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党史人物

合集下载

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陈望道篇

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陈望道篇

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陈望道篇作者:王相坤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20年第2期王相坤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浙江义乌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之一,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研究者,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

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同年8月22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陈望道是早期负责人之一。

同月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出版。

同月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等职。

陈望道论“初心”共谋人类幸福,共进光明世界我极希望我们人类认明这开辟的进化的事实和价值,互相诚心诚意的,共谋人类幸福,共进光明世界,交臂携手,一共跳舞。

不要再去走那摹仿下等动物的死路。

若是做得到,那就可以说:“我们人类从柙栏中解放了!!!”比那从君主脚下、资本家脚下解放来的,更是光荣百倍呢!——陈望道《因袭的进化和开辟的进化》(1919年5月13日)社会主义四个字包括改造人生的一切态度和方法东荪君!你现在排斥一切社会主义……却想“开发实业”,你所谓“开发实业”难道想用“资本主义”吗?你以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难道你居然认定“资本主义”作唯一的路吗?你同情于舒君底话,说“中国现在没有谈论甚么主义的资格”,又说“现在中国人除了在通商口岸与都会的少数外,大概都未曾得着人的生活”,你难道以为必须处处都成通商口岸和都会,才可得着人的生活,才有谈论主义的资格吗?你竟想造成了“文明”,再来改造“文明”吗?东荪!你曾说,“社会主义是改造人的全体生活……”,现在你既然旅行过一番,晓得了“大概都未曾得着人的生活”,为甚么不把你那“改造人的全体生活”的“社会主义”再行赞美、鼓吹一一反而忍心诅咒呢?——陈望道《评东荪君底〈又一教训〉》(1920年11月7日)达到理想之境无论谈哪种社会主义,彼底派别虽是不同,但总注意在劳动阶级;引劳动阶级一般人,去达到理想之境。

陈望道简介

陈望道简介

太白
文法简论
文件
因明
• 因明学 佛教是一门独特的学术,它的哲学观是与一切 世间哲学观不共的。一种哲学思想是所诠,而能 诠则是语言思维方法。因明学是佛教用来诠解哲 学思想的形式方法,故而它在佛教中占有一定地 位,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因明学是义学一门重 要科目和论辩方式。
修辞
《修辞学发凡》(大江书铺,1932年) 修辞学发凡》 大江书铺, 年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
语言
《作文法讲义》 (1922年) 作文法讲义》 ——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讲作文法的著作 “大众语运动” 大众语运动”
《太白》半月刊(1934年9月)
关于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1938-1941年)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
《文法简论》(1978年) 文法简论》
教育
1919年6月,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 年 月 教员 1923年秋天到 年秋天到1927年在上海大学任中文 年秋天到 年在上海大学任中文 系主任、教务长、 系主任、教务长、代理校务主任等职 1949年8月,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年 月 1952年秋季,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陈望道 年秋季, 年秋季 为复旦大学校长

《美学概论》(1926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 ) 美学概论》 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
——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简明美学著作,为 后来《修辞学发凡》的辞格研究确立了美学基础。
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因明学概略》(1931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因明学概略》 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我国用白话文写成的第一本因明学著作
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
我国修辞学“一代宗师” 我国修辞学“一代宗师”
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 两大分野说 为当时的文艺运动尽一臂之力” “为当时的文艺运动尽一臂之力”

漳州本土红色革命人物故事

漳州本土红色革命人物故事

漳州本土红色革命人物故事漳州,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曾经孕育了许多伟大的人物。

其中,不乏许多红色革命人物,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本文将为大家讲述一些漳州本土红色革命人物的故事。

一、陈望道:漳州首个共产党员陈望道,男,福建漳州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之一。

他是漳州首个共产党员,也是福建省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

陈望道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在那里受到了民主、自由和平等思想的熏陶。

回国后,他曾在漳州任教,并开始从事社会活动。

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了漳州的一个社会主义者。

1924年,他在上海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成为了中国劳动运动的一员。

1925年,他回到漳州,积极发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小组。

同年,他又奔赴武汉,参加了全国工人运动大会。

陈望道是一个勇敢、有决心的人。

他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

他还为农民和工人争取利益,积极组织罢工和示威游行。

在他的带领下,漳州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成为了福建省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

