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调查报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因(Etiology)
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是由于社会或经济因素导致的食物缺乏而引起。 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继发于一些慢性消 耗性疾病,使得能量-蛋白质消耗增加,吸收不良,从 而影响生长发育。 1、摄入不足: ⑴、食物短缺:贫穷、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食物 缺乏,使得儿童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临床表现
4、营养不良初期,身高并无影响;但随着病情 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 5、轻度营养不良时,精神状态正常;但重度营 养不良时,可有精神萎靡、食欲差、反应差、 体温偏低等表现,并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例如心功能下降。
并发症
1、营养性细胞贫血:造血所需要原料如蛋白 质、维生素B12均易缺乏,故易患贫血,常源自 者为缺铁性贫血。预后和预防
二、预防: 1、合理喂养。
①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②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 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③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④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 和蛋白质。
2、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
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并发症
2、维生素及微量营养素缺乏:尤以维生素A、 B、C缺乏较常见。由于生长迟缓,钙、磷需 要减少,故维生素D缺乏较少见。常伴有铁、 锌、铜、硒缺乏, 由以锌缺乏明显。
维生素A缺乏 眼球表现
并发症
3、感染:易患各种 感染。 4、自发性低血糖 5、成年期劳动力下降 6、成年期易发慢性非 感染性疾病:研究显示儿童期营养不良可增加成 年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过敏性疾 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指标 意义
营养不良疾病研究报告
营养不良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营养不良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外科,消化内科病症体征:干性皮肤,面部皮肤皱纹增多,面肌萎缩疾病介绍:营养不良是什么?营养不良是怎么回事?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 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体验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因为缺乏充足的营养素以维护健康身体功能,营养不良经常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由于不适当的节食,暴饮暴食或缺乏平衡的饮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经常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被观察到(可由肥胖症增加程度而显示出来)通常,营养不良的人,在他们饮食中缺乏足够热能,或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从营养不良而兴起的医疗课题一般被归于营养素缺乏疾病,坏血病是由于患者缺乏维生素C所造成的一个知名但现今已罕见的营养不良疾病常见的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及微量养分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显示出身体内能量和蛋白质的可利用量或吸收量不足显示出一些必需营养素的可利用量不足,例如身体内少量而不可或缺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养分缺乏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削弱身体的正常功能缺乏微量养分,譬如维生素A,会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缺乏铁,碘,维生素A的广泛流行,意指对公共卫生的严重挑战,一长串的痛苦症状,范围从阻碍成长,智力和各种认知能力降低,交际能力降低,领导和果断能力降低,活力和能量降低,肌肉成长和力量的降低,以及更加恶劣的健康等,全部直接地涉及营养缺乏,而且,虽然罕见,营养不良会使皮肤出现黑斑点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超过10亿人面临严重的营养不足有许多经过验证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如果在足够广的范围采用,它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全球营养不良的负担,这包括微量营养物质补充以及食品强化微量营养物质补充剂被广泛推荐,而且被证明可以有效减少与营养不良有关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通过使用维生素A饮食补充剂,自从1998年以来,估计已经避免了125万人死亡,而在尼加拉瓜的补铁已经减少了孕妇贫血达1/3加碘盐是最常见的强化食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自从1993年全球普遍加碘运动开展以来,缺碘已经显著减少,发展中国家大约2/3的家庭如今能获取加碘盐,而在过去的10年中,面临碘缺乏症公共卫生问题的国家数量已经减半许多国际组织也推荐了强化主食,例如糖和小麦粉,58个国家有了强化铁或叶酸的小麦粉的管理规定西药治理方法:金双歧,药物功效:有效治疗各种腹泻,慢性腹泻,便秘;有效防治因使用抗生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有效防治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二重感染;有效减轻因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多种不良反应;对肠应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肠癌,肝硬化等均有肯定疗效;药物作用机理:快速补充肠道有益菌,并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膜菌群增强体内屏障功能;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阻止致病菌的侵入及繁殖, 调整肠道菌群;发酵糖类, 产生醋酸及乳酸, 促进肠蠕动;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激活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提高免疫能力;减少内毒素的来源,药物优势:国家一类新药,国家医保产品;五十万医生首选用药,临床使用十五年,无不良反应报告;长型双歧杆菌制剂,更适合中国人肠道生理,定植力更强;三联活菌,协同增效,更利于长双歧杆菌定植繁殖;所含菌种均已进入国家《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名单》,安全性更高;不含肠球菌,安全性更高;症状体征:1.病史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吸收、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并了解家庭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
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 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 2SD为生长迟缓。如低 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
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 减3SD为重度。此指标 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
不良。
消瘦
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 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 2SD为消瘦。如低于同 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值的均值减2SD-3SD为 中度,低于均值减3SD 为重度。此项指标主要 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
临床表现
PEM常见并发症有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 还可有多种维生素缺乏,以维生素A缺乏常见; 营养不良时维生素D缺乏症状不明显,恢复期生长发育加快时可伴有维生素D缺乏; 大部分的患儿伴有锌缺乏;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加重营养不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还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可突然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减弱、呼吸暂 停、体温不升但无抽搐,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概念
