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归纳、猜想

合集下载

【猜想归纳】图案规律中的猜想归纳思想(学生版)

【猜想归纳】图案规律中的猜想归纳思想(学生版)

图案规律中的猜想归纳思想知识方法精讲1.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图形的变化类的规律题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2.认识图形(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叫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就是立体图形.(3)重点和难点突破: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能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占有一定空间,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3.猜想归纳思想归纳猜想类问题也是探索规律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给出一组具有某种有规律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类比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解决归纳猜想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观察→归纳→猜想→证明(验证)”,具体做法:(1)认真观察所给的一组数、式、图等,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概括,归纳它们的共性和蕴含的变化规律,猜想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3)结合题目所给的材料情景证明或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4.归纳猜想类问题可以分成四大类:(1)数式归纳猜想题这类题通常是先给出一组数或式子,通过观察、归纳这组数或式子的共性规律,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找出题目中规律,即不变的和变化的,变化的部分与序号的关系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2)图形归纳猜想题此类题通常给出一组图形的排列(或操作得到一系列的图形)探求图形的变化规律,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图形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其解题关键是找出相邻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3)结论归纳猜想题结论归纳猜想题常考数值结果、数量关系及变化情况。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具体介绍如下:1.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2.模型法是利用有形的宏观模型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3.比较法是将两个相似或者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4.类比法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一对比,从已知或者已学的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物质具有相应性质的一种探究方法.5.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而又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或者探究某些可以用它来描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6.逻辑推理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将已有的理论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的活动为新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并且,将在探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实现对物质本质的认识,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究方法.7.归纳和演绎是人们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中的两种逻辑推理形式,也就是两种基本的探究思维方法.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与解释结论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实验法是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制取和变化规律的最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9.对照实验法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命题方向】化学学科的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其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种是将科学探究方法以隐形的、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归纳概括后填写其名称等等.这类试题在中考中频繁出现于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试的重点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以将这些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平时学到一些化学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概括、猜想、论证、类比、迁移、实验、观察等联系起来,并进行灵活地整合运用,不要孤立地只想或者只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探究.对于其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法和对照实验法等,可以联系物理中所学的技巧来灵活运用;而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等,可以联系数学中所学的来整合使用.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1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实验B.调查C.上网查询D.讨论13.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14.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A.比较B.归纳C.理性思维分析D.实验分析15.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16.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17.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下列装置能达到对比实验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研究C.燃烧条件的研究D.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做过许多实验,例如:A组B组C组水和空气压缩的实验比较酒精灯内焰和外焰的温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原子大小示意图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C归为(选填“A”或“B”)组,理由是.20.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1),,(3),(4).2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取等规律的科学.下图是研究常见物质组成的两个化学实验,即A实验和B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小来达到目的,此处选用的可燃物通常为(填名称).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了来推断甲烷的元素组成的.22.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1)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结论1.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复燃几乎无氧气放出2.给试管1稍微加热①②3.向试管2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③④4.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⑤⑥5.再向试管2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⑦⑧实验分析①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②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③比较步骤4和步骤5可得出结论:(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23.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色变为色,试管口有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证明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得出的性质是;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的原理是,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试管外大气压强;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如果让你对出土的“西汉美酒”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26.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实验现象:.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 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2 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然后.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分析:本题是对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考查.解答: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点评: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实验后反思可从反思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程序、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实验法”等方法.解答:解: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是实验法;③探究燃烧的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解答:解: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故不符合题意;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故不符合题意;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故不符合题意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没有用到,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方法,根据题目中描述来分析,题目比较简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有一无色气体到底是空气,还是氧气,讨论、上网、调查都弄不清楚,那怎么办?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解答:解:有一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到底是什么呢?A、讨论不出来,故A错误;B、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如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故B正确;C、上网也查不出来是什么气体,故C错误;D、只是一种未知的气体,也调查不出来,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验证方法,一试便知,实验非常重要.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B.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要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压力相同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属于控制变量法;C.探究铁锈蚀需要设计有氧气无水、有水无氧气,既有氧气又有水的环境对比试验进行验证;D.确定甲烷燃烧产物只需要点燃后观察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即可,既不属于“对比实验”,又不属于“控制变量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常见的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实验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答:解: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设计铁钉只和氧气接触,铁钉只和水接触,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对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发布实验中,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铁屑取代小磁针,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得到磁场的情况;故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D、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需要保持两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另一个物理量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正确应用.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讨论、调查、上网查询、实验,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交流讨论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B、调查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调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C、上网查询可以为查阅资料、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上网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D、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题中的探究活动是通过实验法确定衣服的面料解答.解答:解:从(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这三方面可知小李采用的是实验法,故答案:D.点评:探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等.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合理.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类比、归纳、猜想

