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宋占美

合集下载

英美儿童贫困应对政策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儿童贫困应对政策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 国 由于 高失业 率及 低收 入 因而 占据 着 较高 的 儿童 贫 困
来 十 年左 右可 预 见 的范 围 内老 龄 人 口将有 所减 少 。生 育 率 明 显 降 低 。 英 国首 相 在 1 9 9 9年 宣布 ,政 府 将 竭 尽 全 力在 2 0 年 内 消除 贫 困 。显 然 ,他 们 一 直 在 为 这 目标 努
的 比例 从 1 9 9 7年的 1 8 %下降 到了 2 0 0 1 年的 1 5 %。据此推
( 4 )贫 困家 庭 中 儿童年 龄 在 0 - 5 岁之 间 占 5 9 % 。
( 5 )如 果家 庭 中 儿童 的数 目达到 3个 及 以 上 ,儿 童 贫困 风险 增 高 。
( 6 )接 近一 半 的贫 困 儿童 家庭 接 受收 入 补 助 ,生 活 在 其 中 的儿 童 贫困 高达 9 0 %。 4 . 儿童 贫 困的 戍 果 。在对 儿童 贫 困成 果 的 介 绍 中 , 布拉 德 肖从 物理 成 果 ,认 知成 果 ,行 为成 果 ,情 感成 果 等 四个 方面 对其 进 行 回顾 。其 中物 理成 果 主要 包 括 :死 亡率 、发病 率 、意外 事 故 、虐待 儿 童 、少女 怀 孕 、环 境 退化 及 无家 可 归 等几 个方 面 。认 知成 果 只要 集 中于 教育 成就 方 面 。行 为结果 包 括 :校 园排 斥 、青 少年 犯 罪 、抽 烟吸 毒 、自杀 及 童 l T事 件 。情 感 成 果 包括 :自我 形 象 、
家 相 比Leabharlann ,英 国的政 策 收效 甚微 。
3 . 相 关 贫 困数 据统 计 。
福 利政 策 ,其 中包 括 :全 国性 最低 工 资 ,大幅 度 增加 儿 童福 利及 收 入性 补贴 ,引入 工作 家庭 税收 抵 免 、儿 童税 收 抵 免 、保 育税收 抵 免政 策 ,儿童保 育战 略及 针 对单 亲 家 庭 的特 殊计 划 。为 了提 高 儿童 的营 养 水平 ,英 国政 府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作者:王梅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年第02期美国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使美国义务教育质量呈现更多的分化趋势。

由于美国各州及州内学区在义务教育的权限上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在经费预算、课程设置、教育标准及标准化测试等方面各自为政,加上美国传统上学生数学运算和阅读能力的薄弱,使得美国国内对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

为此,布什政府于2002年1月8日正式签署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以期通过强制性的联邦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教育改革,提高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教学质量[1]。

该法案几乎对美国义务教育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成为美国近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

该法案实施以来对美国的义务教育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争议。

本文主要从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的角度出发,介绍该法案在义务教育质量控制方面的规定,并分析对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借鉴意义。

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美国义务教育质量的法律性保障1.对教师素质的规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

为了确保教师的素质达到法定的规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将教师素质是否达标与获得联邦教育经费联系起来,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在2006~2007学年结束时达到法案规定的“高素质(high qualified teacher,HQT)”[2]。

“高素质”教师的定义是:(1)取得州内教师资格证书;(2)至少获得学士学位;(3)具备某一课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这种专业知识的认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与教学水平以及强制性的统一测试,与教师本身获得的专业学位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4年3月15日,在法案对教师素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联邦教育部又对教师的要求方面作了更加切实可行的修订,其中允许农村教师、科学科教师和一人多科教师延期1年达标。

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民主运动的兴起,美国出现了大量的有关特殊教育的判例,司法判例对特殊教育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

特别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关特殊教育的判例,由于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且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因此其对特殊教育的影响更大。

2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特点考察美国特殊教育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特殊教育立法有以下特点:2.1 民权运动和残疾儿童家长的呼吁对美国特殊教育立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开国之初人们便有很强的人人平等观念,它根源于欧洲白人移民的宗教信仰,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但是当时信徒对人人平等的观念理解较为狭隘,“人人”只是局限在白人,欧洲白人与其他民族,尤其是与黑人之间根本无平等可言。

这直接导致了20世纪50-70年代一系列诉讼案件的出现,如1954年著名的“布朗诉教育局”案、1972年“宾西法尼亚智力落后协会诉宾西法尼亚州政府”案及“米尔斯诉华盛顿教育局”案等,这些案件对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布朗诉教育局”案的胜诉成为以后民权运动的重要基石。

布朗案的判决不仅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权利有很大影响,而且使得平等教育的理念扩大到整个人类群体。

残疾学生的支持者们援引布朗决议指出,残疾儿童与非残疾儿童有同等的权利。

在此基础上,残疾儿童的家长为了保护子女的权益,开始逐渐联合起来,形成全国性团体,以团体的力量共同维护和改善残疾儿童受教育及其他权利。

可以说,美国特殊教育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残疾儿童家长们的不懈努力。

2.2特殊教育法律循环促进,相互影响美国的特殊教育法律主要有四个来源,即宪法、法律、法规和判例法,这些法律分为联邦一级和州一级。

美国联邦宪法和州宪法为特殊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国会和州立法机关起草制定有关特殊教育法令或法律。

通过行政管理机构(如州和联邦教育部颁布法规)这些法律和法令得到了实施,最后是法院对法律和法规作出解释。

法院的作用是运用法律原则解决法律纠纷,虽然法院不制定法律,但法院发表的判决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

美国“教育券”与对中国教育改革启示

美国“教育券”与对中国教育改革启示
School voucher and tuition and SO on,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research
among four cities.Then it introduces the Charter School,which is the School
know Changxing’S School Voucher is transparent operation,but the USA's School Voucher is more reasonable operation.It will become ChangXing’S School Voucher’S trend.Now,except three School Vouchers enforced in Changxing,there are another kinds of School Vouchers.They are used to resolve some controversy appearing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Its function is also been broaden.ChangXing’s school Voucher is from the U.S.A.’S.at the SalTle time.the U.S.A.’S is helpful to Chinese School Voucher.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kinds of school vouchers which have been enforced in some
手段——竞争机制的引入一L,氏兴县的“教育券”目前还是更多的发挥政
府的导向作用,而没有真正的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家长。当然,从两种“教

美国学前补偿计划对我国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启示

美国学前补偿计划对我国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启示

美国学前补偿计划对我国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启示作者:唐荷花雷素娟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第05期[摘要] 为帮助处境不利儿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幼儿补偿教育计划,这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从法律上保障教育公平,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地位的确立,国家财政的投入和早期教育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美国学前教育;补偿计划;农村学前教育[中图分类号] G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0)05-0036-04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各级各类教育都相对贫乏,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尤其缓慢。

据统计,2007年全国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而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近20%。

