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宽幅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及发展的探讨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及发展的探讨摘要:本文对矮塔斜拉桥的设计进行阐述,主要讲了矮塔斜拉桥的总体布置及适用跨径、矮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矮塔斜拉桥设计分析方法、矮塔斜拉桥的发展概况,以供参考。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设计探讨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expounds the main told the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of the overall layout and the suitable span length, short of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design analysis method, the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ference.Keywords: short towers cable-stayed bridge design is discussed一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分析矮塔斜拉桥的总体布置及适用跨径根据国内外目前已建矮塔斜拉桥跨径比例分析,由于矮塔斜拉桥刚度比斜拉桥大,接近于连续梁,其边、中跨比值常采用0.52~0.65。
在特殊情况下,边、中跨比值亦可小于0.5,这时,边跨需采取措施,解决负反力问题。
矮塔斜拉桥由于其主梁要承受相当大的弯矩,主梁截面形式与斜拉桥有很大不同,而更接近于连续梁。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连续梁采用的截面形式都能适用于矮塔斜拉桥,但矮塔斜拉桥更适宜采用变高度截面。
其塔墩处梁高可采用相同跨度连续梁高的一半左右。
在特殊情况下,主梁亦可采用等高度,此时梁高与跨度之比可采用1/35~1/45。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
V ol121 N o14公 路 交 通 科 技2004年4月JOURNA 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ATION RESEARCH AND DEVE LOPMENT 文章编号:1002Ο0268(2004)04Ο0066Ο03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何新平(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12)摘要:矮塔斜拉桥是介于梁式桥和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桥型,其适用跨度也介于梁式桥和斜拉桥之间。
本文结合离石高架桥主桥的设计情况,浅析PC部分斜拉桥的桥型特点、受力特性及设计要点。
山西离石高架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三跨连续部分斜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主桥孔跨为85+135+85m,采用塔梁固结、塔梁与墩分离,墩顶设支座的结构形式。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结构设计;力学分析中图分类号:U4921431 文献标识码:ADe sign of Low Tower CableΟstayed BridgeHE XinΟping(The C ommunications Survey&Design Institute of Shanxi Province,Shanxi T aiyuan 030012,China)Abstract:Low tower cableΟstayed bridge is one type of bridge between girder bridge and cableΟstayed bridge,and its suitable span is als o between girder bridge and cableΟstayed bridge1Based on the design conditions of the main frame of Lishi viadu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type,force principle and design gist of the PC Part of the cableΟstayed bridge are simply analyzed1Lishi Viaduct Bridge is a3Οspan partially cableΟstayed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bridge with tw o towers and singleΟcableΟplane1S pans are attributed as85+ 135+85m,the structure type of cons olidated towerΟgirder,separated towerΟgirder and pier and top pier m outed supports is used1K ey words:Low tower CableΟstayed bridge;S tructure design;Mechanics analysis0 概述矮塔斜拉桥又称部分斜拉桥,为一种新兴的桥型结构,国外近10年内已修建了20余座此类桥梁。
斜拉桥的景观设计
斜拉桥的景观设计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斜拉桥造型设计的规律,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双塔斜拉桥、独塔斜拉桥、矮塔斜拉桥、无背索斜拉桥四种桥型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斜拉桥景观设计建筑造型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斜拉桥是一种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的大跨度桥梁结构。
此种桥梁结构具有鲜明的建筑造型特点:高耸的索塔往往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相对纤细的主梁又突出了斜拉索的强劲力感,由空间直线组成的索面又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斜拉桥从常见的布局形式上又分为双塔斜拉桥、独塔斜拉桥、矮塔斜拉桥、无背索斜拉桥等形式。
这种的布局的灵活性,给予了设计者宽阔的构思空间,可因地制宜地从功能、景观、人文等角度诠释桥梁的美学理念。
斜拉桥的建筑造型建筑造型是指构成建筑空间的三维物质实体的组合。
斜拉桥的造型设计目的是为了使桥梁具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使人们产生对桥梁形体的感动和联想。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斜拉桥的造型设计需要符合以下规律:首先应从桥梁的使用功能入手。
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
若桥梁徒有美丽的外观,而不能满足通行要求或运行效率低下都是不可取的。
地形、地质、水文等建设条件是斜拉桥造型设计的基础。
因地制宜地设计斜拉梁的跨径和布局形式,才能做到“经济适用、环境协调”,让人们感受到桥梁的简约美和自然美,而不是人为刻意地造作。
斜拉桥结构的比例关系是造型设计的要点,包括桥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实体与透视的关系、高起与低落的关系等。
