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环境: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主体(通常称其为人类)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人类周边的事物),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什么叫环境要素、特点: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通常指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分为两类:非生物环境要素: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等生物环境要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由它们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的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4个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环境要素的四个特点: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和4各环境要素互相联系
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
2个会议,里程碑,时间地点:1972年5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为人类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树起了第一块里程碑。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国际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诞生。1992
年6月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最高层次的各国首脑会议——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高度重视,,把国际环保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的“三同步、三统一”战略要遵循“三同步、三统一”的原则:做到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要遵循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原则;要遵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要遵循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原则;要遵循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第三次会议,八大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生态环境。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2年提出的:“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的属性:稀缺性区域性多用性整体性两重性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
生态入侵: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入侵种的特征:1.生态适应能力强2.繁殖能力强3传播能力强入侵地的基本特征:1.面积较小2.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差3.缺少能控制入侵物种数量,高专一性的天敌。
水资源:通常是指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水量、水域和水能资源。
水资源的循环:1水的自然循环::降雨量自然循环水的性质基本不变2水的社会循环:工业和生活污水水的性质不断变化
流动性与水力功能
利弊两重性与可调节性。
水危机:1、自然条件的影响:1淡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2气候变化的影响2、城市与工业集中发展:1人口集中在城镇和城市2城市及其周围大量建设工业区用水量大3、水体污染
危害: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开源:积极开发潜在的水资源,调节水源流量2节流: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②回收利用城市污水3治污: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的载体的能量。
来源:传统生物质:往往是在商业行能源市场之外由个人单独采集的。
现代生物质:还可以转变可与从石油制成的产品相提并论的碳基燃料。
分类与形式: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有废物畜禽粪便
生物质能特点:可再生行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森林资源: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指的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
森林资源的特征有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能源: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是指除常规能源和大型水电之外的能源。
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自然。经济。社会)
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反应的特征:1.森林资源总量呈现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增长2.集体林地呈现经营主体多元化、个体造林普
遍化、商品林经营个体化3.林木采伐呈现天保工程区向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向集体林、天然林向人工林转移4.造林绿化呈现新成林总量、人工造林比重、公益林造林比重提高5.森林结构呈现林种结构、龄组结构、树种结构改善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三大类:1自然生态类自然保护区: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草原和草甸类自然保护区荒漠类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和水域类自然保护区海洋和海岸类自然保护区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类自然保护区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古生物类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污染源:污染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制约因素:内因——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外因——外界物理化学条件。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改变其形式转化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时相伴进行的。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持续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影响水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