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合集下载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新品种。
选择育种的意义
选择育种是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中 非常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通过 选择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力
和经济效益。
选择育种的原理
遗传基础
选择育种的原理是建立在遗传学基础上的,通过了解个体的基因型 和表型关系,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适应性
选择育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适应性这个因素,即选择的个体应该 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保证新品种的稳定性和广泛适应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 求也不同。引种时需要考虑引进植物对本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选择 适应性强的品种。
遗传多样性原理
引种时应该尽量选择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品种,这样可以增加引进植物在 本地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引种成功率。
引种的程序
搜集引进植物材料
从其他地区搜集引进植物的种子 、种苗或繁殖材料,确保引进材 料的质量和纯度。
引种与选择育种的联系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 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植物品种的改良和育种水平 的提高。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试验和 观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需要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
在某些情况下,引种和选择育种可以同时进行, 如在引入新的种质资源后,可以在本地区进行选 择育种,以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
确定引进植物种类和品种
根据引种的目的和市场需求,选 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和生态条 件的植物种类和品种。
植物检疫和隔离种植
对引进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的植 物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传播。隔 离种植可以进一步确保引进植物 的健康和安全。
适应性试验
在引进地开展适应性试验,观察 引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 况,评估其在本地环境中的适应 性和生产潜力。

第4章引种和驯化(育种)PPT课件

第4章引种和驯化(育种)PPT课件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1
概述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1
各种作物、各种品种类型对不 同生态环境反应不同,作物的品种 对一定的生态环境表现为生育正常 的反应称为生态适应。
22
在生产上,作物品种对地区生态环 境的生态适应主要是从生育期、产量及 稳产性上得到反映。不同作物、不同品 种类型对生态环境差异的适应能力、在 不同生态环境下分布范围的大小各不相 同。
各种生态因素都是处于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复合体中,都不是单独地对 作物的生长发育起作用,而是通过复合 体起作用,这种起综合作用的生态因素 的复合体称生态环境。
20
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同一地区在不 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也不完全相同,但一般而言, 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 境,包括自然环境和耕作条件,不同的作物、 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或类型,对不同的生态环 境具有不同的反应,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 似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生态地区。
夏至 6月22日
12.06 12.43 13.21 14.05 15.01 16.21 18.51
秋分 9月23日 12.07
12.05 12.05 12.03 12.03 12.02 12.01
冬至 12月22日
12.08 11.32 10.56 10.13 9.20 8.05 5.53
42
影响光照长度的因素还有海拔、 向阳面和背阳面,每日的日照时数不 同;其次海拔还影响光质,高海拔地 区太阳辐射量大,光较强,低海拔地 区的太阳辐射量小,光相对较弱。

第4章 引种与驯化

第4章 引种与驯化

6. 作好选择工作
引种实践-水稻引种
由南向北引种时,选择早稻早熟品种、中熟品 种 或对短日照品种反应迟钝的品种比较容易成 功。 北方水稻引至南方时,因遇高温和短日照,使
发育加快,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导致减
产。宜引晚熟品种,但一般不能进行引种生产。
引种实践-小麦引种

将北方的冬小麦引至南方,由于气温偏高日照变 短,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感温阶段,导致成熟期延 长,甚至不能抽穗结实。
三. 纬度、海拔、作物发育特性 与引种的关系
4、纬度、海拔: 低纬度:高温、短日照 高纬度:低温、长日照 海拔增加100m,相当于纬度增加1度。
第三节 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
一 . 引种的一般规律
考虑作物的发育特性
注意作物对环境反应的敏感性
(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
“春化”是主要因素 (1)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向南引种,不能满 足春花的低温要求,迟熟或不抽穗 (2)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向北引种,生育期 缩短,早熟,但易冻害 (3)冬播区春性品种:向春播区引种,适应,甚 至好于原产地,表现早熟、高产。因日照变长, 变强。但抗病性是一个推广的影响因素。
一. 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二. 气候相似性原理 三. 生态环境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 四. 纬度、海拔及作物发育特性 与引种的关系
一、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1)生态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 显的影响和直接作为作物所同化的因 素称之为生态因素。土、肥、水、温
(2)生态环境:综合起作用的一些生态 因素的复合体称之为生态环境
(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
(4)春播区的春性品种:向冬播区引种,大多为 不适应。表现迟熟和结实不良,易受冻害。春 季光照不充足。 (5)高海拔地区的冬作作物品种:偏冬性,引种 到平原大多不适,反之有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第四章引种1. 引种(广义的和狭义的)。

