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平均速度实验题
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附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90457d0d233d4b04e69c8.png)
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空5 分,共20 分)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7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3、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二、实验,探究题(每空4 分,共80 分)5、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估测、粗测是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测长度的方法.小伟同学的家距学校约1.5km 的路程.请你写出粗测这段路程的两种方法.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假设蚊香燃烧的快慢是相同的)。
要求:(1)你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
(2)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
7、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带答案 (1)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带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4d906f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c.png)
1.4测量平均速度一、多选题1.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
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 ,闪光灯每隔Δ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
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 位置到D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小球从B 位置到D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小球从A 位置到C 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Δa tD .小球通过B 点时的瞬间速度为Δat2.在校田径运动会100m 决赛中,前30m 小明落后于小亮,后70m 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亮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30m ,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B .前30m ,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亮的平均速度相等C .100m 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D .100m 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3.兔子和乌龟看完师大一中的运动会深受启发,打算上演一场2020版龟兔赛跑,兔子与乌龟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兔子与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的B .兔子比乌龟先到达终点C .在0至t 6时间内兔子与乌龟的平均速度相同D .在0至t 6时间内兔子与乌龟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单选题4.某学生60m赛跑的成绩是9s,如果他在前30m的速度为6m/s,到达终点冲刺的速度为8m/s,那么,他在后30m的平均速度是()A.3.3m/s B.7m/s C.7.5m/s D.8m/s5.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
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AE两点间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在AE两点间做变速直线运动C.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29c1c1910ef12d2af9e7ee.png)
《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 m/s.(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2.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 实验原理是。
(2) 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左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9.6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
(3) 在下右图中,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甲位置下落到丙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尺(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____cm;t BC=____________s;v AB=____________m/s;v BC=__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是在做_____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37a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6.png)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 (5)【题型3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8)【题型4 平均速度的计算】 (12)【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1.(2023•高新区模拟)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枫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已知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C.为了便于计时,只需将木块向斜面左端移动一点D.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2.(2022秋•济阳区期末)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B.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3.(2022秋•如皋市期末)(多选)小明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秒表显示格式为“时:分: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AC段的路程为90cmB.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40m/sC.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D.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图B 4.(2022秋•武侯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
测量平均速度 典型例题(精选、)
![测量平均速度 典型例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bf9b3af0242a8956aece42e.png)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实验,探究题二、填空题三、多项选择四、选择题总分得分一、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30cm t1=0.6s 0.5m/ss2=15cm t2=(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评卷人得分(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5、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2)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cm/s;(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6、 (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 ,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7、如图2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7401c5102de2bd9605886f.png)
答案: ; 。
12.两名同学在周长为 的圆形冰面上一起进行溜冰活动,活动规则如下:两人必须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圆形跑道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由于两人出发速度不同,速度大的同学超出一圈追上速度小的学生时向前推一把,于是双方正好“互换速度”;原先速度小的同学由于速度变大,从而会超出后面的同学一圈,此时也向前推一把,双方再次“互换速度”……,当双方都完成了活动规定要滑的圈数,最后到达终点的同学所用的时间将记为该组的成绩.假设这两名同学的出发速度分别为 米/秒和 米/秒,并且规定每人都要完成 米,则该组同学的成绩为多少秒?
D、由图象可看出:经过5s,甲车的路程是3.0m,乙车的路程是1.0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0m-1.0m=2.0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0m+1.0m=4.0m,故D错误。
故选C。
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故B正确;CD、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4s时间甲车路程为s甲=4m,乙车路程为s乙=12m,甲车在乙车的后方s=s甲−s乙=12m−4m=8m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C错误,D正确。故选C.
专题01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题(解析版)
![专题01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7840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5.png)
【解析】
(1)设全程路程为L,则小车运动的距离sAC=L,sAB=L/2
由题知,所用的时间tAC=2.6s,tAB=t2=1.8s,
则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AB=sAB/tAB=L/2/1.8=L/3.6
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vAC=L/2.6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6.记录数据表格和结论;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
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
【解析】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__.
