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工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情介绍案例:王女士和丈夫胡先生结婚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中专毕业后一直工作不稳定,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报社工作,一家人还算和睦。
王女士退休后,每月有900多元的退休金,丈夫还在上班,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家中还有一套房子出租,也能贴补一些生活。
王女士高中毕业后就进工厂当了工人,而丈夫却是研究生,在出版社工作。
因此,她的心理有些自卑,对两个儿子的要求也就分外严格,尤其是对大儿子。
由于大儿子在初中毕业时,王女士逼迫他报考了中专,而没有让他选择上高中,大儿子对母亲一直有意见,但是王女士认为自己是为儿子好,因为她怕儿子考不上大学,但是儿子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很好,是母亲一直看不起自己。
随后的十多年里,母子之间冲突不断。
王女士和大儿子的矛盾就这样僵持起来,家里的环境也每况愈下,越来越让人感觉这不像是一个家。
一、分歧意见正常的家庭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能够顾及到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生活、沟通、尊重、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家庭因为有爱、有血缘联结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家庭成员有保护功能。
换句话说,一个家庭,除了具有生育繁衍、抚养和赡养的功能之外,还有消费、教育、娱乐休闲、感情交流、社交以及安全功能。
1.家庭成员意见分歧王女士认为大儿子没有能力考上大学,逼迫大儿子考中专,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大儿子。
而大儿子认为自己有能力考上大学。
不愿意自己委屈自己上一个普通的中专,认为是因为母亲的擅自决定影响了自己一生的前途。
大儿子和王女士之间关于中考升学的分歧,让他们一直互相指责,相互出口伤人,失去了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有的那种关爱和呵护。
2.家庭主要面临问题王女士的家庭在经济上没有困难,孩子也都成人,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走上了工作岗位。
比照家庭的一般功能。
王女士的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是:因为某一特定的事件,导致特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2023社工中级《实务》案例分析
某大型社区内建有餐饮一条街,一些小饭馆开设室外大排档,营业到凌晨,有些顾客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政策休息。
部分居民向居委会反映,居委会出面与商户沟通,但商户说他们也只能提醒顾客,人家不听也没有办法。
有居民给“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打电话,有关人员出面后,情况略有改善,但几天后又恢复原样。
实在无法忍受的居民开始直接找大声喧哗的顾客交涉,经常因言语不合而争吵起来,这段时间接连发生几起居民与顾客打架的事件,社区矛盾日趋突出。
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计划调解介入。
【问题】1.结合案例,逐一列出调解介入中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的行动系统。
2.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直接介入策略来调解矛盾?答:1.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
案例中,可以和社工一起介入调解,努力解决大排档扰民问题的行动系统有所在社区的居委会、“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
社工可以与他们通力合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早日解决该社区存在的问题。
2.社会工作者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如下:(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社工注重提升居民的资源整合和动员能力,协同社区居委会联系城管部门、工商部门和110提出相应的解决大排档问题的方案;还可以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协助进行管理。
(内外资源)(2)进行危机介入。
社工及时关注事件发展。
在居民和顾客出现冲突的时候,社工要及时进行危机介入,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组织/开展活动)社工可以在社区中组织“社区环境大家爱”、“社区卫生大家谈”等社区活动,让居民与商户都参与到社区环境的维护中来;也可以通过社区倡议活动,宣传教育社区商户要爱护社区环境;也可以通过社区签名宣传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和社区商户的融合和关系改善。
(4)调解行动。
(接触、协助环境回应需求)社工通过组织社区居民与商户商谈会,开展调解活动,将居民代表和商户代表召集在一起进行商谈,针对相应问题开展讨论,商讨一个具体的营业时间和规定,并签订相应的协议。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72岁,妻子于2008年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也接连生病,几年后因车祸离世,儿媳和孙女在甲地生活,服务对象独自一人居住。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服务对象深受打击,把自己封在家里,不外出与人交流,不愿意接触身边人,常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阳台里看向窗外发呆,身体状况愈发下降,许多病症都接踵而来。
二、分析预估:1.心理方面:服务对象在妻子和独子的去世后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心理非常悲痛,不愿意出门面对别人,也不愿意跟外人交谈,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