2. 引种的原理,气候相似论。

3. 名词:生态因素、生态环境、生态适应、生态地区、生态类型、引种驯化。

4. 引种的规律(如:小麦南种北引会怎样?)第五章.选择育种1. 选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区别?如何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任务采取适宜的选择方法?2. 名词:选择育种,系统育种(纯系育种),混合选择育种。

3. 简述品种自然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选择育种的原理)。

4. 简述有性繁殖植物的系统育种和混合选择育种的一般工作步骤,以及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第六章杂交育种1.名词:杂交、杂交育种、轮回(非轮回)亲本、早代测验2.简述组合育种/超亲育种的概念及其遗传机理3.简述亲本选配的概念及原则4.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式及各自的特点5. 简述杂交方式,并简述复交方式的适用范围6.混合法和系谱法的比较7.为了提高选择和育种效率,对不同处理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8.简述杂交育种程序以及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9.简述回交育种的概念、意义10.回交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的主要优点、缺点和局限性11.营养系杂交育种与有性杂交育种的区别第七章杂种优势利用1.杂种优势的概念、度量方法2.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3.杂种优势利用与杂交育种的比较4.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5.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6.选育杂交种的程序7.自交系的概念、应具备的条件8.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9.自交不亲和的概念、类型、要求10.杂种优势衰退的主要原因11.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类型。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12.利用三系制种的方法13.比较有性繁殖植物的杂交育种、营养系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三者之间有何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1.名词:远缘杂交2.远缘杂交在植物育种中的重要作用3.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4.克服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方法5.远缘杂交后代遗传特点、选择特点第九章倍性育种1. 系谱法与系统育种2. 品种与品系3. 杂交种与杂交育种4. 作物育种中,变异是如何产生的?5. 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3者之间有何主要区别与联系?6.名词: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7.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方法第十章诱变育种1.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2. 临界(致死)剂量3. 试从创造遗传变异的途径上对作物育种的方法进行归类,并说明主要的区别。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所谓驯化,则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 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由外地引人种苗或种子后,虽然已经用于 生产栽培,但不能达到开花、结实阶段, 或者根本就不能留种,这只能算是“引种 栽培”,不是引种驯化。 引种和驯化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互 相联系又有区别。引种是驯化的前提,没 有引种,便无所谓驯化;驯化是引种的客 观需要,没有驯化,引种便不能彻底完成 使命。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的一项技术经 济活动,有着明确的经济目的。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的意义 引进适宜栽培的作物,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 类。引进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作物优良品种, 经试验示范后,可直接在生产中利用,有效地提 高我国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并迅速产生巨大经济 效益。据佟大香和朱志华(2001)统计,目前我国 的主要栽培植物大约有600种,其中粮食、经济作 物约100种,果树、蔬菜作物约250种,牧草、; 绿肥作物约70种,花卉、药用作物约180余种。这 些栽培作物中,大约有近300种原产我国,另一半, 即约300多种是陆续从国外引进的。

生态条件可以分为若干类生态因子,如气 候生态因子、土壤生态因子等,其中气候 生态因子是首要的。因此,研究由温度、 日照、雨量等组成的气候生态因子对生物 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型是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 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 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 的作物类型。 作物生态型按生态条件可分为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其中气候生态 型是最主要的生态型,它是在光照、温度、 湿度、雨量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下形成的。

