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调研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6680a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3.png)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客家土楼是中国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
它是客家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客家土楼的现状和实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和参观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居住在土楼的居民,主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维护土楼的意识和实施情况。
实地考察主要参观了福建土楼群,通过与土楼居民的交流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土楼的实践状况。
三、调研结果1.土楼的实际居住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土楼都已经改建成了民宿或旅游景点,居民人口相对较少。
土楼的居住条件相对简陋,但由于受到旅游业的带动,居民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
2.土楼的维护意识:绝大多数居民对土楼的维护非常重视,认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部分居民自发成立了土楼保护协会,定期进行集体维护和修复。
3.土楼的实践:土楼作为旅游景点的实践非常成功。
大多数土楼都引入了旅游业,为居民带来了收入,也为土楼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资金来源。
然而,一些土楼的商业化程度过高,居民的生活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问题分析1.土楼的商业化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他们的生活逐渐变得依赖于旅游业。
这种依赖程度过高,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如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社区的凝聚力降低等。
2.土楼的保护和修复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专业支持。
虽然部分居民自发进行集体维护,但仍然面临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土楼保护的支持力度。
五、建议1.加强土楼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其身份认同感。
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和文化活动,培养居民对土楼的认同感,降低对旅游业的依赖。
2.完善土楼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加大对土楼保护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维护土楼的生态平衡。
3.加强对土楼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土楼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土楼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家乡传统建筑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建筑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89da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1.png)
家乡传统建筑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以其独特而美丽的传统建筑而闻名。
本报告旨在对家乡传统建筑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背景介绍1. 家乡历史悠久:家乡建立于数百年前,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小乡村,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
2. 传统建筑的重要性:传统建筑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三、传统建筑类型1.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家乡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和土族的建筑特点。
2. 四合院:四合院是家乡农村地区常见的传统建筑,具有庭院居住形式,注重私密性和家庭结构。
3. 水乡民居:家乡也有一些以水为中心的传统建筑,如仿古船屋和水上小屋,这些建筑体现了家乡独特的水乡文化。
四、建筑特点及设计原则1. 结构稳固: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通过巧妙的榫卯连接,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2. 天井与庭院:传统建筑注重内部空间布局,通常有天井和庭院,以提供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条件。
3. 木雕与彩绘:传统建筑的外观通常装饰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以展示家乡的传统工艺和艺术技巧。
四、建筑保护与传承1. 建筑保护:针对家乡传统建筑的保护,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缮古建筑、完善保护制度等,以确保这些珍贵遗产的传承。
2. 传统建筑的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传统建筑,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了各种活动和节日,如文化展览、传统工艺表演等,以吸引游客并传承家乡文化。
五、结论家乡传统建筑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激发人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加强保护和利用传统建筑,让家乡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土楼社会实践活动(3篇)
![土楼社会实践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28bee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b.png)
第1篇导语:福建土楼,是我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深入了解土楼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土楼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活动的过程与感悟。
一、活动背景土楼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福建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采取版筑法施工,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土楼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土楼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过程1. 第一站:永定土楼群活动当天,我们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群。
这里共有土楼500多座,其中以圆楼、方楼最为著名。
我们首先参观了著名的土楼——振成楼。
这座楼建于1912年,占地1.2万平方米,共有5层,有72个房间,被称为“东方古城堡”。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土楼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居住习俗。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土楼的内部结构,感受到了土楼内部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
2. 第二站:南靖土楼群下午,我们来到了南靖土楼群。
这里共有土楼400多座,其中以土圆楼最为著名。
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土圆楼——土楼群——怀远楼。
这座楼建于1750年,占地2.1万平方米,共有5层,有504个房间,被称为“福建土楼之最”。
在怀远楼,我们欣赏了土楼的精湛工艺,了解了土楼的历史变迁。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土楼的附属建筑,如戏台、花园等,感受到了土楼文化的丰富内涵。
