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概论.ppt
合集下载
外科学PPT课件 周围神经损伤
![外科学PPT课件 周围神经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1a76f0c71eb91a37f1115ce5.png)
外科学
SURGERY
Company name
外科学
SURGERY
Company name
外科学
SURGERY
外科学
SURGERY
第四节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概述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周围神经在走行的 过程中,可能经过某些骨纤维隧道,跨越肌 腱膜、或穿过筋膜,在这些部位他的活动空 间受到明显的限制,当这些隧道、腱膜、筋 膜等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狭窄、增生、肥厚、 粘连时,就会使经过该处的神经受到挤压, 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永久 性神经功能障碍。
四 旋后肌综合征
定义 又称骨间背侧神经综合症、
挠管综合症,是指骨间背侧神经 在旋后肌腱弓(Froshe弓)附近 受压而引起的该神经麻痹导致的 综合征。
解剖 挠管:外侧面肱挠肌,下端
前外侧是挠侧腕长伸肌和腕短伸 肌,内侧由肱二头肌肱肌组成。 挠神经在此管内分为骨间背侧神 经和挠浅神经。
病因病理
1 创伤。 2 炎症。 3 肿块。 4 劳损。 5 局部解剖特点。 上述情况造成压迫而致本病。
临床表现 1 前臂近端掌侧疼痛,抗前臂旋前和屈腕使疼痛加重。 2 挠侧三个半手指麻木。 3拇、食指屈力减弱,鱼际肌有轻度萎缩。 。
诊断 1 临床表现。 2 Tinel征在前臂掌侧近1/3处(+)。 3 Phalen试验阴性。 4 X-ray一般无明显异常。 5 肌电图检查
治疗 手术治疗探查松解。
六 梨状肌综合征
五 旋前圆肌综合征
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或 指浅屈肌时神经受到卡压所 致。当时其描述的旋前圆肌 综合征并非都为旋前圆肌卡 压,因此,临床命名并不确 切。然而,由于临床长期将 此类病变称为旋前圆肌综合 征,所以,这一命名沿用至 今。
SURGERY
Company name
外科学
SURGERY
Company name
外科学
SURGERY
外科学
SURGERY
第四节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概述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周围神经在走行的 过程中,可能经过某些骨纤维隧道,跨越肌 腱膜、或穿过筋膜,在这些部位他的活动空 间受到明显的限制,当这些隧道、腱膜、筋 膜等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狭窄、增生、肥厚、 粘连时,就会使经过该处的神经受到挤压, 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永久 性神经功能障碍。
四 旋后肌综合征
定义 又称骨间背侧神经综合症、
挠管综合症,是指骨间背侧神经 在旋后肌腱弓(Froshe弓)附近 受压而引起的该神经麻痹导致的 综合征。
解剖 挠管:外侧面肱挠肌,下端
前外侧是挠侧腕长伸肌和腕短伸 肌,内侧由肱二头肌肱肌组成。 挠神经在此管内分为骨间背侧神 经和挠浅神经。
病因病理
1 创伤。 2 炎症。 3 肿块。 4 劳损。 5 局部解剖特点。 上述情况造成压迫而致本病。
临床表现 1 前臂近端掌侧疼痛,抗前臂旋前和屈腕使疼痛加重。 2 挠侧三个半手指麻木。 3拇、食指屈力减弱,鱼际肌有轻度萎缩。 。
诊断 1 临床表现。 2 Tinel征在前臂掌侧近1/3处(+)。 3 Phalen试验阴性。 4 X-ray一般无明显异常。 5 肌电图检查
治疗 手术治疗探查松解。
六 梨状肌综合征
五 旋前圆肌综合征
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或 指浅屈肌时神经受到卡压所 致。当时其描述的旋前圆肌 综合征并非都为旋前圆肌卡 压,因此,临床命名并不确 切。然而,由于临床长期将 此类病变称为旋前圆肌综合 征,所以,这一命名沿用至 今。
外科学ppt课件
![外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26e28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a.png)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临床表现: 无明显症状 可有呼吸浅慢 嗜睡、谵妄等精神-神经异常 可有低钾、低氯和缺水表现 依靠血气分析确诊,判断程度
治疗: 原发病治疗 丧失胃液者 注意补钾 严重碱中毒用稀释的盐酸溶液 纠正碱中毒不宜过速,也不要完全纠正,
解除病因是关键
呼吸性酸中毒
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 出体内生成的CO2,使血PaCO2增高,引 起高碳酸血症
脉营养中补钾不足 4、 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瘘 5、 钾向组织内转移
临床表现: 肌无力,四肢最早出现。 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
典型的ECG改变 代偿: 1、 钾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H+转移到细胞
内 2、 远曲小管作用,反常性酸性尿 注意有时候低钾不明显,尤其是伴有严重的ECF
外科工作范围不断发生变化,与其他 临床学科有许多交叉。
一、疾病 1、 损伤 2、 感染 3、 肿瘤 4、 畸形 5、 内分泌功能失调 6、 寄生虫病 7、 其他如肠梗阻 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是相对的,外科患者不一定
都要手术治疗;内科病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也可能 需手术;原来认为应该手术的疾病,现在可用非 手术治疗。
呼吸性碱中毒
肺泡通气过度,CO2排出过多,使血 PaCO2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病因:通气过度和癔病、忧虑、疼痛、 创伤、中枢神经疾病
代偿:作用有限 1、 PaCO2降低,呼吸抑制,呼吸浅慢,
CO2排出减少 2、 肾小管分泌H+减少
临床表现: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可有眩晕、手足、口周麻木和针刺感 血气 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面罩呼吸,减少CO2的排出
小儿体液量占体重的比例高
外科学PPT课件
![外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74cd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c.png)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手术剪
用于分离和剪断组织。
手术针和线
用于缝合伤口。
手术镊
用于夹持和提起组织或器官。
手术技术和方法
开放手术
通过切口进入体腔或组织,适用于较大的病 变或器官切除。
移植手术
将器官或组织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 。
微创手术
通过小切口或使用内镜进行手术,具有创伤 小、恢复快的优点。
显微手术
03
外科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
总结词
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类,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这 些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病灶切除等。
肿瘤性疾病
总结词
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
VS
详细描述
肿瘤性疾病也是外科疾病中的重要一类,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常见的良性肿 瘤有脂肪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如肺癌 、胃癌、肝癌等。手术切除是治疗肿瘤性 疾病的重要手段。
外科学的重要性
外科学对于保障人类健康、治疗疾病 和恢复器官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外科学的历史和发展
外科学的历史