同一物种往往会有各种不同的生态型,如: 水稻中的籼稻(1ndica)是适应热带、亚热 带高温、高湿、短日照环境条件的气候生 态型;粳稻(Japonica)是适应温带和热带 高海拔、长日照环境条件的气候生态型。 不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有一定的困难, 相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则较易成功。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育种学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学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一)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收集
引入品种材料时,首先从生育期上估计哪 些品种类型能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 求,然后确定从哪些地区引种和引入哪些 品种。
(二)引种材料的检疫
引种往往是传播病、虫、草害的一个主要途径。如棉花的枯、 黄萎病都是随国外的引种传入的,此外还有甘薯的茎线虫病 和根腐病。因此,对引入材料要严格检疫,及时清除杂草杂 物。
(1) 长日照作物:这类作物在通过感光阶段时,要求日照时间 在12 h以上,而且光照连续时间越长,就越能迅速通过感光阶 段,使抽穗、开花时间提早。当日照时间在12 h以下时,就不能 通过感光阶段,导致抽穗开花时间推迟,甚至不能抽穗成熟。 (2) 短日照作物:这类作物要求在12 h以下的日照日照时间越 短,黑暗时间越长,感光阶段通过就越快,它们的抽穗开花期 也就越早,而在长日照条件下,则不能通过感光阶段。 (3) 中间性作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反应不敏感,日照 长短对抽穗开花影响不明显。
同一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引种要注意温度生态因子。 (五)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 引入品种的原栽培、耕
作、土壤等情况与引入地区相似时,容易成功。
(六)植物的发育特性:
(六)植物的发育特性 : 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对温度、日 照反应不同的发育阶段,即感温 (春化)阶段和感光阶段。
1、感温阶段 :植物要求有一定温度、水分、空气、营养物质等条 件的总体作用。其中, 温度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根据植物通过 感温阶段所需温度和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甘薯的根腐病
(三)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
1.观察试验:将引入的少量种子与当地推广的优 良品种进行比较。
2.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对于在观察试验中 获得初步肯定的品种进行试验。

第四章 引种 园林植物育种学课件(共37张PPT)

第四章 引种  园林植物育种学课件(共37张PPT)
第二页,共37页。
4.1 引种的概念(gàiniàn)
4.1.及1 意引种义概念
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 迁移到新的地区栽培,叫做(jiàozuò) 植物引种。
简单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 件差异较小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 广,植物不需改变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 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
肥水管理:南树北移节制肥水;北树南移多施氮 肥
光照处理:南树北移进行短日照;北树南移采用 长日照处理
防寒遮阴:南树北移进行防寒保护;北树南移平 安越夏,遮阴处理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4.4.4 引种驯化成功 (chénggōng)的标准
• 引种植物能在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 的条件下正常生长。
• 引种植物能以正常的有性或无性繁 殖方式进行(jìnxíng)繁殖。
第十三页,共37页。
第十四页,共37页。
第十五页,共37页。
第十六页,共37页。
主导生态因素的分析
1 温度:是影响引种成败的具主导作用的 限制性因子(yīnzǐ)之一。其中主要是年 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交替 等特点。
第十七页,共37页。
榕树
• 临界温度(wēndù)是植物能忍受的最低最 高温度(wēndù)的极限,超过临界温度 (wēndù)会造成植物严重伤害或死亡。冬 季绝对低温是南种北引的关键因子。
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
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
的环境。
第三页,共37页。
4.1.2 引种的意义 引种是迅速而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zhíwù)
多样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与创造植物 (zhíwù)新品种比较起来,它所需要的 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

第4章引种和选择育种ppt课件

第4章引种和选择育种ppt课件

2020/5/21
共39页
26
(二)性状鉴定的作用与方法
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保证和提 高育种质量的基础
鉴定方法:直接鉴定与间接鉴定;田间鉴 定和实验室鉴定;自然鉴定与诱发鉴定; 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2020/5/21
共39页
27
三、选择育种的程序
单株选择与纯系(系统)育种程序 混合选择与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本章重难点
➢影响引种的因素 ➢作物引种规律 ➢选择育种原理 ➢选择及选择育种方法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第一节 引种(crop introduction)和驯化 基本概念
➢引种(广义):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 品种(系)以及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引种(狭义):从当前的生产需要出发,从外地区或外 国引进作物新品种(系),通过适应性试 验,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
可分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和多次混合选择法
2020/5/21
共39页
35
一次混 合选择
2020/5/21
共39页
36
多次混 合选择
2020/5/21
共39页
37
2、混合选择 育种程序
从原始品种 群体中进行 混合选择
比较试验 繁殖和推广
2020/5/21
共39页
38
三 、 集 团 混 合 选 择 育 种
2020/5/21
共39页
14
七、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
(一)风土驯化学说:生物体与环境间是对立统 一的关系,生物体的遗传可塑性使其可经过驯化 适应新环境
(二)驯化的方法:选用植物遗传不稳定、最易 动摇的幼龄实生苗作为材料,采用逐步迁移方法, 在新环境下逐步改变原有特性,最终适应新环境, 达到预期驯化的效果

