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沉积纳米金属多层膜简述
电沉积铁镍纳米合金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直流 电源 提供 电解 电 流 , I 含 r氧化 物 涂 层 钛 板 作 阳 极 ,0 34不锈 钢 板 作 阴 极 , 液 采用 硫 酸盐 体 系 , 组 镀 其
成包 括 硫酸 镍 ( S ・6 O) 5 2 0 / 氯 化镍 Ni H2 1 0 0 g L; ( C 2・6 O) 0~ 6 g L 硫 酸 亚 铁 ( e O Ni1 H2 4 0/ , F S 4・
本 研究 首先 采用 电沉 积法从 硫酸 盐 电解液 中制备 了 F - 合 金 薄膜 , 研究 了薄膜 的结构 、 eNi 并 磁性 和力 学 性能 , 旨在更 深入 的探 索铁 镍合 金薄膜 的应用 与开发 。
关键词 : 铁 镍合 金 ; 膜 ; 薄 电沉 积 ; 纳米结 构 ; 能 性 中图分 类号 : TQ1 3 2 TG1 2 2 5. ; 3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19 3 (0 7 O — 1 80 1 0 —7 1 2 0 ) 10 3 —4
2 实 验
2 1 薄膜 制备 . 采用 电沉 积 的 方法 制 备纳 米 F - 合 金 薄 膜 , e Ni 以
1 引 言
纳米 晶软 磁 合 金 薄 膜 材 料 及 其 制 备 技 术 已 成 为
7 O)0- 0 / 硼 酸 ( B ) 0 0 / 糖精 3 H2 1 - 3 g L; - H3 033  ̄5 g L, ~
5 / 苯 亚磺酸 钠 0 2 . g L。镀液 温度 控制 在 5 g L; . ~O 5 / O
, - , -
材料 的厚 度 。 目前 , 备 纳 米 软 磁合 金 薄 膜 的方 法 分 制 别 有高 频溅射 、 离子束 溅 射 、 分子束 外延 等 物 理气 相沉 积 (VD) 金 属有 机 物化 学 气 相 沉 积 ( P 及 MOC VD)机 、 械轧制 和单辊超 急冷 法 。快 淬工艺 对设 备 精 度要 求过
电子束沉积制备多层纳米膜技术更新速览
电子束沉积制备多层纳米膜技术更新速览多层纳米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纳米制备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子束沉积是一种常用的多层纳米膜制备方法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电子束沉积制备多层纳米膜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领域。
1. 电子束沉积概述电子束沉积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通过将材料蒸发源加热至升华温度,利用加热的电子束将材料蒸发并沉积在基片表面上。
电子束沉积可以实现高真空环境下的纳米薄膜制备,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好的沉积控制能力。
2. 多层纳米膜制备技术的发展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层纳米膜成为一种重要的纳米制备技术。
传统的多层纳米膜制备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溅射沉积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在沉积速率、沉积控制能力和材料制备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电子束沉积作为一种高真空技术,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好的沉积控制能力,已成为多层纳米膜制备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3. 电子束沉积制备多层纳米膜的优势3.1 高纯度材料制备:电子束沉积在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可以避免杂质的污染,保证纳米膜的高纯度。
3.2 沉积速率可控:利用电子束的加热效应,可以实现较高的沉积速率,缩短制备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3 良好的沉积控制能力:电子束沉积具有较高的沉积控制能力,可实现对纳米薄膜厚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精确控制。
4. 电子束沉积制备多层纳米膜的应用4.1 电子器件加工:多层纳米膜技术通过沉积不同材料构建复合结构,可以用于电子器件的制备,如光电器件、磁性器件等。
4.2 传感器制备:多层纳米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光、磁、电等性能,在传感器领域应用广泛,如气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4.3 光学器件制备:多层纳米膜在光学器件制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控制和调制,如滤光片、反射镜等。
4.4 生物传感器制备:多层纳米膜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传感器制备,如生物分子检测、药物释放等。
5. 电子束沉积制备多层纳米膜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电子束沉积制备多层纳米膜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和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mof 电化学沉积
mof 电化学沉积
MOF电化学沉积是一种制备金属有机框架(MOF)膜的新颖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电化学方式在电极上沉积MOF材料,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膜。
在MOF电化学沉积过程中,通常涉及到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在电极表面的反应。
通过施加适当的电位或电流,金属离子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并与有机配体发生配位作用,从而生成MOF薄膜。
这种方法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简便,且能够制备出大面积、均匀的MOF薄膜。
MOF电化学沉积的优点在于能够精确控制MOF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薄膜的厚度和形貌。
通过调整电化学参数和溶液组成,可以实现对MOF性能的优化。
此外,该方法还具有环保、节能和易于扩展等优点,为MOF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吸引力的途径。
然而,MOF电化学沉积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电极表面的性质以及沉积过程中的动力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薄膜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电化学沉积条件,以提高MOF薄膜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MOF电化学沉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制备MOF薄膜的方法,为MOF材料在能源、环境、分离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MOF电化学沉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纳米电沉积技术