古希腊的美学家和数学家提出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
20世纪20年代,马哈姆别奇提出的动态匀称比例,即由整数的平方根所形成的级数、、···与1的之比,认为凡是采用该比例的图形是美的。
现代景观效果较好的斜拉桥一般都符合“黄金分割”或“动态匀称”的比例关系。
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论文
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论文由于缆索在斜拉桥设计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使得斜拉桥的设计和建造具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本文以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方案设计的一些关键内容和技术细节,并且对相关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1. 研究背景矮塔斜拉桥是斜拉桥的一种,由于它的塔比其他类型的斜拉桥要矮一些,因此它显得更为优秀。
然而,由于缆索在斜拉桥设计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建设对于工程师和建筑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其方案设计的一些关键问题,探索一些有效的技术细节,以确保其设计和建造的有效性。
2. 方案设计内容2.1 塔的选择对于矮塔斜拉桥,选择合适的塔是十分关键的。
一般情况下,矮塔斜拉桥的塔高应该控制在200米以下,选择一种合适的塔型是很关键的。
一般来说,单流形斜拉桥、双流形斜拉桥、正十二面体斜拉桥和倒八字型斜拉桥都可以作为塔的选择。
然而,不同的塔型在负荷、外形和构造方面都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2.2 缆索的设计缆索是斜拉桥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对于矮塔斜拉桥而言也不例外。
设计一条适合矮塔斜拉桥的缆索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需要考虑缆索的强度和耐久度,在这方面,高强度钢材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其次,还需要考虑缆索的布局和数量,这是与桥型有关的,一般来说,矮塔斜拉桥需要多根缆索。
最后,缆索还需要考虑其张力和长度的计算,这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数学模拟和计算。
2.3 桥面的设计矮塔斜拉桥的桥面是由悬挂在缆索上的桁架结构组成,这使得桥面的构造设计成为很大的挑战。
对于桥面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需要考虑桥面的荷载和强度,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可以抵御各种不同的荷载和外力。
其次,也需要考虑桥面的舒适性,以尽可能减少桥上的震动和摇摆。
最后,桥面的造型要优美大方,与塔和缆索相互协调。
3. 技术细节在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和建造中还有许多具体的技术细节需要考虑,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3.1 塔的接地方式:由于矮塔斜拉桥的塔比其他类型的斜拉桥要矮,因此其受力方式也有所不同。
矮塔斜拉桥结构及设计特点
矮塔斜拉桥结构及设计特点【摘要】矮塔斜拉桥由于其具有性能优越、造型美观、经济指标良好等优点,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
本文主要介绍了矮塔斜拉桥设计特点,分析了设计要点及问题,还就矮塔斜拉桥主梁施工的线形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结构;设计特点引言随着桥梁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桥梁结构。
矮塔斜拉桥就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
这种桥型是介于常规斜拉桥与普通梁桥之间的一种组合体系桥梁,使得桥梁的跨径得以延长。
由于其具有优越的结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特性,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1矮塔斜拉桥设计特点1.1矮塔斜拉桥主梁设计矮塔斜拉桥与常规斜拉桥最大的不同是主塔比较矮,这个特性使得斜拉索与主梁的夹角较小,斜拉索提供的竖向分力仅能抵消梁体所受的部分竖向内力。
客观上主梁以梁的受弯、受压、受剪和斜拉索受拉来共同承担竖向荷载,主梁以压弯为主,此外,主梁还需抵抗活载偏心引起的扭矩。
因此,主梁采用变截面箱梁是非常好的选择,而根据矮塔斜拉桥斜拉索索面布置的不同,常采用单箱单室或单箱多室等截面形式。
1.2矮塔斜拉桥主塔设计矮塔斜拉桥的主塔不仅要承受斜拉索竖向分力引起的轴向压力,而且还要承受由于两侧斜拉索的拉力不同所引起的弯矩,塔的刚度将直接影响全桥的受力特性,塔是矮塔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
矮塔斜拉桥的受力性能取决于主梁、主塔、墩及斜拉索的相对刚度。
矮塔斜拉桥的拉索就像主梁的体外预应力筋,主塔的作用就是增大体外预应力筋的力臂,拉索主要作用是通过初拉力的预应力效应来改善主梁的受力性能;当主梁抗弯刚度较大时,可以通过降低主塔高度给主梁提供较大的轴向分力,从而解决主梁体内预应力的不足。
主塔除承受拉索的竖向轴力分力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斜拉索索力来改善其自身的受力性能。
塔高的选择首先与桥梁的主跨跨径有关,其次是斜拉索的索面布置形式、拉索的索距和水平倾角等有关。
在相同跨径的情形下:塔高降低,斜拉索的倾角减小,索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增大,主梁轴力增大,主梁最大正、负弯矩的绝对值增大,挠度变大。
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及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及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及分析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矮塔斜拉桥是一种特殊的斜拉桥,具有结构简单、桥塔低、造价低等优点。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难度,需要考虑桥塔尺寸、材料选型、预应力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此次研究旨在探讨矮塔斜拉桥的方案设计及分析,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并对斜拉桥结构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1. 矮塔斜拉桥结构形式及特点分析;2. 矮塔斜拉桥主要构件的材料选型与设计;3. 矮塔斜拉桥的静力分析与设计;4. 矮塔斜拉桥的动力分析及风荷载分析;5. 矮塔斜拉桥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验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矮塔斜拉桥的方案设计及分析研究。
四、预期成果1. 矮塔斜拉桥设计方案;2. 矮塔斜拉桥静力分析计算结果;3. 矮塔斜拉桥动力分析计算结果;4. 矮塔斜拉桥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方案;5. 一篇研究论文。