即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和(或)热能摄入不 足或消耗增多引起的营养缺乏病,又称蛋白质-热能 营养不良(PEM),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多见
罕见
病因
01 原发性
因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长期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和生长发育所致。 喂养不当成为原发性营养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 他富含蛋白质的牛奶;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 以淀粉类食品喂养等;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 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神经性厌食等引起。
寄生虫
诊断
根据小儿年龄及喂养史、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 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诊断营 养不良的基本测量指标为身高和体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 如下:(符合一项即可做出营养不良的诊断)
病例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例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史1.病史摘要:杨××,女,10个月。
主诉:体重不增2个多月。
患者近三月来反复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每日十余次,(1)(2)(3)紊乱及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在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中应着重检查。
体格检查1.结果:T36.2℃,P108次/分,R28次/分,身高70cm,体重5kg。
精神欠佳,消瘦,皮下脂肪少,无水肿,皮肤松弛,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1cm×lcm,稍凹陷;头发稀少,干枯;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腹壁皮下脂肪0.2cm。
肝脏肋下2.5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肠鸣音亢进。
(1)(2);,;肾;空患者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87g/L,呈轻度贫血;血生化转氨酶等指标轻度升高,提示肝功能损害,乙肝两对半阴性可排除乙型肝炎;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示有低蛋白血症,血糖偏低,提示存在营养不良;血电解质钾、钠、氯均为正常低值可能与反复腹泻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诊断依据:(4)(5)(1). (2)I度15~25%0.8-0.4cm不明显基本正常基本正常正常II度25~40%<0.4cm明显减低,肌肉松弛不稳定,易疲乏较差III度>40%消失皮包骨状肌肉松弛或萎缩萎靡,反应低下极差(2)分型标准:1)体重低下(underweight):小儿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但不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stunting):小儿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3个标准3)病史1.病史摘要:张××,男,8个月。
主诉:睡眠欠佳易惊两月余。
患儿近近两月来睡眠不安,哭闹,易激惹,有惊跳,多汗,大小便正常,食欲正常。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篇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班别:1201展示与广告设计学号:20XX26190130 姓名:赵嘉雯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化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 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功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功能比由70%下降到61%。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3309g,低出生体重率为%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女性平均低。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未%,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下降到%;城市女性由%下降到%;农村男性由%下降至%;农村女性由%下降至%。
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优质消费量由1992年的37g 增加到44g,脂肪功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仍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率分别为%和%,贫困农村分别高达%和%。
生长迟缓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贫困农村则高达%,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营养不良病报告
营养不良病报告概述:本篇报告旨在对营养不良病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营养不良病是一种由于摄入营养不足而导致身体无法正常运作的疾病。
本报告将介绍该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与治疗措施。
定义:营养不良病是指由于长期摄入营养不足以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这种疾病主要由于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缺乏而引起。
营养不良病在全球范围内均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更加普遍。
病因:营养不良病的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条件差、食物供应不足、营养教育缺乏、慢性疾病等。
在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人们由于贫困无法购买充足的食物;同时,食物供应不足也是另一个重要的病因。
此外,由于营养教育不足,许多人并不了解膳食均衡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慢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吸收不良病等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
症状:营养不良病的症状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在生理方面,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的贫血、免疫力下降、发育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患者可能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诊断方法:诊断营养不良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手段来确定。
医生通常会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以及血液检查等。
此外,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相关信息。
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营养不良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防与治疗措施:营养不良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 膳食优化:饮食均衡是预防营养不良的基础。
人们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通过多样化的食物来获得多种营养。
2. 营养宣教: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营养知识的宣传,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对营养的认识。
3. 食物供应保障:政府应加大力度提供食物援助,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的食物供应。
4. 医疗干预:对已经患有营养不良病的患者,应提供相应的医疗干预,包括膳食疗法、补充营养物质等。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10-7)/10=30% 中度营养不良;
7
五、并发症
(一)营养性贫血 姊妹病!