纳米电沉积技术纳米电沉积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纳米制造技术,它在电子、光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电沉积技术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将金属离子沉积到基底表面,形成纳米级的金属薄膜或纳米颗粒。
纳米电沉积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通过控制电化学反应条件,可以精确控制沉积速率、沉积厚度和沉积形貌。
其次,纳米电沉积技术可以在复杂形状的基底表面上进行沉积,实现对微纳结构的制备。
此外,纳米电沉积技术还可以制备多层复合膜、纳米线阵列等结构,拓展了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纳米电沉积技术在电子器件制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纳米电沉积技术可以制备出高精度的金属线路,用于微电子器件的互连。
此外,纳米电沉积技术还可以制备出纳米级尺寸的金属电极,在微纳器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纳米电沉积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级光电器件,如纳米光栅和纳米光学薄膜,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电沉积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纳米电沉积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如纳米晶体、纳米合金和纳米多层膜。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光学、磁学和电学性能,在能源储存、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电沉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支持。
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电沉积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随着纳米电沉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应用领域得到拓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纳米电沉积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纳米制造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纳米电沉积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子、光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
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电沉积技术将进一步创新和改进,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电化学里的膜归纳总结
电化学里的膜归纳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科学,它在能源转换、储存以及电化学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膜在电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分离物质、电子传输以及防止电解质的混合等方面。
本文将就电化学中的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的膜以及它们的应用来探讨其在电化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电化学膜的概述在电化学中,膜是用于分隔电极的介质。
它可以是实心的或带有孔隙结构的,其选择取决于特定的应用。
电化学膜通常由聚合物、陶瓷或复合材料制成。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化学膜。
1. 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具有离子选择性的膜,可以分隔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
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电解池等。
离子交换膜具有高离子选择性、较高的电导率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2. 渗透膜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它可以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挡其他物质的传输。
在电化学中,渗透膜主要用于分离溶液中的溶质或纯化流体。
例如,逆渗透膜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通过迫使溶液通过膜,使纯净水从流体中分离出来。
3. 导电膜导电膜是一种能够传导电子和离子的膜。
它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合成和电池等领域。
导电膜可以提供有效的电子传输通道,并阻隔电解液的混合。
第二部分:应用案例1. 燃料电池膜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其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使用离子交换膜作为质子的传导介质。
该膜具有良好的质子选择性,能够将氢离子从阴极传输到阳极,并在导电膜上通过电子传输来完成电路。
2. 锂离子电池隔膜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高性能电池。
其中的锂离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通过隔膜进行传输,从而完成电荷的平衡。
隔膜应具有较高的离子传输速率、较低的电阻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性。
3. 水电解水电解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离子交换膜在水电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实现氢离子和氧离子的传输,同时防止气体的混合。
金属纳米膜
金属纳米膜(原创版)目录一、金属纳米膜的概述二、金属纳米膜的制备方法三、金属纳米膜的特性与应用四、金属纳米膜的发展前景正文一、金属纳米膜的概述金属纳米膜是一种以金属为基本构成单元的纳米级薄膜,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金属纳米膜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光学、磁学、催化、能源、生物医学等。
二、金属纳米膜的制备方法金属纳米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气相沉积法:通过将金属靶放在真空室中,在高温高压下溅射,使金属离子在基板上凝结形成纳米膜。
2.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气相热解或化学反应,使金属离子在基板上沉积形成纳米膜。
3.溶胶 - 凝胶法:将金属盐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形成溶胶,再通过水解、缩聚等过程形成凝胶,最后得到金属纳米膜。
4.自组装法:通过分子自发组装,使金属离子在基板上形成有序的纳米膜结构。
三、金属纳米膜的特性与应用金属纳米膜具有独特的特性,如高比表面积、纳米级厚度、良好的光学性能等。
这些特性使得金属纳米膜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电子领域:金属纳米膜可作为导电、抗腐蚀、磁性等功能性材料,用于制造电子器件、磁性材料等。
