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孟子》教学教案

《孟子》教学教案

《孟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孟子》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观点和思想。

(2)能够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证和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孟子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孟子》的核心思想。

(2)学会对比分析,将《孟子》与其他儒家经典进行对照,了解其独特之处。

(3)运用孟子思想,提升自我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仁爱、忠诚、诚信等品质。

(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孟子》简介及孟子其人(1)介绍《孟子》的成书背景、作者及传世地位。

(2)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把握其思想发展脉络。

2. 第二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一——性善论(1)分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论证过程。

(2)探讨性善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3. 第三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二——仁政(1)阐述仁政的含义、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2)分析仁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4. 第四课时:《孟子》核心思想之三——义利观(1)理解义利观的基本内涵,区分义与利的关系。

(2)探讨义利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第五课时:《孟子》经典论证与修辞手法(1)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2)欣赏《孟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孟子》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思想。

(2)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3)《孟子》中的经典论证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孟子思想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

(2)如何将孟子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子》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深入理解孟子思想。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夫子自道”,请问“夫子自道”表白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仁爱天下、勤奋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义之富贵不取等。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一课。

2、板书课题:从孔子到孟子——天之未丧斯文也二、初读感知1、识记:与()长沮()桀溺()()而同“尔”耰()怃()然横()暴内同“纳”袒裼()裸裎()浼()而同“则”由同“犹”2、初步感知:表现孔子、孟子他们对自身修养的自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

三、读析、讨论、质疑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至于斯:到这儿来。

(2)二三子:你们。

(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

(4)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5)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6)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7) 执舆:即执辔。

(8)辟:同“避”。

(9)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10)怃然:怅然,失意。

(11)路问:在路上问。

(12)淑同“叔”:取,拾。

(13)何事非君:为什么不能侍奉不好的君主?(14)使先觉觉后觉:让先觉的帮助后觉觉悟。

觉:使……觉悟。

(15)集大成:指具备了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8)以封人对孔子的佩服与赞美。

(9)孔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自身的自信和对天命的认可。

(10)孔子宽大为怀,谦虚好学。

(1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的顽强信念。

(12)表现出孟子“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

(13)孟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7)孟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是古之圣人中的集大成者。

五、练习巩固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论语》《孟子》专题教学设计思路

《论语》《孟子》专题教学设计思路

《论语》《孟子》专题教学设计思路设计依据(一)关于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基本格局,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选修课的教学,当前还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和持续丰富。

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该表达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动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可见,表达基础性,是两种课程的一致要求(要避免选修课的“基础性失落”),与必修不同的是,选修对必修有所拓展提升,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为个性发展提供更多便利,从而更充分的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

设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2、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

要防止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

3、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有一定的差别,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课程目标学生实际灵活性拓展性(二)关于文化论著研读模块目标及建议: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升理解和分析文化现象的水平,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实行讨论,不必面面俱到。

对著作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行钻研、相互探讨,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讲解。

文化探究领会精神抓住重点二、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们备课组的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符合课程、教材、文本、学生、教师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

选修课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更注重引导和启发,我们觉得,《四子侍坐》能够看做一篇完整的课堂实录,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用得出神入化,所以本专题最应该用启发式教学。

论语概说一(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概说一(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概说一(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论语概说一(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四书五经”之一。

其作者是孔子及其学生们的言行录,记录下了孔子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成为后来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故而,各级教育机构也将《论语》纳入其教学范畴,帮助学生一步步领略这一古代经典的魅力和深刻思想,升华自己的境界。

本文以粤教版高三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为切入点,介绍下如何科学地进行《论语》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和观念,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和历史背景,理解其写作意图;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篇章、重要思想和重要人物;3. 熟练掌握《论语》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注释技巧;4. 能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论语》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论语》的作者和历史背景:学生需了解孔子及其门徒的生平事迹、典籍和时代背景,了解《论语》写作的意图和特点。

2. 《论语》的重要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理解、分析和记忆《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八佾舞》等。

3. 《论语》的重要思想: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分析来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如“仁爱”、“中庸”、“礼”、“治国”、“修身”等。

4. 《论语》中的重要人物: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论语》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和领悟《论语》中的思想精髓,如孔子、颜回、子路、子贡等。

