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路实验-实验8
实验八-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八 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学习功率表的使用;2.学会通过U 、I 、P 的测量计算交流电路的参数;3.掌握提高电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原理说明日光灯结构图如图8-1所示,K 闭合时,日光灯管不导电,全部电压加在启辉器两触片之间,使启辉器中氖气击穿,产生气体放电,此放电产生的一定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与固定片接通,于是有电流通过日光灯管两端的灯丝和镇流器。
短时间后双金属片冷却收缩与固定片断开,电路中电流突然减小;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这时镇流器两端产生一定的感应电动势,使日光灯管两端电压产生400至500V 高压,灯管气体电离,产生放电,日光灯点燃发亮。
日光灯点燃后,灯管两端电压降为100V 左右,这时由于镇流器的限流作用,灯管中电流不会过大。
同时并联在灯管两端的启辉器,也因电压降低而不能放电,其触片保持断开状态。
图8-1日光灯结构图 图8-2工作原理图日光灯工作后,启辉器断开,灯管相当于一电阻R ,镇流器可等效为电阻R L和电感X L 的串联,所以整个电路可等效为一R 、L 串联电路,其电路模型如图8-2所示。
在电路中日光灯管与镇流器串联构成一个电感性负载电路,由于镇流器本身电感较大,故整个电路功率因数很低。
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P 包括日光灯管消耗功率(P R =U 2I L )以及镇流器所消耗的有功功率(P L =P-P R ),用功率表直接可以测量。
也可以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及功率表,测出电路的总电压U 、电流I 和总功率P ,则电路的功率因数可用下式计算:UI PCOS =ϕ为了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可以用并联电容器的办法,使流过电容器的无功电流分量与感性负载中的无功电流分量互相补偿,减少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提高了功率因数。
由于电源的电压是固定的,所以并联电容器并不影响感性负载的正常工作,即感性负载支路的电流、功率和功率因数并不随并联电容量的多少而改变,仅仅是电路总电流及总功率因数发生变化。
实验8 幅频相频特性测试及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
2.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测量
激励信号(1V)频率改变时,测量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曲线
f
100 1k
U1
50k
100 k
U2(UR)
0.70 7UR max
URm ax
0.707 URma x
UC
UL
(U1U2)
18
实验8 幅频相频特性测试及RLC串 联谐振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练RC电路相频、幅频特性的测试方法,根据 测量数据画出特性曲线。 2、通过实验掌握串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测绘 RLC串联谐振曲线。 3、掌握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1
二、实验内容
1、测量 R 、 L 、 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2. 测量 R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曲线 3. RLC串联谐振电路测量
相等时,电路的阻抗有最小值(Z=R),电流有最大值I0
US Z
,US
R
电路为纯电阻,这种现象称为RLC串联谐振。Βιβλιοθήκη 谐振频率f02
1 LC
品质因数
Q 0L R
通频带
2f0.7 f2 f1 f0 Q
7
四、实验步骤
1 、测量 R 、 L 、 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并保持幅度不变, 频率 200H z 逐渐增至 10kHz,使开关 S 分别接通三个 R 、 L 、 C 元件, 测量 Ur ,并计算各频率点时 R 、 X L 与 X C 的值。
9
10
用李沙育法测量相位差角,
sinΦ a b
11
12
扫频法测量电路频率特性
13
3、RLC串联电路
14
15
R改为100,测量电路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
实验八 互感电路的测量
实验八 互感电路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通过两个耦合线圈顺向串联和反向串联实验,加深理解互感对电路等效参数以及电压、电流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知识1.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为了正确判断互感电动势的方向,必须首先判断两个具有互感耦合线圈的同名端,判断互感电路同名端的方法是:用一直流电源开关瞬间与互感1接通(图8-1)在线圈2回路中接一直流毫安表,在开关K 闭合的瞬间,线圈1回路中的电流I 1通过互感耦合将在线圈2中产生一互感电势并在线圈2回路中产生一电流I 2使所接毫安表发生偏转,根据愣次定律及图示所假定的电流方向,当毫安表正向偏转时,线圈1与电源正极相接的端点1与线圈2直流毫安表正极相接的端点2′和线圈1与电源正极相接的端1为同名端,(注意上述判定同名端的方法在开关K 闭合的瞬间才成立)。