2.光学领域:金属纳米膜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拉曼散射等,可用于制造光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
3.催化领域:金属纳米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活性,可用于制备催化剂,提高催化效率。
4.能源领域:金属纳米膜可作为电极材料,用于制造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
5.生物医学领域:金属纳米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用于制备药物载体、影像剂、抗菌材料等。
四、金属纳米膜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纳米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未来,金属纳米膜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提高制备技术、优化性能、拓展应用等方面,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应用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多层膜的研究现状
NiC / iC / , / d Ni o C / o C / , , u B , d Ag Ag P , / , rM , o Ni M
由 A、 两种 金 属 组 成的 多层 膜 , A 金 属 的 B 如 电 化 学 活 性 大 于B 属 , 少 量 B 属 离 子 添 加 到 金 将 金
构上 具 有纳 米尺 寸 , 而表现 出“ 寸量 子效应 ” 具 从 尺 ,
含大量 A离 子的溶液 中组成 电镀液。采用双脉 冲 极化 方 式 . 在较 正 的 电位 下 , 只有 B离 子 可被 还 琢 。 在足 够负 的极 化 电 位 下 , B离子 的还 原 速 度 受 扩 散 控制 。 由于其 含量 少 , 积 速度 q 4 , 金 属 A 以 沉 l ,而  ̄ 较 高的速 度沉 积 。 当电 极 电 位 交替 地 在 正 、 两种 负 电极电位 之阀变化时 , 得 有纯 B金属层 以及含 痕量 B的富 A金属层组成的多层膜。 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多层膜又分为单槽电沉积 和双槽电沉积, 单槽电沉积有恒电流和恒电位两种 , 将 两种不 同活 性 的金属 以一定 的 比例加入 同一电 解 槽中. 控制 电极 电位 在 一定 范 围内周期 性变 化 , 而得 到组 分 或结构 周期 变 化的 金属膜 。双槽 电沉 积是 ] 交替 在 含有 不 同沉 积 金 属 盐 的两 个 电镀 槽 中进 行
S TATUSQuo OF RES EAR CH ON THE EIECTRoCHEM I CAL ) M ATI) F(R (N
0F LAM I NAR UITI M LAYER
电化学沉积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化学沉积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电化学沉积技术是一种利用电流在电解液中将金属离子沉积在电极表面的方法。
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外加电压,在正极上氧化产生金属离子,并在负极上还原形成金属沉积物。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物质的精确控制,得到高纯度、均匀性好的薄膜或涂层。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首先,在电子工业中,电化学沉积技术可以用于电子元件的制备,如光学涂层、金属线路、电极和电容器等。
其次,在材料科学中,电化学沉积技术可用于合金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新型材料的研究。
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化学分析、电化学传感器、防腐蚀层的制备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
电化学沉积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制备的薄膜或涂层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均匀性,可实现微米或纳米级别的控制。
其次,与传统物理法相比,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的材料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备出不同性能的材料。
然而,电化学沉积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技术对电解液的品质要求较高,需要使用纯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电解液。
其次,在大面积薄膜或涂层制备时,工艺参数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影响材料的均匀性和质量。
此外,该技术还受制于电极材料和电流密度的限制,对于某些特殊材料的沉积可能存在困难。
未来,电化学沉积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对于高性能、高纯度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电化学沉积技术作为一种制备优质薄膜和涂层的方法,将会在新能源、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结合其与其他制备技术的组合应用,例如电化学沉积与物理气相沉积的结合,也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化学沉积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电化学沉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结构的制备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电化学沉积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涉及原理、方法以及相关实例。
一、电化学沉积技术的原理电化学沉积是利用电解液中的带电粒子在外加电势驱动下,在电极上发生沉积的过程。
其原理基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并通过外加电势对离子进行控制。
通过在电极表面提供适当的催化剂,能够使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实现纳米结构的沉积。
二、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方法1. 模板法模板法是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模板孔道内进行纳米材料的沉积。
首先,在模板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然后将模板浸入电化学沉积体系中,通过控制电势和时间,使金属在模板孔道内沉积形成纳米结构。
模板法不仅可以制备各种形状、尺寸和组成的纳米结构,还可实现有序排列,具有较高的制备精度和结构一致性。
2. 固液界面法固液界面法是将电解质溶液均匀浸润在电极表面,并通过电化学沉积使沉积物在电极表面上沉积形成纳米结构。
利用固液界面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好结晶性的纳米材料,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和纳米线等形态。