按照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的比例来看,农村幼儿的入园率是相当低的。

经济条件是教育发展的后盾,我国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投向城市,政府对广大农村学前教育几乎没有任何财政投入。

2001年对14个省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近70%财政拨款用于城市和县镇公办园,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靠农村自己支持。

因此,要总体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村学前进行积极的补偿性教育。

美国政府在学前教育补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我国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美国补偿教育提出的背景美国的补偿教育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国家经济水平大大提高,然而相伴而来的却是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由于贫困,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多为黑人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的子女)往往被排除在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之外。

由于很难获得与一般儿童同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这些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

等到他们进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时,常常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

美国儿童照顾政策述评——兼论对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意义

美国儿童照顾政策述评——兼论对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意义

标志。 这次改革的主题是逐步减少福利资助的对象 , 敦促有工作能力 的福利对象积极参与就业 。 其 中, 备 受关 注的新规定是提出了可领取福利资助的时限, 般 为终身累积领取资助 的时间超过6 0 个月 以后 ,

福利对象将不再获得资助。 1 9 9 6 年 的福利 改革 将 多项 与儿 童照顾 有关 的政
在美 国等工业化发达国家 ,儿童照顾问题已经
从最初 的“ 家庭问题 ” , 演变为“ 社会问题” , 并进一步
乏照看而遇险的新闻报道不断。随着工业化和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 , 家庭结构 已经发生 了很大变化 , 传统 私人领域的儿童照顾问题也发展到亟需社会政策介
人 的 阶段 。
发展为“ 社会政策问题 ” , 形成 了一系列解决儿童照 顾需要的社会政策。 然而, 目前我国的儿童照顾问题
二、 美 国 的儿童 照顾政 策
( 一) 发 展 演 变
2 0 世纪初 ,由于较低 的社会经济水平 以及相应 社会政策的缺位 ,美 国儿童的生活与发展均处于较 低 的水平。 1 9 0 0 年, 每4 个5 岁以下儿童就有 1 个死亡 。 当时 ,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仅为8 %, 且全美有2 0 0 万1 0 至1 5 岁的童工朗 。 虽然1 9 0 9 年 白宫召开了第一次有关
儿童照顾政策是反贫困政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以低收入家庭 为 目标 人群 , 致力于支持父母就业与促进儿童发展。 美 国学术界的经验研 究发现儿童照顾政策对母 亲的就业有正面 的影响 , 同时对于学龄 前儿 童的智识和行 为发展也有 积极作用。然而, 其儿童照顾政策也存在一些 问题 , 例如 : 覆盖 率低 、 行政和财政缺乏有效整合、 对提 高服务质量 的影

独家小学论文 美国的“补偿教育”——对中国教育公平的借鉴意义

独家小学论文 美国的“补偿教育”——对中国教育公平的借鉴意义

美国的“补偿教育”——对中国教育公平的借鉴意义张成摘要:制度化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就是产生分化,以及对于有限资源的争夺与控制,不同的群体之间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但是接受机会和条件均等的教育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在终身教育等教育思潮的影响之下,对于现实教育不公平的反思与实践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

本文从补偿教育这一国际社会都在尝试的教育政策入手,简要的分析其对于解决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回归教育本质属性所起的作用,希望对中国以后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育公平补偿教育政策一、问题的提出补偿教育(compensatory education) 20世纪60年代左右起源于英美等西方发达民主国家,当时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的呼声此起彼伏,极大的促进了不同学校之间的融合和教育机会均等理念的落实。

所以,照顾弱势族群或文化欠发展的儿童,成为当时教育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政策之一。

而补偿教育之所以重视弱势族群或文化欠发展儿童,基本的假设是:部分儿童在幼年生活中存在着文化剥夺现象,在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上又显著落后于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其他儿童,因而影响到进入后续教育中的学习效果。

因此,为了让这部分儿童有学习成功的能力和机会而不是让他们成为学习的落后者,政府应该极力给予协助以保障和强化其学习条件和机会。

文化是人类的产物,并非是天生形成,所以会有差异因此我们发现:“教育不平等并不是当代文明带来的一个普遍而又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一种人为选择,是人们对谁应该接受教育,怎样接受教育以及以什么代价来接受教育所做的共同选择的结果”。

1因此最初的补偿教育是以“文化剥夺”为理论基础的,认为经济上落后而导致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之所以难以获得学业上比其他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群体的成功,是由其体现出来的在语言阅读、认知思维、社会性或者情感等方面存在的能力不足造成的,造成这种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所处的受到限制和歧视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限制。