类比、归纳、猜想

类比、归纳、猜想数学解题与数学发现一样,通常都是在通过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进行探测的基础上,获得对有关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或否定猜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类比、归纳是获得猜想的两个重要的方法.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运用类比法解决问题,其基本过程可用框图表示如下:可见,运用类比法的关键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按寻找类比对象的角度不同,类比法常分为以下三个类型.(1)降维类比将三维空间的对象降到二维(或一维)空间中的对象,此种类比方法即为降维类比.【例1】如图,过四面体V -ABC 的底面上任一点O 分别作OA 1∥V A ,OB 1∥VB ,OC 1∥VC ,A 1,B 1,C 1分别是所作直线与侧面交点. 求证:VAOA 1+VBOB 1+VCOC 1为定值.分析 考虑平面上的类似命题:“过△ABC (底)边 AB 上任一点O 分别作OA 1∥AC ,OB 1∥BC ,分别交BC 、AC 于A 1、B 1,求证ACOA 1+BCOB 1为定值”.这一命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很容易推出其为定值1.另外,过A 、O 分别作BC 垂线,过B 、O 分别作AC 垂线,则用面积法也不难证明定值为1.于是类比到空间围形,也可用两种方法证明其定值为1.证明:如图,设平面OA 1 V A ∩BC =M ,平面OB 1 VB ∩AC =N ,平面OC 1 VC ∩AB=L ,则有△MOA 1∽△MA V ,△NOB 1∽△NBV ,△LOC 1 ∽△ LCV .得VAOA 1+VBOB 1+VCOC 1=AMOM +BNON +CLOL 。

在底面△ABC 中,由于AM 、BN 、CL 交于一点O ,用面积法易证得:AMOM +BNON +CLOL =1。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异同点比较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异同点比较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异同点比较合情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侧和发表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能力高考的要求下,推理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复习中要把推理方法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得问题的解决有章有法,得心应手.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联系: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由这两种推理得到的结论都不一定正确,其正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区别:一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说明: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2归纳推理的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推理模型,归纳推理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3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本质;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说明:归纳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像“瑞雪兆丰年”等农谚一样,是人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的结果.物理学中的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化学中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天文学中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也都是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发现的.二类比推理(以下简称类比)1类比推理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说明: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类比推理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推理模式.类比推理不象归纳推理那样局限于同类事物,同时,类比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富于想像,因而也就更具有创造性人类在科学研究中建立的不少假说和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定理,公式都是通过类比提出来的,工程技术中许多创造和发明也是在类比推理的启迪下而获得的.因此,类比推理已成为人类发现发明的重要工具例1如图,①,②,③,…是由花盆摆成的图案,根据图中花盆摆放的规律,第n个图形中的花盆数a n=.【答案】a n=3n2-3n1【解析】仔细观察发现:图案①的花盆数为:1个,a1=1;图案②的花盆中间数为3,上下两行都是2个,a2=232;图案③的花盆中间数为5,上面两行由下到上分别递减1个,而且关于中间行上下对称,a3=34543;……;可以猜想:第n个图形中的花盆中间数为2n-1,上面每行由下到上分别递减1个,最上面有n个,而且关于中间行上下对称,因此a n=nn1…2n-1…n1n=3n2-3n1【评析】上例是利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虽然未必是可靠的,但它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对科学的发现是十分有用的.观察、实验,对有限的资料作归纳整理,提出带有规律性的说法,乃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例2如图,过四面体V-ABC的底面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VA,OB1∥VB,OC1∥VC,A1,B1,C1分别是所作直线与侧面交点.求证:为定值.分析考虑平面上的类似命题:“过△ABC(底)边AB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AC,OB1∥BC,分别交BC、AC于A1、B1,求证为定值”.这一命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很容易推出其为定值1.另外,过A、O分别作BC垂线,过B、O分别作AC垂线,则用面积法也不难证明定值为1.于是类比到空间围形,也可用两种方法证明其定值为1.证明:如图,设平面OA1VA∩BC=M,平面OB1VB∩AC=N,平面OC1VC∩AB=L,则有△MOA1∽△MAV,△NOB1∽△NBV,△LOC1∽△LCV.得=。

归纳、类比与猜想

归纳、类比与猜想

归纳、类比与猜想作者:杨起群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第03期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法则、公式等,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对特例的观察、分析、实验,从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即归纳法。

类比在数学知识延伸拓展过程中常借助于比较、联想来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发散。

在归纳知识系统时又可用来串联不同层次的类似内容,帮助理解和记忆。

在解决问题时,无论是对于命题本身或解题方法,都是产生猜测、获得命题的推广或引伸的原动力。

因此,归纳法和类比法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数学发现的有效方法。

归纳和类比都属于合情推理,其结论需要演绎证明。

猜想是归纳与类比的成果,它们都包含有猜想的成分,所以猜想本身就是一种合情推理,直截了当一点,合情推理就是猜想。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因此,合理地设计富有猜想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很好地组织教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对同一类事物的特殊对象的研究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也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1.归纳法具有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作用数学中的许多著名定理都是先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而后给予证明的。

