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快门与影像清晰度的关系
摄影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摄影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摄影的曝光是指相机感光元件(传感器或底片)暴露于光线的程度。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是摄影曝光的三个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图像的明暗和细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光圈是指相机镜头的光圈大小。
光圈的单位是F数,通常表示为f/2.8、f/4、f/5.6等。
光圈越大,相机所接受的光线越多,图像就越亮;光圈越小,相机所接受的光线越少,图像就越暗。
光圈的大小不仅影响照片的明暗程度,还影响照片的景深。
大光圈(小F数)可产生浅景深,使前景清晰而背景模糊;小光圈(大F数)可产生深景深,使整个画面清晰。
快门是指相机的快门速度,通常用来控制相机暴光时间的长短。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s),通常表示为1/1000、1/500、1/250等。
快门速度越快,暴光时间越短,图像就越暗;快门速度越慢,暴光时间越长,图像就越亮。
快门速度也影响照片中动态物体的清晰度。
快速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使物体清晰;慢速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物体的运动轨迹,使照片呈现出模糊效果。
感光度是指相机传感器或底片对光线敏感程度的度量。
感光度通常用ISO值表示,例如ISO100、ISO200、ISO400等。
感光度越高,相机的曝光能力就越强,图像能够在较暗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细节;感光度越低,相机的曝光能力就越弱,图像可能在较暗的环境中失去细节。
然而,较高的感光度通常会增加图像的噪点,降低图像的质量。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摄影曝光的三角关系。
当需要调整一个曝光要素时,必须相应地调整其他要素来保持正确的曝光。
1.提高光圈大小(减小F数)会增加进光量,使图像更亮。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降低快门速度或降低感光度。
2.提高快门速度会减少暴光时间,使图像变暗。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增加光圈大小(增大F数)或提高感光度。
3.提高感光度会增加相机的曝光能力,使图像变亮。
为了保持正确曝光,可以相应地减小光圈大小(减小F数)或增加快门速度。
光圈 焦距 景深 与照片成像清晰度关系
光圈焦距景深与照片成像清晰度关系有几个hs11机友拍大场面成像不好就把这归结为hs11的画质问题看所发片片的参数基本上有两个问题问题一参数设定(光圈选择)造成景深不够问题二焦点选择(焦距过短)造成景深不够建议hs11机友拍大场景用f8以上甚至(f11)的光圈对焦点选场景的一半位置这样拍出的片会有惊喜。
(曾发过一张片说明hs11广角端大光圈的景深范围忘了是回那个帖子了)可能很多机友都不会相信,全幅200定焦f2.8 在5米的摄距上景深只有16厘米,也就是说稍不注意就会跑焦(糊片)。
hs11的景深在20米距离上开最大光圈也只有2米也非常容易糊片。
其实hs11的景深也很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长由实拍测试片可以看出前后虚之间很短假如以上片的参数拍大场景不就是杯具吗?特转rickcafe帖供hs11机友参考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UU谈摄影(10)什么是景深?这是一个摄影术语,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
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说得通俗一点,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我们知道,在精确调焦的主体前后,还会有一段相对比较清晰的范围。
比如拍摄时向某人物对焦,那么该人物必然处于清晰点上,而此时在他前后的一丛矮树和一间房子也相对比较清晰,因此,我们可以说矮树与房子都处于清晰范围之内,也就是在景深范围之内。
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
这里我们所说的相对比较清晰,是因为前后景物的清晰程度毕竟不如对焦点上的那个物体,但是可以为人们的视觉所接受。
习惯上,这个清晰的范围大,就被人称为“大景深”或“深景深”,相反则称为“浅景深”或“小景深”。
那么,如何来控制一张照片的景深呢?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
照相机镜头光圈的大小调节、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的远近。
1.光圈大小与景深的关系光圈在控制景深的作用中,扮演一了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快门速度对画质有哪些影响?
快门速度对画质有哪些影响?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模糊,快门速度和画质其实并非一个直接影响的关系!影响画质有诸多因素,快门速度属于性能中的一种、当然也是有影响的,不过这其中说起来道道就多了。
先看看我们能理解的常见问题。
快门速度即是曝光时间、它会影响画面成像的亮度,当我们其它参数不足以满足曝光量的时候、快门速度就要降低、以配合其它参数来完成合理曝光!但过低的速度手持拍摄就容易糊片、我觉得糊片当然就是影响画质了!就算没有明显糊片、但轻微的抖动肯定也会存在影响的,特别高像素机器尤为敏感!
所以快门速度过低导致糊片,是它常见的一个影响画质的情况!
其次曝光量的影响、之前说了快门速度去影响曝光量,如果我们用a档、那么就很可能糊片、但要是我们用tv档呢?那么就很可能曝光不足了导致欠曝严重!这种情况不少见、很多新手会犯,用tv档老觉得拍出来光线暗亮不一、要么画质差。
那么欠曝或者过嚗严重是不是也影响画质呢?我觉得算是一种!一张欠嚗的片子画质肯定达不到咱们要求的,就算后期提亮那肯定是比不上原生画质了。
再一个ISO这时候会自动提高,如果你设置了上限、那么有时候就会欠曝严重、但要是没有上限、那画质噪点也是十分恼火,当然也是严重影响的一个因素了。
所以快门速度本身看起来似乎不会影响画质、但它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联动性,这样连起来看、它就是严重影响画质的一个重
要因素!
