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先分别介绍秦岭与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教材上有一幅秦岭—淮河线示意图和秦岭、海河景观图,并设置了一些读图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特征。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之一。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地理特征有显著的差异。

教材由易到难设置了两道思考题,分析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的一些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然后以表格形式作为阅读材料,归纳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便于进行比较。

因为很多内容在前面已经接触过,这里只是系统地作了一个概括和总结。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设置了一道活动题,让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地形、温度带、降水和植被。

通过完成表格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自然差异。

教材最后部分介绍四大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自然环境不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有明显的区别。

这部分内容较简单,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我们学校为重点初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知识面广,加上上学期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他们掌握了一些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因此,在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深,重视程度及兴趣爱好就随之下降,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课堂中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参与要靠兴趣和成绩优秀的部分学生带动。

因此,我们每节课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要下较大的功夫。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征;2.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3.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征;2.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

三、教学难点1.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西南高原和青藏高原。

其中,东部沿海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区;西南高原盛产茶叶和水稻,气候温和湿润,景色优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天然“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2.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东部沿海平原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区。

3.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

该地区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干旱,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区。

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华北平原在历史上担当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4. 西南高原西南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带,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等省份。

该地形高大峻峭,气候温和湿润,盛产茶叶和水稻。

该地区还是我国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中心。

5.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4500米,总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是我国的天然“水库”。

青藏高原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都非常丰富,是我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

五、教学方法1.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3.开展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运用课堂练习和小组交流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主要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差异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本节课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掌握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各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性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2.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3.学具:笔记本、彩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区域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分别展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地区的特点,提问:同学们能总结出各地区的特点吗?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课件展示,分组讨论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7.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7.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3.根据活动2的提示,观察界线B的位置,学生自己在1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寻找与其位置相应的1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结果分别是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由此确定界线B划分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主要区域差异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最后再根据提示从地形和河流分布图中落实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学生根据教材的问题提示,逐一寻找答案,速度可能会较慢,但教师应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给学生的探究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要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建议
【课时建议】
1课时
【新课引入】
1.由于是新学期的开始,可以请学生从谈论外出见闻,引出对不同区域差异的认识(挂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2.分别挂出新疆高山牧区的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的景观图、反映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表现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的景观图,请四位学生模拟来自上述四个区域的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情况,让学生直观感知不同区域的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放相关区域的录像)。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地理杂志和期刊:如《地理学报》、《地理知识》等,这些杂志和期刊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地理学研究的论文和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和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b.地理学术网站:如中国地理学会官网、中国地理百科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地理学术资源和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知识。
c.在线地理课程和讲座:如Coursera、edX等在线教育平台上的地理课程,以及各个大学的公开课和讲座,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地理知识学习。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地理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3.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疑问。
4.设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地球仪、地图、图片、实物模型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教学PPT、在线学习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图像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4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4 中图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知识,并运用图表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引领学生感受地理美,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学情分析本节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和民主性。

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关注细节,重视评价,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3重点难点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问题同学们:我国疆域辽阔,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地理景观也就有所不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的启示(《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赏赐晏子饮酒。

宾主正尽兴,却见两个差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面前。

楚王故意问:“被捆的人犯了什么罪?”官吏说:“他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知道这是楚王要羞辱自己的一花招,便回答道:“我听说:橘子树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南,果实就是橘子,但是生长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枳。

为什么呢?水土不同。

老百姓生活在齐国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盗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道:"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4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4中图版
2.拓展建议:
-结合地图册,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组织学生观看四大地理区域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了解。
-引导学生关注四大地理区域相关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学科的社团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和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
-学生: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来划分地理区域,并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西北地区:沙漠、草原、干旱少雨、畜牧业为主
-青藏地区:高山、高原、寒冷、藏族文化和宗教为主
4.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
-比较、归纳、分类和综合的方法
5.实际问题解决
-南方地区多雨,北方地区相对干旱的原因
-自己所居住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影响因素
板书设计说明:
-本板书设计以清单形式列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等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课题研究,如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难点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填图,讨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

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

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

(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三.四大地理区域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差异。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地理思维、空间想象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理区域的特点,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其差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辅助讲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提问学生对我国地理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特点及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堂互动: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知识: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图的形式,突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特点及差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

你或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很多差异,但是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线在什么地方吗?【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

〔如图〕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来源:ZXXK]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那么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那么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千米。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出示图片:秦岭以北冬季景观、秦岭以南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00m m等降水量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遇到秦岭抬升,使得秦岭以南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活动:比较观察以下图中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状况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来的?差异一:冬季河流有无封冻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有封冻期、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无封冻期。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主要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性学习的重要起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材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系统性和深入理解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以及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四大地理区域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参考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参考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参考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一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

第一部分“秦岭一淮河线”介绍秦岭与淮河的位置和地理特征,以及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一淮河线”图明确了这条地理线的位置,图下的注释说明了其作用。

后面的的两张景观图片扼要说明了秦岭一淮河的地理特征。

“比较”活动可帮助学生认识秦岭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最后用表格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学生顺理成章就能理解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了。

