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
3、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
4、寄生虫:长期或暂时依附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
5、宿主:受寄生虫寄生并受其损害的一方。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条件。
7、世代交替:寄生虫的生活史既有无性生殖又有有性生殖,两者交替进行,称为~。
8、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9、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10、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11、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
12、转续宿主:有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当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仍可发育为成虫,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
13、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大多能产生一定的获得性免疫力,对血吸虫的再感染具有抵抗力,表现在对再次入侵的童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却不能杀死初次感染的成虫或阻止产卵,一旦清除了这些成虫,则对再感染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14、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机体大多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对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具有抵抗力,但体内仍维持着低水平的原虫血症,机体的这种免疫状态属~。
这种免疫力不能长期持续,随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消灭而逐渐消失。
15、传染源:感染有寄生虫的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及转续宿主。
16、感染阶段/感染期:寄生虫发育过程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
寄生虫名词解释

1.世代交替:吸虫生活复杂,既有有性世代和也有无性时代,这种有性世代和无性时代代替的过程为世代交替。
2.伴随免疫:宿主感染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主要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
这种原发感染的持续存在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
3.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指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4.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的关系。
5.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6.土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他们的虫卵或幼虫可以在外界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体,在流行病学上将此类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
7.生物源性蠕虫:有些蠕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后才能感染人体,这类蠕虫为生物源性蠕虫。
8.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寄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形感染状态,当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9.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10.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的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是,才能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1.非消除性免疫是指寄生虫感染后虽然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如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均属于非消除性免疫。
12.免疫逃避:有些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的现象。
13.寄生虫的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感染。
寄生虫名词解释

伴随免疫:活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对体内原有成虫没影响,但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抵抗力。
包囊:肠腔内的滋养体随宿主肠内容物下移过程中,虫体分泌囊壁,形成包囊,包囊也是某些原虫的感染阶段。
薄壁卵囊:占20%,仅有一层单位膜,其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宿主肠上皮细胞,继续无性繁殖,造成宿主自身体内重复感染。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卵至成虫期,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某些昆虫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
若虫体小,其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很相似,仅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如虱、臭虫等。
成节:为绦虫链体中部的节片,其内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
虫媒传播型:原虫完成生活史需在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接种人体,如疟原虫。
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对同种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
一旦体内寄生虫被完全清除后,这种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如血吸虫,疟原虫。
带虫者: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
带虫者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如许多蛔虫感染者表现为带虫状态。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钩虫寄生于人体可造成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损耗而导致贫血。
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浅,故而将此种贫血称为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被叮咬或蚤粪污染受损皮肤而获感染。
复发:疟疾初发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在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重新出现原虫血症及疟疾发作,称疟疾的复发。
人体寄生虫学参考答案

人体寄生虫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是指自然界中能长期地或暂时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2、宿主: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等生物称为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5、保虫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脊椎动物。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7、感染阶段:寄生虫在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
8、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体内寄生虫未被完全清除,而仅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感染,如经治疗,体内虫体消失,这种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9、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部等内脏毛细血管中,夜间则出现于外周血液中,此种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10、疟疾初发停止后,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当免疫力下降或在一定条件下而引起临床症状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11、间日疟初发停止后,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失,而肝细胞内不同批的迟发型子孢子发育为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重新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引起临床症状发作,称为复发。
12、医学节肢动物指的是:凡以骚扰、刺螫、吸血、寄生、传播疾病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
13、变态:是指节肢动物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要经过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改变。
二、填空题1.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2、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储存宿主)转续宿主3、传染原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5、经口,经皮肤,经接触,经节肢动物,经胎盘6.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7、钩蚴性皮炎,呼吸道症状8、受精,未受精,受精,新月形空隙9、小肠上段,横纹肌,终,中间,转换10、海群生,成虫,微丝蚴11、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12、幼虫,中间宿主蝇类,感染期幼虫13、肝胆管内,淡水螺,淡水鱼、虾,犬、猫等,囊蚴,生食淡水鱼、虾14、肺,肺吸虫,川卷螺,溪蟹或蝲蛄15、童虫,幼虫移行,皮肤,内脏16、尾蚴,童虫,成虫,虫卵,虫卵17、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沼型18、棘球蚴,囊尾蚴19、圆形,角皮层,生发层,棘球蚴病20、蛙,蛇,鸟类21、异体感染,自体体外重复感染,自体体内重复感染22、包囊,滋养体,滋养体23、无鞭毛体,前鞭毛体,无鞭毛体24、成熟(4个核)包囊,口25、滋养体,二分裂繁殖26、寒战,发热,出汗退热,周期发作27、状体,配子体28、隐性,急性弓形虫病29、滋养体,包囊30、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31、薄血膜、厚血膜32、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33、鼠疫,鼠疫耶氏菌,繁殖34、蚤,虱,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虱媒回归热三、单项选择题1、 D 2 、A 3、 C 4、D 5、A 6、B 7、C 8、D 9、C? 10.A? 11.B12.B ? 13.C ? 14.A ? 15.D? 16.D ?17.C ?18.C 19.C 20.B 1221、D ?22.C 23. A 24.D 25.D 26.B 27.D 28.A 29.C 30.B 31、B32、A 33、 D 34、 A 35、D 36、A 37、 D 38、D 39、A 40、D41、A 42、B 43、C 44、C 45、A 46、 A 47、 D 48、A 49、 D50、A51、C52、A53、D54、A55、D56、C57、A 58、D59.C 60.A 61.D 62.B 63.C 64.B 65.B 66.D 67.B 68.A 69.B70.C 71.C 72.D 73. A 74. D 75. C 76.B.77.D. 78.A 79.D 80.B81.B 82.B 83.D 84.A 85.B 86.D 87.B? 88.A?89.C 90.D 91.C ?92.A 993.C 94. A ?95. C ?96.B ?97.D ? 98.C 99.A? 100. A ?四、问答题1、按照生物学系统分类,人类寄生虫分为哪些?2、寄生虫危害宿主的方式有哪些?3、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是什么?4、寄生虫对人体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寄生虫_名词解释