来自网络侵权删除,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别忘了关注头条号并点赞哦!。
焦距 快门 光圈之间的关系
焦距快门光圈之间的关系焦距快门光圈之间的关系快门控制光线和运动快门在照片曝光时才会打开,当它打开时,光线就会触发图像传感器,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对图像曝光度和得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
快门和曝光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使更多的光线冲击图像传感器,使图像亮度更大一点。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使更少的光线冲击图像传感器,使图像更暗一点(如图)。
快门和运动除了控制曝光以外(到达图像传感器的光线数量),快门速度是拍摄运动物体最重要的控制手段,理解快门速度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您的图像上的运动物体是清晰还是模糊的。
快门打开的时间越长,运动物体拍摄出来就越模糊,另外,快门打开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有可能在轻微移动相机的情况下得到模糊的图像。
了解快门速度设置虽然数码相机可以任意分之一秒的,可以任意速度曝光,但当您自己设置时,传统上仍有一系列的速度级供您选择。
(这在许多数码相机上都做不到)。
这些快门速度设置按顺序排列,每级设置吸收光的数量是下一级的1/2个,是上一级的2倍。
传统的快门速度(从最快到最慢)包括1/1000>1/500>1/250>1/125>1/60>1/30>1/15>1/8>1/4>1/2>和1秒。
虽然比1秒钟更快的速度是分子为1秒的分数,多数相机无需用分数就可显示它们。
比如,1/2秒就显示为2。
调整快门以打开和关闭快门的时间非常短。
在曝光期间,移动的物体变化不大。
因此,当以更快的速度拍摄风车时,图像相对清晰,而使用慢速快门拍摄时图像模糊。
关键性时刻大多数相机都有自动曝光系统,所以你可以轻松地控制它,而不会有任何问题。
然而,这些相机还有其他问题,所以很难捕捉到决定性的时刻。
在按下快门和拍摄实际照片之间有一段时间延迟。
这是因为当你第一次按下按钮时,相机会很快执行一些任务。
它首先清除CCD,校正白平衡,调整颜色、大小和曝光,对焦(对于自动对焦相机),打开闪光灯(如有必要),然后拍照。
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在摄影领域中,曝光是指摄影感光元件(底片或数码传感器)受到光线的作用,形成图像的过程。
曝光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质量。
而曝光的掌握离不开三个重要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一、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关闭的时间,通常用秒数表示。
快门速度的选取决定了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进而影响曝光度。
快门速度越快,所曝光的时间越短,所获得的图像越为清晰;反之,快门速度越慢,所曝光的时间越长,图像可能出现模糊效果。
快门速度的单位从数秒到数百分之一秒,再到数千分之一秒,甚至更快。
一般来说,人们常用的快门速度有:1/2000秒、1/1000秒、1/500秒、1/250秒、1/125秒,以及较慢的1/60秒和1/30秒等。
对于快速移动的主题,例如运动中的运动员或飞行中的鸟类,较高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画面,呈现清晰的细节;而对于拍摄夜景或需要强制曝光效果的场景,较慢的快门速度则可使画面出现流动或扭曲的效果。
二、光圈光圈是指相机镜头的光线控制装置,用于调节光线进入相机的大小。
光圈大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明暗度以及景深效果。
光圈是用F 值表示的,例如F1.8、F2.8、F4.0等,其中F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越多,图像越亮。
光圈的大小也会影响景深,即镜头前后的清晰范围。
大光圈(小F 值)可使主体锐利,背景模糊,形成浅景深效果;而小光圈(大F值)可使前后景物均清晰,形成深景深效果。
三、ISOISO指的是感光度,用于衡量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光线的能力。
较低的ISO数值(如ISO 50或ISO 100)常用于日光明亮的环境下,能够获得较低的图像噪点和较高的图像细节。
而较高的ISO数值(如ISO 800或ISO 1600)适用于光线较暗或需要快速快门速度的拍摄情景,虽然会增加图像噪点,但能确保足够的曝光度。
在实际拍摄中,快门速度、光圈和ISO三要素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
照片拍清楚是基本功快门速度越慢越不容易拍清晰
照片拍清楚是基本功快门速度越慢越不容易拍清晰模糊,也许会带来一些特别的视觉感受。
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模糊可以传递出惶恐、迷乱、眩晕以及速度、兴奋等信息,但不是每一幅照片都要表现这些。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希望看到清晰的照片。
把照片拍清楚是基本功。
而把照片拍模糊,要么是用于表现特定的主题,要么就是技术失误。
和对焦不准造成的模糊不同,由于快门速度太慢造成的照片中影像模糊是一种动感模糊。
这种模糊往往是重影或者运动轨迹。
如果曝光时间超长,运动物体则可能从画面中消失。
过去,我们经常使用这一招去掉画面中走动的人。
曝光时间:8 秒照片拍成这样,可能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
在实际拍摄中,照片中的手震模糊不会像这幅照片那样严重。
因为很少有人用手拿着相机曝光8 秒,那不用拍也知道照片会模糊。
因为快门速度而造成的影像模糊需要通过两方面来阐述:一方面,手持相机时,如果快门速度比较慢,那么手抖动就会造成整张照片的模糊;另一方面,拍摄运动中的景物,如果快门速度比较慢,那么,景物在照片上的影像就可能不清晰。
曝光时间:1/15 秒,光圈:f/4 ISO,感光度:200,曝光模式:程序曝光在甘堡藏寨,我遇到这只猫趴在房顶上。
当我按下快门的时候,这只猫突然转过头去。
因为错用了P 挡,没来得及变更比较低的快门速度,所以猫的头部转动造成了影像模糊。
其实,因为快门速度太慢,连静止的墙都虚了。
手震模糊手震模糊是手持相机拍摄时由于手抖造成的影像模糊。
手震模糊的特征是“整幅照片都模糊,有抖动的轨迹”。
手震模糊经常发生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这时候为了获得曝光合适的照片,我们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
