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红色家书》学习篇1读红色家书,补精神之“钙”。
一封封家书中,充满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饱含着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这种强大精神力量我认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魂”。
家书的背后却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他们有时刻牵挂的亲人,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种铁骨柔情我认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爱”。
在他们面前,“魂”始终放在首位,“爱”放在其次,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们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小家”,甚至牺牲生命。
作为教师,这种“魂与爱”就是我们的师德师风,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本质上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
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通过师魂与师爱和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亲其师”,最终“信其道”。
面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是中职教育的守卫者、一线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学习和缅怀革命先烈,用“魂与爱”真心善待每位“孩子”,为职教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篇2“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一封封红色家书浸润着血脉亲情和革命豪情,穿过烽火硝烟,将革命先贤立志救国、以身殉国的悲壮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映照出一个个为着理想信念宁死不屈的鲜活生命。
读来,眼中常含泪水,满腔热忱抒发一二。
我们切身感受信仰之力。
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革命英烈一生短暂而辉煌,他们之所以能在任何艰难困苦、险境绝境中义无反顾、向死而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有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_在就义前写道:“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共产主义信仰自他们开始,如星火燎原之势燃遍神州大地,成千上万烈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扛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为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光芒万丈的共产主义道路。
一个人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一个政党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冲破黑暗、无往不前。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第一篇: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革命英雄舍家为民,大爱无疆。
只因心中有党,眼中有光,看!革命的洪流,已令反动派没入红色的汪洋。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便被它大红色的封面所吸引。
红色,一个多么美好又多么引人深思的颜色啊!为了它有多少人甘愿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飘扬飞舞时,它被世人所知晓,被世人所铭记,被世人所敬仰。
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在历史和如今的链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
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
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
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
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
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乡书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他在给同为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家书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位位青年才俊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儿女、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
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
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
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
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
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
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3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3篇《红色家书》是一部反映毛主席革命理想的著作,充满了激情、励志和正能量。
主要表达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大业铸就的信念和期望。
1. 信念:“只要民主革命运动不停止,就有希望”。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只要信心不灭”,“就算有千万难题,都可以克服”,这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激发了我们去实现新的改变的力量。
2. 勤奋:“勤学苦练,勇往直前”。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了“勤奋刻苦,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我们拿出极大的努力,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机会,推动革命发展,克服困难。
3. 感恩:“为人民奉献一切”。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人们应当把一切努力都奉献给人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的心将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给社会。
4. 敬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通过勤奋学习,人们可以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工具,应当敬畏并学习,以此推动革命的进程。
5.保持乐观:“看到黑暗,而不胆怯”。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面对黑暗,不要胆怯,要保持乐观,要相信自己可以把它变成光明,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地前进。
6.自我实现:“有理想,有信念,有勇气”。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要拥有理想、信念和勇气,要勇于把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7.创新:“经验不够,就要创造新的经验”。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就要靠创新来赢得新的胜利,用新思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以此推动革命的发展。
8.民主:“立足本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按照规律和程序来实现人民的票票公民权利。
9.科学:“正确的认识自然界”。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应当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自然界,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此服务于人民,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10.自尊:“决不低头,决不屈服”。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要有自尊的精神,决不低头,决不屈服,坚信自己的价值,以此保持自信,推动革命的进程。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doc
《红色家书》读后感 3 篇【篇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一张薄纸,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一行文字,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