外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 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各种外科手术方法 来治疗创伤和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 发展,外科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医 学学科。
外科学的发展
外科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外科学概述 • 人体解剖学基础 • 外科疾病概述 • 外科手术基础 • 外科疾病的治疗 • 外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01
外科学概述
外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外科学的定义
手术剪
用于分离和剪断组织。
手术针和线
用于缝合伤口。
手术镊
用于夹持和提起组织或器官。
手术技术和方法
开放手术
通过切口进入体腔或组织,适用于较大的病 变或器官切除。
移植手术
将器官或组织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 。
微创手术
通过小切口或使用内镜进行手术,具有创伤 小、恢复快的优点。
显微手术
03
外科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
总结词
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类,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这 些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病灶切除等。
肿瘤性疾病
总结词
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
VS
详细描述
肿瘤性疾病也是外科疾病中的重要一类,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常见的良性肿 瘤有脂肪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如肺癌 、胃癌、肝癌等。手术切除是治疗肿瘤性 疾病的重要手段。
外科学的重要性
外科学对于保障人类健康、治疗疾病 和恢复器官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外科学的历史和发展
外科学的历史
外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 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各种外科手术方法 来治疗创伤和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 发展,外科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医 学学科。
外科学的发展
外科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外科学概述 • 人体解剖学基础 • 外科疾病概述 • 外科手术基础 • 外科疾病的治疗 • 外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01
外科学概述
外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外科学的定义
外科学总论课件ppt
![外科学总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5100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b.png)
CHAPTER 03
外科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的炎症反应。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 法进行诊断。
ABCD
感染性疾病的症状
发热、疼痛、红肿、功能障碍等。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其他对症治疗。
提供必要的营养、输血、止痛等支 持,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物理治疗
如热敷、按摩等,以缓解症状、促 进康复。
03
02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 素、镇痛药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咨 询和支持。
04
综合治疗原则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全程治疗原则
机器人手术系统通常由医生控制台、机械臂系统、三维高清影像系统等组成,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和 操作。目前,机器人手术技术在前列腺切除、肾切除、冠状动脉搭桥等领域应用较多,未来还有望在 更复杂的手术中发挥作用。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个性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基因组、生活方式等因素,制 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精 准医学是指通过精准的检测和诊断,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CHAPTER 04
外科治疗原则与方法
手术治疗原则
确定性原则
手术应尽量彻底,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性。
无菌原则
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 止感染。
微创原则
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机体的损伤,促进 术后恢复。
功能保留原则
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 保留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外科学说课PPT课件
![外科学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a391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b.png)
等。
未来外科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外科学将朝着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将不断涌现,如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和组织工程等, 为外科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然而,未来的外科学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昂、 伦理和法律问题等。同时,如何将新的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 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
05
外科学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炎药、 镇痛药、抗凝药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
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密切相关,因此应向 患者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治
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或晚期疾病,其他治疗手段可能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06
外科学病例分析
病例一:阑尾炎手术
阑尾炎概述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通常需要手 术治疗。
病例描述
患者男性,3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就诊,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手术过程
手术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 好。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类型,感染 性疾病可分为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肿瘤性疾病