(二)各种维生素缺乏:VitA、D、B、 (三)感染:各种感染,特别是腹泻。 (四)低血糖发作 六、治疗 综合治疗,逐步调整。 (一)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腹泻脱水,
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低血糖等。 (二)调整饮食:
菌群失调 腹泻; 2、循环系统功能低下:心肌收缩力
心搏量 血压 3、肾功能障碍:肾小管浓缩功能 尿
比重 多尿 4、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抑制与烦躁交
替。 5、免疫功能低下:
5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皮肤、粘膜、白细
胞、补体。
特异性免疫功能:IgG、IgA、IgM
细胞免重下降 身高不升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腹部 躯干 臀部 四肢 面颊
6
分度:轻:体重 15%-25%
腹璧 0.8-0.4cm
中:体重 25-40%
腹璧 <0.4cm
重:体重 >40%
腹璧 消失
如:1岁半小儿,体重8公斤,则:
( 10-8)/10=20% 轻度营养不良; 若是7公斤则为
8
轻度营养不良:高热卡、高蛋白。 中、重度营养不良:由少到多,逐渐增
加,不能操之过急。开始供给热量每日 40-60Kcal/Kg,然后逐渐增加到120-150 Kcal/Kg。 (三)去除病因: (四)药物:各种消化酶、维生素、中
医中药等。如病情严重,可考虑用静脉 高营养(TP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长期偏食
(二)疾病问题
长期摄入不足:先天消化道畸形;
消化吸收障碍:腹泻,肠吸收不良;
代谢消耗过多:肝炎、结核、寄生虫、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1. 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类食品喂养等。
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 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
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
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继发性:因疾病因素导致消 化吸收障碍
消化道解剖异常或功能异 常
摄入少、代谢增加(长期 发热、急慢性疾病)
先天不足(早产儿、多胎、 宫内营养不良等)
营养不良
100g 46kcal
100g 155kcal
10g 90kcal
100g 53kcal
100g 259kcal
喂养不当,能量密度过低
100g 349kcal
➢ 4.水盐代谢异常:大量脂肪消耗,导致 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而低蛋白血症加剧 浮肿;细胞外液一般呈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 血镁、酸中毒
➢ 5.体温调节∶由于热能摄入不足、散热快、血糖低,易发生低体温。
营养不良 病理生理
营养不良
新陈代谢异常 低蛋白血症
低胆固醇 低血糖
低钠钾钙镁 酸中毒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诊断)
一、体重低下(underweight)(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 标准 <X-2SD 中度 X-3SD≤体重≤X-2SD 重度 <X-3SD
二、生长缓慢(stunting)(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 标准 <X-2SD 中度 X-3SD≤身高≤X-2SD 重度 <X-3SD
三、消瘦(wastting)(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 标准 <X-2SD 中度 X-3SD≤体重≤X-2SD 重度 <X-3SD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前言
➢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发展中国家的
儿童营养现状仍令人堪忧。
➢ 全球范围内,在5岁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儿童中有近1/3出现生长迟缓、消瘦等
症状。
➢ 全球范围内,有至少半数的儿童面临维生素和其它必需营养素缺
低蛋白营养不良病历模板
低蛋白营养不良病历模板一、概述蛋白质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由于缺乏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婴幼儿;除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外,常伴有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分为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水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水肿型。
引起蛋白质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下:①长期摄入不足: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相对较多,摄入量不足常见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奶糕)为主;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或早餐过于简单;学校午餐摄入不足等。
②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裂唇、裂腭、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
③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缺乏。
④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急性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
上述因素的单独作用或共同组合均可引起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二、临床表现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是多样化的,并随蛋白质和能量缺乏的比例、程度、原因、时间、其他营养素缺乏的性质和程度、病人的年龄、有无并发症和并发症等而变化。
1.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一般少见,主要见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有蛋白质缺乏史。
断奶后以木薯等食物为主,主要表现为淡漠、嗜睡、厌食、行动迟缓。
面部、四肢、会阴皮肤干燥,有色素沉着、角化过度、鱼鳞状。
头发稀疏、干燥、无光泽、易碎、易断。
体温低,低血压,体重轻,有时体重正常,心动过缓,肝肿大,胸水,腹水,四肢消瘦,水肿,轻度贫血,还伴有维生素缺乏。
2.消瘦:特征性表现不多。
患者冷漠、嗜睡、低体温、低血压、心动过缓的程度比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轻。
食欲差,体重低,肌肉消耗明显,体重减轻,但无水肿。
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任医师查房
• ①体重低下: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 ②生长迟缓: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 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营养不良患儿在补液及补钾时应注意什么?