二、杨昌济:漳州红军领袖杨昌济,男,福建漳州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名优秀将领。

他曾经是漳州地区的一个地下党员,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红军的一名领袖。

杨昌济在红军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红一方面军第2军团司令员、红三军团司令员等。

他在红军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杨昌济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他曾经在战斗中受伤,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还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为红军指挥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郑重:漳州著名革命领袖郑重,男,福建漳州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杰出领袖。

他是漳州地区的著名革命家,曾经担任过福建省委书记等多个重要职务。

郑重是一位有远见和胆略的领袖。

他在革命中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典故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典故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典故: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典故源于他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经历。

1919年,陈望道应《星期评论》杂志的邀约翻译《共产党宣言》。

为了心无旁骛地完成这个任务,1920年早春,他秘密回到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开始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

陈望道不顾工作条件的艰苦,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钻研书中的思想精髓,反复推敲字词语句,力求贴切、精准、生动。

有一天,母亲为他端来粽子和一碟红糖让他吃。

由于陈望道专心致志翻译,竟然把墨汁当做红糖蘸着吃粽子,却浑然不觉。

当母亲问他甜不甜时,他回答:“够甜,够甜的了!”原来他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太专注,连蘸在粽子上的墨汁都毫无察觉。

这个典故也反映了陈望道在翻译过程中的专注和投入。

陈望道简单小故事100字

陈望道简单小故事100字

陈望道的小故事陈望道的小故事11920年早春的一天夜里,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内,一个年轻人正埋首译书。

母亲爱子心切,特意端来粽子和红糖。

走到屋外,她还特意问道:“红糖够不够,要不要再给你添些?”青年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

原来,他竟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没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共早期活动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他当时正致力于将《共产党宣言》通篇第一次译成中文。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面世。

就在它印行300多天后,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这则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那么,是什么让青年陈望道吃了墨汁却浑然不觉,还说很甜呢?不妨一同重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那段峥嵘往事。

重任在肩当仁不让1920年2月初,因“一师风潮”而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愤然离职不久的陈望道,接到上海《民国日报》社经理兼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的来信。

陈望道不仅与邵力子有同乡之谊,且常为《民国日报》撰稿,两人交情莫逆。

好友来函,自然欣喜。

展开函札浏览,陈望道不禁喜上眉梢。

原来,邵力子在信中称,《星期评论》周刊主编戴季陶约请陈为该刊翻译《共产党宣言》。

对于《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并不陌生。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产党宣言》的只言片语就通过《万国公报》《民报》等刊物传入中国。

“五四”前后,《每周评论》《国民》等进步期刊均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过零星片段式地摘译,陈望道亦曾读过。

只可惜,《共产党宣言》的通篇译文一直阙如。

五四时期的戴季陶,思想激进,极为推崇马恩。

他曾从东瀛带回一本由幸德秋水、堺利彦合译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原先打算据此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却浅尝辄止,因其翻译难度颇高,译者须兼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陈望道 (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陈望道 (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强调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反对写那种长而空的文章,掌握第一手材料。
积极提倡从事创造性的研究 ,反对人云亦云。
重 视 研 究
极力倡导开展经常性的学术研究工作,并且强调学术研究中的科学态度。为了 适应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需要,复旦大学自1954年1起开始举行校庆科学讨 论会。通过一年一度的大型科学报告和讨论,既检阅了全校师生一年来的科研成果 , 也有力地推动全校学术讨论的开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开展不同学派、不同见解的自由讨论
陈望道先生不仅积极提倡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而且还身体力行,带头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他从事一辈子进步的语文运动,也从事了一辈子语文研究: · 《修辞学发凡》一书曾得到毛泽东同志和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1961年,陈望道先生担任《辞海》主编的任务。(《辞海》于1965年出版) · 1975年以后,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但仍坚持学术研究,在病榻上完成了《文法 简论》一书的定稿工作
简 介
毕业院校: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文学、哲学、法律) 信 仰:马克思主义
历程
民国8年(1919 年)回国任浙 江省立第一师 范学校国文教 员。 1920年12月 起,负责《新 青年》的编辑 工作。1952 年担任复旦大 学校长。
编辑《新青年》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克思 宣 主义的重要阵地。不仅译介了大量的革命论著,还开辟 传 了《俄罗斯研究》专栏,介绍苏维埃俄国的变化和成就, 马 影响很大 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克 思 主 义
协助出版工人刊物《劳动界》,向工人群众进行通俗 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宣传,深入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 压迫和剥削,启发教育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为争取自身的 解放而斗争。
背景:1934年,国民党加紧对革命文化进行围剿, 掀起“文言复兴”、“尊孔读经” 的逆流。上海进步文 化界人士针对这一逆流组织力量予以反击,决定发 起一场“大众语”运动。