图8-1 图8-2(2)交流法互感电路同名端也可利用交流法来测定,将线圈1的一个端子1`与线圈2的一个端子2′用导线连接(如图8-2中虚线所示)在线圈1两端加以交流电压,用电压表分别测1及1′两端与2、2′两端的电压,设分别为U 11′与U 12,如果U 12>U 11′`,则用导线连接的两个端点(1′与2′)应为异名端(也即1′与2′以及1与2′为同名端),因为如果假定正方向为U 11′,当1与2′为同名端时,线圈2中互2′21感电压的正方向为U 2′2,所以U 12=U 11′+U 2′`2,U 12(因1′与2′相联)必然大于电源电压U 11′,同理,如果1,2两端电压的读数U 12小于电源电压(即U 12<U 11′)此时1′与2′即为同名端。
2.系数的测定方法在互感电路的分析计算时,除了需要考虑线圈电阻、电感等参数的影响外,还应分别注意互感电势(或互感电压降)的大小及方向的正确判定,为了测定互感电势的大小,可将两个具有互感耦合的线圈中的一个线圈(例如线圈2)开路而在另一线圈(线圈1)上加以一定电压,用电流表测出这一线圈中的电流I 1,同时用电压表测出线圈2的端电压U 1,如果所用的电压表内阻很大,可近似的认为I 2=0(即线圈可看作开路),这时电压表的读数就近似的等于线圈2中互感电动势E 2M ,即U 2≈E 2M =ωMI 1。
电路实验8路抢答器的实训报告
电路实验8路抢答器的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8路抢答器的组成和原理2.掌握8路抢答器的电路制作和调试技能3.实践运用起来熟练掌握了8路抢答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和器件1. 电磁继电器8只2. 开关按键8个3. 蜂鸣器1只4. 电源模块1个5. 电子万用表6. 面包板和导线等三、实验原理8路抢答器的原理和电路结构如下图:如图所示,由8个电磁继电器K1-K8、8个普通开关按键S1-S8组成,当按下某一个开关按键时,相应的电磁继电器就会被触发,它的一个常闭触点被切换为常开触点。
此时旁边的普通开关按键的功能就失效了,而它的常闭触点得到电源的正电压为其继电器线圈提供持续的电流,使得它一直有效,直到驱动相应的蜂鸣器响起为止。
四、实验步骤1. 根据上面的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起8路抢答器电路的原理图,把8个开关按键和一个蜂鸣器接在对应的接口上,并连好电源。
2. 按下某一个开关按键,如S1,触发继电器K1,并把常开触点切换为常闭触点接通继电器K1的电流,此时蜂鸣器关闭。
4. 依次按下其它的开关按键,相应的继电器触发,而前面的继电器也随之失效,直到最后一个开关按键全部按下,最后的蜂鸣器响起,此时整个电路工作正常。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8路抢答器的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 8路抢答器采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开关触点实现抢答功能,效果较稳定可靠。
3.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再进一步改进电路,在电路中增加判断优先级的功能,实现更加多样化的使用效果。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中,我通过学习和制作8路抢答器电路,不仅对电磁继电器控制开关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还对实践操作中常见的错误很快找到解决办法,感觉到自己又提高了一步。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熟练地应用电路知识,为自己的未来事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实验八 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
实验八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一、画出本次实验的电路
二、实验数据记录
1.画出示波器测得的各波形。
表8-1 观察所得波形图表
2.测量整流、电容滤波电源的外特性
表8-2 整流、电容滤波电源的外特性(接3.测量整流、CRC 滤波、稳压电源的外特性
表8-3 整流、CRC 滤波、稳压电源的外特性(接
4.根据表8-2和8-3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以上两种电路的外特性曲线。
三、分析与思考
1. 根据表8-3说明稳压管的稳压范围。
(注:稳压范围是指电压基本不变时的电流变化范围。
)
2. 若实验电路中的Z D 极性接反,O U 等于多少(设稳压管正向导通电压为0.7V )?
3.稳压二极管起稳压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 (2) (3)
4.为什么本次实验中所用的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又叫并联型稳压电路?