五、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第一章:选题背景和意义第二章:矮塔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及特点分析第三章:矮塔斜拉桥构件的材料选型与设计第四章:矮塔斜拉桥的静力分析与设计第五章:矮塔斜拉桥的动力分析及风荷载分析第六章:矮塔斜拉桥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第七章:研究总结与展望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1个月)第二阶段:矮塔斜拉桥结构设计(2个月)第三阶段:矮塔斜拉桥静力分析与设计(1个月)第四阶段:矮塔斜拉桥动力分析及风荷载分析(2个月)第五阶段:矮塔斜拉桥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个月)第六阶段:论文撰写及修改(2个月)。
六、参考文献1. 《现代桥梁结构设计》2. 《斜拉桥桥塔结构设计》3. 《矮塔斜拉桥工程设计与实现》4. 《可持续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桥梁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独塔斜拉桥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桥梁形式,在桥梁设计中备受青睐。
本文将对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独塔斜拉桥是一种由主塔、斜拉索和钢梁组成的桥梁结构。
其特点在于桥梁仅有一个主塔,并通过斜拉索将钢梁连接到主塔上。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自重轻、跨度大、造型美观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和城市桥梁建设中。
在独塔斜拉桥设计中,基本设计原理是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包括斜拉索的设计和选材、混凝土主塔的结构设计、钢梁的选型和连接方式等。
这些方面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性能、荷载类型和大小、结构安全性等因素。
行为分析是指对独塔斜拉桥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包括受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应力等的影响。
通过行为分析,可以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荷载传递机制以及结构的安全阈值,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独塔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方法包括极限状态设计、概率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这些方法可以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桥梁的经济性。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是桥梁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复杂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尚需深入探讨,对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尚不完善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应包括加强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推进绿色桥梁建设,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及优化结构设计方法等方面。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结合了悬索桥和斜拉桥特点的桥梁类型,具有结构轻盈、造型美观、施工方便等优点。
在设计和建造矮塔斜拉桥时,需要重点以下核心问题:结构稳定、美景度、成本控制。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并探讨矮塔斜拉桥设计理论的其他相关问题。
结构稳定是矮塔斜拉桥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与传统的悬索桥和斜拉桥相比,矮塔斜拉桥的稳定性能略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结构的稳定性。
矮塔斜拉桥设计综述
蠢 i e 嚣 dg 露e 霸 巍鹈
矮塔斜拉桥设计综述
吴祖 根
( 波 市城 建 设 计 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 江 宁 波 3 5 1 ) 宁 浙 10 2
摘
要 : 塔斜拉桥是介于 P 矮 C连 续 梁 桥 和 P C斜 拉 桥 之 间 的 一 种 新 的 桥 梁 结 构 形 式 , 特 点 是 建 造 经 济 、 型美 观 、 其 造 施
2 01 之 间 0 1 1
主 梁 的 受 弯 、 剪 来 承 受 。而 有 的 学 者 认 为 这 种 桥 型 受
世 界 上第 1 矮 塔斜 拉 桥是 19 座 9 4年 在 日本 建成 塔 高 的变 化 , 直接 影 响索 、 的受 力 , 此 , 矮塔 斜拉 梁 因 “ 的小 田原港 桥 ( 3 123m 7 . n) 7 3 m+ 2 . + 33 1。但 E本 桥梁 桥 ” 比较 贴 切 的称 呼 . 仅从 外 观上 概 括 了这 种结 t 是 不
Re iw o b eS a e i g t h r we v e f rCa l t y d Brd ewih S o t To r
矮塔 斜 拉桥 又称 为 “ 部分 斜 拉桥 ” 是 由法 国人 马 上 , 合 个 人设 计 工 作 体 会 , 矮 塔 斜 拉 桥 的设 计 作 , 结 对
s es g o ee r g ) 部分斜拉 桥在我 围起步 稍晚 . 范 性 称 呼 。 t si nrt bi e 。 r ne e d 2 0 年 9月竣丁 的漳州 战备大桥 (0 m+ 3 m 8 .m) 1 2 受 力 特 点 01 8 . l2 + 0 8 8 . 是第 1 公路预 应力混 凝土 矮塔斜 拉桥 。 座
. 的桥梁 和对 刚 度 要求 较 高 的铁路 桥 中均 具 有 较 高 的 1 1 桥 型 称 谓
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论文
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论文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跨河桥梁的建设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桥梁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师们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进。
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兴的桥梁类型,其简洁、轻盈、美观、安全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和青睐,在各地的桥梁建设中越来越多地应用。
本文以某城市一座正在规划中的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从桥梁结构、斜拉索系统、地基处理、桥面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以期为该城市的桥梁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桥梁结构设计矮塔斜拉桥的特点在于其简洁、轻盈的结构形式,其主梁由斜拉索负责承担桥面荷载,利用斜拉索与主梁组成桥面及其他荷载的承载系,同时为减小受力的集中度,普通矮塔斜拉桥的横向拉索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高度及间隔。
