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
小学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教案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精选教案(共含14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理想的风筝》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
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
(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
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 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
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
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 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
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自由朗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
(师板书)生2:坚强生3:爱学生(师板书)2.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
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出示读前要求(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生词,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风筝”、“翱翔”、“理想”等。
2.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风筝与理想的关系,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为之努力奋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至少两项作业完成。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内容充实。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首关于理想和风筝的诗歌《风筝的梦想》作为导入,让学生在欣赏诗歌中感受风筝与理想的联系,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风筝飞呀飞,梦想追呀追,
翱翔在蓝天,心儿向往之。
理想如风筝,高远却触手可及,
愿你们的风筝,承载着梦想,飞向未来。”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3.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2.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制作一只风筝,并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和放飞风筝体验的短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风筝与理想的联系,增进亲子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知识、技能和美好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在面对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课文时,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此外,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他们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憧憬,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PPT课件
微笑, 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 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将陪伴着我的心, 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 将陪伴着我的心, 将陪伴着我的心, 翱翔. 翱翔.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 微笑, 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 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将陪伴着我的心, 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 翱翔. 翱翔.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 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 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 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 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 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 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 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 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 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 转向讲台. 转向讲台.
用心读第8 用心读第8,9自然 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 时的感人细节, 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 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 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他的腿自 然不便于奔跑, 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 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 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 地擎着风筝.他喊声" 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 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 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 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 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 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 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 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 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 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 你们不要管, 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 自己来! 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 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 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 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 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理想的风筝》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
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qiáo]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
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1/ 6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他的课讲得极好。
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gěnɡyè),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语文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语文教案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
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
(师板课题)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
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一;;一;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
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
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
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自由朗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
(师板书)生2:坚强生3:爱学生(师板书)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
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出示读前要求(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1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生字(最新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生字1【筝】读音:zhēng巧记:竹()字头上坐,还要“争”什么。
字义:古代的一种弦乐器【风筝】玩具的一种,用竹篾做架,糊上纸,牵线放在空中,可以飞得很高组词:古筝造字:形声法造句: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广场放风筝,我开心极了。
笔顺:上窄下宽。
“争”中间横长,(亅)在竖中线上。
字歌:竹木制古筝挣扎手不停睁眼仔细瞧琴弦亮铮铮2【翘】读音:qiào巧记:烧掉左边(尧)“羽”毛。
字义:一头向上仰起组词:翘起翘尾巴往上翘造字:形声法造句:公鸡翘起尾巴,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笔顺:“尧”上部斜中求正,浮鹅钩充分右伸。
字歌:祖国多富饶江山尽妖娆松鼠翘尾巴枫林似火烧3【眯】读音:mī巧记:满眼(目)都是稻“米”。
字义:①眼皮微微合拢②小睡组词:①眯缝笑眯眯②眯一会儿造字:形声法造句:她总是笑眯眯的。
笔顺:左窄右宽。
“目”较窄,横画间距均匀;“米”横短。
4【蜈】读音:wú巧记:小“虫”一“口”吞“天”。
字义:[蜈蚣]节肢动物,身体长而扁,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
捕食小昆虫,可入药组词:蜈蚣造字:形声法造句:爸爸为我做了一只大大的蜈蚣风筝。
笔顺:“虫”竖宜直;“天”撇捺伸展,角度不要太大。
字歌:蜈蚣可入药错误要改掉娱乐很重要虞戴虎头帽5【蚣】读音:gōng巧记:小“虫”遇见老“公”公。
字义:[蜈蚣]节肢动物,身体长而扁,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
捕食小昆虫,可入药组词:蜈蚣造字:形声法造句: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笔顺:左窄右宽。
“公”撇短,捺长。
字歌:出言来诉讼有虫是蜈蚣松树好木材有羽是老翁6【倘】读音:tǎng巧记:佛前(亻)和“尚”。
字义:连词,假使,如果组词:倘若倘如倘使倘或倘来之物造字:形声法造句:倘若你不努力的话,什么事都做不成。
笔顺:左部竖为垂露竖;右部横折钩要有力。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朗读、理解课文。
2.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对理想的认识和感悟。
3.能够关注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勇于追求。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理想的风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理想内容。
2.了解风筝神话的传说,理解作者自己的理想。
3.自己感受、体验,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并勇于追求。
【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拥有理想和目标的素质。
【教学方法】1.情景演绎法。
2.问题解答法。
3.小组讨论法。
4.课文品读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风筝等。
