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春版四年级下册《三字经(节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2.3三字经(节选)教案2长春版
《三字经》(节选)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学则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教学资源、北洋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作出尝试,在教学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
板书:(节选)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小结: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古文,三字为一韵,读来琅琅上口,但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与现代文读法差别很大,初次接触,学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朗读,为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这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在边观察私塾先生图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拿书教学生诵读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想象、体会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达到参与学习的目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2.3三字经(节选)教案4长春版(最新整理)
《三字经》格式要求:页面设置:上、下页边距为2.5厘米;左、右页边距为2厘米.题目:宋体三号、加粗正文:宋体小四号行间距:1。
5倍行距教学步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具及相关资料的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定为黑体小四号正文小标题:(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宋体小四号,加粗。
设计理念:楷体、小四号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三字经》小班示范课精品教案通用
《三字经》小班示范课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节的内容。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诗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教育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解释《三字经》第一章节的诗句含义,强调“性本善”和“教之道,贵以专”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例子讲解诗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句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诗句,并进行默写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字经》第一章节2. 板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三字经》第一章节的诗句,写一篇关于教育的短文。
2. 答案示例: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善良的本性,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不同。
因此,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育之道,贵以专,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三字经》第一章节的诗句含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兴趣。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全消化吸收,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三字经》的内容,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诲,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背诵2. 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兴趣的落实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与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节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主要讲述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的天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习性会逐渐变得不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三字经》第一章;2.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章的含义;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背诵《三字经》第一章,理解并掌握第一章的含义。
难点: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三字经》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三字经》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第一章,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第一章的内容,特别是“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一观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与“性相近,习相远”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6.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解和例子。
六、板书设计板书《三字经》第一章板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答案:性相近,习相远意味着人们的天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习性会逐渐变得不同。
2. 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践行“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的。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三字经》教案(精选10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教案(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教案篇1教学目的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
(相机进行评价)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晓理:(一)、自读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1、讲(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出示图片)(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3)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4)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5)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6)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8)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此章节主要阐述了人性的本质及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第一章节的朗读和背诵。
2. 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节,理解其中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三字经》字帖、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的名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字经》第一章节的学习。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第一章节。
(2)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展示“性相近,习相远”的情景。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的例子。
4.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教之道,贵以专”的道理。
(2)指导学生运用《三字经》中的句子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根据例题,自主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
(2)学生互相交换解答,教师点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节。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三字经》第一章节的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三字经》教案(精选
《三字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的第一章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三字经》的起源、作者、背景介绍,以及经典语句的解读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学习《三字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三字经》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解读和实际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三字经》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三字经》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 讲解新课(1)逐句解读《三字经》的经典语句,分析其内涵。
(2)通过例句,展示《三字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运用《三字经》中的语句,进行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2)组织小组讨论,探讨《三字经》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默写《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
(2)选取一些生僻字词,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经典语句。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2. 内容:(1)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概要(2)经典语句解读(3)实践情景引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
(2)选取一个生僻字词,写一篇短文,阐述其含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示例:诚信诚信者,天下之达道也。
《三字经》有云:“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诚信待人,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三字经》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3.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三字经》的内容概述3.《三字经》的道德教育意义4.《三字经》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对《三字经》的了解和阅读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讲解《三字经》的内容(1)教师逐句解读《三字经》,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谈谈对《三字经》中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
3.分析《三字经》的道德教育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从《三字经》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要点。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三字经》中的道德规范。
4.传授《三字经》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朗读《三字经》,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把握。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三字经》中的道德规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字经》的道德教育意义。
(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背诵《三字经》前三页。
2.结合《三字经》中的道德规范,写一篇关于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美德的作文。
3.家长协助孩子一起阅读《三字经》,共同探讨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三字经》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作文质量:评价学生作文中关于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对《三字经》的实际运用水平。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节选)》教案设计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节选)》教案设计篇一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
板书:(节选)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小结: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古文,三字为一韵,读来琅琅上口,但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与现代文读法差别很大,初次接触,学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朗读,为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这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在边观察私塾先生图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拿书教学生诵读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想象、体会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达到参与学习的目的。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1、读准字音师:这篇文章的多音字较多,为让大家读得更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些文字投影:窦燕山择邻处教知道教五子弟于长非所宜跟老师一起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导诵读全文师:把这些文字送入课文,便体会读法,便练习学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师纠错―学生跟读(设计意图:文中多音字、易读错字很多,学生除度,会手足无措,设计老师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正确的导向,降低朗读的难度,使学生有兴趣探究学习,并为规范朗读打下基础)3、逐字、句,翻译理解师:针对古文,要想知道他讲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内容,就要把他翻译过来,请同学们想一想,翻译古文有哪些方法?板书:看注释查字典问老师同学交流上网查找师:请你们运用、选择其中的一些方法,自己翻译1-5行文字自译后,合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划上?号。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教案设计(精选7篇)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教案设计(精选7篇)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