《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2014题目细分归纳整理李佳贞整理一、农村学前教育问题1、《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李晖胡海建 2014/022、《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杨淑芸 2014/08二、幼儿园教师1、《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改善》龙正俞 2014/022、《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汪丞郭跃进伍香平2014/023、《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象分析》刘晓明等 2014/024、《适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方式》宋武等 2014/075、《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觉知能力和行为水平——秉持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理论》王峥 2014/026、《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张建人等 2014/057、《幼儿园教师对保育与教育价值的选择比较》冯艳慧等 2015/058、《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社会教育知识技能标准的构成与实施建议》双立珍等2015/059、《我国地方普惠性民办园教师政策分析及其启示》梁慧娟 2014/06三、政府与学前教育1、《对中央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政策文件的分析与建议》程晓明 2014/012、《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与构建》王海英 2014/073、《“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郑明 2014/08四、其他国家1、《对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化实践的思考及其启示——基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两个学前教育机构的个案研究》宋占美等 2014/012、《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类型、特点与发展趋势》蔡建东等 2014/043、《全美幼教协会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变革及其基本经验》张世义等 2014/044、《中日35岁幼儿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比较》5、《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主导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政策及启示》庞丽娟等2014/016、《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的性质、内容与特点》吴春蕊 2014/05五、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包括问题儿童)1、《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身体问题——五论进化、发展与儿童早期教育》2014/012、《受心理虐待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刘文等 2014/033、《混龄教育对轻度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改善》黄茜 2014/044、《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教育策略》王恩芝 2014/025、《儿童习得性无助的成因、机制及其缓解》燕良轼等 2014/056、《体育舞蹈教学对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郭剑华 2014/067、《终身发展理念下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构建及教育促进实验》杨丽珠等2014/088、《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吗——基于对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叶平枝等 2014/08六、儿童行为(一)同伴关系1、《5到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王小慧戴思伟 2014/032、《学前儿童在园主动性行为发展的特点》李思娴 2014/03(二)认知1、《早期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杨丽珠等 2014/01(三)亲子关系1、《促进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林凤姐 2014/03(四)儿童性别建构1、《童话中的性别书写与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刘丽群等 2014/02(五)阅读1、《幼儿自主阅读的教育指导策略》孟谨 2014/022、《让孩子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戴晓明 2014/033、《多元解读“娃娃情趣日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李漫 2014/04(六)语言1、《学前语言教育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周兢等 2014/06 (七)、情感1、《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王莉等 2014/06七、家庭、家长对儿童1、《家庭嘈杂度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曾从周赵振国刘文博 2014/032、《随迁子女家长投入学前教育的水平与影响因素》孙红 2014/033、《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王秋霞 2014/054、《从家长送幼儿入园动机分析家长的游戏观》邱学青等 2014/055、《家长对幼儿园保教价值的认可度》俞文等 2014/08八、区域活动1、《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黄俐 2014/042、《幼儿辩论活动的价值与组织策略》王翠霞 2014/053、《幼儿园散文诗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叶明芳 2014/064、《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冯淑霞 2014/065、《幼儿泥塑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袁恩培等 2014/086、《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领域活动优化整合的策略》黄晓军等 2014/087、《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陈芝 2014/08九、游戏1、《叙事性游戏中成人的游戏引导与儿童的游戏发展》十、教育家理论研究1、《蒙台梭利教师教育认证协会的标准与程序及其启示》洪明 2014/022、《道家“法自然”思想的教育意蕴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陈文华 2014/023、《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自己注:蒙台梭利> 徐黄军 2014/03十一、民族地区学前教育1、《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与突破》谢应宽等 2014/042、《民族幼儿教育的困境与破解——基于重庆秀山县金珠苗寨的田野考察》张卫民等 2014/01十二、德育1、《幼儿德育情境模拟训练的合理性根据》戴洪晖 2014/02十三、儿童哲学1、《儿童哲学的内涵及其哲学预设》华党生等 2014/06十四、新词汇1、《多元解读“娃娃情趣日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李漫 2014/042、《幼儿园实施全纳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其开展途径》李玉莲 2014/06《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研究方向李佳贞整理一、学前教育体系、体制、发展问题1、《我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其完善》庞丽娟 2013/022、《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挑战与改革方向》范明丽;庞丽娟 2013/063、《我国地方学前教育立法的内容分析及其启示——以三个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为例》梁慧娟 2013/044、《不同需求与差异供给: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逻辑》吕武张博 2013/015、《学前教育应严禁“超、灌、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启示》张晓辉 2013/126、《政府与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吕苹; 付欣悦2013/107、《留守儿童教育文化补给的田野实践》张硕 2013/118、《当前幼儿园教育供求不均矛盾分析及其解决思路》张血玲 2013/049、《促进幼儿园品质发展的策略》张蓓红2013/0810、《幼儿园和美管理文化的构建策略》马春玉 2013/0811、《以“系统”思路解决学前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升问题》郭良菁学前教育研究 2013/0912、《城乡统筹背景下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与路径》李传英等 2013/0713、《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 2012/12二、隔代教育1、《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刘云赵振国 2013/02三、领域教学、区域活动1、《中美幼儿园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比较》黄谨 2013/012、《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陈月文等 2013/043、《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学习:内在的连结性》王小英 2013/074、《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万中;刘敏 2013/08四、幼儿园教师1、《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岳亚平 2013/022、《从问题关注的视角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张世义顾荣芳2013/043、《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路晨等 2013/014、《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汪海斌 2013/055、《初任幼儿园教师入职适应状况及其对职业承诺的影响》左志红 2013/106、《幼师生学习动机现状分析与教育建议》张岩莉2013/127、《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的可行性、执行情况及效用度分析》时莉姜勇; 洪秀敏2013/058、《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心目中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李敏 2013/069、《从问题关注的视角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张世义; 顾荣芳2013/0410、《本土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素养的培养策略》章小慧2013/0411、《我国幼儿园保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建设》仲伟秀2013/0812、《大陆与台湾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叶平枝 2013/07五、儿童的培养1、《儿童教育中的责任侵犯与儿童责任心的培养》燕良轼等 2013/012、《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目的与实施策略》郝江玉2013/06六、农村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1、《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乐亚琴 2013/012、《个体化社会下中国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李红婷 2013/033、《普惠性”目标定位下民办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丁秀棠 2013/034、《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心目中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李敏 2013/065、《完善我国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思考》梁慧娟2013/086、《体育模仿类游戏对农村儿童社会化的促进作用》刘大维; 胡向红2013/07七、儿童认知1、《认知因素对儿童早期数学学习困难的影响》周欣等10人 2013/112、《幼儿秩序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重要价值》但菲; 刘凌; 赵琳2013/07八、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1、《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整合本土文化的思考——以互助土族地区为例》尖措吉 2013/03九、家庭对儿童的影响\社区1、《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栾文敬等 2013/022、《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类型及其推进策略》陈红梅 2013/053、《城市低收入家庭学前教育投资现状及其政策补偿建议》宋占美; 刘小林2013/034、《帮助孩子从容入学的家园合作策略》吴亚英 2013/065、《3~6岁幼儿家庭亲自然培养现状及对策》王莉; 陈知君2013/08十、其他国家1、《从实用走向自由——20世纪中期美国学前课程的变革过程》孙贺群2013/052、《智利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宋妍萍 2013/033、《新西兰“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发展的举措及其启示》李政云; 匡冬平2013/054、《美国家访项目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田波琼; 杨晓萍2013/065、《美国联邦政府残障儿童早期干预政策的发展及启示》石丽娜等 2013/126、《美国校车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及其启示》蔡迎旗; 李光霞2013/047、《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计划的目的、实施及其对我国的启发》黄媛媛; 蔡军2013/038、《美国儿童虐待的法律保障——以佐治亚州“儿童虐待示范立法协议”为例》沈娟; 蔡迎旗2013/059、《新西兰“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发展的举措及其启示》李政云; 匡冬平2013/0510、《英国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举措及经验》胡恒波 2013/07十一、儿童行为1、《幼儿情绪调节与“冷“”热”抑制控制的发展特点》王玲凤 2013/032、《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韩映红等2013/023、《3~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刘晓晓等 2013/04、《幼儿同伴嬉戏行为的年龄特点与性别差异》邓进红; 秦元东2013/014《3~5岁幼儿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杨丽珠等 2013/036、《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郑三元; 管玮玮2013/016、《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学习表现的主要因素》张献华等 2013/037、《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启示》王雪; 崔丽莹2013/098、《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陈月文; 胡碧颖; 李克建2013/049、《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学习:内在的连结性》王小英2013/0710、《幼儿移情概念辨析、重要意义及其发展》刘秀丽; 苏金莲 2013/0711、《儿童艺术的游戏本质及其教育启示》李琳2013/0812、《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万中; 刘敏2013/0813、《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韩莉学前教育研究2013/0914、《学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孙英敏 2013/0715、《多元化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策略》朱丽芳 2013/07十二、幼儿园与小学1、《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杨文 2013/082、《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策略》郭跃进 2013年/10十三、新词汇1、《“儿童作为研究者”的兴起与发展》席小莉; 袁爱玲 2013/042、《敬畏童年是现代启蒙教育的根本信念与职责——由“幼儿集体婚礼”的闹剧说起》丁海东 2013/044、《幼儿园确立幼儿学习与发展“合理期望”的基本方法》彭世华 2013/125、《基于教育券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券政策的分析》姚根静2013/106、《“克智”口头论辩传承方式对儿童教育的启示》顾尔伙; 