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考研必背知识分享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9863d980eb6294dd886c91.png)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
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的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廊道的双重性质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基质的判定标准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
景观生态学考试总结2.0
![景观生态学考试总结2.0](https://img.taocdn.com/s3/m/c299de4a33687e21af45a9e6.png)
【景观概念、价值】概念——景观是一个有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美学价值。
——肖笃宁价值——1.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生物生产力、土地资源开发等方面2.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环境功能等方面3.美学价值:表现为宜人性,文化传承,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回归【景观稳定性】从两个方面理解,一种是从景观变化趋势来看景观稳定性,一种是从景观对干扰的反应来看景观稳定性【景观空间格局】指大小、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再空间上的配置。
【景观发育影响因素——景观空间格局形成原因】1.气候影响景观结构2.人类对景观结构干扰从未停止1)改变了景观中植物优势度、多样性,特别是森林优势树种2)扩大或缩小一些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区3)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改变的同时,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机会4)改变了土壤的营养状况5)人类定居和土地利用改变了景观镶嵌格局3.自然干扰,如气候、地貌变化及动植物定居【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对策及建议。
【环境敏感区】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分为生态、文化、资源生产、天然灾害敏感区。
【异质性】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属性在时空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包括时间、时空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反应一定空间层次景观的多样性,时间异质性反应不同时间尺度景观空间异质性差异。
时空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导致景观系统的演化发展和动态平衡。
【边缘效应】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交形成的狭窄地区。
在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因环境条件不同,导致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也不同。
【边缘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边缘效应在性质上有正、负效应1.正效应:效应区(交错区、交接区、边缘)比相邻群落具有更优良的特性,例如生产力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等等2.负效应:主表现在交错区种类组分减少,植株生理生态指标下降,生物量和生产力降低等【干扰对景观异质性、破碎化影响】——(物极必反)异质性——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空间尺度上频繁发生低强度干扰的结果。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d5196af5335a8103d22003.png)
一、定义1、景观: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各具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4、景观格局: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它表示景观要素斑块和其他结构成分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模式。
5、干扰:相对来说非连续的事件,它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改变资源、养分的有效性或者改变物理环境。
6、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7、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8、本底(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9、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概念的科学内涵是不断完善景观生态学的基础。
10、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是景观异质性的一种变现方式,研究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了解景观多样性。
1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2、适度干扰:人为中等强度的干扰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高强度和低强度干扰下的景观生物多样性都比较低。
13、景观生态流:种群、物种、群落、物质、能量、信息、干扰等在景观要素之间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
14、景观稳定性: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15、亚稳定性:是指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16、景观破碎化: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多地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7、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锁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
景观生态学整理
![景观生态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d35cb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2.png)
第一章景观、景观生态学及历史1、 景观的定义(狭义)在几十千米一几百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 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
2、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研究和改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 性交叉科学。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空间关系。
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
(2) 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物质、能量和 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 景观动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 部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 于运动方面的差异。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各种生态过程。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一、格局、过程和尺度1. 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空间分布与配置,常见的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标准差=0随机分布:标准差=1聚集分布:标准差>12、过程:是指生态过程,包括景观组成单元内部或不同景观组成单元间的物质、 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迁移转化过程的总称。