01
02
03
肿瘤性疾病
是指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 成的肿块,可分为良性肿 瘤和恶性肿瘤。
肿瘤性疾病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和组织来源, 肿瘤性疾病可分为肺癌、 胃癌、肝癌、乳腺癌等。
诊断方法
未来外科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外科学将朝着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将不断涌现,如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和组织工程等, 为外科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然而,未来的外科学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昂、 伦理和法律问题等。同时,如何将新的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 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
05
外科学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炎药、 镇痛药、抗凝药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
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密切相关,因此应向 患者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治
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或晚期疾病,其他治疗手段可能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06
外科学病例分析
病例一:阑尾炎手术
阑尾炎概述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通常需要手 术治疗。
病例描述
患者男性,3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就诊,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手术过程
手术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 好。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类型,感染 性疾病可分为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肿瘤性疾病
01
02
03
肿瘤性疾病
是指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 成的肿块,可分为良性肿 瘤和恶性肿瘤。
肿瘤性疾病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和组织来源, 肿瘤性疾病可分为肺癌、 胃癌、肝癌、乳腺癌等。
诊断方法
外科学(Surgery)第一章绪论ppt课件(2024)
![外科学(Surgery)第一章绪论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80efb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f.png)
烧伤
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冻伤
由低温引起的组织损伤。
2024/1/26
8
感染性疾病
脓肿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局部感 染。
蜂窝织炎
由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 性感染。
2024/1/26
丹毒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
9
肿瘤性疾病
2024/1/26
2024/1/26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
并发症处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确保患者安全 度过术后恢复期。
23
06 外科护理理念与 实践
2024/1/26
24
整体护理观念在外科护理中应用
麻醉并发症预防
02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
持循环稳定、预防恶心呕吐等。
麻醉后恢复
03
关注患者麻醉后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疼痛、恶心
、呕吐等问题。
22
术后镇痛和康复治疗方法
术后镇痛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疼痛程度,合理选择镇 痛药物和镇痛方式,如口服镇痛药、静脉镇 痛泵等。
听诊
利用听诊器听取患者体内声音,如 心音、呼吸音等,辅助诊断。
04
17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免疫等,用于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
尿液检查
了解泌尿系统功能及代谢情况。
粪便检查
辅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及寄生虫感染。
脑脊液检查
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冻伤
由低温引起的组织损伤。
2024/1/26
8
感染性疾病
脓肿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局部感 染。
蜂窝织炎
由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 性感染。
2024/1/26
丹毒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
9
肿瘤性疾病
2024/1/26
2024/1/26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
并发症处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确保患者安全 度过术后恢复期。
23
06 外科护理理念与 实践
2024/1/26
24
整体护理观念在外科护理中应用
麻醉并发症预防
02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
持循环稳定、预防恶心呕吐等。
麻醉后恢复
03
关注患者麻醉后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疼痛、恶心
、呕吐等问题。
22
术后镇痛和康复治疗方法
术后镇痛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疼痛程度,合理选择镇 痛药物和镇痛方式,如口服镇痛药、静脉镇 痛泵等。
听诊
利用听诊器听取患者体内声音,如 心音、呼吸音等,辅助诊断。
04
17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免疫等,用于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
尿液检查
了解泌尿系统功能及代谢情况。
粪便检查
辅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及寄生虫感染。
脑脊液检查
外科学绪论(正式)ppt课件
![外科学绪论(正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4ac27bbe23482fb4da4cb6.png)
外科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不是 唯手术。内科是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方法治疗疾病,但 近年来的各种介入技术发展迅速。 2.外科与内科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如胆囊炎、十二指 肠球部溃疡、化脓性感染等。 所以外科学的范畴是会不断更新的。
二、外科学的发展
1、我国古代外科的发展
周朝—疡医学说; 秦汉—《内经》的痈疽篇; 汉未—华佗麻沸汤,剔除死骨、剖腹术等; 明朝—外科正宗; 清朝—医宗金鉴,总结正骨疗法。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不能代替
形象化的要求
Spunk of tiger — 胆大
Eyes of eagle — 眼明
Hands of women — 手巧
Heart of mother — 心细
规划
你对外科学的学习有怎样的学习计划?