张诗亚2013/037、《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张玉敏许卓娅2013/028、《生涯教育视角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策略》朱玉红2013/039、《“儿童作为研究者”的兴起与发展》席小莉; 袁爱玲 2013/04十四、环境创设1、《幼儿园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蒋晨 2013/02十五、德育1、《在生活世界中培育儿童的德性》黎勇 2013/022、《利用教育影视作品重建幼儿园教师师德》朱凯利; 王侠 2013/10十六、课程1、《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价值困境及其应对策略》彭茜2013/122、《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涵与建构——以贵州省适应性课程为例》唐利平2013/123、《基于幼儿需求的生活课程的提升策略》金艳2013/054、《朱经农儿童本位课程思想及其价值》张传燧; 李卯2013/095、《幼儿园开发剪纸园本课程的价值》汤彩萍学前教育研究2013/07十七、亲子关系1、《领域理论视野下亲子冲突的父母差异比较》霍艳芳 2013/112、《城市儿童消费及消费亲子沟通现状与建议》魏旭 2013/08十八、儿童文学1、《知识类图画书的概念、价值及其阅读指导策略》王津; 周兢 2013/052、《早期阅读概念与图画书阅读教学》刘宝根李林慧2013/073、《以故事说生活:儿童语言教育的本质》付伟等 2013/014、《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提问设置与指导策略》李娟娟2013/025、《不同阅读方式下5~6岁幼儿无字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韩映虹;王静 2013/096、《基于幼儿偏好文本“童话”对幼儿思维特征的推断》张玉敏; 李晓燕2013/04十九、混龄教育1、《混龄儿童语言教育的策略》张荔燕2013/062、《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园本化策略》李娟2013/10《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李佳贞整理一、幼儿园教师1、《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冯晓霞 2012/102、《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刘占兰2012/11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虞永平2012/074、《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易凌云 2012/095、《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郭星白 2012/046、《《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李季湄; 夏如波2012/087、《《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庞丽娟2012/07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兼谈幼儿园教师专业觉醒》秦金亮2012/089、《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回顾与展望》彭兵2012/0510、《《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郭亦勤2012/1211、《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班上的讲话》李天顺 2012/1212、《幼儿教师归因方式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张世萍; 魏勇刚; 牟映雪2012/0813、《学前教育专业高师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冯艳慧2012/0414、《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何叶 2012/0515、《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大学生青春期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王红萍2012/0416、《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易凌云 2012/09二、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教师1、《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刘晓红 2012/032、《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评价及其需求》张云亮; 汪德明; 时莉;3、《宋寅喆; 姜勇2012/013、《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状况与发展建议》林媛媛; 张克明 2012/01《留守幼儿缺失了什么——对516名6岁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测试与反思》4、史爱华2012/045、《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皮军功2012/11三、学前教育体系、政府、教育质量、教育问题1、《建立全国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意义与思路》周欣学前教育研究2012/012、《政府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合理性及其运行机制》赵景辉; 刘云艳2012/023、《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刘占兰2012/024、《我国地方学前教育的现有基础与发展定位——基于对12个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文本的分析》田景正; 周芳芳2012/085、《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现状的原因分析》赵微2012/026、《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规避现象及其消解》胡福贞;唐桂英 2012/037、《世界学前教育质量监管体系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钱雨2012/128、《规范我国学前教育市场无证办园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周晓唯; 白芸2012/039、《当前学前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张曾莲 2012/0910、《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黄小丽; 任仕君学前教育研究2012/0611、《幼儿园教育科研中的普遍问题与应对》曾莉; 彭丰;申晓燕2012/0412、《幼儿园开放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刘慧2012/0513、《教育权力与儿童自由》杨建朝 2012/0614、《平衡计分卡在幼儿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俞文; 2012/12四、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1、《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宋占美; 阮婷2012/042、《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彭海蕾; 刘莹2012/023、《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准备标准述评》邵小佩2012/014、《美国联邦学前教育立法演变与当前法律结构分析》刘翠航 2012/10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国早期学习标准内容探析》刘霞 2012/015、《国外入学准备评价工具的关键特征分析》林检妹; 潘月娟2012/096、《日本学前教育的新构想》山﨑高哉; 樊秀丽; 杨奕2012/08五、领域教学、区域活动1、《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内容现状与分析》嵇珺2012/032、《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刘文; 何丹; 李沿颖; 温国旗2012/063、《幼儿英语教学的兴趣导向与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李航; 朱德全2012/124、《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变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两个纲要的比较》王任梅; 边霞 2012/025、《有关幼儿双语教育重要问题的探讨》朱征宇 2012/056、《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杨莉君; 邓双2012/057、《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罗红辉 2012/068、《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与策略》周革新; 宋二华2012/039、《3~6岁幼儿数守恒和长度守恒的发展特点》林炎琴 2012/0410、《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杨莉君; 邓双 2012/0511、《科学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刘艳2012/0512、《幼儿园生态化教学的特点与实践策略》许晓蓉2012/0513、《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李翔2012/0514、《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沈亚娟 2012/0615、《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罗红辉2012/06六、民办幼儿园1、《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意义、困境与对策》庄小满; 程立生 2012/112、《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政策建议》秦旭芳; 王默学前教育研究 2012/073、《转制幼儿园法律规范的缺失及其解决对策》余晖2012/07七、儿童社会行为1、《游戏情境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统》周丽华; 曹中平; 苏林雁2012/042、《2-6岁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叶平枝; 马倩茹2012/083、《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互动特点》姚素慧; 叶平枝学前教育研究2012/09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田素娥; 匡明霞2012/105、《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赖佳欣; 杨恒; 郭力平 2012/026、《大班幼儿追逐打闹游戏行为信息加工过程的假设与分析——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模型的视角》杜玉珍; 邱学青学前教育研究2012/047、《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与转化:儿童角色的视角》秦元东 2012/048、《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邱向琴; 孙嫣红; 姜雯2012/059、《儿童美术教育对人文精神的背离与回归》吴丽芳 2012/0510、《儿童分类意识对会话冲突行为的影响》刘杨2012/0611、《婴幼儿如厕训练的合理性思考》黄小莲2012/0612、《事件可控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对4岁幼儿心理时间旅行的影响》刘岩; 杨丽珠; 侯雨欣; 周旭 2012/0713、《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本视角:儿童的经验何媛2012/0714、《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基于教师的视野》赵振国 2012/0715、《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技能教育对幼儿生活技能教育的启示》李满仓2012/0716、《数学活动中增强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方法》石爱琴 2012/0717、《手工制作对儿童思维发展的意义》侯娟珍2012/0818、《3-6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王晓芬; 庄云2012/0919、《学前儿童指称和命名陌生物体的语言单位特点》姜自霞2012/10八、新词汇1、《幼儿园“禁教”思想辨析》刘小红; 杨晓萍2012/012、《3-6岁儿童食物喜好及其原因分析》陈旭微 2012/053、《从影视声音角度谈学前儿童视听教育》朱熠2012/09九、亲子关系1、《幼儿父亲参与父职教育的意愿及其阻碍因素》吴航; 朱嫚嫚; 刘雯2012/11十、隔代教育1、《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许岩; 裴丽颖2012/01 十一、儿童文学1、《图画书指导阅读对幼儿挑战行为的改善》左志宏;席居哲;石静2012/062、《图画书阅读的基本特征》王玉2012/093、《开展社区早期阅读活动的意义和途径》朱娜珍 2012/044、《不同阅读方式下学前儿童在图画书阅读中对文字的关注》刘妮娜; 闫国利; 丁敏2012/055、《“玩”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方卫平学前教育研究2012/066、《科学知识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的切入点》徐秀铮 2012/077、《幼儿园教师关于创造性儿童画特征的内隐观》戴明丽 2012/08十二、家庭1、《有助于儿童安全感确立的家庭教育策略》蒋红斌; 肖晓娟2012/092、《低收入家长投入早期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张瑞瑞; 冯晓霞2012/04 十三、幼儿园环境创设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郭星白2012/042、《心智与环境的对话:儿童语言学的博弈命题》严明2012/063、《创设和谐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叶明芳 2012/064、《幼儿园图书室建设及其教育功能开发》李玉莲2012/08十四、混龄教育1、《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构》葛晓英2012/072、《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赵艳红 2012/07《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2011年01—06期统计李佳贞整理一、政府、教育体制1、《从政府责任的视角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刘鸿昌; 徐建平2011/022、《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来自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崔世泉; 袁连生; 田志磊2011/053、《社会体制转型与学前教育的重新定位》丁金霞; 庞丽娟2010/03二、农村学前教育、民办园1、《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罗英智; 李卓学前教育研究2010/102、《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其改善策略》潘君利 2010/093、《提升乡镇中心园办园质量的途径与策略》何秀凤 2011/024、《民办小园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赵晓尹; 王丽君; 王瑞瑞;2011/045、《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杨莉君; 曹莉学前教育研究2011/06三、入园难1、《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根本冯晓霞学前教育研究2010/052、《四、幼小衔接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金日勋 2011/032、《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崔淑婧; 刘颖; 李敏谊 2011/04五、儿童社会行为1、《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匡方涛 2010/052、《母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王玉廷; 刘莉; 王美芳 2011/033、《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赵旖旎; 王丽薇; 苏彦捷学前教育研究2011/034、《母亲人格与其教养方式的关系》陈俊嬴; 邹晓燕2011/035、《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与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张凤; 冯晓霞2011/046、《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瞿鸿雁; 许远理; 黄玲玲2011/057、《儿童旅游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及其市场开发》伍海琳 2011/068、《2-6岁在园幼儿受挫的缘由与反应》邹敏2011/069、《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刘大维 2011/0610、《幼儿园情意教育的价值、目标及其组织实施》马春玉 2011/06六、幼儿园教师1、《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与理论模型》秦奕; 刘剑眉2011/022、《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母远珍 2011/043、《幼儿教师问题关注的类型与特点》张世义; 袁芳芳2011/04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吴丽芳 2011/045、《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谢蓉; 曾向阳2011/06七、儿童文学1、《全阅读教育理念与儿童早期阅读》李莉2011/022、《大班幼儿合作编制图书活动的过程与特点》颜棱植 2011/053、《基于图画书特质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策略》姜艺; 郑薏苡2011/054、《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艺术同构策略》叶明芳学前教育研究2011/06八、教育、教学问题。

