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一)季节变化的原因探索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本课内容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深入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四季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概念。

2.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

2.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四季的变化。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四季为什么会变化吗?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呢?”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分析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1-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和五带

1-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和五带

冬季
40°E
70°E
100°E
10°E
130°E
20°W
160°E
2. 由图文信息可知( C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纬度越高,昼越长
(2012·四川文综)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 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2~3题。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 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 的纬度变化 纬度变化
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划分
(2012·四川文综)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 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2~3题。
冬季
40°E
70°E
太阳高度情况大约为( A )
A.①
B.②
C.③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④
读我国某城市( 32°N,117°E)某时刻行道路航道树及树影示
意图,回答6-7题
W
S
N
E
6. 根据行道路航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C )
A.1月1日12:00
B.3月1日19:00
C.7月1日19:00
D.10月1日9:00
读我国某城市( 32°N,117°E)某时刻行道路航道树及树影示 意图,回答6-7题
C.三环水绕,沃野千里
D.地势低平,时鲜业发达
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正午
下午
上午 南
日落

西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实录一、展示课例《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六课二、目标分析(一)科学观念1.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2.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二)科学探究目标1.建构模型,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

2.通过数据分析,质疑创新,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特征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无关。

(三)态度责任1.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2.为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课件,模拟地球公转模型,地球公转的资料。

教学过程(实录):一.聚焦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示意图师: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生:地球自转。

师:地球除了自转,还会怎样运动?生:公转。

师: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生: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师:地球公转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四季交替的图片)。

地球公转与四季交替变化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由已有知识导入新课,导入简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接下来的探究。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板书课题)教学反思:我的导入非常简单。

以旧知引入新的探究活动。

把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更多时间进行探究活动。

二.研讨(一)探究活动一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1.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师:请同学们小组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说一说地球的公转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3)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师: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对上述问题讨论交流,再汇报。

(1分钟计时)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你们有答案了吗?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地球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会改变,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

师:你们的发现和这位同学的一样吗?生:一样。

师:地球公转的这些特点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吗?生: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冬季,离太阳近时是夏季。

为什么地球会产生季节变化?

为什么地球会产生季节变化?

为什么地球会产生季节变化?
地球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地球自转轴倾斜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具体来说,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23.5度的倾斜角度,这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出现。

首先,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同地区接收到的阳光照射量是不同的。

在北半球冬至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远,接收到的阳光辐射最少,导致寒冷的冬季;而在夏至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近,接收到的阳光辐射最多,导致温暖的夏季。

相反,在南半球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其次,地球自转也会影响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例如,在夏季,白天阳光照射时间长,地表温度升高,而在冬季,阳光照射时间短,地表温度下降。

因此,地球自转轴倾斜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组合效应导致了地球季节变化的出现。

这种现象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和温度在一年中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为生物圈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小学科学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2. 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四季变化的原因。

3. 能够说明地球公转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概念。

2. 地球公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 地球公转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解释地球公转如何引起四季的变化。

2. 分析地球公转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大地球模型或图片。

2. 学生练习册。

3.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绕太阳转动的吗?2. 学生回答。

3.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的公转和四季有什么关系吗?4. 学生回答。

Step 2:概念讲解与探究(15分钟)1. 出示大地球模型或图片,向学生讲解地球的公转运动。

2. 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或图片,自主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 学生们互动讨论并总结。

Step 3:探究结果的解释(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释地球公转如何引起四季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找到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3. 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

Step 4:地球公转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20分钟)1. 提问学生:地球公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太阳的高度和时间的变化。

3. 提问学生:地球公转对农业有什么影响?4. 学生回答: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

Step 5:小结与巩固(20分钟)1. 教师总结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并强调其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2. 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他们正确思考。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变化,总结不同季节的特点。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行星的公转运动对其四季变化的影响。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公转一周约365天6小时。

2.了解机械模型和推测吸引力模型,发现公转现象的本质。

3.学习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轨道倾斜度造成直射日和斜射日交替出现。

4.探究四季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了解人类如何适应四季变化。

教学内容:1.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公转周期是约365天6小时。

2.机械模型和推测吸引力模型的说明,分析公转现象的本质。

3.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轨道倾斜度造成地球表面直射日和斜射日交替出现。

4.四季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人类如何适应四季变化。

教学重点:1.地球的公转是真实存在的科学现象,如何了解其本质。

2.将四季变化原因分析清楚,分析季节的变化。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机械模型和推测吸引力模型来说明地球的公转现象,如何理解其本质。