• 答:因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脱水程度常估计过高,不适当地大量快速补液,使 血液稀释,血清钾离子浓度迅速下降,此时肾的浓缩功能不良,尿量减少与 脱水程度不一致,如补液不当,尿量增多,钾的排出也更多,会加重低钾血 症,故补液时要适当控制液量,总量减少,补液速度不宜过快。由于细胞内 钾恢复较慢,因而除需重视早期补钾外,还应注意补钾时间要长,须持续补 钾4~6天,现有人主张在极严重的缺钾状态,静脉补钾时,在心电监护下, 提高输钾液浓度至0.4%,以每小时5ml/kg的速度滴注,注意应2h测血钾1 次。伴低钾血症的营养不良患儿,在治疗低钾血症的同时,也应注意同时治 疗低钠血症和低镁血症。如果低钠血症和低镁血症未纠正,低钾血症也不易 纠正。
•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5.2×10 9 ,N40%,L58%,Hb 88g/L; 粪常规示黄色稀便,余阴性;血生化示谷丙转氨酶(ALT) 56.2IU/L,谷草转氨酶(AST)545IU/L,谷氨酰胺转移酶(GGT) 85IU/L,乳酸脱氢酶(LDH)610I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237IU/L,总蛋白(TP)48g/L,白蛋白(ALB)27g/L,钾 3.4mmol/L,钠130mmol/L,氯95mmol/L,空腹血糖3.4mmol/L。
04
PART FOUR
【主任医师总结】
营养失衡人群调查报告
营养失衡人群调查报告营养失衡是指人体饮食摄入的营养成分与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之间的差异过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营养失衡问题在我国逐渐增多。
为探讨营养失衡人群的主要特点和原因,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
通过对100名营养失衡人群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蛋白质摄入不足。
结果显示,超过60%的人群蛋白质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其中包括大部分青少年和老年人。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构成成分,对身体的生长和修复起关键作用。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二是蔬果摄入不足。
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群每天蔬果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尤其是青少年和白领人群。
蔬果富含维生素、纤维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保持身体健康所需的营养。
蔬果摄入不足会导致体力下降、便秘等问题。
三是盐摄入过高。
研究显示,超过90%的人群盐摄入量超过推荐标准。
过高的盐摄入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常食用加工食品和快餐的人群盐摄入量更高。
营养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饮食结构不合理。
部分人群过度偏食某一类食物,导致某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另外,快餐和方便食品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高糖、高脂的食物。
二是生活忙碌。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很多人往往通过速食和外卖解决就餐问题,这些食物往往营养含量不高。
三是缺乏营养知识。
部分人群对营养知识的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理膳食搭配,导致营养失衡。
为了解决营养失衡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合理膳食搭配。
建议人们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蔬果和谷物,减少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
二是增加营养宣传。
加强对公众的营养知识普及,提高大众的营养意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三是提供方便、健康的食品选择。
鼓励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营养丰富、方便快捷的食品,满足人们的快餐需求。
综上所述,营养失衡人群普遍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蔬果摄入不足和盐摄入过高等问题。
为了改善营养状况,个人应合理膳食搭配,增加营养知识的学习,而社会也应加强营养宣传,提供方便、健康的食品选择。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蛋白质摄入情况调查
学生人数及分布
01 学生总人数:约5000人
02
学生年级分布:涵盖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以大二学生
为主
03
学生专业分布:涉及多个专业方向,如农林牧渔、信
息技术、机械制造等
调查目的和意义
调查目的
了解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蛋白质摄入情况,评估其膳食结构是否合理,为学院提供改善学生膳食结构的建议
调查意义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本次调 查,可以了解学生在蛋白质摄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院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借鉴和参考。
开展互动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关于蛋白质摄入的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 提高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05
结论与展望
调查结论总结
蛋白质摄入量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大部分学生蛋白质摄入量未达到推荐标准,存在明显的蛋白质摄入不足问题。
蛋白质来源单一
学生在膳食中蛋白质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动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摄入相对较少。
蛋白质摄入与运动关系
调查还发现,参与运动的学生蛋白质摄入量相对较高,但仍然存在摄入量不足的问题。
对学院及学生影响
学院餐饮改善
调查结果提示学院应重视学 生膳食营养,尤其是蛋白质 摄入问题,优化餐饮供应, 提供更为丰富、均衡的蛋白
质来源。
学生健康意识提升
调查结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 自身营养状况的关注,加强 健康饮食意识,促进合理膳
蛋白质来源分析
动物性蛋白质来源
