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情歌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湖南省土家族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土家族民歌以其朴实淳朴的表达方式,真挚感人的情感表达和细腻多变的音乐形式,成为土家族文化的瑰宝。

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湘西土家族民歌面临着一些挑战,同时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促进着其传承与发展。

传承是土家族民歌发展的首要条件。

湘西土家族的民歌传承自古而今,一直是口头传承。

通过家族和村落的长辈传授给后辈,民歌得以代代相传。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转变和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追求,土家族民歌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需要加强对土家族民歌传统知识的整理和记录,以及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传授,才能确保土家族民歌的传承。

在传承的基础上,湘西土家族民歌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土家族民歌多以生活琐事和情感表达为主题,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情感体验。

在现代社会,土家族民歌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与年轻一代产生共鸣。

这就需要创作新的歌曲,选取新的主题,用现代音乐表现方式来传递土家族民歌的内涵和情感,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除了传承和创新,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发展还需要有效的保护和支持政策。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土家族民歌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土家族音乐家和歌手的培养和扶持,提供更多的演出和宣传机会,让土家族民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还应加强对土家族民歌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对土家族民歌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其在大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湘西土家族民歌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不仅对土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丰富和发展中国民歌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传承、创新和保护,湘西土家族民歌能够更好地走进现代社会,与年轻人产生共鸣,为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学视域下的湘西黔东土家族民间音乐文化

民族学视域下的湘西黔东土家族民间音乐文化

民族学视域下的湘西黔东土家族民间音乐文化湘西黔东土家族是中国土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其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贵州等省份。

土家族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服饰、语言、音乐等文化表现而闻名,而民间音乐更是土家族文化的精髓之一。

本文将从民族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湘西黔东土家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土家族音乐的特点土家族音乐是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土家族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歌谣、山歌、舞曲、民乐等。

歌谣和山歌是土家族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形式。

1.歌谣土家族的歌谣是一种口头传承的音乐艺术形式,通常由一位歌手和一群合唱者共同演唱。

歌谣的歌词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劳动生活、爱情情感等题材,歌词朴实真挚,表达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感情。

在歌唱形式上,歌谣通常采用交叉对唱、领唱和和唱的方式,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2.山歌山歌是土家族民间音乐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是土家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作的歌曲。

土家族的山歌在演唱形式上有融合了起立式合唱、过堂式合唱、庙会式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在音乐风格上,山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富有激昂的气息,能够充分展现土家族人民的豪迈和激情。

土家族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古代,土家族音乐主要是口头传承和民间创作,没有统一的谱记系统,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师徒传承和家族内部传承。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土家族音乐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宣传、保护和传承。

在20世纪,土家族音乐开始进入专业化的舞台表演领域,成为了舞台演出的一种传统文化元素。

以音乐为载体的文化交流和演出也逐渐扩展到了全国乃至国际范围,使得土家族音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认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土家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正在面对诸多挑战。

一方面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土家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难;另一方面则是土家族音乐本身的传承体系日益薄弱,传统的师徒制度和家族内部传承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土家族风格歌曲《阿妹出嫁》演唱特点分析

土家族风格歌曲《阿妹出嫁》演唱特点分析

土家族风格歌曲《阿妹出嫁》演唱特点分析作者:梁潇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4期【摘要】歌曲《阿妹出嫁》是作曲家孟勇先生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首具有土家族风格的创作歌曲。

孟勇先生的创作扎根于湖南地方特色,作品情感丰富细腻,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色彩,描写了一位土家族新娘出嫁时的欣喜以及对家人和家园的恋恋不舍。

【关键词】《阿妹出嫁》;土家族风格;演唱处理;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616;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一、湘西土家族歌曲风格特点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

闲暇之余,土家族人民通常会演唱情感充沛优美婉转的小调,其内容一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婚嫁是非常著名的习俗,因此,土家族人民创作出了哭嫁歌,用来表达待嫁新娘对亲人的不舍之情,是一种边哭边唱的表现形式,感情丰富,被誉为“中国式詠叹调”。

二、歌曲《阿妹出嫁》风格特征(一)歌曲创作背景声乐作品《阿妹出嫁》是由孟勇先生作曲,金沙先生作词合作完成的,两人在创作中碰撞出了动静结合的曲与词,歌曲曲调取材于湖南湘西土家族,以土家族婚嫁习俗为题材,旋律借用苗族哭嫁音乐,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创作技法完美融合,歌词贴近生活,旋律活泼欢快,刻画了土家新娘出嫁时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向往,将女子出嫁前的心理活动描述得真实感人。

歌曲虽并未说明是哪一位新娘出嫁,但歌词中把主人公的善良、孝顺、感恩等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湘西民间传统艺术中,土家族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凭借其情真意切的语言艺术道出了土家族人民的真与纯。

(二)歌词赏析1.歌词丰富的修辞手法歌曲在引子部分用“石榴开花”预示着“阿妹出嫁”,采用了比兴手法,借物寓意,石榴开花了意味着小阿妹长大了,像娇艳的石榴花一样夺目美丽。

“阿妈的乳汁把我喂养,阿妈的背篓把我背大”“出嫁了谁给阿妈梳白发,出家了谁与姊妹说悄悄话”等一系列的排比句,对仗工整,想到阿妈的养育之恩,想到姊妹之间的感情,伤感慢慢涌上心头,离别之情难以言表,这就要求演唱者要精巧地表达出阿妹欢喜又不舍的矛盾心情,诉说出对家人和家乡的不舍。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人民创作演唱的民族音乐形式,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表演形式,展示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被誉为中国民歌宝库。