由于曝光时间有点儿长,我们的手不能稳定地端住相机,于是照片就模糊了。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经常是导致照片拍摄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喜欢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的初学者。
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在昏暗光线下拍照时,相机计算出的快门速度可能过低,如果拍摄者没有养成检查快门速度的习惯,那么就可能因为没看到过低的快门速度而造成手震模糊。
完美曝光掌握光圈、快门和ISO的平衡
完美曝光掌握光圈、快门和ISO的平衡在摄影中,曝光是指相机感光元件(胶片或图像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的量。
正确的曝光可以使图像明亮、细节丰富,而错误的曝光则会导致图像过亮或过暗,丧失细节。
要实现完美曝光,摄影师需要掌握光圈、快门和ISO的平衡。
一、光圈光圈是指相机镜头的光圈大小,它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光圈的大小由F值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相机接收到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大小不仅影响曝光,还会影响景深。
较大的光圈(小F值)可以使背景模糊,突出主体;较小的光圈(大F值)可以使整个画面清晰。
二、快门快门是指相机镜头前的快门机构,它控制相机感光元件暴露于光线的时间长短。
快门速度用秒表示,例如1/1000秒、1/250秒等。
快门速度越快,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线越少,图像越暗;快门速度越慢,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线越多,图像越亮。
快门速度还可以决定拍摄运动物体时的清晰度,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呈现运动的轨迹。
三、ISOISO是指相机感光元件的灵敏度,它决定了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较低的ISO值(如ISO 100)表示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不太敏感,需要更多的光线才能获得正确曝光;较高的ISO值(如ISO 1600)表示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非常敏感,可以在较暗的环境中获得正确曝光。
然而,较高的ISO值也会引入噪点,影响图像质量。
因此,在选择ISO 值时,需要根据拍摄环境和所需效果进行权衡。
四、平衡光圈、快门和ISO要实现完美曝光,摄影师需要平衡光圈、快门和ISO。
首先,根据拍摄环境和所需效果确定光圈大小。
如果需要突出主体并模糊背景,可以选择较大的光圈(小F值);如果需要整个画面清晰,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大F值)。
其次,根据拍摄对象的运动情况确定快门速度。
如果拍摄静态物体,可以选择较慢的快门速度;如果拍摄运动物体,需要选择较快的快门速度。
最后,根据拍摄环境的光线情况确定ISO 值。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的关系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的关系首先,光圈、快门、ISO这三项值互相关联,都会影响着照片的曝光值(EV,即exposure value),而曝光可以简单理解为照片的亮度。
我们先分别了解一下这三个要素,再来看三者的关系。
赶时间的童鞋,也可以直接跳到末尾看总结,哈哈哈。
一、光圈光圈主要影响进光量、景深两个方面。
1、进光量:光圈越小,单位时间进光量越少,光圈值越大;光圈越大,单位时间进光量越多,光圈值越小。
光圈值通常用大写F或者小写f标识,光圈的档位设计是按照每变化一档,进光量变化一倍,所以光圈值的档位设计是相邻的两档的数值相差1.4倍(即2的平方根1.414的近似值)。
光圈的大小与光圈值是反比关系,即每提高一档,实际光圈变小一档,进光量减少一倍。
比如从f/4.0调到f/2.8,就是光圈值变小一档,实际光圈变大一档,进光量增加一倍,实际效果就是画面变亮一倍。
常见光圈值: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数码相机常用的是f/2.8-f/11,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 1/3 级的调整。
2、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好(背景清晰);光圈越大,景深越差(背景虚化)。
这个涉及到光学成像原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光圈越大,焦距就变的越小了,所以背景更容易虚化。
所以通常拍人物可以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重点,拍风景可以用小光圈,会使画面不同层次都更清晰。
二、快门快门主要影响进光量、画面动态效果两个方面。
1、进光量:快门速度越低,即曝光时间越久,进光量越多;快门速度越高,即曝光时间越短,进光量越少。
快门速度通常用秒来标识,代表拍照时的曝光时间,快门的档位设计是按照每变化一档,时间变化一倍(即进光量变化一倍)。
比如从1/60秒调到1/30秒,就是快门速度降低一档,进光量增加一倍,实际效果就是画面变亮一倍。
光圈快门iso的关系口诀表
光圈快门iso的关系口诀表光圈快门iso的关系口诀表:一、光圈越大越明亮,快门越慢越明亮,感光度越高越明亮。
环境光越强越明亮,闪光灯功率越大越明亮。
闪光距离越近越明亮。
二、光圈用F表示,后面跟的数字越小,光圈越大(反比)。
大光圈(如f/1.4、f/1.8、f/2.8等等)进光量多,在暗处能使照片变亮,也可以配合快快门将飞快移动的物体“凝固”下来(比如鸟、飞机、运动员)。
三、小光圈配合慢快门,可以拍摄流水、星轨、车轨等,也可以拍摄光芒。
四、快门速度,分母越大越清晰,分母小点的运动轨迹会连成线。
五、感光度,用ISO表示,后面跟的数字越小,感光度越低,反之越高(正比)。
感光度低拍的画面清晰,感光度高拍的画面有很多噪点。
光圈设置技巧一、镜头的光圈数值是镜头入射光的直径与焦距之间所达成的一个比例的数值。
通过数码相机中呈现出光圈的数值越大,那么光圈就会越小,同样呈现的景深范围越大。
焦距越大,光圈越小,通过比例来看,景深的范围就会越大,同样来说,距离越远,景深就会越大。
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那么光圈就会是F22,F19这样来说,那么所拍摄的景深范围越大,可以拍摄出大范围内的风景图片。
二、拍摄人物相片主要是关注人物的神态,前景就要深,背景要简单而模糊,那么必须配合反光板,呈现出人物的光线为轮廓光,人物的脸部和头发呈现出轮廓线条光,这样会更显出人物神态。
通常拍摄风景相片,选择景深范围大的呈现,拍摄人像照片为了突出主体的题材,选择景深范围小,光圈越大,其中数值越小,F4.0的光圈来呈现。
