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也在观察与实验中发现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产生,如产生气体等。

本课是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观察更多伴随物质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进一步帮助学生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从而确定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但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在于物理变化也像化学变化那样伴随着现象的产生,如何判断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产生,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产生,仍需回到“是否产生新物质”这一根本问题。

本节课需要学生进行一个长时间观察实验并做记录,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将实验材料放置于教室供学生观察。

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学生会发现只在水中或只在空气中的铁钉基本不生锈,在空气与水的交界处生锈严重,这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同时存在。

根据教参,这一对比实验似乎并不需要推理出这一实验结论,而将重点放在寻找证据证明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但研讨部分又需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各类防锈措施背后的科学依据,所以教师应做适当引导。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

本节课所关注的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大多是学生亲自体验过或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蜡烛燃烧、白醋和小苏打的反应、加热白砂糖、铁钉生锈、燃放烟花、食物发霉或成熟等,只有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故采用动图加教师讲解的形式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

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1.尊重证据。

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2.能坚持长时间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贺翠莲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下第二单元《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咸阳陕广学校贺翠莲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科学概念: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化学变化伴随的各种现象,会根据这些现象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知道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

3、通过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总结出这是一种化学变化(难点)。

五、教学过程:(配合课件上本节课)(一)、复习导课:1、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也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如岩石的风化、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等。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是哪两类?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和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判断出下列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说出判断依据(并演示下列实验)(1)、把易拉罐压扁,(2)、水结冰(3)、将纸折起来后撕烂(4)、将纸点燃(5)、铁钉生锈(6)、将碘酒滴在米饭上(7)、将豆粒与沙混合(8)、将粉笔压碎2、物理变化比较好判断,只是物质存在的状态、形状、体积大小等发生了改变,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而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怎样才能判断出物质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其实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那么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板书课题)(二)、说明本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三)、学习新课:1、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1)、认识硫酸铜及其溶液:硫酸铜是一种蓝色晶体,能溶解于水,这是老师提前配置好的硫酸铜溶液,大家观察到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液体呢?(蓝色、透明)如果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大家预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中,我们要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1>、铁钉的变化 2>、溶液的变化 3>、我们的结论(2)、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3)、让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4)、针对上面三个问题提问并讲解:铁钉上附着的红色物质是不是铁?其实它是不同于铁的另外一种新物质——铜,溶液颜色慢慢变浅,有沉淀物产生(5)、展示提前做好的此实验,与课堂上做的进行比较(6)、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发生的变化是属于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辩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1号试管(内装有2/3的硫酸铜溶液)、2号试管(空试管)、3号试管(内装少许氢氧化钠溶液)、一根细铁丝。

教师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哪两种形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PPT及板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提问: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PPT及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4、小结: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1、(出示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谈话:这种物质是硫酸铜溶液。

(PPT硫酸铜溶液并板书)2、谈话: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硫酸铜溶液,描述你所观察到的这种物质的特征。

(蓝色、透明、液体)完成实验观察记录表。

PPT硫酸铜溶液资料介绍3、(出示铁丝)谈话:仔细观察铁丝,说说它的特征?(PPT铁丝并板书)(灰白色、有金属光泽、固体)完成实验观察记录表4、(实验方案指导)谈话:今天我们要来研究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一说,我们可以怎么来研究?5、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用图、文字列出简单方案)PPT实验方案表6、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修正方案(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如何留样来作对比)7、根据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PPT实验要求8、分组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丝的反应发生变化,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是,学生在描述和解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如何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在学生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实验药品:酚酞、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课件:实验过程的动画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物质变化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发现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试剂: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PPT课件:内容包括实验步骤、现象观察、生活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正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发现和看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课题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

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

3.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4.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尊重证据。

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6.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

7.人类可以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

重点通过观察铁钉生锈的实验现象得出铁钉生锈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我们周围,会发生很多变化,变化的过程也会伴随着很多现象。