60年代
显微外科发展。
70年代 医学影像学发展(超声、CT等)为外科的诊断和 治疗解决了许多难题。自此内窥镜治疗、各种介入治疗技 术、器官移植技术等迅速发展并逐渐向生物医学、基因诊 断及治疗发展。 90年代 微创外科技术发生了飞跃。
三、怎样学习外科学?
一.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外科 学绪 论 (正 式)
外 科 学
绪 论Leabharlann 病例患者男,37岁,餐前上腹部隐痛不适3年,曾诊断为“十二 指肠球部溃疡”并治疗。近日工作较忙。3小时前突发上腹 部剧痛并迅速延及全腹,疼痛难忍,弯腰屈腹疼痛稍减, 平卧或按压腹部则痛甚。 请问:该患者应看内科急诊还是外科急诊?为什么?
外科学
一、外科学的范畴
外科学的发展
2.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外科学的发展
1、我国古代外科的发展
周朝—疡医学说; 秦汉—《内经》的痈疽篇; 汉未—华佗麻沸汤,剔除死骨、剖腹术等; 明朝—外科正宗; 清朝—医宗金鉴,总结正骨疗法。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不能代替
形象化的要求
Spunk of tiger — 胆大
Eyes of eagle — 眼明
Hands of women — 手巧
Heart of mother — 心细
规划
你对外科学的学习有怎样的学习计划?
60年代
显微外科发展。
70年代 医学影像学发展(超声、CT等)为外科的诊断和 治疗解决了许多难题。自此内窥镜治疗、各种介入治疗技 术、器官移植技术等迅速发展并逐渐向生物医学、基因诊 断及治疗发展。 90年代 微创外科技术发生了飞跃。
三、怎样学习外科学?
一.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外科 学绪 论 (正 式)
外 科 学
绪 论Leabharlann 病例患者男,37岁,餐前上腹部隐痛不适3年,曾诊断为“十二 指肠球部溃疡”并治疗。近日工作较忙。3小时前突发上腹 部剧痛并迅速延及全腹,疼痛难忍,弯腰屈腹疼痛稍减, 平卧或按压腹部则痛甚。 请问:该患者应看内科急诊还是外科急诊?为什么?
外科学
一、外科学的范畴
外科学的发展
2.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外科学概论
![外科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cfd06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c.png)
外科学概论
目前外科结构图
Southeast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Structure of Department of Surgery
嵇振岭 副教授、硕士 医学系副主任、外科主任 外科教研室主任
薛梅萍 外科行政秘书
王磊 外科 助 理
胡捷敏 外科教研室秘书
汤文浩 教授、博士 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附院外科副主任
修复组织恢复功能 炎症:坏疽阑尾的切除、肝脓肿的切开引流 肿瘤:良性肿瘤切除疗效好;
恶性能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缓解症状 畸形:先天性畸形需矫正,后天性畸形需整复 其他: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结石形成,
内分泌功能等
现代外科学的任务:
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实验外科以及自然科学基础 内科学及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
外科学成就:
1896:PEGET〈胸外科〉 1902:英皇EDWARD七世阑尾脓肿引流术 1902:CARREL:血管缝合方法 1907:HARRISON:组织移植 1909:KOCHER获得诺贝尔奖 1910:气管内插管麻 1925:英国SOUTTAR二尖瓣分离术 20-30:美国BLALOCK休克的认识 1934:DEBAKEY体外循环 1952:MOORE〈对外科手术的代谢反映〉
伟 大 的 细 菌 学 家
出血:
1872: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 1873:德国Esmarch截肢时用止血带 1901: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 1915:德国Lewisohn混加拘椽酸钠溶液,
血不凝间接输血,血库的建立
抗菌素:
1929:英国F1eming发现了青霉素 1935:德国Domagk用百浪多息(磺胺药) 病理学和实验外科学 18世纪:JOHN HUNTER 《论血液、炎症、枪伤》
目前外科结构图
Southeast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Structure of Department of Surgery