矮塔斜拉桥一般采用不大于45度的斜拉角,以保证桥面的稳定性和均匀受力,同时满足桥梁美观性的要求。
本次研究的矮塔斜拉桥,采用了T形截面的主梁,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质量轻,能够满足桥面的承载和荷载分配要求。
而矮塔上部采用H形车间的形式,把上部结构虚拟成一个整体,使结构简单明了,能够有效减小风荷载对该桥梁的影响,同时采用设计耐久性好、维护方便、安装可靠的钢制结构,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桥面按照标准设计,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梁,能够保证桥面不仅满足基本安全要求,而且有更好的舒适性,同时斜拉索的设计和布置也能够满足承载体系要求,确保桥梁安全、稳定。
2.斜拉索系统设计矮塔斜拉桥斜拉索的设计是桥梁结构的关键之一,决定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次研究的矮塔斜拉桥采用了多股斜拉索,悬挂在矮塔顶端,在主桥梁的两侧呈V形布置。
斜拉索的公称抗拉强度一般不小于1860MPa,能够满足承载要求和安全要求。
斜拉索的张力计算是矮塔斜拉桥设计的重要环节,二次张力计算则是计算斜拉索贴近主梁的轮廓的水平张力。
斜拉桥的设计与建造技术分析
斜拉桥的设计与建造技术分析近些年来,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兴的桥梁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优越的技术在桥梁领域中崭露头角。
本文将对斜拉桥的设计与建造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桥梁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斜拉桥概述斜拉桥是一种通过倾斜的支撑索拉紧桥面的桥梁结构。
相比于传统的悬索桥,它的特点在于斜拉桥的主索与桥面之间有一定的夹角。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增加桥梁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提高桥梁的造价效益。
二、斜拉桥的设计原理1. 受力分析斜拉桥的设计首先要进行受力分析。
通过应力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工程师可以确定斜拉桥的受力状况。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桥梁的自重、车辆荷载以及地震等外力的作用。
只有通过充分的受力分析,才能确保斜拉桥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和稳定。
2. 主索设计主索是斜拉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桥面的重量。
工程师需要通过建模和计算,确定主索的位置和尺寸。
主索设计需要考虑到索与桥面之间的夹角、索的初始张力以及索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等因素。
3. 桥面结构设计桥面结构是斜拉桥的承载部分,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一般而言,桥面结构采用钢箱梁或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设计。
在桥面结构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桥面的防腐、防撞和排水等方面的要求。
三、斜拉桥的建造技术1. 施工工艺选择斜拉桥的建造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工程师在施工前必须充分了解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和施工工艺,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斜拉桥的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吊装、焊接、浇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施工安全措施在斜拉桥的建造中,保证工人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工程师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和流程,并设立相应的安全警示牌和标识。
在高空作业中,必须配备安全装备和安全网,确保工人可以安全地进行施工。
3. 施工验收斜拉桥的建造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施工过程,还需要进行严密的验收工作。
工程师需要对桥梁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测和测量,确保斜拉桥各组成部分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桥梁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独塔斜拉桥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和实用价值的桥梁结构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对于提升桥梁设计水平、优化桥梁结构性能以及保障桥梁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包括其结构特点、受力性能、设计优化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将对独塔斜拉桥的基本结构特点进行概述,包括其主塔、斜拉索、桥面系等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和构造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独塔斜拉桥的受力性能,包括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变形特征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文将揭示独塔斜拉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和优化方向。
本文还将探讨独塔斜拉桥的设计优化方法,包括结构选型、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优化策略。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的优缺点,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优化建议,以期提高独塔斜拉桥的设计质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总结独塔斜拉桥设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桥梁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独塔斜拉桥的设计原理独塔斜拉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桥梁,其设计原理主要基于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桥梁美学的综合考虑。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桥梁在承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美观性。
独塔斜拉桥的设计需要满足结构力学的要求。
斜拉桥的主要承重结构由塔、梁和斜拉索组成,其中塔是桥梁的支撑点,梁是跨越障碍物的主体,斜拉索则起到连接塔和梁的作用。