作物育种学 第四章 引种与驯化

作物育种学 第四章 引种与驯化

(2)短日照植物:在日照长的时期进行 营养生长,到日照短的时期进行花芽 分化并开花结实。如水稻、玉米、谷 子、高粱、甘薯、棉花、大豆、花生、 烟草等。 (3)中间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 感,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如番茄、黄瓜、四季豆、苹果、桃等。
光照的长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北半球:夏至(6/21)光照最长,冬至(12/22)最短。 从春分到秋分(夏天), 高纬度的北方日照时数 >低纬度的南方;从秋分到春分(冬天), 高纬 度的北方日照时数<低纬度地区。
(1)高温型作物:晚春播(4/10后)、夏播作物。 高温是植物南引的关键因子。 (2)低温型作物:早春播或秋播作物。冬季绝 对低温是南种北引的关键因子。 一般说来:温度升高能促进生长发育,提 早成熟(积温够了即可);温度降低,会延长生 育期。 温度一般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低于 低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温度低于平原地区。
(2)南种北引: 原产低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
作物,有春播、夏播之分(如水稻有早稻、
晚稻)。春播品种, 感温性较强而感光性较弱
(长日照环境);夏秋播品种, 感温性弱而感光
性强。引种到北方: 不能满足对温度和短日
照要求:往往会延长生育期, 延迟成熟, 营养 器官增大;存在能否安全成熟的问题。 注意:①引早熟种;②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 ③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引早熟种。
2、光照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昼夜交替的光周 期、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一般而言,光照 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在发育上:有的对光照长短和强弱反应 比较敏感,如大豆。有的比较迟钝,如花生。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 (1)长日照植物:在日照短的时期进行营养生 长,到日照长的时期开花结实。如小麦、大 麦、黑麦、豌豆、洋葱、甜菜、胡萝卜、莴 苣、苜蓿等。

引种

引种

菠萝能忍受的极限低温是-1℃, 如果冬季出现0℃以下低温的 地区引种,会因为冻害影响 生产栽培效果。
**夏季高温 制因子。
是北树南引和喜冷凉不耐高温蔬菜的限
柑橘能忍受的临界高温为57.22℃, 但如栽于干燥地带,气温38℃时 就会发生落果现象,果实、枝梢会灼伤。 生长起始温度和临界高温决定了喜冷凉不耐高温蔬菜实际生 长期的长短。 大白菜的生长起始低温约7℃,临界高温约25℃, 沈阳:7℃—25℃的天数为80-90天, 北京大青口大白菜生长发育需要: 7℃—25℃:110天 因此,北京大青口大白菜引种到沈阳栽培,会因为热量不够而 缩短生育期,导致叶球变小,总产量下降。
逐代迁移驯化法
实生苗对新的环境条件虽有较大的适应能力,但当引种地与原产地气候 条件相差太大,超越了幼苗的适应范围时,引种即难成功,应采取逐 代迁移驯化法进行引种。
多代连续驯化法
从驯化的实生后代中选出相对适应能力最强的若干个体, 进行适当保护,待开花结果后采种,再在当地播种培育选 择。一代代累积加强其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
**积温
有效积温
不同树种、同一树种不同品种对积温的要求不相同。 柑橘栽培所需积温要4000℃以上地区。 葡萄栽培所需积温要2000℃以上地区,以哈尔滨引种葡萄为例: 品种 极早熟 早熟 中熟 晚熟
积温 哈尔滨活动积温保证率 2000℃—2400℃ 100% 2400℃—2800℃ 95% 2800℃—3200℃ 75% 3200℃—3500℃ 从哈尔滨的活动积温保证率可看出,哈尔滨只适合引进极早熟、 早熟、中熟品种栽培,而且中熟品种的活动积温保证率只有75%。 喜温蔬菜在有效积温值相差200-300℃的地区相互引种对生长 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不明显,超过此数,有效积温差异越大,生长发育和产量 的差异越大。