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域”安排了8张地理景观图片,可使学生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有一些感性认识。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明确了各区的范围和区域内部特征。

最后的“比较”活动可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学生通过填表可对这部分内容产生较全面的认识。

教科书减少了识记内容,降低了难度要求,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有更广阔的空间,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本节重点: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教学过程指导本节教学建议使用的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和降水图),中国河流图,季风区的划分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各类景观图等。

导入新课可直接利用开篇的“探索”活动导入。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通过活动了解中国自然环境的特色。

教师可提供一些典型的景观图片,让学生从认知出发,对照中国地图认识环境差异,并根据差异划分区域。

作为引入的形式,教师在活动中要多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通过学习验证和修订。

秦岭一淮河线让学生先在地理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彩色笔描出秦岭一淮河线,再在教科书上的“秦岭一淮河线”图上描~遍,然后思考:①秦岭的走向是(东西走向),淮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②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原,以南是(四川)盆地;淮河以北是(华北)平原,以南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③秦岭一淮河线从全国范围来看所处的位置在(中部,中心地带)。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浓厚,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正确识别四大地理区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划分依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的多样性。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可以划分为几个地理区域吗?它们分别是哪些?”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分别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2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2中图版
1.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包含的地区。
2. 各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3. 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当堂检测:
下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当堂检测,请同学们认真作答,检测自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1.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哪些?请简要描述每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2. 请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1. 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 思维核心素养:通过分析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人文核心素养:通过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文化、民俗的了解,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答案: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由于气候条件限制,农业生产周期较短,复种指数较低。
例题4:
题目:请分析华南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及利用。
答案:华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但由于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水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应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的展示内容较为简单,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准备。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自主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还需要在课后进行跟踪了解。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6.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6.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

教学设计《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材分析教材围绕秦岭淮河线这条重要地理界线开始,重在理解其地理意义,为其它地理界线的分析打基础。

(1)秦岭与淮河。

教材通过图文介绍秦岭与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旨在让学生对秦岭、淮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材设图片和表格,让学生通过读图和比较,明白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学习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区域差异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教学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五、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六、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看视频、竞赛、游戏等趣味活动,增强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加强读图析图和处理资料、综合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及时的评价、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七、教学过程㈠导入直接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读),明确学习目标。

承转:知道了学习目标之后,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导入秦岭--淮河线)(二)秦岭--淮河线通过比武实现教学目标(分为比眼力、比脑力、比听力、比功力四场)1.热身运动找出秦岭--淮河。

2.以看视频、读图的方式了解秦岭、淮河概况。

(比眼力)3.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的相关界线,并能分析秦岭--淮河线南北的自然差异。

(比眼力)承转:通过学习同学们想必功力大增,现在我们分享武林小秘笈(抢答秦岭--淮河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地理意义)4.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南北的人文差异。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1.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

2.能找出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依据。

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

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用图片引入。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讲授新课(一)认识秦岭-淮河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简单阐述。

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

(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秦岭-淮河线南北的自然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3.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比较。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6.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6.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情分析】这一课时的主题是“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学生已经在上个学期中对秦岭-淮河线和我国的地形、气候、农业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再加上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该课时在教学中要把知识具体化,多给予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

另外,这一课时可谓是“温故知新”,一方面需要学生总结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从“旧知识”中获取“新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所以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总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2.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3.了解秦岭和淮河的基本概况4.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结合所学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2.通过读图,学会了解秦岭和淮河的基本概况3.通过比较学习,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2.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难点: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教学内容】“导”:播放视频《美丽中国》导入: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多样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我们美丽的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今天的学习目标是:1.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2.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其划分依据3.根据地图,能够了解秦岭和淮河的基本概况4.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思”:学生阅读课本P48-51,做导学案“思”:(提示:阅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做好笔记)一、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描述;2.了解各地区的特点,包括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3.能够通过简单的案例和图表分析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2.了解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对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影响;2.深入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性。

四、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看视频,观看地图、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同时提倡尊重他人观点和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五、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主要特点包括:•经济特点:工业和农业发展并重;•地理条件:气候较寒冷,主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饮食、建筑、音乐等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另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主要特点包括:•经济特点:农业、工业发展并重,发展速度快;•地理条件:平原和山地并存,气候干燥,土地肥沃;•文化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特有的饮食文化。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主要特点包括:•经济特点:经济发达,各个行业都有很好的发展;•地理条件:主要由平原和海岸平原组成,气候温和,地理条件优越;•文化特色: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深受游客喜爱。

4.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相对独特的地理区域,其主要特点包括:•经济特点:以农业和工业为主,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地理条件:山地和高原为主,气候多样,资源丰富;•文化特色: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民族文化资源,文化多元。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描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

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

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

(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看P96教材,说出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比较四大区域的不同。

划分理由: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民居生活等。

二.列表比较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看课文,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三.看图L,结合我国地形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分界线。

四.看图Q-X,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概括出我国四大区域的生产、生活的差异,并把图与各地区联系起来。

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2.学生填表,教师引导,并引导分析民居形成的原因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

3.拓展迁移说出你了解的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

四.指导完成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