5. 《论语》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注释技巧:学生可以了解《论语》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注释技巧,如辨析句意、理解词语含义、领会篇章主旨、掌握句法结构、学会推敲生字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引入《论语》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呈现一幅图画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论语》来历,引导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渴望。

2. 讲解环节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等方式,讲解《论语》的作者和历史背景、重要篇章、重要思想和重要人物以及基本阅读方法和注释技巧。

论语概说6(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概说6(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概说6(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论语概说6(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是孔子的言论和行事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而《论语》在中学课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就来概括一下粤教版高三选修《论语》的教学安排和内容。

一、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和文化内涵;2.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学会运用其思想精髓;3.领会《论语》的实用性,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前言导读,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和价值。

1.介绍《论语》的作者、内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礼、义、诚、信”等基本思想,以及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第二单元:先秦诸子和《论语》初稿,分析《论语》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

1.介绍《论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先秦诸子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体系。

2.引导学生分析《论语》与先秦诸子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单元:学习《论语》个别篇章和名言警句1. 选取《学而》、《为政》、《里仁》等篇章,深入解读其中的精神内涵。

2. 学习《论语》名言警句,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

第四单元:经典班课教学和论文写作1.以班课的形式,将学生分组讨论《论语》的重点和难点,并互相交流。

2.分析当前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从《论语》中寻求解决之道,撰写相关的论文。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老师针对自己精心制定的教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为学生阐释《论语》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

并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小组讨论将《论语》分章节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3.写作针对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动笔撰写论文,从《论语》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自主思考,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考核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考察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千古名言 智慧渊薮——《论语》和《孟子》》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千古名言 智慧渊薮——《论语》和《孟子》》

千古名言智慧渊薮——感悟?论语?中的“君子之道〞活动教学设计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张迎授课班级:高一〔12〕班【活动背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文言文〔2〕有一个推荐阅读“千古名言智慧渊薮〞----?论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

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开展史上,孔子的思想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程度最深。

阅读?论语?,从中汲取孔子在立身处世、治学修身、为政治国等方面的理论和智慧,是二千多年来仁人志士的必修课。

因此,我以主题阅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背?论语?的根底上,精读了?论语?中的“君子之道〞,以期通过“君子之道〞的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口头与写作表达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想通过此次主题阅读带动?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语文核心素养,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读背?论语?“君子之道〞的根底上,走进?论语?。

理解“君子之道〞的内涵,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阅读任务的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以致用,通过“君子之道〞阅读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论语?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学生迁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质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君子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感受生活的能力,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人生体验,培养学生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根本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中国文化。

【活动过程】一、吟诵?论语?名言,感受?论语?之美设计意图:吟诵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既展现了学生的吟诵能力,又让他们积累了很多古语名言,提升语文素养。

6位同学分别就?论语?中“为学之道〞“君子之道〞“修身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和“为政之道〞进行吟诵。

孔孟两章教案1粤教版教案

孔孟两章教案1粤教版教案

.孔孟两章(教课设计)普宁华侨中学秦淑珠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教课目的:、认识孔子德政礼治的政治主张。

、学习本文用对话方式频频辩难且富裕雄辩的表达方法。

、持续累积文言实词与句式。

教课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教课难点:孔子鼓动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教课重点:简析孔子平生及其政治主张,熟读课文。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假如你想认识中国的历史,你就不可以不认识孔子;假如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可以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

它那广博精湛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

年代,全球诺贝尔奖获取者集合巴黎,发布宣言说:“假如人类要在世纪持续生计下去,一定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让我们一同走近孔子,去洗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孔子平生:孔子(公元前~前)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首创人,公认为世界文假名人之一。

他一生漫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怜悯人民疾苦,拥有必定的开通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暮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不厌其烦,首开个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有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

.《论语》简介:最《》就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是孔弟子(包含再弟子)依据自己的或耳的写下来的,体。

内容波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出身的道理等多方面。

全共篇,后代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句,的达数百字,如《季氏将伐臾》),前后章之不必定有什么系,有些章有重出象,可它是一个片断的会合体,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孔子的言大概上有四种体式:()用“子曰”开直其言,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之⋯⋯不亦君子乎?’”()先指出者和,再孔子的回答,可称答体,如“子曰:“孔文子何以之文也?”子曰:”敏而勤学,不耻下,是以之文也。

论语概说四(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概说四(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概说四(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二、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