在湘西土家族社会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民歌经过世代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调和唱腔。

每当有重要的节日、婚礼、葬礼等庆典之时,土家族人民都会以民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创作和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歌的创作源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湘西山区,劳作繁忙,生活艰辛。

他们的民歌多以劳动、生活、爱情等为主题,以真实、朴实的语言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景。

民歌的传承依靠口传和师徒传授。

在土家族社区,老一辈的人们会通过口述的方式将民歌传给后人,同时会与年轻人进行有意识的音乐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民歌的旋律和歌词。

民歌的发展得益于各种演出和比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土家族民歌逐渐走出湘西山区,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土家族人民会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民族文化,同时也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民歌交流,吸收各地的音乐元素,丰富和发展民歌的创作和表演形式。

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政策和资金支持。

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通过制定相关的文化政策和投入资金,鼓励土家族人民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民歌艺术。

他们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使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接受民歌教育和培训,保护和发展土家族民歌的传统。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政策等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保护和发展,才能使土家族民歌在未来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音乐享受和文化体验。

湘西土家族民歌赏析

湘西土家族民歌赏析

湘西土家族民歌赏析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是祖先数千年来创造的极其丰富而宝贵的财富,是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是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是维系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也是联系、沟通世界的桥梁。

那么,作为土家儿女在继承自己民族瑰宝、不断使其发扬光大的同时如何在教学工作中让这个软实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呢?我认为需从土家民歌赏析入手。

只有真正听懂了、理解了土家族的民歌,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土家族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不断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下面就如何欣赏土家族民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了解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种类湘西土家族民歌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在流传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以下类别:①山歌(如薅草锣鼓);②小调(如灯调);③风俗歌(如婚礼歌、丧歌、梯玛神歌、摆手歌、上梁歌等);④儿歌(如催眠曲、游戏歌等);⑤劳动号子(如船工号子、排工号子、岩工号子、拖木号子、挑工号子等)。

二、了解土家民歌的曲情特点湘西土家族民歌中,包含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节奏和曲调。

声乐旋律的语言具有造型性和动力性。

所谓声乐旋律的造型性是指声乐艺术的字与声相契合后的字声关系的结构样式和不同形态。

声乐旋律的动力性包括旋律的和声动力、织体的变化性和调式、调性的变化。

土家族土语民歌主要用五声音阶调式,音调以窄小声韵为主,偏重小调色彩,偏爱级进和窄音程的旋法,节奏一般比较舒缓中庸,唯跳丧的节奏跌宕多变。

湘西土家族民间歌曲一般的音例是so、la、do、re、so。

以这几个音例为基础,加上迂回润色,从而形成了动人的、十分有特色的旋律。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2、演唱形式独特
2、演唱形式独特
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独特,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其中, 独唱最为常见,演唱者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婚姻、家庭的和对自由恋 爱的追求。而对唱则多用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爱意和依恋。
2、演唱形式独特
合唱则是一种集体表达的方式,通过众多女子的共同演唱,表达了对婚姻制 度的反抗和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哭嫁歌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可以推 断出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据史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在唐宋时期就已有“哭嫁” 之习。而现今的土家族哭嫁歌则主要流传于湘西、鄂西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内涵
1、婚恋观的体现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内容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其中既有对婚姻的 不满和控诉,也有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还有对生活的苦涩和幽默。歌词中常常 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抗争。
一、歌词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歌词常常采用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在 哭嫁歌中经常出现的“蝴蝶双飞”、“鸳鸯戏水”等比喻,表达了新娘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和对夫妻恩爱的期望。又如,“一盏盏黄灯笼,一阵阵白茫茫”,这样 的描述既表现了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目录
01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 历史渊源
02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 文化内涵03ຫໍສະໝຸດ 三、土家族哭嫁歌的 艺术特色
04
四、土家族哭嫁歌的 传承与保护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土家族哭嫁歌,作为土家族女性重要的民间口头表达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次演示将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土家族哭嫁歌进行深入分析。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在土家族的婚礼仪式上,有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即“哭嫁歌”。

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在土家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歌曲的形式特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哭嫁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从歌曲的形式特点来看,“哭嫁歌”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曲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歌曲,更多的是以一种吟唱的方式进行。

在表演时,表演者往往会用哀怨、悲痛的情感来演绎,唱出亡妻离子的伤心之情。

这种哀婉悲切的唱腔,使得“哭嫁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从表演形式来看,“哭嫁歌”往往需要由一位专业的表演者来进行演唱。

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在婚礼仪式上进行,由表演者扮演亡妻离子的角色,以一种亡者的口吻,表达真挚的哀思和亲人的离别之情。

表演者往往会穿着传统的服饰,在吟唱的过程中,还会以一种特殊的舞蹈动作来衬托,使得整个表演更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从文化内涵来看,“哭嫁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和深刻。

“哭嫁歌”反映了土家族人对生死的认识和思考,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哭嫁歌”也反映了土家族人民族性格的坚韧和乐观。