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通过肉类 、蛋类、奶类等动物性食品摄 入蛋白质,占比达到XX%。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与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与分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专业、深奥?别急,我来给你捋一捋!你可以想象一下,有的人吃饭没胃口,吃得少,甚至是长期吃得不好,身体就会变得虚弱,整个人没力气,甚至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这就是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缺少了它需要的蛋白质和能量,导致无法正常运作,像个瘪掉的气球,啥事都做不成。
你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辆车,需要油才能跑,食物就是咱们的“油”。
而蛋白质就像是车的发动机,给咱们的肌肉、器官提供动力。
如果没有蛋白质,身体就像是没有发动机的车,哪儿都去不了。
再说了,蛋白质可是修复身体损伤、保持免疫力的“万能胶”啊!它不光能让咱们有劲,还能让皮肤光滑、头发有光泽,简直是青春的源泉。
但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就麻烦了,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怎么饿,或者总是忙到吃饭不规律,久而久之,身体就缺少了这些必须的营养。
比如说,长期吃得单一,吃的都是油炸食品、甜食,蛋白质摄入太少,身体慢慢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现在还不至于那么严重,没关系,身体上早晚会给你“开会”的。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疲惫无力,什么都提不起劲;食欲不振,吃啥都没味儿;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像瘦了好几圈,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从沙漠里走出来的。
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免疫力下降,容易得病,伤口也愈合得慢得很。
简直就是个“脆弱不堪”的人形植物,光看着就让人心疼。
你可能会问,这种营养不良分成几种类型啊?好吧,咱们来聊聊这个。
一般来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叫做“消瘦型”,另一种叫做“水肿型”。
消瘦型呢,顾名思义,咱们的体重会下降,吃得少、活动少,体内的蛋白质和能量就像是被“偷走”了,导致消瘦,看起来就像风一吹就倒的“干尸”。
而水肿型就有点特别了,看起来好像没那么瘦,甚至有点“胖胖的”,可是因为身体里缺少蛋白质,水分不能正常排出去,导致身体出现肿胀,四肢和腹部肿得像气球一样,走路也不灵便。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调查报告
关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调研报告09中西医全科班 09412044 徐婧熙【前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因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
因食物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发生在饥馑、战争时期或贫困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中。
严重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直接造成死亡;轻型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人所忽视,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患者的康复都很有影响,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营养健康。
【关键词】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治疗预防1.调查目的安徽阜阳暴发的儿童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急性营养不良事件、双鹿奶粉事件等引起社会对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广泛关注。
为了解当下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摸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加深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认识,来提出治疗和预防的方案措施。
2.调查思路本次调查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喂养及营养状况;通过对婴幼儿的体格测量,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对疑似患病儿进行临床筛查。
3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合肥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区域为调查点。
调查对象为0~3岁婴幼儿和家长。
同时,市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抽取10个婴幼儿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共调查婴幼儿231人,其中男性150人,占64.9%,女性81人,占35.1%。
4.调查结果4.1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各月龄组婴幼儿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相差不大。
3岁以下婴幼儿的体重、身高在第一年的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缓。
在同月龄组中婴幼儿体重、身高的性别差异较大,均为男童高于女童。
4.2婴幼儿营养状况:3岁以下婴幼儿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分别为 1.2%、2.1%、1.4%。
相反较多出现的是早熟,生长过快有23%的婴幼儿。
4.3婴幼儿的喂养状况:6个月内婴幼儿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比例分别为64%、30.5%和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调研报告09中西医全科班 09412044 徐婧熙【前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因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
因食物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发生在饥馑、战争时期或贫困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中。
