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木兰诗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木兰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2.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互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犹抱琵琶半遮面

1、质疑式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描写妇女的作品很多。但由于妇女的卑下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形象多是被愚弄的,被怜悯的,有不少妇女还沦为了男子的玩物。而在这其中,有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歌谣广为传唱,她的故事被电影公司搬上荧屏,她的经历传奇浪漫,一千多年来,她成了家喻

户晓的英雄人物。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木兰,不过我们今天是通过一种古老的文章形式——乐府诗来走进人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2、歌曲导入:播放《木兰情》,同学们,“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巾帼”借指妇女。

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继续见识她的飒爽英姿。

二、初读课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乐府诗的韵律。

2、揣摩复述课文,理清乐府诗的脉络。

(1)复述要求:

复述故事情节要求语言比较精炼,做到简明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而不必像句子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同时要注意情节内容的顺序安排。

(2)概括情节

①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②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③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④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让我们回味无穷,妙趣横生。

三、细读文本,轻拢慢捻抹复挑

过渡词:而唐朝白居易曾在七绝诗《戏题木兰花》中提到:“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就很有意思的打趣“木兰”的典故,同时也隐含了“花木兰”这个形象早在中唐时期就早已家喻户晓,那么如今跨越千年的你们读此诗后,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呢?

(一)看木兰的英雄气概

1、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哪些?

2、如果让你们用词语概括英雄具有的共同特点,你们会用哪些词语?

3、那诗中的花木兰在你们的心中是不是英雄呢?如果是,能否找出表现木兰具有英雄气概的句子,并说说她具有怎样的品格?

(1)征战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子。

①这句排比句为什么描写得这么详细?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既可以表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又突出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②那同学们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手法而不知呢?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③你会翻译吗?

知识迁移:

《江南》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诗歌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描写出了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2)行军进程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运用对偶,反复咏叹:

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

另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

精针密线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起的特殊矛盾。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理解:她身着戎装,跨着战马,随军出征,穿过一道道关卡,飞越一座座高山,千里迢迢地地向前进发。

运用夸张,描写征途之遥和木兰的雄姿。

(3)宿营守卫: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运用对偶,描写边塞军营荒凉寂寒的夜景和艰苦的生活。

(4)战胜凯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运用对偶和互文,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过渡词:十年的征战,对于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来说,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多少回彻夜不眠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千山万水。但我们的诗人却凝练成冰,用寥寥数语把那十年,也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的难以言尽的岁月,居然用三十个精练概括,真是精练哉,妙绝哉!可谓是字字珠玑!

过渡词:木兰的剑,沾染敌人的鲜血,木兰的精神,照映着她的英姿。十年的金戈铁马,立下了汗马功劳,得胜归朝,甚是欣喜!

可是他却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甚至让很对男儿都望尘莫及,那是什么呢?

(5)辞官归里: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可以看出木兰具有怎样的情操?

不贪图功名利禄,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二)看木兰的女儿情态

过渡词:既然是木兰是一位英雄,可文章却没有详细描写她如何骁勇善战,如何奋勇杀敌,而是一笔带过,让我们甚是惊讶,不过诗人别出心裁,不仅写出木兰的英雄气概,也写出了女儿情态,你觉得从哪里可以看出,并说说刻画了木兰具有哪些女儿情态?

1、勤劳孝顺、深明大义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记叙了木兰停机叹息的忧愁情怀。

①“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叹息声:当户而织,说明木兰不是侯门小姐,而是劳动妇女,反复强调,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停织长叹。

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烘托氛围,铺垫木兰的长吁短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