在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塔的高度、梁的长度和斜拉索的布置方式,以保证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还需要对桥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桥梁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安全稳定地工作。
矮塔斜拉桥施工实例分析
矮塔斜拉桥施工实例分析摘要:随着桥梁事业的发展,矮塔斜拉桥因其美观及施工方便,是近几年应用较多的桥型。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支架搭设;混凝土浇注;索塔施工一、工程概述某桥梁主梁采用单箱3室大悬臂变截面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支点梁高3.0 m,跨中梁高2.1m,梁底立面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斜拉索采用环氧喷涂钢铰线,锚固点布置在箱梁的中室内,索塔为钢筋砼独柱实心矩形截面,塔高20m,布置图见图1。
图1全桥布置(单位:cm)二、桥梁施工(1)支架搭设进行临时固结及墩顶0-1#块施工后,0-1#块支架利用临时支撑立柱上预埋的牛腿和主墩墩身作为支架的主要承重结构,牛腿上安放贝雷托梁,并在托梁与牛腿之间安装双拼16#工字钢及双拼10#槽钢作为卸架垫块。
由于承台横桥方向长度远小于箱梁顶板长度,为支撑0#块箱梁两侧突出的4.5 m翼缘板,利用原老桥外侧浆砌块石护坡混凝土基础以及主墩承台搭设贝雷支架,贝雷支架上方搭设双拼40a#工字钢作为盖梁,盖梁上方铺设20a#工字钢作为翼缘板模板支点。
0-1#块底模纵梁前端支撑在托梁上,后端支撑在主墩墩顶上,同时在墩顶和纵梁之间设卸架垫块。
考虑到本桥现浇支架的结构特点,0-1#块除翼缘部分重量外,其余全部作用在墩顶区域或通过底模纵梁作用在临时锚固立柱的牛腿和墩身上,受力基本通过钢性构件进行传递,支架经论证未进行预压处理。
(2)混凝土浇注箱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由于0-1#梁段预应力管道集中,钢筋密集,混凝土量大,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施工质量,采取如下措施:①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施工。
②混凝土水平分层浇注厚度为30 cm左右,灌注时要前后左右基本对称进行,浇注时要确保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上层混凝土。
③为保证混凝土从梁顶直接泵入底板和腹板下部时灌注和振捣质量,在腹板下部的内模向上沿高度每2 m、水平每3 m梅花形预留40 cm×40 cm的“天窗”,“天窗”处斜置一个簸箕以便于腹板下部混凝土的灌注,此口同时做捣器的进出口,当施工到“天窗”高度时关闭“天窗”。
矮塔斜拉桥施工方案
矮塔斜拉桥施工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提供一种针对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方案。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桥梁高度较低且存在一定的斜拉角度。
该文将介绍矮塔斜拉桥的设计要点、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1. 引言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对地形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施工方式和结构特点,对施工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矮塔斜拉桥施工方案,以期帮助相关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2.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要点矮塔斜拉桥的设计要点包括桥梁高度、斜拉角度、主梁尺寸等方面。
在确定桥梁高度时,需要考虑桥梁的通行需求以及地形条件,确保桥梁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高度。
斜拉角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主梁的尺寸设计需要满足桥梁的承重要求和结构稳定性要求,同时考虑到材料使用效率和工程造价的因素。
3. 施工方法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分为几个关键步骤,包括基础施工、塔吊安装、主梁架设和斜拉索安装等。
3.1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整个施工过程的第一步,它包括地基处理、临时支撑结构的搭建以及基础混凝土浇筑等。
地基处理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基础形式,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搭建临时支撑结构以支撑主梁的架设。
3.2 塔吊安装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安装塔吊用于主梁的架设。
塔吊的安装需要根据桥梁的几何尺寸和施工要求确定合适的位置和高度,并进行精确的安装调整。
3.3 主梁架设主梁架设是矮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主梁的架设需要保证准确的位置和高度,而且在架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保护,确保主梁在架设过程中不受损坏。
3.4 斜拉索安装斜拉索的安装是矮塔斜拉桥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安装斜拉索之前,需要确保主梁和塔吊的位置和高度准确无误。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分析及施工控制的开题报告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分析及施工控制的开题报告题目: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分析及施工控制一、研究背景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斜拉桥作为一种结构优美、技术难度较大的大跨度桥梁,已经成为众多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心头之好。
矮塔斜拉桥是在斜拉桥中的一种,其矮小的塔身使得它更加适合建设在城市中心。
矮塔斜拉桥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工艺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矮塔斜拉桥的结构和施工方式具有很大的复杂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课题旨在对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进行分析,并就其施工控制进行探讨,以对该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1.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特点与设计原理2.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分析方法3. 矮塔斜拉桥的静力特征分析4. 矮塔斜拉桥的动力特征分析5.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策略研究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与该类型桥梁建设有关的文献和标准,结合实际案例,对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进行分析和模拟。