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

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

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

”“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概说7(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概说7(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概说7(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五、关于务政的思想及其价值《论语》中关于务政的思想是“学以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此,《论语》中对务政的标准也作了具体说明。

其一,关于务政的对象。

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也就是说,只要人具备一定的参政素质,诸如果断、达理、多艺就可以参政。

其二,关于务政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从政者必须勤勉忠诚。

孔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先之劳之”,“无倦”(《子路》)。

也就是说在位不松驰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心,要带头、勤勉,办事不要松懈。

从政者必须温良恭俭让。

陈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学而》)也就是说孔子来到一国就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政事,就是因为先生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

而这五种美德也间接地说明参与国政的道理。

有一次,孔子在谈论郑国贤相子产时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正是由于子产的这种庄重、恭敬、恩惠、道义和美德,才能使他处于郑国的贤相位置。

第三,要言行一致,举止端庄。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卫灵公》)也就是说要想使自己的思想主张为他人接受,必须心意诚恳,行为端庄,这样你的主张就可以行得通了。

第四,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

子夏当了莒父的县长,向孔子请教怎样理政。

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即要求人们处理政务不要图快,贪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

论语概述9(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设计

论语概述9(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设计

三.《论语》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

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

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却恰好相反。

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

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

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语文粤教版(论语)选读(君子博学)教案

语文粤教版(论语)选读(君子博学)教案

语文粤教版 ( 论语 ) 选读 ( 君子博学 ) 教课设计教课目旳1 累积文言词语,要点掌握“文”“行”“执”等词语;2概括析孔子及其弟子相关学习成才旳看法;3联系实质,对孔子相关旳思想看法作出自己旳评析.第一课时内容预习课文,初步疏导课文,自拟习题.步骤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导入“内容与形式”旳话题,说旳“礼”就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从而复述第 12 课旳课后练习题二学生自拟习题,展现原文与译文,教师巡视三概括学生拟问以下:1 “郁郁乎” 指旳是什么?从这里能够看出孔子对古代文化旳是如何旳态度?2 孔子为何要“加”大年龄才来学《易》并认为学了就没有大旳过错?3 孔子所说旳“雅言”是什么?他在什么场合下说雅言?4 孔子为何“不语怪、力、乱、神”?这里“语” 能否换成“言” 字?5 孔子教育旳一般内容有哪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6 孔子为何说自己还不可以算一个言传身教仁道旳君子?7 达巷这个地方旳人是对孔子是欣赏仍是讽刺?孔子为何回应说“吾执御矣”?8 学生们谈论孔子旳多能是欣赏仍是讽刺?9 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是什么意思?他说“故多能鄙事”给我们什么启迪?10 孔子对学生旳判定,其摆列次序反应了他什么看法?11 子贡认为孔子学识根源旳门路在哪里?这给了我们什么启迪?第二课时学生自拟题互换作答第三课时内容讲评拟题答题状况,谈论“焦点”,概括小结,达成课后练习题步骤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知识观”旳话题来;二谈论“焦点”以下:1“郁郁乎”指旳是什么?从这里能够看出孔子对古代文化旳是如何旳态度?(明确:“郁郁乎” 指旳是周朝旳礼乐典章文化,从这里能够看出孔子对古代文化是非常崇尚旳,坚持继承弘扬旳态度. )2孔子为何要“加”大年龄才来学《易》并认为学了就没有大旳过错?(明确:由于《易》是一部高深旳哲学著作,只有生活经历越丰富旳人材能读懂;这部著作里有朴实旳辩证法思想,掌握了它自然会罕有大旳过错. )3孔子所说旳“雅言”是什么?他在什么场合下说雅言?这与君子博学旳话题有什么关系?(明确:“雅言”就是指当时旳一般话,孔子多在教课或进行祭祀庆典活动等正规场合说雅言. 这说明孔子不只好够娴熟旳运用各种语言,表示他旳渊博,这就与君子博学关系上了. )4孔子为何“不语怪、力、乱、神”?这里“语”能否换成“言”字?(明确:孔子认为荒诞之事混杂视听,迷惑百姓,松散人心,对安邦治国不利;而暴力之事与他崇尚旳道德教化分道扬镳;“乱”又与其伦常之理相背;鬼神之事更是虚无飘渺旳,空耗人生,有碍于忠君王事父亲母亲旳正事 . 