5.试分析该稳压电路在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原理。
西工大数电实验八-数码管显示控制电路设计
实验八:数码管显示控制电路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能自动循环显示数字0、1、2、3、4、0、3、0、3、4。
二、实验设备:1、数字电路实验箱;2、函数信号发生器;3、8421数码管;4、74LS00、74LS90。
三、实验原理图和实验结果:1、逻辑电路设计及实验原理推导:将0、1、2、3、4、0、3、0、3、4用8421码表示出来,如下表:表一用8421码表示设想用5421码来实现8421码表示的0、1、2、3、4、0、3、0、3、4,故将0、1、2、3、4、5、6、7、8、9用5421码表示出来以与上表做对比:表二 用5421码表示:观察表一,首先可得到最高位全为0,故译码器的“8”直接接低电平即可;对比表一和表二得,“4”位上的数字两表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故“4”直接与5421码的“4”输出相连即可,即译码器的“4”连74LS90的“Q 3”端;数码管的“2”对应的无明显规律,列卡诺图如下:可得F2=1020Q Q Q Q ;最后一位与5421的“1”相同,故74LS90的Q1直接接数码管的“1”。
至此,实验原理图即可画出了.2、实验原理图:3、实验结果:编码器上依次显示0、1、2、3、4、0、3、0、3、4。
四、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为编码器上依次显示0、1、2、3、4、0、3、0、3、4,满足实验设计要求。
五、实验心得:在实验之前我用仿真软件,使用同样的实验器件仿真了序列0、1、2、3、4、1、3、0、2、4,已经把利用74LS90产生序列的原理掌握了,所以在实验时老师布置了本次的实验目的之后,我很快的设计出了如何连接电路,但是实验过程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验电路板和仿真软件毕竟不同,实验中可能出现插线不紧或者松动的现象,函数发生器的相关参数的设置,偏移量的设置等等问题都会出现。
这就给实验的进行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查了几遍连线完全没有错误,但就是出不来想要的序列,最后重新安了一遍线,保证插线完好,并用了输出比较稳定的函数发生器产生序列,终于调出来了。
电路实验8.三相电路
Z
N
z n
3、Δ 接线
A
a
X 通过电流 插座,转 接到电源
B
x b
Y C
y c
线 别 搭 在 灯 上
Z 无中线
z
4、电流插座转接,用于测Δ形负载的线电流
A
1
3 电流插棒
5 2 4
5、自耦调压器的输出: U l 220V (Y形负载)
U l 150V (形负载)
6、表28-1,Y形接法时负载的相电压火线和负载中 点之间的电压,不能取和电源中点之间的电压。
1、功率表、电流表接在电流插棒上
A *U W *I 红线表示 电流接线; 黄线表示电 压接线。
电流插棒
N
线电流。
三相四线制:N接到中线,电流分别取A、B、C 三相三线制:N接到C相,电流分别取A、B
线电流。
2、Y接线
A
a 开关控制 每个灯泡
X
接 电 源
B
x b
Y C
y c
线 别 搭 在 灯 上
Y0有中线 Y无中线
*
三相 负载
* * *
W2
W1
三相 负载
三表法:用于三相四线制电路
二表法:用于三相三线制电路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内容
1、表28-1(最后三行不做)。
2、表28-2 3、表29-1 4、表29-2
2.实验步骤
Y接线:记录28-1、29-1、29-2 Y Δ接线:记录28-2、29-2 Δ
四.注意事项
实验八 三相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负载星形、三角形连接的方法。 2、不同接法时线/相电压、线/相电流的关系。 3、理解低压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 4、掌握三相有功功率的测量。
电路实验资料
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电路的搭建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
1.电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
2.电阻:不同阻值的电阻器
3.电容:不同容值的电容器
4.电感:不同电感值的电感器
5.示波器:用于观察电路波形
6.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元件参数
实验内容
实验一:串联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1.将几个电阻串联连接起来,接入直流电源,测量总电阻值。
2.测量每个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值,分析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关系。
实验二:并联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1.将几个电阻并联连接起来,接入直流电源,测量总电阻值。
2.测量每个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值,分析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关系。
实验三:RC 串联电路的时序响应研究
1.搭建RC串联电路,接入脉冲信号源,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压波形。
2.调节不同的电容和电阻数值,分析不同参数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实验四:RL 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研究
1.搭建RL并联电路,接入正弦信号源,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压波形。
2.调节不同的电感和电阻数值,分析不同频率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电路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掌
握了基本的电路搭建方法和测量技巧。
同时,通过对RC串联电路和RL并联电路
的研究,加深了对电路时序响应和频率响应的认识,为今后的电路设计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1.《电路原理与技术》
2.《电路分析基础》
3.《电路实验指导书》。
电路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理解,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连接方法。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灯泡等。
实验原理:电路是由电源、电阻和导线组成的闭合通路。
当电源加电时,会产生电势差,形成电场,电荷在电场中发生移动,产生电流;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会产生电压降,电压差可以测量电流的大小;电阻阻碍电流的流动,使电流减小,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可以测量电阻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将电源与灯泡、电阻、开关等连接,构成基本电路。
(灯泡两端连接电源正负极,电阻可连接在灯泡与电源之间,开关用于控制电路通断)2. 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可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电压表分别接在电源正负极、灯泡两端等位置,可测量不同位置的电压)3. 改变电路中的元件(电阻、灯泡等)或调整电源电压,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1. 测得不同元件或位置的电流和电压。