陈望道:脱党后重新入党

陈望道:脱党后重新入党
2 0 2 1 页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4—4
望道 》 《中 国共 产 党 党 史 人 ( 物传 》 2 卷 , 西人 民 出版 第 5 陕 社 1 8 年版 ) 一 文所 写 的那 95
样:
18 9 1年版 。 )
“ 当陈望道等积极参 与 正
筹备 召开党的 ‘ 大 ’ 时, 一 之 为审 批 组 织活 动 经 费 一事 , 陈 独 秀和 李 汉俊 发 生 了争执 。据 李达 回忆 说 :‘ 汉 俊 写 信 给 李
从此, 陈望 道 脱 离 了 中国共 产
党。
陈望道投身于教 育事业、 文化
事业 和学 术研 究。 担任 中国共产 他 党 创 办 的上 海 大 学 中文 系 主 任 。
2 7
、 。
陈独秀 , 要他嘱咐新青年 书社

s 蒜
■ n暖
ll
/ 、 几
任。忧参 加左翼 文化运 动 , 与鲁迅有 着 密切 交往。 13 94年 9
言》 第一本 中译本的译者陈望
道 , 国共 产 党最 早 的 党 员之 中


派我去向陈望道 、邵力子解释 , 请
他们 不要 出党。 结果 , 邵力 子 同意 , 陈望 道不 愿 。 对 我说 : 你和 我 多 他 ‘

陈望 道 曾 与 陈 独 秀 有 过 密切 的合 作 。 陈独 秀 1 2 90年 底 去广 州 时 , 托 陈望 道 主 持 委
维普资讯
● 叶 永 烈
l7 9 7年 l 0月 2 0
垫点 经 费 出来 , 复信 没有 答 应 , 此李 汉 俊 和 陈独 秀 闹起 他 因 意见 来。 ’ 不料这 一争执 竟牵连 到 陈望 道 身上 。陈独 秀 曾蛮 横地 到处 散 发书 信 , 称李 汉俊 和 陈望道 要夺 他 的权 。如 尚 诬 在 日本 留学的施 存 统 , 在接 到 陈独 秀 的信 后 , 以为真 , 信 竟然 为 此感 到疾首 痛 心。 是便 给李 汉俊 写 了一封 措辞 十分 激 烈 于 的谴 责信 , 把李 、 陈二 人大 骂 了一通 。 陈望 道 见到施 的这 封来 信 顿 时火 冒千丈 ,认 为 ‘ 独秀 此举 实在 太 卑鄙 了’ 引者 陈 ( 注 : 望道 1 5 陈 9 1年 写 的 思想小 结 ) 是他 坚持 要 求 陈独 秀 。于 对事 实 予 以澄 清 , 向他公 开道 歉 。 陈独秀 不肯这 样做 。 并 但 陈 望道 一 气之 下 ,就 表 示今 后不 愿 再接 受 陈独 秀 家 长 式的 统 治 , 出脱 离 组 织 的请 求 , 因此 而 未 去 出席 党 的 第 一次 代 提 并 表 大会 。陈望 道 虽然没有 出席 党的 ‘ 大 ’ 但 当 时也 没有 脱 一 ,

厦门红色革命英雄事迹

厦门红色革命英雄事迹

厦门红色革命英雄事迹
厦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一站,许多伟大的革命英雄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和足迹,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和努力。