3. 第三站:土楼博物馆活动最后,我们来到了土楼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大量的土楼实物、图片和模型,全面了解了土楼的历史、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土楼的建筑技艺,了解了土楼与当地民俗文化的紧密联系。
三、活动感悟通过这次土楼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1. 土楼是我国独特的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土楼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2. 土楼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土楼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土楼调研报告
![土楼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1376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6.png)
土楼调研报告土楼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土楼是福建省土地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瑰宝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土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我们组织了本次土楼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土楼简介土楼又称“土佛堂”、“风楼”,是福建土地上特有的集住宅和防御于一体的建筑形式,通常由砖、石和土土夯筑而成。
土楼一般呈圆形或多边形,呈层叠状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均有门窗,以防御为主。
2. 历史文化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经过宋朝和明朝的发展,至清朝达到鼎盛时期。
土楼是福建一带少数民族居民的居住形式,如土家族、侗族等,这也是土楼独特的文化背景。
3. 建筑特点福建土楼建筑形式独特,具有许多特点。
首先,土楼有着牢固的防御能力,楼体坚实可靠,可以抵挡强烈的风雨和洪水。
其次,土楼的内部结构合理,楼内人员可以按照不同等级划分居住区域,保护隐私并方便管理。
最后,土楼的外观造型独特,周围有美丽的田园风景和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人居环境。
三、调研结果1. 土楼的保护情况在我国,目前有许多土楼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保护。
但是,也有一些土楼因为年代久远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而遭到破坏和损失。
2. 土楼的旅游开发由于土楼独特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了福建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许多土楼已被改造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3. 土楼的传统文化价值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
土楼不仅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居住方式和风俗习惯,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杰作之一。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土楼调研,我们对土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有独特的建筑特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土楼也是福建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促进当地的旅游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土楼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保护好土楼的独特价值并传承下去。
关于永定客家土楼的调研
![关于永定客家土楼的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37fe50edf8c75fbfc77db2e0.png)
关于永定客家土楼的调研通信0812 郑志勇2008830056摘要:土楼代表的远远不只是一种建筑。
永定客家土楼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它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风水学,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客家学,伦理学,军事学,风水学,教育学,文学,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发展的漫长历程,充分的反映了土楼客家人对土楼尽善尽美的不断追求,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文化的不断追求,对精神价值的不断追求。
永定客家土楼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一种客家人的历史和当地的历史发展情况,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生土建筑艺术史和客家人的创业史。
关键字:土楼防火防盗文化奇观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我选择的是关于永定客家土楼的调研,我想为大家解析一下为何土楼能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为何能够吸引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参观。
七月二十五号,我乘车来到我的第一目的地土楼旅游局,由于事先已经联系过---告知了来意,我受到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公司的陈太坤局长的热情欢迎,首先,他向我热情的介绍了土楼文化的概况,然后他准备了一名导游准备为我带路,给我讲解,但是考虑到要锻炼我的实践能力我婉言拒绝了他的安排,向他要了一份土楼的整体地图,准备自己开展调研工作。
经过反复对地图的研究我决定追寻胡锦涛总书记的脚步,选择“土楼王子”振成楼作为我的第一站,驱车往振成楼的途中时不时能够看到总书记对土楼的重要讲话,“客家土楼是中国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看着看着我不禁心潮澎湃,今天我终于能够揭开土楼神秘的面纱,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土楼了。
在我还在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未回过神来。
我们已经来到“土楼王子”的面前。
一下子,我就被它宏大的气势所吸引,振成楼号称最富丽堂皇的圆楼,坐落在湖坑镇洪坑村,建于明国元年,以富丽堂皇,中西合璧,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高4层,直径57.2米。
永定土楼调查报告
![永定土楼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5dd329650e52ea55189851.png)
永定土楼调查报告篇一:永定客家土楼调查报告永定客家土楼世界民居奇葩——福建十日游实践调查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调查方法:实地参观考察调查人:陆梦(环艺指导老师:朱芳学院:民生学院学号:20XX年5月3班)0803611322【摘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
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
【关键词】客家文化永定土楼八卦图典范居民构造特点◆引言: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
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全球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客家人创造的神奇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战乱和灾害曾有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一部分辗转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
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
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洪坑村已开辟为中国土楼文化旅游村。
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外,还有五凤楼、福裕楼、宫殿式的奎聚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土楼。