包括植物的生理活动、种子或生物体 的传播、种群动态、群落演替、生物生产力等等。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过程,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理论过程的影响。
格局格局3、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粒度:又可分为空间粒度和时间粒度。
景观生态学重点掌握知识
![景观生态学重点掌握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1022b3960590c69ec37649.png)
名词解释:景观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而成,具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栖息地,又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是一个有内在关联的区域整体系统;⑥景观是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
⑦景观是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是环境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生态过程贯穿在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之中。
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的最显著特征。
②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模式这是景观生态学中,构成并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
河流廊道:是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特性。
景观镶嵌格局在所有尺度上都存在,并且是由斑块-廊道-基质这一模式所构成的。
镶嵌度:也就是斑块的密度,在识别景观的特定构型之前应该首先确定它。
一般来讲,斑块面积较小的城郊景观比面积较大的草原景观具有更高的镶嵌度。
漏斗效应:除景观要素间的相应作用集中外,聚集点往往位于2个景观要素构成的半岛尖端,是动物迁移和其他物种穿越景观的关键点。
边缘效应:边缘是指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交而形成的狭窄地区。
在景观要素的在边缘地带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及边缘效应。
生态交错带:不同景观斑块空间邻接会产生与斑块特征不同的边缘带,即生态交错带。
景观稳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种是景观变化的趋势,一种是景观对干扰的反应。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d1727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6.png)
景观⽣态学知识点景观⽣态学知识点1.景观(狭义):在⼏千⽶、⼏⼗千⽶范围中由不同类型⽣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可分为(⾃然景观)(经营景观)(⼈⼯景观)3.连通性定义:单位长度廊道中中断数量来度量。
例:农⽥树篱。
4.本底的标准:(1)相对⾯积:⼀般来说,本底的⾯积超过现存其他类型景观元素的⾯积总和。
假如⼀种景观元素类型覆盖50%以上的⾯积,就可以认为是本底。
(2)连通性:如果⼀个空间不被两端与该空间的周界相连的边界隔开,则认为该空间是连通的。
(3)动态控制例如:原始林采伐烧地、农⽥与林⽹。
5.尺度:指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变化建个(指对象特征上)是研究某对象时所采⽤的空间和时间单位。
(研究者⾓度)。
6.异质性: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分构成的系统。
(绝对)7.均质性:由相关或性质相同的组分构成的系统。
(相对)8.空间格局:是指各种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及配置⽅式。
9.⽣态过程:各种景观成分发⽣发展的变化程序及其动态特征。
10.⽣物丧失多样性的原因:⽣境的丧失和破碎化;引⼊物种;植物和动物种的过度利⽤;⼟壤、⽔和⼤⽓污染;全球⽓候变暖;⼯业化的农业和林业;11.丰富度:指⼀个景观性⽣态系统类别数,以绝对值表⽰。
12.⽼龄林保存的意义:⽼龄林,不仅指年龄,并且指未受⼈为⼲扰或受⼈为⼲扰很⼩的原始林,它们多处于⽐较稳定的阶段。
在经营管理上,将林分划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按照⽣物学将林分发育过程分为:发⽣阶段、集累阶段、⽣物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龄林保存的意义:形成时间长;动植物组成复杂;⽣产⼒及⽣物量⾼;固氮附⽣植物及细菌丰富;具有保存营养物质的巨⼤能⼒;;溪流较多;林分异质性⼤;倒⽊在林分中具有重要意义;13.尺度择维(scaling):把某⼀尺度获得的信息扩展到其他长度上。
14.交错景观:特点: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交错,但共有⼀个边界。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1348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7a.png)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Porosity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Landscape boundary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Ecotone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Grain size粒级景观组分规模大小的量度Contrast 景观对比度指相邻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Langscape heterogeneity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Venturi effect狭管效应(瓶颈效应) 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改变Landscape change景观变化是研究景观在各种内弯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规律,也称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Disturbance 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性事件。
Frequence 干扰频度指同一地区同一植被或同一景观内,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
Return interval cycle or turnover time干扰重发间隔指一个地点相邻两次干扰间隔的平均年数,为频度的倒数,主要指周期性不明显的干扰。
某处100年发生一次火灾,此处每年发生火灾的频度为0.01,间隔为100。
Scale 尺度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
大尺度对应小比例尺,小尺度对应大比例尺。
Scaling 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特征的过程,或者通过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来讨论生态结构、过程、功能等景观生态学问题跨尺度特征的过程,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也称尺度演绎或尺度外推(scale extrapolation)。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5d661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9.png)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 景观生态学讲的就是各种景观怎么相互作用呀!比如说,森林和草地,它们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呢,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影响着。
2. 斑块这个概念很重要哦!城市里的公园就是一个斑块呀,它对周边的环境有着独特的作用呢,难道不是吗?
3. 廊道也很有意思呀!像河流不就是典型的廊道嘛,它连接着不同的地方,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呢,这多神奇啊!
4. 景观的异质性可不能小瞧!好比一片山区,有高的地方有矮的地方,有不同的植被,这就是异质性呀,对生态很关键呢。
5. 景观的稳定性也需要关注呀!如果一个地方总是容易被破坏,那可不行,就像房子不牢固总是摇摇晃晃,让人担心啊。
6. 生态流很重要呢,像风带着花粉传播,这就是一种生态流呀,简直像个小使者在传递着什么。
7. 尺度在景观生态学里也很关键哟!从宏观的大尺度到微观的小尺度,差别可大了去了,好比从看整个城市到看一朵小花,是不是完全不同?