《引种驯化选择育种》课件

《引种驯化选择育种》课件

选择育种
什么是选择育种?
利用人为干预的方式,以优异的个体为亲本,遗传优良性状,快速繁殖选育出更适应环境和 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合适的亲本以及合理利用遗传力学原理进行配种。
选择育种与传统育种的对比
创新性强、富有成效、可预期、成本低等优点,以及遗传纯度、杂交障碍等问题。
《引种驯化选择育种》 PPT课件
本次课件将介绍引种、驯化和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实践案例,帮助 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
引种
什么是引种?
将外来种质引入国内从而扩 大遗传资源、增加遗传变异, 实现优良பைடு நூலகம்因的引入和利用。
为什么需要引种?
增加遗传多样性、改善遗传 品质、提高植物生产能力和 适应性。
增加遗传多样性、提高种植业生 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引种驯化选择育种的 前景
借助新技术为种植业注入新活力、 促进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和加快新 品种推广。
建议和展望
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龙头企业的扶 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普及种 植业科技知识,提升农民技能和 收入。
引种的方法和步骤
广义和狭义引种、实地和间 接引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驯化
什么是驯化?
通过选择、繁殖、培养等手段, 使在野外生长的种变成适合人工 种植的品种。
驯化对种植业发展的意义
增加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的 产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 动效益。
驯化的方式和原则
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以及选择 合适的环境和适应力强的品种进 行驯化。
实践案例
1
大豆的引种驯化选择育种
引种优质种子、驯化早熟且抗逆的品种、选择抗虫抗病的品种进行选育。

引种和选择育种

引种和选择育种


性状鉴定与选择
一、 原 二、 方 则 法
三、 总

一、原 则
1. 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客观准确;
2. 试验地均匀一致,相同条件下鉴定;
3. 设对照,设重复;例:抗病性鉴定,年份间病 轻、病重,设对照可解决。
4. 育种初期到后期,鉴定的材料由多到少,手段
由粗到精。
二、方法
1 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
2 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
① 引早熟种;
② 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
③ 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引早熟种;
(2) 北种南引:
① 生育期缩短,出穗早,穗粒小,粒重降低,
经济性状变差;
② 还有北方温差大,积累多,南方则反之;故
总的说来北种南引不好,采用早播种、早追
肥、密植等措施有的也能高产。
(3)高低引种: 主要是温度的差别,还有光质的问题。
引种与选择育种
一、引种驯化的含义和作用
1.引种: 广义:泛指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
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
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 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 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 方法。
一、引种驯化的含义和作用 2.驯化:
将引入的外地或外国的品种(系),经选择培 育成本地推广的作物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引种驯化”和“引种栽培”区别:
“引种驯化”:一般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
到种子(开花结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本地基本
上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引种栽培”:则是从外地引进种子或种苗,虽
然已应用于生产栽培,但不能达到或产品收获时还
三 引种程序
1. 引种目标的确定: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第一节引种和驯化一、引种的意义(一)概念1.所谓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或有价值的品种资源,经过试验成功后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1.繁殖器官(如种子)、○2.营养器官(如果树的枝条)○3.或染色体片段(如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

)2.所谓驯化,则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3.引种和驯化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

a引种是驯化的前提,没有引种,便无所谓驯化;b.驯化是引种的客观需要,没有驯化,引种便不能彻底完成使命。

4.引种的目的如果在于直接利用,则须注意一定的引种规律;如果在于间接利用,即从原始群体中通过选择培育、驯化育成新作物或新品种, 则要探讨其一定的驯化规律。

(二)引种的意义1. 解决当地对品种的需求,发展农业生产。

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类,如广陆矮4号;广东园果种黄麻→江、浙,增产7-45%,→河北、山东增产37-81%。

目前我国的主要栽培植物大约有600种,大约有近300种原产我国,另一半,是陆续从国外引进的。

玉米、棉花、甜菜和甘蔗、花生、芝麻。

我国现有栽培蔬菜约209种,原产于我国(包括次生起源的)只有41种。

我国目前栽培的主要果树如苹果、葡萄、甜橙、番木瓜、芒果、石榴、核桃、香蕉、菠萝、草莓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的甘薯、马铃薯、蚕豆、黄瓜、番茄、向日葵、可可、咖啡、烟等不仅大大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类,有效的改善种植结构,而且大大地增加了我国的产品和产量。