【答案】(1)v=s/t(2)不是 (3)4.00 0.5 0.3 (4)大
【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v=s/t。
(2)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等,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vAC(填“>”、“<”或“=”)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a5f068f01dc281e53af0b3.png)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120.0分)1.???小明做“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10cm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图),算出各区间内相应的速度。
小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在玻璃管上每隔5cm处做一刻度标记,其余操作与小明的相同。
你赞同????????????????同学的方案,理由是?? ???????????????????????????????????????????????????????。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m/s.(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_ m/s.? ?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实验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eec6ca39daef5ef7ba0d3cda.png)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小车的平均速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2)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 和 ______测平均速度.(3)实验中用到的器材除了斜面、小车、米尺外,还需要两种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选填:天平、弹簧秤、秒表、石英钟、金属片);(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5)实验时,为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6)测得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t =______s,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m/s。
(7)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以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9)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 ___________(选填“A”或“B”)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 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0)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选填:A、B)(11)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填“大”或“小”)(12)甲、乙两组实验操作中,小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
有关实验 测平均速度例题
![有关实验 测平均速度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7aebe981c758f5f61f67b6.png)
有关实验测平均速度例题【例1】图1所示是一位学生测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平均速度实验图。
B是斜面AC的中点。
用刻度尺量得S AB=42cm,上方表内一格代表1s,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
请在图下方的实验表格内填好应填的数据。
【分析】从图上看出小球从A→B用时4s,从A→C用时7s,从B→C 用时3s。
间距分别是42cm,84cm,42cm。
用对应的距离除以对应的时间,即可得相应的平均速度。
【解答】如下表中所示【说明】各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不一样,这就是变速运动的特征,也进一步说明,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才有意义。
【例2】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出学生从家到校的平均速度。
写明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计算关系式。
【分析】一般情况下,从家里到学校都有一定的路程,因此必须用“以少测多”的方法来测距离,并尽量保持走路步伐一致。
运动时间可借助手表来测定。
【解答】(1)实验所需器材为米尺、手表。
(2)测一步的长度l;保持步伐一致,数出从家到校的步数n,同时记录整个步行的时间t.【例3】小红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得到下列数据,但因钢笔漏水,不慎将实验报告弄脏,一些数据看不清了,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路程(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全程s1=1.2 t1=8 v1=前半段路程s2=0.6 t2= v2=后半段路程s3=s1-s2= t3= =3 v3=【分析】这类“综合填充”,类似于外语的“完形填空”,要求比较高,要小心审题,认真辨析。
如本题中“v3=”一格中,是否能够仿照“s3=s1-s2”,补充上“v3=v1-v2”?万万不能!物理公式的背后都有各自道理——物理规律。
平均速度必须用速度公式v=s/t求出,v3既不等【解答】见下表。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8667200912a21615792905.png)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C.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耳中D.晚上探照灯射向天空3.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温州更为美丽的壮观,位于温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第一城的美丽景色,以下关于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乘客都是运动的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以路上行使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4.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A.莲叶B.田野C.鱼D.池塘5.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如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D.甲乙都向南运动二、看图解答题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cm/s。
三、思考题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A5.D二、看图解答题0.75三、思考题1. 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
2. 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
3. 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发生变化,先快后慢。
01-中考物理实验题- 测量平均速度
![01-中考物理实验题- 测量平均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ef69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3.png)
01-中考物理实验题- 测量平均速度1.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 BC t t <B.AB BC t t =C.AB BC v v >D.AB BC v v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B .当启动停表后再把小车放开,观察到它撞击金属片时立即停止,读出的就是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C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D .用刻度尺测出的斜面长就是小车通过的路程4.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3)通过比较,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
5.如下图是一次测量遥控玩具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______测量,运动的时间用_____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 (2)实验得到的数据:AB全程长为4 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 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 s.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填“是”或“不是”)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 段的路程AB s =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 1.6s AB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c80d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e.png)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在科学和物理学中,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测量平均速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实验和数学运算,对于理解运动和速度的概念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测量平均速度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和应用这一概念。
练习题1:一辆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80公里,求其平均速度。
解答: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80公里,因此其平均速度为80公里/小时。
练习题2: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从A地向B地行驶,经过2小时到达。
然后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经过3小时到达。
求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在此题中,我们需要考虑整个行程的总时间和总距离。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自行车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A地到B地行驶,用时2小时,所以总距离为20公里/小时 * 2小时 = 40公里。
然后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用时3小时,所以返回的总距离为15公里/小时 * 3小时 = 45公里。
整个行程的总距离为40公里 + 45公里 = 85公里。
总时间为2小时 + 3小时 = 5小时。
因此,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为85公里/5小时 = 17公里/小时。
