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大校史
建校初期-->>抗日战争胜利 (光辉历程之一)
1924年-1927年(建校初期)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干部和科学人才,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同时,把当时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创立了广东大学,任命邹鲁为校长。广东大学下设文、理、法、农、医5科16个学系。校本部设在广州文明路。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廖仲恺在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会第七十一次会议上提议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8月,广东大学校务会议正式通过改名,得到国民政府批准。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明令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年-1938年
1927年至1937年,中山大学各方面都有发展。1930年9月至12月朱家骅为校长。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由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任校长。1931年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2年2月后校长仍为邹鲁。1 934年成立工学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至此,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研7个学院,
23个学系,以及天文台、各研究所、医院、中小学等主要附属单位共19个。中山大学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邹鲁校长等努力下,在广州市东郊白云山侧的石牌兴建了占地达12000亩的新校园。1937年夏,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大法学院。1938年夏,广东省立勤大学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1938年秋设立师范学院。至1938年全校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研等8个学院,31学系。
1938年-45年(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曾三易校址,辗转跋涉。校舍、图书、仪器设备损失惨重。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中山大学初迁广东罗定,后改迁云南江。1940年4月许崇清复任校长(代)。同年秋,他主持由江迁校回粤北坪石。坪石时期,聘著名学者李达、洪琛、王亚南、陈寅恪、杨东莼等来校任教、讲学。数学家胡金昌、艺术家许幸之、音乐家马思聪、黄友棣等亦曾任教于坪石。在江和坪石时期,条件非常艰苦,各学院、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并开展社会调查,对弄清粤北、湖南、广西等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少数民族情况,以及矿藏、水土、森林、植物资源作出了贡献,并在宣传抗战、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4年秋,日军进犯粤北,坪石告急,中山大学被迫迁往粤北连县、仁化和粤东兴宁、梅县各地。
1945年-1949年10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山大学各学院及机构于1945年陆续迁回石牌原址,各院、系逐步恢复、发展。1945年12月王星拱出任校长,相继聘请了王起、王力、岑麒祥、钟敬文等教授,组成了新的较强的教师阵容。至1948年,全校共有文、法、理、工、农、医、师、研8个学院、33个学系、3个专修科,以及先修班、附中、附小、幼儿院、附属医院、农场、林场等机构。1948年6月至10月张云任校长(陈可忠代),1948
年10月至1949年7月陈可忠正式接掌中大,1949年7月校长仍为张云。
1949年10月-->>改革开放 (光辉历程之二)
1949年10月-1966年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中山大学开始了新的一页。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许崇清为中山大学校长,文化界知名人士冯乃超参与学校领导。中山大学和其他院校一样,于1 952年进行了院系调整。中山大学的工、农、医、师四个学院划出,与岭南大学等其他兄弟院校有关系科合并,分别组成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华南医学院(后改名中山医学院)、华南师范学院。部分系科相继调往他校。同时,以原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的文、理学院为基础,并将广州以及中南地区部分高校的有关系科调整进来,组建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8个学系。校
址由广州市东郊石牌迁到南郊康乐园岭南大学原址。院系调整结束,许崇清和冯乃超继续任正副校长。著名教授陈寅恪、陈序经、姜立夫、容庚、梁方仲等调入任教,增强了师资。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根据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师资的任务,开展了全面教学改革。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以华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主要研究方向。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学校遭到严重破坏,中山大学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4年。
改革开放以后
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学取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1995年底,顺利建成规模可观的学校校园网。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有3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每年派出大量人员到国外及港澳地区讲学、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先
后授予邹至庄、霍英东、曾宪梓、何善衡等为中山大学名誉博士,聘请了杨振宁、邹至庄、陈省身、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教师来校讲学、任教。历年来,中山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家一流的专家学者,也有各级党政领导,更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以及一批遍及海内外的企业家。1995年6月,中山大学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6年6月,《中山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申报的9个学科(学科群)全部通过论证。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定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校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为中山大学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办学的空间,以此为依托,中山大学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