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经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脾经。
脾 经
足少阴肾经
• 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
(涌泉穴),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 向小腿内,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 ,胸部肋骨旁的(俞府穴)
• 主治:腰酸,耳鸣,失眠,面色暗黑,眼袋,黑
眼圈重肾炎,肾结石,肾上火,脱发,夫妻生活 不协调。女性----内分泌失调,痛经,经量过多或 少,夜尿多,男性----,阳痿,遗精,尿不净。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 这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子时睡得足,黑眼 圈不露 。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 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胆经
• 足太阴脾经 • 足少阴肾经 •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
•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内侧的隐白穴
,上行至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正中,大腿内侧前缘上行 ,达腹部和胸部的外侧,止于胸胁部的大包穴。计21穴, 左右共42穴。
少 泽
小 肠 经

• 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侧沿眼眶下方的承泣
穴,经过颧部,环绕口唇,沿下颌骨向后至下颌关节附近
分成两支:一支经耳前,沿发际,至额角的头维穴;一支
沿颈前、胸腹、下肢胫骨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二趾外侧 的厉兑穴。计45穴,左右共90穴。
任 脉
任脉

任脉:任脉统帅人身的各阴经,循
行在腹中线,起于生殖器和肛门中间的会阴
穴,过阴毛沿腹部、循腹中线上行直达咽喉 ,过下颏环唇入眼眶,止于承浆穴,与督脉 相交会,全经共24穴
•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内分泌疾病,胸腹部疾病。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医生态 度要和蔼,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手法 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用力或时间 过长;要结合望闻问诊,全面分析判 断。
2024/2/2
27
06
防治原则与策略
2024/2/2
28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思想贯彻
强调养生保健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 情志等方式,提高人体正气,预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2024/2/2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24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成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变 化的根本动力。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 变化的基础,阴阳失调则 会导致事物出现异常变化。
9
五行概念及其生克关系
五行定义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 能量状态,代表事物的不同属性和相 互关系。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之间相乘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 克制,相侮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向克 制。
五行生克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分支2:从掌中分出, 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 于手少阳三焦经。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

第三节 经络及重点穴位功效

任脉—掌管生殖的妊养大脉-与阴经相连,掌管经血、津液! 督脉—监督健康的升阳大脉-总管一身的阳气 手太阴肺经---调治呼吸的通天大脉(列缺-戒烟穴;太渊-心脏平安穴;鱼际-消除 疲劳穴;少商-秋季止咳穴) 手阳明大肠经--保护胳膊的排泄大脉(二、三间、合谷-消除身体痛;曲池-降血压; 迎香-鼻炎) 足阳明胃经—生成气血的康体大脉(地仓-健脾;梁门—胃溃疡;滑肉门-瘦身穴) 足太阴脾经---运化食物的养血大脉(公孙—低血压;三阴交-高龄产妇护子穴;阴 陵泉—腿部消肿;大横—内脏不老穴) 手少阴心经---调理神智的养心大脉(神门—心情愉快;通里—开心窍;少海-网球 肘) 手太阳小肠经—顺通经气的护肩大脉(少泽—通乳穴;秉风—肩背穴;天容—护 嗓穴) 足太阳膀胱经---护佑全身的通调大脉(晴明—护眼穴;攒竹-止嗝穴;风门—防哮 喘;申脉-催眠穴) 足少阴肾经—滋养脏腑的补水大脉(涌泉—滋润脏腑;照海-补肾穴) 手厥阴心包经—保护心主的安心大脉(内关-晕车穴;劳宫—紧张穴) 手少阳三焦经—环绕耳周的视听大脉(丝竹空—去鱼尾纹;角孙—偏头疼;中渚耳鸣) 足少阳胆经—输送气血的固体大脉(上关-消除三叉神经痛;带脉-瘦腰) 足厥阴肝经—调养情志的修身大脉(大敦-不抱怨不气;太冲-好脾气;章门-退黄 穴;期门-胸胁胀痛顺气穴)
肩髃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当肩

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肩痛受风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迎香 在鼻翼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鼻塞,鼻炎,口歪,面痒。 [附注]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不宜灸。
. .
曲池 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手 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

中医学基础经络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经络ppt课件

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
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
际,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
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
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
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
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
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
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
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
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
穴SI1),沿手背尺侧上腕
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
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
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
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
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
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
26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颔厌穴GB4),再向
后行到耳后(完骨穴GB12: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GB14 ),又
向后折至风池穴(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
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
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
分支:从肺中分出,
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
厥阴心包经。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
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 中、下三焦。
分支1:从胸中分出,沿 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 (天池穴P1)向上至腋窝下, 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 部,入掌中(劳宫穴P8:在 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 时正当中指下),沿中指桡侧, 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P9)。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详细描述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最新【医学】经络总论 共(46页ppt课件