2. 观察到电流随电阻增加而减小,电压随电流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3. 比较不同元件或位置的电流和电压,分析其关系和规律。
实验结论:1.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电势差引起的。
2.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3.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
4. 电压在闭合电路中沿着路径分布,电流在闭合电路中沿着路径流动。
5. 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连接方法,加深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理解。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进一步加深了对电路的理解。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掌握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同时也掌握了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实验过程中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培养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电路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电路实验步骤详解电路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路、观察和测量电路的各种参数,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路实验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面将详解几个典型的初中物理电路实验步骤。
1. 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实验:该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来验证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所需材料: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b. 将电源接好,在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一根导线。
c. 将电流表的两个测量引线分别与电源的两个导线相连。
d. 在电流表和电流表的连接处短接一段导线,将电阻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在电流表的两个测量引线上。
e. 测量并记录电流表上的电流值,使用电压表分别测量并记录电阻的两端电压值。
f. 将电阻串联或并联方式更换,重复步骤e。
g.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电流之和等于电源电流,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2.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该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改变电阻值,观察电路中电流变化与电压变化的关系,从而了解欧姆定律。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所需材料: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线等。
b. 将电源接好,在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一根导线。
c. 在电流表和电源之间串联电阻,再将电压表连接在电阻的两端。
d. 用电压表测量并记录电阻的两端电压值,用电流表测量并记录电阻上的电流值。
e.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通过图像分析得出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的结论。
3. 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分布实验:该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测量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压,验证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分布规律。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所需材料: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多个电阻、电线等。
b. 将电源接好,在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一根导线。
c. 将一端所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将另一端连接在电流表上。
【金版教程2014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第8、9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1
(2)由例题知R内=5000 Ω=Rg+R0+R+r, 故电源的内电阻:r=5000 Ω-50 Ω-4848 Ω-100 Ω=2 Ω.
[答案]
2 (1)指在满偏刻度的 处 5
(2)2 Ω
考点二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
1. 了解多用电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 方法. 2. 会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及电阻. 3. 会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背核心语句 1. 欧姆表是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电流表改装而成, 它由表头、电源和可变电阻三部分组成. 2. 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先要进行机械调零,选完挡
后,再进行欧姆调零,每次重新选挡后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 零. 3. 利用多用电表可测量电压、电流、电阻,并可应用多用 电表判断电路故障、检测二极管的极性及好坏等.
2. 刻度为什么不均匀? E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式中R、r、Rg R+r+Rg+Rx 均为定值电阻,不同的Rx对应不同的电流I,但电流I和被测电 阻Rx不是正比关系,所以电阻值的刻度是不均匀的.若在刻度 盘上直接标出与电流I对应的电阻Rx值,就可以从刻度盘上直接 读出被测量电阻的阻值.
02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
正确理解欧姆表测电阻原理
电流表改装、电压表改装应用了什么原理呢?体现了 一种什么思想?
重点诠释 1.原理如图所示
欧姆表测量电阻的理论根据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所以通 E 过表头的电流为:I= ,Rx与电流I一一对应,故 Rx+R+Rg+r 可以将表盘上的电流值改为电阻值,就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 电阻的数值,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欧姆表.其中,R也叫调零电 阻,R+Rg+r为欧姆表的内阻.
