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德清一中潘云祥

【背景材料】

(一)背景综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引起代表们共鸣。大家表示,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也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二)典型材料

材料一(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社会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帮助建立和健全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考点链接】

经济生活: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

2.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措施;劳动者的权利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3.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分配方式;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财政的作用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发展载体、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

2.政府性质、宗旨、活动原则;依法行政;政府职能;政府权威;建设服务型政府;让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党的自身建设;我国的政

党制度。

4.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

5.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2.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先进文化。

生活与哲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意识的能动作

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对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向上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过程。

3.坚持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和矛盾观点;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矛盾分析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高标准。【命题角度】

一、经济生活角度:

1.运用“财政的作用”和“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目前“招工难、就业难”的现状,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发展?

3.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角度,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4.阐述党和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经济意义。

5.通过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成功维权的事例,启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

6.结合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政府出台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探讨企业如何健康发展。

7、就建设“美丽中国”而言,谈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应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3.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党怎样才能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5.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什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三、文化生活角度:

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鲜明性、导向性、包容性?

2.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看,上述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党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

2.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过程。

3. 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