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1af6249b89680202d82543.png)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鼠类
区域
控制指标
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
≥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
≤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
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
≤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 ≦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2/≦60,≦3/>60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doc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95b8bfa58da0116d17491a.png)
精心整理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国标区域控制指标控制等级水平A级B级C级GB/T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城镇防鼠设施合格率≥97%≥95%≥93%室内鼠密度阳性率≤1%≤3%≤5%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处/1000m)≤1处≤3处≤5处单位防鼠设施:0/≤300/≤200/≤10不合格间数/房间数1/>301/>201/>10室内鼠密度:0/≤600/≤300/≤20阳性间数/房间数1/>601/>301/>20外环境鼠密度:活鼠和鼠洞、鼠尸等鼠迹000GB/T27771-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城镇小型积水蚊虫密度:路径指数(处/1000m)≤0.1处≤0.5处≤0.8处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1%≤3%≤5%蚊幼(蛹)数/阳性勺≤3只≤5只≤8只外环境蚊虫密度:成蚊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0.5只≤1只≤1.5只单位各类和水容器阳性数000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000GB/T 27772-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城镇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成蝇000室内蝇类孳生地000室内成蝇密度:有蝇房间阳性率≤3%≤6%≤9%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间≤3只≤3只≤3只室外孳生地阳性率≤1%≤3%≤5%防蝇设施合格率≥98%≥95%≥90%单位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成蝇000室内成蝇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0/≤100/≤301/11-300/≤601/31-60≤3/31-601/61-100≤3/61-10≤6/61-100室内成蝇密度:只/间3只3只3只国标区域控制指标控制等级水平A级B级C级GB/T城成若虫侵害率:≤1%≤3%≤5%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镇平均每阳性间小蠊大蠊≤5只≤2只≤10只≤5只≤10只≤5只卵鞘查获率:≤1%≤2%≤3%平均每阳性间卵鞘数只≤2只≤4只≤8只蟑迹查获率:≤3%≤5%≤7%单位成若虫侵害率:0/≤60≤1/≤60≤2/≤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1/>60≤2/>60≤3/>60卵鞘查获率:0/≤60≤1/≤60≤2/≤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1/>60≤2/>60≤3/>60蟑迹查获率:0/≤60≤2/≤60≤3/≤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5/>60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国标监测方法操作步骤密度计算GB/T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计步器室内鼠密度:检查房间内鼠迹,如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活鼠等。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评估检查标准要求及防制措施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评估检查标准要求及防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d2afaea32d7375a517808e.png)
三、现场评估检查考核点位及内容
(一)中小餐饮、宾馆饭店、单位食堂等所 有涉食品单位
1.检查室内是否有蝇、鼠、蟑情况 2. 门口有无防蝇帘或纱门或风幕机等防蝇设施 3. 后厨、加工间下水道排水口是否有完善的金属防
鼠栅或排水沟有完善的横箅子(标准见后述) 4. 餐厅、后厨、加工间地漏有无盖,是否破损 5. 后厨、加工间排风扇有无防蝇防鼠网,是否完整。
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情况 5
工作机制建设
5
工作机制、密度控制水平 (第三十八条) (60分)
孳生地管理及消杀 (第三十九条) (20分)
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培训和宣传开展情况
鼠密度达标 蚊密度达标 蝇密度达标 蟑螂密度达标 孳生地掌握情况 各类孳生环境治理情况 消杀措施规范合理
5
5
10
现
10
场
公共厕所
—
20
—
15
—
10
—
5
—
2
注:外环境延长米包括农贸市场、车站、公共绿地、居民区等,每处不超过 100 米。
评价常见环境类型蚊虫控制水平的抽查数量表
城市规模
200 万以上 100 万~ 50 万~100 10-50 万以 10 万以下
人口 200 万人口 万人口 下人口
人口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第八章)
八、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三十八)贯彻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建 立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控机制,机 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针对区域内危害严重的病媒生物种类和公共外环境,适时 组织集中统一控制行动。建成区鼠、蚊、蝇、蟑螂的密度 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
国卫标准病媒防制解读及检查要点
![国卫标准病媒防制解读及检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0d5c21caaedd3383c4d3ca.png)
云
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十一项必备指标条件
健康高于财富
1.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Health is more valuable than wealth.