4.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处,若 没有,调整“ 指针定位螺丝 (2)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 ①测交流电压时,将选择开关旋到交流电压挡的合适挡位 上,不需要区分红黑表笔,直接并联到被测的电路上就行; ”,使指针指到 零刻度.
实验八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i)
40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八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I)─模拟运算电路一、实验目的1. 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三、实验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
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等模拟运算电路。
1.理想运放的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运放可被视为理想器件,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理想运放需要满足下列条件:开环电压增益A ud=∞输入阻抗r i=∞输出阻抗r o=0带宽f BW=∞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1)输出电压U O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U O=A ud(U+-U-)由于A ud=∞,而U O为有限值,因此,U+-U-≈0。
即U+≈U-,称为“虚短”。
(2)由于r i=∞,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 IB=0,称为“虚断”。
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2.基本运算电路(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实验八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Ⅰ) 41电路如图8-1所示。
对于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 1F O U R R U -=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 2=R 1 // R F 。
图8-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8-2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2)反相加法电路电路如图8-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22F i11F O U R RU R R U +-= R 3=R 1 / / R 2 / / R F (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a)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b) 电压跟随器图8-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图8-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 1F O )(1U R R U += R 2=R 1 / / R F4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当R 1→∞时,U O =U i ,即得到如图8-3(b)所示的电压跟随器。
最新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最新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基本电工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学习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通过实验验证电路定律和定理,加深对电路分析的理解。
实验内容:1. 测量电阻:使用万用表测量不同阻值的电阻,记录测量结果,并分析误差原因。
2. 欧姆定律验证:搭建简单电路,通过改变电压和电流,验证欧姆定律(V=IR)的正确性。
3. 串联与并联电路分析:构建串联和并联电路,测量并记录各部分的电压、电流,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
4. 功率计算:测量电路的功率,验证功率公式(P=IV)。
5. 交流电路特性研究:使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分析其相位关系。
实验设备:1. 万用表2. 示波器3. 电源4. 电阻、电容、电感等电路元件5. 导线和接线板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 按照实验要求搭建电路,注意安全操作。
3. 逐一进行实验项目,记录数据。
4. 使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路波形,调整参数以获得清晰的波形图。
5. 完成实验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与分析:(此处应插入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表格和波形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实验结论:(在这部分,应总结实验结果,验证的电路定律和定理是否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以及实验中发现的任何特殊情况或问题。
)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2. 正确使用电工仪表,避免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人身安全事故。
3.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不得随意篡改。
4. 实验报告应认真撰写,确保内容真实可靠。
电路实验报告(8篇)
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1一、实验题目利用类实现阶梯型电阻电路计算二、实验目的利用类改造试验三种构造的计算程序,实现类的封装。