最新【医学】经络总论 共(46页ppt课件
阴,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手足三阴经为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 后。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外侧者为手三 阳经,下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 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 “太阳”在后。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通过经别、 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 合”关系。其分别络属于互为表里 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 相合的关系。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三)、十五络脉
1、含义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 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 称为十五络脉 。
2、特点 沿经的分布性、广泛的分布性、表里的 相对性。
十五络脉
3、作用 十二经别络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 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统属全身络脉的作用。
(1)提供光学反馈,使激光器成为激光振荡器;(2)限模,使激光束具 有一定的能量空间分布及频谱结构。
在激光技术发展历史上,最早提出的是所谓平行平面腔。在光学上称
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广泛采用各种各样 的光学谐振腔。
闭腔
光学谐振腔
稳定腔(共焦腔、其他…) 开腔 非稳腔
临界腔(平行平面腔、共心腔…) 气体波导管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 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 涵 蓄 十 二 经 气 血 ,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 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课件

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线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肢 后线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 中线→前线
足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前线→中线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肢 后线
27
最新版整理ppt
手经——行于上肢; 足经——行于下肢。
阳经——行于四肢的外侧——属腑; 阴经——行于四肢的内侧——属脏。
28
最新版整理ppt
5
最新版整理ppt
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剖不可见! 显微镜下不可见! X光不可见! MR不可见! 红外成像不可见!
6
最新版整理ppt
解剖, 我们可以看到骨 骼, 肌肉, 腱膜, 皮下脂 肪, 各种脏器, 血管, 神 经, 淋巴管道……就是 看不到经络。
7
最新版整理ppt
显微镜下, 我们可以看 到各种各样的组织, 细 胞, 甚至在电子显微镜 下甚至可以看到各种细 胞器……
气 气行于皮肉筋骨的缝隙中 经络就是皮肉筋骨之间的缝隙所构成的通
道。
16
最新版整理ppt
经络的功能
具有流通气血, 营养全身, 调节机体功能, 增强机体防御外邪的作用。
运行气血, 燮理阴阳; 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 传导感应, 调整虚实。
17
最新版整理ppt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主干, 多循行于深部, 纵行于固定的路
三、经络的规律
命名规律 分布规律 走行规律 交接规律
25
最新版整理ppt
经络的命名规律
手足 阴阳(太阴少阴厥阴, 阳明太
阳少阳) 脏腑
“手 太阴 肺经”
26
最新版整理ppt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 称 起点 共 同 部 位 络属关系 共 同 部 位 止衔点 经脉
手阳明 大肠经
2 上肩 大 缺 桡 肢前 椎 盆
外 前
手少阳 三焦经
4 上肩 缺 膻 尺 肢后 盆 中
外 中
手太阳 小肠经
5 上肩 大 缺 桡 肢胛 椎 盆
外 后
颈侧 面颊 环唇齿 络肺属大肠
迎香 足阳明 胃经
缺大耳 盆椎后
络包属三焦
肾经
额顶枕 柱 背 腰 臀 股后 中 面中线

称 起点 共 同 经 过 部 位 络 属 关 系 止衔点 经 脉
足太阴脾经 1趾 足厥阴肝经 1趾
下肢内 下肢内 腹 属脾 络胃
A
侧中线 侧前缘 腔
下肢内 A 下肢内 腹 属肝 络胆 侧前缘 侧中线 腔
舌本下
心中
心经
目系
巅顶 环唇
肺中
肺经
足少阴肾经 5趾 下 肢 内 侧 脊
足少阳 胆经
目 头面支 大 缺 腋前 胁肋 环 下肢外 外 颞侧部 椎 盆 络肝 属胆 跳 侧中线 眦
1趾甲 足厥阴 肝经
4趾
足太阳 膀胱经
目 头面支 内 额顶枕 眦
天 柱
背腰臀股后 委 下肢后 背腰臀股后 中 面中线
5趾
足少阴 肾经
络肾属膀胱
规律: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在足部,交足之三阳阴
4) 足三阴 : ①足太阴脾经 ②足厥阴肝经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 医 基











学经 说络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杨喜平设计制作
2、循行: ①手之三阴
手太阴肺经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手 少 阴 心 经
足阳明胃经 迎香 头面支 大 缺 乳中 乳根 气 下肢前 1趾内 脾经
额面部 椎 盆 属胃 络脾 冲 面中线 2、3趾外
足少阳胆经 外眦 头面支 大 缺 腋前 胁肋 环 下肢外 1趾甲后 肝经
颞侧部 椎 盆 络肝 属胆 跳 侧中线 4趾
足太阳膀胱 内眦 头面支 天 背 腰 臀 股后 委 下肢后 5趾
学经 说络
()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参考幻灯4。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附子午流注。