3. 电极表面催化法电极表面催化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催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离子还原成纳米结构。
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并可在不需要复杂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对纳米结构的制备。
三、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实例1. 纳米传感器电化学沉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纳米传感器的制备中。
通过沉积纳米金属或纳米氧化物在传感器表面,可增加传感器的比表面积,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敏度。
同时,还可通过调节电化学沉积条件来控制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大小,以满足特定传感器的需求。
2. 纳米储能器件电化学沉积技术可用于纳米储能器件的制备,例如超级电容器。
通过在电极表面沉积纳米结构材料,可以增加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储能器件的电容量和能量密度。
电化学法沉积金属薄膜和镀膜(中文译版)
Rapid electroplanting of insulators电化学法沉积金属薄膜和镀膜有着很长的历史。
这些技术大体分为两类,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就是利用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来从溶液中沉积金属。
这种沉积方法不仅可在金属基片上沉积,还可以在绝缘基片上沉积。
但这种方法的沉积条件很难控制在原位沉积。
一部分原因在于溶液中存在多种盐类和添加剂。
第二种方法----电镀术---利用电流来降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并给出了控制沉积金属的质量(还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颗粒大小)。
但这种技术的应用至今仍被局限于导电基片。
我们将在这篇文章里描述可在不导电基片上实施的电镀技术,并能控制沉积金属的颗粒大小、厚度和生长速率。
我们这种方法的基础是从与基片相连的电极上逐步向外生长金属,它的晶格形貌由生长着的沉积金属的电流的减小所控制。
这种方法一般会形成树状、粉末状的沉积物,但我们指出了一系列快速生长均一薄膜的方法。
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系列电化学晶格和一些可以用电沉积的方式在绝缘基片表面沉积金属膜层的方法。
这种方式使得控制沉积磨蹭的晶粒尺寸。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最近非平衡物理的基础上的。
它使得生长均一薄膜成为可能,这也是电化学生长的基本要求。
用电沉积法沉积金属是在低电流密度下生长致密的金属。
所以,当沉积电流提升时,沉积(随着电流功率的提高以及平衡和颗粒修复的缺失)变得粗糙,乃至变成树状或粉末状。
这在工业上是一个制约因素。
非平衡态物理学更多注重了同一性:即生长模式。
比如,二元电解液的电化学生长就被研究了15年。
由Chazlviel提出的新理论正确预言了二元电解液在树状沉积物周围的生长速率、沉积速率以及浓度场。
这种理论预测了大电场的存在下在沉积物的顶端存在正比于离子浓度降低速率的连续生长模式。
我们在自由流动的(大概是指溶液吧)、接近二维的树状沉积物的情况下验证了这些预测,这份工作由M.e.a独立发现。
但这些实验存在一个问题:沉积物不能从电池里被取出。
电化学制备金属多层膜002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金属多层膜研究1前言自1921年Blum采用双槽法制备出金属多层膜以来,金属多层膜成为材料学和物理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5、6]。
当多层膜厚度小于100 nm时表现出“尺寸量子效应”,使多层膜具有特殊的光学、电磁学、力学、电催化、耐蚀、耐磨、巨弹性模量以及特殊的电子运动现象等性能[1、2、4]。
金属多层膜常被用来研究膜的生长方式、膜与基体间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多层膜硬度升高的原因及多层膜的界面状态,包括界面处两分膜相原子的匹配、扩散、晶体学位向关系及热力学稳定性[3]金属多层膜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方法和电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粒?子束溅射沉积、磁控溅射沉积、真空蒸镀、分子束外延、低能团簇束沉积法等。
电化学方法主要有双槽电沉积法和单槽电沉积法。
物理方法制备金属多层膜对设备要求高,工艺过程复杂,薄膜制备时间长,成本高,很难进行大面积镀覆。
而且在高温高压的制备条件下,多层膜容易发生层间扩散。
电化学方法成本低,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而且可以在大面积和形状复杂的基体上获得良好的外延层,另外,电化学方法中金属电沉积发生在低温条件,因而避免了层间热扩散,金属沉积速度快,样品制作时间明显短于溅射和蒸镀法,子层厚度能在较宽的范围(几个原子到几万个原子层厚度)内控制。
单槽电沉积法是指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利用两种金属离子沉积电位不同,控电位或控电流制备多层膜的方法;双槽电沉积法是在不同电解槽中交替沉积获得多层膜的方法。
本文用单槽电沉积法制备不同调制波长的Cu/Ni金属多层膜,用双槽电沉积法制备不同调制波长的Cu/Ag金属多层膜,对比研究了这两种方法制备的金属多层膜的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分析多层膜显微硬度与调制波长的关系。
2实验实验选用20×20×1 mm纯铜作为基片,在电镀前对基片进行砂纸打磨,机械抛光,使基片表面达到镜面光亮程度。
镀前需要对基片进行预处理,先用酒精清洗基片表面,清洗后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将表面预处理好的基片用15%HCL溶液浸泡15~20s进行表面活化,再用蒸馏水将试样冲洗干净。
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研究
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研究一、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方法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是指将纳米金属颗粒均匀分布在基板上形成的一层薄膜,其可实现高导电性、高透明度及可塑性等优异特性。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电化学法、热蒸发法、溶胶凝胶法等。
1.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通过将金属阳极溶解后在阴极上还原来制备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电化学沉积法(EDS)是指利用外加电势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沉积在导电基板上的方法。
2. 热蒸发法热蒸发法是指将金属片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热蒸发将金属颗粒蒸发到玻璃基板上形成金属薄膜。
然后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薄膜厚度可以得到纳米金属颗粒薄膜。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指将金属离子溶解在有机或无机溶剂中,通过添加还原剂或添加剂控制反应而制备出纳米颗粒。