比如燃烧的木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有气体及黑烟产生,木炭燃烧后生成炭黑。

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想一想,从我们知道的变化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聚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讲授新课探索: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

有的会发光发热,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生成沉淀。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的现象化学变化发光发热蜡烛燃烧(燃放烟花)改变颜色加热白砂糖生成沉淀蜡烛燃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讨论。

学生观察。

交流。

学生分享初步判断所举例子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引发思维冲突;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例子,寻找证据。

生成沉淀某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新的沉淀物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生成沉定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

实验目的:探究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材简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第4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从观察与实验中发现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如产生气体、水和其他物质。

本课是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观察铁钉生锈的变化过程以及更多物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上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最终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难点在于许多物理变化也像化学变化那样伴随着一些现象的产生。

那么,如何区别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产生的?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产生的?教科书分别呈现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几种典型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物质变化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比如,铁钉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许多现象发生,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判别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依据证据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科学实践: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探究铁钉生锈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态度责任]尊重证据,当结论不一致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对于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加以关注,知道人们能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物质的变化,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判断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铁钉生锈阅读资料;牛奶、白醋、红墨水、清水、搅拌棒、静置的泥水。

[学生]白醋、牛奶、“铁钉生锈过程”记录表、铁钉生锈阅读资料。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教学过程】一、植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溶液。

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12345总结拓延: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

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阅读43页: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学生励志寄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要明白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要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新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最新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1.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1) 教师先配制硫酸铜溶液。

由于学生对硫酸铜溶液不太熟悉,因此首先让学生观察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人溶液中,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不要全部浸人溶液,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3)把铁钉浸人溶液中约2分钟,拿出铁钉,观察铁钉的变化,记录在表格中。

(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这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浸人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

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

)(4)思考: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吗?我们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溶液不是硫酸铜溶液,或者说硫酸铜的含量已经减少,有另外的物质形成了,这是一个证据。

铁钉上的红色物质是怎么来的?没有浸人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红色物质是溶液中析出来的,它是铁吗?我们平常看到的铁是灰白色的,铜是红色的,那么铁钉上的红色物质可能就是铜了,这是另一个证据。

根据这两个证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2.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回忆我们学过的化学变化有哪些?把所有学过的化学变化列举出来。

(2)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哪些明显的现象,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等。

2.实验材料:酚酞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记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现象伴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如何进行观察和验证?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加深学生的记忆。