2.四季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四季变化。

教学方法:1.让学生观看科学短片,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探究一些实验观测现象。

2.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结合答案询问尝试理解四季变化的原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有关资料、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生动有趣的图像和科学短片向学生解释地球公转的基础概念。

2.结合实际情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例子让学生了解公转的周期是什么,以及它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1.讲述机械模型和演绎吸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就公转现象的本质问题逐一进行详细讲解。

2.分析地球公转的影响,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分析季节的变化。

三、拓展1.使用多媒体等工具,让学生观看并了解陀螺仪、惯性仪的原理。

2.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实验、讨论、调查等方式探究四季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类如何适应四季变化。

四、总结1.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深入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原理。

2.总结和梳理本节内容,并制定一些实际性的例子和练习以加强学生学习。

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1.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
地球公转自转相结合,导致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例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等。

季节变化正是由于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2.长短不一的昼夜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相对较快的,每天转动一圈。

因此,昼夜的时长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在夏季,地球自转使得我们所处的区域靠近太阳,白天时间变长。

而在冬季,地球自转使得我们所处的区域远离太阳,黑夜时间变长。

3.四季交替
地球公转不仅导致昼夜时间的变化,还引起了远离太阳的地区温度的下降,靠近太阳的地区温度的上升。

根据地球所运动的轨道,这些变化会构成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4.不同区域的季节
当地球公转使得南半球靠近太阳时,南半球的气温就会升高,此时南半球经历夏季,而北半球经历冬季。

当地球公转使得南半球离太阳遥远时,南半球的气温就会下降,此时南半球经历冬季,而北半球经历夏季。

5.总结
地球公转和自转使得季节变化得以发生,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季节交替,让我们能够享受四季之美,体验不同的景象。

因此,了解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是有益的,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这个伟大的宇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公转的现象。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科学的美妙。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

2.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公转的现象。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共同探讨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采用生活实例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地球公转的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4.准备昼夜长短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引起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公转的现象。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公转(一)季节变化的原因探索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公转(一)季节变化的原因探索

[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起来感到最困难,尤其是做习题时最头疼的内容。

[教学思路]两种思路,通常是用第一种思路教学,比较后觉得后者更有效。

1.从因到过:从提出地球公转出发,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地球公转的特点,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2.从果到因:从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现象入手,探究分析其原因,从而得出地球公转及其特点。

[课标要求]1.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

2.能够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特点及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地球公转特点及季节划分第二课时:五带划分)[教学用具]三球仪自制课件学生用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季节的划分1.〈播放flash动画《走过四季》〉我们走过冬──洁白与纯净;我们走过春──清新与希望;我们走过夏──热情与美丽;我们走过秋──成熟与收获。

走过四季,走进人生!因为有了四季,生命才有了轮回;因为有了四季,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地理知识殿堂,去探究四季产生的原因!2.春夏秋冬组合图片:显示探究话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观察与思考〉(1)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太阳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短?二者有什么关系?(2)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时间出现在几月?最冷出现在几月?正午时分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你的影子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3)一年当中,昼夜情况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小结:由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白昼时间长短也有变化,所以各地获得太阳热量多少不同,气温不同,进而景观也不同。

4.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会不一样,白昼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呢?这还得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

小学科学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2.能够描述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情况。

3.能够解释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物或图片,如地球仪、示意图等。

3.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太阳和月亮运动的知识,提问:“我们知道太阳和月亮会运动,那地球呢?地球有运动吗?”2.学生回答后,解释地球的公转运动,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Step 2 探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1.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地球公转的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有没有关系?我们如何判断四季的变化?”3.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4.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观点,引导全班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Step 3 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原因1.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地球公转的原因: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每天都是自西向东旋转,一年转一圈。

这个运动使得地球面对太阳的地方不同,同时也造成了我们所经历的四季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经历的四季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是太阳远近地球造成的吗?”3.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的原因,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

力量的不同使得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光及热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

Step 4 深化学生的理解1.进行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的角度及热量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2.学生自主探究,进行观察和记录。

Step 5 总结和拓展1.教师总结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观察结果,强调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南极和北极会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这与地球公转和倾斜有关吗?3.教师讲解南极和北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球公转和倾斜对此现象的影响。