二、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应用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和生物医学领域。
1. 电子领域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可应用于制备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太阳能电池、显示器等。
由于此薄膜电阻率低且透光性高,故可作为透光电极使用,如制备透明导电膜、塑料电子等。
2. 光学领域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可应用于制备光电器件,如金属膜阻尼波导、热电池、非晶/金属质子传导等器件。
此外,还可利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改善激光器的性能。
3. 生物医学领域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可应用于制备生物医学器械并实现生物检测等应用。
例如利用纳米银颗粒可制备成抗菌材料、金属导电薄膜与近红外光激光相结合可制备生物成像探针。
三、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优化导电性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优化是指在制备过程中提高导电、透光和力学性能以满足其目标应用需求的方法。
1. 密度控制通过调节沉积温度、时间和电流密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对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密度控制,从而提高其导电性。
2. 厚度优化金属纳米颗粒薄膜的厚度影响其透明度和导电性,通常可通过控制制备条件调整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厚度以提高其性能。
电沉积法制备金属薄膜的实验步骤与操作
电沉积法制备金属薄膜的实验步骤与操作电沉积法是一种常用于制备金属薄膜的方法,它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沉积形成金属薄膜。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操作灵活,可以用于制备不同金属薄膜,如铜薄膜、镍薄膜等。
下面将介绍电沉积法制备金属薄膜的实验步骤和操作。
首先,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所需金属盐溶液、正极和负极电极片,电解液,以及实验所需的容器、电源等。
材料准备完毕后,进行实验台面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干净和卫生。
接下来,准备电解液。
根据需要制备的金属薄膜类型选择相应的电解液。
一般情况下,电解液由金属盐和溶剂组成。
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金属盐,如氯化铜、硫酸铜等。
将适量的金属盐溶解在溶剂中,搅拌均匀,使金属盐完全溶解。
然后,准备电极。
正极电极一般选择金属片或导电材料制成,负极电极可以选择不导电材料。
通过对电极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以便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能够在电极上充分沉积。
接下来,安排电解槽和电源。
将电解液倒入电解槽中,确保液面高度适中,以免过高或过低影响实验效果。
然后,将正负极电极片分别插入电解槽中,并调整电解槽内电极间的距离。
接着,将电解槽与电源连接,确保电极片与电源连接牢固。
然后,调整电流和电解时间。
根据实验的要求和电解液的特性,确定适宜的电流和电解时间。
调整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电源上的电流旋钮实现,而电解时间可以通过电源上的计时器设定。
最后,开始实验。
打开电源,让电流通过电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沉积形成金属薄膜。
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电极表面的变化,控制电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一般情况下,电流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使金属薄膜均匀沉积,且具有良好的质量和附着性。
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电极。
将电极用溶剂清洗,以去除薄膜表面的杂质和溶液残留。
然后,将电极置于清洁干燥的容器中保存,以免薄膜受到污染或氧化。
综上所述,电沉积法制备金属薄膜的实验步骤包括准备材料和器材、准备电解液、准备电极、安排电解槽和电源、调整电流和电解时间,以及进行实验操作。
电化学沉积铁钴镍
电化学沉积铁钴镍电化学沉积铁钴镍是一种常用的金属镀层技术,可以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铁、钴和镍的合金膜。
这种金属合金膜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电化学沉积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被电极还原而沉积在电极表面的过程。
在电化学沉积铁钴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电解质溶液,其中含有铁、钴和镍的盐类。
然后,将待沉积的金属作为阴极,将另一块金属作为阳极,将它们分别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外加电源提供电流。
在这个过程中,阳极上的金属会溶解成离子,并通过电解质溶液传输到阴极上,然后被还原成金属沉积在阴极表面。
铁钴镍合金膜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和硬度,可以提高基材的抗腐蚀能力和耐磨性。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磁性,可应用于电子器件和磁性材料中。
电化学沉积铁钴镍的工艺参数可以调节,以控制合金膜的组成和性能。
例如,通过调节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可以改变合金膜的厚度和晶粒尺寸,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和磁性能。
在工业上,电化学沉积铁钴镍常用于制备磁性材料,如磁记录介质和传感器。
它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如集成电路连接线和微电子封装材料。
此外,电化学沉积铁钴镍还可以用于改善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延长金属零件的使用寿命。
然而,电化学沉积铁钴镍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沉积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不均匀的情况,导致合金膜的性能不一致。
其次,沉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泡或颗粒等缺陷,影响合金膜的质量。
此外,电化学沉积铁钴镍的工艺参数需要精确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合金膜的成分和性能偏差。
电化学沉积铁钴镍是一种常用的金属镀层技术,可在金属表面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铁钴镍合金膜。
它在电子、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解决一些问题,以提高合金膜的质量和性能。
电化学沉积铁钴镍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薄膜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Dept. Logo