同时,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矮塔斜拉桥进行静力和动力特征分析。
最后,对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施工方案。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矮塔斜拉桥结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2. 对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施工方案;3. 探索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建设理念,提高大跨度桥梁工程的水平。
五、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和建设的水平,丰富我国大跨度桥梁结构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矮塔斜拉桥索塔设计概述
现有双套管索鞍结 构无论 在设计 上还是 在施 工上都 存
在着许多不足 , 主要包括 :
() 1 索鞍的内套管和外套 管 、 外套管 与混凝土 之间形 成
线接触 , 产生应力集 中 , 可能 因过大 的局部应 力造 成混凝 有 土开裂 ;
过对国 内外 已建矮塔 斜拉 桥
用铸钢制造 , 以保证其线形 和加工精 度。预埋管和 内套 管采
用受力情况最好的 圆弧形 。
结构 的统 计 分 析 , 塔 斜 拉 矮
桥的索塔 高度( 面以上 ) 桥 一
般 为 主跨 的 1 1 /2~1 8 /。
泥 浆
从桥 面算 起 的 塔 高 , 矮 塔 斜 拉 桥 要 比斜 拉 桥 低 得
相 当。
图 6 索鞍 锚 固示 意
图 4 三 柱 型
主塔高度的增加 , 梁的竖 向位移 和弯矩 都减小 , 根 主 塔 弯矩也减小 , 主塔显 得更 安全 , 拉 索应力 变幅有 一定程 度 但 的增长 。因此在拉索疲劳不受影 响的情况下 , 以适 当地增 可 大主塔的高度 , 以改善结构受力。
多, 双塔 三 跨 公 路斜 拉 桥 的 桥 塔 高 跨 比 一 般 为 15~ /
14 铁 路 斜 拉桥 为 13 /, / 。作
图5 双套管结构示意
为公 路 斜 拉 桥 的 小 田原 港 桥、 冲原 桥 以及 蟹泽 大桥 的 桥塔高跨 比为 1 1. 、/ 12以及 l75, 路矮 塔斜 拉桥 / 15 11 . /. 铁 的屋代南北桥 为 1 87以及 190 /. / . 。因此 , 塔斜拉 桥的桥 矮 塔 高跨 比一 般为 1 1 / 2~18之 间 , 悬 索桥 主缆 的 垂跨 比 / 与
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论文
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论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设计图纸上,那些曲线和结构在光影的映照下,仿佛活了过来。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对矮塔斜拉桥的设计有着独特的理解。
一、设计背景与目标这座矮塔斜拉桥位于繁忙的都市,连接着两岸的经济与文化。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座既实用又美观的桥梁,它不仅要满足交通需求,更要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二、设计理念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几个核心理念:简约、现代、和谐。
简约不仅仅是一种美学,更是一种对材料、结构和成本的合理控制;现代意味着我们要运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和谐则是指桥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三、总体布局桥梁全长3.2公里,主桥跨度达到560米。
矮塔采用钢结构,塔身高60米,倾斜角度为10度。
桥面宽度为双向六车道,两侧设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这样的布局既保证了交通的流畅,又为行人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
四、结构设计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是其核心部分。
我们采用了高强度钢材和特种混凝土,确保了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斜拉索的布置采用扇形,从塔顶向桥面两侧延伸,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五、技术创新在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几项技术创新。
是采用了自振频率控制技术,通过在桥梁中设置特殊的阻尼装置,有效减少了风振和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是运用了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的健康状况,确保其安全运行。
六、视觉效果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视觉效果。
桥梁的线条流畅,塔身与斜拉索形成了一种韵律感。
夜幕降临,桥上的灯光亮起,宛如一道彩虹横跨在都市之上,成为夜晚的一道亮丽风景。
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我们也注重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桥梁采用了环保材料,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污染。
同时,桥梁的设计也考虑了未来可能的扩建需求,确保其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八、经济效益矮塔斜拉桥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项投资。
通过精确的成本控制和高效的施工方案,我们确保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桥梁的建成将促进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为城市带来长期的回报。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浅析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浅析一、引言桥梁设计向大跨、轻型、轻质、美观、环保方向发展,因此,设计师对降低结构自重、结构轻型化及经济指标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1988年,法国工程师Jacgues Mathiv提出了新的桥梁结构形式——矮塔斜拉桥[1]。
199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矮塔斜拉桥——小田原港桥,其跨度为(74+122+74)m,桥面宽13.0m,双塔双索面的固结体系,拉索通过塔顶的鞍座后锚固在主梁上。
其后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虽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并在全国各地广泛采用[1] [2]。