2.家庭环境:服务对象的儿媳和孙女住在了太仓,离他居住地较远,因为孩子的学业繁忙,不能经常来探望他。
3.生活方面: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太好,导致各方面都很不便利,例如测血压、检查煤气表、查看药品的使用说明、分类药品、标注药品信息等,需要有人帮助,但又不想麻烦他人。
三、理论支持: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社工通过社会环境理论,帮助服务对象缓解悲伤情绪,教服务对象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查看药品日期、将药品分类等日常生活问题。
四、服务目标:1.总目标:提供心理需求、生活照顾等服务,逐步改善缓解服务对象悲伤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内心,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对生活的信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2.分目标:①陪伴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沟通聊天,缓解其悲伤情绪。
②倾听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经历,更进一步的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怀与支持,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感。
③教授服务对象如何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查看药品日期、药品分类、标注药品信息等生活的部分难题。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成为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家庭暴力问题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家庭暴力问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名社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家庭暴力案例。
该案例涉及一对夫妻,丈夫常常对妻子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导致妻子身心受创,对家庭关系和自身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 建立安全环境:首先,社工需要保证受害人的安全。
可以与当地的警察或妇女保护组织合作,提供庇护所或撤离计划,确保受害人离开危险环境。
2. 心理支持与咨询:对于受害者,社工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 儿童保护:如有儿童受到伤害,社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与当地社区中心或儿童保护组织合作,提供儿童庇护所、儿童心理咨询等服务。
4. 应对暴力加害者:社工需要与加害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并进行干预。
可以提供怒气管理课程、婚姻和家庭咨询等服务,帮助加害者控制情绪、改变行为。
案例二:青少年涉毒问题社会工作实践中,青少年涉毒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社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涉毒的青少年案例。
该案例中的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开始接触毒品,对个人和家庭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 教育与预防:社工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毒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社工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相关课程和讲座,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抵制能力。
2.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涉毒的青少年,社工需要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可以与戒毒中心或康复机构合作,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戒毒疗程和康复计划等帮助。
3. 家庭支持:社工需要与青少年的家人进行沟通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辅导。
可以开展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改善沟通、增强亲密关系,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
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作服务案例分析家庭社会⼯作服务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作介⼊,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
那么,下⾯是由⼩编为⼤家带来的家庭社会⼯作服务案例分析,欢迎⼤家阅读参考。
⼀、案例 丽芬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年近三⼗岁。
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很少回家,他经常抽烟喝酒,并且有赌博的爱好。
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
丽芬包揽了家中种地、养猪、养⽜所有的农活,但⼥⼈的能⼒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并不多。
另外还要照顾上学的⼥⼉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柱。
丽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独⾃⼀⼈把⼉⼦拉扯⼤,⽽且只有这⼀个⼉⼦。
