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六中 王万里

遮羞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起源于遮羞。论据之一:《圣经》说,人类的祖

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后,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深感羞愧,开始用树叶缠身蔽

体。论据之二:目前许多原始部落的成员都用树叶、布条遮蔽性器官。

装饰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的发明是为了更好地打扮自己,因此服饰起源

于装饰,是人类爱美之心的真实写照。

实用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的产生是为了避体。远古时期,人们生活在冷热不定的自然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打、石磕树绊。为避风防寒人们用兽皮加身,树叶避体,为防磕绊碰撞人们发明了护膝护腿,后来从蜘蛛结网中获得启示,用葛藤、粗麻、树皮等纺布制衣,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缝制衣服的骨针和

纺织物的残片。

实用的功能:无衣裸袒是原始人类共同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

《三国志》记载“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为了防寒蔽体,服饰开始出现。大概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骨针和原始纺织技术,将麻、树皮等植物制成纤维,纺线织布。

第二节: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一、民族服饰的功能

审美的功能:服饰虽然不一定源于审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需求达到满足的条件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日益强烈,服饰的审美功能不断增强。

标志的功能: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等级的官员,服饰的图案皆有区别,一般文官以鸟类图案为主,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武官以兽类图案为主,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虎豹。在少数民族中,服饰是划分等级、区别地位的标志。例如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妇女外出时都要顶盖头,颜色之别反映年龄级差,少女戴绿盖头,结婚后戴黑盖头,老年人戴白盖头。而在凉山地区,过去彝族服饰的不同颜色就标志着阶级区别,黑彝代表贵族,白彝代表奴隶。傣族喜欢纹身,贵族用红色图案,一般人用蓝黑色。在现代社会,阶级的区别虽然消除,但有些少数民族仍然喜欢在服饰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通过“夸富、露富”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教化的功能:传统服饰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将

许多处世哲学、做人原则,浓缩成若干文化符号,编织在服

饰上起警示的作用。

例如苗族男子戒度时所戴的斗笠象征胎

2.6藏族女子的银腰带

儿在母腹“不见天日”,所缠白带象征脐带,以示自己与母亲血肉相连,永不忘本。

我国古代皇帝的加冕服十分复杂,

龙袍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

冕冠上的长方形覆板前低后高——延,象征着王者之位虽然至高无上,但也要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延前面悬挂的一串串玉珠——疏,隐喻蔽明,意在提醒王者非礼勿视;系在冕冠两旁的玉石——纩,寓意是塞明,表示帝王要非礼勿听,不信谗言。

服饰折射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分化和融

合,各民族服饰相互影响。势力强大的先进民族,

其服饰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

很大的影响。例如曾经流行于汉族的服饰以宽袍、大袖、连襟、交领、裹带为特

征,这种服饰如今在汉族已经不复存在,但在瑶族、侗族、水族、哈尼、基诺、高山等少数民族中仍然流行。

清朝至民国,满族的旗袍对襟衣,曾经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目前在汉族和满族中已不多见,但在北方蒙古、鄂温克、鄂伦春、回族以及南方的彝、壮、土家、布依、侗、仫佬等民族中颇为流行。这说明少数民族服饰往往保持着中华民族古代服饰的特征,残留着诸多的原始文化的遗物,展示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二、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苗族有很多支系,服饰非常复杂,但女子裙装普遍有黄、蓝、绿三道杠。

据苗族传说,他们原来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坝子,其祖先是蚩尤,后来与黄帝相

争,大战于冀州之野,败北后,他们淌过浑水河(黄河)、越过清水河(长江),

最后才来到西南地区。三道杠就分别代表他们曾经生活的坝子和迁徙过程中渡过的黄河、长江。

服饰表征人的意识和社会关系:伴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向前发展,人类的婚姻关系经

历了由动物式的杂婚到氏族外婚,这样人们就不能随便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性器官,

所以原始部落的人虽然裸坦,但总有一些遮蔽物。的性器官遮蔽物,例如怒族、佤族、独龙族、高山族

的羞耻带、遮羞板、兜档布,说明服饰曾经作为性遮

蔽物和保护物而存在确有事实。

伴随社会发展,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

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演变。例如纳西族妇女“披星戴

月”既是她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反映,又是妇女

地位崇高,女权至上的象征。而德昂族女子戴藤腰圈和篾箍就体现了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对妇女的一种束缚。

德昂族妇女多穿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

道红布条,用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德昂族姑娘成年后,

图2.12苗族服饰的“三道杠”

要在腰部佩戴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或包上银皮、铝皮。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心灵手巧。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石洞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蔑编成腰箍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这个神话证明德昂族先民曾经穴居,曾经由杂婚向对偶婚过渡,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

服饰体现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

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往往有一些与众不

同的装饰,这些饰物与御寒、遮羞、美

观、财富、权力都没有关系,体现神圣

的宗教信仰和崇高的民族精神。例如佛

教规定教徒必须穿袈裟;伊斯兰教规定

女性必须穿着正派得体,

“丝绸之路”的要道,西北少数民族大都受信仰伊斯兰文化影响,男子戴小帽,女子披面纱。

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中也有许多宗教信仰的内容。例如藏族女子普遍胸前戴有银链和“呷乌”。“呷乌”是一种十分精致的金属小盒,内装有佛像或者喇嘛、活佛的神物。彝族男子的发型很特别,头顶的“英雄结”象征崇高的民族精神和男子的英武气概。一般来说,服饰随社会发展而演变,但是与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有关的装饰,是服饰中最稳定的因素。

彝族支系庞杂,但无论那个支系,男子发型相似,头顶有一锥髻,俗称“天

菩萨”,那是“男魂”所在,不可触摸侵犯。彝族男子一生中,“天菩萨”发型有几

次变化。未婚男子头顶前蓄一束约三寸长的头发,称为“如比”,结婚后的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