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流落异乡,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彼时,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四处飘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不得不四海为家,一封封亲手写成的家书漂洋过海,成了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
今天,站在岁月这头的我们,回过头重新翻看这些家书,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依然会为老一辈革命家在其中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思念之情,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拯救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他们坚定的想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感到极大震撼。
思念,是家书中永恒的情感基调。
老一辈革命家怀揣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远离朝夕相伴的父母、爱人、子女,独自一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了探寻救民族于危亡、拯父老出水火的救国之道在乱世中上下求索。
夜深人静之时,飘摇烛火之下,父母的音容笑貌、爱人的叮咛嘱托、孩子的天真烂漫涌上心头,铺开信纸,提笔研墨,思念跃然纸上,如影随形。
于是瞿秋白对爱妻杨之华说:“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梦中的你是如此之” “要睡了,要在梦你” 。
于是,荣臻在父仕光、母唐雨衫的家的末尾,了“母之照早已寄,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有失,乞再寄一,不知已寄来否?母和二婆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字里行,思念的情感如滔滔江水汹涌而出,真且烈,人心魄,令人容。
教,是思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除了用来思念的情感,家被予了极深的教育意。
老一革命家以家媒,用笔介,以极深的笔墨,描了他的所、所听、所思、所想,借以引后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鼓励后民族解放事而斗。
周恩来在致表兄式周的信函中,以“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不,教育不振”表达了他国家前途命运的,提出了“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的探索心得;王稼祥在致堂弟王柳的家中以“我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去打倒本”来引他正确中国社会,极投身革命事⋯⋯ 些家,是老一革命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智慧的凝,他以思念底色,将教融入到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里,了后、子女的拳拳之心,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他的思念。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1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权威。
中国历代帝王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从紫荆城红色宫墙、红色拱门、红色大立柱一直延续要今天的红头文件等。
红色亦是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阳刚之色、坚强之色。
而红色在战争年代或是新时代更是非常形象的代表着勇气和革命。
中国古代与现代国旗都为红色,战士们看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力量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鲜红的旗帜,斗志与勇气得到鼓舞,让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用鲜血再次染红着战旗。
在革命道路上,革命先烈使中国的红色的意义不断升华,最近阅读学习了红色家书,红色以一种文化精神形态一直在感染着中国人民。
例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任务-支月英,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山区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当大家都对她质疑时,她发挥了她作为党员干部红色精神,客服万难,不畏艰辛的为祖国培育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花朵。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了支妈妈,又变成了支奶奶,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坚持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理解的红色精神,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现代红!《红色家书》读书心得2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将前线与后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天,在这个连传统家书都于忙碌中成为一种奢侈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追随先烈的脚步,回望红色家书,有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手捧托孤书,我们感受到的是英烈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坚定信仰。
革命烈士王尔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
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王尔琢这样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
《红色家书》读后感 25篇(一)
【篇一】《红色家书》读后感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由于叛徒出卖在武汉被捕,他在狱中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陈云凤:“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
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两日后他牺牲于汉口余记里刑场,牺牲前写下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我们对这首诗是耳熟能详,对于这封家书的内容,我却是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家书》中第一次看到。
是的,烈士牺牲后的90年,先辈们举过的红旗在祖国广阔蓝天处处飘扬,烈士可以瞑目了,烈士的母亲身上也承载了无尽的荣光。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举起民族救亡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
我们无法亲眼目睹烈士宁死不屈的壮烈情景,无法感同身受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却可以从一封封红色家书中去铭记那段历史,缅怀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英烈。
家书寄语,字短情长,每个字、每句话都是那段红色革命洪流的历史见证,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自我、奋斗拼搏的人生诠释。
面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夏明翰毅然选择了洒满鲜血的革命道路,因为他坚信,这条路的尽头必然是真理。
他的选择是对的,正因为有无数像夏明翰这样的烈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马克思主义终于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支持。
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夏明翰这样的烈士则是千年不朽。
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在跨越,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两个一百年……新的历史阶段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当然,仍然有许多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更多的人在全球化的国际角逐场上积极地、努力地学习;殚精竭虑地工作。
这不仅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们很多人能够成为国家以后的栋梁,很多人则甘做一枚螺丝钉,同样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论自己能力的大小,只要尽了力,即使是微薄之力,也是为祖国这条巨龙增添一份力量,更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回报。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读书心得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红色家书心得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难得可贵。
