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发生在“鲁镇”上的故事
鲁迅笔下鲁镇的人和事
鲁镇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左侧,景区的一个主题公园。
对鲁镇的耳熟能详,多半是因为其在鲁迅的小说中被屡次提到。
其实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它是鲁迅对水乡小镇儿时记忆的一个艺术的文本概括。
.过年前后,是鲁镇最热闹的时候。
传统小吃、民俗演绎、非遗展览、水乡社戏等活动联袂进行。
年头年尾两串联,热闹喜庆,年味儿浓得化不开。
这其中,有一项名为“祝福”的传统年俗更是被当地百姓视为春节前的“头等大事”。
在鲁迅笔下,“祝福”是这样的——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鲁迅笔下的人物和场景在这里栩栩如生地穿插进游人的现实生活。
游人看着稀奇,但“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当地老百姓早已习以为常:“过年,本就该是这样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
”乘着乌篷船,咪一口黄酒,嚼一颗茴香豆,悠哉悠哉地看社戏。
这种只能在鲁迅笔下体会的闲适,在鲁镇却能轻而易举地实现。
在春节的时候,柯岩风景区内的柯岩戏台、鲁镇双面戏台以及鲁镇内特定区域都会进行社戏表演。
锣鼓声起,乌篷船闻声而至。
先贤的忠孝节义,红男绿女的悲欢离合,都汇集在戏子们的软语温言之中。
戏台的咫尺之地,却上演了人生百态。
演出的社戏,以传统绍剧为主,也有绍兴莲花落、越剧等。
明代徐渭为陶堰严助庙写下一幅戏联: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
盛、行二音间隔,用绍兴话读来,社戏的热闹场面呼之欲出。
腊月,据汉代的《风俗通·礼典》说:“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这个如今只在鲁迅小说中才能看到的词,却在柯桥安昌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每年的农历年底,安昌腊月风情节都会如期而至。
群文阅读:走进鲁镇——解读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文化
• 单四嫂子,年轻寡妇,夜以继日地纺纱, 与三岁的儿子宝儿相依为命,生活艰辛, 偏遇上宝儿生病,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她 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 最后一个压轴法子——寄希望于庸医何小仙 ,但还是避免不了厄运,小宝死了,倾家 荡产安排了宝儿的丧事……
捐门槛:祥林嫂听柳妈的说道,倾其一生积蓄,到镇西头的土地庙捐 了门槛,作为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以图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过
寡妇哭嫁:寡妇再嫁被认为是失节,宋代以后称为社会的道德规范。 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寡妇再嫁时常常用哭泣表示向前夫谢罪,以减少舆论的责难。卫 老婆子说“回头人(寡妇)哭嫁我们见得多了”并非虚妄之言
探究(文本细读):
鲁镇怎样的文化背景酿成了这些人物的 悲惨人生?
A.人名研究:
•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女性角色的称
呼,说说这些称呼和我们现代女性的姓名
有什么不同。
祥林嫂(卫家山人,大概姓卫)、卫老婆子、祥林 嫂婆婆、四婶、柳妈——《祝福》
单四嫂子、王九妈——《明天》 七斤嫂子、九斤老太、六斤、——《风波》
提问:
这些不幸人物的悲惨故事发生在什么地 方?从小说中找到依据。 明确:鲁镇
《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 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 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 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 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 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 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 样使它精神上增加痛苦。——丁玲
提问:鲁镇的人们为什么对祥林嫂是这样的 态度?