如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从3+7=10,3+17=20,13+17=30等算式中观察出两个奇素数之和等于一个偶数,他做了进一步的实验,发现6=3+3,8=3+5,10=3+7=5+5,12=5+7,14=3+11=7+7,16=3+13=5+11,于是,他得出了:任何一个既不是素数也不是素数平方的偶数(即大于4的偶数),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到如今这还是一个猜想,但数学家们在证明这个猜想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定理,为数学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归纳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中几乎所有的公式、法则和性质都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法来认识。

观察、类比、归纳、猜想作业1

观察、类比、归纳、猜想作业1

观察、实验、类比、归纳作业姓名一、数的规律1:(06重庆市)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按此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中的第7个数是 .第n个数为 .二、式的规律2:(06四川省眉山市)观察下面的单项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7个式子是.第n个数为 .三、图形的规律3:(06河北省)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和与之相对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1)请你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对应的等式:(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四、动手操作找规律4:(05河北)一根绳子弯曲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当用剪刀像图2那样沿虚线a把绳子剪断时,绳子被剪为5段;当用剪刀像图3那样沿虚线b(b∥a)把绳子再剪一次时,绳子就被剪为9段.若用剪刀在虚线a,b之间把绳子再剪(n-1)次(剪刀的方向与a平行),这样一共剪n次时绳子的段数是( )A.4n+1 B.4n+2 C.4n+3 D.4n+55、(2006年河北)观察下图左给出的四个点阵,s表示每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按照图形中的点的个数变化规律,猜想第n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s为().A.3n-2 B.3n-1 C.4n+1 D.4n-36、(2006年泰州)如上图右,每个正方形点阵均被一直线分成两个三角形点阵,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用含的等式表示第个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六、拼图中的规律7、(2006年十堰)用火柴棒按下图中的方式搭图形,按照这种方式搭下去,搭第n个图形需____________根火柴棒.(第一个图形)(第二个图形)(第三个图形)8、(2006年武汉)如下左图,下列图案由边长相等的黑、白两色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接而成.依次规律,第n个图案中白色正方形的个数为.七、网格中规律9、(2006年温州市)如上右图,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网格中,按下列方式得到“L”形图形第1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8,第2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12,则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10、(2006年海南)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图方式铺地板,则第(3)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__________块,第n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__________块(用含的代数式表示).11、(2006年吉林)如图7,用灰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地面,第n个图案中白色瓷砖块数为_________.九、摆棋子中规律12、(2006年河池)观察如图用棋子摆成的一列图案,每个图案棋子的个数记为S.按此规律,推断第n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S=_____________.13、(2006年湘潭)如图用棋子按下列规律摆图案:上面是用棋子摆成的“H”字.(1)摆成第一个“H”字需要个棋子,第二个“H”字需要棋子个;(2)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成第10个“H”字需要多少个棋子?第n个呢?十、摆花盆规律14、(2006年汉中油田)“五一”国际劳动节,广场中央摆放着一个正六边形的鲜花图案,如图所示,已知第一层摆黄色花,第二层摆红色花,第三层是紫色花,第四层摆黄色花……由里向外依次按黄、红、紫的颜色摆放,那么第n 层应摆 盆 花.十一、程序变化规律15、(2006年湖北孝感)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孝感市某中学课外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制作了一个电动智能玩具,玩具中的四个动物小鱼、小羊、燕子和熊猫分别在1、2、3、4号位置上(如图11),玩具的程序是:让四个动物按图12所示的规律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位置;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换位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位置;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按这种规律,一直交换下去,那么第2008次交换位置后,熊猫所在位置的号码是 _______________号.图11 图12【思考】、The sequence ,51,44,43,42,41,33,32,31,22,21,11,then the 2003th number is . 2、设计方案,比较20092008与20082009的大小,并猜想1+n n 与nn )1(+(n 式自然数)的大小关系。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①1×12=1-12 ②2×23=2-23 ③3×34=3-34④4×45=4-45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归纳与猜想问题指的是给出一定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算式、图形或图表),让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综合归纳,大胆猜想,得出结论,进而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题。

其解题思维过程是: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一、知识网络图二、基础知识整理猜想规律型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小,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又一热点。

★ 范例精讲【归纳与猜想】例1【河北实验区05】观察右面的图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⑴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右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⑵猜想并写出与第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解:⑴5×56=5-56⑵11+-=+⨯n nn n n n 。

