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8a771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5.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归纳:
1.运动与力: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效果:
合力和平衡力的概念。
不同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3.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物体浮沉的判断条件。
4.功与机械能:
功的定义及计算。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5.简单机械设备:
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
机械优势和功率的计算。
6.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与物体热收缩。
7.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相变现象: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要点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7af8f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7.png)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让同一小车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水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用到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也叫理想实验法。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⑵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⑶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即定律成立的条件,有两种情况:(1)理想情况,即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2)物体所受外力的总和为零。
2.对“或”字的理解: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⑷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2)惯性不是力,它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所以不要..用“惯性力”、“惯性作用”、“受到惯性”等词语来描述惯性,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由于惯性”“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ab0a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5.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实验注意事项:小车每次下滑的高度应该相同,目的是保证初速度相同。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是二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是二力大小之差。
合力方向都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4.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合力为零)5.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点上,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6.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合力为0)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支持面(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当相压力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强:(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 增大压强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②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5)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②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③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3.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能够流动,对侧壁有压强。
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e780e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7.png)
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探讨宇宙本质规律和揭示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
以下是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章动力学一、力和牛顿第一定律1. 力的概念和计算2. 牛顿第一定律和滑动摩擦力二、牛顿第二定律与力的作用效果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和大小2. 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3. 多力合成与分解4. 摩擦力的特点及其计算三、力和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式和作用效果2. 物体的重心和重力四、牛顿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1.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2.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计算第二章热学一、温度与热量1.温度、热量和热能的概念2.热量的传递二、物质的状态变化1. 水的三态和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2. 物质的态变的热学分析三、热传递和热量的计算1. 热传递的方式和计算2. 热效率和质量的计算第三章光学一、光的反射1. 光在平面镜和曲面镜上的反射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二、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1. 光的成像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三、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和原因2. 三原色和彩色光第四章电学一、电学基础1. 电荷和电场2. 电势差和电场力3. 静电场的计算二、电流与电路1.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2. 电阻、电压和欧姆定律3. 简单电路图的绘制和分析三、磁学1. 磁性物质和磁场2. 磁感线的特征和规律3.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以上便是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4da8d39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3.png)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牛顿第一定律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例 • 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 总结与回顾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 止,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是一种特殊的参考 系,其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 将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的状态。
在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 律成立,物体的运动不受其他 物体的影响,除非有外力作用。
相对于地球来说,地球表面附 近的惯性参考系是近似存在的, 因为地球本身具有自转和公转 等加速度。
04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 例
抛体运动
当一个物体被抛出时,如果没有 其他外力作用,它会沿抛物线轨 迹匀速运动,直到受到重力作用 而减速。
天体运动中的实例
行星运动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遵循牛顿第一定律,它们沿椭圆轨道匀速运动,除非受 到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
卫星绕地球运动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时,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或太阳辐射压等外力作用,会沿稳 定的轨道匀速运动。
量子力学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影响
量子力学与牛顿力学在描述物质运动规 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 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效应表明,观察者 理等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中物体的运 的存在和观察方式对物质的运动状态产 动状态和力的作用方式提出了新的解释。 生影响,这与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参
05 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理解 和思考
相对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f34c62c6c175f0e7cd137f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
2.通过经历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能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通过讨论、激励,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学生了解物理规律认识的过程,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木块的运动需要推力来维持。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从静止―→运动―→静止的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二、新课教学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课本P17“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分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00fc9bf6529647d2728523c.png)
10.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 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D )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11.为防止惯性可能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
有配置。主要原因是( C )
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 素,除了阻力外,还有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该因素可以采用小 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 证据是 小车在丙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 。
初中物理课件
说明力是 改变 (填“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 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衣、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 图所示
(1)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 速度减小得越 慢 ; (2)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 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 4.正在公路上行驶的一辆汽车,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汽车 将 做匀均直线运动 ;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消 失了,它将 保持静止状态 。
惯性 5.欧洲杯足球赛正火热进行中,赛场上出现的以下现象不能用惯性来解释 的是( B ) A.快速奔跑的裁判员不能立即停下来 B.射中球门框的足球被反弹回来 C.足球被踢出去仍继续向前运动 D.奔跑的球员被绊后倒向前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18711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f.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都具有惯性,包括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解释了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2)为研究物体运动提供了基础。
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1)解释了物体加速度的原因;2)为计算物体加速度提供了方法。
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1)解释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特点;2)为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惯性是一种物理现象,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惯性来解释很多现象。
