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章《谋篇布局的能力》作文教案
《布局谋篇》教案
《布局谋篇》教案《作文布局谋篇》教案核心素养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2、明确布局谋篇的要求,研究如何布局谋篇;3、研究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4、通过研究,能够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理清在一定程度上的写作思路。
导入新课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来建?图纸,也就是设计图。
作文也一样,需要讲究谋篇布局。
布局谋篇及其作用谋篇布局就是思考文章的整体架构,是指文章的结构布局。
进行谋篇布局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一)串点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
在采取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选点的数量。
一般以三个为宜,少则单调,多则会繁琐。
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及代表性。
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所选“点”应能代表一个“面”。
示例1、XXX的《最后一课》主要采用了三个点:课前、课中、课后,展现了XXX由无知到强烈爱国思想的产生。
这些点的事例都是为展现他们的爱国思想这一主题。
2、XXX的《我的母亲)选了四个点:元宵夜巡阅、讲故事、背书、做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作者母亲的性格特征。
(二)起兴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
具体来说,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根蒂根基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展示例文《由“纵身入水的三种方法”想到的》评: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
《布局和谋篇》写作指导教案
写作指导《布局和谋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校:学校:《布局和谋篇》教学设计《布局和谋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学会自主总结不同文体作文时布局和谋篇的结构方式和特点。
学会自主总结不同文体作文时布局和谋篇的结构方式和特点。
学会自主总结不同文体作文时布局和谋篇的结构方式和特点。
2.2.能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努力提升习作水平。
能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努力提升习作水平。
能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努力提升习作水平。
3.3.学会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领悟作文布局谋篇的妙处,体会生活的快乐。
学会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领悟作文布局谋篇的妙处,体会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结合所学课文,能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结合所学课文,能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讲授、训练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通过讲授、训练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教学用具:课件,相关作文资料课件,相关作文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导入:、导入:鸟巢、水立方、世博馆之所以能给人以无比强烈的视觉震撼,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我们首先得感谢建筑设计师们精妙绝伦的外观设计,感谢他们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说到大手说到大手 笔让我们不由联想到写文章。
一篇作文要想一下子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让其视觉震撼、印象深刻。
我们不但要追求内在的精神美,我们不但要追求内在的精神美,更要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更要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更要追求外在的形式美,力求达到形与神的和谐之力求达到形与神的和谐之美。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得讲究环环相扣的谋篇布局,追求浑然天成的效果。
美。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得讲究环环相扣的谋篇布局,追求浑然天成的效果。
二、明确中考作文“结构”评分的标准:二、明确中考作文“结构”评分的标准:结构严谨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分段合理结构严谨:分段合理 有头有尾,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前后一致,首尾呼应。
《写作 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叫“布局谋篇”,明白布局谋篇在写作过程中意义和作用。
2.理解写作中进行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学习在写作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布局谋篇。
3.通过练习体会布局谋篇的基本方法,学习写作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文字顺畅的作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为文如造屋”,造好一座屋子,最关键的是要将屋子的框架立好。
同样,写好一篇文章,也要先架好文章的结构。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人骨骼完整匀称,才能身姿挺拔;同样,文章结构井然有序,才能立得起来。
因此,在动笔之前,作者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
这样就不会写到哪里算哪里,文章也不容易松散、混乱。
那么,怎样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写法指导:一、什么是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
即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呼应,哪里详写,哪里略写,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布局谋篇也就是“打腹稿”的过程。
如果将谋划的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就是列提纲。
“打腹稿”或列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避免写作时信马由缰,偏离文章的主题。
二、怎样进行布局谋篇?首先,要围绕中心全面梳理材料,拟出全文的框架。
言之有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详略得当:哪个详写哪个略写。
可利用思维导图,拟出合理的框架。
其次,在拟定框架后列出写作提纲。