奇特的方圆土楼,秀丽的八景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融合成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曲优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
面对一座座有漫长岁月的土楼发出一声声惊叹之后,人们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更为为浓厚的兴趣。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1f460e176eeaeaad1f3303e.png)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调研报告(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题目: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学生:许可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摘要客家土楼,一般也叫福建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
是客家民系建筑的典型代表。
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
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
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而广东饶平县则拥有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
作为中国民居中少有的单体建筑,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屹立于中国民居建筑之林。
关键词:客家围屋、围楼、土楼、福建土楼、饶平县道韵楼。
引言,,,,,,,,,,,,,,,, 3 1.客家民系文化特点,,,,,,,,,,,, 4 1.1客家文化及其历史,,,,,,,,,, 4 1.2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 4 2.客家民系建筑特色,,,,,,,,,,,,,,, 5 2.1客家围屋审美文化特征及特点,,,,, 5 2.2客家土楼介绍,,,,,,,,,, 7 2.2.1饶平县道韵楼,,,,,, 9 总结,,,,,,,,,,,,,,,,,,,,,,,,,,,,,,,,,, 13本篇以客家文化及客家民系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及条件入手,开展对客家围屋特别是处在福建及广东饶平地区的客家土楼文化审美特性的分析。
在将近30个课时的《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的学习中,自己对岭南地区建筑确实有了一定的认识。
由于自己家乡饶平县便有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所以选取了这一课题作为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展示自己在这一门课上的收获。
1.客家民系文化特点1. 1客家文化及其历史广东客家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支流,和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一样,都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在上千年的相互融合中产生的相对稳定的文化。
众所周之,中国的文化传播是经由几次大型的人口大迁徙,又南到北扩散的,后期的迁徙者总能带给上一批迁徙者新的文化。
客家土楼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客家土楼社会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1a353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c.png)
客家土楼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关于客家土楼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于客家土楼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在实践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客家土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土楼作为客家人的居住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貌和功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通过参观土楼,我们了解到土楼的建筑结构独特,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外部威胁。
同时,土楼内部分割明确,人们在不同楼层居住,形成了完整的族群社区,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客家人重视家族和亲情的文化特点。
其次,在实践中我们与土楼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体验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与土楼居民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的重视。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土楼成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居民们也表示了对土楼保护和传承的决心,他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土楼、认可土楼,从而为土楼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
最后,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和传统的珍贵。
客家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文化符号,对于客家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土楼的生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我们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土楼的保护与传承中,通过宣传推广和支持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土楼的历史和价值,以及客家人的独特文化。
总结而言,这次实践让我对客家土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土楼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希望我能将这次实践的体会和思考转化为行动,为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d583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d.png)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背景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客家人在中国南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客家建筑则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风格,以及与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深厚紧密相关。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客家建筑,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客家建筑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探究客家文化在建筑上的表现和传承方式,了解客家建筑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进而提高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1.客家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客家建筑的构造、格局和装饰风格3.客家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4.客家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及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等,了解客家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构造、格局和装饰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实地调研客家建筑,包括客家村落、祠堂、庙宇、建筑群等,通过观察、测量和拍照等方式详细了解客家建筑的外貌、内部结构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3.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客家建筑在社会、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并了解当地人对客家建筑传承和保护的看法和需求。
