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白百度地图确实是能帮助我们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这种帮助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1)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的形成。
(2)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利用搜集的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家详解台湾岛形成全过程/video/2414745.htm
【百度视频】阿里山风光/u19/v_NDcxOTEzNTA.html
【百度视频】日月潭风光/v/b/18170067-1366086610.html (设计意图:通过美妙绝伦的风光图片及视频资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
6.学生谈看后的感受。(师板书:美丽)
7.台湾岛的美称。
(1)老师把台湾的美称一个个说出来,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2)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有这些别称?说出理由。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小组合作交流,描绘台湾的美丽富饶。
(4)代表发言。
(5)教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
【百度知道】台湾岛的美称/question/216992993.html?an=0&si=1(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图片,明白台湾岛的美称的内涵,更加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老师小结。板书:富饶,完善课题内容:宝岛
8.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百度百科】台湾岛历史沿革/view/102198.htm?hold=redirect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教学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集中所在。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研读教材,在读一读中有所思考,从历史开发的长河中感受台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连,水乳交融。)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板书:开发耕耘
三.收获与交流。师生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完善课题板书:祖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