地理探索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原理

地理探索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原理

地理探索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原理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是地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它们对地球的气候、生态和地貌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节课将以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原理为中心,通过理论探索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一、地球自转原理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地轴以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原理及其影响如下:1. 在地球上,由于地轴倾角的存在,地球的各地区在不同时间上出现昼夜交替,即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地球自转导致了自转力,这一力量影响了地球上物体的运动,例如风的形成、海水的流动等。

3. 地球自转还直接导致了地球的赤道膨胀,极地收缩,使得地球呈现出稍微扁平的形状,即地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

二、地球公转原理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地球公转的原理及其影响如下:1.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地球靠近太阳的位置为近日点,远离太阳的位置为远日点。

2. 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进入了夏季。

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进入了冬季。

3. 地球绕太阳公转使得日地距离发生变化,在地球近日点,日地距离较近;在地球远日点,日地距离较远。

这种变化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风等有着重要影响。

三、实际探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原理,我们将进行一些实际的探索活动:1. 观察地球自转:请学生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和阴影的移动情况。

通过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效应,以及造成昼夜交替的原理。

2. 模拟地球公转:通过利用小球和一个固定光源,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

学生可以调整小球的位置和角度,并观察到不同位置下日照强度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际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教学探索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原理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运动,周期为一年。这个运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而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我国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植被变化,了解地球公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本节课内容选自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公转方向、周期、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
-掌握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及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认识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和环境伦理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四季变化的关系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首先,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区分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有些同学容易将两者产生的地理现象混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强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动画演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的内容。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认识四季变化的原因,并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与四季变化相关的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季变化的原因可能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能对四季变化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对四季变化规律的科学解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2.能够用示意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

3.理解四季变化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2.用示意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与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公转示意图、四季变化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

提问:“地球的运动产生了哪些现象?”学生可能提到日出日落、季节变化等。

教师总结,引出本课内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四季变化的特点。

学生可能提到春夏秋冬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地球公转示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可能发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不同季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导致四季变化。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并分享讨论成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并能够用地球公转的模型来解释这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内在联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让学生能够用地球公转的模型来解释四季变化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2.用地球公转的模型来解释四季变化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模型演示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模型演示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公转的模型。

2.四季变化的图片。

3.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球运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地球公转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

同时,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这些现象。

4.巩固(10分钟)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地球公转的模型,进一步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地球公转除了产生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还会产生哪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地球公转与地球的自转之间的关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地理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地理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地理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一、引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对季节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教案将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原理以及与季节变化的联系等方面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的作用。

二、地球的自转1. 自转的定义和过程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其轴线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地球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的过程中,造成了地球的昼夜交替。

2.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变化。

当地球的某一地区正处于太阳直射位置时,该地区经历白天;而当该地区背离太阳直射时,则经历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与经线的划分密切相关。

三、地球的公转1. 公转的定义和过程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但与椭圆的偏心率相对较小。

2.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对季节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当地球绕行到近日点时,距离太阳最近,吸收的太阳辐射最为集中,此时该地区阳光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呈现夏季;而当地球绕行到远日点时,距离太阳最远,吸收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此时该地区阳光辐射较弱,气温较低,呈现冬季。

地球公转的轨迹决定了不同季节的长度和特点。

四、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1. 季节变化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不同辐射量,太阳光照在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和角度也不同,从而造成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季节的分布规律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会经历相对的季节。

当北半球接近太阳的时候,北半球经历夏季,而南半球则经历冬季,两个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当北半球远离太阳时,北半球经历冬季,南半球则经历夏季。

而在春季和秋季,两个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相对均衡。

五、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时间上,地球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和角度不同,导致季节的出现和变化。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增加对地球运动的认识,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变化

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变化

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变化?
地球有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轴倾斜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造成的。

1. 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了约2度,这意味着地球北极和南极在不同的时间面向太阳。

这个轴倾斜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季节的变化。

2. 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完全圆形的闭合轨道,而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是不均匀变化的。

当地球在它的椭圆轨道上靠近太阳时,我们称之为近日点,这个时候地球离太阳更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强,导致温度较高,所以是夏季。

而当地球在远日点上,远离太阳,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弱,导致温度较低,所以是冬季。

综合考虑地球轴倾斜和公转轨道,地球的四季变化如下:
- 春季: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而且北半球开始离太阳辐射最直接,这时北半球温度开始升高,昼夜时间相等,
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 夏季:当地球在近日点上且北半球离太阳最近时,北半球将得到更直接的阳光照射,导致温度上升,白天更长,是夏季。