4.搜集现有的客家建筑保护和传承的成果及问题,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意义客家建筑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民族建筑之一,系统地研究客家建筑有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提高中国民族建筑的保护水平和传承能力,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结论通过对客家建筑的深入研究,我们深入了解到客家建筑所代表的是客家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其构造特点、装饰艺术和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发掘出了客家建筑在社会、历史和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这些成果对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民族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dd40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3.png)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福建客家土楼是中国闽南和闽西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是客家人特有的乡居建筑。
土楼通常位于山区,是客家人在长期发展和生存中积累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场所。
下面就从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空间布局和彩绘装饰四个方面,对福建客家土楼进行简单的分析。
建筑形式福建客家土楼是一种集合式建筑,是由圆形或多边形的土墙围合成的高大建筑,楼高多数在 3 至 5 层,甚至高达 7 层和 8 层。
土墙采用了厚度超过一米的夯土墙结构,外表光滑、平整,不用任何外墙材料。
土楼内的房间可以随意进行划分,形成多个住户居住。
土楼的墙面采用的是土石夹杂,土质坚硬,不仅可起到隔热、隔声、保温等作用,还具备很强的抗震性能。
结构特点福建客家土楼有很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建筑技艺,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形式。
它的楼梯从内向外螺旋上升,贯穿整座楼房,如同一条巨龙盘旋而上。
在楼梯旁还有一道或几道直径较小的穿墙阳台,供人们休憩、观景、晾晒物品。
土楼的节约经营和防御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扼丧保卫的墙壁及防御塔尖是其结构特点之一。
而客家土楼采用了集中式厨房烟筒系统,随着楼层逐渐收窄,逐渐演化出上宽下窄、密封好燃烧系统的独特设计。
空间布局福建客家土楼布局紧密,建筑体量相对庞大,其中所包容的空间多数常规且重复,令人感受如同深处魔鬼城堡的氛围。
土楼里是一层一卦,先卦为榻房、二卦为客厅、三卦为饭厅和卫生间、四卦为主人的住所。
土楼里的房间多数都选用了中央空地布局,空地与门前城墙相距不远,严密的防御意识仍可见出。
彩绘装饰福建客家土楼的颜色多数体现了节日的气息和人们怀念过去的情感意愿,大部分屋顶和外围都准备漆成绚丽多彩的颜色,以符合节日的需求而漆成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色彩。
而在土楼的外观上,经常会装饰一些精美的图案,如鸟、兽、花卉等纹饰,流露出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气息。
总的来说,福建客家土楼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空间布局和彩绘装饰方面,都体现了客家人民特有的生活风貌与文化信仰,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种宝贵遗产。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ea3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6.png)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研究客家建筑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文化内涵、空间布局等方面,以揭示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通过此次调研,掌握客家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同时也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推广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广东省内的客家建筑样本,包括客家客家围屋、韶关丹霞山客家围屋、梅州客家围屋等。
对于每个样本的建筑布局、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调研内容1.调研客家历史文化背景1.1 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沿革 1.2 客家建筑对于客家文化的保存与传承2. 调研客家建筑特色2.1 客家围屋的种类和特点 2.2 客家围屋的布局和空间设计 2.3 客家围屋的建筑材料和工艺3. 调研与客家建筑相关的文化内容3.1 客家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3.2 建筑中雕刻的图案与意义 3.3 客家围屋与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广东省的客家建筑样本,对每个样本进行建筑测绘,并进行详细记录。
了解建筑布局、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并进行摄影记录。
2.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历史、建筑设计、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了解客家文化相关历史和文化内涵。
3.专家访谈通过拜访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与客家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设计意图等方面的知识。
调研时间本次调研预计于2022年6月份开始,共计60天,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客家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特色、文化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调研报告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不涉及任何图片和网址。
其中,客家建筑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文化内涵、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此揭示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同时,根据调研结果,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推广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土楼与社会环境的研究
![土楼与社会环境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55c3d031126edb6e1a103a.png)
土楼与社会环境的研究1 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1 研究的历史背景及目的客家土楼,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特的建筑现象,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受到国内外建筑师和文史工作者愈来愈强烈的注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土楼热已经形成,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慕名而往,跋涉于昔日鲜闻闭寨的客家山乡。
流连在那壮观无比的土楼面前,人们禁不住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土楼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这一点,建军筑师们看到了土楼的材料经济结构强度、轴线布局、夯土技术、物理性能以及造型艺方面的特性。
方史工作者注重于社会经济、宗教意识、政治投射、风水观念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近年来为发表的若干论著已经取得很大成果。