2.爱卫会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情况
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
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
云
国家卫生县城标准2018年(征求意见稿)
健康高于财富
Health is more valuable than wealth.
(三十七)贯彻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建立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控机制 。
(三十八)实施孳生地综合治理,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 制活动,重点行业和单位防鼠、防蝇设施完善。建成区 鼠、蚊、蝇、蟑螂的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 平标准C级要求。
分类
健康高于财富
一、工作机制、密度控制水平 (第三十八条) (60分)
二、孳生地管理及消杀 (第三十九条) (20分)
三、监测调查及防制设施 (第四十条) (20分)
内容
分数
1.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He理alth规is m定ore情val况uable than wealth.5
2.工作机制建设
5
3.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二)室内环境
中小餐饮、食品店、农贸市场、海鲜市场、超市(食品加
工、销售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医院、旅店、美容
美发店、网吧、垃圾中转站、公厕等。
云
健康高于财富
Health is more valuable than wealth.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技术评估现场检查要点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6e0b7819e3143323868930c.png)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达标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达标](https://img.taocdn.com/s3/m/d2e289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d.png)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达标与应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病媒生物的防控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很多地方采取了创卫行动,并制定了病媒生物C级标准。
本文将介绍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达标要求和相应应对措施。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达标要求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是指城市环境卫生创卫行动中对病媒生物防控的要求。
以下是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具体达标要求:1.病媒生物种群密度低于一定标准:根据地区不同,病媒生物的密度要求也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病媒生物的密度要低于一定数量,以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
2.病媒生物繁殖源清除彻底:病媒生物的繁殖源包括积水处、垃圾堆等。
达标要求是清除所有病媒生物的繁殖源,防止其滋生和繁殖。
3.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全覆盖: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要全面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包括公共场所、居民区、工地等各个场所。
防治措施要针对性强,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健全:建立健全的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定期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病媒生物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应对措施要达到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积水处的清除和管理:及时清除周围积水处,避免病媒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处,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措施,如释放捕食性鱼类等。
2.垃圾分类和处理: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正确处理垃圾。
对于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垃圾,采取密封处理或定期清运,防止病媒生物的滋生。
3.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整合: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4.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对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daa0b560740be1e650e9afa.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68a94482fb4daa48d4ba6.png)
室内成蝇
密度控制水平
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
0/≤10
1/11-30
≤3/31-60
≤6/61-100
阳性间蝇密度:(只/间)
3只
室内外蝇类孳生地
不得有
防蝇设施
全部合格
蚊虫
城镇
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处
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
≤5%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
≤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 ≦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doc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doc](https://img.taocdn.com/s3/m/3c66ea5f58fafab069dc02ac.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国标区域控制指标控制等级水平A级B级C级GB/T 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城镇防鼠设施合格率≥97%≥95%≥93%室内鼠密度阳性率≤1%≤3%≤5%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处/1000m)≤1处≤3处≤5处单防鼠设施:0/≤300/≤200/≤10制水平鼠类位不合格间数/房间数1/>301/>201/>10室内鼠密度:0/≤600/≤300/≤20阳性间数/房间数1/>601/>301/>20外环境鼠密度:活鼠和鼠洞、鼠尸等鼠迹000GB/T 27771-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城镇小型积水蚊虫密度:路径指数(处/1000m)≤0.1处≤0.5处≤0.8处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1%≤3%≤5%蚊幼(蛹)数/阳性勺≤3只≤5只≤8只外环境蚊虫密度:成蚊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0.5只≤1只≤1.5只单位各类和水容器阳性数000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000GB/T 