通过这种改造理解类实现数据和功能封装的作用,掌握类的设计与编程。
三、实验原理程序要求用户输入的电势差和电阻总数,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电势差必须大于0,电阻总数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100的偶数。
再要求用户输入每个电阻的电阻值,并且验证电阻值的有效性:必须大于零。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且该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临界判断,若所输入数据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输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实验构造了两个类,一个CResistance类,封装了电阻的属性和操作,和一个CLadderNetwork类,封装了阶梯型电阻电路的属性和操作。
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并赋给CladderNetwork的数据,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输出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以便检查,,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EveryPart()函数实现的。
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换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Calculate ()函数实现的。
最后输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 的PrintResult()函数实现的'。
此程序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封装性:类的方法和属性都集成在了对象当中。
继承性:可以继承使用已经封装好的类,也可以直接引用。
多态性:本实验未使用到多态性。
安全性:对重要数据不能直接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各个类的说明: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double voltage;double resistance;double current;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SetResist(double r); //设置resistance的值void SetCur(double cur); //设置current的值void SetVol(double vol); //设置voltage的值void CalculateCurrent(); //由电阻的电压和电阻求电流double GetResist(){return resistance;} //获得resistance的值保证数据的安全性double GetCur(){return current;} //获得current的值double GetVol(){return voltage;} //获得voltage的值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CResistance resists[MAX_NUM]; //电阻数组int num;double srcPotential;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InputParameter(); //输入数据void Calculate(); //计算void PrintEveryPart(); //显示输入的数据以便检查void PrintResult(); //显示结果四、实验结果程序开始界面:错误输入-1(不能小于0)错误输入0 (不能为0)输入正确数据3输入错误数据-1输入错误数据0输入正确数据4同样给电阻输入数据也必须是正数现在一次输入2,2,1,1得到正确结果。
实验八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
C1L ω=ωfC 21πC1ωLC21πLC1LC实验八 R 、L 、C 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一、实验目的1、研究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现象的条件。
2、研究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的特征。
3、研究串联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R L C 串联电压谐振在具有电阻、 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一般是不同相的。
如果我们调节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元件的参数或改变电源的频率就能够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出现了同相的情况。
电路的这种情况即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为谐振。
R 、L 、C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
在由线性电阻R 、电感L 、电容c 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如图8-1所示。
图8-1 R L C 串联电路图当感抗和容抗相等时,电路的电抗等于零即X L = X C ; ; 2πf L=X = ω L - = 0则 ϕ = arc tg = 0即电源电压u 与电路中电流i 同相,由于是在串联电路中出现的谐振故称为串联谐振。
谐振频率用f 0表示为f = f 0 = 谐振时的角频率用ω 0表示为ω = ω 0 =谐振时的周期用T 0表示为T = T 0 = 2 π 串联电路的谐振角频率ω 0频率f 0,周期T 0,完全是由电路本身的有关参数来决定的,它们是电路本身的固有性质,而且每一个R 、L 、C 串联电路,只有一个对应的谐振频f 0和 周期T 0。
因而,对R 、L 、C 串联电路来说只有将外施电压的频率与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时候,电路才会发生谐振。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两种方法使电路发生谐振。