以下是一些厦门红色革命英雄的事迹:
1.黄埔军校毕业生、共产党员陈望道。

陈望道曾在厦门担任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厦门地区的农民运动和抗日游击战争。

在1931年7月14日的一次革命行动中,陈望道与同伴一起被捕,并被狱方虐待致死。

陈望道的革命事业和运动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追求自由与平等。

2.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黄克诚。

黄克诚1914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早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长征中表现出色。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厦门市市委书记和福建省委常委等职务,在厦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9年后,黄克诚继续担任厦门市市委书记和省委常委等职,对于推动厦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著名作家、革命家周扬。

周扬在192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从事革命文学创作。

1949年,他来到厦门,担任了厦门市文化局副局长、厦门文学院教授等职务,为推动厦门文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他的代表作有《蝉》、《渔船唱晚》等,深受读者喜爱。

这些革命英雄的事迹和奋斗经历,彰显了中国革命史上坚定的信仰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们朝着理想和远方不断前进。

家乡人物-陈望道

家乡人物-陈望道

1949年9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同年10月, 任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主任委员。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 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部长。1953年任华东行政 委员会委员。1954年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 年3月,任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并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 盟上海市主任委员等职。1957年重新加入共产党。1961年后, 任修订《辞海》总主编。著有《标点之革新》等。专著《修 辞学发凡》在建立中国现代修辞学体系方面具有杰出的贡献。
民国9年(1920年)5月,春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8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民 国10年脱离共产党。1922年出版的《作文法讲义》(民 智书局)一书,是中国有系统地讲授作文法的第一部书, 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民国16年兼复旦大学教授,并 任《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编辑。民国17年任复旦大 学中文系主任,民国20年7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复旦大学,从事写作。 民国22年7月,任《文学》月刊编委。
1949年之后,陈望道先生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作, 为我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作出了贡献。他在修 辞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修辞学发凡》(大江书铺, 1932年)一书中。其中对汉语文中的修辞方式作了系统而详尽 的分析、归纳,对修辞格式作了全面的概括(分为38格),首 先提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说法。该书创 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创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 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修辞学著作。

陈望道的感人故事

陈望道的感人故事

陈望道的感人故事《信仰的味道》陈望道,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并不陌生。

他与一个伟大的故事紧密相连,那故事里有着让人动容的力量。

陈望道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小山村,自幼聪慧好学。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一心追寻真理,渴望为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光明之路。

有那么一段时间,陈望道回到家乡,在一间简陋的柴屋里,开始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翻译《共产党宣言》。

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昏黄的灯光下,他埋首案前,逐字逐句地斟酌、推敲。

为了能更准确地传达原著的思想,他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据说,有一次陈望道的母亲给他送粽子吃,还顺便带了一碟红糖让他蘸着吃。

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问他:“红糖够不够?”他随口答道:“够了。

”等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他满嘴都是黑黑的墨汁,原来他竟是蘸着墨汁吃的粽子,自己却全然不觉。

当母亲心疼地问他时,他却只是笑笑说:“没事,我就是太专注了。

”这看似有些好笑的一幕,却深深体现了他对翻译工作的执着与投入。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

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因为这本书,找到了方向,坚定了信仰。

它就像火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熊熊烈火。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有多少像陈望道这样的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惜一切。

他们或许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或许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和安宁。

我们不用再像陈望道他们那样,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和生活的艰难。

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不能忘记他们用热血和汗水换来的这一切。

我们应该学习陈望道的精神,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和专注。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就像陈望道对待翻译工作那样。

我们也要有坚定的信仰,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为了什么而努力奋斗。

陈望道的故事,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也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铭记他的事迹,传承他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介绍陈望道的作文,800字

介绍陈望道的作文,800字

介绍陈望道的作文,800字你知道陈望道吗?他是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

今天我和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陈望道故居游玩。

我看到陈望道爷爷家的房子,这是一座两层的木头房子,里面很古老,我们瞻仰了保存完好的照片和珍贵藏品。

陈爷爷1891年1月18日出生,于1988年10月29日与世长辞。

我知道陈爷爷的一个故事,听村中老人津津乐道的描述着“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

义乌盛产红糖,母亲将粽子端至屋子时还带上一碟红糖,让他蘸着吃。

稍后,母亲在外头高声问他,是否还需要,添一些糖时,他高声回答:“够甜,够甜了!”一会,母亲进来收拾碗碟时,只见他吃的满足墨汁,忍不住哈哈大笑。

原来他只顾全神贯注的译作,竟然不知道蘸了墨汁吃粽子。

陈望道爷爷也在日本留学过,在1952年9月-1966年12月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热爱党,国家和人品,长大了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今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100周年了,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共产党发展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的故事。

