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现代社会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涉及到经济、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经济发展、基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角度进行浅析,探讨如何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首先,政府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社会福利补贴、住房保障等措施来帮助弱势群体。
例如,在教育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医疗方面,政府可以实施全民医保计划,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就业创业政策、减税降费等举措,改善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民生水平。
其次,经济的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
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可以为民生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扶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就业增长和经济效益提升,进而改善民生。
此外,基础公共服务的提供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
基础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交通、水电等领域。
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供给。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提供质量和价格相适应的住房。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交通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最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
政府需要加大对社保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社保体系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扩大社保覆盖范围,确保老年人能够过上安度晚年的生活。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救助和扶持,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政府的多方面努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
价值 。
() 4 突出党建创新 , 强调保 障有 力, 升企业软 提
实力和品牌矿 井建设要有新的进展 党建工作是企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 争力的关 键组成部分 。面对沙 曲矿全面推进 “ 十二五” 发展战
严、 、 、 细 实 廉”的作风要求 , 在工作 中不等不靠 、 不推 不拖 , 使优 良的作风显现在工作落实上 , 体现在实践 成 效 中。 () 3 突出评价考核 , 强调执 行卓越 , 全体党 员干
化, 让老城区焕发新颜 。二是加快旧城改造进度 , 高标 准完成国师街片区、 坝陵南街片区和北大街 3 公里沿 . 6 线的综合治理工程, 为市民打造出 3 个环境优美、 功能 齐全、 内涵丰富、 特色鲜明的精品街区。三是加快棚户
二、 精品社 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的基层功能 社 区, 是社会管理 的最基层和最前沿 。杏花岭区 是一个人 口大 区, 社区数量多达 18 。但作为老城 0个 区, 社区基础设施落后 , 办公条件简陋 , 经费不足 , 社 区干 部待 遇不 高 这些 问题 , 严重 制 约着 社 区管 理 和服
强, 以企业软实力提升 、 推进品牌矿井建设 的新成效 检验党建工作的新成效 , 在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上取 得新 的进展 。
求, 面对沙 曲矿广大职工家属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新期待 ,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 责任意识 。要从提高执行力 、 实施力 、 落实力着眼 , 严
障 创
社会大局 , 立足保障和改善 民生 , 结合 区情 实际 , 进行 了一些积极的
探 索 和尝试 。
一
、
送温暖、 大接访——增加社会管理的和谐 因素
杏花岭区是省城太原的一个老城 区 , 困难企业多 , 困难群众多 , 道路建设 、 旧城改造拆迁压力大 , 由这些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多 。 信访形势一度非常严峻 , 也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 。 针对这种情况 , 区于 20 年 l 月启动了以 “ 我 09 2 千人帮千户 、 单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PPT课件
2021/3/12
13
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 建设
1、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应把握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要准确把握民生领域真实诉求及其变化特征,合理应对; 二是要形成一个综合的支持系统; 三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目标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四是要注重法制化和规范化。
第五,在公共政策领域,一定要全面强化社会与公众参与。
2021/3/12
15
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 建设
3、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改革和发展民生的路线图。
第二,要明确各种责任的承担主体和责任边界。
第三,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四,要理顺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责任关系。
8
二、为什么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 社会建设?
3、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政府起什么作用?