丽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个⼥⼉,平时都是由丽芬照顾着,所以母⼥的关系特别好,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个男孩,可丽芬⾃⼰因为⽣活负担重,并且与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第⼆胎,也⼀直没有怀上。
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冷语,丈夫甚⾄以⽣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
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觉得⾃⼰很没⽤,在村⾥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要好的姐妹诉苦,⼤家都很同情她。
村⾥像她这样挨打的妇⼥有不少,但⼤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的⼯作,但没起什么作⽤。
村⾥⼈背地⾥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
可是,⽗母都住在弟弟家⾥,⾃⼰如果离婚带着⼥⼉能去哪⾥呢、她想过⾃杀,但⼀想到⼥⼉没了妈妈之后的⼦,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感到⽆助,⾃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丽芬经过⼀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案主的问题 ⾸先,丽芬虽是⼀名已婚妇⼥,但婚后却没有正常的夫妻⽣活,受经济条件所困,丈夫外出打⼯,她不得不与丈夫分居两地。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案例一:家庭暴力干预背景:在某个社区中心工作的社工小王,接到一名邻居报警称该社区有一家发生了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
小王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个家庭的妻子小李一直以来都遭受着丈夫大明的虐待,此次事件是由于邻居报警而揭开了这一秘密。
行动:小王首先与小李进行了密切接触,倾听她的遭遇,并记录了她所描述的暴力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随后,小王与小李一同填写了暴力清单,列举了她所经历的各类暴力行为。
他还了解到小李并非孤立无助,还有一对未成年子女也受到了丈夫暴力的伤害。
分析:通过记录和初步了解,小王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例。
他观察到小李的身上有明显的伤痕,也证实了她所说的暴力行为。
此外,小王还意识到该家庭未成年子女也处在危险之中,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案例二:青少年社交问题背景:社区中心的社工小张接到一名年轻家长的咨询电话,对方称自己的孩子小明一直在学校中遭受同学排挤和欺凌,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
行动:小张在与家长通话后,与小明进行了一次面谈。
在面谈中,小明透露了自己在班级中遭受到的冷落和侮辱。
小张保持耐心,记录下小明的言辞和表达。
分析:根据小明的描述,小张分析认为这是一起青少年社交问题的案例。
排挤和欺凌行为给小明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他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张准备与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同学进行沟通,并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小明尽快摆脱困境。
案例三:老年人孤独与抑郁背景:社区老年中心的社工小杨常常接触到一位老奶奶,名叫阿姨。
阿姨丈夫已故,子女繁忙,并很少关心她的生活,导致阿姨经常感到孤独和抑郁。
行动:小杨与阿姨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经常与她聊天,陪伴她度过寂寞的日子。
同时,小杨还与阿姨一同参加社区中心的各种活动,帮助她拓展社交圈。
分析:通过与阿姨的接触,小杨认识到这是一例老年人孤独与抑郁问题的案例。
老人在丧偶后遭受孤独感的折磨,同时缺乏足够的社交支持,导致她进一步陷入抑郁。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伴随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功能的衰弱,家庭关系的变化,家庭的问题和需要已日益复杂并不断扩大,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为单位,针对家庭结构、功能及关系方面的变化提供专业服务。
那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分享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案例:姜女士今年55岁,15年前与现在的丈夫组建了一个家庭。
这个家庭比较特殊,双方都是再婚家庭。
15年前,姜女士因前夫有外遇而离婚,单身了5年之后,与现任的丈夫认识。
当时,丈夫带着一个13岁的女儿小林。
因为姜女士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一直没有孩子,就把小林当成亲生的女儿来看,但15年的时间过去了,小林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妈,小林小的时候还经常给姜女士找麻烦。
即便如此姜女士还给小林张罗了一个男朋友,但小林似乎并不领情。
这个矛盾一直僵持到前一段时间,在男朋友的问题上,姜女士让小林考虑考虑,可小林却与姜女士吵了起来,并说这不是姜女士的家,让她不要瞎当家,并且连姜女士的丈夫也不替姜女士说话。
为此,姜女士非常伤心,她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了,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帮助她。
问题: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简要分析姜女士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简要陈述介入策略。
答:(1)最主要问题:首先,姜女士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家庭中长期积累的人际关系问题。
姜女士再婚15年,与丈夫和他带来的女儿组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但她与继女小林之间一直相处不好,小冲突不断。