但是很明显,土楼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现象,倘若仅仅着眼于片面,研究工作势必陷入困惑。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茂要计一郎教授曾于教授1985年率队实地考察漳州土楼,返日后发表报告。
茂要教授特别关注圆寨,将其描绘“天上落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夸张的词汇说明他对土楼的外部形象极感兴趣。
茂木教授又称,南靖圆寨内部用房无主次之分,我们便可以推断,他没有注意到汉族民系文化间的差别,不了解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的貌合神离。
一般说,客家圆寨平面布局中隐藏着三堂屋轴线意识,因为客家物别强调聚族而居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尊卑秩序。
闽南圆寨与此大异客家圆寨,从不同五凤楼和方楼比肩而立。
虽然社会动乱迫使闽南人建造圆寨,但不存在象客家人那样强烈的宗族意识,他们多姓杂居,从而圆寨中没有单一祖堂,不需要尊卑秩序。
分析可知,土楼的材料经、济,即以地产谦价的黄土竹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山区商业经济有欠发达所致。
土楼的艺主造型,即其方圆体态,在世界各个文明遗直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是自然界基本形态之一,无论在观念意识还是在物质功用上,圆形都有极大的优越性,从而可以自发产生。
因此可得,土楼中的五凤楼、方楼和圆寨,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服从于一般的建筑规律,都没有脱离汉民族源远流长的土木传统。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怎么写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960f6a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4.png)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怎么写客家建筑调研方案一、研究背景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之一,在我国南方广泛传承和发展,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客家建筑是客家人在数百年间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它既满足了人们居住的基本需求,又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化精神。
因此,通过对客家建筑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研究,可以探索并传承客家文化的精髓,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客家建筑的历史沿革,探寻其文化渊源;2. 研究客家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特点,探讨其背后的文化符号意义;3. 分析客家建筑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保护现状;4. 提出客家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三、研究内容1. 对客家建筑的历史进行梳理与分析,包括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建筑风格的演变等;2. 通过实地考察,对客家建筑的建造材料、结构形式、装饰技艺等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3. 分析客家建筑背后的文化意义,包括宗族文化、信仰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4. 调查现实中客家建筑的保护状况,包括受损情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 借鉴国内外客家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文献、研究资料,了解客家建筑的历史和背后的文化因素;2. 实地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建筑群、村落、城市进行考察和拍摄,记录建筑的细节和特点;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客家建筑的认识和看法;4. 统计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五、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研究(1个月)a. 收集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b. 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
2. 第二阶段:实地调研(2个月)a. 确定调研地点和时间;b. 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c. 记录建筑的细节和特点。
3. 第三阶段:专家访谈(2周)a. 确定相关专家和学者;b. 进行专家访谈并记录观点和建议。
4.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与撰写报告(1个月)a. 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b.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保护与传承对策。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c227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8.png)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建筑也是独具特色且具有丰富内涵的。
为了加深对客家建筑的了解,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客家建筑的历史、特点、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和保护措施,为客家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1. 调研内容:(1)客家建筑的概况:包括客家建筑的定义、历史沿革、发展特点等。
(2)客家建筑的类型与特点:包括四合院、板楼、围龙屋等类型客家建筑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建筑结构、风格、装饰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3)客家建筑的分布与保护现状:包括客家建筑的区域分布情况,受到破坏的现状,以及已经进行的保护工作。
(4)客家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包括已有的保护措施、保护效果评估、推广传承的问题等。
2. 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客家建筑的历史、发展和保护现状。
(2)实地调研: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客家建筑进行走访,了解其建筑形式、风格特点,与建筑主人进行交流,了解其保护与传承情况。
(3)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客家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计划与时间安排:1. 调研计划:(1)文献调研与资料整理:2周时间。
(2)实地调研与走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个客家建筑进行调研,每个建筑调研时间1天。
(3)专家访谈:邀请2-3位专家进行访谈,每次访谈时间2小时。
2. 时间安排:调研计划将在4个月内完成。
四、预期成果与效益:1. 预期成果:(1)调研报告:总结整理调研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客家建筑的调研报告,包括客家建筑的历史演变、特点与保护现状等内容,提出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2)调研数据:收集整理相关调研数据,包括图片、影像资料等。
2. 预期效益:(1)为客家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加深人们对客家建筑的认识与了解。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bbd7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f.png)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研究背景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客家传统建筑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冲击与挑战。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对客家传统建筑进行调研,了解其历史背景、传承特点、建筑结构等方面,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通过对客家传统建筑的深度调研,了解其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文化内涵的深刻意义以及现代意义等方面的表现,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同时,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调研客家地区的传统建筑,包括客家土楼、街屋、坊、庙宇等建筑类型,重点着重在建筑历史、文化内涵、建筑风格、材料选用、建筑技术等方面作出全面详尽的描述和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梳理和整理,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归纳总结。