cv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医学原虫Protozoa:单细胞真核动物,能够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
可寄生于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性原虫。
如疟原虫。
机会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有些原虫在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宿主并不表现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起来,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此类原虫即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
滋养体Trophozoite:是原虫的活动、摄食和增殖的阶段,多为致病阶段。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二分裂: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细胞核先分裂为二,然后胞质分裂,最后形成两个虫体。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多分裂: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胞核先分裂为多个,胞质再分裂并包绕每个已分裂的细胞核。
如疟原虫再红细胞内发育。
出芽生殖: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母体细胞先经过不均等细胞分裂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再分化发育成新个体。
如弓形虫速殖子的分裂。
结合生殖Conjugation:有性生殖的一种方式,两个虫体在胞口处相互连接。
分裂前,大核DNA混合并复制,而后DNA近似均等地随机分配到两个子核中,再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
如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Gametogony:是由原虫的雌、雄配子体经减数分裂为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受精后形成合子的过程。
如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疟疾再燃Recrudescence: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如无重复感染而体内残余的少量红细胞内期原虫经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残存的红细胞内期原虫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寄生虫名词解释

寄生:是两个生物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内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为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造成死亡。
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histor y):是指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到达易感宿主,经过生长、生殖其下一代的全过程。
又称此过程为生活周期(l ife cycle)。
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终宿主),这类寄生虫称为同宿主寄生虫。
由虫卵发育到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都在外界。
这类寄生虫,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只有少数直接发育的寄生虫是经皮肤而侵入宿主机体如类圆线虫。
间接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除终宿主外,尚需通过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才能感染终宿主。
这类寄生虫具有两个以上的宿主,称为异宿主寄生虫。
感染性虫卵(幼虫):刚由终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一般无感染能力,需发育至一定阶段时才具有感染能力。
有的种类幼虫的第一、二次蜕皮均在卵内进行,成为感染性虫卵,如猪蛔虫卵;尖尾线虫、圆形线虫的虫卵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经过两次蜕皮变为低三期幼虫时才具有感染能力。
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尾蚴,排出于外界环境中才具有感染能力或形成感染性的囊蚴;绦虫要经过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而成为裂头蚴、囊尾蚴等才具有感染能力。
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严格特定的动物体内,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某种宿主的专性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即称为该类寄生虫的专性宿主,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寄生虫名词解释

寄生虫名词解释1.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2.共生(symbiosis):生物界中,任何生物,只要在它们生命中的一般时间或终生与另一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就被称为共生。
3.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
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
4.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
5.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
6.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过程。
7.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8.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9.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10.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final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2.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
13.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transport host):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寄生虫名词解释