只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姜女士一直对小林疼爱有加,凡事都希望为她安排好,包括选择男朋友。
而小林小时候常找姜女士的麻烦,长大了之后,对姜女士也一直没有太亲近。
在男朋友问题上,丈夫似乎和小林站在一起,主张由小林自主选择。
其次,姜女士求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姜女士和小林之间关于选择男朋友的看法有分歧,引发了争吵,小林用语不逊,丈夫也没有和姜女士站在一边,让姜女士感到伤心。
问题分析。
尽管引发求助行为的原因是关于小林选择男朋友的问题,但姜女士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时,并没有要求社工针对此事提供帮助,而是说了自己的感受:“非常伤心,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社工中级案例分析模板范文
社工中级案例分析模板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大爷,70岁,独居老人。
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探望。
张大爷身体状况不太好,患有高血压和轻度关节炎,行动有些不便。
他居住的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这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上下楼买菜、扔垃圾等。
而且,张大爷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和邻居交流互动,生活比较孤单。
二、问题分析。
# (一)生理层面。
1. 健康问题。
张大爷患有高血压和轻度关节炎,需要定期就医检查和按时服药。
但由于行动不便,上下楼困难,去医院可能成为一个难题。
例如,他可能因为担心下楼后无法顺利返回而减少去医院复诊的次数,这对他的健康管理非常不利。
日常活动受限,像买菜、扔垃圾这种简单的事情,都可能因为要上下楼梯而变得困难重重,可能导致他的生活质量下降,营养摄入不均衡(如果买菜不方便的话),居住环境不卫生(如果扔垃圾不及时)。
# (二)心理层面。
1. 孤独感。
子女不在身边,张大爷缺乏家庭的温暖和陪伴。
他性格内向又很少和邻居交流,这使得他的情感倾诉渠道几乎没有。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他可能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家里,没有人可以说话,这种孤独感会不断累积。
# (三)社会层面。
1. 社交支持缺乏。
在社区中,张大爷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邻里关系。
他没有融入社区的社交圈子,无法从邻居那里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他生病或者遇到突发情况时,没有邻居可以及时照应。
而且,社区也没有针对像张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建立完善的帮扶机制,这反映出社区层面在关怀特殊群体方面存在不足。
三、服务目标。
# (一)短期目标(1 3个月)1. 协助张大爷建立与社区医疗服务站的联系,确保他能够定期获得医疗检查和药物配送服务。
2. 组织志愿者定期帮助张大爷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处理垃圾,解决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 (二)中期目标(3 6个月)1. 改善张大爷的心理状态,通过组织社区活动,鼓励他参与,至少让他结交一到两位可以聊天的邻居朋友。
社工案例分析
社工案例分析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其主要任务是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个社工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
案例背景。
小明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接手了一个家庭暴力案例。
案件涉及一对夫妇,他们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和打斗,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小明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及时干预的紧急情况,因此他迅速展开了工作。
问题分析。
首先,小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争吵的原因、孩子的心理状态等。
他发现,夫妻双方都存在沟通不畅、情绪失控的问题,孩子长期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
同时,小明还发现了家庭成员的一些积极的一面,比如他们对孩子的关爱、对改善家庭关系的愿望等。
干预措施。
基于对问题的分析,小明制定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首先,他与夫妻双方进行了个别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学会有效的沟通方式。
其次,他组织了一些家庭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同时,小明还联系了相关的心理医生和法律援助机构,为家庭成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辅导,家庭成员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夫妻双方的争吵减少了,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有所好转。
小明继续对家庭进行跟踪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稳定地度过这个难关。
结论。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
同时,社会工作也需要团队合作,与其他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协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意义的工作,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社会工作案例精选