三、拍摄风景照片,呈现景深大的大场面风景照片,拍摄天空白云拍摄风景来呈现,就要保证背景清晰的同时,更加要表现出天空的层次感,这样在数码相机中有一个曝光模式为光圈优先模式的功能,它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控制在拍摄照片中所呈现的景深的范围。
而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摄影镜头的最佳光圈是F5.6,F1.8的光圈来拍摄照片。
打开数码相机,将模式拨动到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AV,可以任意设置光圈的数值,而光圈设置太大,图片的对比度和锐度就会降低,所以可以设置F5.6,F8这样比较好,而设置从F11开始的光圈数值,图片会受到光线影响很明显。
摄像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对比
摄像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对比摄像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是影响图像拍摄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整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拍摄环境下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和表现效果。
本文将对摄像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对图像拍摄的影响。
一、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学开口大小。
光圈大小的调整可以控制所拍摄场景中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光圈大小以"f/"加数字的形式表示,数字越小光圈越大。
例如,f/1.8的光圈比f/5.6的光圈大。
光圈调整的范围通常取决于所使用的镜头。
1. 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光圈大小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景深。
光圈更大(即数字较小)时,景深较浅,只有被摄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光圈较小(即数字较大)时,景深较深,被摄主体和背景均能较为清晰显示。
因此,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来创造不同的景深效果,从而突出或平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 光圈对曝光的影响光圈的大小还会直接影响到图像的曝光。
较大的光圈会使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到更多的光线,图像会更亮;较小的光圈则会减少光线进入相机,导致图像变暗。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合理调整光圈大小可以获得更好的曝光效果。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长度。
快门速度的快慢决定了相机感光元件暴露于光线下的时间长短。
快门速度通常以分数的形式表示,例如1/1000秒或1/30秒。
快门速度调整的范围也是根据相机设定而有所不同。
1. 快门速度对拍摄运动物体的影响快门速度的选择对于拍摄运动物体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快门速度越快,感光元件接收光线的时间越短,能够冻结运动物体,并捕捉到清晰的图像。
相反,慢速快门速度会造成运动模糊,因为相机在光线照射下的时间较长。
2. 快门速度对低光条件下拍摄的影响在低光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非常重要。
过慢的快门速度会导致拍摄到的图像模糊,因为相机在接收光线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手持相机时的微小晃动影响。
适当增加快门速度可以在保持图像清晰的同时,避免摄影者手持相机时的晃动。
摄影中光圈、快门、对焦、景深之间的关系
摄影中光圈、快门、对焦、景深之间的关系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
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光圈、快门、对焦、景深之间的关系。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
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
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
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
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
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
反之亦然。
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
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
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
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
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
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摄影快门知识:摄影高手的基本技能——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应用
摄影快门知识:摄影高手的基本技能——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应用快门速度和光圈是摄影中基本的两个参数,它们的应用直接决定了照片的成像效果。
在摄影实践中,熟练掌握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应用是摄影高手的必备技能。
一、快门速度对照片的影响快门速度是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通常用秒为单位计算。
快门速度的变化可以对照片的成像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快门速度变慢时,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变长,相应地,景物在成像面上的运动也会更多,这时需要使用三脚架或增加快门速度以避免拍摄出虚照片。