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诵读了夏明翰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与大姐的三封家书,以及最后就义诗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身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接续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
学习先烈精神,做好党风与家风的传承。
《红色家书》中我们党的党风与传承千年家风的完美融合。
学习《红色家书》就应当让优良的党风落地生根,就要让纯朴的家风永远传承,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要让党风始终如春风拂面。
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此作为个人修身立德、增长境界的重要内容,作为严家教、正家风的重要内容,发扬革命先烈家风建设的珍贵遗产,见贤思齐,带头示范,建设好家风。
学习先烈精神,夯实思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明确入党动机,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发挥好共产党员作用,坚定社会主义思想信念。
以“党员活动日”为契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争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做政治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先烈精神,坚持真抓实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带头深入一线,以上率下,带领全镇真抓实干。
同时,带动大家向上向善,使全镇上下掀起学习先烈精神热潮,坚持担当实干不放松。
以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党建+社会综合治理、党建+集体经济为契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潢溪而奋斗。
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红色家书》一书由恽代英等著,收录了一百多位烈士的书信,有平常的普通信件,也有狱中信函,还有遗书等等,这些信中饱含着烈士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还有对亲人的思念,你读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一“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起来!莫要说我们一钱不值,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本是一介书生,但他心系国家。
本可一心求学,他却甘愿投身革命。
邓贞谦,凭着一腔革命热血与非凡的责任担当,用鲜血书写这一封红色家书。
在1927年的萍乡市上栗区,有着一位名叫邓贞谦的青年。
他聪敏好学,积极进取,从萍中毕业后便一举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乡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
但此时的中国人民却又深陷于国名党军阀混战带来的深重灾难,面对此种情形,这位青年满腔革命热血沸腾,正如他在红色家书中写到的一样,毅然放弃大学,投身革命洪流,“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作为一位青年,邓贞谦有着超乎同龄人的理想与担当。
在萍中学习时,他经常和其他几位进步青年学子一起,积极组织并亲自参加全校的爱国学生运动,参与筹建了萍中的进步学生团体“策群社”,发挥着一位青年的积极号召作用,用自身的行动感染着更多的青年学子;而正是因为邓贞谦在萍中时接受了大量革命思想,在其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他才会毅然决然地为革命献出自己的青春。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有着与邓贞谦相同的身份——学生,在学校里,我们阳光自信,热爱学习。
认真履行着一名学生应有的职责。
但同时,我们这一代,也是新时代的青年。
“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
”“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先有理想,再有本领,再有担当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我们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弄清新时代内涵、肩负好使命任务。
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十分重要,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特别是看齐意识和核心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是一名海军航空实验班的学员。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精选6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精选6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篇1诵读着一封封先烈们的家书,感受的是革命先烈的崇高气节,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
夏明翰在监狱写给妻子的信中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朱少连烈士在狱中英勇就义前写信道,不要伤心,革命一定要胜利!书信虽短,但在生死之时,传达的依然是他们坚信的革命理想。
这些革命先烈在强大阻力、千难万险之下,仍然排除万难、矢志不渝,带着他们的理想信念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不屈不挠实现伟大目标。
从邓恩铭的母亲的诀别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额坚定信念,面对敌人的酷刑,邓恩铭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执行枪决钱给母亲写下这样一封诀别信,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生命即将熄灭的一刻,仍没有儿女情长的倾诉和呻吟,有的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呐喊,只是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不仅仅是遗书,更是革命的火把何号角,这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应该成为今天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从刘愿庵给妻子的托付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铁血柔情,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力我的一切努力,贡献给了我的阶级,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
在这封充满激情的一书中,刘愿庵追忆了他们被捕的那天的情况,回顾了他与周敦琬之间的爱情生活,倾诉了他对爱人最后的希望: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懈怠、消极。
时光飞逝,赤胆忠心人依旧,沧海横流,金戈铁马血仿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共产党员先辈们的高尚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从这些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对待工作,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
在学习方面要不停顿,要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
在生活方面不能讲排场,讲档次,而是坚持朴素的生活。
在廉洁自律方面要心有戒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红色家书》读后感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通过开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推陈出新,旁征博引,别开生面,思想性强,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共鸣.笔者作为《红色家书》的一名忠实读者,对此深有感触.抚今追昔,钩沉史海,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青山无言抱丰碑”.《红色家书》系列专访最让人惊讶的是,一大代表“何叔衡后人三代皆务农”. 1928年,何叔衡远赴莫斯科,在苏期间写给儿子何新九多封家书,其中一封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对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何门重要家训.现在,何叔衡的后裔,虽然大部分进城务工,但身份还是杓子冲村的村民,可以说何家第二、三、四代后人,三代务农.“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1942年5月,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合击消灭我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为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保护老百姓,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血洒太行.