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人类社会问题的学科,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帮助个体或群体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案例,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社会工作案例的精选。
案例一,家庭暴力幸存者的救助。
小玲是一位遭受家庭暴力的幸存者,她在咨询中向社会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遭遇。
社会工作者首先对小玲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她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接着,社会工作者协助小玲寻找安全的住所,并联系法律援助机构为她提供法律援助。
最后,社会工作者还为小玲提供了就业培训和职业规划的帮助,帮助她重新融入社会。
案例二,老年人的孤独问题。
老张是一位丧偶的老人,他孤独地生活在家中,没有子女孝顺。
社会工作者通过走访和交谈,了解到老张的实际需求。
他们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老张,陪伴他聊天、散步,帮助他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联系了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张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照料,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案例三,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小明是一名青少年,他在学校和家庭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滑。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小明的深入沟通,了解到他的内心困扰和困难。
他们为小明提供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调整心态,重拾自信。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与学校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定了关爱和教育计划,为小明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这些案例只是社会工作中众多案例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都展现了社会工作者们的责任与担当。
在社会工作中,关爱与帮助是永恒的主题,希望社会工作者们能够继续努力,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与关怀。
社工中级案例分析模板范文
社工中级案例分析模板范文一、案例背景。
案主小李,男,32岁,未婚。
小李在一家工厂工作,最近因为工厂效益不好面临裁员风险,这让他感到极度焦虑。
同时,他与家人的关系也比较紧张,父母总是催促他结婚,觉得他工作没前途还不解决个人问题,小李觉得家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很少和家人沟通。
他居住在一个老旧小区,社区环境比较杂乱,缺乏一些娱乐休闲设施。
二、问题分析。
1. 经济压力与职业危机。
小李所在的工厂效益不佳,他面临被裁的危险。
这意味着他可能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他现在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未来经济状况的担忧。
就像在一条小船上,突然发现船有个大洞,水正在往里灌,他不知道该怎么堵住这个洞,保住自己的“经济之船”。
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如果被裁,他可能很难迅速找到一份同等收入水平的工作。
而且他在工厂里的技能可能比较单一,转换工作类型也会面临困难。
2. 家庭关系紧张。
父母对他的催促让他心烦意乱。
父母只看到他没结婚和工作可能出问题,却没有体会到他在外面打拼的辛苦。
他和家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就像两根平行线,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走,没有交集,没有互相理解。
这种紧张关系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
3. 社区环境影响。
老旧小区的杂乱环境让他在下班后没有一个舒适的放松空间。
缺乏娱乐休闲设施,他不能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来释放工作和家庭带来的压力。
就好比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压抑的小盒子里,没有窗户透气,没有空间伸展。
三、服务目标。
1. 短期目标。
帮助小李缓解焦虑情绪,让他能够冷静面对工作上可能出现的裁员情况。
比如教他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像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等,让他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变成一只悠闲的小蜗牛。
改善小李与家人的沟通状况,至少让他和父母能够心平气和地进行一次对话,不再一提到结婚和工作就吵起来,像两只斗架的公鸡。
2. 中期目标。
如果小李被裁员,协助他制定求职计划,包括更新简历、寻找适合的招聘渠道等,让他能够顺利找到新的工作,就像给他打造一把开启新工作大门的钥匙。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情介绍案例:王女士和丈夫胡先生结婚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中专毕业后一直工作不稳定,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报社工作,一家人还算和睦。
王女士退休后,每月有900多元的退休金,丈夫还在上班,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家中还有一套房子出租,也能贴补一些生活。
王女士高中毕业后就进工厂当了工人,而丈夫却是研究生,在出版社工作。
因此,她的心理有些自卑,对两个儿子的要求也就分外严格,尤其是对大儿子。