所以,孔子不流传这些事,“语”是告诉,令人知道旳意思,而“言”不过是说话,不过一个动作,没相关涉这个动作旳结果,所以不行与“语”对调 . )5孔子教育旳一般内容有哪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文”与“行”组成书籍知识与详细实践旳关系,而“忠”与“信”组成为人做事与自己言说旳关系 . 前方一对关系波及旳“学习”成就自己旳问题,后边一对关系波及旳是“交往”作用于他人旳问题 . )6孔子为何说自己还不可以算一个言传身教仁道旳君子?(明确:由于在孔子看来,要成为一个真实君子并不是易事,他也没有以君子贤人自居过,这充足说明他在这一点上一直保持一种谦和旳态度. )7达巷这个地方旳人是对孔子是欣赏仍是讽刺?孔子为何回应说“吾执御矣”?(明确:我认为这里旳人说那话含有讽刺意味,原由有二:第一,论语中收录许多对孔子含有讽刺旳语言,更能表现孔夫子当年旳困厄,表现其知其不行而为之旳精神;第二,只因这样,下文引出孔子旳话才拥有了反讽意味,不然,就难以推测出孔子回应他人讽刺旳话中有话 . 孔子回应说自己仍是驾车吧,这是反讽;话中有话是说,假如像我这样旳“想大问题”旳人,都去做这样旳“小事” ,那么谁去关怀“治国安邦齐天下”呢?很有些不屑那些“达巷党人”旳滋味 . )8 人们谈论孔子旳多能是欣赏仍是讽刺?(明确:在这里人们谈论孔子多能是欣赏,不是讽刺;由于在作为一个国相旳台宰看来,只管自己也见多识广,但是与孔子对比却自愧不如,所以他才连用两个疑问句,既表疑问,更表表赞美;而作为学生旳子贡关于老师这样多才多艺,自然认为是不行思议旳,所以,他才会用天意来做解说. )9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是什么意思?他说“故多能鄙事”给我们什么启迪?(明确:孔子说句话是回应学生旳欣赏旳,它旳意思是那些所谓旳“多能”并不是是成就君子旳条件,在他看来,这些“多能”都是自己贫贱时,为混饭吃学到一点“形而下”旳东西,而真实旳君子是应当关注“形而上” 旳大问题,这诚然表现了他一向坚持君子贤人是一般人难以企及旳境地旳看法,也表现了他旳谦和 . 他说旳“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给我们旳启迪有,一个人旳能力只好从实践中来,或许说,世俗旳生活压力,常常能够促进人成材.)10孔子对学生旳判定,其摆列次序反应了他什么看法?(明确:孔子对学生旳判定,把“品德”放在首位,很显然反应了他对品德旳重视,以德治国旳看法 . 他把“语言”放在“政事”“文学”以前,反应了对语言能力旳重视,这样重视其中还含有对独立思虑旳关注,由于语言是思想思想旳直接现实;可是,这里旳“语言””应该含有“慎言” ,说话得体,一诺千金,甚至还包含“少说为妙”旳看法,不可以简单理解一般旳能言善辩,趣话如珠,甜言蜜语,从必定意义上说,这些正是孔子反对. 孔子把“文学”放在最后,又能够看出他旳教课内容不唯书籍,更着重“品德” “语言”“政事”等详细旳实践活动,着再生活这本“活书” . )11子贡认为孔子学识根源旳门路在哪里?这给了我们什么启迪?(明确:子贡认为孔子旳学识根源旳门路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过书籍向古代旳贤圣学习,继承优异旳文化传统;二是在生活中“到处留意皆学识” ,向各种各种旳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只管孔子学识旳内容,我们不可以完整认可,但是他这两种学习门路却正是我们现在要选择旳,特别是在生活中学习“到处留意”更值得我们重视. )三小结性谈论课后练习题,展现以下:思虑·研究一孔子提出旳学习内容主要有哪些?在今日看来,那些内容是我们必要旳?孔子要修业习旳内容有什么限制性?答:孔子提出旳学习内容主要有书籍知识,包含孔子自己整理、修编旳古代文件资料,还有各种技术,包含射御技术、语言社交、外交礼仪运用等方面旳技术;波及道德、语言、政治、文学等方面 . 这些内容精髓和糟粕共存,正如“仁义”“忠孝”等基本看法同样要详细分析,我们要汲取精髓剔出糟粕. 孔子在学习内容旳要求,是重“修身治国”旳“大道理”,忽视甚至歧视做“小事情”旳生产知识技术,这给我们中国教育带旳悲观影响是深刻旳,到现在我们仍是重视那种能够改变身份“权利符号”知识,而忽略甚至歧视“生产适用”知识.思虑·研究二“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以及“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些话,给我们什么启迪?答:这些话给我们旳启迪有二:第一,贫贱旳生活能够给人学习生活旳压力,这类压力关于学习者或许是“难过” 旳,但是没有这样旳“难过”,也就无所谓学习旳“快乐”,所谓“畅快”自然是先“痛”后“快”,认为念书学习就像到商场购物那样简单,只需把钱递过去所需要旳东西就轻松得手旳想法是极其天真旳;第二,要擅长从生活中学习,“到处留意皆学识” ,从生活实践中旳问题出发,不停探访,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真实旳知识技术,此外要擅长向全部旳人学习,像韩愈说旳那样“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那种不懂装懂耻于相师旳虚荣心,只会让自己更为无知甚至无耻.思虑·研究三从《述而 . 二十一》《述而.二十五》两章中,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对古代文化拥有如何旳态度?答:从这两章我们能够看出孔子对待古代文化拥有旳态度也是批评汲取旳,关于不合他主张旳“礼”旳“怪、力、乱、神”他就“不语”,而在其教课中不论是书籍知识旳“文”,仍是实践活动旳“行” ,他一直都重申坚持“忠信”旳原则. 由此,我们也有原由像他同样对待孔子给今人留下旳文化遗产:剔出糟粕,汲取精髓. 比方他这里“不语”旳东西,我们未必就也“不语” 了,回避甚至禁忌旳做法近似鸵鸟旳躲避灾害旳行为是可笑旳,现在天还把孔子鼓动成贤人,看作精神领袖,不是愚笨便可能别有专心.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论语概说二(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概说二(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概说二(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论语概说二(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论语》的文学价值《论语》是记录孔子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语录体著作,具有明显的政论色彩,其文学价值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毕竟存在区别,不能用现代的观念评价其文学性。