鲁镇作文600字五篇
鲁镇作文600字五篇鲁镇作文600字五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镇作文600字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镇作文600字篇1步入鲁镇,恍如来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绍兴。
入口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牌坊,绍兴方言叫“行牌”,鲁镇先生的座像和由江泽民手书的“民族魂”赫然醒目。
官人装束的“差役”,着长袍马褂的“相公”,穿鲜艳对襟衫的“乡姑”,似曾相识的商业街充满乡土气息。
其中有十余家景观商铺,如毡帽店,油烛店,锡箔店等,-集商业经营与作坊展示为一体。
街河并行,街随河走,目睹那条在绍兴随处可见的河,脑海里不由闪现出那活泼机灵的双喜摇船摆渡“迅哥”,吃着四季豆去看杜戏情景。
船夫还能用双手双脚同时摇船令人叹服。
来到鲁府,既鲁家台门,按鲁迅小说《祝福》中鲁镇鲁四老爷家旧貌布展,其间的台门斗,天井甬道,大厅花厅书房内宅侧相房,均是按清末乡绅府第的摸样设计布置。
祝福大典,祥林嫂两次来鲁府帮俑,讲阿毛被狼叼去的故事等景,在这里逼真展现。
“我知道东山的狼吃人,没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喃喃的絮语活灵活现道出苦难人祥林嫂悲惨的遭遇。
望着那高高的涂着红漆的门坎,依衫槛楼跪在佛像前祈求捐一道赐福的门坎,来脱离苦难深渊的蜡像祥林嫂,我不禁百感交集,泪水在眼眶内打转;这不仅仅是艺术品,分明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痛苦的真实写照!钱府也称为假洋鬼子宅,外土内洋,从门口壁雕开始,按照《狂人日记》中狂人说的吃人的话,布置成了一个“吃人”环境。
一些用泥塑雕的怪兽奇禽,却是鲁迅作品《半夏小集》,《死火》等中提到的栩栩如生,寓意深刻的东西,其用意使游客在游乐中认清旧社会封建礼数吃人的真面目。
对于鲁镇客栈和茂源酒家,皆为中式仿古建筑,那古色古香的美学韵味,令远道而来的游客喷喷称赞一番。
《祝福》——鲁镇
鲁镇“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这是鲁迅最早在《孔乙己》上提到的鲁镇。
作为他笔下的外婆故乡,如今真的出现在了绍兴。
10月末,我们来到了这个建镇还不到一个月“古老”的镇。
鲁镇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左侧。
一进门就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只是感觉这个“古镇”新了一点。
只有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衣着清代服饰的巡街兵丁时,仿佛到了另一个朝代。
鲁镇挺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鲁迅笔下提到建筑。
大概是鲁镇新开张的缘故,好多“民居”还无人居住,好多商铺还无人经营,只是主街上店家多一点。
贡品店、锡箔店、油烛店、茶漆店、钱庄、当铺…….那些现代都市已经没有的店铺林立在这里;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鲁迅笔下的人物,又一个个出现在街上。
“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东张西望寻找着小尼姑;“我只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 衣衫褴褛的“祥林嫂”拄着棍子,嘴里自言自语地喃喃絮语:“我只知道东山的狼吃人,没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孔乙己在酒肆的柜台边“研究”着“茴”字的四种写法…… 这一幕幕鲁迅小说的场景,不是舞台上演出的话剧,而是穿插在“鲁镇”游客身边的“活剧”。
游客多时,他们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来逗游人开心。
尤其是阿Q,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由于没有见到“小尼姑”,到时候他就“调戏”起挎着讨饭篮祥林嫂,要与她接吻,引得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拍摄。
游客少时,鲁四老爷就拿着个水烟盒四处游荡,阿Q就靠在牌门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台上喝茶,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
镇里,引人注目的还有一组组关于形象夸张的雕塑。
阿Q革命、阿Q 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让人发笑,也让人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在鲁镇,一组组形象夸张的群雕颇引人注目,几十个故事人物的铜像讲述着一个个鲁迅小说中的故事。
有桥可依,有水可嬉,有石可品,有酒可酌,有树可荫,有戏可听,有艺可观,有历史,有现代,有故事,有游乐……这就是鲁镇。
鲁迅笔下的鲁镇
鲁迅笔下的鲁镇作者:任海军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2期摘要: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指导学生去阅读鲁迅作品,奠定一个深厚的精神底子。
鲁迅先生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敏锐的思想触角,犀利的文筆解剖了社会的躯体,激励猛者。
关键词:病苦;疗救;美丽而神秘;礼教观念和封建迷信;激励猛者鲁镇,鲁迅笔下的故事有好几次都发生在这里。