尽管亲人离世,土家族人并不因此而消沉悲伤,反而通过“哭嫁歌”来宣泄内心的情感,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哭嫁歌”也反映了土家族的宗族文化和家庭观念,传承了土家族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依恋之情。

分析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演唱特征

分析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演唱特征

一、湖南土家族民歌的概述湖南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有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而湖南土家族民歌就是其民族特色文化的最好体现。

(一)土家族民歌的产生背景在土家族成立之前,湖南地区就对“巫楚文化”有记载。

据《汉书》记载,楚国地处湘水与沅水流域,当地人“信巫鬼,重淫祀”。

古代乐舞最初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神明,而后的民歌虽然融合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性与族群文明,但还是以古乐舞为基础形成,所以在土家族民歌的产生与发展中依旧能感受到“巫楚文化”的影子。

农耕时期族群的先辈虽然具备自给自足的生活条件,但地形、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阻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村落相邻却隔山而望,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书信来往也不太普及,所以喊唱成了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

民歌因此也被先辈赋予了记录生活、表达情意的含义。

民歌渗透了土家族人的生活中,从产生到发展都在不断丰富着本民族的文化。

 / 彭天钰〔摘 要〕湖南土家族民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凭借其独有的创作特色和别具风格的表演形式颇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县被称为“民歌之乡”,《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作品。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湖南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从整体阐述湖南土家族民歌的产生背景与民歌的分类,并对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作简要概述;第二部分从音乐特征的角度分析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内容,以便理解民歌的架构并为演唱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从民歌的演唱技巧出发,浅析本首湖南土家族民歌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的咬字、气息及润腔技巧,从而为学习土家族民歌的演唱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南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音乐特征;演唱技巧分析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演唱特征音乐理论(二)土家族民歌的分类土家族民歌所包含的种类繁多,在现今的研究中也有多种分类方式,此处以较为普及的一种分类进行说明。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浅析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浅析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浅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湖南省的西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有一块神奇而又迷人的土地,这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她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她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俗的民族,这样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蕴育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生活习俗并形成了今天独特的民族文化,如摆手舞、土家打溜子、毛古斯等。

在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中国式咏叹调”之称的哭嫁歌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上去考察研究土家族文化。

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土家族文化以及相关艺术的论著,但笔者发现更多的是从语言、文化、风俗等方面上去谈论土家族文化以及土家族的发展演变史。

而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文化等发展水平,更能反映人们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心理状态,笔者旨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音乐实践,从对哭嫁歌的产生背景、思想文化内涵、艺术特点,传承与保护方面进行初略的探讨。

一、民歌的简介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众所周知,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留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历史、语言、生活风俗等差异,使得各民族的民歌风格特点相距甚远。

所以,民歌的分类法可以按照其音乐体裁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我们首先可以从民歌的艺术特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感于哀乐,有感而发”的民歌具有以下艺术特点:在语言上,民歌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歌,自然就会使用当地方言的音、韵来演唱,听起来贴切自然,乡土气息浓烈,才更能体现当地民歌浓烈的地方色彩,给人以声调美的享受。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征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征

作 曲 家 谭 盾 的 《 图 》 样 巧 取 了 土 家 族 哭 嫁 歌 的 地 同 音 乐 元 素 , 找 到 了 一 种 最 原 始 的 音 乐 语 言 , 使 聆 听 他 能
者 感 到心 灵 的震颇 。在 古 老与 现代 、 方与西 方之 间 , 东
再 次 , 哭 嫁 歌 ” 现 形 式 的 多 样 美 。“ 嫁 歌 ” 式 “ 表 哭 形
感 染 力 , 得 观众 的喜 爱 。 赢
述 性 的 “ 唱 ” , 种 同 音 重 复 型 的旋 律 , 然 旋 律 性 歌 中 这 虽
不 强 , 它 乐 意 丰 富 , 现 实 生 活 结 合 得 十 分 紧 密 而 又 但 与 自然 巧 妙 , 似 新 娘 在 向 亲 友 们 倾 诉 。 好
唱 ; 有新娘哭一句 或唱一句 , 后 由母亲、 婆、 还 然 姑 姨 母 、 妹 、 嫂 等 人 来 接 唱 和 伴 唱 的 。 “ ” 一 般 为 女 姐 长 唱 者 声 、 伴 奏 。哭 嫁 过 程 中会 交 替 出 现 独 唱 、 唱 、 唱 以 无 齐 合
及 轮唱 等 多种 形式 。其 问 唱 中有 哭 , 中有 唱 , 哭 边 哭 边 唱 , 常 动 人 。哭 嫁 歌 ” 有 多 声 部 ( 体 ) 二 声 部 ( 非 还 群 和 对
/■——、 二
时 , 音 特 别 多 。 唱 “ 嫁 歌 ” , 有 歌 唱 者 必 须 掌 握 抖 哭 时 所
“ 腔 ” 能 , 时 声泪俱 下 , 至 “ 腔 ” 为 “ 腔 歌 ” 哭 技 唱 以 哭 成 哭

<= — 、 —
的 典 型Leabharlann 音 乐 特 征 , 哭 嫁 歌 ” 而 自成 一 声 乐体 系 。 “ 因 不 管 是 叫 “ 嫁 歌 ” 还 是 叫 “ 姊 妹 歌 ” 都 具 有 格 哭 , 十 , 调 流 畅 , 词 长 短 成 句 且 押 韵 的 特 点 , 经 过 无 数 人 代 哭 并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歌曲的表现形式、歌词内容、音乐特色、演唱技巧等方面,对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浅析,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说到土家族的“哭嫁歌”,必须提到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艺术,它通常是由一群人合唱的形式进行的。