二力平衡指的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的关系如下: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它会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当它受到非平衡力时,它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产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形变并有弹力、发生相对运动或趋势、直接接触面粗糙。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的滑动摩擦力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如果需要增大摩擦力,可以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或将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如果需要减小摩擦力,则可以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或者使接触面彼此分开,例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等。
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b726d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e.png)
点拨1: 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 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 本定律之一.但是现实中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用实验来直接 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一切物体而言的,条件是不受力.结论是原来静 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 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还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举一反三4】(2022广州期末)如图所示,车厢顶上有一个 小球自由落下,落在地板上A处,由此可以判断车厢在 (A) A.向右做减速运动 B.向右做加速运动 C.向左做匀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 要求骑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必须戴头盔,开车必须系安全带. 戴头盔、系安全带能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其原因是在遇到交 通事故时( B ) A.头盔能防止人头由于受惯性的作用而受伤 B.安全带能防止人体由于惯性飞出车外 C.头盔能减小人头部的惯性,从而减小撞击力的大小 D.安全带能减小人体的惯性,从而减小撞击力的大小
(1)实验中需要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开始静止下滑,目的 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速度 相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 (2)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是 b (选填“a”“b”或“c”); (3)纠正错误后,小川发现三次实验过程中,小车都会滑出 木板,无法记录其滑行距离,在不更改实验器材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小车在斜面上滑下 时的高度,使其不再滑出木板;
A.人手
B.地面
C.锤头
D.锤柄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288731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2.png)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而公式则是物理学中用来表示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和公式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F = ma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力乘以时间,也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乘以时间。
FΔt = Δ(mv)二、力的作用和机械能1. 力的作用: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引起的能量变化。
工 = 力 ×距离× cosθ3.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功率。
P = 功/时间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遵循反射定律。
n1sinθ1 = n2sinθ2 (n为介质的折射率)2. 光的折射:光经过两种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
n1sinθ1 = n2sinθ23. 光的色散:不同频率的光在经过介质界面时折射角度不同,导致光的分解。
4. 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四、电学1.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I = Q/t2. 电阻: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R = V/I3.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率。
P = VI4. 串联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R总 = R1 + R2 + ...并联电阻:1/R总 = 1/R1 + 1/R2 + ...五、热学1.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 热传导: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Q = kAΔT/Δx3. 热量:物体温度的变化导致的热能的传递。
Q = mcΔT其中,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通过对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和公式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一)](https://img.taocdn.com/s3/m/9e7cd596be1e650e53ea9950.png)
第八章知识点梳理+测评(一)(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由课本实验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大,速度减小得越慢。
2.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课本演示实验可以验证伽俐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点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但惯性有时也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
知识点四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的条件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首先要看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做题时易忽略。
然后再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已知物体在受力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判断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3.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1.一个物体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力平衡。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它一定受力,且一定受非平衡力。
知识点练习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每次实验,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获得的D.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3.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ba2aeda3186bceb19e8bb76.png)
惯性现象
投球、 例: 铁锹送物、鸡蛋掉中、 打击棋子、 抖落衣服上的灰尘、 跳远、 人被石头绊倒、 洗衣脱水、 车启动或加速时往后倒、车刹 原 车或减速时往前倒、 地------
问题一:运动物体有惯性,静止物体没有惯性?
错,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问题二: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就大呢? 错,决定惯性的唯一量度就是质量 问题三:“惯性”是不是就是“惯性定律”? 不是,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它 跟物体受不受外力无关。惯性定律是物体在某个 特定的环境(不受外力)下具有惯性的表现
三、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物体都遵守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表达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 规律 3)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 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物体具有这种把原来运动状态保持下去的性质。 4)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解答】D.
课堂练习:
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B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 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D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 的作用的物体将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 的作用的物体就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 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请用惯性知识解释: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 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 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前倾。
那么下图中,汽车做什么运动?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e6375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4.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1. 运动与力
- 运动的描述:速度、位移、加速度
-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计量单位、力的合成、力的平衡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力的关系、重力
- 牛顿第三定律:动力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力的传递与变形
- 物体的变形: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 力的传递:弹力、重力、摩擦力、拉力、推力、浮力
- 力的大小和方向:矢量、分解力、合力、平衡力、力的图示法
3.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势能、动能、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 功和机械能:功的计算公式、功与机械能的关系、功率
- 能源与环境: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
4.声音与光学
- 声音的特征:声频、声波、共振、声音的传播
- 光的特性:光线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光的色散
- 镜子和透镜:平面镜、球面镜、透镜的分类、成像规律
5. 电学知识
- 电流与电压: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计量单位、电阻、电压的概念、电压的计量单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静电与电场:静电的概念、带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
-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规律、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
6. 能源与科技
-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燃煤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太阳能、核能