实地调研法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地区进行实地勘查,对客家传统建筑实物进行详细的物理观察和记录,收集数据。
通过现场勘查和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了解客家传统建筑的历史地位、文化内涵、风格演变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广大民众对客家传统建筑的认知度、传承情况、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看法及对客家传统建筑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看法。
研究内容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客家传统建筑的一种代表性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土木结构、防御性强、具有代表性的营造方式。
本研究将严谨调研土楼的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特点,并探析其现代发展的趋势。
客家街屋客家街屋是客家传统建筑中重要的一种类型,以住宅为主,也有些是店铺和公共建筑,通常由多个平行排列的单元组成。
本研究将详细分析其建筑形式、技术特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探明文化意义,为其保护提供适切的建议。
客家坊客家坊是客家传统建筑的又一重要类型,主要以居民村落为主。
本研究将全面梳理坊落之间的联系和代表性的建筑文化,以及坊落的组织方式等,以期释放出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潜力。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f1c6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b.png)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背景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其居住地区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台湾等省份和地区。
客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而客家建筑则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建筑是指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创造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它采用土木、石木、砖木等多种材料,融入了客家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人文内涵,并得到了世界各地建筑师和考古学家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客家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传承,为客家文化的保护与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1.深入了解客家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特色、建筑类型和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客家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认知方式;2.调研客家建筑在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为客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3.掌握客家建筑发展现状、遗产保护和维修技术、创新设计和建造方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思想,为客家建筑的现代化更新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调研内容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文化背景客家人的起源、历史和文化传统,客家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客家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关系和影响等。
地域特色客家建筑分布的地域范围、地理条件、气候环境、资源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当地客家文化和民俗风情,探讨客家建筑的独特地方风格和人文内涵。
建筑类型客家建筑的主要类型和用途,如民居、祠堂、围龙楼、楼板、天井、花园、碉楼等,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风格,如“三合院”、“五凤楼”、“七星潭”等。
客家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工艺技术,包括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砖木结构、木结构、竹木结构等,并重点介绍漏雨屋面、木雕窗户、石板路等对客家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影响。
文化传承客家建筑在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祭祀文化、婚丧嫁娶、教育传承、商贸往来、旅游产业等,并分析其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地调研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选择代表性的客家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深入交流和记录。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041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7.png)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背景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民族,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台湾等地都有分布。
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客家建筑遭到破坏和丧失,加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客家建筑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发展的问题。
因此,对客家建筑进行全面的调研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1.了解客家建筑的类型、特点、历史及文化背景;2.了解客家建筑的现状,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3.探讨客家建筑的保护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为此,需要制定一份客家建筑调研方案,来指导调研工作的开展。
方案1.调研地点本次客家建筑调研的地点包括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台湾等客家聚居地域,需要根据方案逐一进行考察和调研。
2.调研内容(1)客家建筑类型和特点的调研通过对客家建筑的建筑结构、选材、装饰等方面的调研,来了解其类型和特点。
(2)客家建筑历史及文化背景的调研通过对客家文化的历史、地理背景等进行了解,来把握客家建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背景。
(3)客家建筑现状的调研通过对客家建筑的目前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进行了解,来拟定有效的方案和措施。
(4)客家建筑保护和发展的调研通过对客家建筑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及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解,来探讨保护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3.调研方法(1)现场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使用各种方法(比如拍照、摄像、测量等)来了解客家建筑的类型、特点及其变迁的历史根源。