2. 扩大良种的种植面积延伸作物种植界限番茄从原产地墨西哥、秘鲁一带传入我国,大面积种植才几十年,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蔬菜。

3. 提高产量4. 改进品质如陆地棉引种5. 充实育种资源如IR系统,从意大利引进的小麦品种阿勃、阿夫等作亲本育成的良种占了很大比如说例。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为了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地理上远距离引种,应重视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相似性。

畜牧学-4-育种

畜牧学-4-育种
康和发育状况选择外,应特别加强系谱审查,注意亲代和同胞的生产 力高低;引入个体间不宜具有亲缘关系,♂应来自于不同品系。年幼 健壮个体可塑性大引种易于成功。
3. 合理安排调运季节。避免在严寒酷暑引种。
4. 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加强种畜检疫,以防疫病传入。
5. 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创造与原产地相近饲养管理条件。 6. 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选择适应好的个体留种,坚持留强去弱,避免
家畜一切性状都不是一个由小到大的放大过程,它们都是在不同的生
长发育时期形成与表现的。 家畜生长发育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受精卵→C分裂
与分化→组织器官→死亡。人们只着眼于经济性状和对人类利用最理
想的年限,当某家畜一旦发挥尽经济效益和利用年限后就被淘汰。
18
一、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1. 生长:是指家畜达到体成熟前体重的增加,即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组
的终止。
19
4. 意义
了解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可按所处生长发育阶段 给予相应的外界环境,创造动物性状充分表现 的条件,达到不断改进动物品质和提高其产品 产量的目的。
可以根据动物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各种鉴定,按 生长发育规律进行选择和培育种用动物,以获 得新的类型。
20
二、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一)生长发育的观测与度量
专门化品种 兼用品种
8
过渡品种
(一)1.原始品种
形成过程: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育种技术水平落后,过程 漫长,饲养管理粗放,受自然选择作用较大的历史条件下 形成的。
如蒙古马牛羊,藏牛羊猪等,终年放牧,气候环境恶劣,夏季酷暑难 耐,冬季严寒缺料,膘情也呈明显的季节性,即夏壮秋肥冬瘦春乏。
特点:① 体小晚熟,体质结实,协调匀称;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和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比值。

株型育种:优良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集中在一个植株上,获最高光能利用率,并将光合产物输送到籽粒中,提高产量。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产量因素收获指数理想株型1.作物育种主要目标性状: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宜和适应机械化。

2.制定育种目标原则:立足当首,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羲培条件3.拟定一种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理由第2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1、名词解释: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2、简述作物的品种类型极其发育特点3.试述无融合生殖在育种中的使用第3章种质资源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起源中心: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裁培)类型的地区。