一是要建立有利于全社会财富创造的激励机制,调动 个人、家庭的创造性和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
三是要提供适宜的公共服务;
四是要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2021/3/12
9
十八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202和1/3创/12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
讲课纲要
一、什么是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三、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作者:冬洁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3年第8期十八大强调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从六个方面对加强社会建设做出了新部署: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完成好这些任务,需要我们着力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加快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改善民生的五大承诺: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第三,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但民生社会事业长期滞后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着力解决如何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目标问题。
突出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力度,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力争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消除绝对贫困。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
首先,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能够为人们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我们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
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同时,推进教育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
保障充分就业,是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政府要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就业空间。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其适应市场需求。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求职者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此外,还应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医疗是民生之需。
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石,因此要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推进医疗改革,降低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
加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制度的建设,实现应保尽保。
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对残疾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的救助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和保值增值。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言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十九大指出,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社会建设领域的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
八大历史性变革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健康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教育优先
就业分配
十九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 部 署
社会保障
扶贫攻坚 卫生健康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三个环节
社会
民生
秩序
传统管理
社会组织 个人
现代治理
社会组织
个人
社会
多方、多元
政策
社会组织
项目
资金
民生 秩序
社会
个人
人力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二)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从“五有”到“七有”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幼有所育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 •弱有所扶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法治保障
防范安全风险能力
维护国家安全合力
(三)发展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 管理 的对 象是 人 , 核 心是对 人 的管 理 和服务 ,
一
、
加 强和创新社 会管 理 、 推进 社会建 设的 终极 目标 指 向是 和谐社 会 。 因此必 须始 终坚 持 以人 为
一
继续 推 进 扶贫 开 发 , 发 展妇 女 儿 童 事业 , 民生 问题 息息 相关 ,推 进 社会 建设 必须 处理 好 创新 社 障体 系 建设 , 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 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 会 管理 与 保 障和改 善 民生 的关 系 。
( 二) 社会 管理 的基 本 内容和 目的 1 . 社 会 管理 的概念 。
社会 建 设 和 民生领 域所 取 得 的成就 用 十八 大报 告
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 、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 以 的话 来 概括 就 是 : 人 民生 活水 平 、 居 民收 入水 平 、 社 会 及 基 本发 展能 力等 等 。 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 二) 民生 问题 的基 本 内容 ( 二) 存 在 的突 出 问题
CANGSANG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李 莹
摘
要
十八 大报 告指 出 : 必须 从 维护 最广 大 人 民根本 利 益 的高 度 , 加 强和 创新 社 会管 理 , 推 动社
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建设 。加 强社会 建设 , 必须 以保 障和 改善 民生为重 点。要 多谋 民生之利 , 多解 民生之 忧 ,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 五有” 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 使改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 体人 民, 保 证人 民过 上更 好 生活 。 这 些论 断 , 为保 障和 改善 民生提 供 了理 论依 据 、 基 本 思路和 实现 路径。 本文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 试通过 阐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推进社会建设的 目的和重点在 民生, 分析民生已经成为时代 主题和 民众期待的原 因, 总结 民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 的突出问题 , 提出进一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推荐]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推荐]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对于社会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社会管理的任务更加明确、创新管理的要求也更为迫切。
十八大报告不仅把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落脚点,而且突出社会体制改革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意义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十八大报告通篇饱含民生情怀,高扬民生主题。
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作出的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百姓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决心,而且表明了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
十八大报告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重点强调了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通过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这是我们党在当今社会阶层分化、流动加剧,各种利益格局多元,社会转型尚未完成,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的发展阶段,对社会体制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了社会管理的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和资源支持,以及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管理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解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是党中央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实现和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一项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紧迫性、基础性的艰巨任务,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现了我国的民本文化及执政传统民生思想在也与中国自古有之的民本思想有关。
早在东周时期,诸子百家便纷纷提出了早期的民本观点。
孔子主张的“仁”的思想就被孟子发扬光大,提出“民贵君轻”等影响后世的理论,而管仲也曾说过“政之所兴,在于顺民生”。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仁政的思想开始成为后世统治者的重要执政原则。
这样的民本思想底蕴也造成了中国对民生问题的特别关注。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转.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为: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辛勤劳作,财务才不会匱乏。
古语还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食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关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
关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效劳、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这段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立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开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实现经济开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干革命、搞建立、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改善民生是推动开展的根本目的。
我们的开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就是要通过开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开展。
如果开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这样的开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要在推动经济持续安康开展的根底上,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保障劳动者参与开展、分享开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抓民生也是抓开展。
经济开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开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开展工作的“指南针〞,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能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们开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开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既要通过开展经济,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根底,又要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为经济开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实现两者良性循环。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第一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第一部分;判断题1.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正确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2.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正确B.错误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无3.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是教育公平。
A.正确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4.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