练习题3:一辆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后,由于故障减速在1小时内行驶了20公里,求这段行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在此题中,我们需要根据行驶的距离和耗时来计算平均速度。
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40公里/小时 * 2小时 = 80公里。
然后由于故障减速,在1小时内行驶了20公里。
所以整段行程的总距离为80公里 + 20公里 = 100公里。
总时间为2小时 + 1小时 = 3小时。
因此,这段行程的平均速度为100公里/3小时≈ 33.33公里/小时。
练习题4:一架飞机以每小时600公里的速度从A地向B地飞行,用时4小时到达。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4f8882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2.png)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
学,科网(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v =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刻度尺 停表 很小 撞击挡板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从A点到F点的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参考答案:(1)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2)小于(3)EF(4)C 试题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B点运动到D点,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s1=4.5 cm–0.5 cm=4 cm=0.04 m;小球运动的时间t1=0.4 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s1/t1=0.04 m/0.4 s=0.1 m/s;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s2=12.50 cm=0.125 m,小球运动的时间t2=1 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2=s2/t2=0.125 m/1 s=0.125 m/s,所以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3f9c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62) 1.如图所示是拍摄的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2)从10m到2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3.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和;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cm/s。
4.完成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的仪器。
(填序号)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 测量力(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B=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
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不同规格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实验专题:《平均速度的测量》专题练习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实验专题:《平均速度的测量》专题练习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a52fc9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b.png)
《平均速度的测量》专题练习1.小伟同学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10m/sB.5m/sC.4.8m/D.6m/s4.一辆小车先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2s,又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3s,这辆小车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A.3m/sB.3.2m/sC.3.5m/sD.2.5m/s5.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m,那么铅球通过的路程( )A.等于12mB.大于12mC.小于12m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如下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①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①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①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①正确B.只有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正确D.只有①①正确7.一辆汽车在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B.一定能求出汽车在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C.一定能求出汽车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D.以上结果均能求出8.正在建设的成渝城际高速铁路全长为306km,计划2013年底建成通车。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练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89546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e.png)
25.图9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图中是小车抵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依照的公式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 AB=_______ cm ,t BC= s,v AC= m/s ,v AB= m/s,小车做运动。
(4)若是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26.一小球在滑腻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刻?1、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内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刻司机当即刹车。
问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多远?二、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抵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别离表示“小时:分:秒”)2、(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1分)。
3、(2)实验前必需学会熟练利用电子表,若是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1分)。
4、(3)小车通过全进程的平均速度vAC=__ ____m/s(1分)。
假设s2的路程正好是全数路程的一半,那么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1分)。
一、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名乘客在车到如以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腕表,时刻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腕表,时刻是8时48分.那么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分)二、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抵达耳朵的时刻差至少要有0.1 s。
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人能在空谷入耳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量少米? (3分)3、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距离2.43秒。
测平均速度实验题
![测平均速度实验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81001d770bf78a6429548e.png)
测平均速度实验题(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实验,探究题总分得分一、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即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评卷人得分(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选填“大”或“小”)。
3、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原理是.(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的器材是.(3)所测路程为m.(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m/s.(保留两位小数)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 AB=.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c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题号一、实验,探究题总分得分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岀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即可求岀小车的平均速度。