嵇振岭 副教授、硕士 医学系副主任、外科主任 外科教研室主任
薛梅萍 外科行政秘书
王磊 外科 助 理
胡捷敏 外科教研室秘书
汤文浩 教授、博士 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附院外科副主任
修复组织恢复功能 炎症:坏疽阑尾的切除、肝脓肿的切开引流 肿瘤:良性肿瘤切除疗效好;
恶性能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缓解症状 畸形:先天性畸形需矫正,后天性畸形需整复 其他: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结石形成,
内分泌功能等
现代外科学的任务:
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实验外科以及自然科学基础 内科学及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
外科学成就:
1896:PEGET〈胸外科〉 1902:英皇EDWARD七世阑尾脓肿引流术 1902:CARREL:血管缝合方法 1907:HARRISON:组织移植 1909:KOCHER获得诺贝尔奖 1910:气管内插管麻 1925:英国SOUTTAR二尖瓣分离术 20-30:美国BLALOCK休克的认识 1934:DEBAKEY体外循环 1952:MOORE〈对外科手术的代谢反映〉
伟 大 的 细 菌 学 家
出血:
1872: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 1873:德国Esmarch截肢时用止血带 1901: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 1915:德国Lewisohn混加拘椽酸钠溶液,
血不凝间接输血,血库的建立
抗菌素:
1929:英国F1eming发现了青霉素 1935:德国Domagk用百浪多息(磺胺药) 病理学和实验外科学 18世纪:JOHN HUNTER 《论血液、炎症、枪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ucture of Department of Surgery
嵇振岭 副教授、硕士 医学系副主任、外科主任 外科教研室主任
薛梅萍 外科行政秘书
王磊 外科助理
胡捷敏 外科教研室秘书
汤文浩 教授、博士 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附院外科副主任
刘志勇 副教授、硕士 附院外科副主任 胸心外科主任
吴小涛 副教授、博士 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附院骨科主任
外科学成就:
1809:美国MCDOWELL切除卵巢囊肿 1812:英国TRAVERS肠吻合方法建立、 1858:VIRCHOW《细胞病理学》 1881:德国LANGENBECK首例胆囊切除术、
1877:俄国ECK门腔分流术 1886:美国FEITZ创用阑尾炎名词 1889:MCBURNEY阑尾炎压痛点 1895:RONTGEN发现X线
外科学概论
嵇振岭 外科学副教授 外科教研室主任 附院外科主任 医学系副主任 部级突贡专家
铁医外科历史
1935年中央大学医学部外科 1948年中央大学医学院外科 1949年解放军第84医院外科 1958年南京铁道医学院外科 2000年东南大学医学院外科
目前外科结构图
Southeast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火药应用和解剖学研究促进了外科学的 发展 古希腊ALEXANDRIA学校已开设解剖学 1543:VESALIUS《人体结构》
外科学发展史:
1540:外科医生和理发师达成协议 1745:外科医生成立独立行业 1800:LONDON皇家外科学会(FRCS) 1843:英国皇家外科学会 文艺复新时期:倡导内外科的结合
外科学成就:
1896:PEGET〈胸外科〉 1902:英皇EDWARD七世阑尾脓肿引流术 1902:CARREL:血管缝合方法 1907:HARRISON:组织移植 1909:KOCHER获得诺贝尔奖 1910:气管内插管麻 1925:英国SOUTTAR二尖瓣分离术 20-30:美国BLALOCK休克的认识 1934:DEBAKEY体外循环 1952:MOORE〈对外科手术的代谢反映〉
1865:法国Pasteur细菌理论
1867:英国Lister用石炭酸溶液冲洗手术器 械,纱布覆盖伤口,奠定抗菌术基本原则。
1877:德国Bergmann不让伤口再被沾污,研 究手术器械等的灭菌,建立了无菌术。
1889:德国Fue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
1890:美国Halsted倡议戴橡皮手套,使无 菌术臻于完善
人才梯队: 突贡专家:2人 政府津贴:4人 333工程:4人 青蓝工程:1人 拔尖人才:2人
外科学第四版:外科学概论
外科学的范畴
外科疾病分类: 外伤:内脏破裂、骨折、烧伤等,
修复组织恢复功能 炎症:坏疽阑尾的切除、肝脓肿的切开引流 肿瘤:良性肿瘤切除疗效好;