27772-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城镇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成蝇000室内蝇类孳生地000室内成蝇密度:有蝇房间阳性率≤3%≤6%≤9%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间≤3只≤3只≤3只室外孳生地阳性率≤1%≤3%≤5%防蝇设施合格率≥98%≥95%≥90%单位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成蝇000室内成蝇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0/≤100/≤301/11-300/≤601/31-60≤3/31-601/61-100≤3/61-10≤6/61-100室内成蝇密度:只/间3只3只3只国标区域控制指标控制等级水平A级B级C级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城镇成若虫侵害率:≤1%≤3%≤5%平均每阳性间小蠊大蠊≤5只≤2只≤10只≤5只≤10只≤5只卵鞘查获率:≤1%≤2%≤3%平均每阳性间卵鞘数只≤2只≤4只≤8只蟑迹查获率:≤3%≤5%≤7%单位成若虫侵害率:0/≤60≤1/≤60≤2/≤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1/>60≤2/>60≤3/>60卵鞘查获率:0/≤60≤1/≤60≤2/≤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1/>60≤2/>60≤3/>60蟑迹查获率:0/≤60≤2/≤60≤3/≤60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5/>60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国标监测方法操作步骤密度计算GB/T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计步器室内鼠密度:检查房间内鼠迹,如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活鼠等。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c4487c6c85ec3a86c2c562.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
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d314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e.png)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载体,如蚊子、苍蝇、蜱虫等。
它们在传播疾病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控制病媒生物的密度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标准来控制病媒生物的密度,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首先,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应当基于疾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不同的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对病媒生物的密度要求是不同的。
一些病原体需要较高密度的病媒生物才能传播,而另一些则只需要极低的密度就能传播。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密度控制标准。
其次,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应当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和疫情情况。
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和疫情形势各不相同,因此对于病媒生物密度的控制标准也应当有所区别。
在一些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可能需要更加严格的控制标准,以确保病媒生物密度的有效控制。
另外,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应当包括监测和评估的内容。
只有对病媒生物密度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因此,制定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时,需要明确监测的指标和方法,以及评估的标准和程序。
最后,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应当注重预防和综合治理。
在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手段,而是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以确保病媒生物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它应当基于疾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和疫情情况,包括监测和评估的内容,注重预防和综合治理。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标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T 27773-2023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蜚蠊
![T 27773-2023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蜚蠊](https://img.taocdn.com/s3/m/ec0b62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0.png)
GB/T 27773-2023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1. 引言GB/T 27773-2023《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是我国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蜚蠊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工作。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对于防止蜚蠊传播疾病、保障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2. 软脂性和外壳式蜚蠊的生物特性软脂性和外壳式蜚蠊是常见的蜚蠊类昆虫,它们寿命长,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且对环境适应性强。
它们以各种有机废物为食,在公共场所和居住区繁衍生息。
软脂性蜚蠊的特征是体型较小,背部平坦,护翅较短,色泽暗褐。
它们常出现在人类居住场所,如房屋、餐饮场所、商业场所等。
软脂性蜚蠊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食,如面粉、糖、麦片等。
外壳式蜚蠊的特征是体型较大,背部呈圆形,护翅较长,色泽红褐。
它们常出现在下水道、下水管道、垃圾堆等潮湿环境。
外壳式蜚蠊以有机废物为食,如腐烂的食物残渣、动植物粪便等。
3.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原则GB/T 27773-2023对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提出了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重点是通过综合治理,预防蜚蠊滋生、繁殖和扩散。
2.综合控制:采用多种措施,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控制。
3.安全环保:控制措施需符合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要求。
4.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措施GB/T 27773-2023对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提出了以下措施:4.1 环境清洁保持环境清洁是最基本的控制措施之一。
包括定期清扫、消毒、通风等。
清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蜚蠊转移和扩散,避免使用对蜚蠊有吸引力的清洁剂。
4.2 封堵隔离封堵隔离措施能够有效阻止蜚蠊进入人类居住区和公共场所。
包括密封门窗缝隙、修复下水道等。
封堵隔离要密实可靠,以防止蜚蠊找到进入的机会。
4.3 饵剂喷洒饵剂喷洒是通过喷洒具有诱猎效果的药剂,引诱蜚蠊食用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饵剂喷洒要注意使用安全可靠的药剂,且喷洒区域要避免人员直接接触。
4.4 集中灭杀集中灭杀是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对蜚蠊进行集中处理。