写作提纲是在简单的框架图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单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材料安排的先后与详略等,要尽可能考虑清楚。
完善的提纲有助于我们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避免出现边写边改以致文气不畅的情况。
三、作文中在结构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常常是在围绕一个中心写的中途,岔出别的话题。
《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布局谋篇》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时“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意思”,即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二)《布局谋篇》在教材中的地位《布局谋篇》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注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结合。
谋篇布局的能力是写作中较高层次的要求。
布局谋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训练,学生能融汇三年的写作知识,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作文训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同时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整体谋篇布局方面还有欠缺。
学生常常写作中首尾不能相顾,不能有条不紊,详略得当的将素材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需要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训练。
三、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机构的安排作出整体谋划。
2.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引入布局谋篇的概念。
“谋定而后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
这种提前规划然后行动的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事如此写文章也如此。
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谋篇布局就是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过渡,怎样呼应,有条不紊将文章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的文章。
(二)阅读文本,小组讨论布局谋篇时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你的写作经历,说说写文章时在篇章方面出现的问题。
作文指导课-谋篇布局
案例分析与练习
在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谋篇布局方式的应用,提高学员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
常见的谋篇布局方式
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来组织 文章,适用于记叙文和经验 分享。
对比比较
通过对比和比较来论述观点, 强调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 相似与不同。
因果关系
分析问题或事件的原因和结 果,探讨影响和解决方案。
如何根据题目确定谋篇布局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合适的谋篇布局。如题目要求对比比较,就采用对比 比较的布局方式,以此类推。
谋篇布局的作用
谋篇布局是为了确保作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它帮助写作者有条不紊地展开思路,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可读 性。
谋篇布局的步骤
1
明确中心思想
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并在整篇文章中贯穿心思想的论据和例证,以增加说服力。
3
安排段落结构
合理安排段落结构,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作文指导课-谋篇布局
在作文指导课中,我们将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性和步骤,以及如何根据题目 确定谋篇布局。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作文指导课简介
作文指导课将帮助您了解写作技巧,并提供实用的指导。掌握良好的写作基 础将为您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作文重要性和难度
作文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更是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体现。写作可能 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适当的指导和训练,您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三语文《谋篇布局》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三语文《谋篇布局》教案作文谋篇布局要点:记叙文议论文结构模式,开头结尾方法,过渡照应,拟标题谋篇布局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主题的统帅下,把表现主题的有关材料进行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展开,怎么过渡,怎么结尾,有条不紊地组成完整的篇章。
古代文章家认为“章有章法”,认真按章法办事,能使文章“首尾开阉、繁简奇正,各极其度”。
“文章”俩字,我的理解就是,“文”是条理,“章”就是谋篇布局的方法。
当然,谋篇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地运用。
谋篇布局涉及到文章的各个部分,如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以及贯串全文各个部分的线索等等。
文章的整篇要谋划,文章的各个部分要巧安排。
把握每个方面的要求,写出来的文章就能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繁简得当。
谋篇布局最为重要的准则是要突出文章的主题。
谋篇布局要遵循的另一准则是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人的思维的逻辑规律。
谋篇布局须有清晰的线索。
谋篇布局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照应也要巧作安排。
文章谋篇布局还要讲究开头与结尾。
讲究开头结尾,目的在更好地表达内容。
古人对文章有个十分形象的说法,即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文章除内容要充实外,开头要漂亮,“首句标其目”,结尾要有力,“卒章显其志”。
开头要响亮,“起句当为爆竹,骤响易彻”。
开头,开门见山也好,形成悬念也好,激发感情也好,引人入胜也好,总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
开头最忌绕弯子,说不到点子上。
平实、朴素也是好的,平中寓情、寓理,对表达主题同样起积极导人的作用。
文章结尾犹如一首乐曲的终了,应清音缭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为撞钟,清音有余。
”结尾与文章的开头一样,怎样设计,采取什么形收尾,同样要根据表达写作主旨的需要。