由于大儿子在初中毕业时,王女士逼迫他报考了中专,而没有让他选择上高中,大儿子对母亲一直有意见,但是王女士认为自己是为儿子好,因为她怕儿子考不上大学,但是儿子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很好,是母亲一直看不起自己。
随后的十多年里,母子之间冲突不断。
王女士和大儿子的矛盾就这样僵持起来,家里的环境也每况愈下,越来越让人感觉这不像是一个家。
一、分歧意见正常的家庭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能够顾及到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生活、沟通、尊重、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家庭因为有爱、有血缘联结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家庭成员有保护功能。
换句话说,一个家庭,除了具有生育繁衍、抚养和赡养的功能之外,还有消费、教育、娱乐休闲、感情交流、社交以及安全功能。
1.家庭成员意见分歧王女士认为大儿子没有能力考上大学,逼迫大儿子考中专,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大儿子。
而大儿子认为自己有能力考上大学。
不愿意自己委屈自己上一个普通的中专,认为是因为母亲的擅自决定影响了自己一生的前途。
大儿子和王女士之间关于中考升学的分歧,让他们一直互相指责,相互出口伤人,失去了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有的那种关爱和呵护。
2.家庭主要面临问题王女士的家庭在经济上没有困难,孩子也都成人,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走上了工作岗位。
比照家庭的一般功能。
王女士的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是:因为某一特定的事件,导致特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社工案例分析
社工案例分析社工案例分析:社工案例是指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案例,需要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帮助个体或群体解决问题。
下面以一个典型的社工案例为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父母离异,生活环境不稳定,学习成绩不好,同时还有社交障碍等问题。
他的老师发现了他的问题,并向学校社工求助。
分析: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小明进行单独谈话,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问题。
通过交流,可以发现小明的父母离异对他的影响较大,导致他感到孤独和失落。
此外,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也加重了他的压力和焦虑感。
社工也可以询问他是否有兴趣的爱好或特长,以了解他的优势和潜力。
其次,社工可以与小明的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
通过了解家庭情况,可以帮助小明的父母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关注他的成长和发展。
社工可以建议父母参加亲子教育班,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并提供一些教育资源和建议。
另外,社工可以联系学校的教育机构,了解小明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和教师的合作,可以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并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社工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技巧和辅导材料,帮助小明改善学习方法。
最后,社工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或俱乐部,让小明有机会结识新朋友,培养社交能力。
例如,组织一些兴趣小组,让小明通过参与兴趣爱好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决思路,社工可以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
通过与他进行个体谈话、与家长合作、与学校合作以及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可以促进他的成长和发展。
社工的工作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体和群体建立自信、自立和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v1.0 可编写可改正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家庭社会工作事例剖析一、事例背景小王,男,14 岁。
当前读中学,父亲母亲较早离异,父亲残疾且聋哑,现和父亲及爷爷、奶奶居住于约10 平米的一室户内,条件简陋且周边卫生状况较差。
家中经济根源惟独爷爷的退休金和父亲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因为长久和爷爷、奶奶及残疾的父亲生活,使小王的寻常交流碰到了妨碍,变得默不做声。
据奶奶反应,小王往往通宵不归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往往考试不合格,近来一次通宵不归是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头几日,使家人十分担忧,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已大,使小王的教育成为很大艰难。
寻常靠小王的婶婶和叔叔教育,小王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
二、事例剖析认知行为治疗着眼于情绪问题,认为情绪杂乱是不良认知加工的产物。
人们并非对生活事件产生直接的情绪或者行为反响,而是经过他人的介入与评估的方式对之加以反响。
认知行为治疗旨在改变案主的认知、看法、信念和思想方式,借以行为主义的干涉方法,匡助案主在改变认知的基础上经过新行为的学习来加强认知,以匡助案主战胜情绪妨碍和行为问题。
依据和小王家人以及与小王的几次接触后,社工发现小王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⒈ 自信心不足小王的家庭状况是惹起他浮现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由。