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方便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___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 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评卷人得分一、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 (选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3、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1) 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是 .(2 )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的器材是(3)所测路程为 m .(4)假设所用时间为 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m/s •(保留两位小数)(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岀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 ,理由是:5、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12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1 )根据实验的原理 ______ ,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2 )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 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水平段BD的高度.(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路段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 (m-s-1)AB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岀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 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岀小车到达B点(I)图中AB段的路程 S X B= cm,如果测得时问t AB=.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 ________ c m/s⑵在测量小车到达 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 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会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 BC _________ V CD,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__________ 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_______ 点的速度最小.(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 m/s ( 3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图126、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S⑴物体运动的路程用__________ 测量。
运动时间用 _________ 测量,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⑵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__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⑶实验中测量得的数据:斜面全长1m,通过全路程的时间为1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 10s,那么小车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 c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 cm/s,整个路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cm/s (此处保留一位小数)。
7、阅读理解题(5分)我们知道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 v=s/1。
另外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厶 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 m /s2)。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⑴若一个运动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 o=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 i=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厶 v= _m/s;(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岀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m / s2;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⑶根据你阅读后得到的信息,请你写岀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_ ;(4)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8、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武广高铁动车组视频,小田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机车运行速度。
已知机车长度是 s,测算的步骤如下,请将步骤C补充完整,并排列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_ (填字母)。
A.记下机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B.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 oC.在画面上选择一个 _oD.利用v=s/t计算岀机车运行的速度。
E.记下机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9、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1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iso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 (选填“大”或“小”)。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
则: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_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_cm/s o10、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
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111时间/s实验次数距离/cm 15 30 45123(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_ (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s C*.45mV =—= --------- =方法1: 二方法2:t 1.00s (L92-L00)s (2.32-L.92)s J"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岀一点即可)(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45cm 11、有一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岀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5所示。
当小钢球沿直线运动经过 A、B、C三点时,该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5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________ cm/s ;V BC= ________cm/s ;V AC= ________ cm/s。
12、小聪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铅笔(1)小聪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2)如图12所示,小聪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 将足球用小针放掉一些气后,在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他测岀足球在 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 8s;测岀足球滚动10m到C 处所用的时间为14s。
小聪在实验时需要B处从静止释放,(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小聪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1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10甲.(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
⑵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
1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1)实验中测小球滚动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平均速度为m / s。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些较好(选“大”或“小”)15、如图5所示,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
(1)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B50433。
块砖井排曲m/s。
(3 )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测量工具_、_图中秒表每格为1s ,该次实 v 1= m / s ,S 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速度验中,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 v 2= _____ m / s 。
16、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 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_(2) 小车从B 点运动到F 点的平均速度是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 时间 小于2、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 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5(3) 开始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算岀的速度偏大。
答案:(1)v=、 (2)小 (3)大3、 分析: (1 )探究小车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v=;(2) 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所需器材;(3) 读取长度时,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根据小车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11Jn76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2 )本实验是测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还缺少秒表;(3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小车通过的路程 s=-==;(4 )小车的运动路程 s=,运动时间t=7s,0・ 91 Qm小车的平均速度 v== Tw =s.答:( 1) v=s/t;(2)秒表;(3 );(4).4、⑴ 40 25 (2)小(3)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 0 ;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5、(1卜r二卫卜-…(2)- 3 井)•时间••…•同 ------- 丸于j tt> …":降擦力、阻力• D…-⑷*(3分)…0小…-6、刻度尺、钟表(或停表)、小、5、、7、(1)4⑵(3)△ v/t这个运动物体1秒钟速度变化了m/s(4)路程8、CAEBD观测点 9、略10、( 1)不是(2)方法1(3)增大纸板角度(或增大铅笔放置高度或在更光滑的桌面上实验)(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或改变小重物的密度或改变液体的密度)11、12、( 1)快(2)卷尺(或刻度尺)(3)(4)两次实验没有使皮球从同一位置释放(或两次下滚斜面的倾角不同)13、・20 s/t⑴ ______________(1)0.3_________ ;⑶____ 1_________口)变速直銭运动⑸ _________ ;14、15、略刻度尺秒表16、(1)V= (2) 4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