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pdf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平移: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图形在平面内沿着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

2. 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图形在平面内绕着某一点做圆周运动。

3. 判断平移与旋转: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分平移和旋转。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能够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 教学难点: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等。

2. 学具:方格纸、剪刀、彩笔、图形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旋转木马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运动。

2. 新课导入:(3)判断平移与旋转:教师给出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3. 动手操作:(1)学生用学具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实践操作。

(2)小组合作,探讨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4. 例题讲解:(1)判断下列图形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2)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并分别进行平移和旋转。

5.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2)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并进行平移和旋转。

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2. 旋转的定义3. 判断平移与旋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图形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2)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并进行平移和旋转。

2. 答案:(1)平移:①、③、⑤;旋转:②、④、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判断平移和旋转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32页至第34页,主要包括平移、旋转、翻转等图形变换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翻转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翻转的定义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剪刀、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如电梯的上下运动、风车的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图形变换。

2. 教学新课(1)平移1. 概念:物体在平面内沿着直线方向移动,大小和形状不变。

2. 特点:方向不变、距离不变。

3. 应用:举例说明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旋转1. 概念: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点进行转动,大小和形状不变。

2. 特点:角度不变、旋转中心不变。

3. 应用:举例说明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翻转1. 概念:物体围绕某一条直线进行翻折,大小和形状不变。

2. 特点:翻折线对称、翻折前后图形一致。

3. 应用:举例说明翻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以教材第32页例1为例,讲解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移、旋转、翻转的概念和特点2.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34页练习题第1、2、3题。

2. 答案:见教材答案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5页至第37页,涉及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运动,能够识别并描述这些运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运动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和翻转运动的性质及运用。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运动的识别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三角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教学新知(20分钟)(1)平移运动: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平移运动,并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纸上进行实际操作。

(2)旋转运动: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让学生了解旋转运动,并在黑板上进行示范。

(3)翻转运动: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翻转运动,并引导学生用彩色笔在纸上进行实践。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第36页例题,讲解图形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并给予及时反馈。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图形运动的特点和性质,并布置拓展延伸任务。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运动》2. 内容:(1)平移运动(2)旋转运动(3)翻转运动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37页练习题1、2、3。

(2)拓展延伸:寻找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实例,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2)拓展延伸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实际观察和思考为主。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主要围绕第二章“平移与旋转”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平移的定义与性质,旋转的定义与性质,对称图形的认识,图形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移与旋转的定义、性质,能识别并绘制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旋转的定义与性质,对称图形的识别。

难点:理解平移、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规、剪刀、直尺、量角器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如推拉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旋转的运动过程。

2. 例题讲解(3)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折叠等手段,让学生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能识别并绘制对称图形。

3. 随堂练习(2)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实例2. 旋转的定义、性质及实例3. 对称图形的识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根据平移、旋转的定义,选择正确的答案。

(3)解答题: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对对称图形的认识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7.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清晰度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9.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质教案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质教案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质教案第七单元图形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图形运动》中第1课时“平移与旋转”。

详细内容将围绕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展开,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并理解这两种变换对图形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概念,能够识别并创造平移和旋转后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图形运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平移和旋转概念,以及在实际中应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理解和区分平移和旋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三角板、直尺、圆规。

学具:剪刀、彩纸、圆规、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游乐园中旋转木马和摩天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运动,自然引入平移与旋转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平移:通过三角板在黑板上移动,讲解平移定义和特点,强调图形平移过程中方向和距离不变。

(2)旋转:利用圆规在黑板上旋转,讲解旋转定义和特点,强调图形旋转过程中大小和形状不变。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学具,分别在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运动——平移与旋转2. 左侧:平移定义、特点及实例。

3. 右侧:旋转定义、特点及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描述操作后图形。

(2)观察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各举两个例子。

2. 答案:(1)平移:将三角形沿直线向右平移3cm;旋转:将三角形绕顶点A逆时针旋转90°。

(2)平移实例:电梯上下运动、滑滑梯;旋转实例:风扇旋转、自行车轮转动。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图形,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绘制直线的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3.能够解决问题中有关图形变化的具体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2.绘制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解决问题中的具体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想象图形做不同的动作,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学习平移
1.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平移操作。

3.练习平移的相关题目。

3. 学习旋转
1.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旋转操作。

3.练习旋转的相关题目。

4. 学习翻折
1.讲解图形的翻折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翻折操作。

3.练习翻折的相关题目。

5. 综合练习
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将平移、旋转、翻折运动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在纸上绘制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计
算每次的移动距离和角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运动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拓展。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主要包括教材第68页至第72页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及性质;利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定义,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运动;能够利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和翻转;利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性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磁性黑板、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剪刀、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1)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旋转的定义及性质3. 随堂练习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图形,并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

4. 知识巩固结合教材第69页至第70页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教材第71页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 旋转的定义及性质3. 平移与旋转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72页第1、2题。