“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毛泽民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时,管着中央苏区的‘钱袋子’.但他从不搞特殊化,不乱花公家一分钱,即便是毛泽东来银行视察工作,也是按照普通的伙食标准配给.”毛泽民的外孙曹耘山这样回忆.他认为,“越是在物质富裕的时代,越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他与共和国同龄, 1979年,他率领一个营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续写了红色家史.他的母亲毛远志,在几十年的人生路上,遵照毛泽东的嘱咐:“做任何事情,不要打父辈的旗号,要靠组织、靠群众、靠自己”,她甚至隐姓埋名,对外交往时自称“阮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的遗孤夏芸回忆说,这是谢觉哉同志1960年到长沙看望母亲郑家钧时当场题写的,表达了他对亲密战友的怀念.“千里赤云寄相思”.后来夏芸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夏赤云,意为红色的云彩,那是父亲在她刚出世时给她取的名字.经毛主席做媒,父亲和母亲在1926年结婚,当时战友送了一副“世间惟有家钧好,天下谁比明翰强”的对联.后来,得知丈夫遇难,郑家钧极悲痛,写诗祭夫:“不存白骨精神在,革命还有后来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纵观《红色家书》系列专访,亮点频频,新意迭出.诸如,焦裕禄“当人民的孝顺儿子”;袁国平“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服务”;陈潭秋“受命于危难之时”视死如归;周恩来胸前一直挂着“为人民服务”的胸牌,“不搞特权,不留骨灰”等等,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然而,反观当下,少数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所作所为与革命先辈的伟大风范形成巨大反差.在新形势下,一些人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物欲横流,信念动摇,丧失根本,“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烧香拜佛,抽签打卦,迷信风水,走火入魔,甚至“一边烧香拜佛,一边贪污腐败”,美其名曰:“权有多大,利就有多大”,让人匪夷所思.特别是受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党亡政息的影响,一些党员产生信仰危机,对此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发展规律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那么,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宏大命题,要想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学”,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看家本领”.俗话说,“认识能力有多高,行动就有多自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通向胜利之门的钥匙.”“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只有认真看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夯实理想信念基石.在当下,不但要弄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尤其要学好治国理政思想,学好系列重要讲话.二是要“干”,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干事.共产主义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共产主义就在现实中,社会主义是它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是在为共产主义大厦增砖添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现理想,必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方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三是要“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出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改革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夯实信念基石,必须不断开拓新境界,夺取新胜利,不断增强政治自信.“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毋庸置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新形势下,继承先辈遗志,争取更大光荣,广大读者希望《红色家书》栏目办得更好,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加油.《红色家书》读后感天气晴朗时候,我喜欢搬凳子坐阳台边晒太阳边看书,乐得自在.只是这一回,手中捧着的是偶然得到的《红色家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一字一句像针扎着我的心.《红色家书》虽然只是收录了当时战争期间五十多份普通人的家书,牵连三十多户家庭,但是每个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们.“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用于此书的背景再贴切不过.《红色家书》书中描绘的是众多革命战士背后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爱情,亲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亲情.1924年12月,著名抗日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写下这封给妻子的家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在这封家书里,吉鸿昌作为一名战士,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唯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滚落,我突然间想到了我的母亲.那一年我就读隔壁镇上的高中,因为肚子疼的厉害就请假回家,母亲起初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并没有十分在意,结果我疼了一天一夜,几近虚脱,母亲在我一夜的辗转反侧中着急的到处打电话叫医生.村里睡的早,医生也少,恰好医生不在家,母亲急得团团转,就在那样的大雨天的晚上,母亲毫不犹豫骑上电动车载我准备到镇上的医院.屋漏偏逢连夜雨真的一点也不假,电动车在大雨中倒霉的坏了,母亲一步一步推着车从我们小村到了镇里.母亲的衣服湿透了,只有我,温暖的躲在雨衣和母亲的怀抱下.我并不记得那段路究竟走了多久,但我一直都知道,只要我的母亲在身边,我就拥有全世界的温暖.那天之后没几天便是母亲节,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从来没送过花的我准备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回家途中我准备了一肚子的肺腑感言,却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只是羞涩的说了一句:“今天是母亲节,我就买花了.”母亲只是责怪我乱花钱,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小心翼翼的将花插进祭台前的花瓶里.当我还沉浸在对母亲的第一次“表白”时,我听到楼下的母亲自豪的为经过的邻居介绍里这花,“我女儿今天买的,母亲节的花,这孩子,真浪费钱”.我没有看到母亲的表情,但我仿佛看到了她脸上的微笑.这两年,母亲的年龄渐大,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前段时间做了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给家里的钱她也不愿意收,总说我才刚毕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以前我总在想什么是爱,也许现在我才开始慢慢懂,就像我现在作为一名老师,对班级里的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总爱操心她们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我就像我的母亲,期盼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却又勿需任何回报,也许一句谢谢就是最直接的感动.那些家书的作者都已经不在了,可是家书是带着感情的史料.亲情作为血缘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则针对家书的情感发表了感言:“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这些普通人的红色家书所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豪言壮语.母亲不识字,在外读书这些年,我并没有在信中写过只言片语,也较少在话筒中说过关怀的话.那些家书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生存,那些随战争逝去的青春和生命都不再重演,那些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情谊如今化作纸上的文字,静悄悄的,像是没有发生过似的.可是当我们读着这些家书时,心里头由衷的哽咽,它像灵魂一般入侵我的身体.我在享受着那些作者最奢侈的亲情,那是在他们看来最遥不可及的爱,而他们大多战死了,留下许多对家庭的牵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子欲养而亲不在,愿我们都能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也愿我能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母亲对我的爱的方式继承给我的学生们.《红色家书》读后感日前,机关组织观看了《红色家书》系列纪录片,此片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几位人物与亲人、战友、朋友间的书信为线索,讲述了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
