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化学第二章第四部分-叶
植物生理学 第二章

(2)钙泵 又叫Ca+-ATP酶,它催化质膜内侧的 ATP水解,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 钙离子泵出细胞。
细胞外侧 H+泵将H+泵出 A
K+(或其它阳离子) 经通道蛋白进入 B
C
阴离子与H+ 同向运输进入 细胞内侧
图2-5 质子泵作用机理
A 初级主动运输 ; B, C 次级主动运输
返回
A 外侧
第四节
矿质元素的运输
一、矿质运输形式、途径、速度 1、形式: N:NO3-、NH4+、尿素、氨基酸、酰胺 P:正磷酸、有机磷化合物 S:SO42- 、 蛋氨酸、谷胱甘肽 2、途径:导管(42K 示踪试验) 3、速度:30-100cm/h
木质部 蜡纸 树皮
42K
图2-13 放射性42K向上运输试验
五、植物的缺素症及诊断
◆N 吸收的主要形式 是 NH4+,NO3- 等: ◇ 构成蛋白质的主要 成分(16-18%); 缺N ◇ 核酸、辅酶、磷脂、 叶绿素、细胞色素、植 物激素(CTK)、维生素 等的成分。 故称为 “生命元素” 缺N:矮小、叶小色黄或发红、分枝少、花少、 籽粒不饱满。
生理功能:
缺磷病症:
① 植株瘦小。分枝、分蘖很少,幼芽幼 叶生长停滞,花果脱落,成熟延迟。 ② 叶呈暗绿色或紫红色(花青素)。 ③ 老叶先表现病症(磷是可移动元素)。
◆ K
以离子状态存在 生理作用(1) 体内60 多种酶的活化剂;(2)促 进蛋白质、糖的合成及糖的 运输;(3)增加原生质的 水合程度,提高细胞的保水 能力和抗 旱能力;(4)影 响着细胞的膨压和溶质势, 参与细胞吸水、气孔运动等。 缺K:叶缺绿、生长缓 慢、易倒伏。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营养的因素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营养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一、填空1.人体蛋白质严重缺乏时,血清( )水平明显降低。
2. 婴儿必需氨基酸除了成人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以外,还有()。
3.评价食物蛋白质的好坏主要从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三方面考虑。
4. 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是人体合成( )的前体物质。
5.膳食中钙的良好来源是()、()。
6.烟酸缺乏引起的“三D”症状包括( )、( )和( )。
7. 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产热营养素,即碳水化物、( )和( )8. 维生素中的( )缺乏易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
9. 由摄取食物而引起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称( )。
10.硫胺素缺乏引起的脚气病主要有()、()和急性暴发性脚气病三种类型。
11.缺铁性贫血期主要表现为()和()下降。
12. 人造黄油含( )脂肪酸较多。
13.蛋白质摄入不足,但能量可满足需要时可产生()症。
14. 公认的n-6系列必需脂肪酸是( )。
15.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有()和()两类不饱和脂肪酸。
二、单选题1.完全素食且不吃豆类者,最容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A 亮氨酸B 异亮氨酸C 赖氨酸D 色氨酸2.在下列食品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的是()A 整粒大豆 B 豆腐 C 豆芽 D 豆浆3.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丝氨酸4.尿负荷试验可用于评价人体()A 蛋白质缺乏B 钙缺乏C 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 D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5.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是( )A 体力活动耗能B 基础代谢C 非体力活动耗能 D 食物热效应耗能。
6.抑制膳食中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有A 胃酸分泌过多 B维生素C C 维生素B D植酸、草酸和单宁酸7.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 )A 经常在户外晒太阳B 经常做理疗(热敷)C 多吃谷类食物D 多吃蔬菜、水果8.每克碳水化物在体内可提供能量为()A 4.184KJB 16.8KJC 29.3KJ D37.6KJ9.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具有节约苯丙氨酸的作用。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人体对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
2. 核心概念:- 营养素:指食物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
- 膳食: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
-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营养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代文明中,如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已有关于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载。
- “药食同源”的观念在古代就已形成,食物被视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2. 近代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通过实验研究食物的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发现。
- 1900年,发现了第一种维生素——维生素B1,随后其他维生素相继被发现。
3. 现代阶段:- 20世纪中叶,营养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 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4. 我国营养学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系统研究营养学。
- 198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三、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 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生理功能。
- 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 营养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 营养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2.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等,用于研究营养素的生物学效应。