例2〖归纳猜想型〗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片又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小片,再将其中的一小片正方形纸片剪成四片,⑵如果剪n 次共有A n 个正方形,试用含n 、A 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 ⑶利用上面得到的规律,要剪得22个正方形,共需剪几次? ⑷能否将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为什么? ⑸若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设a n 表示第n 次所剪的正方形的边长,试用含n 的式子表示a n ;⑹试猜想a 1+a 2+a 3+…+a n 与原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并画图示意这种关系.解:⑴100×3+1=301,规律是:本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比上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多3个;⑵A n =3n +1;⑶若A n =22,则3n +1=22,∴n =7,故需剪7次; ⑷若A n =2004,则3n +1=2004,此方程无自然数解, ∴不能将原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⑸a n =12n ;⑹a 1=12<1,a 1+a 2=12+14=34<1,a 1+a 2+a 3=12+14+18=78<1,……从而猜想到:a 1+a 2+a 3+…+a n <1.直观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探索规律型问题归类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探索规律型问题归类解析

探索规律型问题归类解析探索规律型问题是历年中考数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变化了的数字、式子、表格、图形等,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类比,探求其内在规律.1.通用的解题策略解答规律型问题一般要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种“特殊——一般——特殊”的解题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也正是人们认识新事物的一般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先写出开头几个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或纵比找出各部分的特征,写出符合要求的结果.例1 如图1,房间地面的图案是用大小相同的黑、白正方形镶嵌而成.图中,第1个黑色“L”形由3个正方形组成,第2个黑色“L”形由7个正方形组成,…那么组成第6个黑色“L”形的正方形个数是( )(A)22 (B)23 (C)24 (D)25解析从特例入手:如图1.纵比正方形的个数3,7,11,15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大4(即相邻两数的差为4),猜想与4有关.横比3与1,7与2,11与3,15与4之间有何关系?联想到与4有关,故改写为:3=4×1-1,7=4×2-1.11=4×3-1,15=4×4-1.猜想组成第6个黑色L形的正方形个数是4 ×6-1=23个.故选B.点评考察相邻两数的差(或商)是探究数字规律的常用手段.常见的类型有:相邻两数的差(或商)相等或成倍数关系,相邻两数的差相等与商相等交替出现等.2.关注特殊数列(1)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其规律为: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2)平方数数列:1,4,9,16,25,36…(其规律为:n2,即每一项都等于项数的平方).例2 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_______.解析规律为:n2+1(n=0,1,2…).答案:50.点评此类题要注意n2,n2+1,n2-1等(3)三角形数列:1,3,6,10,15,21,…(其规律为1+2+3+…+n)例3 世界上著名的莱布尼茨三角形如图2所示,则排在第10行从左边数第3个位置上的数是:( )(A)(B)(C)(D)解析从第3行起,从左边数第3位置上的数分别为,,,,…它们的分母可分别改写为:1×3,3×4,6×5,10×6,15×7,21×8,…,而1,3,6,10,15,21,…,正是三角形数,故答案为:.选B.(4)杨辉三角形,杨辉三角形斜边上1以外的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如图3.(5)与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数列.如例1中3,7,11,15…就是一个等差数列.例4 数字解密:第一个数是3=2+1,第二个数是5=3+2,第三个数是9=5+4,第四个数是17=9+8,……观察并猜想第六个数应是_______.解析第二个加数1,2,4,8…规律为2n(为一等比数列,也要关注这一数列),第一个加数2,3,5,9…比第二个加数大1.所以第六个数为(25+1)+25=65.例5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请你推断第9个数是________.解析这列数的分母为2,3,4,5,6…的平方数,分子形成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相差2,4,6,8…故第9个数分子为1+2+4+6+8+10+12+14+16=73,分母为100,故答案为.(6)与循环有关的问题例6 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数字游戏:第一步:取一个自然数n1=5,计算n12+1得a1;第二步:算出a1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2,计算n22+1得a3;第三步:算出a2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3,再计算n32+1得a3;……依此类推,则a2008=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可算出a1=26,a2=65,a3=122,a4=26,a5=65,a6=122,…发现每3个数就出现一次循环.所以由2008=669×3+1,可得a2008=a1=26.点评一列数由某m个数循环出现组成,可依据同余等值(由n=p·m+r得a n=a r)实施转换.(7)分奇数项偶数项的问题例7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a b≠0),其中第7个式子是________,第n个式子是_(n为正整数).解析6的指数2,5,8,11…,相邻两数差为3,是等差数列,其规律为3n-1;再注意到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则第n个式子为第七个式子为3.特殊数列的迁移例8 把数字按如图4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1.5.13.25.…,则第10个数为_______.解析1 中间框出的一列数的规律为:第n个数为1+4+8+12+…+4(n-1).所以第10个数为1+4+8+12+…+36=.解析2 用虚线圈出的一列数1,5,13,25可改写为:02+12,12+22,22+32,32+42,猜想第10个数为92+102=181.点评此列数可看成是平方数数列的迁移.例9 图5中是与杨辉三角有类似性质的三角形数垒.a,b,c,d是相邻两行的前四个数,那么当a=8时,c=_______,d=_______.解析除两边外,中间的每个数等于肩上两数的和.答案:9;32.点评此列数可看成是杨辉三角形的迁移.4.关注中考新题型例10 观察图6所示表格,依据表格数据排列的规律,数2008在表格中出现的次数共有_______次.解析从特例入手,通过扩充表格可得:数1,2,3,4,5,6,7,8,9,10出现次数分别为1,2,2,3,2,4,2,4,3,4.出现的次数恰为给定数的所有因数的个数,而2008的因数为1,2,4,8,251,502,1004,2008等8个.故答案为8.点评本例中新产生的数为自然数的倍数,因此,其出现的次数与其因数的多少有关,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出现次数就是给定数所有因数的个数,本题规律的隐蔽性较强,因而有一定的难度.。