- 秋季: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但北半球仍然接收到较强的阳光,温度逐渐降低,昼夜时间再次相等,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冬季:当地球在远日点上且北半球离太阳最远时,北半球得到的阳光变得相对较弱,导致温度下降,白天变短,是冬季。

这就是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而南半球的四季则与北半球相反,因为它们在不同的轴倾斜状态和公转轨道位置上。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探究研究(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探究研究(1)
小行星和彗星
太阳系中还存在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它们有时会接近地球并 产生引力扰动,但这种扰动对地球公转的影响非常微弱。
04 地球自转与公转相互作用
自转和公转引起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相对于地球的 位置不断变换,形成昼夜交替现
象。
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 来回移动,进一步影响昼夜长短
03
定义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 的运动,称为自转。
特点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恒星日),导致昼夜交替 现象。
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不 同经度地区的地方时差异 ,以及地球形状呈椭球体 等。
公转定义及特点
定义
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一周,称为公转 。
特点
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 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引起正午太阳 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 季和五带。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探究 研究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 录
• 地球自转与公转基本概念 • 地球自转运动规律探究 • 地球公转运动规律探究 • 地球自转与公转相互作用 • 实验观测与数据分析方法 •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应用前景
01 地球自转与公转基本概念
自转定义及特点
01
02
环境保护领域应用前景
生态环境监测
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可以 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监测时间和地 点,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气候变化应对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季节 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有助于制 定针对性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可持续发展规划
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对于制定可 持续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和 保护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地理教案:地球的四季——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与季节变化

地理教案:地球的四季——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与季节变化

地理教案:地球的四季——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与季节变化地球的四季——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与季节变化一、引言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季节的变化是地球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以及季节变化的机制,对我们认识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四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季节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二、地球的倾斜轨道带来的季节变化地球在宇宙中以一个稍微倾斜的轴自转。

这个倾斜轴的存在导致了地球上存在夏季和冬季两个极端的温度。

当地球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北半球的夏季开始,同时南半球进入冬季。

当地球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则北半球进入冬季,南半球开始夏季。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季节的变化。

三、热带与温带气候的形成原因1. 热带气候的形成原因热带地区一年中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处于热带气候带的地区通常是气温高、日照充足。

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为集中,在赤道上空有着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照射。

这种直接的太阳光照射导致了热量的积聚和高温的形成,形成了热带气候。

2. 温带气候的形成原因温带地区的气候相对较凉爽,处于两热区之间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夏季相对较热而冬季相对较冷。

这种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以及地球自转轴的倾斜所致。

在夏季,温带地区更接近太阳,阳光更直接,温度较高。

而在冬季,距离太阳较远,阳光斜射,温度较低。

四、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处于赤道附近的地区,如巴西、刚果等国家,气候炎热潮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而位于高纬度地区,如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气候寒冷干燥,属于寒带气候。

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气候特征。

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的起伏和山脉的存在也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山脉会阻挡冷、暖气流的传播,并产生垂直气候带。

在山脉的风ward一侧,气候通常较湿润,降雨量相对较大;而在风ward的另一侧,气候通常相对干燥,降雨量较少。

科学探索天气变化和季节

科学探索天气变化和季节

科学探索天气变化和季节天气变化和季节的出现一直是人们感到神秘和困惑的事情。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实验,逐渐揭开了天气变化和季节的奥秘。

本文将科学地探索天气变化和季节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界的变化。

一、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大气是地球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地球的温度、气候和天气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的运动形成了涌动的气流,这使得天气变化万千。

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大气运动的方式和速度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气温、风速、湿度等天气要素的变化。

1.1 大气环流系统地球上存在着多个大气环流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赤道附近和两极附近的环流系统。

在赤道附近,由于阳光直射,地表升温,空气上升形成气流上升,形成热带雨林,使得该地区湿润多雨。

而赤道两侧的空气下沉较多,形成热带沙漠和干旱地区。

在两极附近,由于太阳照射斜角较大,地表升温较弱,形成寒带,并伴随着非常低的气温和极端干燥的气候。

1.2 季风和降水季风是指由海陆温差和大气环流造成的风系。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引发了风向的改变,这就是季风。