1、human parasitology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说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parasite 寄生虫:一些低等动物失去在外界环境中过自由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并给后一生物带来损害,这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3、host 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称宿主。
4、life cycle 生活史:寄生虫的全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及其所需外界环境条件。
5、definitive host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6、inertmediate host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7、reservoir host 保虫宿主:人体的寄生虫还可以寄生于其他脊椎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是人体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来源,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8、infective stage 感染阶段:寄生虫发育的各个阶段中,只有某种某一或某些特定阶段才具有感染人的能力,这个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9、parasitic zoonoses 寄生虫性动物源疾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寄生虫病与寄生虫感染。
10、pooprtunistic parasite 时机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如肺孢子虫,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在宿主体内繁殖,引起疾病,这些寄生虫称时机致病寄生虫。
11、carrier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临床病症和体征,但可排除病原,成为传染源。
12、ectopic parasitism 异位寄生:指寄生虫可在通常寄生部位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内寄生。
13、ADCC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IgG或IgE结合虫体,效应细胞通过FC 受体附着于抗体以杀伤虫体,常对组织、血管内寄生的蠕虫有作用。
寄生虫名词解释

一种动物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对后者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称为寄生(parasitism),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虫(parasite);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
保虫宿主:寄生虫成虫除寄生于人以外,还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宿主,并可作为人体寄生虫的传染源,该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
寄生关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寄生关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寄生。
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寄生虫。
宿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另一方称为宿主。
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生活史:是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外界环境。
专性寄生虫: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宿主特异性: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
寄生虫生态学:是研究寄生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不同生态组织层次又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几个分支。
对寄生虫生态的研究是为了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找出其生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寄生虫的名词解释

寄生虫的名词解释寄生虫是一类生物学上的分类名词,指的是依靠寄主体内或体外取得营养和生存所需,同时给寄主带来危害的生物。
寄生虫通常以共生或寄生的形式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取得其血液、组织液、细胞或养分,损害寄主的健康或破坏其正常生活功能。
寄生虫可以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
内寄生虫主要生活在寄主的体内,通过吸附、摄食或吸血来获取营养。
常见的内寄生虫包括绦虫、蛔虫、钩虫、毛滴虫等。
外寄生虫则主要寄生在寄主的体表或附近环境中,通过吸附或穿刺等方式吸取寄主的血液或组织液。
常见的外寄生虫有跳蚤、蚊子、虱子等。
寄生虫可以感染人类、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的生物。
寄生虫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比如接触感染、食物或水源感染、昆虫叮咬传播等。
寄生虫感染常引起寄主体内免疫反应,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发热、消瘦、贫血、消化不良等。
寄生虫引发的疾病被称为寄生虫病。
常见的寄生虫病有疟疾、血吸虫病、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其中疟疾是全球寄生虫传染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
对付寄生虫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预防控制。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有磺胺类药物、喹啉类药物等,能够干扰寄生虫的代谢、生殖和生长发育等,从而杀灭或抑制寄生虫的繁殖。
预防控制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包括个人卫生、清洁饮食、避免与寄生虫的接触等。
此外,发展疫苗和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也是控制寄生虫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生态系统中,寄生虫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影响寄主物种的种群和分布,控制寄主数量,减少弱化个体,从而保护更多物种的共存。
另一方面,某些寄生虫也对农业产生重要影响,如寄生在作物上的病原体,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死亡。
综上所述,寄生虫是一类以寄生方式从寄主中获取营养的生物。
它们可以对寄主的健康和生活功能造成危害,引起寄生虫病。
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控制是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要措施。
同时,在生态系统中,寄生虫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寄生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并在人体内产卵,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有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如: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类。
4、储蓄宿主(保虫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例如华支睾吸虫的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猫,猫即为该虫的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6、感染期: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7、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原发感染可继续存在,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见于血吸虫病。
9、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1、疫水:含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12、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13、慢性感染: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未经治理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阶段。
14、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成为疟疾的再燃。
寄生虫名词解释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世代交替: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以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但寄生不普遍,无明显危害,通常把这种不管常被寄生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 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如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医学原虫: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与细菌的区别),形态类似于高等动物内的一个细胞,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功能的原生生物(Protozoa)。
寄生於人体细胞、组织、管腔内的的原虫,称为医学原虫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
棘阿米巴脑膜脑炎:多见于近期在污染的池塘或游泳池游泳的儿童及青少年。
虫体侵入鼻粘膜后,经筛板沿嗅神经入脑,引起嗅球和脑组织的发炎和破坏。
起病急骤,早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但前额部头痛较剧烈,继之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等,并有味觉、嗅觉甚至视觉障碍,病情迅速发展至昏迷而死亡。
旅游者腹泻:是旅游者去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腹泻,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疟疾脾肿大:主要原因是脾充血和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凶险型疟疾:疾是指血液中查见疟原虫又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而表现典型临床症状者,如脑型疟、肾功能衰竭、重症贫血、水电解质失衡、红内期:红外期的裂殖子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后很快侵入红细胞红外期:当唾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sporozoite)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经30分钟后随血流侵入肝细胞,摄取肝细胞内营养进行发育并裂体增殖,形成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寄生虫 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就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来看,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
获利并生存的动物叫寄生虫,受害的一方叫宿主。
寄生虫通过夺取营养、摄取、消化和吸收宿主组织、机械性损害、有毒的代谢产物毒害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等综合作用损害宿主。
2.保虫宿主寄生在人体内的某些寄生虫,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这些动物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是人体寄生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就人的动物源性感染来说,它们是一种贮藏所。
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
3.感染阶段寄生虫侵人人体,并在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叫感染阶段。
只有达到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
如肝吸虫的感染阶段是囊蚴,人只有食人含活囊蚴的淡水鱼才被感染,其他阶段即使进入人体,也不能存活和建立感染。
4.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如:肝吸虫的感染阶段为囊蚴。
5.寄生虫病的地方性流行寄生虫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影响地方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①自然因素②生物因素和③社会因素6.人兽共患病有的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又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如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均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6.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寄生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有: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使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主要在温暖潮湿季节;②由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虫病的传播季节与其节肢动物出现的季节一致,如间日疟原虫流行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等传疟蚊种出现的季节;③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季节而异,如春夏季田间操作多,易感染钩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常出现在夏季,因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
7.幼虫移行症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人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或脊椎动物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寄生虫名词解释