国家及行业灭虫标准
![国家及行业灭虫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9dca8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9.png)
国家及行业灭虫标准:
国家及行业灭虫标准如下:
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评价通则》(GB/T 31710.1-2015):该标准规定了病媒生
物密度控制水平评价的原则、方法和指标,适用于各类场所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评价。
2.《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 23795.1-2009):该标准规定了监测蜚蠊密
度的粘捕法、目测法、药饵法等方法。
3.《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 23795.2-2009):该标准规定了监测蝇类密
度的目测法、粘捕法、诱捕法等方法。
4.《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 2379
5.3-2009):该标准规定了监测鼠类密
度的夹夜法、粘鼠板法等方法。
5.《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评价标准》(WS/T 574-2017):该标准规定了病媒生物密
度控制水平评价的指标和要求,适用于各级各类场所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评价。
病媒生物防治标准
![病媒生物防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df06a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6.png)
病媒生物防治标准摘要:一、病媒生物防治标准的概念与重要性1.病媒生物的定义及危害2.病媒生物防治标准的必要性二、我国病媒生物防治标准的现状1.历史发展2.现行标准体系三、病媒生物防治标准的主要内容1.病媒生物监测与鉴定2.病媒生物防治措施3.病媒生物防治效果评估四、病媒生物防治标准的推广与应用1.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2.防治技术的普及与推广3.国际合作与交流五、病媒生物防治标准的未来展望1.技术创新与发展2.标准体系的完善与更新3.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文:病媒生物防治标准是对病媒生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措施。
病媒生物主要包括蚊、蝇、鼠、蟑螂等,它们是许多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病媒生物防治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病媒生物防治标准的制定始于上世纪50 年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病媒生物防治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这些标准涵盖了病媒生物监测与鉴定、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估等方面,为我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在病媒生物防治标准的主要内容方面,我国重视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鉴定,通过对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病原体携带情况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病媒生物的危害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环境治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旨在从源头上控制病媒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标准还明确了病媒生物防治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以保证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为了推广和应用病媒生物防治标准,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认真执行。
此外,我国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病媒生物防治技术,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我国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我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水平。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6d775b4b73f242336c5f86.png)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 【器具】手电筒,镊子。
?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控制水平 (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控制水平 (1)](https://img.taocdn.com/s3/m/7719cd1c6f1aff00bed51ed7.png)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鼠密度的控制水平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鼠类控制效果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319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室外环境室外的空地和绿地,如建筑工地,垃圾收集站,公园,动物园,绿地,河流湖泊沿岸,堤坝渠壁,道路两侧的空地或草地,铁道两侧,学校,单位院内,住宅区内空地等。
3.2防鼠设施预防外环境或下水道的鼠类进入人群居住或活动的环境而建成的建筑物或防护装置。
3.3路径指数累计检查每1000m路径所发现和鼠迹的处数。
3.4控制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城镇鼠类密度降低至本标准规定的某一水平范围内。
3.5单位检查的具体场所,如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机关食堂,副食店,食品加工厂,酿造厂,屠宰场,粮库,饲料厂,医院,机场,港口,汽车站,火车站等。
4 检查方法4.1防鼠设施.现场检查防鼠设施,不同类型的防鼠设施和判定标准见附录A4.2 室内,室外环境鼠密度监测方法采用鼠迹法(见GB/T-23798)5 鼠密度控制水平5.1 城镇5.1.1 防鼠设施分为以下等级A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7%B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C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5.1.2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A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1%B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3%C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5%5.1.3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A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1B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C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5.2 单位单位鼠密度控制水平参照附录B进行评论6 抽样原则6.1 在城镇范围内,选择不同方位的区域,随机抽样6.2 抽查数量附录C,上下幅度不超过5%7 评价本标准将鼠密度控制水平定为ABC三级,其中,C级为鼠密度控制的容许水平,只有采用同一方法所有指标同时符合某一级别水平的要求时,方可市委达到了相应的级别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
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
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