-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信技术、交通工具、医疗技术、能源技术。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93ee6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e.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公式:G=mg其中g=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二、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受平衡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三、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 = G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P30图—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⑵公式:p = F/S 推导公式:F = PS、S=F/p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 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压强公式p =ρgh适用范围通用公式:一般固体、一般液体;一般思路水平面:F = G p=F/S先p= ρgh再 F = PS特殊思路圆柱形物体p =ρg h规则容器装液体:F = G p=F/S3、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着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 g=×105Pa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4、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 ,气压增大时升高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第十章浮力一、浮力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液气体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方向力的关系V排与V物密度关系下沉向下F浮< G物V排=V物ρ物<</span>ρ液悬浮静止在液体内部F浮= G物ρ物=ρ液上浮向上F浮> G物ρ物>ρ液漂浮静止在液体表面F浮= G物 V排物ρ物>ρ液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1.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来改变浮力;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2、浮力的计算: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2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3漂浮悬浮法:F浮=G物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搬而未起,推而未动,有力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有距离无力:物体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运动方向上没有力对物体做功踢球离开脚后移动的距离,人对足球没有做功;力和距离垂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通过的距离和力的方向垂直,物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着,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功的单位:焦耳J,1J=1N·m;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二、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公式:P=W/t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5、推导公式:P =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三、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2、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3、重力势能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4、应用:三种杠杆: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1>L2,F1< 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1,F1> F2费力、省距离如: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镊子、船桨、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1=L2,F1=F2不省力、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2、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3、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2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h4、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n;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h;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G+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7、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f6e1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2.png)
十、电路与电流
1. 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 电流的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5.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六、光现象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2. 功: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 = 力 × 距离。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做功的有效程度。
6.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计算公式为:F = ma。
7.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和压强
1.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弹力: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密度的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密度表: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密度表查找。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da1b19453610661fd9f42a.png)
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⑵说明:【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①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②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③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二、二力平衡1、几个力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b42f9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6.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二、压强与浮力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正压力。
公式:p=F/S。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5Pa。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三、功与能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公式:W=Fs。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称为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
四、简单机械与功的原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
律知识点总结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1)“一切”说明该定律具有普遍性,即不论固体、液体,还有气体都适用,没有特例。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此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法或叫科学推理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探究时应注意三点:
(1)实验时,用统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同。
(2)实验时,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而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本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设计思路为:让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粗糙程度逐渐减少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小车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例题:水平面上正在越滚越慢的足球,眼看就要停下来,如果此时足球失去所有的外力作用,那么()
A、足球将越滚越慢并很快停下来
B、立即停下来
C、不会停下来,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你女女女女运动状态
D、无法判断
二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
(1)惯性具有普遍性。
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是大还是小,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
态,所处位置、形状、受力情况等无关。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它不是力,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应该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注意:
惯性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根据“汽车行驶得越快,刹车越困难”这种现象认为,汽车行驶得越快,惯性越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假设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且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那么速度越小惯性也就越小,进一步推理,当速度大小为零时,物体的惯性为零。
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与假设矛盾,故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
3、惯性现象
解释惯性现象,可按如下四步进行:
(1)确定研究现象,即明确研究哪个物体;
(2)确定被研究物体原来的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
(3)确定被研究物体或物体的某部分在外力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4)由于惯性,被研究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例题正在向前奔跑的人,当脚下被障碍物绊住时为什么会向前倾倒?
分析:(1)研究对象:人;
(2)人原来奔跑时处于运动状态;
(3)当人的脚被障碍物绊住时,由运动变为静止;
(4)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
综合上述四步可得答案:因为人奔跑时处于运动状态,当人的脚下被障碍物绊住时,因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
注意!
在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时,千万不能出现:
(1)物体在惯性作用下
(2)物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
(3)物体受到惯性作用
(4)这时物体具有了惯性
(5)惯性力大于阻力
以上这些说法都是不合乎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的语句。
2.力的平衡
一、力的合成
1、定义: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
静止状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F 1,F 2的合力F 合力=F 1+F 2,且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F 1,F 2且F 1>F 2,则这两个力的合力F 合力=F 1-F 2,且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二、力的平衡
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的状态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1)平衡力: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相互作用力:异物、同线、等大、反向。
(2)最大区别: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判断→→→三要素相同的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1、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 四个条件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平衡态⇔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一定受平衡力;
(3)若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则物体一定处于平衡态。
综上,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方法:四个条件物体是否处于平衡态。
例题1 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具备四个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A 项满足四个条件故A 项正确;B 项中重力与压力方向都向下,不满足“反向”,且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也不满“同物”;C 项匀速直线运动
中两个力不相等,即不满足“等大”;D项中两个力方向相同,大小也不相等。
例题2 处于下列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力是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的文件夹
B、加速下落过程中的雨滴
C、从光滑斜面上下滑的小车
D、匀速直线上升的直升机
E、小朋友沿直滑梯匀速下滑过程中
分析:物体处于平衡态,所受的力便是平衡力。
B、C项中的雨滴和小车速度都越来越大,即不是平衡态。
所以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
A项静止,D、E项均为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态,故A、D、E项所受的力是平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