1.终宿主(definitine host):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终宿主。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中间宿主。
3.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不仅在人体寄生,还可以感染默写脊椎动物,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的脊椎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得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起保虫和储存得作用,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or transfer host):某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然能生存,但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才能发育成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被称为转续宿主。
5.媒介(vector):作为寄生虫的宿主或携带者,并传播寄生虫病得节肢动物或某些无脊椎动物被称为媒介。
6.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是指人体内感染寄生虫后,既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验出病原体的寄生现象。
7.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是指人体感染的寄生虫数量较少时,较长时期内表现较轻的临床症状。
8.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是指宿主适应性免疫应答能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次感染具有完全的抵抗力。
9.非消除性免疫(non- sterilizing immunity):是指寄生虫感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力不能完全清除体内已存在的寄生虫,而是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虫核,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
10.带虫免疫(premunition):某些寄生虫感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使宿主体内寄生虫处于低密度,低繁殖的细胞内型,导致无明显症状的临床痊愈,并产生一定的抗特异性攻击的能力。
11.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诱导宿主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无杀伤或清除能力,但具有抵抗同种寄生虫的幼虫再感染的能力。
寄生虫名词解释

1.共生:任何一种生物,只要在它生命中的一个时期或终生,与另一种生物存在有密切关系即被成为共生2.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成为共栖。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飞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5.宿主:被寄生物寄生的一方叫宿主。
6.专性寄生虫: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
7.兼性寄生虫: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体内也可过寄生生活者。
8.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
9.体外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表或者在吸食时与宿主体表接触,而后离开的昆虫。
后者也称暂时性寄生虫。
10.机会致病寄生虫: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在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繁殖、治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1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1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13.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项头发育阶段即可计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1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5.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
16.感染期:寄生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有多个发育阶段,其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或感染期17.带虫免疫: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体内感染寄生虫未完全被清除,仍伴有低虫血症,但宿主对同种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18.伴随免疫:寄生虫感染后可产生免疫力,其体内成虫不受免疫效应的作用,但对再感染的幼虫有一定的抵抗力。
19.免疫逃避:某些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20.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但无明显临床表现,这一现象程寄生虫感染,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称寄生虫病。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1.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带来损害的低等动物。
2.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人或动物。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以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或可以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感染的脊椎动物称之)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阶段;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为成虫,此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7.感染阶段(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的阶段或时期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8.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外界环境条件。
9.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由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
10.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这类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生虫。
11.带虫者: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人。
1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可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并引起异位病变的现象。
13.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即可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14.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15.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受感染的人群.16.传染源:感染寄生虫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17.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过程。
18.感染途径:寄生虫感染阶段进入人体的途径。
如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经接触感染,经自身感染及经输血、胎盘感染等。