《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闰土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看社戏的故事发生在距鲁镇不远的平桥村,祥林嫂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的“我”的本家四叔家,这里是鲁迅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我以为,鲁镇实在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作者笔下“我”的故乡有《社戏》中童年时的故乡,有《祝福》中中年时的故乡,有老年时见到闰土时的故乡,作品似乎是一幅幅剪影,展现了“我”的故乡不同时期的风貌。
我想,这实在是有意为之,既体现鲁迅先生的艺术功力,亦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之深刻。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中国的问题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是农村问题,鲁迅先生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钱理群教授说:“鲁迅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思考的最大特点是,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土地,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而对问题的开掘,又能够探测到历史和人性的深处和隐蔽处。
他的思想与文学既有极强的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和超前性。
他给我们的是思想的启迪。
所以,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指导学生去阅读鲁迅作品,使学生对鲁迅等民族大师的思想与文学有一个基本了解,奠定一个深厚的精神底子。
鲁镇是美丽而神秘的。
月下看戏时,“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回望赵庄戏台,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闰土月下刺獾时,“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阅读这些文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奇异的图画来,美丽而空灵,朦胧而神秘。
鲁镇
鲁镇——封建时代的鲜活记忆鲁迅小说《祝福》所描绘的鲁镇是旧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
鲁镇的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传统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几乎全部内容:从风俗到制度、从思想到宗教、从日常生活到行为准则。
环境造就人物。
祥林嫂生不逢时,生活在“鲁镇文化”氛围中,倍受世人嘲讽,孤独地承受着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最后冻死街头。
她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不是偶然的而必然的。
鲁镇根深蒂固的封建氛围。
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如同四个摇控,控制着鲁镇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如同四条绞索,将祥林嫂活活绞死。
封建思想的潜规则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骨髓里,支配着人们的行动。
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充分表现了令人窒息的封建思想。
祥林嫂没有姓名,嫁给祥林,因此人们叫她祥林嫂。
丈夫祥林死后,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
她的第二任丈夫叫贺老六,按常理来说,人们该叫她贺六嫂,但是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
从人们对她的不变称呼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封建夫权制度——从一而终的思想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
妇女改嫁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
她的婆婆明明知道这一点,却不顾封建首先的束缚,为了得到儿子娶老婆的聘礼,绑架了祥林嫂并将她卖给了贺老六,迫使祥林嫂违背封建道德,蒙受奇耻大辱。
祥林嫂“出格”反抗:“一路只是嚎,骂”,拜天地时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由此可见,从一而终的思想对祥林嫂的摧残,她宁愿以死来捍卫封建夫权制度,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但是她个人的反抗无济于事,无法争得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只是她婆婆的一家人竟敢绑架了她,像捆牲口呈样捆住她,抢了回去,像商品一样卖了她。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祥林嫂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无论走到哪里难逃封建族权制度的迫害,在贺老六家,她的遭遇更为悲残。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在丈夫和儿子相继死后,“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走投无路,举目无亲,只她再一次来到鲁家。