严重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直接造成死亡;轻型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人所忽视,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患者的康复都很有影响,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营养健康。
【关键词】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治疗预防1.调查目的安徽阜阳暴发的儿童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急性营养不良事件、双鹿奶粉事件等引起社会对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广泛关注。
为了解当下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摸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加深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认识,来提出治疗和预防的方案措施。
2.调查思路本次调查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喂养及营养状况;通过对婴幼儿的体格测量,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对疑似患病儿进行临床筛查。
3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合肥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区域为调查点。
调查对象为0~3岁婴幼儿和家长。
同时,市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抽取10个婴幼儿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共调查婴幼儿231人,其中男性150人,占64.9%,女性81人,占35.1%。
4.调查结果4.1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各月龄组婴幼儿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相差不大。
3岁以下婴幼儿的体重、身高在第一年的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缓。
在同月龄组中婴幼儿体重、身高的性别差异较大,均为男童高于女童。
4.2婴幼儿营养状况:3岁以下婴幼儿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分别为 1.2%、2.1%、1.4%。
相反较多出现的是早熟,生长过快有23%的婴幼儿。
4.3婴幼儿的喂养状况:6个月内婴幼儿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比例分别为64%、30.5%和5.5%。
母乳喂养率在4个月后开始下降,说明对母亲进行继续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
4.4辅食添加情况:在各类辅食中,4月龄婴儿添加乳类的达90%。
6~12月龄婴幼儿添加豆类低于55%,其他各类辅食的添加率达94%以上。
从断奶后添加辅食情况看,基本开始添加,但合理度上有待完善。
4.5儿童断奶情况:城市婴儿断奶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个月时,一般在4个月就基本开始混合喂养人工乳和母乳。
4.6婴幼儿筛查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15例,均为轻度。
改善营养膳食结构后,转归良好。
其中还有46例营养过剩出现的肥胖早熟病例。
5.加深对PEM认识5.1PEM概念由于长期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至的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特点为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系统功能紊乱和性格、行为、心理等改变。
5.2流行病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至今仍未杜绝,尤其食物供应不足的地区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因食物中能量供应不足则发生能量营养不良;因蛋白质供应不足则发生蛋白质营养不良,但多数情况下是因蛋白质和能量同时不足而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往往伴有其它营养素缺乏症(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轻、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不及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的症状明显,在婴幼儿中,初生的体重较轻,生长迟缓,体格瘦小;严重者易于识别,多呈现极度消瘦或水肿,智力发育迟钝,死亡率高。
根据1966~1969年在世界不同地区24个国家的统计,重度发病率为0.5~7.6%,中度为4.4~43.1%。
若儿童(初生至5岁)的重度发病率以3%计,则有1,100万人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中度的发病率若以20%计,则有7,600万人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此数值虽属估计,但可看出其发病率是相当高的。
5.3病因5.3.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
5.3.1.1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因食物蛋白和能量的摄入量不能满足身体生理的需要而发生的。
其主要原因有:①食物缺乏。
多发生在荒年或战争年代;②食物摄取不足。
多因禁食、偏食、素食;③需要量增加。
如妊娠、授乳、儿童生长发育等。
婴幼儿往往因乳汁不足或断乳后饮食不合理或并发其它传染病而诱发。
5.3.1.2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与其它疾病并发。
主要由于食欲下降,吸收不良,分解代谢亢进,消耗增加,合成代谢障碍以及大量流血、渗出等使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发生的。
在临床上常见合并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疾病有:癌症、贫血、肾病、失血、发烧、心脏功能代偿不全、慢性胃肠炎、结核病、肝硬化、腹水、中毒性甲状腺肿、糖尿病、寄生虫病、神经病及某些外科手术后等。
5.3.2根据单一致病因素可分为以下原因5.3.2.1长期摄入不足: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相对较多,摄入量不足常见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奶糕)为主;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或早餐过于简单等。
5.3.2.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裂唇、裂腭、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
5.3.2.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缺乏。