《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丰城公路分局刘新权《红色家书》读后感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一书,这是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的"初心情怀",更展现了一种"使命"的担当。
捧读《红色家》,我感慨万千,体会颇深,都说"家书抵万金",从一封封语言质朴、热情洋溢的家书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即使他们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
这些红色书信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展现了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让人震撼,洗礼精神。
感悟《红色家书》,无数共产党人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峥嵘岁月,抛头颅、洒热血,以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时代担当、无私奉献,更从中汲取到信仰的力量。
回望《红色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无私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站在新时代,我更要从《红色家书》中读懂革命先烈的愿望与期盼,务实担当,带领分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走好新时期长征路。
上高公路分局余上求诵读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近来,本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诵读学习了《红色家书》,重温了中国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倍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汲取了奋发前行的力量,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
品读红色家书,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无不诠释着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
李大钊被捕后,敌人用尽了酷刑,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没有说一句有损党的荣誉、有损革命利益的"供词",连当时敌人的报纸都不得不承认"李无确供";方志敏在被囚禁的6个月中,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6篇约14万字的狱中文稿,甚至感染了狱中看守人员,他们自愿帮助方志敏将文稿传出,使得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得以留存至今。
《红色家书》读后感优秀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优秀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一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书信似乎与我么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书信是何其珍贵。
它们寄托理想,它们寄托壮志,它们寄托思念,它们寄托着革命英雄们为了革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家书值得我们诵读,这些家书值得我们传承。
今天,红色家书我传承,为大家诵读了杜永瘦写给妻子的家书《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
说实话,刚翻开家书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杜永瘦"这三个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识浅薄的我对于这个为了中国革命牺牲自我的伟大革命英雄却没有任何的印象。
在阅读完他的家书后,心中思潮起伏,一对于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到钦佩,二更为自己对于革命知识的淡薄而感到惭愧。
书信中提及,杜永瘦于两日后就要被枪决了,然而在整篇书信中杜永瘦始终以一种欢快的基调写的。
虽然我们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一不能发现他对于妻子的爱与牵挂,对于老母的思念与不舍,对于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这些他并未提出,他自始自终以一种慷慨激昂的语调表明自己对革命的坚定意志。
在他心里,小家固然重要,然而为了大家,他必须以歉疚的心抛弃小家,投身于奉献大家的事业中去。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革命英雄只是位22岁的青年。
22岁,正值青春年华之季,然而这位少年却永远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
书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却又激昂的话语"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才干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新时代的我们也必须拥有这份干劲。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
亦如杜永瘦所说,唯有干,才有出路。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传递自己的力量,努力让祖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住那些为了祖国和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英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站立和生活在这片革命先烈由鲜血换的和平土地上。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篇1我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恩之情,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这本书,我始终相信,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
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亲情家园,用亲情的力量维系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读吴宪猷给弟弟的信,信中写到:“你在县里,总要努力的学习革命工作的经验和理论。
我们工作,必先要有理论,但须要在革命工作中求得。
你的小资产阶级性质:如暴躁,如面子上下不去,如英雄思想,如封建思想,如袒护资产阶级及帮土豪劣绅说话,如高傲,如看不起人,如不与农民及最下的工人接近,如不注意下事,如不做下层工作,如吸食鸦片及赌博打牌,及一切的浪漫不正当行为,如工作不努力,及不努力学习、乘暇看书等等,一切均要涤除尽净,方可成一真正的们革命的无产阶级所应持的态度无产阶级者。
我们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为无产阶级利益而牺牲、而斗。
我们奋时时要莫忘掉了为党服务,无条件的为党服务,接受党的指挥和命令。
”品读红色家书,使我认识到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
使我明白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更加端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篇2捧读《红色家书》,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体会颇深。
这些红色书信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凸显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令人震撼,同时也让我获得一场心灵上的洗礼。
要革命,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正直的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由此可见,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一名共产党员有多重要。
它是一座灯塔,为你在迷路中指明方向;它也是一股力量,让你在混沌中仍不绝希望;它更是一剂良药,使你永远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状态!革命英雄王孝锡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写出了这样的`誓言:“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通用4篇)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通用4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篇1“别了,亲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
”这段平静而又温暖的话,出自革命烈士刘愿庵1930年5月6日写给妻子周敦婉的遗书。