《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用独特的说理方式记录思想的精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创。

它不是纯文学的形式,而是中国古代著述的一种体裁,用看似随意的构造形式驾驭了一个博大庞杂的思想体系。

李人纪先生把《论语》称为“孔子讲学论政”的“说理性散文”,并且总结了《论语》在说理方面的三个显著特征:第一,《论语》是一家之说,虽然没有构成整篇的文章,集中地对某一一问题进展剖析和论述,但把散在各章的有关某一问题的言论集中起来,其观点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说明一个中心问题,因而符合弥贯群言、精研一理的论著的根本要求。

第二,《论语》中论断的逻辑性较强,全书五分之四以的章节属于说理性质,分别运用直言、假言、选言等复杂的判断形式和因果、类比、演绎、归纳等推理方法,表现深刻的思想。

第三,全书用当时的“雅言”形式写成,语青明白简练,生动活泼,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说理。

至于《论语》的趣味性,其表现:一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理趣,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直接利用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赋予常见事物以特定的`哲理内涵。

:二是浓郁的生活情趣,在哲言睿语的记叙中,穿插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片断,甚或无关宏旨的小事,闲中着色,为文章平添了无穷的乐趣。

三是引人入胜的谐趣,就是机智而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戏谑、挖苦等多种喜剧于法,或妙趣横生,或入骨三分,闪射着智慧之光,给文章增添了喜剧的色彩和风味。

综上所述,从文学的视角看,《论语》具有先秦散文独特的内部构成特点,在语言运用、文体品类、题材内容、形式构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对的独特性。

1、弟子问仁-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1、弟子问仁-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弟子问仁-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一、教学背景
本教案是针对中学阶段学生的《论语》选读教学,选用粤教版教材,教学时长为2-3课时。

学生需对《论语》的基本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水平。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弟子问仁的出处及其背景;
2.了解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和目的;
3.理解孔子对于仁的解释和理解;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提前阅读完《论语》中的《弟子问仁》,了解其中的语境和重点问题。

2.初步讲解:介绍《弟子问仁》的出处及其背景,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简单的口胡,而是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背景。

3.分组讨论:按照教师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于仁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