6.4、金属多层膜的巨磁阻效应 Park等制备的Co/Cu多层膜,室温下的磁阻 比达65%, 4·7k时可达到115%。Bird等人 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的Co-Cu/Cu多层膜 的磁阻比为55%。利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 还可以制备fe-Cu、NiFe/Cu、Ag/Co、 Co/Pt等具有巨磁阻效应的纳米金属多层膜。
XX XX (HK) LTD
Dept. Logo
2) G F Pastore以金属铝为阳极基片,电解液 为硼酸胺,用0.2mol/L H3PO4调至pH=9.0, 用NaOH调Ph=7.6,得到了氧化铅薄膜。 3) S B Saidman,J R Vilche以金属镉为阳极 基片,以0.01mol/L NaOH+ymol/L Na2S (0≤y≤0.03)和xmol/L NaOH+ 0.01mol/L Na2S(0.01≤x≤1) 为电解液,得到了硫化 镉薄膜。
电化学沉积的特点
XX XX (HK) LTD
Dept. Logo
1.1、电化学沉积的优点 1)可在各种结构复杂的基体上均匀沉积;适
用于各种形状的基体材料,特别是异型结 构件; 2)电化学沉积通常在室温或稍高于室温的条 件下进行,因此非常适合制备纳米构; 3)控制工艺条件(如:电流,溶液pH值,温 度,浓度,组成,沉积时间等)可精确控制 沉积层的厚度,化学组成和结构等;
XX XX (HK) LTD
Dept. Logo
恒电压法是将电解时的电极电压恒定在某一 值,使镀液中一种金属离子发生电化学还原 而析出;当电极电压恒定在另一值时,镀液 中另一种金属离子还原析出。如此交替改变 电压,以形成金属多层膜。
XX XX (HK) LTD
金属 镀层 纳米
金属镀层纳米1. 介绍金属镀层纳米是一种将纳米颗粒沉积在金属表面的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且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薄膜。
金属镀层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光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金属镀层纳米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 原理金属镀层纳米的原理基于电化学沉积和纳米技术。
首先,通过电化学方法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然后将这些金属原子沉积在金属基底上。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流密度、电解液成分和温度等参数,可以控制沉积速率和纳米颗粒的尺寸。
最终形成的金属镀层纳米具有均匀的纳米颗粒分布和高度的结晶度。
3. 应用3.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金属镀层纳米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领域有广泛应用。
金属纳米颗粒的存在可以增强拉曼散射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
通过控制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调节拉曼信号的增强效果。
金属镀层纳米还可以用于制备SERS基底,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好的稳定性。
3.2 光催化金属镀层纳米在光催化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金属纳米颗粒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子和空穴对。
这些电子和空穴对可以参与光催化反应,促进有机物降解、水分解和空气净化等过程。
通过调节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优化光催化性能。
金属镀层纳米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3 传感器金属镀层纳米在传感器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分布和光学性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用于检测化学物质、生物分子和环境参数等。
通过改变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调节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金属镀层纳米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4. 发展方向金属镀层纳米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有着重要地位,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发展方向。
4.1 纳米合金目前,金属镀层纳米主要由单一金属组成,限制了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固态电池多层纳米成膜技术
固态电池多层纳米成膜技术
首先,固态电池多层纳米成膜技术可以通过精密的薄膜沉积工艺,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形成纳米级厚度的多层薄膜,这些薄膜能
够提供更大的界面面积,有利于电荷传输,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
度和充放电速度。
其次,多层纳米成膜技术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固态电池中固态电
解质与电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纳米级厚度的薄膜能够减少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之间的扩散距离,降低电解质的损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多层纳米成膜技术还可以改善固态电池的界面接触性能,减少界面阻抗,提高电池的电荷传输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
转换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总的来说,固态电池多层纳米成膜技术通过精密的薄膜沉积工艺,能够提高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是固态电
池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电镀纳米金属多层膜研究现状
综 述电镀纳米金属多层膜研究现状T he Status of the Study of nm Metal Multi-Layer Plating桂 枫 姚素薇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摘要: 介绍了纳米金属多层膜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单槽法电镀纳米多层膜的原理和脉冲设计方法,简述了纳米多层膜的结构与特性,分析了纳米多层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纳米 金属 多层膜Abstract: T he Status of nm metal mult-i layer are stated,principles and pulse desig n method of nm mult-i layer plating with sing le-tank discussed,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 ics of nm mult-i layer outlined and its tr ends analyzed. Keywords: Nanometer Metal Multi-layer1 前言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材料,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量级(1~100nm)时,其本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在催化、滤光、光吸收、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纳米多层膜又称组分调制合金(Composition M odulated Alloys,简称CMA),它是指一种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另一种金属或合金上构成的成分和结构周期性变化,相邻两层厚度之和(称为调制波长 )为纳米尺寸的材料[2]。