【教学过程】【导入】1.课前教师先带领学生思考:“理想”是什么?理想对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接着教师给孩子们介绍风筝,让他们谈论一下自己制作风筝的经验。
【新课】1.通过学习课文《理想的风筝》这篇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蕴含的理想和个性。
2.在幽默有趣的情节下,孩子们能够真正感受到理想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风筝传说故事。
3.在课文中找出作者对理想的认识有哪些?可以列举或让学生自行发现。
4.然后教师简单讲解风筝神话的传说,让学生了解风筝文化的起源。
5.之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有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是否珍惜自己的理想,是否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结合课文和风筝文化,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7.最后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学生一起感受和体验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性。
【巩固】1.设计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想设计出自己的风筝,并进行飞翔比赛。
2.学生根据所设计的风筝,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风筝制作技巧,同时也思考如何能够让自己的理想更接近现实。
【拓展】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风筝神话的各种资料,在家里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教案及说课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教案及说课知识背景本节课所选的文学作品为《理想的风筝》,是由陈忠实所作,该作品以一个乡村孩子为主人公,通过追求理想的风筝,表现了该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出了作者的写作情感和叙事技巧。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形象,以及他所追求的美好生活;2.学生能够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文学语言;3.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培养文学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1.课件:介绍本节课的背景、阅读材料、课程目标等;2.《理想的风筝》教材。
教学流程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主阅读《理想的风筝》文本,了解主人公形象及文本内容;2.交流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分享对该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3.分析文本:结合阅读材料,教师重点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手法和情节情感;4.模拟演练:通过分组、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文本中的情节,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5.思考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道理和意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及背后的道理和意义;2.教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和文学语言;3.激发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课前阅读:教师让学生提前自主阅读《理想的风筝》文本;2.交流讨论:教师和学生分享对该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3.分析文本:教师重点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手法和情节情感;4.模拟演练:通过分组、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文本中的情节,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5.思考与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篇文学作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1.以作业形式收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2.以课内小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文学阅读和理解的能力;3.教师随堂点评和辅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和误解。
22、理想的风筝
22、理想的风筝教材分析本文描绘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了不同样式的风筝,并将风筝放飞上天的情景,表现了春日的童趣,也表达了孩子们远大的理想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作者按照视线的转移展开了文章的思路:先写地面上,孩子们都在放风筝;再写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带着大家的理想在飞翔;最后再回到地面,写带着理想的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文章语言富有儿童特色,浅显易懂,而课题“理想的翅膀”却寓意深刻:它虽指风筝,但代表了孩子们的理想,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DVD录音机、磁带、有关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月17日总第 73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老师。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
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2、板书:14 理想的风筝3、小结:大家刚才说的都是理想的风筝的模样、怎样放飞,而本文的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他的笔下,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部编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22.理想的风筝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如何理解“理想的风筝”? 串珠问题: 1.为什么一看见放风筝的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
起刘老师? 2.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放飞风筝蕴含了
什么? 3.刘老师腿有残疾,为什么每年春天都要忘情地放风筝?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 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 起一股酸涩的感涩到更加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此处是一个细节描写,即由“笑”到“酸涩”再到“尊 敬”。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由“笑”到“酸涩”则表现 出学生对刘老师的理解和同情。“泛”真实地反映了学生们 当时的心情变化。而“尊敬”则衬托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 风趣,与学生亲密无间。
通过外貌描写展现了刘老师慈祥、忠厚和身有 残疾的特点。其中右腿的“强壮”与左腿的残缺格 外引人关注,让人为之一颤。
拓展: 请你也写一个人物的外貌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_示__例__:__妹__妹__胖__墩__墩__的__,__红__扑__扑__的__小__脸__蛋__上__,__闪__着__一__双_ _水__灵__灵__的__黑__眼__睛__。__小__辫__朝__天__翘__着__,__粉__红__色__的__发__带__在__头_ _上__一__颠__一__颠__的__,__像__两__只__飞__舞__的__彩__蝶__。__尤__其__逗__人__喜__爱__的_ , _是__她__那__红__红__的__小__嘴__,__就__像__一__颗__红__樱__桃__。_____________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 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 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 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 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理想的风筝》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理想追求的渴望。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会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风筝寓意。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对理想的追求。
3.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2理解风筝的寓意,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风筝的了解和感受。
2.自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分析课文结构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4.学习课文4.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5.探讨风筝寓意5.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风筝寓意。
5.2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组讨论6.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7.2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8.作业布置8.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8.2学生反馈作业要求,确保作业质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情景交流?3.学生对风筝寓意的理解是否深刻?4.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5.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完成情况如何?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4.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
-你在制作风筝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探讨风筝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风筝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讲解生字词、优美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人物情感。
4.讲解文章所传达的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然而,学生在写作方面尚有不足,对于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挖掘文章主题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际,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其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四)课堂练习
最新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师相机板书)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最新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1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
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1、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找同学读这件事。
2、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板书:生命〕3、看课件〔这局部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板书:爱事业〕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
《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2)
《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zhu chēn
2.本文回忆了身残志坚的刘老师的故事,赞扬了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3.森林里,一棵棵大树在同清风唱和;草地上,一只只蝴蝶在同花儿逗乐.