父亲母亲离异加之经济条件较差使小王在与他人交流接触时会有地位差别的感觉。
所以他会常感觉孤单,但又认为自己有好多朋友,这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与交流。
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一个不好的儿子,同时感觉他人不爱慕自己,他感觉悲痛。
这些过于自卑的感觉是导致小王其余问题出现的主要原由。
v1.0 可编写可改正⒉ 交流能力缺乏家庭的原由导致小王没有往往能够交流的对象,爷爷、奶奶往往对他进行谴 责,独一让小王感觉宽慰的是婶婶的教育较为宽松,起码小王认为能够接受,但 因为住在婶婶家的时间有限,所以实质上也不行能有好多时机和婶婶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工案例分析家庭社会工作再婚难,守婚更难对于离婚之后,再次组建家庭。
我们觉得实属不易。
特别是和之前家庭已有孩子,再婚之后仍与前夫(妻)所生孩子有着亲情等。
这样相对来说是三个家庭的事情。
再婚之后的两夫妻在中间起着的协调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而这么大的压力,不免会有些互相猜疑,之后夫妻矛盾激增,守住婚姻,实在是难。
一、案例描述熊先生和李女士是再婚家庭。
现在夫妻有了一个12岁得儿子。
熊先生现在58岁,李女士48岁。
婚前,熊先生有4个孩子都已经成年,李女士有2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年。
两夫妻结婚前三年夫妻感情很好,第四年有了儿子后,两人的矛盾开始增加。
丈夫熊先生是做铝合窗生意,每年的收益不错,至少在3万元以上,有时一年也能赚8、9万。
李女士是全职太太,主要是带孩子。
家里的钱全都交与妻子李女士保管,丈夫对于妻子比较信任。
直到2008年,丈夫听到村里传出妻子经常拿家里的钱给她前夫的儿子使用。
熊先生便问李女士具体情况,李女士不承认自己曾经给予过前夫儿子钱。
丈夫熊先生便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妻子李女士曾给予她的前夫儿子一万五千元。
丈夫熊先生要问下妻子是怎么管的帐,而妻子李女士也解释不清楚。
两人的夫妻财产成了一笔糊涂账。
自此,两个人更加的不信任和猜疑。
同时,养老方面,妻子责怪丈夫熊先生不孝顺娘家人,其实丈夫每月都给老丈人100元钱的养老费。
两人做事从来都是不商量,即使是借给别人钱。
而且两夫妻在原生家庭中是长子、长女。
丈夫一般是出去做铝合窗生意,所以儿子一般由妻子李女士照顾。
2011年3月,妻子李女士离家出走两个月,这期间,孩子觉的妈妈跑了,不要他了。
丈夫对妻子这样不顾孩子,自己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手就离家出走,也感觉到很气愤。
两个月后,妻子李女士提出离婚。
丈夫熊先生也是近60岁,现在仍努力的赚钱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小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想给小儿子一个破碎的家庭。
二、家谱图及案例分析共6页,第1页家庭社会工作2008年曾偷着给了大儿子一家里的顶梁8078万五千元柱,负担家里主要收入。
4956485836262434323012现在觉得妈妈抛弃了自己从家谱图中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再婚家庭且有了一个12岁的儿子。
丈夫熊先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妻子和前夫两个儿子的关系比较亲密。
在两夫妻这十六年得生活中有三个转折点。
第一就是儿子的出生,儿子出生后,两个人的矛盾增加,无论是在抚养孩子等方面。
第二就是2008年,妻子李女士偷着给了前夫儿子一万五千元,在没有和丈夫商量的前提下,使熊先生在得知事实后,非常的气愤。
两个人缺乏沟通,使两人矛盾更加激化。
第三就是2011年3月,妻子李女士抛下儿子,离家出走。
并在两个月后提出离婚。
使两个人的婚姻处在了一种危险境地。
家庭关于处于一种疏远和冲突的状况。
丈夫熊先生和妻子李女士同时是两个家庭的父亲和母亲。
他们有着双重的角色。
熊先生和李女士在结婚之后,家里的收入一直到是妻子李女士管理,也说明丈夫对妻子的信任。
而现在财产的收入与支出有不符。
进而增加了两夫妻的矛盾。
这是这个家庭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理论分析针对案例熊先生和李女士所遇到的问题。
这里主要用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做出分析。
在现代复杂的社会中,家庭更为专门化,发挥的作用也少得多,但是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所保留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彼此陪伴和经济合作等,对社会保持良好状态并共6页,第2页家庭社会工作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在关键性的生命早期阶段,由家庭主要来负责儿童的社会化,儿童正是在家庭中的地位起最初的亲密感情联系,学习语言,并开始规范和价值内等。
作为他们12岁得儿子,平时主要是母亲李女士来照顾。
如果李女士一旦离家出走,在家庭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最大。
让孩子觉得忽然没有了安全感,觉得自己是被母亲抛弃的,会在心灵上给孩子带来创伤。
同时,再婚家庭的特定结构可能成为家庭整合度和稳定性的威胁。
再婚家庭中的夫妻双方不可能置前夫(妻)家庭为陌生人,更不能去不理前夫(妻)家庭中所养育的孩子。
在这样相对比较混乱的三个家庭来说,家庭中的情感支持、互相信任、加强沟通和彼此陪伴是很重要的。
在案例中,丈夫熊先生和妻子李女士平时做事,我行我素,向来不与丈夫或妻子商量,缺乏沟通,也就进一步导致两人在经济、感情等方面出现了危机。
家庭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的缺失,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中的孩子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他们12岁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带来以后对社会的不信任及一些心理等问题。
如果他们再次离婚,那么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会更大。
一个家庭冲突是正常的、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并且冲突的发生具有改变的功能。
再婚家庭中的冲突是一种达到平等和个人自治的有力手段。
冲突是再婚家庭生活中的正常组成部分。
配偶、父母、子女和继子女会因为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金钱而始终保持冲突状态。