当年,国内还没有《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版,陈望道勇挑重担,接受了翻译的任务。

他为了不受干扰,专心翻译,在家乡老宅的一间湿冷的柴屋里用凳子、铺板和稻草当桌椅,窝在里面寸步不移地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努力,《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完成,几个月以后随着该书出版,陈望道错把墨汁当红糖蘸粽子的故事也流传开来,他做学问专注、一丝不苟的精神也影响着后人。

周恩来总理还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高度赞扬了他的成就,陈望道成了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千秋巨笔!那么,我不禁疑惑,墨汁为什么会是甜的,难道陈望道感觉不到吗?妈妈告诉我,在他们那一群人心里,那是信仰的味道,只有经历过最严峻考验的真正共产党人才能体会得到,再大的考验没有将他们考倒、打倒,却磨炼了他们。

我似懂非懂,但是我明白妈妈告诉我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也是一种希望,《共产党宣言》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有希望就有动力,这种动力指引着中华民族走向富强。

陈望道千秋巨笔传真理,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陈望道千秋巨笔传真理,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陈望道千秋巨笔传真理,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展开全文陈望道,是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

是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91年1月18日,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家农户家庭,陈望道出生了。

求学陈望道的父亲陈君元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攒了一些家业。

陈君元是农民,没有多高的文化,在生活中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

所以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因为他知道,有知识才是改变人生最好的办法。

当时是清朝末期,在那时女子是不可去学堂读书的,但陈君元还是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学堂,这件事在当地曾轰动一时。

陈君元有三子二女,陈望道是长子。

为了给弟妹一个学习的好榜样,所以读书非常刻苦。

在陈望道16岁的时候,考入了义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没过多久,陈望道为了让村民都能读书,就办起了村学,只不过时间不长,就觉得力不从心,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太有限,于是决定继续读书,就去了金华中学。

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此时的清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地步。

再则当时中国由于腐败清朝的统治,让国家贫弱、屡受外敌欺凌。

为了救中国,只能推翻清朝、推翻帝制。

后来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推到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封建帝制被推翻了,一些传统的封建观念、思想都可丢开了,相反的,新思想、新文学则越来越受欢迎。

正所谓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

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为了寻求救国之道,于是纷纷去国外留学,希望能学到国外先进的科学,回国后可为祖国效力。

在这样的潮流之下,陈望道也加入了店铺的行列。

1915年,陈望道去日本留学,在离开的时候陈望道的母亲对他说:“你到外国不要学法律,听说学法律就要去做官,去杀人。

你别去杀人,你是同我一样不会看杀人的。

”不过,当时陈望道却觉得,法律学科是可以驾驭时代的,所以到了日本,陈望道在早稻田大学、日本中央大学学的都是法科。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典故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典故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典故
【原创版】
目录
1.典故背景
2.陈望道的生平简介
3.墨汁蘸料的故事
4.故事背后的启示
正文
1.典故背景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这是一则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典故。

它讲述了一位名叫陈望道的学者,因为太过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误将墨汁当作蘸料食用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陈望道对学术的痴迷,更传递了一种对知识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陈望道的生平简介
陈望道,字秋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

他出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民国时期,是我国现代汉语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陈望道一生致力于语言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为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墨汁蘸料的故事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故事发生在他年轻时。

据传,陈望道有一次在家中读书,因为太过专注于书中的内容,错将墨汁当作蘸料,蘸着墨汁吃了一顿饭。

当他意识到自己吃了墨汁后,非但没有感到不适,反而笑着说:“墨汁有益于健康,我应该多吃点。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陈望道对学术的痴迷,更传递了一种对知识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4.故事背后的启示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的故事,虽然看似一则趣闻轶事,但背后却传递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这个故事展示了陈望道对学术的痴迷,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在语言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成功。