这种材料因尺寸为纳米级,有大量的内界面,表现出 量子尺寸效应 ,所以具有特殊的光学、力学、电磁学、耐磨、耐蚀、巨弹性模量、巨磁阻效应等性能。
早在1921年Blum已利用两种不同的电解液制得金属多层膜,1949年Br enner在同一电解液中制得了Cu-Bi多层膜[3]。
不锈钢箔材 多层梯度纳米晶石墨薄膜沉积技术
不锈钢箔材多层梯度纳米晶石墨薄膜沉积技术概述不锈钢箔材是一种耐腐蚀、抗氧化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为了提高不锈钢箔材的性能和功能,多层梯度纳米晶石墨薄膜沉积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优势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不锈钢箔材多层梯度纳米晶石墨薄膜沉积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技术原理多层梯度纳米晶石墨薄膜沉积技术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将石墨薄膜沉积在不锈钢箔材表面,形成多层结构,并在薄膜内部控制纳米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控制沉积工艺参数,如沉积温度、压力、气氛等,以调控石墨薄膜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
2. 采用多层梯度沉积技术,使不同层次的石墨薄膜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功能特性。
3. 通过后续处理方法,如退火、离子注入等,进一步调控石墨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界强化效应。
二、应用优势不锈钢箔材多层梯度纳米晶石墨薄膜沉积技术具有以下几大应用优势:1. 提高耐磨性:纳米晶石墨薄膜具有优异的硬度和耐磨性,可以有效提高不锈钢箔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2. 增强耐腐蚀性:多层梯度结构的石墨薄膜可以提高不锈钢箔材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提高导热性能:纳米晶石墨薄膜的高热导率可以提高不锈钢箔材的导热性能,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导热需求。
4. 改善表面光洁度:石墨薄膜沉积技术可以改善不锈钢箔材表面的光洁度和表面质量,提高其外观和触感。
5. 拓展功能应用:多层梯度石墨薄膜可以为不锈钢箔材赋予特定功能,如防刮、防指纹、抗菌等,拓展其应用领域。
三、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不锈钢箔材多层梯度纳米晶石墨薄膜沉积技术仍有以下发展趋势:1. 现代工艺集成:将多层梯度纳米晶石墨薄膜沉积技术与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金属涂层技术等现代工艺相结合,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2. 材料精密设计: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材料设计方法,实现不锈钢箔材纳米晶石墨薄膜的精准设计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的力学性能 [ 15] 。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对多层膜的巨磁阻
效应、磨损抗力及硬度等力学性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采用恒电位双电解槽法电沉积制备出具有超晶格结构 的 Co /Cu多层膜, 用物性测量系统 ( PPM S) 测试了其巨 磁阻 ( GMR ) 性能, GMR 值达 到 52. 52% [ 16] ; 采用四探 针法测试 Cu /C o多层膜的巨磁阻效应, 研究了 GMR与 调制波长及铜的子层厚度的关系 [ 17] ; 在 Cu 基体上沉 积了 Cu /N i多层膜, 发现电沉积方法制备的 Cu /N i多 层膜具有良好的周期结构, 在调制波长为 37 nm 时硬 度达到极值, 在调制波长小于 37 nm 时其硬度值明显 下降 ; [ 18] 多层膜具有超硬效应和极强的抗磨性能, 对多 层膜的这些强化作用从机理上进行了解释 [ 19] 。
在制备多层膜相关理论方面, 也取得了相当的成 果: 对电沉积制备的 Co /Cu多层膜, 总结出了缺陷形成 机理、相关种类及显微缺陷密度, 为多层膜巨磁阻效应 的显微分析提供了相关依据和理论基础 [ 13 ] ; 用双脉冲 电沉积制备出了 Co Cu /Cu多层膜, 分析了 Co层分解 特性, 得出以下结论 [ 14 ] : ( 1) 当脉冲转换时, 由于槽电 容效应及 Cu2+ 的置换作用, Co层开始分解; ( 2) 高低电 位差值越大, 槽电容效 应对 C o层 分解作用越大; ( 3) pH 值越低, Co层孔隙率越大, 分解也越多; 结合 Cu /Nb 多层膜的原子模型及 m icro sca le模型, 提出了一种三 维的弹性 塑性晶体模型, 可以很好地解释纳米多层膜
26
电化学沉积纳米金属多层膜简述
介星迪, 龙晋明, 裴和中, 吴 飞 (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与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3)
[ 摘 要 ]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多层膜的研究现状, 列举了纳米多层膜的力学性能、磁性能、电化学性能及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性能, 分析了纳米多层膜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 纳米多层膜; 研究现状; 电沉积
2. 2 巨磁阻效应
自从 1998 年法 国的 A lber F 等人发 现了超 晶格 Fe /Cu多层膜有巨磁阻效应以来, 巨磁阻材料成为物理 学和 材 料 学领 域 的 热 门 研 究 课 题。 Park 等 制 备 的 Co /Cu多层膜, 室温下的磁阻比达 65%, 4. 7 K 时可达 到 115%; 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的 Co Cu /Cu多层膜 的磁阻比为 55%; 电沉积的 Co Cu /Cu多层膜, 当双层 膜数目从 1 200层降低到 700层时, 磁阻比会升高 1%。
同时, 对多层膜制备工艺及微观结构也进行了一 些研究工作: 采用单槽法和双槽法制备了 Cu /N i多层 膜, 研究了 2种方法的制备工艺条件, 分析了 2种方法 的优缺点 [ 20] ; 多层膜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与表层的金 属层紧密相关, 也与子层厚度及其相对厚度、周期数相 关 [ 2] ; 硼酸的加入有利于改善多层膜的层状结构。采 用单槽双脉冲恒电位制备了超晶格 N i Cu /Cu多层膜, 指出 N i Cu4. 6 nm /Cu2. 4 nm具有良好外延生长的超晶格结 构, 铜、镍生长的择优取向面为 [ 111] 晶面, 该材料表现 出特殊的阳极溶解性能 [ 21] 。对 Cu N i多层膜在纳米压 痕下的微观变形结构进行了相关研究 [ 22] 。目前国内对 耐蚀性金属多层膜尚未开展研究, 在金属多层膜的基 础理论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 23] 。