绍兴鲁镇作文
绍兴鲁镇作文篇一《鲁镇之旅:一场穿越历史的嬉闹》我一直对绍兴的鲁镇充满了好奇,这个存在于鲁迅笔下,充满了故事的地方。
终于有一天,我踏上了前往鲁镇的行程。
一进入鲁镇,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旧时光的大舞台。
古旧的房屋、青石板路,还有那飘扬的酒旗,一切都特别有年代感。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穿着长衫的大叔,那长衫皱巴巴的,就像被蹂躏过的咸菜。
他正站在一个小茶馆门口摆着说书的架势,周围围了一群小孩和几个老人。
我也凑了过去。
这大叔讲的是阿Q正传的片段。
他讲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啊,眼睛一会睁得老大,像是看到了什么惊奇的事,一会儿又眯成一条缝,流露出狡黠的神情。
说到阿Q去挑衅小尼姑的时候,他竟然学着小尼姑的娇羞状,扭着屁股,嘴里还喊着“阿弥陀佛”,把大家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我在那听了好一阵子,感觉自己像是被带回到了那个充满嬉笑怒骂的年代。
再往前走,是一条临河的街道,河边有一些妇女在捣衣。
那捣衣的声响就像节奏大师在打鼓一样,一下下富有韵律。
我好奇地凑近,看到那捣衣的棒槌都是旧旧的,上面布满了各种小坑洼,像是岁月的咬痕。
我站在那儿看的时候,一位大妈撇了我一眼,操着一口绍兴腔说道:“看啥嘞,没见过捣衣啊。
”我赶忙笑着说:“第一次来,觉得新鲜。
”大妈嘴角一咧,又埋头捣起了衣服。
我就像个愣头青一样继续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晃悠,看着那些仿制的鲁镇旧景,想象着当年鲁迅笔下人物在这里活动的样子,心里满是新奇和愉悦。
这鲁镇啊,就像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只不过字里行间都透着快活劲儿。
篇二《鲁镇的美食和疯狂的“追捕”》鲁镇除了有旧时光的韵味,还有一堆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在鲁镇逛了一会儿,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就像里面有只小老鼠在敲鼓。
我循着香味来到了一个小吃摊。
那摊上摆满了臭豆腐、茴香豆啥的。
那臭豆腐啊,被煎得金黄金黄的,每一个都像是裹着黄金甲的小战士。
那味道,好家伙,是那种闻着臭吃着香的典型。
我刚想尝一块,突然听到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一群小孩在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
那些发生在“鲁镇”上的故事
那些发生在“鲁镇”上的故事关于“鲁镇往事”“鲁镇”――一个极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名称,它是鲁迅大多数小说发生的背景城市,是鲁迅生长的故乡的一个“别称”。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知道,这个剧目一定跟鲁迅有关。
其实确切地说,是跟鲁迅的作品有关。
2003年,我们第一次认识吉尔莫•史密斯剧团是因为他们的《短打契诃夫》,他们将契诃夫的五个短篇小说串联起来,用形体诉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的《鲁镇往事》是由鲁迅的六个短篇作品串联而成的,其中有鲁迅的小说、散文,还有杂文。
为何是鲁迅?当吉尔莫•史密斯想到与我们合作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双方都关心的问题。
老夫妻俩看了《聊斋志异》、《警世通言》、《三言二拍》等不下千个的中国故事。
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决定选择了鲁迅的作品。
这是因为,鲁迅和契诃夫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曾经从过医,后来又都从了文。
契诃夫是俄国的文学巨匠,鲁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
契诃夫作品反映的都是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而鲁迅也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小人物的身上。
他们创造了“契诃夫的奇迹”,相信也能制造出“鲁迅的惊喜”。
6个故事选择什么故事,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鲁迅所有的作品加起来也有两三百部。
中国人说到鲁迅作品,耳熟能详的无非是:《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狂人日记》、《社戏》,就是那几个在学校里经过无数次分析和测试的作品。
但是对于吉尔莫夫妇来说,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根本不存在,他们需要的是可以“用身体表现”的故事。
与其说故事是挑出来的,不如说故事是经演员们一个个试演后决定的。
热闹的场面,比如结婚、葬礼、过年、佛事等这些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场面是他们的首选,所以有着过年描写的《祝福》和葬礼描写的《孤独者》成了他们的首选,我们几乎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尝试排练《孤独者》,但是因为这个故事后半段几乎没有任何调度,大家完全走在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导演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鲁 迅呐喊明天的批注