此外,在使用长时间曝光时,还需考虑选择是否带有暗滤镜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当快门速度加快时,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变短,景物在成像面上的运动也会变少,可以拍摄出更清晰的照片。
此时需要注意,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快门速度要足够快以避免快速运动造成照片立体感不足的问题。
二、光圈对照片的影响光圈是指摄像机、镜头的进光口的大小。
光圈的大小可以通过数字F值来表示。
F值越小,光圈的孔径就越大,进光量也就越多,可以使景深变为浅,背景虚化效果更加明显。
这时需要注意,当拍摄人物时,拍摄人物的眼睛和脸要同时对焦,确保照片的成像效果更好。
另一方面,当F值越大,光圈的孔径就越小,进光量也就越少,景深更深,所以对于风景摄影和食品摄影时,一定要注意光圈的大小以使物品的全部细节都能呈现在照片上。
三、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搭配应用在实际拍摄中,必须对快门速度和光圈进行搭配使用。
例如在高速动态物体(如足球运动员)拍摄时,应选择较快的快门速度和较小的F 值,以保证动态的效果,并且要抓住瞬间的瞬间美。
另一方面,对于室内人像摄影,应采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和较大的F值,以便被摄人物的附近环境能呈现在照片上。
总结,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应用是摄影中基本的技能,相互配合,可以拍摄出不同效果、传递不同情感的照片。
人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为记录生活中美好瞬间提供更好的条件。
摄影光圈知识:摄影中光圈和快门速度——如何协调两者达到最佳拍摄效果
摄影光圈知识:摄影中光圈和快门速度——如何协调两者达到最佳拍摄效果摄影中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正确的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可以在拍摄中取得最佳效果。
在摄影中光圈和快门速度具有协同作用,二者的选择直接影响照片的成像效果。
一、什么是光圈和快门速度?光圈是指镜头光圈的大小,它是用一系列F值来衡量的。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照片的明暗程度。
越大的光圈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照片会更亮,反之则更暗。
快门速度是相机曝光的时间长短。
它决定了照片中的动态影像能够有多少时间传感器来记录。
较慢的快门速度使运动的物体能留下模糊痕迹,而较快的快门速度则能冻结动态物体,捕捉每一个细节。
二、如何选择最佳的光圈和快门速度?1.光圈光圈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照片的景深,即照片呈现出的景物清晰度。
当摄影者想突出背景的主体时,需要选择较小的光圈,使得背景更模糊,主体更突出,当然了光线也就更少,需要选择较长的快门速度或更高的感光度来保证曝光正确。
当拍摄风景时,你需要选择较大的光圈。
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画面都充满光线,并有足够大的景深,使得整个风景都清晰可见。
2.快门速度快门速度的选择应根据主题的移动速度来定。
通常,室内需要选择较慢的快门速度来使得整个画面达到足够的曝光,而在室外的拍摄中,快门速度需要较快,能够冻结运动的物体,捕捉每一个细节。
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如体育赛事,我们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以捕捉运动物体的每个瞬间,使它们不再模糊而是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三、光圈和快门速度的协同作用合理选用光圈和快门速度,使得光圈越大,快门速度就要越快,这样相机曝光的时间就会越短。
可以达到制造高质量图片的目的。
有些情景下,需要较大的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例如当你想捕捉人物的背景时,较小的光圈可能让前景与背景都清晰可见,但这样会失去背景的虚化效果,因此我们可能需要较慢的快门速度来让扩大的光圈曝光时间较长,达到虚化背景,保持前景清晰的效果。
在拍摄日落、夜景等场景时,由于光线较暗,需要更慢的快门速度,更大的光圈,或更高的ISO以保持足够的曝光。
光圈快门与清晰度的关系
光圈快门与清晰度的关系注意!光圈快门与影像清晰度的关系出处:PConline责任编辑:yangpin [03-8-1511:37] 作者:光圈摄影最有趣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一个因素总是影响另一因素。
例如就影象清晰度来说,曝光组合的选择就能影响清晰度,当提到影象清晰度时,许多摄影者首先想到的是聚焦。
然而,照片之所以不清晰,除了聚焦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系列的因素,如被摄体的移动,相机的震动,镜头的污染,景深不够,曝光过度,光渗,显影过度,胶片或镜头上有潮气等等。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选择曝光组合时,对摄影清晰度有影响的三个因素,即景深、被摄体的运动和相机的震动。
对一个具体拍摄对象决定曝光组合时,这三个因素有时会互相矛盾,满足了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会产生问题,这就需要再三考虑选择怎样的曝光组合最适合你的表现意图。
下面就这三个因素分别加以分析。
景深从理论上说,当镜头聚焦于某一点时,只有这一点的物体能在胶片上清晰地结象。
但是实际上,在焦点前后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在胶片上的结象也是较为清晰的。
这个范围称为"景深"。
请注意这里使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清晰度,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你用135胶卷拍摄一个人物的头部特写,焦点是聚在眼睛上。
如果是接触印相,那么,在这张135照片上,从被摄者的鼻尖到嘴以及耳朵很可能是全部清晰的。
如果是小倍率放大,则在放大照片上,被摄者的鼻尖和耳朵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清晰。
当你用这张135负片放大为12X15时的照片时,又会发现真正清晰的只有被摄者眼睛前后的一小部分。
然而,假如你把这张12X15时的大照片放在一个架子上,并后退十英尺远观看,这时,你又会发觉照片上影象的清晰部分增加了。
如再后退一些,则会感到照片上的影象全部都清晰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由景深产生的清晰度。
光圈竟然能影响画质!可能连摄影师都不知道!