在婚礼仪式上,通常由一位女性带头,其他人跟随着唱。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会有男性和女性分别开口,进行对唱的形式。

整个歌曲的表演过程中,情感充沛,气氛热烈,往往会感染到现场的所有人,让人仿佛置身于情感的洪流之中。

土家族的“哭嫁歌”歌词内容叙述的多是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这些歌曲内容大多反映了土家族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情感、对爱情的追求等。

在土家族文化中,歌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民谣歌词不仅传递了道地的土家族情感,还蕴含着丰富的地方色彩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从音乐特色来看,土家族的“哭嫁歌”以其独特的歌曲旋律和节奏感而著称于世。

这些歌曲旋律多为悠扬动人的旋律,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起来。

节奏感强烈,往往能够在不知不觉中牢牢地抓住人们的心弦。

土家族的音乐还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浓厚的民族色彩,充满了对生活、对爱情的真挚表达。

土家族的“哭嫁歌”在演唱技巧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演唱时,土家族人民往往是集体合唱的形式,他们重视音乐的整体效果,追求和谐与统一。

通过不同声部的搭配和合作,使得整个歌曲的演唱更加动人、感人。

在演唱时,一些歌唱者还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如颤音、装饰音等来增加音乐的魅力。

土家族的“哭嫁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传承了土家族悠久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土家族生活中的热情和真挚情感。

它不仅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民俗风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以湘西土家情歌为例谈民间文学的语言特色

以湘西土家情歌为例谈民间文学的语言特色
们 心有 所 动便 会 倾 情 而 歌 ,示 不 敢 突 兀 冒昧 地 表 白, 是 而
( ) 关 歌 三 赞
尊重对 方选 择 的意思 。
的 心 情 , “ 月 桃 李 发 了 青 ,-j  ̄ 娘 动 了 心 ; 如 二 - \ 桃 李 发 育 要 开 花 , 娘 动 心 想 后 生 ”, 姐 十 七 来 郎 十 姑 “ 八 , 比石 榴 牡 丹 花 ; 似 石 榴 才 开 口 , 似 牡 丹 好 郎 姐 刚 暴 芽 ”, 十 七 八 岁 姑 娘 家 , 坐 闺 中懒 绣 花 , “ 独 想 到 红 尘 阴 阳事 , 里 好 像 猫 爪 抓 ”。 这 三 首 歌 都 运 心 用 比喻 的 修 辞 方 法 把 湘 西 土 家 青 年 春 情 萌 动 的 心
展 现 出 独 特 的 生 活 情 景 及 文 化 风 情 , 而 具 有 很 因
薄 草 、 茶 , 为 男 子 所 不 及 。 特 有 的 劳 动 方 式 和 采 均
习 惯 , 男 女 得 以 广 泛 接 触 。 劳 作 中 往 往 产 生 爱 让
慕 之情 , 通 过歌 声 委 婉 地 传 达 , 男 青 年 唱 “ 并 如 路
动 的语 言特 色。
关 键 词 : 间 文 学 ; 西 土 家情 歌 ; 言 特 色 民 湘 语
中 图 分 类 号 :6 2 2 J4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3 1 2 0 1 10 2 9( 0 6) 7—0 6 0 1—0 3 稼 ”, 俱 力 农 如 男 子 ”, 子 所 从 事 的 劳 作 如 栽 秧 、 “ 女
男 女 青 年 , 劳 朴 实 。 他 们 的 劳 作 不 像 平 原 地 区 勤 那 样 有 “ 耕 女 织 ”的 分 工 , 家 女 子 不 像 大 家 闺 男 农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传承着他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民歌就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流传,它们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珍贵财富。

本文将从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历史、特点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土家族民歌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一、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历史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

土家族的民歌源于远古,其形成与发展与土家族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在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他们用歌声来传递情感、记录生活、纪念英雄,而这些歌曲就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土家族的民歌大多是口传心授,从上一辈传给下一辈,由此形成了悠久的传承历史。

在土家族传统的节庆或生活场合中,人们往往会用歌声来祈福、庆贺,正是这些歌曲的传唱,使得土家族的民歌文化传承至今。

土家族的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在旋律和歌词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旋律方面,土家族的民歌大多采用自然的音乐旋律,悠扬、朴实,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

在歌词方面,土家族的民歌具有极富诗意的表达方式,歌词中常常表达着对家乡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而在表演形式上,土家族的民歌也有着独特的舞蹈形式,这种歌舞结合的形式使得土家族的民歌更加生动、形象化,深受人民喜爱。

土家族的民歌以其朴实的旋律、诗意的歌词和生动的表演形式,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了土家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土家族民歌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土家族的民歌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

一方面,随着音乐产业的繁荣,土家族的民歌得到了更多的舞台展现机会,许多专门从事民歌创作的音乐人将土家族的民歌进行了现代化改编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观念,这为土家族的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土家族的民歌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了解和欣赏土家族的民歌,这为土家族的民歌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长歌当哭——湖南湘两土家族婚嫁歌“哭”的艺术特征探析