陈望道把墨汁当蘸料吃,虽然看似笑话,但却是他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的真实写照。

陈望道 廉洁故事

陈望道 廉洁故事

陈望道廉洁故事摘要:一、陈望道简介二、陈望道廉洁故事概述1.翻译《共产党宣言》2.任教复旦大学3.坚持原则,不受贿赂4.为国为民,清正廉洁三、陈望道廉洁故事具体阐述1.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背景及意义2.复旦大学任教期间的廉洁事迹3.面对贿赂,坚守底线4.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四、陈望道廉洁精神的现实意义五、总结陈望道廉洁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正文:陈望道,原名陈萼庭,字望道,浙江义乌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陈望道一生廉洁奉公,为人民谋福祉,为国为民,他的廉洁故事令人敬佩。

在陈望道的一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洁故事。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事迹。

1920年,陈望道在复旦大学任教期间,接受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努力钻研,废寝忘食,终于在1921年完成了这部伟大著作的翻译工作。

这部译著的出版,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在复旦大学任教期间,陈望道严于律己,廉洁自律。

他始终坚持原则,不受贿赂,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他始终坚守底线,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他关心学生,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无数青年学子。

陈望道的廉洁故事,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更体现了一种为国为民、清正廉洁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风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在今天这个社会,陈望道的廉洁精神更具现实意义。

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我们需要以陈望道为榜样,坚守廉洁自律的品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传承廉洁精神,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陈望道的廉洁故事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

陈望道党史人物

陈望道党史人物
党的先驱
陈望道的故事
生平简介 陈望道(1891年-1977年)
原名:参一
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 语言学家、民盟中央副主席 代表作品:《辞海》(主编), 《漫谈 “马氏文通”》, 《标点之革新》,《修辞学发 凡》
生平简介
1915年1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1920年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八月加入上海共 产主义小组 1934年,发起了“大众语运动” 1949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 1952年,陈望道任复旦大学校长 1961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 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并出版了《共 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8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民国16年兼复旦大学教授,并任《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编辑。 民国17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 民国20年7月离开复旦大学,从事写作。 民国22年7月,任《文学》月刊编委。
这些论文从方法论上批判了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错 误,明确地提出了用功能观点来研究汉语语法的见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他仍继续研究语法。
创修辞学
1949年之后,他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 作,为我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作出 了贡献。他在修辞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 《修辞学发凡》(大江书铺,1932年)一书中。其 中对汉语文中的修辞方式作了系统而详尽的分析、 归纳,对修辞格式作了全面的概括(分为38格), 首先提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 说法。该书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 开创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修 辞学著作。
大众语运动
1934年,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文 言复兴”现象,与人一起发动了“大 众语运动”。主张建立真正的“大众 语”和“大众语文学”,并创办《太 白》半月刊,撰写多篇文章,宣传大 众语运动。

陈望道与妇女解放

陈望道与妇女解放

不 想 出一个 比较 妥 当 的解 决 方法 。 ”① 所谓 “ 种种 的事 实 和 四周 的 环境 的牵缠 压 迫 ” ,显 然 指 旧社 会 妇女 受 到的不公 正 待遇 。关 于这一 点 ,1 9 2 6 年 陈望 道在 《 中
‘ 妇女问题 ’不单是女子 的问题 ,实也是男子的问题 ,
我俩 是 很好 的一对 !可是 不知 怎 的 ,心里 总觉 彼 此不
年8 月创刊的 《 民国 日报 》 副刊 《 妇女评论 》的主编 ,
并参与编辑邵力子主编的 《 民国日报 》副刊 《 觉悟 》 。
这期 间 ,他 以极 大 的热 情 和勇 气传 播新 思 想 ,传播 马
安。这样地不安 ,前年才完好 的解决 ,各人各走 自己
刚 w
川 【 人物研