4.思考反思:让学生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思考和反思,自己对于仁应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和实践。

5.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仁的概念。

6.总结提高:教师进行总结和提高,提供一些相关的补充材料和阅读建议,以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1.学生的讨论成果,包括思路、见解和表达;
2.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包括对于仁的理解和实践;
3.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运用;
4.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能够自我总结和提高,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和模仿。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学生的反馈和表达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更加有效的反思和改进。

5、君子三戒-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5、君子三戒-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5、君子三戒-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教材版本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材教学目标1.理解“仁、义、礼”三个概念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要求;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反思自身行为,做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学内容君子三戒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三戒”的概念,分别是:1.未能自立者,不可立人;2.未能自律者,不可律人;3.未能自守者,不可守人。

这三戒反映了孔子治学、做人的原则,是作为君子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仁、义、礼在古代的中国文化中,“仁、义、礼”被认为是心灵、行为和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

孔子强调,“仁、义、礼”是君子行为的规范,感召其他人效仿。

•仁:仁者爱人,思念人,关注人。

孔子认为,仁者行为应该为他人着想并着手解决需要。

•义:义者讲规矩,认为社会秩序是维护公正与正义的基石。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严格遵守道德规范,才能使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

•礼:礼者讲原则,信奉礼节、仪式,认为这些事物能够加强个人及社会的觉知性。

孔子强调,礼节是为了树立规则和准则,约束人们的波动和欲望。

君子的标准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用来描述一个君子应该具有的品质和态度。

1.诚信2.勇气3.宽容4.谦逊5.智慧6.有担当7.好学孔子强调,人的品质和态度能够影响他人的看法,而这也是其他人跟随他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教学内容可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出示相关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君子三戒、仁、义、礼以及君子的标准的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随后,可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从君子的角度出发,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君子的标准。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教学内容重点围绕君子三戒、仁、义、礼和君子的标准展开,这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关于人类品质和做人方法的重要理念。

14、切问而近思-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14、切问而近思-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切问而近思-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2.掌握粤教版《论语》内容;3.理解《论语》中的经典名句;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论语》中的经典名句;2.难点:如何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哲学。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课堂讨论;3.视频解析。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论语》概述1.《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2.粤教版《论语》的版本和注解。

第二章学而篇1.“学而时习之”的含义;2.“不怨天,不尤人”的思想;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人情味。

第三章为政篇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深刻道理;2.“民无信不立”的治国之道;3.“王道易说,易行也”的治国良策。

第四章八佾篇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考方式;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忠言劝诫。

第五章泰伯篇1.“以约失之者鲜矣”;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态度;3.“者正也,孰谁非正由”的正义思想。

五、课后作业1.阅读《论语》选文,注重理解经典名句的内涵;2.结合课堂讨论和视频解析,思考《论语》中的哲学思想;3.撰写一份《论语》读后感,总结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体悟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论语》的理解;2.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阅读兴趣进行评价;3.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加强帮助和引导;2.了解学生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3.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14、切问而近思-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14、切问而近思-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

14、切问而近思-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切问思维方式,掌握切入问题深层次的能力。

2.让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论语》中重要的人物以及相关的故事。

4.培养学生的独特思考方式和摆脱传统思维束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为什么要学习《论语》?《论语》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本书之一,其中收录了儒家思想的经典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论语》,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其思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2.切问思维方式切问思维方式是指以问题为切入点,能够深入思考问题,挖掘问题本质的思考方式。

《论语》中的许多故事和问题都具有很高的可读性,而且也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比如,《论语》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孔子问子路‘汝非劝人加乐乎’,子路对答道‘非也。

’’’孔子问:‘汝非劝人及时乎?’子路对曰:‘是。

’孔子问:‘汝非劝人乐乎?’子路对曰:‘非也。

时而不至,多病矣。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也揭示了一些很深刻的东西,比如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真正追求等等。

3.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是一本非常适合初中生使用的教材,其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有一些实践方面的例子。

这本教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整本教材共有十二个章节,每一个章节涵盖了关于《论语》中一个问题的内容,系统介绍了孔子、子路等人的思想和精神风貌,以及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生活哲学等方面。

4.课堂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粤教版《论语》选读教案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或者将其作为课堂讨论的辅助材料。

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比如故事、小说、漫画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论语》中的内容,整合起来将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