-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人群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探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营养干预研究: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营养干预,观察其对健康的影响。
- 营养评价:使用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方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
食品营养学重点部分

绪论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1.试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经过消化道加工处理,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这个过程成为食物的消化。
(化学消化&机械消化)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含营养素以及能被人体利用的非营养素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2.试述胃液的组成及胃酸的功能。
胃液的组成:胃酸、胃蛋白酶、黏液、内因子; 胃酸的功能:激活胃蛋白酶;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造成蛋白质变性3.试述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过程。
脱氨基作用及由此而产生的α-酮酸及氨的代谢。
4.不同营养素的吸收部位有何不同?不同营养素的吸收对人体每个部位的营养素吸收功能不同5.甘油三酯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5.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P15-16)消化:自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肠内消化(肠腔内消化、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上的消化、结肠内消化)吸收:经过消化变成单糖后才能吸收。
第二章营养学基础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 (2/3)、外液ECF (1/3);骨密度(BMD );血液5L 。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硫不足时,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叶色黄绿, 植株矮小。
(7) 铁 ①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细胞色素和非血红素铁
蛋白的组成成分。 ②Fd的组分。因此,参与光合作用。
缺铁时,由幼叶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仍为绿 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变为黄白色。
(8)硼 是细胞壁的成分,与甘露醇、甘露聚糖、 多聚甘露糖醛酸等形成复合物。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105℃ 植物材料
水分 (10%—95%) 挥发
600 ℃ 干物质
有机物(90%—95%)
(5%—90%)
灰分 (5%—10%)
残留
植物体内的元素包括:
1.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灰分 元素 (ash element)
2.非矿质元素
1)矿质元素:将植物烘干并充分燃烧后, 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残烬称为灰分,而以 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的元素称为灰分 元素。灰分元素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土壤矿 质,故亦被称为矿质元素。
研究热点:生物固氮、植物中氨基酸的合成
学习内容
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 用 2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4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 5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 同化称为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植株缺氮时,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少,叶 片小而薄,株型紧凑,叶片发黄易发生早衰, 且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
小麦缺氮
苹果缺氮
(2) 磷
①磷是细胞质(磷脂)和细胞核(核酸)的组成成分。
②磷是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核苷酸的衍生物(如ATP、 FMN、NAD+、NADP+和CoA等)在新陈代谢中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
营养学资料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养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叫养分。
ADF: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NDF: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可溶物)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即水分(或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质;其测定的是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或称为粗略养分),每种成分均包括多种物质,而且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包括六大成分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
(1)水分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其含量差异很大,最高可达95%以上,最低可低于5%。
初水含量=饲料鲜重(g)-风干饲料重(g)/鲜饲料重(g)×100%吸附水含量=风干饲料重(g)-烘干后饲料重(g)/风干饲料重(g)×100%(2)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灰分含量=灰含量(g)/饲料样品重(g)×100%(3)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蛋白:包括(真蛋白+非蛋白氮)粗蛋白质=饲料样品含氮(g)×6.25/饲料样品重(g)×100%(4)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等)。