4.它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要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5.答:(1)因为刘老师放风筝的姿势独特
(2) 刘老师虽然残疾了,但对生活充满激情
6.标题有两层含义
A: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理拨下理想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
B每年春天,刘老师都放风筝,那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
7.鲁文写出弟弟偷看风筝偷做风筝的高兴劲,暗写了儿童动手能力强,表现游戏是儿童发天性这一主题,暗含作者深深的自责;苏文写出刘老师身残志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作者对老师高尚人格的钦佩。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理想的风筝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理想的风筝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理想的风筝的形态特征和制作方法;2.训练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探索民间文化。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中的文化知识及其内涵;2.按照要求进行风筝的制作;3.学会使用工具;4.合作学习。
三、教学难点1.注重学生对制作过程的熟练掌握;2.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协作。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只飞翔的风筝,问学生有谁制过风筝?制作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2.阅读(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想的风筝》。
3.交流、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回答问题1:文中风筝主人独特的眼光是指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其中的一问。
2.让学生回答问题2:在风筝的制作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制作经验和读书体会,回答其中的一问或多问。
4.展示(10分钟)请学生按照课文中的步骤,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
5.制作(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定风筝别具一格的形状,自行制作其理想的风筝。
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材料。
同时,教师可以在旁边协助学生。
6.评价(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风筝的造型、色彩、线条、贴合度和飞行效果等方面。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自己敲打一篇风筝制作的心得体会,体现自己的创造和发现。
六、教学反思此节课是一节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构思、设计、制作和展示中得到提高。
同时,课程也融入了民间文化元素,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兴趣和艺术修养。
但此节课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更多的相互合作和帮助,共同完成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5篇
理想的风筝5篇第一篇:理想的风筝理想的风筝》一文语言活泼明快,充满童趣。
描写了孩子们放飞寄托了理想的风筝,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就课题“理想的翅膀”提出疑问,显然,孩子们提问题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够提出较明确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理想怎么会长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是谁的理想长上了翅膀呢?”“为什么风筝就是理想的翅膀?”……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读文后,马上领会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风筝”。
并能够从中找出了统领全文的中心句“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风筝。
”2、“看风筝猜理想”“我和小伙伴们各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带着这个疑问,我让孩子们结合观察文中插图,在自读3——6自然段中,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种风筝的名称,并猜猜这些风筝可能寄托着孩子们什么样的理想。
“看风筝猜理想”的做法充分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他们猜得不亦乐乎!也从中理解了“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这句话的含义。
3、指导朗读,感受快乐心情再次默读文中3——6自然段后,我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梳理课文重点内容,知道“我”和小伙伴们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他们放的风筝不一样。
接着引导学生在相关段落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通过美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心情。
4、结合生活,读中仿写在孩子们沉浸在放风筝的欢乐氛围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话题: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衔接起来,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渗透理想主义教育。
这时,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起来发言。
“我的风筝像一个画板,上面还挂着两根画笔呢,因为我长大想当一名画家。
”“我的风筝像一个警察帽,帽子正中的国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因为我长大后想当一名警察。
”“我的风筝是一条漂亮的绣满花纹的裙子,因为长大后我想当一个服装设计师。
”……此时,孩子们已把自己的理想和风筝联系在一起,充分理解了“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理想的风筝》PPT课件
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 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想的风筝》,相信大 家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七组
“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 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 的风筝”一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 6。
作业设计: 课内:查字典、认读词句、写字、读背、说话。 课外:读背成语、谚语。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4.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叔阳又名余平夫,生于1938年, 河北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 系毕业,曾在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北 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他创作的话剧《丹 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 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学习生字
gěng wú gōng piān
zhēng
小结
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 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 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 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 杖支撑。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
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 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 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二 件事: 上课、放风筝
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由春天放风筝的情 形联想到刘老师。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讲课和放 风筝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对刘老师的怀 念与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每逢这时候,我 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课余放风筝
用心品读7--9自然段,找 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 细节
亲手放飞风筝
故意撒手追线拐
通过对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 欢声笑语,体现出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与追求 。
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 同 看风筝 的同学说笑。”(表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 度及对生活的热爱)
2、“他笑着,叫着·····满足的稚气。”(表 现了他抗争命运挑战困难顽强执着的精神)
阅读质疑
题目为什么要加上 “理想的”?理想的 风筝什么样?