5.4病理生理5.4.1新陈代谢异常5.4.1.1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
当血清总蛋白浓度<40g/L、白蛋白<20g/L时便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
5.4.1.2脂肪:肌体动员脂肪以维持必要的能量消耗,故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由于脂肪代谢主要在肝内进行,故造成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
5.4.1.3碳水化合物:由于食物不足和消耗增多,故血糖偏低,轻度时症状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猝死。
4.1.4水、盐代谢:由于消耗大量脂肪,故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而呈现浮肿;PEM时ATP合成减少可影响细胞膜上钠泵的运转,使钠在细胞内储留。
故PEM患儿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和低血镁。
约有3/4患儿伴有缺锌。
5.4.1.5体温调节:体温偏低、可能与①热能摄入不足;②皮下脂肪较薄,散热快;③血糖降低;④氧耗量、脉率和周围血循环量减少等有关。
5.4.2各系统功能低下5.4.2.1消化系统: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蠕动减弱,菌群失调,易致消化功能低下和腹泻。
5.4.2.2循环系统: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
5.4.2.3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而比重下降。
5.4.2.4神经系统:精神抑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件反射不易建立。
5.4.2.5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如皮肤粘膜屏障机能、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
患儿OT,PHA等皮肤试验阴性;IgG2和(或)IgG4缺陷和T细胞亚群改变等常见。
由于免疫功能全面下降,骨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5.5症状: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等因素而不同,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不增和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消失,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临床上一般分消瘦型(marasmus)水肿型(kwashiorkor)和混合型(marasmickwashiorkor)3型,根据营养缺乏的程度分轻,中,重3度;根据发病过程又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5.1消瘦型由于能量严重不足所致,其特点为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松弛及失去弹性和光泽,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skin and bones)。
5.2水肿型由于严重蛋白质缺乏所致,以全身水肿为其特点,水肿先见于下肢,足背,渐及全身,患者体软无力,表情淡漠,食欲减退,常伴腹泻,肝脾肿大,有腹水,水肿型严重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水肿,败血症,胃肠道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常是致死的原因。
5.3混合型绝大多数患者因蛋白质和能量同时缺乏,故临床表现为上述二型之混合。
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随即体重下降,久之身高也低于正常。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腹部皮下脂肪层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病程的进展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初起仅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之,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状若老人,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肌肉萎缩,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食欲低下,常腹泻、便秘交替、部分小儿可因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而出现浮肿。
5.6人体测量:人体测量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生长发育是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如果蛋白质和能量供给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
所以,根据测量所得数值可以判断个体或群体的蛋白质和能量的营养状况,但人体测量的标准常因地域、民族和饮食习惯等而有所不同,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可以采用,所以应以地区和民族的正常标准予以判断。
5.6.1体重:体重在人体测量中是比较有意义的指标,在临床诊断上常被采用。
5.6.1.1体重称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体重减轻,但体重因年龄和性别而不同。
所以应根据各年龄和性别的标准进行评定。
婴幼儿可以本地区不同月龄的平均体重进行比较,X+2SD以上,X+1SD~X+2SD为中上,X+1SD为中,X-2SD~X-1SD为中下,X-2SD以下为下。
Gomez等曾提出以患者年龄的理想体重值与实际体重比较进行评定:第1度营养不良为理想值的75~90%;第2度营养不良为60~75%;第3度营养不良为60%以下。
5.6.1.2体重-身高比值:正常儿童的体重-身高比值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急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体内脂肪和肌肉组织减少,比值下降。
而长期慢性者,体重和身高都会受到影响,浮肿型体重下降不够明显,所以体重-身高比值的测量对这类患者不甚适合。
此外,体重增长速率大于身长,所以体重(kg)/身高(cm)的比值随年龄而增大,按Boston的标准:初生为6.7〓10-2,2岁为14.3〓10-2,5岁为19.9〓10-2,所以应按年龄与正常儿童者相比才有意义。
为排除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还可采用其它方法,如:体重〓100/相同身高正常儿童标准体重,所得结果可与Boston等50百分位数比较而判断;体重/身高2〓100,1~5岁正常儿童为0.15;有人认为体重/身高1.6可能比体重/身高2更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