(5)粗纤维: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酸碱测定法测定。
结果:一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使CF测值偏低,NFE偏高半纤维素=NDF-ADF 纤维素=ADF-酸性洗涤(六)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干物质5~90%
燃烧
无机物10%
小部分氮
挥发部分
灰分元素
大部分硫 全部的磷 全部的金属元素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 确定必需元素的方法 a.溶液培养法:溶液培养法 亦称水培法,是在含有全 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 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b.砂基培养法:是在洗净的 石英砂或玻璃球等基质 中加入营养液来培养植 物的方法。
蛋白
二、离子通道
细胞膜中由通道蛋白构成的孔道,控 制离子通过细胞膜
三、载体运输途径
载体是一类跨膜运输的内在蛋白。在跨膜区不 形成孔道结构 1.单向运输载体(顺化学梯度转运): 能够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跨质膜运输。 2 同向运输器 3 逆向运输器
同 向 与 逆 向 运输
膜外
膜内
四、离子泵
膜内在蛋白 ATP酶:ATP磷酸水解酶
• H+-ATP酶,Ca2+-ATP酶,H+-焦磷酸酶
五、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是细胞通过膜的内折从外界直接摄 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小结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 1 离子通过交换吸附在根部细胞的表面 (H+和HCO3-) 细胞吸附的离子具有可以 2 离子进入根的内部: 交换的性质。 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3 离子进入导管: a.被动扩散 b.主动运输
细胞膜的立体结构
糖
基本成分:蛋白质(外在蛋白和内 在蛋白)、脂类和糖
细胞膜溶质转运途径的示意图
膜外
膜内
细胞吸收矿质营养的途径
扩散:O2、CO2等气体及其它脂溶性物质的过膜方 式,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不消耗能 量 通道运输(通道蛋白) 转运蛋白 载体运输 (载体蛋白) 泵运输 胞饮作用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3、起电化学作用。如渗透调节、胶体稳定和电荷中和等。
4、参与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如是ATP、ADP、FAD、 FMN、GTP、NADH2、NADPH2、HSCoA组分。 (二)各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1、氮 根系吸收的氮主要是无机态氮:NH4&脂的主要成分:这三者又是原生 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氮也称生命元素。
缺磷:会影响细胞分裂,使分蘖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 根、茎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缺磷时蛋白 质合成下降,糖的运输受阻,从而使营养器官中糖的含量相 对提高,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而茎、叶会呈不正常的紫红 或暗绿色。磷在体内易移动,病症从老叶开始。
磷过多:叶出现小枯斑,为磷酸钙沉淀所致;磷过多还会阻碍 植物对硅的吸收,水稻得病;与锌结合,减少锌的有效性, 而易引起植物缺锌。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一、被动吸收
被动吸收:是指细胞不需要 代谢能,而是依化学势或电化 学势梯度吸收分子或离子的现象。
有两种方式:
(一)简单扩散:是指疏水性分子或离子沿着化学势或电化学 势梯度向细胞内转移的过程。 扩散动力:
1)亲脂性物质:为膜两侧的化学势梯度。其扩散速度除与化 学势梯度有关外,还与扩散分子颗粒的大小及脂溶性程度有 关。自然颗粒小、脂溶性大的分子易透过膜。
2、时当磷磷,进吸主入收要根H以P部OH,422P-磷居O大4多-和部,H分当P会O土4转2壤-形变P为式H<有被7时机植,磷物吸化吸收合收H物。2P如土O磷壤4-较脂PH多、〉。核7 苷酸、核酸等。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第二节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一)标准(定义)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铜铁锰硼锌钼镍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Ca、Mg、S --中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 B、Mo、Cl、(Ni)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第三节植物的有益元素一、有益元素的概念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表)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一)根的类型从整体上分:1)直根系2)须根系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营养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32学时,2学分适用对象: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先修课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后续课程:肥料学;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养分资源管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是与生物、农学、资源、环境等学科有关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管理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在学习了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骨干专业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元素的土壤营养规律。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作用;根系吸收养分及养分在体内的转移与运输等机理;环境条件对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根际概念及其在植物营养上的意义;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及其利用。