美国照护社会救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照护社会救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照护社会救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刘晓雪【摘要】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被日益关注的今天,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失能老人更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应该对他们优先提供照护社会救助。

通过对美国的照护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介绍和分析,梳理美国在照护社会救助标准的设定、救助服务的提供、救助制度的支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对我国照护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提供启示。

%With growing concerning on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today ,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oor and disabled elderly who lie at the bottom of society , and we should give priority social assistance on long -term care to these elderly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American social assistance on long -term care.We can learn a great lesson from the way how America set the standard of assistance and coordinate to other long -term care programmes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照护社会救助;救助标准;居家照护;社区照护;机构照护【作者】刘晓雪【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2.182.3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教育改革的失误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教育改革的失误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教育改革的失误对中国教育的启示近日,备受关注的北京教育改革纲要正式公布,未来十年北京的教育改革应该怎样进行?幼儿入园难、小升初择校热如何避免?义务教育阶段该如何给孩子减负?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都能在新颁布的纲要里面找到答案。

不难发现,此次教改中关于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增加公办幼儿园比例、流动子女入学问题成为了纲要的亮点。

此外,针对公众关心的学前教育、学生减负、职业教育、等热点问题在纲要中均给予了重点关注,足以体现出此次教改在学生全方位发展、教育公平等方面的诉求。

在教改中,还有一个颇受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纲要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明确了其各自在学生课业减负中应承担的责任,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提出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建立各级教育质量标准、教育评价和督导监测制度,切实减轻学生校内外过重课业负担。

小学生负担过重,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不仅仅是中国,在美国9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也曾关注过这一问题。

美国教改主要的诉求是基于把教育的目标放在培养孩子自主思考、创新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从而减轻小学生的负担。

这次教改实行不久后,很快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它有存在的社会需要——因为知识经济的到来,当孩子进入社会的时候,衡量他们价值的标准,并不像上一代人一样,以目前所具有的能力跟知识作为衡量,而是以他们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作为衡量标准。

但是随着美国教改进一步推行,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例如,美国教改提倡在小学阶段完全不学习语法和自然拼音法,在一些州甚至实行了“whole language”学习方法,即“全语言学习”,只注重听说而忽略文法等知识的学习。

然而在2年之后的调研中专家们发现,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水平较教改之前慢了一年。

这说明,语言学习必须遵循规律,只注重其中一方面是不可行的。

不仅如此,美国教改在数学领域造成的结果,则是使几乎全世界人都知道“美国人的数学不好”。

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宋占美

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宋占美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208期)No.4,2012Serial No.208近百年来,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越显密切。

为了普及和发展教育,各国均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政策对教育实施计划、指导、协调与宏观调控。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奠基阶段,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我国上亿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与质量、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建设、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的安定与祥和。

然而,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统计的数据,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9%,这意味着在我国1.3亿0—6岁儿童中,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仅一半,折射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与投入的严重不足。

事实上,即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也同样面临着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和满足所有0—6岁儿童接受免费学前教育的现状。

然而美国在政策层面做出了值得业界关注的努力,即通过一系列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政策,确保教育机会和教育起点公平,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整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几近普及。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虽然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战略部署与发展任务,但截至今日,国家尚无具体的可操作性政策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依然面临着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的现实困境。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借鉴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经验。

一、扶助处境不利儿童———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的主线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其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政策制订与实施,挖掘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学前教育领域,同时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处境不利儿童倾斜。