矮塔斜拉桥的发展过程与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相似,混凝土结构从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连续梁→斜拉桥→矮塔斜拉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填补了普通钢筋混凝土与全预应力混凝土之间的空白,同理,矮塔斜拉桥的出现,也填补了刚性桥与柔性桥之间的空白,为桥型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设计要点2.1、矮塔斜拉桥的受力特性分析矮塔斜拉桥是介于具有柔性斜拉桥和刚性梁桥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桥梁结构形式,就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新型桥梁,其受力特征及梁高介于两者之间,并在布索、结构尺寸及受力特点等方面与常规斜拉桥有着较大的差别,同时在总体抗力中梁与斜拉索共同作用,其抗力的比例与斜拉索刚度和梁的刚度的比值有关,且塔高较矮,如图1所示。
图1 桥型布置图根据以上桥型特点及受力分析可知:连续梁受弯、受剪为主,矮塔斜拉桥的受力特点接近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体外索,梁受压、受剪,斜拉索受拉;斜拉桥的梁受压,斜拉索受拉,三种桥型方案的最大差别在于主梁的力学行为不同,同时连续梁→矮塔斜拉桥→斜拉桥的主梁承受弯矩逐渐减小,但轴力逐渐增加[1][2]。
因此,矮塔斜拉桥既不是梁桥也不是传统的斜拉桥,它是一种斜拉桥和梁桥的协作体系,该体系解决了主梁体内预应力钢束配置效率不高和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降低主梁结构刚度及自重,并充分发挥了斜拉桥不经济或梁桥刚度不够的跨度优势。
斜拉桥设计心得
斜拉桥设计要点汇总一:斜拉桥孔跨布局1、双塔三跨式①边/主跨比值大小一般边主跨之比应小于0.5;对于活载比重较小的公路和城市桥梁,合理的边主跨之比应为0.4~0.45;对于对于活载比重较大的铁路桥梁,边主跨之比宜为0.2~0.25;钢主梁斜拉桥应比相同跨径的混凝土斜拉桥的边跨小。
②设置辅助墩的作用1)可以减小锚索(即背索)的应力幅度,提高主跨的刚度;2)缓和端支点负反力;3) 避免梁体直接在伸缩缝处转动,从而导致伸缩缝的受损。
2、独塔双跨式独塔不对称双跨式斜拉桥的主跨跨径L2与边跨跨径L1之比一般在0.5~0.8左右,多数在0.66附近;3、三塔、四塔以及多塔式多塔式斜拉桥较少采用的主要原因是:中塔没有端锚索来有效的限制它的变位。
因此对于多塔式斜拉桥,中塔的刚度必须要比边塔的刚度大,目前国内保持中塔的稳定性的构造措施主要有:1)主塔采用A形塔和X形框架墩如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桥---160+5x236+160m就是每个主塔主梁悬臂端均支撑在X 形框架墩上,中间增设挂梁,该桥实际为独塔组合形式,每个塔主梁均为独立形式,主梁不连续。
2)将两个双塔斜拉桥通过中间一联连续梁桥串联如日本四国连络桥就是通过岩黑岛上两跨连梁桥串联成,该双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85+420+185m。
3)用铰将三座独塔斜拉桥串联如我国台北的淡水河桥就是利用能转动和伸缩的铰将三座独塔斜拉桥连接成一整体。
淡水河桥跨径布置为67+134+134+67m。
4)中塔增设锚固斜缆索如我国香港的汀九大桥就是一座三塔斜索面斜拉桥,该桥桥跨布置为127+448+475+127m。
5)综合处理方法如我国湖南岳阳洞庭湖大桥为三跨高低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30+2*310+130m,为了提高三塔斜拉桥的整体刚度,该桥采用的主要措施有:①增加主梁的高度和塔身纵向截面的宽度;②将两边塔的边跨和中跨最外侧两个索距缩小至6m,并增大该边索的截面面积,增大后为313φ7mm;③在端支点和中跨跨中分别增设2000KN的压重以提高各塔外索的张紧程度。
斜拉桥结构设计及问题简析
斜拉桥结构设计及问题简析摘要:斜拉桥是一种组合受力体系的桥梁,其主体结构由斜拉索、索塔、主梁组成。
本文通过分析斜拉桥的结构特点,论述了斜拉桥在结构、布置、选材和审美方面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并简单介绍了斜拉桥在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设方面遇到的难题及采取措施。
关键词:斜拉桥;布置形式;结构设计;斜拉桥审美Abstract: The cable-stayed bridge is a bridge combined stress system, its main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cables, towers, girder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ble-stayed bridge, the cable-stayed bridge in the structure, layout, material selection and design aesthetic requirement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measures.Keywords: cable-stayed bridge;layout;structure design;cable-stayed bridge aesthetics自1979年建成的第一座斜拉桥——主跨只有76米云阳桥以来,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现今我国斜拉桥无论是在规模和跨度方面,还是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斜拉桥数量最多、跨度最大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0451-0712(2006)05-0057-04 中图分类号:U 448.27 文献标识码:B独塔宽幅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陈从春1,夏巨华2,肖汝诚1,何 鹏1(11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 200092;21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 430010)摘 要:介绍了江苏昆山吴淞江大桥的设计与分析过程,并对平面应力和空间应力进行了讨论。
该桥是一座跨径为10011m +10011m ,宽度为33m 的单索面矮塔斜拉桥,是目前同类结构中跨度较大、桥幅最宽的结构,主梁、桥塔、拉索等构造均比较新颖,可作其他桥梁设计借鉴参考之用。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宽幅;设计;分析 吴淞江大桥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吴淞江河跨处,主桥是一座跨径为10011m +10011m ,宽度为33m 的单索面矮塔斜拉桥。
该桥在目前同类结构中跨径居第3位,宽度居第1位。
桥上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 h ;设计荷载,汽车为城市-A 级,人群为214kPa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
桥梁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主要构件都有一定的新颖性,效果较好。
1 设计概要111 总体布置吴淞江大桥全桥共设14对拉索,索间距为410m ,近塔端设有28m 的无索区段,边墩附近设有20167m 的无索区段。
总体布置如图1所示。
单位:m图1 主桥立面布置112 主梁主梁采用变截面箱梁,塔根处梁高为510m ,跨中梁高310m ;梁高变化段在塔根无索区段,变化线 型为半径为16229m 的圆曲线。
箱梁断面为单箱五室,箱底宽2514m ,顶宽33m ,其中悬臂长318m 。
箱梁断面如图2所示。
斜拉索锚固在中室内。
箱形断收稿日期:2005-11-28 公路 2006年5月 第5期 H IGHW A Y M ay 12006 N o 15 面的主梁可以提供较大的抗扭刚度,与单索面拉索相适应。
单位:c m图2 主梁断面113 主塔吴淞江大桥的主塔别具一格,截面为椭圆形,下大上小逐渐变化。
索塔布置于中央分隔带,与主梁和桥墩固结。
索塔总高度为421091m ,分为两段,其中下段高271411m ,椭圆变化段,下端椭圆的断面尺寸为512m ×3m ,上部椭圆断面尺寸为412m ×2m ,椭圆长轴与桥梁纵轴线重合;上段高为14168m ,断面尺寸由412m ×2m 的椭圆变化至直径为015m 的圆。