(2)文献调研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了解客家建筑的历史及其文化背景。
(3)专家访谈通过与客家文化和客家建筑研究的专家进行访谈,来了解对于客家建筑的认识和看法。
4.调研工作的开展(1)确定调研的时间、地点、任务和组织结构等;(2)成立调研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和工作分工;(3)根据工作计划,分别到各地开展现场调研、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4)按照工作计划编写调研报告,并组织讨论和评审。
客家建筑调研报告
![客家建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b016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6.png)
客家建筑调研报告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客家建筑。
客家建筑是指中国南方华南地区的一种特色建筑风格,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的客家地区。
客家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结构和装饰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
客家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富于实用性。
由于客家人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他们的房屋需要具备耐久、防火、防水、隔热等功能。
因此,客家建筑通常采用木材和砖石等材料,以及独特的结构设计,使房屋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和环境要求。
其次,客家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隐密性和安全性。
由于客家人在历史上经常受到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他们的房屋常常被设计成有某种防御作用的样式。
比如,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典型的客家建筑形式,其外部呈尖顶形状,可以起到护城镇的作用。
其次,客家建筑的装饰和雕刻也是其独特之处。
客家人崇尚传统文化,善于木雕、石雕、壁画等艺术形式,因此他们的房屋经常被装饰得富丽堂皇。
外墙常常雕刻有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内部则常常悬挂着别致的各种壁画和纸质装饰物,以展示主人的品味和社会地位。
最后,我们来看看客家建筑的亲子关系。
客家建筑以其多功能、多代同堂的特点而闻名。
客家人一般喜欢围合式建筑,即在一座房子中,包括父母、子女以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多个世代的人居住在一起。
这使得客家建筑成为了一个亲密、团结的家庭象征,也体现了客家人血脉相承、家族重视的传统观念。
总的来说,客家建筑是中国南方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它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客家建筑以其实用、安全、装饰精美以及亲子关系的特色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通过对客家建筑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客家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范文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fe36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1.png)
客家建筑调研方案范文标题:客家建筑调研方案一、研究目的与意义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客家建筑的调研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方式、传统价值观以及社会背景,进一步推动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二、研究内容1. 了解客家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调研客家建筑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3. 探索客家建筑的建造技术和特色建筑构件;4. 研究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阅读相关书籍、杂志和文献资料,了解客家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研究进展;2. 实地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建筑群体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观察、测量和摄影等手段收集数据;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探讨客家建筑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保护措施;4. 网络调研: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客家建筑相关的线上信息和研究成果,了解不同学者和机构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四、预期成果1. 完成一份客家建筑调研报告,详细介绍客家建筑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2. 形成一批实地调研的数据和照片资料,作为后续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参考;3. 提出客家建筑保护与传承的建议,为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4. 组织学术研讨会或展览,与其他研究者和公众分享研究成果,并促进学术交流和社会认识。
五、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一个月):-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 制定实地调查计划,选择调查地点;- 邀请专家进行访谈。
2. 第二阶段(三个月):- 实地调查并记录数据、拍摄照片;- 针对调查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收集和整理网络调研的数据和研究成果。
3. 第三阶段(一个月):- 撰写调研报告,详细介绍研究结果和发现;- 提出客家建筑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筹备学术研讨会或展览。
六、调研中的注意事项1. 尊重当地居民和相关机构的意愿,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2. 注意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调查和记录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3. 组织科学合理的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注意安全,在调研过程中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的历次迁徙
The previous migration of Hakka
客家人经历了5次大迁徙 4.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席卷,南宋帝室无能,逃窜福建、 广东。江西、福建的客家先民随之南迁,流入广东东北部, 相应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号召,勤王抗元。 5.元代初期,在统治者的高压下,客家聚居区域人口大减, 经过明代的休养生息,复兴。山多田少,不能满足发展, 清朝初期,朝廷实施移民,客家大举南下、西迁。入珠江 三角洲地区、广东西部,深圳和香港九龙,新界,同时还 有一部分迁入台湾。
客家土楼改造
客家土楼改造
客家土楼建筑
墙壁厚度:高度=1:座土楼工序:1.选址定位 2.开基地 3.打石脚 4.行墙 5.献架 6.出水 7.装修
客家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
南迁,强化了客家宗族观念
South migration,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Hakka clan
客家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宗族观念。观念的形成与他们南 迁分不开。客家人一次又一次的南迁,颠沛流离,他们 正是开着宗族的团结一心和互相帮助。宗族保障了移民 的成功:反之,南迁,进一步强化了宗族观念的凝聚力。 客家在到一个新的地方时,不论是披荆斩棘,开垦耕地, 还是为求得生存空间而与土著发生矛盾冲突中,以及面 对土匪的频繁袭扰,都依靠宗族的齐心协力。 客家人建造庞大的土楼、围屋,更要依赖族人年复一年 的共同劳作。反过来,客家人世世代代在土楼、围屋聚 族居,大家相守相望,相亲相爱,也增强了宗族观念和 宗族制度。