2、历史课上动情地讲课:只靠、站上好几个小时(辛苦),
。慷沉慨重激地昂低、下哽头咽((我们对深工受作感认染真、投教入育、)热爱祖国)激动得落泪、
3、历史课上提问学生:动作、表情、语言(专注 、投入、 热爱学生)
理解句子:“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那么亲切。”
“清晰”一词写出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亲切”一词写出了刘老师对学生的爱一直萦绕在“我” 的脑海中。句子表达出了“我”对刘老师的念念不忘和深切 怀念之情。
哽 咽 蜈 蚣 翩 翩起舞 风 筝
酸涩 沉醉
精妙
读一读
酸涩:文中指心中悲伤难受。(辛酸苦涩的感 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本文形容风筝在 空中飘动的样子。 慷慨:文中形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的样子。 哽咽:不能痛快地哭出来。 倘若:假如,表示假设。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稚气:孩子气。
思考:课文 讲了什么内 容?
文中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问是 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他是一个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 活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课文通过对刘老师给我们上课和放风筝 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体现出刘老 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
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
这就是
的刘老师。
3、“那天,她过得最幸福·····”(生命的力量 是指那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 与执着的追求。)
感情朗读句子
读第10自然段,体会
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追求是那样的淳朴 与强烈。
理解句子“一个年过五十······又该怎样 呢?”
刘老师“身教”给学生的影响,使“我” 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 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有理想、 有追求。
第 二 课 时
默读思考,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默读4——9自然段,思考:课文回忆了刘 老师的几件事情?
上课情景、放风筝
文中那些自然段回忆了刘老师给我们上课
的情景?分别讲述了那些典型事例?
(4、5、6自然段)
1、历史课上笑谈掉退(外貌描写:慈祥、忠 厚、身有残疾。女娲造人:幽默、乐观、开朗)
理解句子:“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尊敬” 从“酸涩”一词中写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同情与 理解,“尊敬”一词写出了刘老师的乐观、开 朗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同情与尊敬。这尊敬是 因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同学亲密无间。
练习册66面
小结:
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 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
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体会:
1、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激 励着我不断前行。 2、我对刘老师的深情赞美。 3、我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
总结课文
课题与内容有什么联系?
“理想的风筝”指的是刘老师对工作 与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文中用典型 事例表现了刘老师对工作与生活的热爱 与追求。而理想的风筝正是刘老师这种 崇高精神境界的象征,并深藏在记忆中, 鼓励我前行。
触景生情,见物思人
课堂小结
看到春天柳枝染绿、连翘花开、风筝 竞翔的美景,作者触景生情,回忆起刘老 师当年给我们上课和课后放风筝的情景。 让我们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热爱工作、热 爱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好老师。抒 发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和赞美之 情。
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5、9、11自然 段。 2、练习册65—66面内容。 3、抄写生字新词。
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 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是战胜 严寒后到来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因自己残疾 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顽强的斗争,以 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支生命之歌。
连翘[qiáo]花--春天生机的象征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 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 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 忆。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 笑声 ,是因 为 刘老师的风趣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 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 的感情,是因 为 充满着理解与同情 。同时更增加了 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 令孩子们敬佩。
练习册67面
你喜欢第六自然段中描写刘 老师上课的方式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文段通过刘老师语言、 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形象描绘了他 在课堂上听同学们回答问题时的情景。 表现出了他的投入、神情专注和热爱学 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