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

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

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一、演绎法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就是演绎推理,也叫逻辑推理。

简而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为“三段论”,即:(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例题】证明函数),在(12)(2∞-+-=x x x f 内是增函数。

分析:本题中大前提为:在某个区间),(b a 内,如果0)(>'x f ,那么函数)(x f y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小前提为:x x x f 2)(2+-=的导数在区间)1,(-∞内满足0)(>'x f ,是证明本题的关键。

证明:22)(+-='x x f当)1,(-∞∈x 时,有01>-x所以0)1(222)(>-=+-='x x x f即根据“三段论”得,)1,(2)(2-∞+-=在x x x f 内是增函数.在演绎推理中,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是正确的.二、归纳法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简而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是:实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

该过程包括两个步骤:(1)通过观察个别对象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例题】已知数列11}{1=a a n 项的第,且),3,2,1(11 =+=+n a a a nn n ,试归纳除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当1=n 时,数列的第1项11=a ; 当2=n 时,数列的第2项211112=+=a ; 当3=n 时,数列的第3项31211213=+=a ; 当4=n 时,数列的第4项41311314=+=a . 观察可知,数列的前4项都等于相应序号的倒数. 由此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a n 1=.三、类比法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数学推理

数学推理

推理是人们思维活动的过程,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数学离不开推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到两种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一、合情推理一般说来合情推理是指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猜想、比较、联想、归纳、类比、提出猜想。

它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种。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栝出一般结论(简称归纳),部分推出整体,个别推出一般。

例如用拼图的方法知道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而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初中数学《走进数学世界》一章中就提出了很多这样的问题。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找规律问题。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性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性,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性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例如: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作为一种运算,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作为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也应该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可见,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猜想、比较、联想,再进行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

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即合情推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推理。

数学研究中,得到一个新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我们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向。

二、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演绎推理也称为逻辑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形式,包括: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证明: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以及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归纳和类比是常用的合情推理,从推理形式上看,归纳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证明

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证明

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证明认识来源于实践,观察和实验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发现许多规律。

归纳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归纳法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类,初中阶段只要了解归纳的一些补步知识,在高中阶段将会进一步进行研究。

一、本节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善于观察和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

难点:对事物内在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对自己归纳和总结的规律要得得到广泛的认可,对实验要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二、知识要点:1.人们的认知来源于实践,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人的观察角度和看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

因此对于你观察后得出的结论要能经得起广泛的认同。

例如:农历十五和十六,哪一天晚上的月亮更圆。

人们通过长期观测,得出的结论是十六的月亮比十五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人们归纳出“蚂蚁搬家,大雨哗啦”这条谚语,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也一样,有些事情都是通过观察后作出判断,如横穿马路时观察两个方向的车流情况,选择时机过马路;如到饭店吃饭前,首先要看看饭店的环境,观察菜的质量等情况后再决定是否就餐。

例一条直线上有3个点,观察它共有几条线段?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呢?2.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有目的的探索过程,一般是为了检验某种猜想或理论而进行的操作或活动,实验的关键是要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例1.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解:不一定,如果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1cm,2cm,10cm,它们就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如果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2cm,3cm,4cm,它们就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结论:若三角形的最长边为c,当a+b≤c时,a,b,c三条线段就构不成一个三角形;当a+b>c时,a,b,c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例2.一张长方形的纸剪了一次,剩余的一部分纸是什么图形?解:长方形或正方形或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五边形。

3.归纳的方法是人们对事物规律的总结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我们现在只研究完全归纳法这一类,所谓完全归纳法就是要将出现的情况完全无遗地一一加以研究,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类比与猜想

归纳、类比与猜想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逐 渐 学 会 应 用 不 完 全归纳法去发现规律 . 设定 猜 想 。 二、 比 类