在这个案例中,他们没有和原来家庭中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且现在原来的子女都已经成年。
负担可能会相对轻一些。
而他们夫妻间又有了共同的孩子,三口之家的生活本来是可以很幸福的。
尽管他们的原来家庭的子女已成年,但是亲情还是有的。
而私底下给原来子女钱,也就觉得礼所当然。
而这里的案例,丈夫熊先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妻子李女士掌管,说明了他对妻子的信任。
而妻子暗地里把家里的钱给了她前夫的儿子,这让熊先生很是恼火。
这里的一个冲突就是丈夫在外赚钱养家,妻子作为家庭主妇没有经济收入,丈夫觉得这些钱就只能用在自己儿子或家庭中使用,不应该再给予妻子前夫儿子,毕竟他们都已经成年。
而其实,丈夫熊先生自己也偷着给自己前妻子女钱。
这样,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缺少沟通和理解,矛盾就进一步激化。
最后又不得不面对着离婚。
四、案例介入(一) 问题及需求评估1、丈夫熊先生与妻子李女士对家中财产不清晰,是一笔糊涂的账。
需要两个人认真去理清家里到底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及一些借入和借出的数目。
比如说关于妻子偷给前夫儿子钱的事情。
财产要明细、清晰,做到心中有数。
2、夫妻之间平时沟通很少,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商量,且相互猜疑,不信任。
共6页,第3页家庭社会工作作为夫妻,他们之间需要多沟通、多理解。
特别是对于再婚家庭,更是要珍惜对方。
3、妻子已经提出离婚,丈夫有意挽留。
对于婚姻的再次破碎的趋势。
夫妻双方需要多为家庭考虑还有12岁得孩子。
需要共同的协商和沟通。
(二) 目标1、理清家里财产问题,并进一步明确管理。
2、夫妻双方相互信任、理解、多沟通,不要动不动就提离婚。
共同维护现在的家庭。
(三) 方法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相结合下运用家庭社会工作方法,制定介入方案。
(四) 具体介入方案1、个案工作目标:让夫妻双方对婚姻、再婚家庭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理解他们在婚姻中的权利和义务。
内容:运用家庭治疗的方法,找出案主夫妻之间的矛盾的循环因果。
对夫妻双方分别做个案辅导,让他们对现在的婚姻状况有一个概括和总结。
同时,邀请家庭咨询师对他们做专业的婚姻辅导和亲职辅导。
让他们了解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及再婚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相关的解决办法。
让他们从整体上对再婚家庭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2、小组工作小组名称:再婚难,守婚更难招募组员:所在市区招募再婚家庭夫妻双方家庭数量:4—6个家庭组员年龄:40—60活动节数:8节参加人员:家庭成员、婚姻家庭咨询师(2名)、助理(2名)第一节互相认识目标:工作者、家庭之间相互认识,初步了解内容:工作者及小组成员做自我介绍。
并通过一些游戏来拉近工作者、组员之间的关系共6页,第4页家庭社会工作第二节探讨对婚姻的认识目标:家庭成员分享对婚姻的认识内容:各个家庭成员分别说出,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及憧憬等。
让成员之间能够在婚姻这个话题有一个共同的探讨。
为之后开展活动做一个铺垫。
第三节我们的甜蜜史目标:家庭成员分享现在家庭的建立过程内容:各个家庭成员分别用画画、歌唱等方式,先表达下两人之间曾经那段热恋的故事。
同时分享,两人是如何再次组成家庭的过程。
让夫妻双方也能去了解其他再婚家庭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及他们的甜蜜故事。
第四节对再婚家庭的理解目标:让组员畅谈对再婚家庭的认识和理解内容:让组员能够从以前到现在组成再婚家庭,让他们谈一谈,他们对再婚家庭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再婚家庭与之前的想法相比较有哪些不同。
同时,谈一谈,他们认为,再婚家庭中,夫妻双方应该做的事情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再婚家庭的冲突目标:让组员说出现在家庭中的冲突和矛盾内容:通过前几节的活动,大家已经相互了解,通过说出现在他们所遇到的家庭冲突,比如说与原来家庭的一些关系处理等,让小组成员知道,对于再婚家庭有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
让他们知道自己家庭出现的问题,在很多再婚家庭中都有出现。
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孤立的。
第六节我们的问题在哪里目标:让小组成员找出现在他们的家庭中问题和需求内容:通过他们对现在家庭的冲突分析,让小组成员共同去寻找,各自再婚家庭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做笔录,记录小组成员对各个家庭的分析。
第七节解决策略共6页,第5页家庭社会工作目标:小组成员与家庭咨询师等共同商议初步解决策略内容:小组成员与家庭咨询师等共同探讨针对他们目前现状,提出相应的可实施策略。
让他们认识到家庭内部的冲突并不只是具有权威破坏作用,它也有积极作用。
比如说,案例中,他们夫妻双方对家庭财产管理混乱,但是这里丈夫把财产都交与妻子管理,也说明对妻子的信任,这要给予肯定。
通过冲突,夫妻双方之间的沟通增加了,不像之前两个人我行我素,这样把冲突摆出来,才能更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第八节难说再见目标:家庭成员与工作者离别内容:结束专业的服务关系。
工作者、组员之间可建立通讯录等,以后可以继续联系。
跟进与评估结束专业关系后,工作者还需和这几个家庭保持联系。
并且评估他们改善再婚家庭矛盾的处理情况。
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使他们在再婚家庭中遇到的冲突和矛盾更好的解决。
社区工作目标:让大家了解婚姻家庭、再婚家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内容:通过讲座、海报等多种方式,让大家对婚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上对再婚家庭的理解。
并且讲述婚姻家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法。
不要刻意的去宣传再婚家庭的矛盾有多么突出等,应该吧再婚家庭和第一次结婚家庭放在同等的重要地位。
同时教给大家一些理财的小妙招,让大家做好家庭理财。
共6页,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