陈望道 与妇女解放
( 广东 ) 关 威
【 摘 要】 陈望道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者 ,杰出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五四时期积极宣传 马克思主义 ,传播新思想,参与中国共产党的
创 建。他 曾经 主办 进 步刊 物 ,关注 妇女 问题 ,论 述 了妇女 解放 对于社 会 发展 的意 义 ,提 出 了妇 女解 放 的一 些具体 作法 ,为推动 妇女 解放 运 动做 出 了重要 贡献 。
① 复旦 大学语言研 究室编 : 《陈望道文集》第一卷 ,上海人
民 出版 社 1 9 7 9 年版 ,第 2 1 0页。
2 0 1 5 " 4 < 雇 'N w u u
并 不 是格 外 喜 欢 研 究 ‘ 妇 女 问题 ’ ,但 因 了种 种 的事 实和 四周 的环 境 的牵缠 压迫 ,使 我不 得 不研 究 ,不得 时从 另一 方面看便 是男 子 的陷阱 。一切都 可作 如是 观 : 女 子 有 问题 ,男 子方 面 也 就 有 问题 ,知 道 这 层 道 理 ,

陈望道对建党工作的历史贡献考略[权威资料]

陈望道对建党工作的历史贡献考略[权威资料]

陈望道对建党工作的历史贡献考略[摘要]陈望道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积极传播进步思想、首译《共产党宣言》、参与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长期从事各种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陈望道;建党工作;历史贡献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字任重,浙江义乌人,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第一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最早成员之一,中国工人运动最早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传播先进思想陈望道于1891年10月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祖上以务农为生,到祖父一代兼营染坊,父亲继承家业,家道上升。

父亲开明,不顾乡里人反对,将他们兄妹五人全部送进城读书,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求。

面对清末政治腐败、百姓饥寒交迫、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陈望道立志实业报国,不断学习新知识。

1915年东渡日本留学,1919年获日本中央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留日期间,陈望道结识了日本著名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受他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文章的影响,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在思想上实现了由实业救国到进行社会革命的转变。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闻讯回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同经亨颐校长等进步人士一道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教育运动。

他在教学中提出反对旧文学、文言文,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盲目崇拜,提倡思想解放,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1]因此,陈望道和夏�D尊、刘大白、李次九被顽固派诬称为改革运动的“四大金刚”。

为方便宣传新思想,陈望道和其他教员一起在学校开设报亭,出售《新青年》、《每周评论》、《浙江新潮》等进步刊物,并亲自编辑被誉为“五四时期浙江的一颗明星”的《校友会十日刊》,发表《扰乱与进化》、《我之新旧战争观》、《因袭的进化和开辟的进化》、《改造社会的两种方法》等文章,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解释扰乱与进化的关系,提出社会改革的具体设想。

陈望道: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陈望道: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2021年第5期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面世。

将《共产党宣言》通篇第一次译成中文的就是陈望道。

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陈望道需要一个清静的地方,他便想到了自己的故乡义乌分水塘村。

因村中有口水塘,池水分为两系,分别流向义乌和临近的浦江县,故名“分水塘”,村子也由此得名。

陈望道生于此长于此,直至外出求学,才离开这个坐落在大峰山脚下的小村落。

那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远离尘嚣,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绝佳之处。

1920年2月中旬,陈望道带着妻儿回到了分水塘村。

适逢春节临近,村里渐渐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陈家也是一样,可里里外外唯独不见陈望道的身影。

他去了哪儿呢?原来他“藏”在距离陈宅五六十米开外的一间柴屋里。

那是陈氏老宅,陈望道幼时就随父母住在那里。

1909年,陈家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庭院建成后,老宅便被用于堆放柴火,平日很少有人前往。

陈望道一眼就相中了这破旧却静谧的老宅,他带着几样简单的生活物件和文具,便在那里“安营扎寨”,孜孜不倦地翻译《共产党宣言》。

柴房里既没桌子又无床,陈望道干脆把一块铺板架在两条长板凳上,工作时,把一应所需摊在铺板上,倒也施展得开;累了就往板上一躺,权作卧榻。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山区里更添几分寒意,及至深夜,刺骨的朔风横冲直撞般地从四壁和窗户的缝隙里闯入屋内,陈望道那只握笔的手时常被冻得不听使唤。