第二天,这位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巴蜀雄才,这个时年35岁的年轻生命,就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他的战友和他所热爱的人间。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愿庵同志没有人之将死前的悲伤,没有革命未竞时的哀叹,没有受尽折磨后的呻吟。
他的遗书,是未将文件销毁担心同志受牵连的深深自责,是劝妻子把全部的爱灌注到革命事业上的期望,是将遗体献给医院解剖的真诚嘱托,是一个无私的、忘我的、真正的革命者的情怀。
刘愿庵同志是千千万万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中的一位,他们中有夫妻同赴刑场的,有父子先后就义的,有兄弟共赴国难的,他们都是时代的先驱,是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中国共产党历史》载,大革命失败后的_年3月至1920__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被危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而自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更是数不胜数。
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壮歌。
《红色家书》选取了30位烈士的狱中书信呈现于众,烈士的绝笔重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沉静的、勇敢的、无畏的生命,展现了他们胸怀天下、心为家国的大格局,他们是革命者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血肉奠定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通过69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举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已经走进了_阶段。
今日之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一个自信的中国,是一个昂首阔步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诚然,接近并不等于到达,复兴之路是光辉灿烂的,但也是荆棘密布的。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牺牲生命来争取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需要无数仁人志士默默奉献来创造辉煌;可以说,奉献精神就是新时代的牺牲精神。
读红色家书文5篇
读红色家书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红色家书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读红色家书文心得体会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
而从《红色家书》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第一封家书是何书恒写给他两位哥哥的,当读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无法体会到乱世里挣扎求生的痛苦吧。
不过我知道虽曾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我想何书恒一定会选择做一个乱世中激浊扬清、追寻光明的人!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写信人的希冀,当我读到杨杰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
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时,我突然感觉很亲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边叨叨,让我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样。
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记载在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殷切叨念儿子、期盼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
在这些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在死前他们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
如吉鸿昌所书的他们是“为时代而牺牲”,刘愿庵所书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熊亨翰所书的“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
他们都是为心中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他们至死不悔!“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我不禁眼泪盈眶,刘伯坚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死时他也是无悔、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国!可能我没有像刘伯坚那样伟大的志向、那样无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颗爱国心!在这一刻,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感情是共鸣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默默地念着,我放声的吟着,此时此刻心中似有激情万丈,热血沸腾!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色故事》有感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
这些家书,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
每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色彩,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
在这些家书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
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
《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重现了历史。
书中记载了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小事,其中穿插写信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
这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岗位虽然是平凡的,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离我们遥不可及,榜样其实就在身边。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许多共产党员脱颖而出,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灿烂,让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
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
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我要感谢《红色家书》,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勇敢顽强的人。
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热血沸腾。
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
为了自己的信仰, 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
交织的感人故事。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人终有死, 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
”这是 1934年 12月 24日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殉难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
“因想到我走后你醒来,必要哭着喊妈妈了,一时心里难过,实在不忍别你而他游了。
当时很想喊醒你再把你紧紧地抱一抱, 又恐你起来哭着要跟我, 那你的母亲的心更要疼烂, 所以只得含泪在你肥胖的桃红色的小脸上轻轻地亲个长吻……社会上正有许多重任, 要待你们后生负担, 正有无数的被几重铁链缚得紧紧的同胞, 在那里辗转呻吟, 需要同情者、有血气、有奋斗精神的青年们,帮他们斩断那些束缚他们的铁链。
我儿,你就是这些青年的候补者,我希望我儿将来能以负此重责……”这是在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进步青年韩雅兰写给不满三岁孩子的一封家书。
读着这些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家书,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是啊,哪一个共产党员不是妈妈心爱的孩子,哪一个革命者不是妻子钟爱的丈夫,丈夫挚爱的妻子,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小家让位于大家,将小爱让位于大爱,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他们的英名必将和那些历经烽火岁月洗礼的家书一起,永远被世人铭记。
胡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