教学难点: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机理;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遗传;作物缺乏各种营养元素的外观诊断;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植物营养学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农学、果树、蔬菜、植保、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讲授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能进一步学好肥料学、养分资源管理与利用、植物营养研究法、作物栽培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植物营养学

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6.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
)7.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4.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判断标准和种类。
2、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3、了解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4 、了解营养元素的缺素症及其诊断。
【教学重点】1、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判断标准和种类。
2 、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项目引导教学法【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我们在第一章学习了土壤的概念及组成,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土壤肥力。
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第三章我们开始学习合理施肥。
要合理施肥就需要知道植物都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元素?营养: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所需的物质,以维持其生长和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营养。
营养元素:植物所需的化学元素也成为营养元素。
第一节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1、判断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条标准:(1)对所有植物完成生活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2)其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缺乏时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3)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
2、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 ;钼Mo;氯Cl。
大量元素:占干重千分之几以上C 、H、O、N、P、K微量元素:万分之几以下Fe 、B、Mn、Cu、Zn、Mo、Cl中量元素:Ca、Mg、S各元素对植物营养和生理功能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代替。
3、肥料三要素在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植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多,而土壤中一般含量都很低,常通过施肥补充才能满足植物营养的需要,故称为肥料三要素。
、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1、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离子态:阳离子、阴离子分子态:二氧化碳、尿素2、植物根部营养(1 )土壤养分向根表迁移的途径:土壤中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一般有三种途径:截获、质流、扩散(2)根系吸收养分的形式:被动吸收:不消耗能量主动吸收:消耗能量,有选择性3、根外营养:植物不仅通过根系吸收养分,还可通过茎、叶来吸收养分,主要是通过叶面吸收,因此根外营养又称作叶部营养。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名词解释: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2.水孔蛋白:在植物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的膜内蛋白,分子量在25~30KD,其单体是中间狭窄的四聚体,呈“滴漏”状,每个亚单位的内部形成狭窄的水通道,特异的允许水分子通过,具有高效转运水分子的功能。
水通道半径大于水分子半径,小于最小的溶质分子半径。
3.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
4.次级主动运输:膜上的转运蛋白利用初级主动运输建立的跨膜电化学势梯度作为驱动力,间接利用能量来转运溶质的过程,也称为次级转运。
5.离子泵运输:质膜上存在ATP酶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离子的转运。
植物细胞膜上的离子泵主要有离子泵和钙泵。
6.共质体途径: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水分在共质体中移动阻力大,速度较慢。
7.质外体途径: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没有细胞质的质外体的移动,水分在质外体中移动阻力小,速度快。
8.爱默生效应:用波长大于685nm的长波红光和波长650nm的短波红光同时照射植物时,量子产额大大增加,比分别单独用该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多。
该现象暗示光合机构中存在两种光系统,又称为双光增益效应。
9.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10.光形态建成(Photomorphogenesis)/光控发育:光控制细胞分化,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
11.光呼吸:植物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
12.临界日长:指在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日照。
13.临界夜长:又称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14.光反应中心: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复合体,是由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供体和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5/2020 8:11 PM
10
矿物质缺乏的原因
1. 地球环境中各种元素不平衡 2. 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如草酸) 3. 食物加工过程中造成矿物质的损失 4. 摄入量不足或者不良饮食习惯 5. 生理上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