8. 景观生态规划很有意义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让景观变得更好呀,让动物植物都能开心地生活,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景观生态学真的特别有趣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研究呀!。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62f9f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0.png)
斑块:思考题:1、什么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1)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度性、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3)起源:一场大火后的早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
这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的火已燃起。
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
经对其考察,发现几个虽有火焰跃过但依然保留有植被的斑块。
我们返回未燃烧的地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
这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植物。
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眺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现了几种起源基本不同的斑块类型。
这些斑块的主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
若干年后,如果再观察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patch)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
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图)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残存斑块(remnantpatch)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7c22e4c1c708a1284a4448.png)
第一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1、景观: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P12、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也称景观单元。
P53、景观的基本特征:P3(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3)景观石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4、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P6(1)景观生态学是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的,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均质性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的。
(2)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星期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则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和分配。
(3)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的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生态学仅研究分散的岛状系统,即单个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生态学以自然系统的研究为主,景观生态学除研究自然系统外,考虑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影响。
(5)保护动物一般强调在景观水平上。
第二章斑块1、斑块:相对均质的、相对零碎的块状的生态单元。
P192、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
P273、斑块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P284、斑块形成的因素、斑块的类型:P19因素:环境异质性、人类活动、干扰。
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等。
5、干扰不同形成哪两种类型的斑块?它们的异同?P20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干扰斑块是消失速度最快的斑块,具有最高的转化速率,一旦干扰停止重复发生,干扰斑块最终也会消失;而残存斑块是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停止干扰会逐渐恢复过来。
景观生态学复习考点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考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4fdcf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f.png)
景观生态学复习考点知识点名词解释1.景观:指以类似方式反复出现的视觉异质性。
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18(中度干扰)组成的异质土地可以维持最大的景观异质性。
该区域的空间尺度从几公里到几十米不等,这是干扰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干扰可以改变景观网格,并限制景观格局)。
2.景观要素:景观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20个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背景)。
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21斑块的遗传机制是(环境异质性)(自然干旱生态系统被称为景观要素)或(人类干扰)。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关注22个(环境资源)斑块稳定性最强,(介绍景观的结构、功能、变化和景观的科学区块)稳定性最差。
规划和有效管理是一门宏观生态学学科。
23个引入的斑块可分为(种植斑块)和(定居点)。
4.等级:它是一个由几个层次组成的有序系统,24走廊的功能(传输通道功能)(过滤和阻塞,由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又由抑制功能)(栖息地功能)(物种源库功能)(资源或产品功能)(审美观赏功能)。
5.景观格局:主要指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景观点25种类型的廊道(干扰廊道)(残留廊道)(种子块的空间排列,是实现景观异质性的种植廊道)(环境资源廊道)。
该方程也是不同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的函数。
根据宽度将走廊分为(线性走廊)(带状走廊)。
后果27.判断背景(相对面积)的三个标准(连通性6.尺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测量)(动态控制)。
7.交错带: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过渡28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8.景观连接性: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异质性分为(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之间的连接性度量。
定性)(功能异质性)。
9.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不连续性30景观异质性(资源和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的形成机制。
10.斑块:在景观格局的基本类型中,它是一个外观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斑块,foreman可分为五种表面积类型,它们相对均匀。
景观生态学复习整理
![景观生态学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2d00eff8c75fbfc77db236.png)
景观生态学复习整理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的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分类:Naveh开放建筑文化Forman自然经营人工2.“景观”与“土地”、“环境”区别与联系:○1景观: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
特点: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多功能性。
○2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3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
3.生态学:指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发生发展的进化规律与调控生态平衡机理的科学。
生态系统: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功能单位。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学科。
核心主题:景观空间格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格局、过程与变化的影响尺度和干扰对景观的作用。