最常用的形式是总结全文式。
例如吴晗的《说谦虚》,论证了“谦受益,满招损”这个中心论点后,结尾一段是这样写的:“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结尾,关键在:一要紧扣写作主旨,即使是宕开去,也必须有内在联系。
《布局谋篇》教学设计[2]
《布局谋篇》教学设计广水市实验初级中学 郭敏教学目标:怎样更好地为新材料作文布局谋篇,列好提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印有新材料作文题和列提纲样式的写作训练单教学设计:一、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提问:当一位同学有突出的写作才能的时候,你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 “妙笔生花”2、展示考场优秀习作(“春色满园关不住”)3、明确目标长远目标:妙笔生花现实目标:考场作文夺得高分二、 围绕目标,理清思路1、 强调《随州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说明》中关于写作的内容:“能根据材料和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类或论述类文章。
”2、 明确: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什么是“布局谋篇”?“ 怎样更好地为新材料作文布局谋篇”是这节课的主线。
3、 师生互动,思考交流:怎样更好地为新材料作文布局谋篇呢?第一步 读懂材料 看清要求(抓住中心)抓住中心第二步 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第三步 拟好标题 选定素材 第四步 精心布局 列好提纲 三、布局谋篇,列好提纲(实战演练)1、 由九下第三单元《布局谋篇》写作实践三迁移到给定的新材料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船儿对风儿说:“有你伴我同行,我才一帆风顺。
”流水对河道说:“有你伴我同行,我才明确方向。
”青春就像一场旅行 ,行走其间,一定有许多人 、许多事 、许多精神……与你同行,伴你成长。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明突出中心确文体特征,以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为佳,字数不少于700 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指导学生“读懂材料,看清要求”,即“抓住中心”①“你”“你”(“人”“事”“精神”)②“我”“我”“我”“我”,“你”(即“我”)“你“(即“我”)③“伴”“伴”“伴”“同行”“同行”“同行”④“一帆风顺”“明确方向”“成长”有“你”(“人”“事”“精神”)陪伴,“我”才一帆风顺,明确方向,不断成长。
《谋篇布局》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谋篇布局》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谋篇布局的兴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了解谋篇布局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谋篇布局的含义和作用。
2. 分析谋篇布局在文章中的体现。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布局”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布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谋篇布局的概念:解释谋篇布局的含义,强调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实例:展示一些文章的谋篇布局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点。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谋篇布局的理解和经验,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谋篇布局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实例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
第二章:段落结构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段落结构的基本要素。
2. 引导学生运用段落结构进行有效写作。
教学内容:1. 介绍段落结构的基本要素:主题句、支持句、结论句。
2. 分析段落结构在文章中的运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文章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
2. 讲解段落结构:解释主题句、支持句、结论句的作用和关系。
3. 分析实例:分析一些文章段落的结构,让学生识别主题句、支持句和结论句。
4. 练习写作:让学生练习编写具有明确结构的主题句、支持句和结论句的段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段落结构要素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评估学生写作中段落结构的清晰度和合理性。
第三章:过渡与连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过渡与连接的技巧。
2. 引导学生运用过渡与连接词使文章连贯。
教学内容:1. 介绍过渡与连接词的种类和作用。
2. 分析过渡与连接在文章中的运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文章片段,引导学生关注过渡与连接的重要性。
2. 讲解过渡与连接:解释不同种类的过渡与连接词及其作用。
3. 分析实例:分析一些文章中的过渡与连接词,让学生识别其功能。
4. 练习写作:让学生练习使用过渡与连接词,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语文五笔叙事作文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语文《“五笔”叙事》作文教案目前高中记叙文写作的现状:⑴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神态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
⑵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
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
“五笔”叙事现在让我们从学写记叙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简述一笔”。
其作用是用极简洁的语言叙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显现一个生活的画面。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事件进行补说、解释,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可以说是“铺垫一笔”。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笔触主要指向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
这可以叫做“渲染一笔”。
其实“天气很好”这句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为下文景物描写作铺垫。
1专心爱心用心.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2、明确布局谋篇的要求,学习如何布局谋篇;3、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4、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理清在一定程度上的写作思路。
二、导入新课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来建?图纸,也就是设计图。