寄生虫名词解释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世代交替: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以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但寄生不普遍,无明显危害,通常把这种不管常被寄生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 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如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医学原虫: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与细菌的区别),形态类似于高等动物内的一个细胞,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功能的原生生物(Protozoa)。
寄生於人体细胞、组织、管腔内的的原虫,称为医学原虫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
棘阿米巴脑膜脑炎:多见于近期在污染的池塘或游泳池游泳的儿童及青少年。
虫体侵入鼻粘膜后,经筛板沿嗅神经入脑,引起嗅球和脑组织的发炎和破坏。
起病急骤,早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但前额部头痛较剧烈,继之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等,并有味觉、嗅觉甚至视觉障碍,病情迅速发展至昏迷而死亡。
旅游者腹泻:是旅游者去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腹泻,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疟疾脾肿大:主要原因是脾充血和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凶险型疟疾:疾是指血液中查见疟原虫又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而表现典型临床症状者,如脑型疟、肾功能衰竭、重症贫血、水电解质失衡、红内期:红外期的裂殖子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后很快侵入红细胞红外期:当唾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sporozoite)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经30分钟后随血流侵入肝细胞,摄取肝细胞内营养进行发育并裂体增殖,形成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parasite(寄生虫):某些低等动物在外界丧失营自生生活的能力必须长期或暂时寄居于
其它生物的体内以获得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对宿主造成损害的低等生物。
2.host(宿主):为寄生虫提供营养和生存、繁殖的场所并受到损害的生物。
3.definitive host(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终宿主。
4.intermediate host(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发育或变态所必需的宿
主称中间宿主。
5.reservoir host(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在人体寄生,还可以感染某些脊椎动物,
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的脊椎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起保虫和储存的作用,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或储蓄(存)宿主。
6.paratenic host or transfer host(转续宿主):某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
生存,但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非正常宿主被称为转续宿主。
7.life cycle(生活史):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全部
过程。
8.infective stage(感染期或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有多个发育阶段,只有某一(些)
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一(些)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9.carrier(带虫者):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虽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可
携带和传播病原体,称带虫者。
10.natural focus parasitic zoonoses(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人类的某些疾病是由动物传播
引起的,寄生虫在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给人,此类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
11.concomitant immunity(伴随免疫):有些寄生虫感染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体内已
有的寄生虫无杀伤或清除效应,但具有抵抗同种寄生虫的幼虫再感染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12.premunition(带虫免疫):某些寄生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使宿主体内寄生虫处于
低密度、低繁殖的细胞(组织)内型,导致无明显临床痊愈,并产生一定特异性攻击的能力,这种现象称带虫免疫。
13.nocturnal periodicity(夜现周期性):周期型的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的毛细血管,夜晚
则出现于外周血液,微丝蚴这种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14.helminthes(蠕虫):指借助肌肉伸缩蠕形运动的一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15.geohelminth(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宿主排出的
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土壤中发育未感染阶段。
16.biohelminth(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较为复杂,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
发育或兼有增殖,发育至感染阶段,经中间宿主感染人。
17.aiternation of generation(世代交替):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
世代更迭出现的生殖方式,叫世代交替。
18.malaria paroxysms(疟疾发作):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
三个连续阶段。
疟疾发作是由红内期疟原虫裂殖体增殖破坏红细胞所致,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散入血流,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与原虫代谢产物一起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引起冷、发热、出汗的症状。
19.recrudescence(疟疾再燃):血液中残存的原虫经过裂体增殖数量增加,再次达到发热
阈值时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之为疟疾再燃。
20.relapse(疟疾复发):血液中疟原虫被药物消灭,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休眠结束,进
入裂体增殖,胀破肝细胞释放裂殖子进入血流,经过增殖数量达到发热阈值,引起疟疾
杨晓丽于2013-4-7分享
- 1 -
发作这种情况称为疟疾复发。
21.metamorphosis(变态):昆虫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形态变化称为变态。
plete metamorphosis(完全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生
理、生活环境以及索取食物等方面完全不同,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3.incomplete metamorphosis(不完全变态):生活史有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
24.insect vector(媒介昆虫):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称为媒介节肢动物或媒介昆虫。
25.insect-borne(虫媒病):医学节肢动物可以在人和(或)动物之间传播病原体,由节肢
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杨晓丽于2013-4-7分享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