长歌当哭——湖南湘两土家族婚嫁歌“哭”的艺术特征探析

土家族 的哭嫁 歌是极有土家族 民族特色 的一种艺术形式 。 在继 2 0 0 6年获得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 产保 护名录 以后 ,
又在国务院于 2 1 年 5月 l 01 3日公布 的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榜 上有 名。 通过对土家哭嫁歌 的研究 , 有利于对 土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景安东 《 南湘 西土家族婚嫁歌 “ ”的艺术特 征探析 》 湖 哭
客 数 当 哭
湖南湘西土家族婚嫁歌 “ "的艺术特征探析 哭
景 安东
摘 要 :“ 哭嫁歌 ” 是我 国旧时许 多民族 的女子 出嫁前表达 自己与亲朋霹里感情的特有 形式, 也是在我 国特定历 史时期 ,
女性 出嫁 时宣泄心 中真情 实感的写照。其 中,土家族 的哭嫁歌 就是 一部展 示土家婚俗 的优 秀抒情长诗 , 是极有 土家族 民族特 色的一种 艺术形式 。 家族哭嫁歌 于 2 0 年和 2 1 年相 继列入 湖南省 第一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 土 06 O1
也 唱 出 了无 奈 与绝 望 。 3 “ ”诉 求 :是 哭 自己 的地 位 不 平 等 。 、 哭

2 “ ”委屈:是哭对 自己婚姻的不满 ,对 包办和 买卖婚姻 的反抗 ;女 儿在 哭 的过程 中 即对 父母 作 了委 婉 的 控诉 , 、 哭
4 “ ”希望 :是用哭来祝福未来 。 、 哭
骂媒 人 :韭 菜 开花 一 二 台, 背时 的媒 人 天 天 来。蚕 豆 开花 绿 茵 茵 , 时的媒 人 嚼 舌根 ……说 活 我 的爹 和 娘 , 人 背 媒 死 后 变 马牛 羊 …… “ 媒 ”是非 常 有 意 思 的,按 照 中 国 旧俗 有 “天上 无 云 不 下雨 、地 上 无媒 不 成 婚 ”之 说 ,尤 其 骂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哭嫁歌是湘西土家族婚礼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以歌唱方式传递思念和祝福的表达方式。

婚礼当天,新娘子要离开父母家,进入新郎家,这对新娘子和她的亲人来说是一个分离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亲人们会为新娘子唱出哀怨的歌声,表达出对她的思念之情。

而新娘子也会以歌声回应家人的思念,传达出自己对家人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这种以歌唱方式表达的思念和祝福,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动人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哭嫁歌的音乐常常以悲伤的调子开头,表达出亲人们的离别之情。

接着,在高亢的音乐旋律中,歌曲逐渐转为庄重而祝福的调子,表达出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

这种音乐节奏的变化,既能表现出离别之情,又能表达出对幸福生活的期望,给人以鲜明而真实的艺术享受。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

哭嫁歌的歌词内容往往与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等寓意有关。

歌词通常会包含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祝愿她婚后幸福美满,生活富足。

歌词中也会表达出对家人的思念和感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的重视。

这种丰富多样的歌词内容,不仅让哭嫁歌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湘西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氛围。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它通过歌唱的方式,传递出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给人以真挚的情感体验。

其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既表达出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又体现出对家人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这些特点使得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

浅析土家族的民歌特色

浅析土家族的民歌特色
㈡号子
土家族号子较为丰富,有船工号子、石工号子、拉木号子等等,其
中船工号子最有特点。号子主要产生于田间劳作和行船拉纤的活动中, 用以 劳作 中的 协调动 作、 抒发 情感、 消除 疲劳、 鼓舞 干劲 。
㈤薅草 锣鼓
也叫 “薅草 歌”, 多在薅 草时为 激发干 劲,减 轻疲劳 ,以歌 师领唱 , 众人接腔和唱,并有锣鼓伴奏的一种歌唱形式。这种歌唱形式现已基本 消亡。唱词内容十分丰实,有歌唱历史故事的,有歌唱爱情生活的,有 传播生 产知识的等 等。
文化艺术
浅析土 家族的民歌 特色
徐燕 琴 ( 湖南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脯要] 土家族民歌是士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旋律自由洒脱;歌声悲壮豪迈、慷慨低回,却 叉很优美和动听;歌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情感朴实、爱憎分明,能够使人亢备。是充满哲理、能雅俗共赏的词句与诗歌。它记录着土家 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和土家族的发展历程再现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民问艺术和民俗风情。 [ 关键词] 土家族;土家族民歌;民歌;特色
家族民情风1谷的但东县耪、 俅J| 腑萄等方志载,土家族在祭丰巳、
丧葬、婚恋、劳动、年节等活动中,都要载歌载舞。自古以来,土家儿 女“为生活而生活”地创作了数不胜数的民歌。这些民歌分别从不同方 面表 觋着土家 文化风I f ‰
㈠风俗歌
古人云: “观 其音而 其俗 ”,说 明“音 ”与” 俗”的 关系 。匈牙 利 著名 音乐家巴 托克( 1881—1945) 在谈 到民歌与 习俗的 关系时说 : “每一种民间音乐都有一定的任务,和农村传统的习俗相结合。往昔在
土家族小调,大部分是由山歌曲调演变而成的,也有一部分来自
灯调。有反映土家特有内容的民歌,也有流行全国的锯荷包)、 锎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婚礼习俗,属于口头传承的文化形式。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歌曲艺术风格、歌唱技巧和歌曲表现手法等方面。