作文也一样,需要讲究谋篇布局。
三、布局谋篇及其作用谋篇布局就是思考文章的整体架构,是指文章的结构布局。
进行谋篇布局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四、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一)串点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
在采取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选点的数量。
一般以三个为宜,少则单调,多则会繁琐。
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及代表性。
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所选“点”应能代表一个“面”。
示例1、都德的《最后一课》主要采用了三个点:课前、课中、课后,展现了小弗郎士由无知到强烈爱国思想的产生。
这些点的事例都是为展现他们的爱国思想这一主题。
2、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选了四个点:元宵夜巡阅、讲故事、背书、做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作者母亲的性格特征。
(二)起兴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
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展示例文《由“纵身入水的三种方法”想到的》评: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谋篇布局的能力【能力点解读】文章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有物、成理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之上,这“序”就是结构。
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挥毫着墨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构想,文章完成时体现这构想,而这一构想的形成过程就是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过程。
【要点阐释】文章好的布局体现在合理的结构上,要使作文达到结构合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l完整性。
文章的结构,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构思与表达和谐的外在表现。
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服从主旨表达的需要,相互协调构成完美的整体,部分之间除了有内在的联系之外,还要有巧妙的外在组合,相互间不能彼此孤立。
要以线索、时空、逻辑或主旨来组合、统帅各部分材料使之浑然一体,体现整体的完美。
2.严密性。
文章全文应前后呼应、上下连贯,做到文脉畅通。
要保持句子与句子之间语意上的连贯,它反映了思考与表述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如叙事必须体现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必须体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抒情必须体现感情的产生或者变化,说理必须体现实际的论证过程,等等,3.层次性。
安排有关材料总有一定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过渡、照应,要有条不紊地构筑文章,这些须在动笔之前就考虑周详,小到复句、大到意义段都存在内部和外部的次序和步骤;分句间的关系,句群中的逻辑推理,意义段的起、承、转、合等都要求有清晰合理的层次安排。
4.灵活性。
文章结构要富于变化,灵活巧妙,这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各种文体有其相应的合理的结构形式。
如记叙文一般按线索来安排文章的结构,而线索又可以是人、事物、事件、思想感情以及时间、空间等等;说明文结构大致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布局谋篇;议论文的完形结构是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其中本论部分的结构模式又可以是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等等。
其次,客观世界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文章的材料、提炼出的主旨也是异彩纷呈的,结构只是文章内容的合理巧妙安排。
因此文章结构“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一些总结出的通常使用的结构形式固然可以使用,而选择一些结构形式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也是常有的。
写作中要敢于创新,巧于构思,既要会使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又要不拘泥于现成的结构形式,还要会创制新的结构形式,但要有利于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要因结构而损害文意。
【模式介绍】下面分别就各种文体作模式介绍:(一)记叙文结构和情节。
一)结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纵式。
主要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这种结构多适应于写一件事。
①顺叙。
即依循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等过程的“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如《项链》,先写“借”(开端),接着写“丢”、“找”、“赔”(发展、高潮),最后写“得知项链是假的”(结尾、高潮)。
这样叙述的好处是由头至尾,次第井然,便于组织材料,容易文理贯通,并和读者的“接受心理”更为合拍。
但要注意的是,选材时要根据中心精心剪裁,叙述时要注意详略,突出重点,要写出波折,不能罗列现象,平铺直叙,写成“流水帐”。
②倒叙。
即先把事件结局提到前边来叙述,然后再回头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
例如鲁迅的《祝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先交待人物的结局--祥林嫂在新年将临之际,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在雪地里,回过头来再叙述她不幸的一生,交待她的死因。
有人把这种情况叫做“大倒叙”。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事件中间惊人(或高潮)部分提到开头写,然后转入顺叙,交待前因,与中间部分衔接后,继续往后叙述。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文章开篇先从“二月三日下午四点钟”北京市特种药品经营部里急促的电话铃声写起,电话里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生命,危在旦夕!接着回到“二月二日”“就在同一个时间内”,从头叙述事件的起因,之后,又从“二月三日,下午四点多”接着往后叙述事件的发展与结果。
有人把这种情况叫做“小倒叙”,也有人称之为“中心开花”。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它们的优点都在于能够“刺激”读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这种倒叙的方法是不能随便使用的,放在开头先写事件的结局或某个中间环节,必须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样先写出来,才能显示“倒叙”的优点,以增强表达效果。
2.横式。
主要按中心来组织材料,它多适应于写几件事或几个场景的文章。