研究范畴:○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景观动态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4.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生态系统理论○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3异质种群理论○4景观连接度和渗透理论○5等级理论和景观复杂性○6地域分异理论及生物控制论应用领域: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自然保护区设计5.景观生态学主要特点;○1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2景观综合、空间结构、宏观动态、区域建设、应用实践○3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6.景观生态学的展望:○1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与范式研究○2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美国系统学派:主要进行景观生态系统研究,把景观生态研究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系统生态学基础上,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了从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功能研究、景观动态预测、指导景观控制和管理和一系列方法,从而奠定了景观生态系统学的基础。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949b8cad51f01dc381f14d.png)
景观生态学总结第一章绪论需要复习的知识点1、什么是景观,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特罗尔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
“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
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需要回顾的知识点1. 景观结构,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
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 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知识分享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422d69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d.png)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知识分享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景观: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
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1、景观生态学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1、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气候:指的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是景观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或形态,式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949b8cad51f01dc381f14d.png)
景观生态学总结第一章绪论需要复习的知识点1、什么是景观,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特罗尔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
“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
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需要回顾的知识点1. 景观结构,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
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 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景观生态学考前总结课
![景观生态学考前总结课](https://img.taocdn.com/s3/m/86a8b4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4.png)
景观生态学考前总结课第一篇:景观生态学考前总结课下周考试时间地点:11月16日18:00开始教七404一、名词解释(6道*5)要求:给出大意,不必精确解释。
注意:除了中文的题目(两个),还有英文词(四个),需要先翻译(多次在PPT中出现的)。
列表:1、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具体地讲,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景观异质性: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它是斑块性和梯度性的综合反映。
(多数情况指有机体的分布)2、斑块性patchiness;景观元素的可辨识性和边界的不连续性3、广义景观和狭义景观(PPT有定义,推荐邬建国版);狭义景观:以Forman 为代表的将空间范围限定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的景观。
(暗含着人类视角的观点)广义景观:以Wiens和Risser为代表的,没有空间范围限制的,只强调空间异质性的景观。
(暗含生物感知的观点)4、考一些人名(有一个,要翻译,并且写出他的主要贡献,例如Forman,Turner,Wilson);Forman:提出狭义景观,提出“斑块-廊道-本底”模式Turner:提出干扰-恢复模型,经过大量的模拟实验,绘制出了景观稳定性在时间参数(T)和空间参数(S)组成的状态空间上的分布。
该图对理解干扰、尺度、平衡具有化时代的意义。
Wilson:提出岛屿生物地理学Carl Troll :1939年,德国地理学家Carl Troll 首次将景观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景观生态学,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
5、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将各类景观要素归结为斑块、廊道、本底3类成分,用来描述和分析景观的结构和景观要素的功能性特征。
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用、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考点
![景观生态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d6154be518964bcf847c3f.png)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概述1、景观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特性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3、景观分类Forman按照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强度划分为: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
4、景观生态系统是一个中尺度的宏观系统,是一个以无机环境为基础、生物为主体、人类为主导的复杂系统,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
5、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学科。
其核心主题包括:景观空间格局(从自然到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关系,人类活动对格局、过程与变化的影响,尺度和干扰对景观的作用。
6、景观生态学研究范畴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具体地讲,景观动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第二章一、概念1、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
2、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
3、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1)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1景观生态学重点
![1景观生态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09c95955270722192ef75e.png)
1景观概念: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3尺度推绎通常是指把信息从一个尺度转译到另一个尺度上4景观格局概念: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景观格局好似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的尺度上作用的结果5斑块概念:是外观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9斑块动态:斑块结构是指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
干扰、环境资源的异质性以及人为引进都可能产生生物斑块。
斑块化普遍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的每一个时空尺度上。
森林、农田、草地、湖泊等生态系统通常镶嵌在一起,形成景观,而每一景观内部又由大小、内容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斑块组成。
许多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都由斑块和斑块动态来决定,斑块动态是将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紧密相结合的一个核心概念。
13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14河流连续体概念:从河流到河口,生态条件逐渐变化,存在生态梯度。
18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25景观破碎化过程定义:是指由于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向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30斑块的基本原理:①斑块大小原理②斑块形状原理③斑块数目原理④斑块位置原理31廊道的基本原理:①廊道数目原理②廊道构成原理③廊道宽度原理④廊道连续性原理32景观镶嵌体的基本原理:①景观阻力原理②粒度大小原理③景观变化原理33整体格局原理:①集中和分散相结合②必要格局原理34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①自然优先原则②因地制宜原则③持续性原则④异质性与多样性原则⑤综合性原则2对景观的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而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边界,这个地域空间范围是由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④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⑤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⑥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考研必背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用背)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