归 纳 法
归 纳 法 是 通 过 对 同 一 类 事 物 的 特 殊 对 象 的 研 究 而 得 出 一 般 性 结 论 的 方
供 任 凭 他们 想 象 发 挥 的 时 间 和 空 问 . 然
因 此 . 纳 法 和 类 比法 既 是 数 学 学 习 的 归
于 是 , 得 出 了 : 何 一 个 既 不 是 他 任 素 数 也 不 是 素 数 平 方 的偶 数 f 大 于 4 即 的 偶 数 )是 两 个 奇 素 数 之 和 。这 就 是 著 , 名 的哥 德 巴赫 猜 想 . 管 到 如 今 这 还 是 尽
维普资讯
S热 传 点递
口口口‘ \ 归纳 娄比与猜想 口口口
广西 桂 林 师 范 高 等 专 科学 校 教 育 与管 理 系 杨 起 群
在小 学 数学教 材 中有 许 多法 则 、 公 式 等 . 是 按 照 从 特 殊 到 一 般 的 认 识 规
是 。 学 生 对 定 义 、 算 性 质 f 律1数 的 运 定 、 整 除 性 特 征 等 知 识 的 学 习 . 一 不 是 通 无
过 不 完 全 归 纳 法 来 理 解 、 握 的 。 这一 掌
的 过 程 中 . 经 发 现 、 明 了许 许 多 多 已 发
重 要 方 法 . 是 数学 发 现 的 有 效 方 法 。 也 归 纳 和 类 比 都 属 于 合 情 推 理 . 结 其 论 需 要 演绎 证 明 猜 想 是 归 纳 与 类 比 的 成 果 . 们都 包含 有猜 想 的成 分 . 以 它 所 猜 想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合 情 推 理 . 截 了 当 直

演绎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方法

A
M
B
(2)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大前提
M是RtABD斜边AB的中点, DM是斜边上的中线 小前提
所以DM 1 AB
结论
2
同理EM 1 AB 所以DM EM 2
例2.证明函数f ( x) - x2 2x在(-,1]上是增函数. 证明: 满足对于任意x1, x2 D,若x1 x2 ,有f ( x1 ) f ( x2 )
2.1.2演绎推理
复习: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从具体问 题出发
观察分析 比较联想
归纳、 类比
提出猜想
复习: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⑴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⑵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 ⑶检验猜想。
整理;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⑴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⑵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
课堂练习
2.给出下列推理过程 : 因为 2和 3都是无理数,而无理数与无理数的和 是无理数,所以 2 3也是无理数.这个推理过程 __不__正__确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_____ _大__前__提__错__误____
课堂练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①__③ __④ __ ①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②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③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 ④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小前提和推 理形式有关
课堂练习
4.设m为实数,求证 : 方程x2 2mx m 1 0有两个 相异的实数根.
课堂练习
5.用三段论证明:函数f ( x) x 1在[1, )上是 增函数.

数学猜想与应用

数学猜想与应用

数学猜想与应用猜想,即是观察所研究的问题,再进行实验和分析,最后通过类比归纳等方式,得出相应的结论。

是用已知的材料和知识为基础,根据一定的经验和事实,进行推测和想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很多新的数学结论,都可以用猜想找到。

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数学家经过实践论证得出的正确结论,这些结论也都是由猜想提出的。

对于学习,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掌握多种数学方法。

猜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对于探索问题解决思路、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数学猜想;类比法;归纳法1 数学猜想1.1归纳性猜想所谓归纳性猜想,就是从部分到整体,再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使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对一类事物中以部分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他们的共同处,然后猜想这些特点可能存在于这类事物的所有事物中。

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很难发现这些特点,但是在某些特殊的事物中,却能很容易的发现。

将这些特殊事物进行猜想,得出相应的结论,再将这些结论应用到一般的事物中,检验是否符合。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各种特殊的例子,来帮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和归纳的方法,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然后使用猜想来得到更好的结论。

例:教师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上,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导,用多项式的事实先求出结果,在让学生观察得出的结果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将这些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结论。

假设方程的左边是由两个数和两个数之间的差的乘积组成的,而两个数的平方差组成的等式的右边。

将这种关系假设成立,再进行多种实践和证明,最终得出它是正确的结论。

1.2类比性猜想类比性猜想是指,对两个事物中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另一个新的猜想和结论。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结论相似,猜想已知条件可能相似;可以用已知类似,猜想结果类似;它也可以通过类推两个概念来猜测解决问题方式的相似性。

在教学中,我们用类比法把两件事的相似性和相似性结合起来,来推断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证明学案

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证明学案

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证明学案七年级数学《观察、猜想与证明》一、【观察与实验】认识来源于实践, 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发现许多规律。

