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doc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对于想要考取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朋友们来说,掌握教育学的重点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学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
首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常考的要点之一。
教育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文化传统则塑造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育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在个体发展方面,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则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就提醒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特点。
教学方法也是考试的重点,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也是必须掌握的。
比如,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等。
在教学中,要遵循这些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教资科二小学教育知识点
教资科二小学教育知识点小学教育作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起点,是十分重要的阶段。
作为小学教师,掌握相关的教育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教育学知识点在进行小学教育时,教师应该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1. 教育目标: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道德品行和基本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2.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指教育实践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包括儿童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等。
3. 教育方法: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如启发式教育、情感教育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成绩的综合评估,可以包括考试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
二、心理学知识点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布置作业。
1.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教育启示。
2. 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了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
3.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与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
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要遵守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1.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法律法规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教育法、国家教育规划等。
2. 学校管理规定:学校作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需要有相应的管理规定,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教学秩序。
3. 学生权益保障: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希望,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学生权益的法律法规。
4. 家校合作法规:家校合作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应了解相关的家校合作法规,促进良好家校合作关系。
总结:以上是教资科二小学教育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作为小学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主要包括基本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的知识点,供参考。
1.基本教育学基本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基本教育的规律、原理、方法和实践问题。
主要包括基本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内容、组织形式、质量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过程与教学的学科。
主要包括教学原理、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等方面的知识。
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各个方面的心理发展规律,例如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例如注意力、记忆、思维、动机等。
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测量和评价方法,了解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现状,为教学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学科。
主要包括教育组织理论、教育管理方法、教育管理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组织理论研究教育组织的构成、运作和管理规律,例如教育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决策过程等。
教育管理方法研究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计划、组织、领导、监督、评价等。
教育管理原则研究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例如目标导向、科学决策、公平公正等。
总体来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基本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
教师应根据这些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教育的形态:P41.家庭教育2.社会教育3.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导形态。
三种教育形态的功能整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各自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同时他们也有各自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这就需要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实现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完成教育的整体效应。
P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偏向;2.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出来的教师所进行的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力比较强;学校教育能对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选择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
P5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1.教育者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教育者要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P61教育目的的作用:1.规范作用: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④规范了学校管理。
2.激励功能;3.选择功能;4.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重要依据。
P8小学教育的培养方针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20世纪后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信息化小学生的身心发展:1.小学生的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1.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
-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了解学生、教学目标和教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 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包括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给予合理反馈的能力,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点
- 受教育理论与实践: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研究与发展:了解学生的研究和发展特点,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研究。
-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与考点,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学知识点梳理教育学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点:教育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这些目标在教育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3.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教育手段和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来选择,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
5. 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教育评价应当客观、全面、多元化,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获取、加工和运用信息来改变行为和知识结构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包括感性记忆、意象记忆和概念记忆等。
2. 学生的发展与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3. 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4. 学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学生的情感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人际关系。
5. 学生的学习困难与教育措施:学生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教师应当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教育方法学1.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活动来落实。
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小学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科目,考察考生对小学教育学的理论、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掌握。
下面是对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的考点与要点进行的归纳,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活动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小学教育学的特点:包括教育性、专业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特点。
二、小学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 小学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起源于古代教育学,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的发展。
2. 近代小学教育学的发展:包括德国小学教育学、美国小学教育学、俄国小学教育学等。
三、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特点和作用:包括客观性原理、阶级性原理、个别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等。
2. 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原理、启发性原理、循序渐进原理、全面发展原理等。
四、小学教育学的教育目标与任务1. 小学教育学的教育目标: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小学教育学的教育任务:包括发展学生的智能、品德、身心等方面的任务。
五、小学教育学的教育内容1. 小学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各学科的教育内容。
2. 小学教育学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道德品质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
六、小学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 小学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问答法等各种教学方法。
2. 小学教育学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媒体、教学工具、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手段。
七、小学教育学的学科发展与教师发展1. 小学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包括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创新研究等方面的发展。
2. 小学教育学对教师发展的意义: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概述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4.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5.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二、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掌握扎实的教育学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教育的概念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了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教育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意和偶然的行为;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旨在促进人的发展;最后,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传承文化、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它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
社会性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受社会制约并为社会服务;历史性表明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相对独立性则体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不完全随社会的变化而同步变化。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水平较高时,能够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条件,从而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发展的速度。
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也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目的的制定等,都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具有反作用,能够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政治民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影响政治。
(三)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包括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等。
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承、创新、融合和选择的功能。
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因素。
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学生与教师(一)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具有主观能动性、发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重要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一、文章类型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一门科目,主要涉及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德育原理、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二、关键词梳理1、教育学: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
2、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德育原理: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
4、学生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
5、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
三、考点归纳1、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
2、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设计的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种类等。
3、德育原理与实践,包括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德育的评价等。
4、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
5、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
四、题型举例1、单项选择题:针对某个概念、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提问,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正确的。
2、判断题:给出一段陈述,要求判断其是否正确。
3、填空题:给出一段空白,要求填写缺失的关键词或短语。
4、简答题:针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简要的解释或阐述。
5、论述题:针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要求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五、复习策略1、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考生需要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有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2、注重实践应用,结合具体例子。
考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例子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提高解题能力。
3、反复练习,熟悉考试题型。
通过大量的练习,考生可以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第2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第2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二章小学教育复习提要本章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详细地阐述了义务教育的意义、法律保证以及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并论述小学教育的目的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梳理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l2岁的儿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1)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l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①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②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③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④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重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第一篇: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乘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化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生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的概念和目的: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提供理论选择和指导等。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尔》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洛克--《教育漫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的。
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世界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第二章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概念: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年,盛宣杯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他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
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l2岁的儿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1)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878年,张焕纶所翻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①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②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③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从小学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3.《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人才奠定基础。
”
(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网盘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3)义务教育的学制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2个阶段。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4)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
5.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
人才的总要求。
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7.我国小学教育目的表述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ﻪ【-教育心理学】
ﻭ
ﻭ面临教师资格证考试,许多考生都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复习,首先来做做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吧,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二,希望对你备考有所帮助!True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ﻭ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ﻪA.组织教学能力ﻭ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ﻭ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2.学生的
ﻪ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ﻪﻭ
说谎、偷窃、欺骗等属于( )。
A.情绪冲动ﻪﻭB.性格障碍ﻭC.情绪适应困难ﻪﻭ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
ﻪﻭA.启发式
B.搜索式ﻭC.算法式
D.排列式ﻭ4.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ﻪ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ﻭ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ﻪﻭ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ﻪ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ﻭ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ﻭA.教育与遗传ﻪﻭB.遗传与环境ﻭC.社会与遗传ﻭD.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教育与环境ﻪﻭ
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ﻪ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ﻭ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ﻪﻭ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ﻭ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ﻪﻭ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
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ﻭ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ﻪ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ﻪﻭ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ﻪﻭ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ﻪ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ﻭ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ﻪ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ﻭ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0.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
ﻪﻭA.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B.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ﻪﻭC.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ﻪﻭD.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心理发生、发展ﻪﻭ
差异是属于()。
ﻭA.能力的量的差异
ﻪ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ﻪﻭ12.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ﻪ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ﻪﻭ
C.社会学习理论ﻪﻭD.认知识结构理论
ﻪ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
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ﻪﻭ
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是( )。
ﻪﻭA.难以
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ﻭ
制定严密的计划ﻪﻭ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ﻭ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ﻭ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
ﻭ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ﻭ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ﻭ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ﻭ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ﻭ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