首先,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歌曲艺术风格上,具有悲壮、凄美的特点。

歌词表达
的是新娘身世清苦、离别乡土与亲人、面临丈夫家庭不友好待遇、而不得不离家出嫁的悲
愤情感。

因此,在演唱时,歌者往往会带有哭声、啜泣声、颤音等情感化的表现方式,以
表达出歌曲主旨。

同时,歌曲的音调悠扬、抑扬顿挫的特点,为歌曲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情感。

其次,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歌唱技巧上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这种歌曲的演唱有其
专业化的技巧和要求,包括口型、音准、音质、语调节奏等方面。

在演唱时,歌者往往会
采用高亢而响亮的嗓音,把强烈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同时,演唱时声音带有强烈的颤音和
滑音,使其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其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的特点。

在演唱时,歌者会采
用分段、交叉呼应等表现手法,使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一首“哭嫁歌”中,不同的聚焦点自然地形成小节和大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而交叉呼应的
演唱手法也使听众更容易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土家族民歌不仅在传承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在与其他地域民歌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和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希望能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民歌艺术。

一、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源远流长,它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珍品,承载着族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情感的表达。

土家族民歌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家园的深情表达,也有对爱情的赞美,还有对劳动的歌颂。

这些歌曲既是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唱和家庭传统的方式进行。

在家庭中,长辈们会教育后辈唱歌,同时也会通过丰富的歌声来传承族人的智慧和文化。

在村落中,一些具有歌唱才华的人会被当做宝贝般培养和重视,他们会被邀请参加各种场合的演唱,从而传承着民歌的文化传统。

在传承过程中,土家族民歌也不断进行着地域间的交流和融合。

湘西的山区地形,使得不同村落间的联系相对较少,但是一些重大的节日活动和婚丧嫁娶等重大场合上,土家族人民会积极地在这些活动中积极沟通,从而传承和交流民歌艺术。

一些地方政府也会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使不同地区的土家族人民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往往会被边缘化。

土家族民歌也不例外。

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对土家族民歌的认同感和兴趣也在减弱。

土家族民歌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推动土家族民歌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口头传唱和家庭传统的方式。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文化熏陶场所,长辈们应该将自己所知道的民歌教导给后代,使得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就能熏陶古老的音乐文化。

与此也应该通过学校和社区,举办一些传统文化培训班以及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扎实地了解和学习土家族民歌。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常常在婚礼上演唱,
歌声中充满着深情、哀愁和祝福之情,被誉为是传递婚姻情感、感人至深的委婉方式。


文将就其艺术特色进行浅析。

首先,“哭嫁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和细致,正因如此才显得特别感人。

歌词中涵
盖了从少女婚姻犹豫不决的深情表白,到离别的不舍和祝福,再到为了嫁入新的家庭而委
曲求全的无奈,这样的情感转换非常自然,体现出了湘西土家族的婚姻文化与情感传统。

其次,“哭嫁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歌词中常常出现湘西土家族地域性文化元素,如“黔中绿水清,洞庭姑娘情”,地面的景色与人物情感相长,将情感寄托于一定的
地理环境之中,更加耐人寻味。

再者,“哭嫁歌”的音乐元素极具传统性。

音乐节奏明快,调子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有些歌曲还可以口传心授,成为家族或者地区特色的文化传统。

同时,“哭嫁歌”通常会
传承一些古代传统乐器演奏,如琵琶、二胡等,音乐风格纯朴自然,富含浓郁的民居气
息。

最后,“哭嫁歌”是湘西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之一,也是传达情感、连接感情的方式之一,它通过音乐、歌词的表达,将家族、地域文化特征传递给新一代。

对于湘西土家族子
女而言,哭嫁歌既是重要的情感纽带,也是对祖先文化传统的一种表达和继承。

总之,“哭嫁歌”中传承着湘西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音乐传统和情感传统,具有
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地域性特质。

这一文化传统的保存与弘扬,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
是对现代生活的富有态度和情感的宣泄。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婚礼文化极为丰富多彩,其中“哭嫁歌”是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该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情感表达
“哭嫁歌”是一种以歌唱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完美地表达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在这种表演形式中,女性舞蹈者经常会拼凑出一些悲怆的故事,将其作为表演的基调,从而表达自己对于婚姻生活的期许和感受。

在歌唱过程中,舞蹈者们往往会模仿哭泣的声音和表情,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色彩,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舞蹈者内心的悸动和感动。

二、舞蹈形式
“哭嫁歌”是一种以歌舞结合的表演形式,其中的舞蹈形式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这种表演形式中,女性舞蹈者往往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装,手持绸带或者铃铛,按照节奏跳跃。

在跳舞的过程中,女性舞蹈者不但要展现出华丽的舞蹈技巧,更要完美地演绎出歌曲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将舞蹈和歌曲结合得淋漓尽致。

三、音乐节拍
“哭嫁歌”在音乐节拍上有着明显的特点,以其独特的节奏形式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歌曲往往由快板和慢板组成,快板和慢板之间的转换比较突兀,能够很好地突出舞蹈者的跳舞技巧。