9/15/2020 8:11 PM
11
腹泻为什么常需喝淡盐水?
第二章 营养化学基础
9/15/2020 8:11 PM
1
一、蛋白质、氨基酸的功能、食物来源、不平衡对机体危害
二、碳水化合物的功能、食物来源、不平衡对机体危害 三、脂类的功能、食物来源、不平衡对机体危害
四、矿物质的功能、食物来源、不平衡对机体危害
五、维生素的功能、食物来源、不平衡对机体危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服)
9/15/2020 8:11 PM
6
矿物元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1. 构成身体的各个部分; 2. 维持体液平衡,协助其他营养素发挥作用,维护肌
体健康; 3. 参与肌体中多种酶的活动; 4. 运送氧的任务; 5. 构成人体某些激素并参与激素的作用; 6. 参与肌体几乎所有的代谢过程; 7. 作为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
钠、钾和氯离子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液的渗透压,电解质 的平衡和酸碱平衡,通过钠-钾泵,将钾离子、葡萄糖和 氨基酸输入细胞内部,维持核糖体的最大活性,以便有效 地合成蛋白质。钾离子也是稳定细胞内酶结构的重要辅因 子。同时,钠离子、钾离子还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9/15/2020 8:11 PM
14
组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 核糖核酸的提供基础的结构单元,也是组成地 球上生命的基础。这些元素包括碳、氢、氧、 氮、硫、磷。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的元素。如铁、 硅、锌、铜、溴、锡、锰等。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总 质量的0.03%左右。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少, 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9/15/2020 8:11 PM
4
矿物质的特点
1. 在体内不能合成,在代谢中不能消失; 2. 在体内分布不均匀; 3. 相互之间存在协同和拮抗; 4. 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其
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会 导致中毒。
9/15/2020 8:11 PM
5
目前将微量元素分为了三大类: 1.必需微量元素:
碘锌硒铜钼铬钴铁 2.可能必需微量元素
锰硅镍硼钒 3.有毒害微量元素 : (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 对人体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
氟铅镉汞砷铝锡锂
拿破仑死因之谜
9/15/2020 8:11 PM
17
钙过量 增加肾结石危险性;持续
摄入大量钙会使降钙素分泌增多, 以及发生骨硬化。
9/15/2020 8:11 PM
2
生命元素
生命元素是指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天然的条件下, 地球上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90多种元素,根据目前 掌握的情况,多数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生命元 素共有28种,包括氢、硼、碳、氮、氧、氟、钠、 镁、硅、磷、硫、氯、钾、钙、钒、铬、锰、铁、 钴、镍、铜、锌、砷、硒、溴、钼、锡和碘。
9/15/2020 8:11 PM
12
Na、K 、Cl 在人体内的功能
9/15/2020 8:11 PM
13
细胞的正常代谢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内在环境中进行。水和 电解质摄入过多或过少,或排泄过多或过少,均对机体的 正常机能产生影响,使机体出现脱水或水肿。腹泻、呕吐、 大面积烧伤、过度出汗、失血等,往往引起机体丢失大量 水和电解质。
避免脱水
体液是动物机体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主要由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电解质、葡萄糖和蛋白质等构 成,约占成年动物体重的60%~70%,分为细胞内液 (约占体液的2/3)和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其 中,细胞内液主要含有K+、Mg2+、HPO42-等,细胞外 液(包括血管内液、组织间质液、淋巴液、胃肠道分泌 液、腹腔液、脑脊髓液、胸膜腔液等)主要含有Na+、 Cl-、HCO3-等。
9/15/2020 8:11 PM
9
矿物质缺乏
在我国人群中比较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是:
钙、铁、锌、硒、碘。
现在通过全国食盐中加碘的办法碘缺乏病已明
显降低。
在人群中对钙、铁、锌、硒等矿物质的摄入仍
普遍不足。
长期某些矿物质摄入不足可引起亚临床缺乏症
状,甚至疾病,如儿童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
骨质疏松、克山病等。
9/15/2020 8:11 PM
7
人体内矿物质的需要量是多少?
人体内每种矿物质都有各自最佳的生理浓度。当 进入人体的矿物质达不到最低生理浓度时,会出现相 应的缺乏症状;超过肌体生理的最大耐受量时,则会 出现中毒症状,所以,人体内矿物质“量”的问题是 不可忽略的。 供给量:即每日矿物质的供给量。 摄入量:从膳食中得到的矿物质数量,与饮食质量和 数量有关。
硼是某些绿色植物和藻类生长的必需元素,而哺乳 动物并不需要硼,因此,人体必需元素实际上为27 种。在28种生命必需的元素中,按体内含量的高低 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9/15/20Biblioteka 0 8:11 PM3矿物质(无机盐)
宏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上的元素。 如碳、氢、氧、氮(C/H/O/N以有机物质形式存在), 磷、硫、氯、钾、钠、钙和镁,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 含量均在0.04%-62.8%之间,这11种元素共占人体总 质量的99.97%。
如:
9/15/2020 8:11 PM
15
为什么有这些症状?
9/15/2020 8:11 PM
16
钙缺乏 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可导致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及骨骼变形, 严重者可导致佝偻病,中年人尤其是孕 妇易患骨质软化症,老年人尤其是绝经 后的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钙缺乏者牙 齿质量不高,易患龋齿。
9/15/2020 8:11 PM
8
基本需要量:能够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肌 体功能损伤所需要的矿物质数量,低于正常数量时 将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储存需要量:即维持肌体组织储备所需要的矿物质 量,以满足肌体不具明显功能损伤的基本需要量。 补充矿物质的剂量常因地因人而异。补充的同时还 应注意人体吸收利用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