一种是当外施()2CL2X X R -+RU UU U电压频率f 固定时,改变电路电感L 或电容C 参数的方法,使电路满足谐振条件。
另一种是当电路电感L 或电容C 参数固定时,可用改变外施电压频率f 的方法,使电路在其谐振频率下达到谐振。
总之,在R 、L 、C 串联电路中,f 、L 、C 三个量,无论改变哪一个量都可以达到谐振条件,使电路发生谐振。
实验八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
实验八 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一、画出本次实验的电路一、画出本次实验的电路二、实验数据记录二、实验数据记录1. 画出示波器测得的各波形。
画出示波器测得的各波形。
表8-1 观察所得波形图表名称名称 测试点测试点 波形波形变压器输出电压变压器输出电压○A 、○F U AF整流输出整流输出 (不接1C 、2C 、Z D )○C 、○E○D 、○E (D2与D4间连接,构成全波整流) 整流+滤波输出滤波输出(接1C , 2C ,不接Z D )○B 、○E○D 、○E 0 p 2p 0 p 2p0 p 2p t t t U CEU DE0 p 2p t U BE0 p 2pt U DE整流+滤波+稳压输出(接1C ,2C , Z D )○D 、○E2.测量整流、电容滤波电源的外特性.测量整流、电容滤波电源的外特性表8-2 整流、电容滤波电源的外特性(接1C ,不接2C 、Z D )O I (mA ) 0(负载开路)10 15 20 25 30 40 O U (V )3.测量整流、CRC 滤波、稳压电源的外特性滤波、稳压电源的外特性表8-3 整流、CRC 滤波、稳压电源的外特性(接1C 、2C 、Z D )O I (mA ) 0(负载开路) 10 15 20 25 30 40 O U (V )4.根据表8-2和8-3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以上两种电路的外特性曲线。
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以上两种电路的外特性曲线。
三、分析与思考三、分析与思考1. 根据表8-3说明稳压管的稳压范围。
说明稳压管的稳压范围。
(注:稳压范围是指电压基本不变时的电流变化范围。
)2. 若实验电路中的Z D 极性接反,O U 等于多少(设稳压管正向导通电压为0.7V )?)?3.稳压二极管起稳压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稳压二极管起稳压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 (2) (3)4.为什么本次实验中所用的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又叫并联型稳压电路?.为什么本次实验中所用的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又叫并联型稳压电路?5.试分析该稳压电路在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原理。
电路实验教程1.-8谐振
1.8 实验八 谐振电路1.8.1实验目的(1). 观察谐振现象。
(2).测绘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流和各元件上电压的幅频特性。
(3).测绘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通用曲线,验证Q 值对曲线的影响。
1.8.2实验原理RLC 串联电路如图1.8.1,当外加有效值保持不变的正弦电压,而频率改变时(R 、L 、C 不随频率变化),电路中电流和元件上电压的有效值都是频率的函数。
22)C1L (R U )(I ω-ω+=ω , 22R )C 1L (R UR R )(I )(U ω-ω+=ω=ω , 22L )C 1L (R L U )(U ω-ω+ω=ω , 22C )C1L (R C U )(U ω-ω+ω=ω当LC 10=ω或LC 21f π=时,电路发生谐振,此时I(ω)=I 0=U/R , U R =U ,U L =Uc=QU以电流、电压的幅值为纵座标,以ω或f 为横座标,可以得到它们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8.2。
改变R ,即改变Q 值,并以I/Io 为纵座标,f / fo 为横座标,可以得到一组串联谐振电路的通用曲线,如图1.8.3。
1.8.3. 实验内容(1)按图1.8.4接线,取R=300Ω,X L =120mH ,C=0.5μF ,调整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电压1V,改变其频率从100Hz 变化到1500H Z ,由示波器观察u 与i 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
以加深对电路频率特性及谐振电路特点的理解。
(2)用毫伏表先测出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并记录下来。
根据实验所给定的参数,计算出谐振频率f 0以及U C 和U L出现最大值的频率f 1和f 2。
依据这些值,通过调节电源频率,用数字交流毫伏表实测出U R 、U L 和U C 出现最大值时的频率。
然后再改变信号发生器频率从100Hz 变化到1500Hz ,测出U R 、U L 和U C 的值。
,记入表格。
电流I 的数值由R 上的电压除以R 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实验八正弦交流电路中元器件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交流电流表,相位表和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交流电路中的元器件参数,学会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元件参数。
(3)加深对阻抗、阻抗角和相位角等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交流电路中常用的无源元件有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
R,因此电感线圈的模型可用电感电感线圈是由导线绕制成的,必然存在一定的电阻
L
R来表示。
电容器则因其介质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有能量损耗或有漏电,可用电容L和电阻
L
R作为电容器的电路模型。
线绕电阻器是用导线绕制而成的,存在一定的电感L',C和电阻
C
可用电阻R和电感L'作为电阻器的电路模型。
图2.8.1是它们的串联电路模型。
图 2.8.1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串联电路模拟
