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十五)及答案
(2017届)全国卷历年高考古诗阅读题目及答案
• (2)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2分) 答案:C
•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 事;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③用来批判炫 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②用来讽 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 奢华。 •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 关心政治的传统;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③ 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答案:C
• 6.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995 年全国高考题) 答案:D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 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 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 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 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 2、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a)春天、(b)夏天、(c)秋天、 (d)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
•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 今暝将渠俱不眠。 •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 当场意气射生来。 •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2015-2017年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及答案
】I【新课标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分)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14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A.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B.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D.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E. 分)6(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下笔春蚕食叶声“.本诗的第四句15 】II【新课标送子由使契丹轼苏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②①。
,湖山应梦武林春沙漠回看清禁月③。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②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①注[州。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③ ”彼李揆,安肯来邪?“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他: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14. 分)5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A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B .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C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E 分)6(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15. 】III【全国1白居易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32。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四、【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
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一、【新课标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科网【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5-2017年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三年高考2015_2017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 古典诗歌鉴赏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2017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
2017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一、【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1).BE 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二、【2017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7年高考真题诗歌鉴赏
• 14.(8分) •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
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 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 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14.BE 15. 参考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写出试题下发后,考生奋 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 春蚕在吃桑叶的应试场景,形象生 动的写出了士子们奋笔疾书的场景, 表达了作者的惜才爱才之情。
【新课标I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 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科网【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一)-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一、1.CB2.作者在诗中表现了忧国伤时和怀念诸弟的思想情感。
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
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
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二、3.AE4.①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
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
②思想超脱,见识高迈。
诗人能勘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
(意思相近即可)三、5.BE6.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和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分析:“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
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
四、7.CD8.①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
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
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
②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五、9.AC1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六、11.BD12.情感:①对世风的感叹;②对友人的思念;③对功名的鄙弃。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一、【解析】1.B项,理解和赏析与诗歌内容相反,“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景,“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景。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答案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答案1.运用对比手法,将当年相伴读书时的闲适快乐与现在相逢时的沧桑景象作对比。
2.相会无期的无奈;老友见面的喜悦;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故土的思念。
3.远处平原上树林掩映雾霭之中风景如画,西边群山连绵起伏,江上白帆缓缓而移,眼前结庐孤村静对丛丛青竹。
表达了诗人于竹林饮酒、笑谈中遥望竹外景色时的愉悦满足的心境,对主人清高脱俗的赞赏。
二者都追求人生价值的永恒。
5.异:孟浩然借羊公碑的长存,感慨自己功业无就,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而本诗作者借朋友聚会竹林中饮酒赋诗,笑谈百年奇事,聆听风吹竹叶之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洒脱不俗的人生志趣。
交代观景的立足点;展现鉴湖广阔的水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铺垫。
6.戴诗表达回乡心切;苏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期待)7.描写杨柳环绕,鸳鸯休憩,绿萍涨浮,交代荷花生长的清幽偏僻的环境。
描写鸳鸯双栖双宿,反衬水中荷花的孤寂。
“涨断莲舟路”为下文写荷花无人欣赏作铺垫。
(或交代荷花无人欣赏的原因)8.托物言志、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不肯在春天开放,只在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零的凄凉命运。
借荷花的形象表达词人不愿趋时附势的高雅节操以及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
9.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强了词篇的表现力。
比如,此词上片“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皆用《孟子·公孙丑下》中之语。
下片中的“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皆用《史记》中的语句。
(对于用典的分析,不必全有就可得分。
)10.本首词体现了作者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11.作者先写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意思对即可)12.没有。
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包括答案.doc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 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考答案14. 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
⾼考语⽂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三⽹⼩编整理了历年⾼考语⽂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供参考。