如《琐忆》,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方面来组织材料,至于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则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又如《校园好事多》,可以记叙校园内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几个场面。
对于一些用几件事写一个群体或一个人的文章,叙述时,有时还以时间为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教官》(开场白、练马步、欢送会)等,这样写,既紧扣主题,又理清了层次。
3.纵横交叉式。
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组织材料,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如此。
它整体上是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可视为“纵式”,而局部又写了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事,这又可视为“横式”。
二)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的情节安排最忌这个“平”字,而许多同学在作文时却常犯“平”这个毛病--叙事如记豆腐帐目,记人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情节简单浅陋,不见波折。
读这样的文章,如置身于一马平川,无浪平湖,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得怎样构思、怎样安排情节才能使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思技巧。
1.一波三折法。
有些文章看了开头就知道它的结尾,读者就会提不起兴致。
要避免这一毛病,就得在文章中增加一点波折,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有一篇文章记述的是老师发试卷时的情景。
开始,“我”紧张地等待发试卷,拿到试卷后,看到的是低分。
至此,一般的处理会是写“我”心灰意懒,回到家里又被父母骂了一通。
这样写,一点波折也没有,读来就索然寡味了。
本文的小作者没有这么处理,而是接连设计两个“波折”:先是发现“低分”,在全班竟还名列前茅,原来“低分”不低!可是,当“我”窃窃自喜时,又突然发现一道占分很高的试题不全对,老师却评判得满分。
如果减去多给的分,“我”的成绩又是下游了,而分数将关系到能否有资格当选为三好学生,关系到能否得到家长早就承诺的“重奖”,于是“我”陷入了剧烈的思想斗争中。
情节的发展波澜迭起、出人意料,这就不断给人以新鲜感、新奇感,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2.设置悬念法。
在文章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提出矛盾,或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并吸引其急切地阅读下文,以求弄清个中原委。
前文所讲的“纵式”结构中的“大倒叙”和“小倒叙”,都属于这种构思方法。
例如《女摊主》一文,一开始,小作者就在读者面前推出了一个紧张的场面:“我”被一青年妇女追赶,在大街上没命奔窜。
为什么被追?追的结果如何?两个疑团,一下子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两个疑团才被解开,这样,文章就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3.巧设误会法。
这种方法是让作品中的人物一方对另一方造成误会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起矛盾,造成故事情节的发生与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
如《修车》一文,它的情节是这样的:“我”家门前来了个修车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大。
“我”一方面让他修车,另一方面又为他年纪轻轻不读书却摆摊修车而看不起他,揶揄他。
当他说“难修”时,“我”更以为他是卖关子敲竹杠,对他既是冷笑,又是嘲弄。
车修完了,他却没要“我”的钱,原来他和“我”同在一个学校读书,是利用星期天义务为群众服务的。
明白了真相后,“我”十分尴尬。
本文是典型的运用“误会法”设计情节的记叙文。
此类文章,作者往往开始设计了误会,然后故意领着读音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
误会法运用得好,不但能在大开大阖的情节中使人物性格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能使文章在情节结构上跌宕多姿、魅力无穷。
4.安排巧合法。
这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结构故事情节的方法。
可以把本来互不关联的人物、事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集中而强烈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深化作品的主题,增强其故事性、戏剧性,使读者在惊讶中得到美的享受。
如《凤凰车又回来了》一文,写半年前女方向“我”要去当“彩礼”的凤凰自行车,半年后又恰好被“我”妹妹以同样的方式找女方的弟弟要了回来,这是“巧合”;恰好“我”又记得这辆车的记号,发现了这一秘密,又是“巧合”。
正是这些巧合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5.抑扬互借法。
具体可分为两种形式:①先抑后扬式。
即对人想表扬则先批评,对事欲说对则先说不对,对物欲说好则先说不好。
抑和扬的关系是:抑是为了扬,因此先抑后扬式又叫欲扬先抑式,或叫欲褒先贬式。
如有位同学在《都市风情》中写道:“一身常见的乡下人的装束,一眼便看出是远道来此发财的农民。
浓浓的汗臭已钻进了我的鼻腔,于是便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扭过头去……可恶的盲流!”(先抑)“我无意间掉下来一张十元的钞票……女孩子拉着小男孩儿(农民的孩子)奔了过来,把那张十元的钞票塞进了我手里:‘我爹要我把这给你,他说这是你的。
’说完,姐弟俩便一蹦一跳地向他们的父亲跑去……”(后扬)小作者经历了这件小事后,惊奇地发现,这些盲流也给喧嚣纷乱的都市生活注入新鲜血液--乡下人特有的憨厚、朴质和真诚,以至于“我久久地站在原地,久久地……”,品德高尚的乡下人令人钦佩。
再如《珍贵的礼物》一文,“妈妈从国外访问演出回来了……我就急着要她把给我的礼物拿出来”,“妈妈笑着递给我一小包东西……我打开小盒子,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那是什么呀!是一个铜塑的光着身子撒尿的小男孩”,“我撅着嘴巴”不高兴了。
(先抑)妈妈见状,“把我拉到身边,给我讲了这个小男孩的故事”。
听完故事后方始得知“这个男孩是比利时的民族小英雄”,只见“小钢人闪闪发光”,“我紧紧地握着铜人,爱不释手”,到了晚上还与小铜人“细细对语”,“我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红领巾,我爱我的祖国”,“我们两个将成为最亲密的好朋友”,并决心也要做“一个爱国的民族小英雄”。
从不爱到爱,为了说明礼物的珍贵,偏先说礼物不珍贵,这就是先抑后扬式的文章结构。
②先扬后抑式。
这种形式与前者恰好相反,即对人欲批评则先表扬,对事欲说不对则先说对,对物欲说不好则先说好。
扬是个手段,目的是为了抑,故又称之为欲抑先扬式,或欲贬先褒式。
这种方式,先用抬高的表象造成更大的陡势和高度差,使后面能够跌得沉重有力,从而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如《胜利者的卑微》一文:“蔚蓝的天幕下,翩翩踱来一位中年男子,高高的个儿,宽宽的额头。
他吹着口哨,精神饱满,一步一耸肩,两步一转圈。
仿佛云雀在向他欢呼,白杨在向他招手,小草在向他颔首致敬,溪流在向他欢歌……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靥真切的笑意在那绯红的脸上荡漾开来,嵌在脸上的两个酒窝使他显得多么善良,多么可爱!”(先扬)极力“抬高”“他”饱满的精神和可爱的外表,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