(六年级科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六年级科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研讨
回顾一下: 我们学习过的化学变化都有哪些? 能不能将他们列举出来吗?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米饭和碘酒
铁钉生锈
白醋和小苏打
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白糖加热 淀粉与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钉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发光发热 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 颜色变化 产生沉淀 颜色变化
我所观察到的现象 硫酸铜溶液
铁钉 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
探究活动观察现象
研讨
思考一下: 这是化学变化吗? 你都找到哪些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探究活动分析结果
证据1:有新的物质产生
• 可能已经不是硫酸铜溶液 • 硫酸铜的含量可能减少
探究活动分析结果
证据2:有新的物质产生
红褐色物质
• 红色物质可能是溶液 中析出来产生的沉淀
本质特征 产生新的物质
Hale Waihona Puke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颜色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产生沉淀
总结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 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确定是否是化学变化,仍然需要在实验观察中寻 找证据,确定产生了新物质,才能下正确的结论。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置换反应
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 所以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会 把单质铜置换出来,附着在铁钉上, 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 硫酸亚铁。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的变化: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的变化: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5. 总结归纳与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及其科学解释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观察其伴随的现象,写出实验报告。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物质变化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器材和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及其科学解释。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自主调控区
1. 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燃烧、溶解、发酵等,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这些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与理论铺垫
介绍物质变化时可能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温度变化、气体生成、沉淀形成等。
阐述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能量守恒、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现象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与观察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如酸碱中和实验、金属氧化实验等。
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及其科学解释,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将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验证。
课题
物质的变化: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课时
总 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可能伴随的各种现象,如颜色变化、温度变化、气体生成等,并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产生沉淀 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科学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产生沉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的四大现象,知道可根据变化产生的现象判断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
知道硫酸铜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会发生化学变化,了解沉淀的概念,认识产生沉淀的整个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仔细观察硫酸铜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整个过程,学会使用观察法仔细观察。
第四大现象是目前所没有接触过,产生沉淀物。在今天的学习中,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学习。
2、新课学习
在通过视频观察硫酸铜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之间的反应过程以及现象前,我们先来观察今天所要用到的硫酸铜晶体以及碳酸氢钠晶体。
通过屏幕上硫酸铜晶体的图片可观察到硫酸铜晶体的颜色为蓝色,存在形态颗粒状,与食盐晶体的颗粒类似。
下一节课我们将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
今天的课程到这结束了,谢谢大家。
1、复习回顾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部分 复习回顾。
化学变化伴随的四大现象,其中三大现象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现在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吧。
第一大现象,源自我们做过的一个实验淀粉与碘酒的实验,在实验中碘酒与淀粉相遇后,其颜色会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而改变颜色是诸多化学变化中较常出现的实验现象。所以第一大现象就是改变颜色。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产生沉淀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产生沉淀
知识点来源
□学科:科学 □年级:六年级 □教材版本:科学
□所属章节:下册 物质的变化 第二小节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录制工具和方法
Camtasia Stu化学变化常见的四大现象中的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但是对于产生沉淀物这一现象,学生没有观察过其完整过程。因此在本节微课中,学生除了将有机会观察产生沉淀的整个过程之外,还能通过小游戏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硫酸铜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现象学习制作密信,加深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设计一个前后对比实验,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在反应前后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寻找到证据证明这个反应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我们就知道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了。

③实验注意事项:补充硫酸铜溶液的特点,提醒实验注意安全。

3、指导开展实验步骤,完成实验研究:①实验步骤一:跟随指导视频,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②实验步骤二:从颜色、透明度、光泽度、状态等方面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并将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9页的表格中。

③整理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特点。

④实验步骤三:跟随实验指导视频,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第29页的表格中。

⑤观看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1小时发生的变化视频,补充实验证据。

4、寻找证据,证明猜想: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吗?我们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①整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②验证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跟随实验指导视频操作方法用磁铁验证铁丝表面产生的棕红色物质是不是铁。

5、整理证据,得出结论:结合实验结论和查阅的资料,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产生的红色物质是一种新物质----金属铜。

这个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观察、描述、记录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在反应前的外观特征。

跟随指导视频,完成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观看视频,补充实验记录。

整理观察到的现象,跟随视频检验红色物质是不是铁。

倾听,检验自己的记录结果,整理得出实验结论。

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思路与操作方法。

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对比反应前后溶液与铁丝的变化来说明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2、读题,出示答案并讲解。

课堂评价七、课堂评价1、出示本节课自我评价量表请学生仔细阅读评价标准并对今天这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提醒:非常符合打三颗星,把获得的星星数量记录在课本中。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3)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变化》单元的第六课,属于物质版块的内容。

前几课的内容及学习方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由“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两部分组成。

主要通过观察硫酸铜与铁反应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然后在本课的个例和前面的多个化学变化例子的基础上,归纳出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的重要内容“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的变化,铁丝的变化很明显,学生容易观察到;但硫酸铜溶液在这里也有发生变化,但学生不容易观察,尤其在硫酸铜溶液浓度大,铁钉接触面比较小、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

为了让学生能在本节课中观察到溶液的变化,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改进:1、经过数次的实验,发现硫酸铜的浓度在中等时比较适合(大约是3克硫酸铜配70毫升水);2、是将铁钉改成螺旋状的铁丝,一来增快反应接触面,二来不需要镊子夹住铁钉,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