处境不利儿童指成长环境存在问题的儿童,主要包括来自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家庭、新移民家庭、单亲家庭、未婚母亲家庭的学前儿童,以及自身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的儿童,如身体残疾或有心理[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和演变的价值取向突显“排富扶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运用国家资源,为处境不利儿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帮助其获得学前教育机会;推行标准化和绩效责任制,确保处境不利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实施补偿教育,力保所有儿童都能达到国家或州发展和学业标准。

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及对我国的启示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及对我国的启示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交流、感知和行为。

在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通过研究美国的社会融合经验,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对我国的启示,以提高我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发展。

首先,美国在自闭症普及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自闭症儿童在美国享有法律保护,并有权利接受公立教育。

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学校必须提供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满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

这一制度保障了自闭症儿童的平等教育权利。

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明确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权益,确保他们获得与典型儿童一样的教育机会。

其次,美国注重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康复服务。

在美国,有各种类型的康复中心和诊所专注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和治疗。

这些服务从早期干预到学龄前、学龄和成年期都有不同层面的覆盖范围。

此外,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也提供广泛的资源和支持,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获得社会和情感支持。

对我国来说,建立一个完整的康复服务体系,包括早期诊断和干预、心理咨询、技能训练等,将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美国倡导社区参与和社会互助。

美国各地的社区致力于推动自闭症儿童的融入社会。

例如,一些店铺和企业特地雇佣自闭症成年人,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和自尊心的提升。

此外,一些社区组织还为自闭症儿童和家庭提供兴趣班、运动活动等社交与互动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的社交发展和自信心的提升。

我国可以鼓励企业和社区组织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工作和社交机会,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最后,美国倡导知情和尊重的公众意识。

在美国,公众对于自闭症的认识相对较高,人们普遍了解和尊重自闭症儿童,尽力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

公众教育活动和宣传推广活动也对于提高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度和支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自闭症的相关知识,消除对自闭症儿童的误解和歧视,营造尊重和包容的社会氛围。

美国儿童保护制度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儿童保护制度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儿童保护制度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高丽茹(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美国儿童保护制度历经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使受虐待和被疏忽的儿童得到了保护和支持,有效减少了儿童受伤害事件的发生。

在借鉴其发展经验基础上,中国亟需建立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健全儿童保护法律,为儿童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福利服务,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儿童保护制度。

关键词:儿童保护制度;发展阶段;特点;美国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儿童的福利与社会保护一'直是社会福利领 域备受关注的一个核心主题。

在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儿童的福利津贴项目、社 会服务和社会政策是政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重要内容。

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对儿童权利的关注和保护与 日倶增。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目前0— 1岁儿童数量为2. 79亿人,其中生活在贫困地 区的儿童有7 000万人,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 25% ;留守儿童规模达6 973万人。

m与发达国 家、地区相比,中国儿童的福利状况存在较大差 距,儿童贫困、被忽视、缺乏照顾和虐待等问题仍 然很多,而针对儿童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儿童保护 政策缺乏顶层制度设计,有关儿童照顾、保护和 服务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儿童照顾和服务的社 会组织机构发育尚不成熟,而针对儿童的伤害事 件不断出现。

鉴于当前中国儿童保护体系迫切需要加强 和完善,本文通过对美国儿童保护与社会政策经 验进行剖析,探讨中国在社会加速转型、家庭结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6-0080-05构变迁的背景下,健全和发展儿童保护制度及政 策上可借鉴的经验与具体实践做法。

儿童保护 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的论述基于狭义的 儿童保护概念,即“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社会救助、法庭命令、法律诉讼、社会服务和 替代性养护等措施,对受到和可能受到暴力、忽 视、遗弃、虐待和其他形式伤害的儿童提供的一 系列救助、保护和服务的措施,使儿童能够在安 全的环境中成长”[2]。

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发展学前教育公平的启示

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发展学前教育公平的启示

教育 法 》 ( E S E A)及一 系列 与之相关 的法 案为 主要 势 儿童 学 前教 育 权利 的 实现 提供 了刚性 依据 和 切 实
法律依据 ,包 括 自1 9 6 5 年 至今美 国联邦及各 州颁布 的 保 障。例如 , 《 提前 开端 法 》 ( 1 9 8 1 年 )、 《 不让一 3 0 0 0 0 多个补偿 性 的教 育项 目,所 涉及 的内容涵 盖提 个 儿童落后 法 》 ( 2 0 0 1 年 )和 《 入学准备 法 》 ( 2 0 0 3 供服 务的性 质 、策 略 、活动地点 、主要 目的 、关注焦 年 )等 ,强 调要 确保 每 一个 学 前儿 童 特别 是弱 势 儿
教育公 平是社会 公平 的核心环节 ,它既是社 会公 少低 收人家庭 儿童所受 的不利影 响而 制定 的一 系列 幼
平在 教育领域 的体现 和延 伸 ,也是 其他公平 的前 提和 J L * b 偿教育方 案 , 目的是为低收入家 庭的儿童提供 同
基础 ,是保 障个 人发展 的公平起 点 。教育公平 已经成 等的学前教 育机会 ,以促 进儿童健康 而全面 的发 展。 为世 界各 国和地 区教育 改革与发 展的主要 目标 。在教 补偿教育 以 “ 文化剥夺 理论” 为基 础 ,其 目的是 提供
可借鉴 的实施路径 。


美国补偿 教育计划 的缘起
二 、美 国补偿教 育计划的主要 政策 补偿教育是为处境J c , , J J L 童提供额外服务 , 使其
补偿 教育 ( C o m p e n s a t o r y E d u c a t i o n )是二 十世纪 能更 加公平地 接受教育 。补偿 教育计划 没有统一定 义
育公 平备受关 注 的大 背景下 ,作 为基础教 育起 点 的学 特殊 的教育计 划 ,弥补所谓弱势 群体 因文化欠 缺而在 前 教育 的公 平 已成 为世界 主要 国家和地 区强力推进 和 语言 、阅读 、认知 、社会性 以及 情感等方 面的不足 。

英美儿童贫困应对政策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儿童贫困应对政策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儿童贫困应对政策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一、相关概念梳理张时飞,唐钧在《中国的贫困儿童:概念与规模》中对儿童贫困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既其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所有儿童,聚焦于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儿童、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

冯晓杭和于冬鉴于贫困有绝对和相对之分,因而从广义上对贫困儿童予以定义。

他们认为,贫困儿童即包括具有城市户籍的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处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又含有长期(至少六个月以上,含六个月)在城市务工的进城务工家庭的儿童。

栾文敬认为,对儿童贫困的理解可以从两个角度:从单一的维度看,儿童贫困仅仅指经济上匮乏;从多维度看,儿童贫困还应该包括了许多其他各个方面,如剥夺、虐待、社会排斥等。

结合中国国情及现状,笔者认同张时飞等人的观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种:领取低保家庭中的儿童。

主要指城乡中生活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未满18 岁的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