季风不仅影响风向和风速,还对降水有很大的影响。

以我国为例,夏季时随着印度洋季风的南移,海洋上湿气量增加,形成大规模降水。

而到了冬季,季风反向吹,无法带来湿润的海气,致使降水减少。

1.3 高压和低压系统在大气环流系统中,高压和低压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高压系统指的是气压较高的区域,由于气压的差异,空气自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这种气流运动导致了风的形成,从而引起了天气的变化。

低压系统则相反,气压较低,空气则从周围的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气流。

二、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除了大气运动,地球自身的运动也对季节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导致季节变化的原因。

2.1 地轴倾斜和季节交替地球的地轴倾斜是地球季节交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轴倾斜的存在,地球的不同区域接收到的阳光量也有所不同。

当地球公转到夏至点时,北半球直接接收到的阳光辐射最多,南半球则相对较少,这就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的原因。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并推理得出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二是初步尝试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但本课并非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得出科学准确的四季变化成因,只是纠正学生常见的一个错误观点而已。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系的运动。

2.通过研讨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特征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无关。

(三)科学态度目标1.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2.为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四季变化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模拟地球的公转。

教学难点: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

四、教学准备地球仪、黏土山、卡片老虎、气球(模拟太阳)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四季图片。

师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更替是怎么产生的,并提出“四季的更替是因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不同”这一错误结论让学生探讨。

学生思考。

师用黏土山放在地球仪上,通过模拟实验和观看视频解释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二)公转实验两位同学一位扮演太阳,一位扮演地球。

在学生学习公转之前做公转模拟实验,旨在学生通过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听取他人意见转变自身对地球公转原有的可能有待改进的观点。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改进转地球仪的方法,如地轴倾斜朝向北极星,轨迹椭圆,公转和自转的方向。

然后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练习纸上的地球公转图后,回答有关地球公转的时间、轨迹形状、方向和地轴是否变化的问题。

(三)探索发现让学生挑战猜测这四个位置地球对应的季节,答案正确与否都没有问题。

随后用问题引入“地球上的温度和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并从昼夜更替太阳光的变化,引入地球两极和赤道太阳光照射的变化。

期间,学生通过实验直观感受人在地球上站立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一)季节变化的原因探索
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初中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中关于地球的公转的内容。

教材中叙述性课文较少,活动课文和图表占了大量的篇幅。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教学的难点,也是以后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起来感到最困难,尤其是做习题时最头疼的内容。

[教学思路]
两种思路,通常是用第一种思路教学,但后者更有效。

1.从因到果:从提出地球公转出发,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地球公转的特点,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2.从果到因:从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现象入手,探究分析其原因,从而得出地球公转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特点及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学生用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课件播放flash动画《走过四季》〉我们走过春──清新与希望;我们走过夏──热情与美丽;我们走过秋──成熟与收获;我们走过冬──洁白与纯净。

走过四季,走进人生!因为有了四季,生命才有了轮回;因为有了四季,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地理知识殿堂,去探究四季产生的原因!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春夏秋冬组合图片:显示探究话题:为什么
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观察与思考:
(1)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
最热?太阳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短?
(2))一年当中,昼夜情况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小结:由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白昼
时间长短也有变化,所以各地获得太阳热量多少不同,
气温不同,进而景观也不同。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会不一样,白昼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呢?这还得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

活动:观察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运动,地球公转公转的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如图模拟摆放地球仪并分析地球公转特点。

方向:自西向东
旋转中心:太阳
公转周期:一年
教师: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提出问题: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是怎么使得各地随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呢?
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学生
观察并讨论
在老师提示下明确: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
绕太阳公转,使两极出现靠近和远离太阳
的现象,根据太阳照射地球只能照一半的
原则,直射点和昼夜半球的位置就发生了
变化。

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怎么看出不同时间
的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呢?
(1)太阳直射点:看太阳光指向,离直射
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2)白昼时间长短:看各地所在纬线位于昼夜半球的弧度比例,昼弧比例大则昼长,夜弧比例大则夜长。

活动:根据读图要领,观看动画模拟地球公转过程,观察不同时间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并做记录。

在填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

观察: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填写下表。

四季的划分:
两个表格填完,学生做探究话题总结:回顾问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地球倾斜身子绕太阳公转──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其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所以获得太阳热量最多,气温也就最高,冬季相反;春秋两季介于冬夏之间──四季变化就这样形成的!
课堂练习(略)。

结束语:地球倾斜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获得太阳热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季节变化,那不同地区同一时间获得太阳热量的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留待下节课我们去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