光圈竟然能影响画质!可能连摄影师都不知道!光圈的作用一、控制曝光量:光圈能够控制曝光量,这是光圈最普遍的作用。
很显然,大的光圈就表明镜头光圈叶片所控制的孔径更大,同等曝光时间时通光量也就越多。
这就相当于我们家中的长湖,窗户越大,室内越明亮,而光圈就相当于窗帘,可以随时地拉动,改变室内光线的强弱。
比如在光线偏暗的时候拍照,我们可以开大光圈,增加镜头的通光面积;光线明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来减少镜头的通光面积。
快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通光量越多,照片就越亮。
反之,照片就越暗。
F5.6F8二、控制景深:什么叫景深?景深就是→当镜头聚焦于拍摄对象时,被摄主体与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称为景深。
单反相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调节镜头光圈数值的大小影像画面背景不同程度的虚化,让照片充满趣味性。
一般情况下对于光圈的设置,光圈越大,背景越虚化,景深越小,能更好地突出被摄主体,多用于拍摄人像;光圈越小,背景越清晰,景深越大,使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清晰可见,利于交代环境,多用于拍摄风光。
对于景深的控制,除了光圈的设置以外,还会受到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影响(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拍摄距离越近。
景深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因此三者要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景深。
F5.6F16三、控制像质:由于光学原理和制造成本的限制,摄影镜头在全开光圈时的像质并不是最佳的,通常在收缩光圈后,像质有明显的改善。
同样的感光同样的焦点下,只调节了快门速度达到了差不多的曝光然后我们放大局部看一下画质F16放大800%之后的电线边缘F5.6放大800%之后的电线边缘。
相机拍摄时最重要的三个参数——光圈快门ISO
相机拍摄时最重要的三个参数——光圈快门ISO首先,光圈是指摄像机或相机镜头的光量控制装置。
它决定了进入镜头的光线量的多少。
光圈的大小通常用F值来表示,如F2.8、F4、F8等。
较小的F值表示相机镜头的光圈开得更大,能够接收更多的光线,从而增加照片的亮度。
而较大的F值则表示相机镜头的光圈开得更小,能够接收较少的光线,从而使照片变暗。
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控制景深的深浅,即使得前景或背景模糊或清晰。
较小的光圈(大的F值)会增大景深,使前景和背景都清晰可见;而较大的光圈(小的F值)会减小景深,使被摄对象清晰而背景模糊。
因此,光圈对于控制照片的明暗和景深非常重要。
其次,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开启的时间。
它决定了感光元件在曝光过程中所暴露的时间长短。
快门速度通常用秒为单位表示,如1/1000秒、1/30秒等。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快速移动的物体,捕捉到细节丰富的照片;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产生运动模糊效果,使照片呈现流动感。
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可以控制照片中动态运动物体的清晰度。
最后,ISO是指数字摄影中感光度的标准。
ISO值越高,照片感光度越高;ISO值越低,照片感光度越低。
较低的ISO值适用于光线充足的环境,可以得到细腻和低噪点的照片;而较高的ISO值适用于光线较暗的环境,可以提高照片的亮度,但可能会引入更多的噪点。
通过调整ISO值,可以适应不同的光线条件,从而得到所需的照片效果。
这三个参数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例如,如果快门速度较快,为了保持合适的曝光,可能需要增加光圈大小或ISO值;而如果选择了较小的光圈或较低的ISO值,为了保持合适的曝光,可能需要降低快门速度。
因此,相机使用者需要根据拍摄条件和所期望的照片效果来权衡这三个参数,从而得到理想的照片。
总之,光圈、快门和ISO是相机拍摄时最重要的三个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照片的明暗、清晰度、色彩和细节等方面。
通过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参数,可以拍摄出各种不同风格的照片。
相机快门、光圈、感光度与成像关系
相机快门、光圈、感光度ISO与成像质量的关系影响照片的质量的因素与是否正确曝光直接相关,其涉及到3个因素为:光圈,快门(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的感光速度。
如果进光量不够,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照片的质量也会下降。
因此,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光圈的大小关系:光圈从大到小顺序: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每1级的通光量是上1级的1倍;快门速度每家每档次的机子不一样的ISO是5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一、ISO定义及范围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通常,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理解曝光三要素提升照片质量
理解曝光三要素提升照片质量曝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理解曝光的三要素,即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曝光技巧,提升照片的质量。
一、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圈大小,它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的多少。
光圈的大小用F值来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相机进光量越大;F值越大,光圈越小,相机进光量越小。
光圈的大小不仅影响照片的曝光程度,还会影响景深的大小。
在拍摄需要大景深的风景照片时,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使得整个画面都能保持清晰;而在拍摄需要浅景深的人像照片时,可以选择较大的光圈,使得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它决定了相机感光器件所接收到的光线的时间。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1000秒、1/500秒、1/250秒等。
快门速度越快,相机感光时间越短,进光量越少;快门速度越慢,相机感光时间越长,进光量越多。
快门速度的选择不仅会影响照片的曝光程度,还会影响照片的动态效果。
在拍摄需要冻结运动的照片时,可以选择较快的快门速度,以捕捉到清晰的画面;而在拍摄需要表现运动模糊效果的照片时,可以选择较慢的快门速度,以呈现出流动的效果。
三、ISO感光度ISO感光度是指相机感光器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它决定了相机在特定光线条件下的曝光程度。
ISO感光度的值越高,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越高,曝光程度越大;ISO感光度的值越低,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越低,曝光程度越小。