答案:(1)平移:①上下;②左右;③斜向(2)旋转:①顺时针;②逆时针2. 拓展延伸:思考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6. 板书设计的内容;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的内容。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移动或旋转的情况?”比如,你们玩过的旋转木马或者是家具的移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运动的奥秘。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运动的感知和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对图形运动性质和作图方法的研究,形成严密的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图形运动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图形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潜能。
-轴对称作图中的对称轴确定:学会准确地找到对称轴并完成对称作图。
-图形组合运动的识别与分析:学生可能难以将复杂的运动分解为基本运动进行分析。
-确定组合运动的顺序:分析图形运动的先后顺序,理解每一步运动的影响。
-运动的综合分析:将多个运动结合在一起分析,理解图形最终状态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图形的运动,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滑滑梯的移动、风车的旋转等,能够较好地理解这些基本图形运动。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概念,并结合实物和图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变化。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作图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旋转和轴对称作图感到困难,特别是在旋转角度和对称轴的确定上。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更具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作图方法的理解。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图形旋转的有关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了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对于旋转的含义,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画出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以及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旋转的含义,知道旋转的三要素。

2.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培养学生的美感。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8页至第70页,主要讲述平移、旋转以及对称等图形运动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运动的特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运动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这些运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运动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图形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圆规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图形运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游乐园中的旋转木马、摩天轮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运动的。

2. 新课内容:(1)平移:教师讲解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平移运动。

a.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沿直线将其平移。

b.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平移三角形,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旋转:教师讲解旋转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运动。

a.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将其绕某一点旋转。

b.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旋转正方形,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对称:教师讲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对称美。

a.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对称性质。

b.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创作轴对称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每一种图形运动,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移:沿直线运动,图形的大小、形状、方向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35页至第37页,主要介绍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图形的运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这些运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图形运动。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并描述各种图形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透明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如推拉门、旋转木马、剪纸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平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能描述平移运动。

(2)旋转:以旋转木马为例,讲解旋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旋转运动的特点。

(3)对称:以剪纸为例,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事物,找出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2)分组讨论,完成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

4. 知识拓展(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运动,如翻跟头的小人、折叠的纸盒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运动2. 板书内容:(1)平移:物体沿直线运动,每个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2)旋转:物体绕某个点或轴运动,每个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保持不变。

(3)对称:图形沿某条直线或某个点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提出了不少图形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的引导还不够充分,今后我需要提前准备更多引导性问题,以便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我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会继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在哪里见过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不变,以及旋转的中心和角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动手操作教具,展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方格纸上平移一个图形,或者如何通过旋转得到特定的图案。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提高对平面图形运动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够准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主要涵盖教材第32至34页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和区别;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操作;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及操作。

教学难点:区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方格纸、直尺、量角器。

学具:方格纸、直尺、量角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推拉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知(15分钟)(1)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概念。

(3)引导学生区分平移和旋转,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在方格纸上展示一个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自主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应用拓展(5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方向辨别、图案设计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翻转2. 平移与旋转的区别与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小房子,然后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

(2)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运动,记录下来并和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概念,能正确进行操作。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图形的平移2.图形的旋转3.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图形的平移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吗?2.探索新知(1)展示图形平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平移。

(3)举例说明图形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梯的上下运动、门的开关等。

3.练习巩固(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图形,然后进行平移。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第二课时:图形的旋转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吗?2.探索新知(1)展示图形旋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旋转。

(3)举例说明图形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风车的旋转、地球的自转等。

3.练习巩固(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图形,然后进行旋转。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平移和旋转知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探索新知(1)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公园的旋转木马、电梯的上下运动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特点。

(3)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3.练习巩固(1)让学生设计一些包含平移和旋转的图形作品。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作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移和旋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发现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主要涉及教材第32至34页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变换,以及这些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变换,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翻转变换。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变换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形变换演示器、卡片、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变换,并结合教材第32页例题进行讲解。

a. 平移:将一个图形沿直线方向移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 旋转: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定角度,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 翻转:将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线对称翻折,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第33页例题,讲解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4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图形变换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运动a. 平移b. 旋转c. 翻转2. 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34页练习题第1、2、3题。

2. 答案:a. 第1题: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b. 第2题:图形旋转后的位置。

c. 第3题:图形翻转后的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中的第1课时“平移与旋转”。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掌握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后的位置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图形运动的感知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和旋转的定义,以及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运用平移和旋转,提高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规等。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1)平移:物体在空间内沿直线运动,每个点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相同。

(2)旋转:物体绕一个固定点转动,每个点距离固定点的距离不变。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和圆,并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

4. 例题讲解:(1)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运动、风车转动等。

(2)在平面内,将一个三角形平移和旋转后,判断新位置与原位置的关系。

5.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89页第1题,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2题,画出图形平移和旋转后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1. 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区别。