三、教学过程1.开始引入介绍《论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粤教版必修4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粤教版必修4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粤教版必修4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教案是粤教版必修4《语文》课程中“文言常识——《孟子》”单元的授课教案,主要讲解《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名言,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名言的内涵。

2.掌握孟子的一些重要政治思想。

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家国天下的责任感。

2.引导学生崇尚传统文化,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名言的内涵。

2.掌握孟子的一些重要政治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1.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尤其是他的天人合一思想。

2.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孟子》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孟子和他的重要地位。

2.请学生回忆《孟子》的内容,尤其是和国家、政治相关的内容。

3.提问:你们对“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名言有什么理解?2. 学习(35分钟)1.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名言的内涵。

2.学习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掌握其政治思想。

3.教师以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思想。

3. 分析(20分钟)1.小组讨论并分析“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名言的内涵和意义。

2.分析孟子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强调仁政和人民利益的思想。

4. 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总结孟子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推荐相关书籍或影视作品供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五、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名言的内涵。

2.学生是否掌握了孟子的一些重要政治思想。

3.学生是否在小组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参与了讨论。

4.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

六、教学参考与延伸参考资料1.《孟子》原文及注释2.《孟子》相关研究资料延伸阅读1.《论语》2.《道德经》3.《资治通鉴》延伸电影1.《赤壁》2.《霸王别姬》3.《甲方乙方》。

论语概说一(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设计

论语概说一(粤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设计

1.《论语》的语言艺术艺术性很强的精美语言,必须具备高度的精确性、形象性,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充分地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

《论语》的语言,虽说基本风格朴素简洁,却也文彩富赡,既精炼含蓄,又韵味深长,处处流金溢彩,时时掷地有声,其表现的内在的深度和视界的广阔无与伦比。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篇》)这不仅是对松柏的礼赞,更概括了丰富的生活内蕴和社会现象,象征了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赋予了后世人许多的诗情画意。

又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慨时光流逝,警策人们奋斗不已,涵蕴极富。

再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含义深永,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真是常读常新令“懦者振”的至理名言。

又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篇》)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弥显其珍贵。

文学语言力求用最经济的笔墨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使读者感到严谨而又丰满,精炼而韵味无穷。

《论语》中很多语言就是这种语言的最早而经典的创造。

形象化是艺术语言的主要特点。

艺术性很高的语言,要求细腻地描绘客观事物的情状,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获得具体的审美感受。

《论语》无论对人物刻画,环境绘制,气氛渲染,细节描写,都十分生动真切。

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先进篇》)轻轻几笔,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游春图,把春回大地之时,一群生气勃发的青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于丽日和风之中,到沂河洗澡,舞雩台吹凉风,自由自在游玩歌唱的欢快情景再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欣羡极了。

真是文情并茂,生趣盎然。

又如“颜渊死,子哭之恸。

门人曰:‘子恸矣?’子曰:‘有恸乎?非夫人之恸而谁为?’”(《先进》)写孔子得意门生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悲伤,悲伤到自己也不知道痛哭的程度――已“恸”了,而要学生来提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孟子(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一提起《论语》,大家都会感到陌生和遥远,认为读《论语》的都是老学究。

特别是学生,更感到《论语》与他们的思想格格不入。

其实,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姑且这样说),至今还影响深远,就具体而言,它语言平易又不乏文采,篇章短小精练又具有格言体制,易读易诵。

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颇有启迪。

这对青年人很有裨益。

我很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论语》。

同时,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课文《孔孟》,读点儿《论语》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怎样让《论语》变的亲切而不陌生,引起阅读兴趣?不妨从《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入手。

当你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语言原来是在《论语》中,自然就会爱不释手、兴趣盎然地读下去。

下面就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

”(《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7)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18)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20)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篇》)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21)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22)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

’” (《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23)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24)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26)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 (《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27)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28)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

” (《卫灵公篇》)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29)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 (《卫灵公篇》)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32)因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33)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

” (《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4)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阳货篇》)释: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35)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阳货篇》)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36)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阳货篇》)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37)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阳货篇》)释: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38)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 (《阳货篇》)释: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

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3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阳货篇》)释: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40)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子张篇》)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同《论语》一样,《孟子》语言的生命力更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

这里收录的以常见的为主,肯定还有遗漏,望网友们不吝赐教。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

”这真是不能。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

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