3、实验时间增加为3分钟,而且在实验观察后让学生继续将铁丝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在汇报分析时还可以看清楚物质发生的变化。

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既可以看见铁上面红褐色的铜,通过对比观察实验前后的硫酸铜溶液也能发现硫酸铜溶液变浑浊和颜色变浅的现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现物质的变化,找出更多的证据证明自己对变化的推测。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但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比较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三、设计思路:本课围绕着让学生建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科学概念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1、能归纳出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教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教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教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形成等。

3. 学会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1.1 化学变化的定义1.2 化学变化的特征1.3 化学变化的类型第二章: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2.1 颜色变化2.2 气体产生2.3 沉淀形成2.4 热量变化2.5 其他现象第三章: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现象3.1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3.2 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3.3 记录化学变化现象的技巧第四章: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4.1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4.2 观察能力的培养第五章:化学变化现象的应用5.1 化学反应的判断5.2 化学变化现象的解释5.3 化学变化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伴随的现象。

2. 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化学变化现象的应用和解释。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化学变化现象的理解。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酸碱指示剂、碳酸钠、硫酸等。

3. 实验指导书:提供实验操作步骤和化学变化现象的描述。

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3课时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能够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六章:化学变化的速率和条件6.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6.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6.3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6.4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第七章:化学平衡7.1 化学平衡的定义7.2 勒夏特列原理7.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7.4 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第八章:化学变化的能量变化8.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概念8.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8.3 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8.4 化学能量的实际应用第九章:化学变化与生活9.1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9.2 化学变化与健康的关系9.3 化学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4 安全知识与化学变化第十章:化学变化的探索与创新10.1 化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0.2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10.3 化学创新的意义与挑战10.4 化学变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教学方法与评估、教学资源、教学安排、教学总结(请参照前五章的格式进行编写)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学变化速率和平衡的基本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析化学现象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难点:分析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药品: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比较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四种最常见现象,并认识到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经历“提问—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准备和课堂教学中改进措施;(4)亮点特色
环节三: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指向目标2)
学生活动4
1.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2.归纳整理:将所有学过的化学变化和它们伴随的现象列举出来并填写在表格中。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3.交流讨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几种常见现象。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了解上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并和小组组员说一说。
环节五:课末练习(指向目标1,2,3)
1.填一填: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等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连一连
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烧水过程中冒泡 物理变化
面粉放入水中变浑浊
教师活动6

教案

教案

这个单元是全新的一个单元,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一、本课教学的收获:1.重视反应前的观察记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物质的变化》学到这一课,学生已经经历了许多物质变化的过程,看到了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单单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寻找证据来支持结果。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于反应前物质的观察极为重视,于是我意识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并将这个观察记录作为反应后物质作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一项重要证据。

实际教学中发现重视这一环节对教学极有帮助。

2.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构建科学概念通过本课的教学要帮助儿童构建两个新的科学概念,即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在本课教学中构建新科学概念的载体是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观察以及解释所观察的现象活动,在教学中我运用“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帮助学生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在构建第一个科学概念“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时,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当学生看到硫酸铜溶液慢慢改变颜色的时候,都在思考其中的原因,当学生观察到铁钉上有红色的物质附着在上面的时候,他们会考虑得更多:溶液的颜色为什么变浅了?红色物质是什么?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吗?这是学生很容易产生的问题。

这时我适时提出,请学生们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怎样寻找证据?我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并把它转化为证据。

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溶液不是硫酸铜溶液,或者说硫酸铜的含量已经减少,有另外的物质形成了,这是一个证据。

铁钉上的红色物质是怎么来的?没有浸人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红色物质是溶液中析出来的,它是铁吗?我们平常看到的铁是灰白色的,铜是红色的,那么铁钉上的红色物质可能就是铜了,这是另一个证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薄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物质的化学变化





总结拓延: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密,记录要清撤。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大凡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