2. 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89页第3题,将一个正方形进行平移和旋转,画出平移和旋转后的位置。

2. 答案:平移后的正方形位置不变,旋转后的正方形与原位置呈90度角。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34页至第36页,主要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定义及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彩纸等。

2. 学具:三角板、剪刀、彩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推拉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现象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平移的定义,出示例题1:将三角形沿直线平移5格。

(2)讲解旋转的定义,出示例题2:将正方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平移和旋转的练习。

(2)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互相评价。

5. 动手操作: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制作一个简单的图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运动2. 内容:(1)平移:沿直线移动,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2)旋转:绕点O转动,位置、形状改变,大小不变。

3. 示例:例题1、例题2。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三角形沿直线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将正方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1)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1)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中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第89页至第92页的内容,详细探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现象,并掌握其基本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能识别日常生活中这些运动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运动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和翻转的区分,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定义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磁性黑板、直尺、圆规。

学具:学生练习本、彩笔、剪刀、透明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图形运动的例子,如电梯的上下运动、风车的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教材第89页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3. 例题讲解(15分钟)对教材第90页例1、例2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性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题1、2,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图形运动的例子,并分享心得。

7.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翻转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92页练习题3、4。

答案:见教材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图形运动的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图形运动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和翻转的区分,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对教材第90页例1、例2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1)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区别,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发现并创作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形。
(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创新设计题:
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要求图案具有创意,能够体现图形运动的特点。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4.探究拓展题:
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
(1)除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你还知道哪些图形运动?
(2)这些图形运动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如何运用这些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图形运动。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降低学习难度。
(3)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旋转的定义与性质:
教师展示旋转的实例,如地球自转、风车旋转等,让学生认识旋转的概念,并总结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等。
3.轴对称的定义与性质:
教师通过展示轴对称的图形,如蝴蝶、心形等,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对称点等。
4.归纳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强调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运动,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复习》教案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课中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图形运动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们在操作中逐步提高精度。
-细节扩展:提供多种图形和运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探索平移和旋转在实际应用中的相互作用。
b.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与性质: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方法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细节扩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图案等,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轴对称的美学和实用价值。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复习》教案
本节课将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平移:复习图形在平面内按照指定方向和距离进行平移的现象。
2.旋转:回顾图形绕对称:重温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识别轴对称图形,并了解其性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图形运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组合图形运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教材分析: 到目前为止,“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之前只经
历过一次。这次是认识轴对称和平移。
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轴对称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 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从而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另外还要会画图形的轴 对称图形,并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3 、在探究、描述时,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第 1 课时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2 页的内容及第 84 页练习二十
2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 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先画出几个关键的 对称点,再连线。 3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 展空间观念,培养审 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画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 形的特征,理解轴对 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耐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的另一半。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 程 一、情境导入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 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垂直方 向平移后的图形,并会利用平移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 、把握好教学目标。
生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直线两侧的图形能 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 的对称轴。
生 2: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线垂直于对称轴。
对应点连
生 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 先确定对称轴, 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
6
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 半。
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 吗?
生:还可以叙述为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怎样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根据什么来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 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平移主要是了解平移的 两个参量:
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并会利用平移知识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 、轴对称。
2、平移。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图形的平移特 征,会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掌握图形的 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的图形。
4
师:观察方格中的松树图,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把给出的松树图沿着中间的直 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说明松树图是轴 对称图形,中间的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图中 A 和 A′有怎样的关系? 生:点 A 和点 A′分别在对称轴的两旁, 点 A 到对称轴的距离 是 3, A′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 3。 师:点 A 和点 A′在这幅图中是一组对应点。 师:你还能找到图中其他的对应点吗?你能试着用字母表 示出每组对应点吗? (学生自己找,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如图所示, B 和 B′、 C 和 C′、 D 和 D′分别是三组对应 点。 师:如果连接图中的点 A 和点 A′,你会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点 A 和点 A′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师:连接 B 和 B′、 C 和 C′、 D 和 D′还具有上述性质吗? 生:这些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互相垂直。
2、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5
(出示教材第 83 页例 2 情景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生:方格图中给出了对称轴和一个抽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所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吗?
生: 所要解答的问题是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还可以怎样叙述这个问题?
3
(课件出示教材第 82 页情景图) 师:观察情景图, 你能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生:把这些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 完全重合。 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特征的图形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面图形的特征? 生 : 如果沿着某一折痕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像这样 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对,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 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 的对称轴。 师:你能试着在图上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展示,讲评)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 二、自主探究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师:看一看,数一数,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教材第 82 页例 1)
1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 称图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 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单 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 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 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探索如何利用对称轴,画出一个轴对称 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 思维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平移”时,要在方格纸 上画出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为此需要探索图形平移 的画法,引导学生探索如何抓住图形的关键点,把图形的平移转 化为关键点的平移,积累平移图形的感性经验,体会图形平移的 特点,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