包焦胆

戌亥 酉
子 丑

手三膀阴手申三阴 大周天 寅 肺
任脉颈段
大周天 督
医 基 础 理 论

未 午

卯 辰


任脉腹段
学经 说络
心 脾胃
2、循行:
1) 手三阴 : ①手太阴肺经
②手厥阴心包经
③手少阴心经



心 包 经
手 少 阴


手太阴肺经
1) 手三阴 : ①手太阴肺经 ②手厥阴心包经
③手少阴心经
名 称 起点 络 属 关 系 共 同 经 过 部 位 止衔点 经脉
手太阴 中焦 络大肠 属肺系 腋前 上肢内前缘 肺经
手厥阴 心包 属心包 络三焦 腋中 上肢内中线 心包经
③足少阴肾经










4) 足三阴 : ①足太阴脾经 ②足厥阴肝经
③足少阴肾经
4) 足三阴 : ①足太阴脾经 ②足厥阴肝经
③足少阴肾经
名 称 起点 共 同 经 过 部 位 络 属 关 系 止衔点 经脉
足太阴 脾经
1 下肢内 下肢内 腹 趾 侧中线 侧前缘 腔 属脾 络胃

舌本下 手少阴 心中 心 经
足 太 阴 脾 经
3)足三阳 ①足阳明胃经 ②足少阳胆经 ③足太阳膀胱经
3)足三阳 ①足阳明胃经 ②足少阳胆经 ③足太阳膀胱经 名 称 起点 共 同 部 位 络属关系 共 同 部 位 止衔点 经脉
足阳明 迎 头面支 大 缺 乳中 乳根 气 下肢前 1趾内 足太阴 胃 经 香 额面部 椎 盆 属胃 络脾 冲 面中线 2、3趾 脾 经
手少阴 心中 属心系 络小肠 腋后 上肢内后缘 心经
1桡
手阳明
2桡 大肠经
3桡
手少阳
4尺 三焦经
5桡 手太阳
目系 小肠经
规律: 手之三阴 ,从胸走手,在手部,交手之三阳

称 起点 中焦 络大肠 属肺 腋前 上肢内前缘
手厥阴心包 心包 属心包 络三焦 腋中 上肢内中线
足厥阴 肝经
1 下肢内 下肢内 腹 趾 侧前缘 侧中线 腔 甲
属肝 络胆
目系 肺中
手太阴 肺经
足少阴 5 肾经 趾

下肢内侧后缘
肝肺 脊 柱 属肾 络膀胱
舌根 心包
手厥阴 心包经
规律: 足之三阴,从足走胸,在胸部,交手之三阴

称 起点 共同经过 部 位 络 属 关 系 共 同 部 位 止衔点 经 脉
耳耳 中前
耳耳 上前
目外眦 目眶下
足少阳 胆经
络心属小肠
颈面 侧颊
目内眦
目外眦
(耳中)
足太阳 膀胱经
规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之三阳
3)足三阳 ①足阳明胃经 ②足少阳胆经 ③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4) 足三阴 : ①足太阴脾经 ②足厥阴肝经
③足少阴肾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中线 后 盆 中 络心包属三焦 耳上前 目眶下 经
手太阳小肠 5尺 上肢内 肩 大 缺
颈侧 面颊
目内眦 膀胱
后缘 胛 椎 盆 络心 属小肠
目外眦 经
2) 手三阳 : ①手阳明大肠经 ②手少阳三焦经
③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2) 手三阳 : ①手阳明大肠经 ②手少阳三焦经 ③手太阳小肠经
肝 肺 舌根

缘 柱 属肾 络膀胱 心包 心包经
3、循行分布规律:
1)走向交接规律:



手三阴
手三阳

手三阴手三阴 胸


理 论


学经
足三阴
足三阳
说络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头面部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表
医 基
部位
经脉分布 础
手三阴前手面三阴
面额部 面颊部
手足阳明经 理
手太阳经
手少阴心经 心中 属心系 络小肠 腋后 上肢内后缘
止衔点 1桡 2桡 3桡 4尺 5桡 目系
经脉
大肠经
三焦经 小肠经

称 起点 共 同 经 过 部 位 络 属 关 系 共同部位 止衔点 经 脉
手阳明大肠 2桡 上肢外 肩 大 缺
颈侧 面颊 环唇齿 迎香 胃经
前缘 前 椎 盆 络肺 属大肠
手少阳三焦 4尺 上肢外 肩 缺 膻 缺盆 大椎 耳后 耳中前 目外眦 三焦

侧面
耳颞部
手足少阳经
后面
头顶 枕项部
学经
足太阳经
说络




手三阴手三阴
理 论
学经 说络
3 、四肢部的分布规律:
4
内 侧 :前缘 中线 后缘

5
上 (肢 )

6( )
外 侧 :前缘 中线 后缘

()

手三阴手三阴 7
内 侧 : 前缘 中线 后缘
理 论
8
下(肢 )
9( )
外 侧 : 前面 外面 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