(未知)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二.填空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24.基质的特征 :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27.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28.网络的结构特征: 1.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29.网络的功能:生境、通道、屏障30.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⑤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扩散干扰31.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32.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3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34.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35.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活力、弹性三. 简答题36.mata种群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37.斑块化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38.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答:①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②景观异质性越高,则生境越复杂,物种越多样,而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因此景观越稳定。
③生物正负反馈不稳定性可导致种群区域隔离,增加景观异质性,从而减少干扰传播:反过来则有利于景观的稳定。
④景观异质性的提高,会提高景观稳定性。
⑤景观异质性是保证景观稳定性的源泉。
39.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答:①景观异质性与干扰频率呈负相关,中等干扰假说理论认为:在没有干扰存在时,景观水平趋向于均质性,强烈干扰则既可能增加异质性,有可能减少异质性。
②适度干扰常可带来更多的镶嵌体或走廊,使物种能对生境充分利用并引起生态位的分化,从而迅速增加景观异质性。
③一般认为低度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度的干扰会降低景观异质性。
40.干扰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作为对干扰的反应,稳定性就是恢复和抗性的产物。
①如果干扰在系统中只能引起较小的总体变化,表明景观的抗性强,则景观稳定。
②如果景观受到外界干扰后,能恢复到原来状态,景观就是稳定,且恢复的时间越短,稳定性越大。
景观就是稳定的,景观之所以稳定,是因为景观建立起了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
不同的干扰频度和规律下形成的景观稳定性不同。
①如果干扰的强度很小,而且干扰规则,景观就能建立起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从而保持景观的稳定性。
②如果干扰强度大,但干扰经常发生且可预测,景观也可发展起适应的机制来维持景观的稳定性③如果干扰不规则,且发生频率低,景观的稳定性就是差,主要是因为它不能建立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41.景观稳定性的尺度问题?①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②景观稳定性的空间尺度42.景观变化的驱动力?景观生态变化的驱动力有哪些自然驱动因子a)地貌因子b)气候因子c)水文、植被因子人文驱动因子d)人口压力e)经济发展,城市扩张f)市场机制g)技术进步h)决策因素43.怎样根据景观的稳定性来分析和衡量景观稳定性?景观的稳定性的分析和衡量:①景观基本要素具有再生能力②景观中的生物组分保持物质平衡③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助于保持景观功能的稳定性④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未超出景观自然稳定性的承受能力39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数为HI=V×O×RHI为系统健康指数也是系统可持续的一个度量:V为系统活力,是衡量系统的活力、新陈代谢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标准:O为系统组织指数,是系统组织的相对程度,取值为0~1,包括多样性和相关性:R为系统弹性指数,是系统弹性的相对程度,取值为0~1.44.景观变化和环境变化相互影响?答: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1区域气候:土地表面性质的变化、地表反射率的变化、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变化○2土壤:土壤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土壤养分流动的影响○3水环境:水量与水质○4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大气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湿地减少、水资源短缺、非点源污染○5光化学烟雾:次生污染物,是由石油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CO和碳水化合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生成的一种蓝色的有毒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人、畜、农作物和工业产品、建筑物都有强烈的腐蚀危害○6酸雨:酸雨是大气中的CO2、SO2、NO2和HCL有毒气体,在云雾的形成中被水滴吸收转化,形成酸雨和酸雾,降到地面和水体会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造成树木叶片枯萎、脱落以至整体死亡,腐蚀建筑物和古迹○7非点源污染:是景观变化对水质影响的主要方式45.主要景观分类系统?答: ①景观植被—地貌分类:②Westhoff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亚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③Naveh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农业景观、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④Forman和Godron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管理景观、耕作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⑤肖笃宁的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⑥陈利顶等的分类:“源”景观和“汇”景观。
⑦周华荣的分类:景观类型、景观系、景观组和景观型。
46.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①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②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四.论述题47.我国生态规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48.以你身边某个风景区为例如何对其景观的分类和规划?49.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答:城市景观生态问题(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减少。
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受损。
(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平整过程使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裸露,加上许多土地推而不建且长期闲置,导致城市区域水土流失也日益加剧。
引起河道淤积、桥涵淤塞、洪害频繁,而且危害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防洪安全。
(3)景观破碎度增加自然半自然景观组分也被强烈分割,分布七零八落。
人造景观的碎裂化特征也很显著,建设开发一方面摊大饼般盲目外延,一方面不顾后果见缝插针建楼。
(4)景观结构单一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市绿地的形式存在,但这些绿地主要集中在极少的几个公园或广场绿地,其他街道及街区分布稀少,空间分配极度不均衡。
(5)景观通达性降低自然生境之间的联系通道往往被割断或破坏,如建设开发使河道干涸、污染;高速公路将自然栖息地一分为二等。
视觉通达性受阻,如居住区楼房密度过高或与工厂、交通干道比邻,狭小的视野、污染、噪声等均使景观舒适度大为降低。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理①多样性原理①.集聚性与连通性原理②生态适宜性(度)原理③斑块尺度原理⑤斑块数目原理⑥斑块形状原理⑦斑块位置原理⑧廊道的连续性原理⑨廊道数目原理⑩廊道宽度原理⒒关于景观⑿嵌体的基本原理⒀质地的粗细原理⒁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⒂不可替代格局原理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设计;②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设计;③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2)景观资料的搜集。
包括生物(植被、野生动物等)、非生物(地理、地质、气候、水文和土壤等)两个方面,景观的生态过程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现象(人口、文化及人的价值观等)和人类对景观影响程度等(3)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根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特征、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选取影响景观格局、分布规律、演替的主导因子作为分类指标,进行景观生态类型制图,以此作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