由于各省市消费水平,经济发展迥异,执行标准差异较大,因而目前我国对于何为低收入家庭尚未明确标准。

从一般意义来看,低收入家庭是指平均月收入低于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二倍以下的家庭。

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地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条件认定。

”二、英美两国对儿童贫困问题的研究(一)英国的儿童贫困及成果乔纳森•布拉德肖在《儿童贫困及成果》中回顾了英国当下最新儿童贫困的实证研究,追朔了近20年来儿童贫困的最新进展,并将英国儿童贫困问题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

通过描述贫困儿童的特征,贫困对儿童满意度的影响,及工党政府针对儿童贫困这一问题所作出的贡献,让我们对英国现有的儿童贫困的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

1.英国的儿童贫困成因分析。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同时代相比,收入低于平均值百分之五十以下家庭中儿童的数量从1979 年到1999 年增加了三倍。

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政策比较研究

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政策比较研究

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政策比较研究①——以美国、印度、中国三国为例杨思帆1,杨晓良2(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700;2.辽宁省财政厅,辽宁沈阳110002)摘要:教育补偿是世界各国应对处境不利儿童发展问题的共同认识与基本选择。

从政策理念、政策设计、政策实施、政策保障、政策效果等维度比较美国、印度和中国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补偿政策,可以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少差异性的方面。

三个国家的补偿政策比较可以给予我国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许多有益的启示,包括要倡导“儿童中心”思想、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实施、完善绩效评估等。

关键词: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政策;比较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85(2016)12-0119-05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确定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反映了教育公平特别是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还任重道远,教育公平依然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教育公平概念实质上是针对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提出的。

其中,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处境不利儿童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处境不利儿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对象和范围。

在美国,处境不利儿童指成长环境存在问题的儿童,主要包括来自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家庭、新移民家庭、单亲家庭、未婚母亲家庭的学前儿童,以及自身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如身体残疾或有心理发展障碍)的儿童。

[1]在印度,处境不利儿童则主要是表列种姓、表列部落、身体残疾、街头流浪及其他落后阶层的儿童。

而在中国,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包括以家庭贫困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农村及少数民族区域的儿童等。

虽然各国处境不利儿童群体的指向不尽相同,但他们具有许多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家庭经济贫困、群体话语权缺乏、弱势状况容易代际传递等。

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及补偿教育

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及补偿教育

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及补偿教育
张艳敏
【期刊名称】《世界教育信息》
【年(卷),期】2015(0)22
【摘要】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是美国社会长久以来面临的难题之一.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以及有色人种学生与白人学生在学业成绩、毕业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美国联邦政府与学校采取了补偿措施,帮助处境不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张艳敏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政策比较研究——以美国、印度、中国三国为例
2.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国际经验及本土策略——基于美国、印度两国教育政策的分析
3.教师对处境不利学业不良学生辅导策略刍议——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
4.改善外部环境与激发内生动力:处境不利者的教育补偿路径——《城市处境不利者社会流动:教育归因及补偿机制》评介
5.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及补偿教育

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及补偿教育

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及补偿教育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及补偿教育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是美国社会长久以来面临的难题之一。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以及有色人种学生与白人学生在学业成绩、毕业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此,美国联邦政府与学校采取了补偿措施,帮助处境不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关键词:美国;处境不利学生;学业不良;补偿教育在美国,处境不利学生主要指成长环境不利于其充分发挥潜力的学生,包括来自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家庭、新移民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自身发展存在问题的学生。

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不良问题引起了美国教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对此,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开展了诸多项目对处境不利学生进行补偿教育。

一、美国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成就问题尽管教育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流动,但是美国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目标从未实现。

贫困家庭的学生在获得优质学习机会和取得学业成就方面依然面临巨大挑战;黑人学生、西班牙裔学生与白人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印第安学生、西班牙裔学生等少数族裔学生更容易被认定为有学习障碍,这些所谓的有学习障碍的学生难以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一)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学业成就低社会学家根据财富、声望和权力情况的不同把社会群体分为不同的阶层。

美国的社会阶层传统上由具有等级性的五个阶层或群体构成:上层(upper class)、中上层(upper middle class)、中下层(lower middle class)、上层工人阶级(upper working class)和下层工人阶级(lower working class)。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由许多变量构成,包括财富、收入、受教育水平、职业、权力、声望等。

近几年,某些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小,如上层工人的收入大幅提高,甚至超过了中下层。

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基础教育机会公平的启示

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基础教育机会公平的启示

An Apocalypse of American Education Compensation Plan to Chinese Fundamental Education Opportunity Equality 作者: 吴晗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
出版物刊名: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9-13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美国 补偿教育 基础教育机会公平
摘要:在黑人的社会运动推动下,为了帮助低阶层家庭儿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补偿教育计划,无疑对美国的教育乃至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美国的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实现基础教育机会公平三部曲——就学机会公平、就读优质学校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美国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述评

美国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述评

美国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述评摘要:本文对美国20世纪50年代至今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

美国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政策出台可以依据时间来划分:20世纪50年代—21世纪,21世纪初—21世纪80年代;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的相关政策。

研究者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做出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述评一、关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相关政策及特点的研究本历史阶段研究者们主要从“开端计划”、《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研究者主要对“开端计划”的内容和特点做出研究。

研究者刘婷(2008)认为“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发端于1965年,是美国联邦政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早期儿童发展项目。

并且该计划主要关注3-4岁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医疗与身体健康发展,旨在通过关注儿童的早期发展来扩大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机会,以消除贫困”[[1]]。

姚艳杰、许明指出开端计划的特点是“完善立法、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创新”,促进了美国教育机会均等、使贫困家庭走向独立。

向美丽(2009)认为:《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作为美国第二大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政策,拥有政府固定的资金支持,让许多贫困家庭的儿童享受了平等的教育资源[[2]]。

并且将CCDF的特点概括为:以立法为保障、以政府为主导,因地制宜、地方自主;目标明确、体系完善,服务对象广、资金来源多;保教机构类型多样,费用收取形式合理;以家庭为中心,注重家长参与。

研究者史静寰(2001)认为在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政府对贫困学前儿童扶助政策做出了进一步部署。

其中6大教育目标其中第一条为:到2000年,美国所有儿童上学之时都已做好学习的准备具体要求。

二、关于21世纪初—21世纪80年代相关政策及特点的研究研究者对这一时期的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对《不让一个儿童落后发》、《入学准备法》与《儿童保育法》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208期)No.4,2012Serial No.208近百年来,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越显密切。

为了普及和发展教育,各国均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政策对教育实施计划、指导、协调与宏观调控。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奠基阶段,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我国上亿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与质量、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建设、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的安定与祥和。

然而,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统计的数据,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9%,这意味着在我国1.3亿0—6岁儿童中,能够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仅一半,折射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与投入的严重不足。

事实上,即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也同样面临着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和满足所有0—6岁儿童接受免费学前教育的现状。