此外,在湘西土家族的传统婚礼文化中,旁边的观众会边跳舞边高喊着“哈欢音、哈欢音”,创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引领舞蹈者、观众以及音乐节拍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

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当地和全国范围内都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3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5月V ol.27,N o.3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2006湘西土家族情歌的语言艺术Ξ石雯丽(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摘 要:湘西土家情歌是湘西主要的民间文学样式,它通俗质朴、风趣含蓄、富有韵律、形象生动,具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

关键词:湘西;土家情歌;语言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I27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6)03-0082-03作者简介:石雯丽(1968-),女,湖南花垣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湘西土家情歌是民间文学中最早产生,又一直伴随土家人由远古走向今天的主要民间文学样式。

“土司地处万山之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

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声为奸淫之媒,虽亲夫当前,无所畏避。

”[1](P170)湘西土家人“以歌为媒”,自由恋爱自古成习。

要想成就一段姻缘,唱歌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彼此用歌声表情达意互诉衷肠。

“好水洗衣不用槌,好姐连歌不用媒,阵阵山歌架起桥,情哥情姐桥上会。

”[2](P50)只要遇到自己心仪的异性,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在特定节日里(如土家社巴节)都会敞开歌喉,尽情表达爱慕之意,思念之情。

“青山田园美如画,吊脚楼住毕兹卡,郎如青山妹似花,歌声恋情传佳话。

”[2](P51)湘西土家情歌种类繁多,依据男女的相恋过程,可分为动心歌、试探歌、赞美歌、挑逗歌、初恋歌、迷恋歌、相思歌、反抗歌等等种类。

湘西土家情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措辞、真挚微妙的情感、富有音乐性的声韵等,展现出独特的生活情景及文化风情,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下面从其语言运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通俗质朴湘西土家情歌的语言,多是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结晶,既通俗,又雅致,既质朴,又清新。

因此,“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平淡中见新奇,浅显里寓深意,质朴中含清新,清新里显质朴。

不论是对唱、叙述、还是描写一件事、吟唱一个人,虽然用的都是通俗的口语,却如泥土般纯朴,绿叶上滚动露珠儿般清新感人,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平易自然、质朴生动。

如:松柏生在大山坡,常年四季叶不落,一根青藤缠上树,扭来扭去解不脱。

[3](P61)我想阿妹想得呆,粪桶当作水桶抬,菜园当作内房进,衣柜当作大门开。

[3](P60)这些情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风花雪月的描写,有的是湘西土家山区人民常见常听的口语,Ξ收稿日期:2006-04-24这些口语平实无奇,情歌似乎不是在吟唱,而是在拉家常中诉衷情。

这些从现实语言中信手捡来的通俗纯朴、色彩鲜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湘西土家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真挚的爱情。

这样的情歌读起来易懂,唱起来好唱、动情。

湘西土家情歌的通俗质朴往往还表现在比喻中喻体的选择上。

如:你姐生得白蒙蒙,好比糖馓油炸膨,记得那年吃一口,直到如今口还浓。

[3](P65)细皮嫩肉好个姣,就象豆浆下石膏,走到潭边龙爱你,行到山中百鸟朝。

[3](P82)十七八岁姑娘家,好象三月油菜花,花香随风飘千里,逗来蜜蜂做冤家。

[3](P80)这三首赞美歌,赞美了一位湘西土家姑娘的美貌,歌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过多的修饰,语言通俗易懂,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准确地表达了歌唱者的赞美之情。

歌中虽未直接描绘姑娘的容颜美貌,却选用土家人最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让我们知道,这位姑娘长得好比“糖馓油炸膨“、“象豆浆下石膏”、“好象三月油菜花”,从而使我们感到姑娘的美丽可爱。

可见质朴无华的语言,别具一格、不落俗套,让人感到格外的清新。

二月桃李发了青,二八姑娘动了心;桃李发青要开花,姑娘动心想后生。

[3](P89)姐十七来郎十八,好比石榴牡丹花;郎似石榴才开口,姐似牡丹刚暴芽。

[3](108)十七八岁姑娘家,独坐闺中懒绣花,想到红尘阴阳事,心里好象猫爪抓。

[3](P64)“春情初绽”时的心理情绪是美妙的,同时也是难以遏制的。

在汉族礼教文化很难控制的土家村寨,青年男女萌动的春情更是无拘无束,当他们心有所动,情有所钟,便会倾情而歌,表达自己复杂而微妙的心情。

这几首歌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土家青年春情萌动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风趣含蓄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的土家人乐观向上、豪迈豁达、活泼快乐、幽默诙谐,这一性格特征在土家情歌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湘西土家情歌巧妙运用双关、夸张等修辞方法,语言含蓄、风趣、机智,耐人寻味。

如:不是爹娘把恩开,山伯莫想见英台,守屋猫儿不放口,老鼠哪敢钻进来。

[3](P45)大田谷子未出齐,麻雀就想打主意,哪知田边有人守,只得看来不得吃。

[3](P47)姐在河边洗茼蒿,十指尖尖水上漂,哪个喝了茼蒿水,不得相思也成痨。

[3](P48)郎走姐乡没松活,马累四蹄人累脚,衣袖揩汗节节烂,岩板踩成灯盏窝。

[3](P66)这四首情歌都用了双关修辞,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土家青年相思难耐、相见相守不能的心理,“一箭双雕”,语言含蓄幽默,使人回味无穷。