家里虽不缺“汤婆子”和脚炉,但他嫌那些玩意束缚了手脚,反倒令人分神。

实在冷得吃不消了,陈望道就站起身,跺跺脚、搓搓手,还不住地往手心里呼气,稍觉回暖,又专心致志地继续译书。

陈望道对于《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是如此专注,除了短暂的睡眠时间,他都“吝啬”到不肯在其他事情上多浪费一分一秒,就连一日三餐和茶水都是由母亲张翠姐送入柴房。

眼见儿子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人都瘦了一圈,母亲心疼不已。

一日,她特地包了几个糯米粽子,外加上一碟温补祛寒的红糖,送去给儿子吃。

陈望道吃粽子蘸墨的故事200字

陈望道吃粽子蘸墨的故事200字

陈望道吃粽子蘸墨的故事200字1920年2月的一天,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房里,一名青年正在煤油灯下埋头工作,春寒料峭冷风飕飕,青年时不时站起来搓搓手、跺跺脚,驱走严寒。

母亲心疼儿子日渐消瘦,主动端来刚出炉的粽子和一碗红糖,嘱咐他趁热吃掉,谁知等母亲过会儿再进去收盘子的时候,发现粽子是吃掉了,红糖一点儿没动,再仔细看儿子嘴上全是黑乎乎的。

原来青年吃粽子的时候过于专注,误把墨汁当红糖给蘸着吃掉了,而他全程都没发现。

经母亲提醒后,青年抹抹嘴,笑着对母亲说:这墨汁与粽子搭配起来吃,甜得很!甜得很!
陈望道吃粽子蘸墨的故事,是用来形容陈望道对工作的专注和投入。

据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因为太过专注,不小心将墨水滴到了粽子里面。

这个故事反映了陈望道对工作的专注和投入,以及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广泛传颂和引用。

实际上,这个故事并非完全真实。

据历史记载,陈望道并没有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但是,这个故事所传达的精神却是真实的。

它告诉我们,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专注,才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关注。

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士

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士

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士
王树人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 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浙江义乌人.既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又是资深的革命家.1920年,陈望道已经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正因为这样,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他的面对代表们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党的"一大"后,陈望道曾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书记.1923年因反对陈独秀的家长作风而退党.后曾在中共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担任主任,丁玲以及康生、陈伯达当时都是他的学生.【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王树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国家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影响
2.张闻天两次重大理论贡献与中国共产党两次理论飞跃
3.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试论“实事求是”思想理论的两次飞跃与两次辉煌
4.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家叶挺
5.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中共党员不能加入民主党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语运动
1934年,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文 言复兴”现象,与人一起发动了“大 众语运动”。主张建立真正的“大众 语”和“大众语文学”,并创办《太 白》半月刊,撰写多篇文章,宣传大 众语运动。
论文发表
上个世纪30、40年代,陈望道在上海和重庆发动了中 国文法革新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他先后发表了 《谈动词和形容词的分别》、《“一提议”和“炒冷 饭”读后感、《文法革新的一般问题》、《从分歧到 统一、《回东华先生的公开信》、《漫谈文法学的对 象以及标记能记所记意义之类》、《文法革新问题答 客问、《答复对于中国文法革新讨论的批评》、《文 法的研究》等10余篇论文。
参编刊物
民国9年(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 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并出版了《共 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8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民国16年兼复旦大学教授,并任《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编辑。 民国17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 民国20年7月离开复旦大学,从事写作。 民国22年7月,任《文学》月刊编委。
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先驱
陈望道的故事
生平简介 陈望道(1891年-1977年)
原名:参一
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 语言学家、民盟中央副主席 代表作品:《辞海》(主编), 《漫谈 “马氏文通”》, 《标点之革新》,《修辞学发 凡》
生平简介
1915年1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1920年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八月加入上海共 产主义小组 1934年,发起了“大众语运动” 1949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 1952年,陈望道任复旦大学校长 1961年,任修订《辞海》总组编
这些论文从方法论上批判了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错 误,明确地提出了用功能观点来研究汉语语法的见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他仍继续研究语法。
创修辞学
1949年之后,他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 作,为我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作出 了贡献。他在修辞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 《修辞学发凡》(大江书铺,1932年)一书中。其 中对汉语文中的修辞方式作了系统而详尽的分析、 归纳,对修辞格式作了全面的概括(分为38格), 首先提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 说法。该书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 开创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修 辞学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