然而美国在政策层面做出了值得业界关注的努力,即通过一系列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政策,确保教育机会和教育起点公平,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整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几近普及。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虽然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战略部署与发展任务,但截至今日,国家尚无具体的可操作性政策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依然面临着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的现实困境。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借鉴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经验。

一、扶助处境不利儿童———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的主线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其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政策制订与实施,挖掘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学前教育领域,同时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处境不利儿童倾斜。

处境不利儿童指成长环境存在问题的儿童,主要包括来自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家庭、新移民家庭、单亲家庭、未婚母亲家庭的学前儿童,以及自身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的儿童,如身体残疾或有心理[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和演变的价值取向突显“排富扶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运用国家资源,为处境不利儿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帮助其获得学前教育机会;推行标准化和绩效责任制,确保处境不利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实施补偿教育,力保所有儿童都能达到国家或州发展和学业标准。

这使得其国家资金投入增加、受益儿童数量递增,学前教育质量提高。

我国目前仍面临着入园难、普及率低、质量低的困境,研究和借鉴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我国应制定和实施“弱势补偿”方案,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实施准入和监控制度,确保学前教育质量;通过立法保障、增大资金投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教育公平收稿日期:2011-8-20;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1-12-31*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青年课题“幼儿双语音乐教育整合课程研究”(编号:ELA1004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宋占美,E-mail :songzhanmei@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宋占美**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200062)25发展障碍。

[1]美国政府不但为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提供免费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而且通过额外的补偿教育、针对学校和教师的绩效责任制帮助这些儿童达到国家或州要求的发展与学习标准,为其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以此打破贫穷等不利处境的代际循环,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起点。

(一)颁布国家法案,自上而下向处境不利儿童实施政策性倾斜一是为处境不利儿童设立主要由国家资助的托儿项目,其主要资金来源于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对贫困家庭的临时援助(Temporary assistance to Needy Families)和社会服务拨款(social Services Block Grant)等。

1996年经授权成立的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是联邦政府资助处境不利儿童的主要经费来源,也是联邦政府为改善低收入家庭儿童,特别是0—5岁幼儿保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经费保障。

[2]对贫困家庭的临时援助和社会服务拨款等资金也都指向处境不利儿童,可以得到免费服务或只需家长付小额的教育费用即可,其支付额度根据家庭收入和家庭人口折算,以此确保实际意义上的公平合理。

二是以立法为依据,重点保障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机会。

美国联邦政府1965年颁布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简称ESEA)的第一个标题即是向“贫穷宣战”,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教育援助,后被称为“一号标题法案”。

联邦政府通过资金补助贫困地区学校的方式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额外的教育援助和补救性的教育方案。

对入读“一号标题法案”学校的儿童,不但学杂费全部免除,而且能获得免费餐点和针对其家庭的援助与指导。

同时,该法案还特别强调对处境不利的特殊儿童实施“全纳教育”,不仅直接提供社会福利救助,而且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计划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技能,使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该法案一直持续至今,已有大量处境不利儿童由此获得了学前教育机会。

以2009至2010学年为例,全美有56000多个公立学校利用此项资金,超过2100万处境不利儿童从中受益。

[3]三是以科学实证研究为出发点,拓宽处境不利收益人群的年龄段。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个体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基于这些研究,美国早在1965年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法》(Head Start Act)就明确规定向低收入家庭中3—5岁的儿童和受孕妇女提供综合性教育服务。

[4]近20年来,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更是促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早期经验对0—3岁儿童发展的意义。

美国因此自1995年起开始实施“更早提前开始”(Early Head Start)计划,将接受学前教育的对象扩展至孕妇和0—3岁的儿童。

“亲子读写、共同启航”方案(Even Start Family Literacy Program)则将早期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和家长与孩子之间互动的读写活动相整合,为改善低收入地区孩子和家庭的教育机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5]由此足见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对于相关科学研究领域成果的敏感性及行动力。

(二)推行标准化和绩效责任制,确保处境不利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2001,以下简称《NCLB法》)明确提出联邦政府能够、而且必须帮助缩小处境不利儿童与同龄人之间的成绩差距,缩小成绩优异与欠佳的学生、非少数民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差距,确保各州、各地方教育机构与学校能够促进所有儿童的学业进步,并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教育机构和学校中。

《NCLB法》突出强调了学业标准和绩效责任,引发了美国近20年来持续性最长、力度最大的标准化运动。

到2004年,美国49个州都制定并实施了早期学习标准。

政府拟通过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及学校的教学效度和质量水平,以此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6]“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以“K-12(学前班至十二年级)的学习标准”为依据,有助于形成连续性更强、包括婴儿和学步儿在内的直至小学的课程和教育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在统一的目标框架内、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支持儿童从托儿所向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过渡。

[7]同时,26标准为决策者、教育工作者、父母及社会大众监控、测量、持续改善学生成就与学校教育品质,推行绩效责任制(accountability)提供了目标和方向,确保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开展补偿教育,力保所有儿童都能达到国家或州的发展和学业标准支撑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极其复杂的,影响因素众多、作用交织层叠,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乔治所说:“所谓公正,就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权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

”[8]为了帮助没有达到国家或州发展和学业标准的儿童,美国政府开展了补偿教育,为不同程度、不同类别学业落后儿童提供因人制宜的额外教育指导,如通过课后学校、暑假班等额外辅导处境不利或英语能力有限的儿童;为特殊需要的儿童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等。

IEP源自美国1975年颁布实施的《全体特殊儿童教育法案》(The Education o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旨在针对每一位特殊儿童的特殊之需,由一位地方教育机构代表(负责提供或督导一项专门为符合特殊儿童之特殊需要而设计的教育计划)与教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并在适当情况下和特殊儿童本人一起,协商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

[9]如今,奥巴马政府为加强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通过了“强化计划”(STEP UP),要求当地学校与社区组织联合起来,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暑假学习的机会,同时专门设立学前教育挑战经费(Early Learning Challenge Grants),不仅补偿处境不利儿童,而且加强对薄弱的学前教育项目的资助与扶持,通过提高项目质量确保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的质量。

[10](四)宏观调控,加大投入虽然学前教育经费来源可以多元化,政府坚实而稳健的公共经费投入才是保证所有儿童受教育机会公平和学前教育质量稳定的有效保障。

[11]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逐年增长,体现为单个项目资金投入的逐年增长和多个项目投入的总量增长。

如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为“开端计划”项目拨款9600多万美元,1981年投入10.7亿美元,[12]而今则升至98.9亿美元。

[13]1998年美国联邦政府为“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拨款30多亿美元,2011年增至55.1亿美元。

[14]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中的“早期阅读优先项目”拨款7500万美元,2008年拨款已突破1.17亿美元。

[15]同时,诸多平行项目的层出不穷与齐头并进,更是使得美国联邦政府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投入持续上升。

在联邦政府的带动下,各州也开始筹措资金发展本州的学前教育事业。

二、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切实保障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权,促进了美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缩小了处境不利儿童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