当金属多层膜的调制波长降低到 6 nm 时, 铜和镍 的晶格差别已退化, 形成了一种具有外延生长的超晶 格结构, 出现了纳米多层膜的 X 光学性质和结构特 性 [ 1] 。 F levaris和 L ogothetidis发现 Cu /N i多层膜具有 光学各向异性。
纳米多层膜材料还具有电催化性能, Fe liu J M 等 在 P t单晶电极上制备了 Pd / P t和 Ph /P t多层膜表明, 这种多层膜材料对离子的氧化和还原具有选择性。
( 2) 超硬效应 纳米多层膜中的超硬效应是在 A u /N i、Cu /Pd金属超晶格中先发现 的 [ 25] 。在 A g /P d、 Cu /N i中也有相似的结果。以 T iN 为代表的氮化物表 现出高 硬 度 和良 好 的 应 用 前 景, 研 究 单 晶 T iN /VN
( 100) 体系中的超硬效应和金属纳米多层膜的超硬现 象类似 [ 26] : 超硬效应只在很窄的周期范围内能取得, 增 大或减小 周期, 薄膜的硬 度都迅速 下降, 并在周 期为 5. 2 nm 处取得最大峰值 54 GP a, 接近 T i0. 5V0. 5N 合 金膜 硬度 的 3 倍; Barnett 等 制备 了一 系 列 VN /T iN, NbN /T iN和 VxNb( 1 x ) N /T iN 纳米多层膜, 研究晶格 错配和弹性模量对纳米多层膜超硬效应发 现: 不管是 否有晶格错配, 有模量差的纳米多层膜都出现了超硬 效 应; 有 3. 5% 晶 格 错 配 度, 没 有 模 量 差 的 V0. 4N b0. 6N /NbN纳米多层膜没有超硬现象出现。由 此 Barnett得出晶格错配不是氮化物纳米多层膜出现超 硬效应的主要因素, 弹性模量差异才是纳米多层膜出 现超硬效应的主要因素。其他如 T iN /Z rN, T iN /M oN等 纳米多层膜都被证实有超硬现象。 2. 1. 2 抗拉强度和耐磨性
同时对多层膜电沉积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也做
了大量工作: 通过脉冲电沉积制备了 Cu /Co( Cu) 多层 膜, 指出高的脉冲频率下可获得 Co Cu合金相, 同时列 出了占空比等相关参 数 [ 9] , 在制 备了 Co N i( Cu) /Cu 多层膜后指出, 控制电解液浓度是优化多层膜工艺的 可行途径, 在 pH 值接近 7时, 可以大大降低磁层中的 Cu杂质含量, 在 C o N i不规则共沉积中, Co 的沉积电 流随 N i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 Co 的沉积速率最 快时, 达 到 最 优 值 [ 10] ; 在 Cu 基 体 上 电 化 学 沉 积 出 N i /Cu多层膜 (各层厚度在 5~ 100 nm ) , 发现在大载荷 下 N i /Cu多层膜比传统纯镍镀层的磨损厚度小 1 /5, 且 耐磨性与各层厚度并没有关系 [ 11] ; 在硫酸盐 /柠檬酸盐 体系中通过脉冲电沉积制备了 N i/Cu多层 膜, 证实其 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 12] 。
3结语
在过去的十几年, 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纳米金属 多层膜以其特有的优点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兴趣, 并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多层膜的优异性能与其组成和微观 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电沉积过程中相关参数的优 化选择以及电极过程动力学、结晶学、固体扩散等方面 的研究, 可以制备出性能 更加优异的纳米多层膜。电 沉积纳米晶体 具有其他 普通晶体 所不具有 的优异性 能, 如耐磨性、延展性、硬度、电阻、电化学性能以及耐 蚀性能等, 且制备也较容易, 因而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 中图分类号 ] TQ153. 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1- 1560( 2010) 04- 0026- 03
0前 言
纳米金属多层膜是指一种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另一 种金属或合金上构成的成分和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相 邻两层厚度之和 ( 称为调 制波长 ) 为纳米 尺寸的材 料。这种纳米级材料有大量 的内界面, 表现出量子尺 寸效应 [ 1] , 具有特殊的光学、力学、电磁学、耐磨、耐蚀、 巨弹性模量、巨磁阻效应等性能,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 广泛关注, 成为材料学和 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制 备金属多层膜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 [ 1] 和电化学法 [ 2 ] 。 虽然物理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多层膜中各层的厚度, 但 由于到达基体 的原子能 量较高, 难以避 免层 间扩散。 由于电化学沉积法设备简单、操作方 便、生产成本低、 可室温操作、可避免层间扩散, 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认 同, 如 Cu N ,i N i W P, Co Cu /Cu以及 Co N i( Cu) /Cu 等金属多层膜均已通过不同的电化学方法制得 [ 3, 4] 。
纳米尺寸的多层膜具有大量的内界面, 限制了位 错移动, 某些多层膜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 当 多层膜的调制波长在几十纳米范围内时, 多层膜的抗 拉强度随调制波长的减小而呈指数增加; 通过电沉积 方法获 得 的 多层 膜 具 有 优良 的 耐 磨 性 能 和抗 拉 强 度 [ 27] ; 纳米多层膜在摩擦磨损中的磨痕呈 多层磨损 机理, 即呈现小片状磨损脱落, 减少了磨损 量, 提高了 耐磨性。光亮剂对 Cu /N i多层膜的结构和摩擦学性能 的影响: 在低负荷 ( 1 N ) 下, 镀液中加入 0. 5 mL /L 光亮 剂时获得的 N i单层膜的摩擦系数比没有光亮剂的 N i 单层膜的摩擦系数 低, Cu /N i多层膜的摩擦 系数最低 ( 0. 2~ 0. 4) ; 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光亮剂可以获 得低摩擦系数和优 良抗磨性能的 多层膜; 控制 Cu /N i 多层膜总厚度, 改变 Cu, N i单层厚度, 对不同单层厚度 的多层膜测试发现, 当 Cu膜层为 16 nm 时多层膜具有 最低的磨损率, 并且比 N i单层膜的磨损率降低了 7倍, 也就是说, 当多层膜的单层厚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 多 层膜的抗磨性能显著提高。这是由于多层膜单层厚度 减小, 多层膜多层界面强化和晶粒细化作用使多层膜 的屈服应力和内聚能都随之提高所致。
[ 收稿日期 ] 2009 11 21 [ 基金项目 ] 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 ( JPPT 115 2 676) [ 通信作者 ] 介星迪, 电话: 15887861477, E m a i:l m eatm it@
163. com
系中通过控制电流和电位得到 Co N i Cu /Cu多层膜, 磁层膜厚度控制在 1. 2~ 12. 0 nm, 铜层厚度控制在 1. 1 ~ 2. 3 nm, 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 并有少量密排六方结 构, Co, N i共沉积类型为不规则共沉积, 在磁层生长方 向存在组分梯度, 在巨磁阻效应方面得出了与 P andya D K 类似的结论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