与南方土著民族的融合
The integr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South
客家人的主体是中原南迁的汉人,客家文化的主体承袭 了中原文化。但是客家先民在南迁及定居后,也不短的 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古越文化和畲(she)族、瑶 族等文化。最重要的是畲族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交流的工具,客家与畲族长期 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他们交流首先要有通用的语言 作为媒介,导致他们的母语出现变异,彼此互相靠拢。 经济生产,物质文化 风俗习惯方面最多,最突出的是生育与丧葬习俗。
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
The house, Fujian Tulou, Guangdong round Dragon House
走马楼 走马楼实际是全封闭的方形土楼的“简化”和“开放”。走马 楼形式多样,随山势,地形及住户人口的多少而不同, 常见的有一字型,曲尺形,凹形。多为二层楼。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及社会功能
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
The house, Fujian Tulou, Guangdong round Dragon House
闽西土楼 按八卦图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 总祠堂前为一座戏台。演习时,全楼数百居民可在戏台 前的天井和内环2楼廊道看演出。被誉为“土楼王子” 1985年,它的建筑模型连同北京的天坛模型一起,送往 洛杉矶,参加国际建筑模型展览。
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
The house, Fujian Tulou, Guangdong round Dragon House
粤东围龙屋 围屋是客家人的另一种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 围屋有殿堂式围屋和围龙屋两种。 围屋最常见的是殿堂式围屋。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 次,对称。 大多建与较开阔的丘陵缓坡。建屋之初,通常先建祠堂 和横屋,后因兄弟成家,子孙繁衍而扩建新的,便从左 右横屋往祠堂后面建造半圆形的围屋。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及社会功能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traditional houses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
4.合族聚居性:客家土楼、围屋、五凤楼一般规模都很 打。正是为了适应聚族合租的特点 祖宗祠堂是族长聚集各户议事。闺女出嫁要爱祠堂向列 祖辞行。
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
The house, Fujian Tulou, Guangdong round Dragon House
赣南围屋 散落在江西赣南的客家围屋,当地称“土围子”大多备考 青山,面临小河,独立为体。大多是方形,四角构筑有 坚固的碉堡楼,墙上设置了一排排对外设计的孔眼。 赣南客家围屋是公元三世纪东汉中后期中原地区大庄园 主的典型住宅形式,中原士民南迁时,把这种建筑形式 和技术传到客家地区。 大小:小的仅三开间,大的占地10亩 围屋一般2-3围,也有四层的,按八卦形布局。 外墙多是有麻石、鹅卵石、青砖和糯米浆构筑而成,墙 体厚的有2米多。结构封闭。 龙南县关西的一座围屋,墙上敷糯米粉,危急时刻可剥 下来充饥。
客家的历次迁徙
The previous migration of Hakka
客家人经历了5次大迁徙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止南方的百越民族进犯,派50万 大军南下,不久秦朝灭亡,秦军仍留居驻地,与当地百越 民族融合,大部分成为今天广东广西一代粤语地区的先民, 另一部分便是客家人最早的祖先。 2.始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避免战乱,中原汉人开始南 迁。魏蜀吴三国纷争,特别是公元331年的“永嘉之乱”, 匈奴攻陷洛阳,俘虏怀帝,杀人三万,于是纷纷迁徙到安 徽和江西的长江两侧。 3.唐代末年的黄巢农民战争和藩镇割据,使客家先民居住 地成了战火的要冲。只好再次迁徙,移居江西东南部和福 建西部,还有一些入广东东北部。
客家土楼的八卦文化
客家土楼建筑设计中融入了《易经》中的精髓“八卦”的 理念,建造出按八卦布局,以阴阳为本的建筑。 土楼与楼外的山峦、溪流、道路十分协调的融合在一起, 客家人对土楼的选址以阴阳、五行及方位定凶吉。客家 土楼大多坐北朝南。 土楼的两眼水井呈东西或南北对称,象征日月或映射太 极团中的两条头尾相接的阴阳鱼的眼睛。 客家人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八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 典之一。
方圆之间与土楼的演变
从土楼的构造上说,客家土楼是先有方形后有得圆形。 11-12世纪建造的欧洲古城堡大都是带角的矩形,结果 造成不利于防守的致命弱点。虽然攻城者在接近城堡时, 很容易招收守城者的打击,但城堡角上是守军的视线和 弓箭难以企及的地方。针对这一弊病,对城堡进行了改 造。 从土堡演变而来的课件土圆楼的出现,除了有增强防御 功能的客观需求外,还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强大的的家 族凝聚力,相对安宁的生活环境,较扎实的物质基础。
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
The house, Fujian Tulou, Guangdong round Dragon House
闽西土楼 永定县湖坑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明代崇祯年间动工到清 代康熙年间竣工,经历半个世纪,是当地最大的圆楼”土 楼王“ 直径73米,全楼共有三圈,周长229米,高12.4米为四层 每层72间,共288间,二环二层,每层40个房间,共80 间,三环一层,32间,中心环形庭院。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traditional houses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
1.坚固性:现存福建、广东、江西一带的圆形,方形土 楼,一般都有200-600年的历史。经历风雨洗刷,强烈 地震,台风袭击依然安然无恙。据《永定县志》记载, 1918年发生大地震,历时20分钟,丹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2.安全性:客家人本事中原汉人,他们南迁到闽、粤、 赣边界山区,方式盗匪,猛兽的袭击 3.封闭性:客家民居无论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个房 间、厅堂、天井,都有走廊、巷道、楼梯相通。对外则 是全封闭的。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和一个后门,活一 个正门两个侧门。
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
The house, Fujian Tulou, Guangdong round Dragon House
闽西土楼 据说,20世纪60年代,西方某大国宣城,他们的卫星在 中国东南的崇山峻岭中,发现几组“导弹基地”其实,被 误认为“导弹基地”的是客家的传统民居--圆形土楼
客家历史文化
Hakka History and culture
客家是中国汉民族的一个稳定而又独特的民系。他们主要 是4世纪初(西晋末年)、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 初(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而从黄河流域逐渐迁徙南方 的汉人。他们都操共同的客家方言,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 和共同的心理素质。目前,国内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 古剑、江西、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台湾、海南等省、 自治区。其中几种居住在广东的东北部、福建西部和江西 南部,即人们常说的闽粤赣交界地区。
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
The house, Fujian Tulou, Guangdong round Dragon House
五凤楼 五凤楼多分布于各地客家山区,形式与殿堂式围屋相似, 但是适应山地斜坡,房间随地势 阶梯式向上升高。 从远望去一层层屋脊飞檐,犹如展翅的凤凰。常见的多 为五层叠
客家土楼调研
任强
一、客家人
二、福建客家土楼
顾名思义的客家土楼
As the Hakka
名 称:客家土楼(别名:福建土楼、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 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 形 状: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 数 量:8000余座 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