ISO感光度的选择不仅会影响照片的曝光程度,还会影响照片的噪点情况。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可以选择较高的ISO感光度,以增加曝光程度;而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可以选择较低的ISO感光度,以减少噪点的产生。
综上所述,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是影响照片曝光的三个重要要素。
合理地调整这三个要素,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曝光效果,提升照片的质量。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拍摄需求和环境条件,灵活地调整这三个要素,以获得满意的照片效果。
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解析
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解析相机是摄影的工具,而其中两个重要的参数就是光圈和快门速度。
它们决定了照片的曝光程度和拍摄效果。
本文将对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光圈的概念与作用光圈是指相机镜头的光线进出口的大小,通常用"F值"来表示。
较小的F值表示光圈较大,相机能够接收更多的光线;较大的F值则表示光圈较小,相机接收的光线相对较少。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照片的曝光量,同时也决定了景深的大小。
在光线条件恒定的情况下,较大的光圈会让相机获得更多的光照,使照片更亮;而较小的光圈则会减少光线进入相机,照片会变暗。
此外,光圈的大小还会影响景深,即照片中前后景物的清晰度。
较大的光圈能够产生较小的景深,使焦点物体清晰而背景模糊;较小的光圈则能够产生较大的景深,使整个画面清晰。
二、快门速度的概念与作用快门速度是指相机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通常用秒数表示,比如"1/500"表示快门速度为1/500秒。
快门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相机感光元件暴露在光线下的时间长短,从而影响照片的曝光程度和动态效果。
较快的快门速度能够减少光线进入相机,使照片曝光量减少,适合拍摄高速运动或者快速行动的主体。
同时,快门速度的快慢还能够决定照片的动态效果。
较快的快门速度能够冻结运动主体,使其清晰不模糊;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则能够捕捉到运动主体的轨迹,产生动态的模糊效果。
快门速度和光圈之间存在着曝光的相互关系。
当光圈较大时,快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照片的曝光量较大;当光圈较小时,快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照片的曝光量也较大。
因此,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合理地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对于拍摄出理想的照片非常重要。
三、如何合理使用光圈和快门速度1. 光圈和快门速度配合使用:- 当需要拍摄高速运动场景时,可以选择较大的光圈和较快的快门速度来减少曝光时间,使照片中的主体清晰。
- 当需要拍摄大景深的场景时,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使画面中的前后景物都能保持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圈快门与影像清晰度的关系光圈摄影最有趣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一个因素总是影响另一因素。
例如就影象清晰度来说,曝光组合的选择就能影响清晰度,当提到影象清晰度时,许多摄影者首先想到的是聚焦。
然而,照片之所以不清晰,除了聚焦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系列的因素,如被摄体的移动,相机的震动,镜头的污染,景深不够,曝光过度,光渗,显影过度,胶片或镜头上有潮气等等。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选择曝光组合时,对摄影清晰度有影响的三个因素,即景深、被摄体的运动和相机的震动。
对一个具体拍摄对象决定曝光组合时,这三个因素有时会互相矛盾,满足了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会产生问题,这就需要再三考虑选择怎样的曝光组合最适合你的表现意图。
下面就这三个因素分别加以分析。
景深从理论上说,当镜头聚焦于某一点时,只有这一点的物体能在胶片上清晰地结象。
但是实际上,在焦点前后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在胶片上的结象也是较为清晰的。
这个范围称为"景深"。
请注意这里使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清晰度,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你用135胶卷拍摄一个人物的头部特写,焦点是聚在眼睛上。
如果是接触印相,那么,在这张135照片上,从被摄者的鼻尖到嘴以及耳朵很可能是全部清晰的。
如果是小倍率放大,则在放大照片上,被摄者的鼻尖和耳朵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清晰。
当你用这张135负片放大为12 X 15时的照片时,又会发现真正清晰的只有被摄者眼睛前后的一小部分。
然而,假如你把这张12 X 15时的大照片放在一个架子上,并后退十英尺远观看,这时,你又会发觉照片上影象的清晰部分增加了。
如再后退一些,则会感到照片上的影象全部都清晰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由景深产生的清晰度。
这种"较为清晰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照片的大小和观看距离这两个因素。
----------------------------------------------------------转~~~作者:佛亦割藏袍回复日期:2007-3-8 22:37:41为了从理论上真正弄懂景深的含义,有必要先弄懂一个概念,这就是模糊圈。
一幅画面,看起来是清晰或不清晰,在于眼睛对画面上各个细部的分辨能力如何。
能分辨则感到清晰;不能分辨则感到不清晰。
当镜头聚焦于某一光点(影象是由无数光点组成),在胶片上产生的影象并非真正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圈。
不管这个圆圈多么小。
直径都是可以测量的。
这种在视觉上是一个点的最大圆圈称之为"模糊圈"。
由此可见,对于放大为同样大小的照片,较小的底片比起较大的底片来说,模糊圈应该更小些。
相机上的景深刻度也就是根据模糊圈来确定的。
假如,制作大幅照片,或者用高倍率放大负片中的一小部分画面,便会发觉预定的模糊圈太大了。
这样,即使是在相机景深刻度范围内的景物也会令人感到不清晰了。
同样的道理,对于放大为相同大小的照片,小底片比大底片的模糊圈应该小些,才能取得清晰的效果。
因为小底片的实际放大倍率来得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较为清晰的影象,就不能死板地应用相机上的景深表了。
而应该自己确定更为实际的标准。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大一档光圈的景深刻度。
也就是说,如果实际使用f/8拍摄,景深范围则按f/5.6的最深来掌握。
除了上述因素,在一张照片上,景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小。
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对于一只具体的镜头来说,当聚焦在某一距离,景深与光圈大小直接有关。
然而,实际上对任何镜头来说,都有某种最佳光圈,比最佳光圈小的光圈,尽管能产生更大的景深,但从艺术的效果来看;将是使影象的清晰度降低而不是提局。