A.正确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5.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正确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6.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A.正确B.错误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无正确√正确√正确√正确√正确√正确√7.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正确√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正确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8.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
正确√A.正确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9.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正确√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正确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10.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正确√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A.正确B.错误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无第二部分;单选题1.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25页PPT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审容膝 Nhomakorabea之
易
安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 社会治理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2013时政专题】专题四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材料】(一)背景综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
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引起代表们共鸣。
大家表示,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也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典型材料材料一(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社会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
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摘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第一部分 ;判断题1. 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正确√ 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2. 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正确√ 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3. 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正确√ 是教育公平。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5. 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正确√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6. 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7. 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正确√ 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8. 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9.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正确√ 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正确√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德清一中潘云祥【背景材料】(一)背景综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
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引起代表们共鸣。
大家表示,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也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典型材料材料一(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社会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
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
网格化管理帮助建立和健全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考点链接】经济生活: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
2.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措施;劳动者的权利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3.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分配方式;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财政的作用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发展载体、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
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政府性质、宗旨、活动原则;依法行政;政府职能;政府权威;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党的自身建设;我国的政党制度。
4.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
5.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1.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2.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先进文化。
生活与哲学: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对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向上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坚持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和矛盾观点;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矛盾分析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高标准。
【命题角度】一、经济生活角度:1.运用“财政的作用”和“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目前“招工难、就业难”的现状,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发展?3.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角度,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4.阐述党和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经济意义。
5.通过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成功维权的事例,启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6.结合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政府出台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探讨企业如何健康发展。
7、就建设“美丽中国”而言,谈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
二、政治生活角度: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应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3.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党怎样才能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5.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什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三、文化生活角度: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鲜明性、导向性、包容性?2.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看,上述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1.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党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
2.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过程。
3. 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八大强调追求“民富”,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专题训练】1.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求政府:①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要做到依法行政④要做到依法执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要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从分配环节看,要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应该A.调整基本经济制度,更多关注居民利益实现收入倍增B.合理调节税收政策,在让利于民的同时调节过高收入C.培养高技能劳动者,使其享有劳动和技术的双重报酬D.承认技术、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3. 2012年11月16日,浙江虐童案当事人颜某被警方释放。
警方调查确认,虐童行为虽然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不符合构成故意伤害罪所必须有的“轻伤”的要件,故依法撤销案件,对其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警方的处理体现了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前提②要准确厘清量变和质变的界限,把握好适度原则③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④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4. 好文艺节目能满足国人的精神需求,央视创办了一个广受欢迎的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向热爱春晚的各类演艺明星、身怀特殊技能的普通百姓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春晚选拔优秀的民间节目。
这一栏目的受欢迎是因为它有利于①发展多元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特质②繁荣文化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③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④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 D .②④5.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如果某地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这一问题,假如你是当地人大代表,可以①行使质询权,督促当地政府依法落实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②行使提案权,联名其他代表提请人大监督财政教育经费使用③行使任免权,罢免在教育投入上不足的政府领导④行使决定权,统筹当地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 党的十八大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角度看,要实现“国强”向“民富”转变必须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②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③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奠定民富的物质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要求需要我国政府履行: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B.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8.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应正确的是:A.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B.减少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C.降低税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D.增加财政支出,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9.当前,如何控制通货膨胀是一个热门话题。
有学者称:按CPI(消费物价指数)计算,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一篮子商品价格决定的,一篮子商品中1/3是食品,食品中1/3是猪肉,所以,把猪管好就行了。
这里的“把猪管好就行了”所蕴含哲理与下列俗语、成语相同的是①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10.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参加工作29年来,共捐款15万多元,资助了200多名特困学生;无偿献血28次,捐献血小板49次;12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采集活动,2900多名矿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