恶性能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缓解症状 畸形:先天性畸形需矫正,后天性畸形需整复 其他: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结石形成,
内分泌功能等
现代外科学的任务:
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实验外科以及自然科学基础 内科学及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
外科学发展史:
1600:古埃及EDWIN SMITH草稿文纸记 载疾病,古印度外科手术器械
公元前400:HIPPOCRATES对外科的认识 1478:CELSUS对炎症的经典描述 200:GALEN体液学说 13-1400:外科是低等职业
外科学成就:
50年代:心脏直视手术 60年代:创伤、整形和移移植外科 70年代: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
生物工程技术 癌基因的研究 外科学专科: 腹部外科、胸心外科、骨科、泌尿外科、 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 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移植外科、肿瘤外科、 急症外科等
我国外科历史:
公元前14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疥、疮”等字的记载 公元前1066一249年:外科医师称为疡医 汉末:杰出的医学家华伦擅长外科技术 唐代:孙思邀著《干金要方》应用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 宋代: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记载用砒剂治疗痔核 金元:《世医得效方》已有正骨经验 明代:陈实功著《外科正宗》记述则颈切断气管应急用丝线
伟 大 的 细 菌 学 家
出血:
1872: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 1873:德国Esmarch截肢时用止血带 1901: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 1915:德国Lewisohn混加拘椽酸钠溶液,
血不凝间接输血,血库的建立
抗菌素:
1929:英国F1eming发现了青霉素 1935:德国Domagk用百浪多息(磺胺药) 病理学和实验外科学 18世纪:JOHN HUNTER 《论血液、炎症、枪伤》
外科各专科结构
普外科
主任:杨德同,副主任:嵇振岭
高乃荣
骨科
主任:吴小涛,副主任:茅祖斌
泌尿外科 主任:姚茂银
胸心血管外科 主任:刘志勇
整形烧伤外科 主任:章庆国,副主任:谭谦
神经外科 主任:杨天明
学科科室及人员
重点学科: 普外科
重点科室: 泌尿外科 整形外科 神经外科
人员结构:
正高:8人 副高:21人 中级:25人
缝合刀口。孙志宏著的《简明医毅》已载有先天性肛管闭锁 的治疗方法 清初:《医宗金鉴》内的“正骨心法”专篇,总结了传统的 正骨疗法
我国外科发展:
百余年历史,然进展很慢 建国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外科体系 外科专科齐全,外科技术普及 1958:大面积深度烧伤抢救治疗进入了国
疼痛:
1846:美国Morton首用乙醚全身麻醉,1846-10-16,MGH 1842:美国LONG使用乙醚 1892:德国Schle00余年前外科的最大困难 问题之一,截肢后死亡率高达40%一50%。
1846:匈牙利Semmelweis用漂白粉水洗手, 抗菌技术开端。
嵇振岭 副教授、硕士 医学系副主任、外科主任 外科教研室主任
薛梅萍 外科行政秘书
王磊 外科助理
胡捷敏 外科教研室秘书
汤文浩 教授、博士 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附院外科副主任
刘志勇 副教授、硕士 附院外科副主任 胸心外科主任
吴小涛 副教授、博士 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附院骨科主任
外科学成就:
1809:美国MCDOWELL切除卵巢囊肿 1812:英国TRAVERS肠吻合方法建立、 1858:VIRCHOW《细胞病理学》 1881:德国LANGENBECK首例胆囊切除术、
1877:俄国ECK门腔分流术 1886:美国FEITZ创用阑尾炎名词 1889:MCBURNEY阑尾炎压痛点 1895:RONTGEN发现X线
外科学概论
嵇振岭 外科学副教授 外科教研室主任 附院外科主任 医学系副主任 部级突贡专家
铁医外科历史
1935年中央大学医学部外科 1948年中央大学医学院外科 1949年解放军第84医院外科 1958年南京铁道医学院外科 2000年东南大学医学院外科
目前外科结构图
Southeast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火药应用和解剖学研究促进了外科学的 发展 古希腊ALEXANDRIA学校已开设解剖学 1543:VESALIUS《人体结构》
外科学发展史:
1540:外科医生和理发师达成协议 1745:外科医生成立独立行业 1800:LONDON皇家外科学会(FRCS) 1843:英国皇家外科学会 文艺复新时期:倡导内外科的结合
外科学成就:
1896:PEGET〈胸外科〉 1902:英皇EDWARD七世阑尾脓肿引流术 1902:CARREL:血管缝合方法 1907:HARRISON:组织移植 1909:KOCHER获得诺贝尔奖 1910:气管内插管麻 1925:英国SOUTTAR二尖瓣分离术 20-30:美国BLALOCK休克的认识 1934:DEBAKEY体外循环 1952:MOORE〈对外科手术的代谢反映〉
1865:法国Pasteur细菌理论
1867:英国Lister用石炭酸溶液冲洗手术器 械,纱布覆盖伤口,奠定抗菌术基本原则。
1877:德国Bergmann不让伤口再被沾污,研 究手术器械等的灭菌,建立了无菌术。
1889:德国Fue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
1890:美国Halsted倡议戴橡皮手套,使无 菌术臻于完善
人才梯队: 突贡专家:2人 政府津贴:4人 333工程:4人 青蓝工程:1人 拔尖人才:2人
外科学第四版:外科学概论
外科学的范畴
外科疾病分类: 外伤:内脏破裂、骨折、烧伤等,
修复组织恢复功能 炎症:坏疽阑尾的切除、肝脓肿的切开引流 肿瘤:良性肿瘤切除疗效好;
恶性能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缓解症状 畸形:先天性畸形需矫正,后天性畸形需整复 其他: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结石形成,
内分泌功能等
现代外科学的任务:
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实验外科以及自然科学基础 内科学及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
外科学发展史:
1600:古埃及EDWIN SMITH草稿文纸记 载疾病,古印度外科手术器械
公元前400:HIPPOCRATES对外科的认识 1478:CELSUS对炎症的经典描述 200:GALEN体液学说 13-1400:外科是低等职业
外科学成就:
50年代:心脏直视手术 60年代:创伤、整形和移移植外科 70年代: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
生物工程技术 癌基因的研究 外科学专科: 腹部外科、胸心外科、骨科、泌尿外科、 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 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移植外科、肿瘤外科、 急症外科等
我国外科历史:
公元前14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疥、疮”等字的记载 公元前1066一249年:外科医师称为疡医 汉末:杰出的医学家华伦擅长外科技术 唐代:孙思邀著《干金要方》应用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 宋代: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记载用砒剂治疗痔核 金元:《世医得效方》已有正骨经验 明代:陈实功著《外科正宗》记述则颈切断气管应急用丝线
伟 大 的 细 菌 学 家
出血:
1872: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 1873:德国Esmarch截肢时用止血带 1901: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 1915:德国Lewisohn混加拘椽酸钠溶液,
血不凝间接输血,血库的建立
抗菌素:
1929:英国F1eming发现了青霉素 1935:德国Domagk用百浪多息(磺胺药) 病理学和实验外科学 18世纪:JOHN HUNTER 《论血液、炎症、枪伤》
外科各专科结构
普外科
主任:杨德同,副主任:嵇振岭
高乃荣
骨科
主任:吴小涛,副主任:茅祖斌
泌尿外科 主任:姚茂银
胸心血管外科 主任:刘志勇
整形烧伤外科 主任:章庆国,副主任:谭谦
神经外科 主任:杨天明
学科科室及人员
重点学科: 普外科
重点科室: 泌尿外科 整形外科 神经外科
人员结构:
正高:8人 副高:21人 中级:25人
缝合刀口。孙志宏著的《简明医毅》已载有先天性肛管闭锁 的治疗方法 清初:《医宗金鉴》内的“正骨心法”专篇,总结了传统的 正骨疗法
我国外科发展:
百余年历史,然进展很慢 建国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外科体系 外科专科齐全,外科技术普及 1958:大面积深度烧伤抢救治疗进入了国
疼痛:
1846:美国Morton首用乙醚全身麻醉,1846-10-16,MGH 1842:美国LONG使用乙醚 1892:德国Schle00余年前外科的最大困难 问题之一,截肢后死亡率高达40%一50%。
1846:匈牙利Semmelweis用漂白粉水洗手, 抗菌技术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