有的情歌通过描叙充满机趣的细节,表现土家青年男女情人“私会”的心情。

如:郎在外面唱山歌,姐在房中蹬一脚,爹娘问是什么响,新穿鞋子脚不合。

[3](P67)郎在外面学鸟叫,姐在房中把手招,爹娘问是什么事,风吹头发用手刨。

[3](P85)姐在园中摘黄瓜,郎在园外撒泥巴,爹娘问是什么响,背时鸡公啄瓜花。

[3](P86)姐在房中绣花鞋,郎在外面打一岩,爹娘问是什么响,风吹古树落干柴。

[3](P86)这几首情歌以土家女青年为抒情主体。

土家族青年初恋时,男青年想方设法去见自己的心上人,于是就在女方家外“唱山歌”、“学鸟叫”、“撒泥巴”、“打一岩”,希望借助声音以引起女方的注意,出来相会。

这些响动不仅惊动了心上人,同样也惊动了她的父母,“爹娘问是什么响”。

这几首情歌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女青年的回答,“新穿鞋子脚不合”、“风吹头发用手刨”、“背时鸡公啄瓜花”、“风吹古树落干柴”,回答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充分显示出她的聪明机智。

语言十分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住。

三、富有韵律湘西土家族是一个具有诗歌天才的民族,它在长期的诗歌创作、吟唱实践中,有意无意地创造出独特的民歌形式,形成富有艺术魅力的民歌价值:声韵美。

湘西土家人是依着自己的天性,“为了生活而生活”到开展歌谣活动的。

他们伴着生活节奏,循着生命韵律吟唱歌谣,因而,土家民歌节奏自然流畅,韵律和谐单纯。

如:十八姐姐我的乖,池塘莲藕花正开,我是采花蜜蜂子,蜜蜂和花分不开。

[3](P86)你姐生得白鲜鲜,好比园中嫩瓜巅,有心给你搭瓜架,晓得瓜藤牵不牵?[3](P76)38湘西土家情歌的韵脚基本上是在阴平、阳平、上声的韵律范围中运行,极少去声,而且阴平、上声的字音特别多。

因而,其声韵中几乎没有重浊之音,轻扬、委婉的生活话语旋律是其韵律基调。

湘西土家情歌都是押韵的,一般是一韵到底,其平仄变化要比汉语格律诗自由些,用语生活化、口语化。

如上面所举的两首民歌,其声韵自然流畅,平白如话,却又优美如歌。

简直可以说,其行文用语的节奏韵律,就是湘西土家人生活节奏的艺术化,生命韵律的审美化。

自然流畅的节奏,和谐轻快的韵律,构成一中生活化的生命律动。

其优美动人的旋律,犹如清悠悠的河水中漂流着的美丽的桃花,红艳艳的梅树上绕飞着调情的喜鹊。

土家情歌很讲究韵脚的和谐。

其押韵位置与七律诗歌大致相同,都是在一、二、四句最末一字上押韵。

如:姐十七来郎十八,好比石榴牡丹花;郎似石榴才开口,姐似牡丹刚暴芽。

[3](P47)花容月貌好个乖,就象一根嫩葱苔,庵堂和尚看见你,甩丢木鱼不吃斋。

[3](P59)这两首情歌都是在一、二、四句上押韵,第一首押的是a韵,第二首押的是ai韵。

通过押韵,使情歌音响回环往复,增强节奏感,加强了语势,易于记忆,便于吟诵。

湘西土家族居住在湘西大山里,青年男女唱情歌都是在山上劳动时歌唱的,宽阔的空间适合于粗犷豪迈的高歌。

高歌容易表示强烈的感情,纵观土家情歌从内容上看大多以抒发强烈的心声为主。

因此,这就决定了土家情歌在用韵上多选择开口呼的韵脚,声音铿锵洪亮,悦耳动听。

四、形象生动土家情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写景状物,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听众身临其境,一同感受爱恋之情。

如:你也不丢我不丢,好比青藤缠石榴,青藤缠了石榴树,花死藤干两不丢。

[3](P89)阿哥放心去开差,银锁丢在妹心怀,金打钥匙哥带走,钥匙不到锁不开。

[3](P94)这两首情歌都表达了土家族青年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高尚爱情观。

第一首情歌把两人的恋情比喻成“青藤缠石榴”,生生死死不分离。

第二首情歌运用借喻,用“银锁”和“钥匙”比喻坚贞不渝的爱情,不管阿哥身在何处,妹心永远相随,“金打钥匙哥带走,钥匙不到锁不开”。

可见,其爱得多么真,多么深,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总之,湘西土家情歌内容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清新;语言朴实无华,形象生动,风趣含蓄,优美婉转。

大量运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1]湖南省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料(上)[R].长沙:岳麓书社,1991.[2]刘黎光,等.湘西歌谣大观(上)[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3]田茂忠.田茂忠山歌选[C].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责任编辑:粟世来)The Language Art of the Tujia Love Songs in XiangxiSHI Wen2li(College o f Chinese Literature,Jishou Univer sity,Jishou,Hunan416000)Abstract:The love s ong of the Tujia nationality in X iangxi is a main form of folk literature in the local area.P opular, sim ple,funny,full of rhythm,and vivid,it has a strong artistic charm.K ey w ords:X iangxi;love s ongs of the Tujia nationality;language art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