板书:(节选)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小结: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古文,三字为一韵,读来琅琅上口,但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与现代文读法差别很大,初次接触,学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朗读,为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这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在边观察私塾先生图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拿书教学生诵读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想象、体会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达到参与学习的目的。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1、读准字音师:这篇文章的多音字较多,为让大家读得更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些文字投影:窦燕山择邻处教知道教五子弟于长非所宜跟老师一起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导诵读全文师:把这些文字送入课文,便体会读法,便练习学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师纠错―学生跟读(设计意图:文中多音字、易读错字很多,学生除度,会手足无措,设计老师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正确的导向,降低朗读的难度,使学生有兴趣探究学习,并为规范朗读打下基础)3、逐字、句,翻译理解师:针对古文,要想知道他讲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内容,就要把他翻译过来,请同学们想一想,翻译古文有哪些方法?板书:看注释查字典问老师同学交流上网查找师:请你们运用、选择其中的一些方法,自己翻译1-5行文字自译后,桌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划上?号。
四年级下册三字经教案
篇一:《三字经》阅读教案《三字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
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旧促新1.学生背以前学过的三字经。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国学三字经礼仪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22页,试着读读课文吧!二、学生初读课文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三、故事激趣,理解课文1.指名学生讲《黄香温席》的故事。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找找看!(4)多种形式练读。
2.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谁来说说?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师: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4.多种形式练读。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帮助学生诵读并理解《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纠正读音,读出节奏。
(2)讲解《三字经》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到生活中。
2、难点(1)理解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2)让学生将《三字经》中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三字经》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生僻字词和难懂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故事法:讲述与《三字经》相关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三字经》中的道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如书法、国画、京剧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读物,从而引出《三字经》。
2、介绍《三字经》(1)简单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历史地位。
(2)讲解《三字经》的特点,如三字一句、押韵顺口、内容丰富等。
3、诵读《三字经》(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错误。
(3)分组朗读、个人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4、理解文意(1)逐句讲解《三字经》的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中,“初”指刚出生,“性”指本性。
(2)结合故事和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比如,讲解“香九龄,能温席”时,讲述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5、讨论与分享(1)组织学生讨论《三字经》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三字经》中的道理。
6、背诵与巩固(1)引导学生尝试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长春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6.三字经(节选)(相关资料)-教学材料
6.三字经(节选)相关资料:中国《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
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国际从明朝开始,《三字经》就已流传至中国以外的国家。
根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
1579年,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罗明坚,到澳门学习中文,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三字经》,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
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首先研读的就是《三字经》。
其中一位学生罗索兴将它翻译为俄文,后入选培训教材,成为俄国文化界的流行读物。
1779年,彼得堡帝俄科学院又公开出版了列昂节夫(1716~1786年)翻译的《三字经及名贤集合刊本》,因其内容与当时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推行的讲求秩序的“开明专制”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荐给俄国公众”并走向民间。
“俄国汉学之父”俾丘林(1777~1853 年)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更明晓《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他在1829年推出《汉俄对照三字经》,并称《三字经》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
当时俄国教育界在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于是《三字经》成为“俄国人阅读中文翻译本的指南”,成为当时社会流行读物。
普希金细读后,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
普希金研读过《四书》、《五经》,但对《三字经》情有独钟,如今普希金故居还珍藏着当年他读过的《三字经》。
2024年《三字经》标准教案(常用
2024年《三字经》标准教案(常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的第一章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三字经》的起源、作者介绍、诗词的韵律特点以及经典句式的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三字经》的韵律特点,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三字经》的韵律特点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重点:掌握《三字经》的经典句式,以及作者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三字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部经典著作。
同时,通过讲述《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三字经》的韵律特点,如句式、韵脚等。
(3)讲解经典句式,阐述其寓意。
3. 实践:(1)让学生朗读《三字经》中的经典段落,感受其韵律美。
(2)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句式进行诗词创作。
4. 例题讲解:选取《三字经》中的典型例子,详细讲解其句式结构、韵律特点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学习《三字经》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标准教案2. 内容:(1)第一章:起源、作者、历史背景(2)第二章:韵律特点、经典句式(3)第三章:实践与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内容。
(2)运用所学句式,创作一首以“孝”为主题的诗词。
2. 答案:(1)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内容。
(2)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三字经》的资料,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2)组织学生参加《三字经》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小学试讲三字经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背诵、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了解《三字经》内容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三字经》中的历史知识。
2. 《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1. 《三字经》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三字经》中道德观念的领悟。
教学准备:1. 《三字经》教材。
2. 多媒体课件。
3. 朗读、背诵、讲解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第一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字经》的韵律美。
2. 学生跟读,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课文讲解1. 教师讲解《三字经》第一段的内容,包括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
2. 引导学生理解生僻字词,如“曰、乎、也”等。
3. 讲解《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如孝顺、礼仪、诚信等。
四、朗读与背诵1. 学生分组朗读《三字经》,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跟读,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节奏。
3. 学生背诵《三字经》第一段,教师检查。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字经》中的历史知识和道德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熟读《三字经》第一段,争取背诵。
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背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三字经》中的历史知识和道德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生僻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巫溪县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2.3三字经(节选)教案3 长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三字经节选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介绍、自学、同桌讨论等学习形式,丰富对《三字经》21—26节内涵的了解,学习古代名人圣贤刻苦学习的精神.
2、朗读、背诵《三字经》21—26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三字经》就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读本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
5、古代的圣贤都如此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勤奋学习。
6、指名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齐读.
7、22节中讲的“赵中令"是指一个名叫“赵普”的人,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时他担任中书令,身居宰相高位。关于“赵中令”赵普勤奋学习的事,我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8、齐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2)生交流后板书课题。(本次习作:游__________)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板块二指导选材,明确要求
1。指导选材。
(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语段.
(3)师指名朗读对话。
(4)引导选材。
①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
②示例: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③师指导: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什么是身边的景物?
④生交流后师小结: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大海,壮丽的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开封铁塔、大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等。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