2017年⾼考语⽂古诗鉴赏试题【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这⾸宋诗,完成14~15题。
送⼦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那因远适更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湖⼭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常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物、⽂学皆当世第⼀”。
后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居第⼀。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的家世第⼀,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国使⾂,切莫以家世傲⼈,⽽要展⽰出谦恭的君⼦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的弟弟担⼼,希望他⼩⼼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联表现了诗⼈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14.BD15.表现了诗⼈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
这次虽是远别,诗⼈表⽰也不会作⼉⼥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11分)(新课标3卷)阅读下⾯这⾸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①⽩居易⼀篇长恨有风情②,⼗⾸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④。
世间富贵应⽆分,⾝后⽂章合有名。
莫怪⽓粗⾔语⼤,新排⼗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元”“短李”。
李绅⾝材矮⼩,时称“短李”。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附选择题解题思路
1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 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 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 是否得到认可。
•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 炫耀的资本。
•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 14.CD
• 15.(1)对遇 的不平、无奈。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附选择题解题 思路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乡,里不献恰当贤的先两德项行是,(朝5分廷)列爵待公卿。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自肃惭穆衰而病怡心人神的耗环境,,赖衬有托群出公作鉴者裁的喜精悦。
•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 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 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 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 11.简要赏析尾联 的表达效果。(5分)
•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 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 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练习(十五)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11分)
水龙吟西湖怀古
南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①,天吴移水②,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力士推山: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丁力士推山的故事。
②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前句为“果”,后句为“因”,引出怀古思绪。
B.“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句用铺叙手法展开对西湖景致的描写。
C.“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句作者斥责豪杰们都忘却了当年收复中原的决心,表达他一人孤独奋战的无奈之情。
D.“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
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
E.全词运用了衬托、反问的手法。
词的上阕以美景衬哀情,抒兴亡之思。
下阕由怀古转入伤今,直抒胸臆。
2.有人评论此词“达情曲而蕴蓄”,请结合下阕内容加以赏析。
(6分)
二、(2016·西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11分)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3.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
4.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11分)
巴西①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
②万井:指巴郡。
舂容:江水冲击之声。
5.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6.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6分)
四、(2016·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11分)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唐·岑参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
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7.清代有学者评价岑参这首诗是“景中含情,言外有意”,请结合诗歌首联分析。
(5分)8.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1.CE
2.本首词表达情感委婉含蓄,下阕通过反问“藉何人、雪当年耻”表达作者为国势的危殆而焦灼;接着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登临的怀古伤今之情,再通过想象神人推山移水,把西湖变成农桑之地,不再是达官贵人的寻欢作乐的地方,而能有益于人民,含蓄地表达作者郁愤的心情;最后借潮抒怀,希望能用钱塘江水来雪国耻,以慰岳飞在天之灵。
作者通过多重想象,将忧国伤时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而深刻。
3.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深山采樵图。
(2分)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人劳动的艰辛。
(3分)
4.抒发了获得劳动果实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
(3分)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
(3分)
5.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
(2分)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
(3分)
6.本诗表现的情感有浪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
(2分)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2分)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备感欣慰。
(2分)
7.首联是写春风细雨中渭城西郊的嫩绿小草和刚绽开的花儿格外引人注目,看到这生机盎然的春景,诗人心情无比愉悦;(3分)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自己才华待展且地位卑贱(被“踏作泥”)。
(2分)
8.颈联写诗人看着镜中白发,想到官位低微,感到多年努力没能换来成功而起了自怜、羞愧之心,不由得后悔自己放弃了恬静的隐居生活;(3分)尾联写想到辋川的美景适合隐居,希望能提着酒去和友人一起享受隐居的生活,心中不禁产生了欣喜之情。
(3分)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能力。
C项,这句词是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
也对“百年”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的鞭挞。
E项,上阕运用衬托手法,下阕运用反问、用典手法。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达情曲而蕴蓄”的意思是情感表达委婉,但情感蕴蓄深沉。
词的下阕开头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在改天换地的时候,无人能扭转乾坤,洗雪耻辱的感慨。
接着用“感伤”直接表达对古今的伤感之情,“发挥英气”展示了情感的汹涌澎湃。
接着运用神话传说,要把西湖变成农桑之地,表达对当年南宋统治者留恋山水,“直把杭州作汴州”,无心收复失地的批评指责。
最后要借钱塘江潮洗尽岳飞当年的遗憾之泪,表达沉郁的爱国之情。
下阕运用了反问、用典的修辞手法,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虚写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3.略
4.略
【诗歌鉴赏】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世俗,以隐士终老。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在这首诗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本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含蓄地表达了隐居的幽趣。
首联上句“采樵入深山”写的是采樵人,意思是说,樵夫打柴进入深山。
下句采用顶针手法,“山深”连接上句的“深山”。
“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
作者捕捉“桥崩”“卧槎”“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
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劳动的艰辛。
后四句写日暮时拄着手杖唱歌返回,渲染了萧然旷远的意境。
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
5.略
6.【诗歌鉴赏】
诗歌首联照应题目中的“观江涨”,描写一夜雨后,江水猛涨的状态,江水波涛汹涌冲向远处的山峰。
颔联,描写江水之大,驿亭像盖在江水上一样,整个巴郡都能够听到江水冲击堤岸的声音。
前两联主要从正面描写江水之大、之猛。
颈联,使用拟人的手法,写高飞天宇的鸟十分发愁,江水冲击的泥沙困住了老龙。
这两句诗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
尾联,写作者的处境,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备感欣慰。
7.略
8.略
【诗歌鉴赏】
诗歌首联,描写了初春诗人行于渭城西郊所见的景色:春风细雨中的渭城西郊到处是细嫩的小草和新开的花朵,但是很多小草和花朵都被踏为泥土。
诗人描写了早春美丽的景色,表现了春景的生机勃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踏作泥”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地位的卑贱,得不到赏识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颔联,描写秦女峰上的白雪和胡公陂的落日。
颈联,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内心的忧愁。
诗人看到镜中的白发,想到自己微薄的俸禄,内心十分忧愁;后悔自己当年离开归隐之地,如今又想到了旧时的溪水。
尾联言志,写自己听说辋川是隐居的好地方,想提酒去和友人一起享受隐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