初生中心:最初始的起源地(原生起源中心;)次生中心: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高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大麦、甜菜等。
(3)中日性作物: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 日照<l2h
3、气候因子与作物生长特性的关系
(1)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 温度↑,生长期缩短,反之则延长。
(2)长日照作物:发育需要低温春化,生长要求长日照。
(四)作物引种实例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提高引种成功的几率,必须综合 考虑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引种目的以及原产地与引 进地的气候生态条件。一般地说,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间 引种比经度相近而纬度不同的南北地区之间引种具有较大 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同纬度地区气候相似,接受太阳辐射 能量与日照长度、温度、雨量是相似的。
(2)秋分→春分
纬度↑,日照长度↓, 温度↓, 雨量↓
(3)海拔↑,温度↓ 。海拔每↑ 100m,温度大约↓ 0.6 °C 2、纬度与作物发育特性(系统发育)的关系 (1)短日照作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喜温、喜湿,发育需要短日
照。如水稻、大豆、玉米等。 (2)长日照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发育需要低温、长日照。如
该理论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引种方式,即生态适应。
(二)有关概念
1、生态因子:指在作物生长的空间里,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 响,并被作物所适应的生态因子,如气候生态因子、土壤生态因 子、生物生态因子等。
2、生态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复 合体,共同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影响,这样的复合体称为生态 环境。
包括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外地(外国)植物→本地 植物。因此从国外引种带有驯化的内涵。
(二)引种的作用 1、引进新作物,扩大作物的种植范围。
原产地的作物种类有限,引种是作物传播的主要途 径;我国4/5的蔬菜种类从国外引进。 2、引进新品种,扩大新品种的推广范围 3、引进新种质,丰富引进地的作物类型和种质资源
二、引种的理论与引种规律
(一)引种的理论----气候相似论
引种=甜蜜的梦想?
为了减少引种的盲目性、增加预见性,20世纪初,(1906年) 德国林学家迈尔(H. Mayr)提出气候相似论。
该理论的要点是:
原产地与引进地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应 尽可能相似,才有可能引种成功。
气候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雨量等。
3、生态适应:生态环境因地、因时而异,不同作物、 不同品种对不同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反应,作物对 一定生态环境表现为生长发育正常,称为生态适应, 育种中最重要的是生育期适应。
4、生态地区: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 的地区。一般而言,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生态环 境大致相同。
5、生态类型(生态型):一种作物中对一定的生态地 区具有最大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或类型。这是自然 与人工选择的结果。生态类型相似的品种,也必然 具有相似的适应性。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引进国外或外地的品种或种为我所用是作物育种的一 种重要手段。利用作物品种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 是作物育种最基本、简易、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本章的重点:掌握引种和选择育种的基本理论、引种 的方法和程序;熟悉选择的基本方法、选择育种的基 本程序。 授课内容
一、引种及其作用
二、引种的理论与引种规律
三、引种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四、选择育种
一、引种及其作用
(一)基本概念 1、引种: 广义引种:指从外地(不同生态区)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
物、新品种以及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狭义引种: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作物新品种(系),通过适应性 试验,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的一种育种手段。
如果没有特指,本章所指的引种均为狭义引种,即生产性 引种。它是重要的育种途径之一。 不过应遵循有关法律规章。 目前各省对引种均有相关规定。如:《福建省农作物种子管 理条例》(2019年7月26日通过,2019年10月1日实施)
北种南引 南种北引
长日照作物
短日照作物
生育期变长(迟熟),营养生 发育快(早熟),营养生
长好, 植株高,通常难通 长不良, 植株矮、穗、
过发育对低温的要求
粒小,产量下降
发育快(早熟),营养生长不 生育期长(迟熟),营养
良, 易受冷害或冻害
生长好,植株高,穗、
粒增大,或不抽穗开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感光性强的水稻品种
1、水稻引种 水稻属喜温、喜湿的短日照作物。
南种北引:纬度↑,日照长度↑, 温度↓,生育期延长,甚至 不能抽穗。所以一般宜引种对光温反应迟钝的早熟或中 熟品种。
北种南引:纬度↓,日照长度↓, 温度↑,幼穗分化提早,抽 穗提前,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分蘖减少,穗短粒少, 产量下降 。因此宜引种原产地生育期长的品种。
根据决定作物生态型的主要生态因子,作物生 态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气候生态型: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 湿度等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态型。
如,水稻的早稻和晚稻,粳稻和籼稻(不同亚种)均 为不同的生态型。前者是受光照影响的季节气候生态型, 早稻对光长要求不高,但晚稻只有在短日照下才能抽穗。 后者则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地理气候生态型。
又如,小麦的生态型有:冬性型(0-7°C, 30-70d),半 冬性型(0-7°C, 20-30d),春性型(南方小麦,温州以南, 015°C, 5-15d),春麦型(高原小麦, 基本无需低温春化 )
土壤生态型:是在一定的土壤理化特性、含水量、 含盐量、pH值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大豆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类型,水稻和旱稻等。
第十四条 申请引种相邻省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单 位和个人,应当向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相邻省是指浙江、江西、广东。从非相邻省引种主要 农作物品种的,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管理的规定执 行。 2、调种:指从外地大批量地调进本地推广品种的种子。
调种是种子工作的环节,无需试种。引种是育种手 段,需经试验与批准。 3、驯化:指使(动)植物通过人工培育逐渐适应与原产 地显著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的过程。
共栖生态型:是和生物因子相互影响、共处于一个 环境中所形成的生态型,例如我国江淮流域气候 温和、湿度大、小麦条锈病发生较重。经过长期 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一些耐小麦条锈 的品种。
(三)纬度、海拔与作物生长特性的关系
1、纬度、海拔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1)春分→秋分
纬度↑,日照长度↑, 温度↓, 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