边的事物),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什么叫环境要素、特点: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社会)环境要素。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通常指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分为两类:非生物环境要素: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等生物环境要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由它们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的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4个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环境要素的四个特点: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和4各环境要素互相联系
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
2个会议,里程碑,时间地点:1972年5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为人类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树起了第一块里程碑。
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国际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诞生。
1992
年6月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最高层次的各国首脑会议——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高度重视,,把国际环保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的“三同步、三统一”战略要遵循“三同步、三统一”的原则:做到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要遵循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原则;要遵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要遵循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原则;要遵循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第三次会议,八大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生态环境。
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2年提出的:“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的属性:稀缺性区域性多用性整体性两重性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
生态入侵: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
入侵种的特征:1.生态适应能力强2.繁殖能力强3传播能力强入侵地的基本特征:1.面积较小2.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差3.缺少能控制入侵物种数量,高专一性的天敌。
水资源:通常是指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水量、水域和水能资源。
水资源的循环:1水的自然循环::降雨量自然循环水的性质基本不变2水的社会循环:工业和生活污水水的性质不断变化
流动性与水力功能
利弊两重性与可调节性。
水危机:1、自然条件的影响:1淡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2气候变化的影响2、城市与工业集中发展:1人口集中在城镇和城市2城市及其周围大量建设工业区用水量大3、水体污染
危害: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开源:积极开发潜在的水资源,调节水源流量2节流: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②回收利用城市污水3治污: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的载体的能量。
来源:传统生物质:往往是在商业行能源市场之外由个人单独采集的。
现代生物质:还可以转变可与从石油制成的产品相提并论的碳基燃料。
分类与形式: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有废物畜禽粪便
生物质能特点:可再生行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森林资源: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指的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
森林资源的特征有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
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能源: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是指除常规能源和大型水电之外的能源。
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自然。
经济。
社会)
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反应的特征:1.森林资源总量呈现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增长2.集体林地呈现经营主体多元化、个体造林普
遍化、商品林经营个体化3.林木采伐呈现天保工程区向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向集体林、天然林向人工林转移4.造林绿化呈现新成林总量、人工造林比重、公益林造林比重提高5.森林结构呈现林种结构、龄组结构、树种结构改善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三大类:1自然生态类自然保护区: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草原和草甸类自然保护区荒漠类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和水域类自然保护区海洋和海岸类自然保护区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类自然保护区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古生物类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污染源:污染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制约因素:内因——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外因——外界物理化学条件。
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改变其形式转化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时相伴进行的。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持续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影响水的有效
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噪声污染噪声的定义: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活动的声音。
特点:1噪声无污染物,属于感觉公害,受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2噪声污染是暂时的,不会积累。
3噪声的能量最后消失为空气的热能,传播距离不远。
4影响面广。
保护法律法规构成:法中有关的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和相关法规环境保护标环境管理机构组织法
规处理环境纠纷程序的有关法规在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等法规中,包括的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规范地方环境保护法规我国加入的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国际公约
计权网络、噪声级
A计权网络是效仿倍频程等响曲线中的40方曲线而设计的,它较好地模仿了人耳对低频段(500Hz以下)不敏感,而对于1000~5000Hz 声敏感的特点,当声音进入网络时,中低频的声音按比例衰减通过,1000Hz以上的高频声音无衰减地通过。
用A计权测量的声级来代表噪声的大小,叫做A声级,单位是分贝(A)或dB(A)因为A声级不能全面地反应噪声的频谱特点,相同的A声级其频谱特性可能有很大差异B计权网络是效仿70方等响曲线,对低频有衰减。
C计权网络是效仿100方等响曲线,在整个可听频率范围内近于平直,它让所用频率的声音近于一样程度的通过,基本上不衰减,因此C计权网络表示总声压级
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Leq(A),单位为d昼夜等效声级:噪声在夜间对人影响更为严重,将夜间噪声另增加10dB加权处理后,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得出24小时A声级的平均值,用Ldn表示,单位为dB。
统计噪声级:在某点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该点噪声随时间变化状况的统计物理量。
一般用L10、L50、L90表示。
L10: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噪声平均峰值;
L50: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噪声平均中值;
L90: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噪声平均底值;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
水中悬浮污染物主要危害有:①悬浮物是各种污染物的载体,虽然本身无毒,但它能吸附部分水中有毒污染物并随水流动迁移;②大大降低光的穿透能力。
减少光合作用并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③对鱼类产生危害,可能堵塞鱼鳃,导致鱼的死亡;④妨碍水上交通、缩短水库使用年限,增加挖泥费用等。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碳氧化合物)、CH4(碳氢化合物)、N2O(含氮化合物)氯氟代烷(卤素化合物)的增多,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全球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含硫化合物:主要指SO2、SO3和H2S等,其中以SO2的数量最大,危害最严重。
SO2主要来源煤燃烧、H2S主要由于自然源的细菌活动。
危害:直接对动植物;间接形成酸雨及硫酸雾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