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但观察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验证, 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有目的的探索过程,一般是为了检验某种猜想或理论而进行的操作或活动。

实验的关键是要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例题,1.下面给出了两个图形,你能分别用一笔画出来吗,,每部分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2.【错觉】上图,3,中的两条紫色的线条是平行的吗,图,4,中线段AB与线段CD哪个比较长,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观察,下面左边两幅图形中,哪个图形的竖线更长, 右图中有曲线吗, 【结论】,观察可能产生错觉,所以观察的结果需要验证。

3. 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分别标上文字“观,察,猜,想,证,明”是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个汉字 . 观察图形中的汉字特点,那么,“观”相对面上的汉字是,“察”相对面上的汉字是,“猜”相对面1上的汉字是 ,24. 用锯锯木,锯会发热,用锉锉物,锉会发热,在石头上磨刀,刀会发热,所以物体摩擦会发热,此结论的得出运用的方法是, ,A,观察 B,实验 C,归纳 D,类比5. 【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有目的的探索过程】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用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尺,你能拼出多少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能拼出多少个形状不同的四边形, ,摆一摆,试一试,如图,OM 为?AOB 的平分线,点 P是射线 OM 上的一点,PA ? OA 于点 A,PB ? OB 于点 B,分别度量PA,PB 的长度,并判断它们的数量关系,如果在射线 OM 上再取几个不同位置的点 P,然后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刚才的数量关系还存在吗,用剪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了一次,剩余的一部分纸是什么图形,把长方形纸片剪成两部分,用剪得的两部分可以拼成哪些形状不同的图形,你能拼接成一个三角形吗,并画出拼接后的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赛专题讲座2
-类比、归纳、猜想
数学解题与数学发现一样,通常都是在通过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进行探测的基础上,获得对有关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或否定猜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类比、归纳是获得猜想的两个重要的方法.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运用类比法解决问题,其基本过程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可见,运用类比法的关键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按寻找类比对象的角度不同,类比法常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降维类比
将三维空间的对象降到二维(或一维)空间中的对象,此种类比方法即为降维类比.
【例1】如图,过四面体V-ABC的底面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VA,OB1∥VB,OC1∥VC,A1,B1,C1分别是所作直线与侧面交点.
求证:++为定值.
分析考虑平面上的类似命题:“过△ABC(底)边 AB
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AC,OB1∥BC,分别交BC、AC于
A1、B1,求证+为定值”.这一命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很容易推出其为
定值1.另外,过A、O分别作BC垂线,过B、O分别作AC垂线,则用面积法也不难证明定值为1.于是类比到空间围形,也可用两种方法证明其定值为1.
证明:如图,设平面OA1VA∩BC=M,平面OB1VB∩AC=N,平面OC1VC∩AB=L,则
有△MOA1∽△MAV,△NOB1∽△NBV,△LOC1∽△ LCV.得
++=++。

在底面△ABC中,由于AM、BN、CL交于一点O,用面积法易证得:
++=1。

∴++=1。

【例2】以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的各棱为直径作球,S是所作六个球的交集.证明S 中没有一对点的距离大于.
【分析】考虑平面上的类比命题:“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以各边为直径作圆,S‘是所作三个圆的交集”,通过探索S’的类似性质,以寻求本题的论证思路.如图,
易知S‘包含于以正三角形重心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内.因此S’内任意两点的距离不大于.以此方法即可获得解本题的思路.
证明:如图,正四面体 ABCD中,M、N分别为BC、AD的中点,G为△BCD的中心,MN∩AG=O.显然O是正四面体ABCD的中心.易知OG=·AG=,并且可以推
得以O为球心、OG为半径的球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不大于,其球O必包含S.现证明如下.
根据对称性,不妨考察空间区域四面体OMCG.设P为四面体OMCG内任一点,且P 不在球O内,现证P亦不在S内.
若球O交OC于T点。