根据阻抗与导纳的等效变换关系可知,电阻与电抗串联的阻抗,可以用电导G和电纳B 并联的等效电路代替,由此可知电阻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模型如图2.8.2所示。
图 2.8.2 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模拟
值得指出的是:在直流电路的实验中,用台式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挡可测电阻值,那么是否可以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来直接测出各元件(R 、L 、C )的电阻值呢?我们说,对电阻器和电感线圈可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测得某值,但这值是直流电阻而不是交流电阻(且频率越高两者差别越大);而在电容器模型中,C R 也不是用万用电表欧姆挡测出的电阻,它是用来反映交流电通过电容器时的损耗,需要通过交流测量得出。
在工频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器、电感线圈、电容器的参数,可用下列方法测量。
1、元件参数的测量
(1)相位表法测量元件参数
图2.8.3为相位表法测量元件参数的电路图:
图 2.8.3 相位表法测量元件参数
在相位表法中,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ϕ可以直接从相位表中读出,再分别读出电压值U 和电流值I ,同理可得元件的阻抗模
I
U
Z =
等效电阻为
ϕcos Z R =
等效电抗为
ϕϕ2cos 1sin -==Z Z X
(2)三表法测量元件参数
在交流电路中,可以利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和功率表分别测量出元件两端的电压
U ,流过元件的电流I ,以及元件所消耗的有功功率P 。
如图2.8.4所示:
图2.8.4 三表法测量元件参数
电流表读数为I ,电压表读数为U ,功率表读出的有功功率为P 。
在电路中,待测阻抗Z 为
Z =
U I =U
∠ φ=R +jX 有功功率为
R I UI P 2cos ==ϕ
因此得出功率因数
UI
P
=
=ϕλcos 待测阻抗的模
I
U Z =
故有,等效电阻
2
cos I P Z R =
=ϕ 等效电抗X
ϕϕ2cos 1sin -==Z Z X
对于电感元件:L X ω=,对于电容元件:C X ω1-=。
这种通过测量U 、I 和P 计算元件参数的测量方法简称为三表法。
在测量“黑盒”内的未知元件时,三表法无法确定被测元件是感性还是容性,这时可以通过用示波器观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确定,如图2.8.5所示,
图2.8.5 用示波器判断元件属性
电流相位可通过串联一小电阻r ,转化为电压输入示波器CH2端。
如果电压超前电流,则元件为感性;否则,元件为容性。
同时可以读出电压、电流之间相位差在水平轴上所占格数m ,计算出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角
T n
m
=
ϕ
图2.8.6 元件的i u 、相位关系
其中,n 为电压(或电流)波形一个周期在水平轴上所占格数,T 为电压(或电流)波形的周期。
2、元件阻抗与频率的关系
(1)在较低频率下,可忽略电阻元件的电感与电容效应,将其看作纯电阻。
其电压与
电流的关系为I R U &&=,电阻R 不随频率改变而改变。
(2)电容元件在低频情况下,可忽略其附加电感和电容极间介质的功率损耗,认为只有电容C ,其电抗为C X ω1=。
可见随频率升高,容抗的绝对值会下降。
(3)电感元件在忽略其导线电阻的情况下,可认为是纯电感L ,其电抗L X ω=。
可见,随着频率升高,感抗会变大,如图2.8.7所示
图 2.8.7元件阻抗与频率的关系
四、任务与步骤
1、元件参数的测量
步骤1:相位表测量元件参数
将交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为零,按图2.8.3连接电路,Z分别使用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调整交流稳压电源的电压输出,使I=0.5A,分别测量U和ϕ填入表2.8.1中。
表 2.8.1
步骤2:三表法测量元件参数
将交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为零,按图2.8.4连接电路,Z分别使用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调整交流稳压电源,使I=0.5A,分别测量U和P填入表2.8.2中。
表 2.8.2
2、研究元件阻抗与频率的关系
步骤3:研究元件阻抗与频率的关系
如图2.8.8连接电路,调节函数发生器,使电流表保持0.1A,调节不同的输出频率,测出电流值填入表2.8.3中。
Z分别使用电感线圈、电容器、电阻器。
图 2.8.8
表 2.8.3(a)
表 2.8.3(b)
表 2.8.3(c)
五、预测与仿真
(1)根据已给出的实验元件的参考数据,预测相位表法中电压表与功率表的示数,预测三表法中电压表与相位表的示数,将得到的理论数据填入相应的表中。
(2)根据不同的频率值,预测交流电流表的示数。
猜测对于不同元件, 与Z的关系有何不同。
(3)Multisim2001仿真实验
利用Multisim2001 仿真软件,分别仿真实验的三个步骤。
以下给出步骤一的仿真电路
图以作参考。
图 2.8.7
六、预习
(1)复习元件参数相关知识。
(2)预习附录中关于相位表与功率表的仪器简介,掌握两表的用法。
(3)完成“五、预测与仿真”中的内容。
(4)设已知有损耗电容器的端电压V U 100=,电流A I 2=及相位差角︒=80ϕ,其相量图如图 2.8.8所示,计算电流有功分量R I 和无功分量C I 。
若用G 、C B 模型表示,问
??==C B G 若用R 、C 并联模型表示,问??==C R
图 图 2.8.9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数据,分别计算出两种方法测量出的元件参数,填入表2.8.4,并进行对比。
(2)用相位表法的数据,大致画出元件的I U -相量图。
(3)算出不同频率下元件的阻抗模,以表格形式整理出ω和Z 的关系。
在坐标纸上,在三个不同的坐标系下坐标系以ω为横轴,以Z 为纵轴作出不同元件的ω-Z 曲线。
总结
不同元件阻抗模与角频率的关系。
表 2.8.4
(4)根据相位表法的实验数据,计算单个元件自身的并联模型参数,并作图、标注参数值(参数使用要统一)。
八、思考与体会
(1)欲测元件A所消耗的有功功率,试判断图中功率表的指针是正偏还是反偏?接法是正确还是错误?将你的判断填入图2.8.10中的空栏处。
偏,接法偏,接法
偏,接法偏,接法
偏,接法 偏,接法
图2.8.10
(2)实验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