塔顶设不锈钢饰件,塔身采用凹形线条美化。
优美的塔身构造成为桥梁的点睛之笔(见图1)。
114 拉索和鞍座斜拉索为单索面,平行竖琴式布置,水平倾角为20°,全桥共14对,28根。
拉索采用OVM 200型钢绞线群锚体系,每根拉索由73根<j 15124环氧树脂全涂钢绞线组成,钢绞线标准强度R b y =1860M Pa 。
拉索采用3层防护体系,除环氧树脂全涂防护外,钢绞线还外裹PE 带,最后在整束钢绞线外套PE 管。
拉索连续通过索塔顶部的鞍座,两侧对称地锚固于主梁中的横梁上。
每对拉索对应一个鞍座。
鞍座采用集束管式,即采用76根外径为280mm 的小钢管并列焊接而成,每根钢管里布置一根钢绞线。
集束管式鞍座的弯曲半径为415m ,如图3所示。
这种鞍座内每根钢绞线相互平行,受力明确,与双套管鞍座内的钢绞线相互挤压在一起相比,在受力上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施工工艺要复杂一些。
单位:mm图3 鞍座构造2 结构计算211 平面分析主桥纵向计算主要包括悬臂施工、体系转换等施工阶段的计算和成桥初期、成桥后期(3年)运营阶段的计算。
施工阶段主要计算荷载为:自重、预应力、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以及施工荷载等。
在成桥运营阶段,考虑了汽车、人群、墩台沉降、温度力、支座摩阻力等作用及影响。
其中温度荷载考虑了体系升降温20℃、桥面升温5°、索梁塔温差±10°;支座沉降按115c m 考虑。
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程序,不考虑塔梁的几何非线性,斜拉索的非线性影响,通过修正拉索弹性模量的方法予以考虑。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主梁、主塔以及拉索的应力包络图如图4所示(限于篇幅,只列出计入3年徐变后主力组合下的计算结果)。
计算表明,主要组合荷载下,主梁压应力最大值为13137M Pa ,拉应力最大值为0194M Pa ;索塔的压应力最大值为9161M Pa ,不承受拉应力。
主要构件满足预应力混凝土A 类构件。
主要组合下,拉索最大应力为82518M Pa ,拉索最大应力变幅为3513M Pa ;附加组合下,拉索最大应力为84915M Pa ,拉索最大应力变幅为8213M Pa 。
拉索容许应力[Ρ]=0.45Ρy b ,取值参照斜拉桥的规定,因此疲劳满足要求。
计算结果表明,徐变对主梁、索塔和拉索的应力以及拉索应力变幅影响不大,在5%以内。
212 空间分析由于桥面比较宽,又是单索面,为验证平面杆系计算结果,本桥还采用空间实体单元模型对恒载状态的应力进行了计算,如图5和图6所示。
空间模型计入了纵向预应力和横向预应力效应。
图5是恒载作用下3个代表性截面的顶板横向应力分布图,这3个截面分别取自塔根无索区段、跨中有索区段、边墩无索区段。
—85— 公 路 2006年 第5期 图4 营运3年主力组合下的应力包络图图5 横向应力分布图从图5可以看出:(1)塔根无索区段和边墩无索区段顶板横向应力分布规律比较相似,但与有索区段的应力分布规律不同; (2)箱梁悬臂板外侧1 3附近的应力都比较大;(3)横向剪力滞现象比较严重,有索区段较无索区段更突出,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负剪力滞现象;(4)顶板均为压应力,且满足规范要求。
图6是空间实体单元和平面杆系单元计算的各截面纵向应力比较结果,其中空间实体单元的截面应力是顶缘、底缘取一定点数的纵向应力进行算术平均而得。
图中可以看出:图6 纵向应力分布(1)恒载作用下箱梁上缘、下缘均为压应力,应力在2~10M Pa 之间;(2)恒载状态下,箱梁上缘压应力最大处在外索区段,而此段下缘应力却较小;(3)平面杆系单元和空间实体单元的平均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值不大,而且变化的趋势比较一致。
可以认为两种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
除上述计算之外,还对结构在安装及运营状态下,梁、塔的稳定和地震、风振效应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控制计算。
—95— 2006年 第5期 陈从春等:独塔宽幅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分析3 施工基础施工采用常规方法。
梁体施工采用悬臂浇注法。
主梁划分为44个梁段,其中0号段长12m ,21号合拢段长2m ,1~6号梁段长3m ,7~20号梁段长4m ,22号支架现浇段长1917m 。
0号、22号梁段在支架上现浇,1~20号梁段采用挂篮浇注施工,21号合拢段用吊篮浇注。
主塔和鞍座与0号块在同一个阶段内施工。
拉索施工在相应阶段内完成,拉索索力张拉一次到位,不再调整索力。
4 科研及试验本桥的鞍座采用集束管式,拉索在主塔两侧的固定也与以往不同。
为验证主塔两侧拉索的锚固性能及主塔鞍座区段的受力性能,拟对本桥做下列科研试验:(1)主塔鞍座节段模型试验;(2)主塔鞍座处拉索抗滑性能试验。
5 结语矮塔斜拉桥是一种较新的桥型,在经济性能和桥梁美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日本得到应用以来,目前发展较为迅速。
国内已建和在建的矮塔斜拉桥也有近10座。
这种桥梁的空间应力有许多特别之处需引起注意。
吴淞江大桥是目前最宽的矮塔斜拉桥,该桥的建成将为此类桥梁积累经验。
该桥于2004年2月动工,目前已经竣工。
参考文献:[1] 金增洪1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日本新东明高速公路上的京川桥[J ]1中外公路,2004,24(1)1[2] 小宫正久. — 道路桥の设计に关すゐ-考察[A ].土木工程学会论文集[C ].19951[3] 张多平,康炜1兰州市小西湖黄河大桥设计分析[J ]1兰州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2002,21(6)1[4] JTJ 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1D esign and Analysis of An Extradosed Cable -stayedBr idge w ith a W ide D eck and Si ngle PylonCH EN Cong -chun 1,X IA J u -hua 2,X IAO R u -cheng 1,H E P eng1(11T he D epartm ent of B ridge Engineering ,Tongji U 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 ina ;21Ch ina M unici p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R esearch and D esign Institute ,W uhan 430010,Ch ina )Abstract :T 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W u song R iver B ridge in Kun shan C ity of J iangshu P rovince is in 2troduced and its p lane stress and sp atial stress are also discu ssed 1It is a (10011+10011)m eters long and 33m eters w ide ex trado sed cab le stayed b ridge w ith a single 2p lane 2cab le ,w h ich has the w idest deck and longer sp an com p ared to si m ilar b ridges 1T he confo rm ati on of girder ,p ylon and cab le is novel 1It can be a reference fo r hom o logou s b ridges 1Key words :ex trado sed cab le 2stayed b ridge ;w ide deck ;design ;analysis—06— 公 路 2006年 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