△TON中,ON=,OT=,cos∠TON=cos(π-∠TOM)=-。

由余弦定理:
TN2=ON2+OT2+2ON·OT·=,∴TN=。

又在Rt△AGD中,N是AD的中点,∴GN=。

由GN= NT=, OG=OT, ON=ON,得△GON≌△TON。

∴∠TON=∠GON,且均为钝角.
于是显然在△GOC内,不属于球O的任何点P,均有∠PON>∠TON,即有PN>TN=,P点在 N为球心,AD为直径的球外,P点不属于区域S.
由此可见,球O包含六个球的交集S,即S中不存在两点,使其距离大于.(2)结构类比
某些待解决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类比物,但可通过观察,凭借结构上的相似性等寻找类比问题,然后可通过适当的代换,将原问题转化为类比问题来解决.
【例3】任给7个实数x k(k=1,2,…,7).证明其中有两个数x i,x j,满足不等
式0≤≤·
【分析】若任给7个实数中有某两个相等,结论显然成立.若7个实数互不相等,
则难以下手.但仔细观察可发现:与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在结构上极为相似,故可选后者为类比物,并通过适当的代换将其转化为类比问题.作代换:x k=tgαk
(k =l,2,…,7),证明必存在αi,αj,满足不等式0≤tg(αi-αj)≤·证明:令x k=tgαk(k =l,2,…,7),αk∈(-,),则原命题转化为:证明存在两个实数αi,αj∈(-,),满足0≤tg(αi-αj)≤·
由抽屉原则知,αk中必有 4个在[0,)中或在(-,0)中,不妨设有4个在[0,)中.注意到tg0=0,tg=,而在[0,)内,tgx是增函数,故只需证明存在αi,αj,使0<αi-αj <即可。

为此将[0,)分成三个小区间:[0,
]、(,]、(,)。

又由抽屉原则知,4个αk中至少有2个比如αi,αj同属于某一区间,不妨设αi>αj,则0≤αi-αj≤,故
0≤tg(αi-αj)≤·这样,与相应的x i=tgαi、x j=tgαj,便有0≤≤·(3)简化类比
简化类比,就是将原命题类比到比原命题简单的类比命题,通过类比命题解决思路和方法的启发,寻求原命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比如可先将多元问题类比为少元问题,高次问题类比到低次问题,普遍问题类比为特殊问题等.
【例4】已知x i≥0(i=1,2,…,n),且x l+x2+…+x n=1。

求证:1≤++…+≤.
【分析】我们可先把它类比为一简单的类比题:“已知x l≥0,x2≥0,且x l+x2=1,求证1≤+≤”.本类比题的证明思路为:∵2≤x l+x2=l,
∴0≤2≤1,则1≤x l+x2+2≤2,即1≤(+)2≤2,∴1≤
+≤.这一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基本不等式和配方法.这正是要寻找的证明原命题的思路和方法.
证明:由基本不等式有0≤2≤x i+x j,则
0≤2≤(n-1)( x l+x2+…+x n)=n-1
∴1≤x l+x2+…+x n +2≤n,即1≤(++…+)2≤n
∴1≤++…+≤.
所谓归纳,是指通过对特例的分析来引出普遍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是个别或特殊的判断、陈述,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推理而获得的猜想,是普遍性的陈述、判断.其思维模式是:设M i(i=1,2,…,n)是要研究对象M的特例或子集,若M i(i=1,2,…,n)具有性质P,则由此猜想M也可能具有性质P.
如果=M,这时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由于它穷尽了被研究对象的一切特
例,因而结论是正确可靠的.完全归纳法可以作为论证的方法,它又称为枚举归纳法.
如果是M的真子集,这时的归纳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由于不完全归纳法
没有穷尽全部被研究的对象,得出的结论只能算猜想,结论的正确与否有待进一步证明或举反例.
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获得猜想,对于完全归纳法,将在以后结合有关内容(如分类法)进行讲解.
【例5】证明:任何面积等于1的凸四边形的周长及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之和不小于4十.
【分析】四边形的周长和对角线的长度和混在一起令人棘手,我们可以从特例考察起:先考虑面积为1的正方形,其周长恰为4,对角钱之和为2即.其次考
察面积为1的菱形,若两对角线长记为l1、l2,那么菱形面积S=l1·l2,知
l1+ l2≥2=2=,菱形周长: l=4≥2=4。

由此,可以猜想:对一般的凸四边形也可将其周长和对角线长度和分开考虑.【证明】设ABCD为任意一个面积为1的凸四边形,其有关线段及角标如图.则
S ABCD= (eg+gf+fh+he)sinα
≤(e+f)(g+h)≤,
∴e+f+g+h≥2,即对角线长度之和不小于.
∴a+b+c+d≥4,即周长不小于4.
综上所述,结论得证,
【例 6】在一直线上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 1988个点P1,P2,…,P1988,且P k是线段P k-1P k+1的k等分点中最靠近P k+1的那个点(2≤k≤1988),P1P2=1,
P1987 P1988=l.求证:2l<3-1984。

【分析】本题初看复杂,难以入手.不妨先从特殊值出发,通过特殊值的计算,以便分析、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
当k=1时,P1P2=1(已知);当k= 2时, P2是P1P3的中点,故P2P3= P1P2= 1;当k=3时, P3是P2P4的三等分点中最靠近的那个分点,即P3P4= P2P4= ( P2P3+ P3P4) =
P2P3+ P3P4,故P3P4= P2P3=①
由此可推得4 P5=×②,P5P6=××③
由①、②、③,可归纳以下猜想:
P k P k+1=P k-1P k。

【证明】
于是有:
令k=1987,则有
故2l<3-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