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一般地说,相机离被摄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反之,景深就越小。
把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想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景深,那么就应采用短焦距镜头,小光圈和较远的距离。
如果想尽可能缩小景深,那么就应采用长焦镜头、大光圈和近距离。
应当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适当地使用这些技术。
被摄体的运动被摄对象并非都是静止的,大量的被摄对象都是在运动之中。
拍摄动体有两种方法:或者用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把动作拍摄下来,使之产生非常清晰的影象,或者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使之产生一定程度的模糊影家。
模糊的程度取决于所用快门速度的高低。
根据照片的具体情况,模糊的影象可以表示运动的速度,也可以表示某种幻想或说明拍摄技术不高。
通常,拍摄动体时,可以预先决定要怎样拍摄这个动作。
是用高速度把动作拍摄清晰呢?还是用慢速度追随拍摄?是要使影象极度模糊呢?还是使影象中的主要部分清晰而次要部分模糊?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取得这些效果。
清晰的动作。
只要能有足够快的快门速度,就能把任何动体拍摄清晰(当然拍摄者的反应也要相当快)。
然而,大部分镜间快门的最快速度仅限于1/500秒;大多数焦点焦面快门也只能快到1/1000秒。
当时速为30英里的动体在25英尺以内,从相机前面横飞而过时,即使1/1000秒仍然会导致影象模糊。
因此,要在照片上把动体拍清晰,就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动体的速度不是太快;二是如果动体的速度很快,那么不要使运动成为相机前的横向运动,三是如果动体是快速横向运动,那么就用最快的快门速度,拍摄距离要尽可能远一些。
对于这三种情况,第三种,可能用途最小,因为胶片上的影象可能太小。
第二种,也许既能产生清晰的影象,又能表现动感。
第一种,要取得好的效果,大概不会有问题。
影象模糊。
从图片欣赏的观点来看,影象模糊的动体照片能使人联想到运动,与影象清晰的动体照片相比,显得有趣得多,或者说更吸引人。
动体影象应该有多大的模糊程度?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各人的爱好。
但是,当你要使动体在照片上略有细部层次时,模糊程度就应尽可能小些。
当然,这往往取决于影象各部分的实际运动情况。
例如,拍摄一辆横向运动的汽车,可能是整辆汽车稍有模糊;而拍摄一个按同样方向行走的人,双脚可能非常模糊而身体却很清晰。
---------------------------------------------------------转~~~~光圈控制景深下图中左右两幅照片分别用f8与f2.8光圈所拍摄。
分别将两图后方三球体放大,我们发现f8一张比f2.8更实。
我们说f8比f2.8景深更大。
所以够大的景深才能够容纳后方的球体,使之在清晰的拍摄范围以内。
反之,小景深只能够容纳对焦区域内的大球,使后方的球虚化,而突出了主体,也产生了比较强的立体感。
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规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这里的光圈指的是相机通光的孔径,即光圈数值越小,孔径越大,光圈直径越大。
所以f2.8光圈比f8光圈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测试使用的数码相机最小光圈为f8,f值越大相对景深范围越大。
焦距控制景深这两张照片分别使用相同光圈下镜头的28mm端与140mm端所拍摄。
在构图相同的情况下显然右图的主体更加的突出,因为背景更加虚化了,说明28mm的焦距比140mm的焦距景深大。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过分接近被摄体,换句话说,可以对你接近不了的物体进行特写拍摄,对于抓拍,或是细节描写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于是我们又得到另一条规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这是两条非常实用的控制景深的方法。
利用大的焦距和光圈就能创造出小的景深,使背景虚化,突出主体。
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人像以及对于个体的特写。
如果进行大场景的描写,比较开阔地风光片的拍摄我们就需要使用足够大的景深,这样每个细节都能详尽地表现出来。
相信只要使用好自己手里小小的数码相机,哪怕不能和专业相机媲美,也同样可以拍出不逊于专业的片子,将数码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找到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摄影乐趣!提示景深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
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对于一幅特定的照片应该使用多大的景深,取决于试图用这幅照片传达什么信息。
重要的一部分,摄影者具有选择权,拍摄时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
富有才智的景深选择将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手段。
光圈的意义光圈和快门是控制摄影时光线量的两大工具!我们在上一章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章我们来认识光圈的结构。
光圈指得是镜头中间开孔的大小,控制着胶卷或CCD 曝光时光线的亮度。
光圈其实就是依据人的眼睛瞳孔架构来设计调整光线多寡,端得是一圈薄且重叠的金属叶片组成,叶片开口构成一圆圈,放大或关小可以控制入光量。
f 光圈的单位光圈的大小是由它的光圈值 (f- number) 来定义。
大凡所有的镜头都有这个光圈级数,在相机的规格表中,厂商通常会提供两个光圈数值(见附图红框部分)。
这两个数据,一前一后表白的是相机镜头的最大光圈的值,两组数据一组是指在『广角端』时光圈,例如 F2.6 ,另一组则是在望远程时,例如:左图的规格表中之数字相机是 3X 光学变焦,那在3X光学变焦端时,最大光圈就不是 F2.6 ,而是 F4.7。
这个数字也同样说明,这部相机在变焦的过程中,最大光圈变化的范围。
不论数字相机或是傻瓜相机,现今的光圈表示法,还是沿袭传统的作法。
标准的光圈级数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f/1是最大的光圈值,上面的数列中,相邻的光圈级数,之后的级数是前面级数光量的一半。
例如:一个镜头光圈设定于f/4,它让光线进入的量,是光圈设定于f/2.8光量的一半;或只是光圈设定于f/2光量的四分之一。
作者:佛亦割藏袍回复日期:2007-3-8 22:42:11光圈的公式光圈的数字表示,说来透得玄妙,竟是数字越大者光圈越小。
其实光圈的大小,是可以用公式来表示,见加粗黑体字如下:光圈值(F Number) = 镜头焦距(mm) / 光圈口径(mm)我们以 50mm 标准镜头为例,假若其的最大光圈口径(也就是光圈叶片的开口,不是镜头的口径)是 36mm,那么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便等于 f/1.4 (50 / 36 = 1.4)。
也这因为口径的大小受限制,所以最大光圈值也有其极限,目前135传统相机之标准镜头 50mm 之最大光圈为 f/1.0,而数字相机则是以 Olympus C-5050Z 系列的 f/1.8最大,其次的为专业级数位相机 f/2.0 光圈。
一般光圈f/5.6以下,被称为大光圈;光圈f8以上,被称为小光圈。
光圈愈小、景深范围愈广,画面愈清晰;光圈愈大、景深愈浅,画面愈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