鲁迅呐喊明天的批注《鲁迅<呐喊>明天的批注》《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集,其中《明天》这一篇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冷峻剖析。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鲁镇的地方,主角单四嫂子是个年轻的寡妇,她靠着自己的双手辛苦地抚养着儿子宝儿。
宝儿是她生活的全部希望,然而命运却对她极其残酷。
从人物形象上来看,单四嫂子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她勤劳善良、朴实坚韧,却又愚昧无知。
她整日辛勤劳作,只为了能让宝儿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但她在面对宝儿的病时,却只能寄希望于神婆,表现出了她的无知和无助。
这种无知,并非她个人的过错,而是那个时代封建迷信思想对人民的毒害。
鲁迅先生通过单四嫂子这个人物,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迷信对底层人民的精神束缚。
再看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鲁镇的氛围压抑而沉闷。
邻里之间虽然看似有关心,但这种关心更多的是表面的、形式上的,甚至带着几分冷漠和麻木。
当宝儿病重时,周围人的反应并不是真心的关切和帮助,而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这种社会环境的冷漠,更加深了单四嫂子的悲剧色彩。
小说的情节发展紧凑而扣人心弦。
宝儿的病从出现到恶化,单四嫂子的焦急和无助逐渐加剧。
她四处求医问药,却始终无法挽回宝儿的生命。
宝儿的离去,让单四嫂子的世界彻底崩塌。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悲痛中,她仍然要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未来的迷茫。
鲁迅先生通过这样的情节安排,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和无奈。
在《明天》中,鲁迅先生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单四嫂子对宝儿的深厚母爱与周围人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对未来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
这些对比,更加突出了单四嫂子命运的悲惨,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从主题上看,《明天》不仅仅是在讲述单四嫂子个人的悲剧,更是在揭示整个社会的病疾。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故事,对封建礼教、迷信思想以及冷漠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他呼吁人们觉醒,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光明。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的主要事迹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的主要事迹
《儒林外史》第一回主要叙述了鲁镇的官员王冕的故事。
王冕是
一个虚荣自负、不竭贪婪的官员,他眼中只有权力和财富,毫不关心
民生疾苦。
在鲁镇任职期间,他以任意征税、苛捐杂税、勒索民间商
贾为乐,甚至借机收买官场上的人才,谋取更高的官职和更多的财富。
在故事的开头,王冕得知鲁镇一位富商家中有一只价值连城的饰物,便借机前去索取,但遭到了富商的严词拒绝。
不久之后,该富商
与王冕的长子冯雪峰有了婚约,王冕借此机会再次找富商索要饰物,
并以一纸谎言威胁富商,致使其家产尽失,家破人亡。
王冕得到了饰物,并高兴地将其送给妻子作为贺礼。
此外,在王冕的领导下,鲁镇政治黑暗,官吏腐败,民众疾苦。
而对于这样的局面,王冕却视若无睹,只关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这
样的贪官污吏,引起了人们的公愤。
因此,王冕的行为最终招致了人
们的讨伐,他最终失去了官职和家庭的温暖,陷入人生的低谷。
柯岩鲁镇研学作文
柯岩鲁镇研学作文篇一《柯岩鲁镇研学: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柯岩鲁镇,听起来就像是从古老故事里钻出来的地方。
刚到那儿,我就像个好奇的小老鼠,东瞅瞅西看看。
走进柯岩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巨大的石佛。
哇,那家伙可真是大啊,仿佛是巨人国里不小心掉落人间的。
我仰着头看,感觉脖子都快断了。
佛像的眼睛半眯着,像是在看着世间的百态,又像是在午后偷个小懒,打着盹儿。
旁边还有些小的石刻雕像,它们就像是石佛的小跟班,规规矩矩地站着或者坐着。
我凑上去仔细瞧,那些雕像虽然被岁月洗礼得有点粗糙了,但还能看出来雕刻师当初的用心呢。
你看那衣褶,一道一道的,就像是真的衣服被风吹得轻轻飘起来一样。
接着来到鲁镇,这地方就像是把鲁迅笔下的世界给复制了出来。
青石板路,弯弯扭扭的,走在上头我得时刻小心别崴了脚。
那些白墙黑瓦的房子,看着就很有年代感。
我看到有个阿婆在街边卖茴香豆,那茴香豆一颗颗油光光的。
我花了点钱买了一碗,一尝,哎呀,有点硬邦邦的,但是越嚼越香,就像这鲁镇的味道,越品越有韵味。
在一个小茶馆里,我听着那些老人用方言唠着家常,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感觉那语调特别有趣,像唱歌似的。
鲁镇还有那些穿着长衫的“孔乙己”似的人物走来走去。
我看到有个扮演孔乙己的人站在柜台前,手里捏着几颗茴香豆,嘴里念叨着“多乎哉不多也”,那模样可太逗了。
我鼓起勇气上去和他搭话,问他茴香豆多少钱一碗。
他眼睛一瞪,看着我说:“汝这小儿,怎如此无礼,只知谈钱。
”我被他的反应给吓到了,后来才反应过来他是在表演呢,把我们都逗得哈哈大笑。
这柯岩鲁镇的研学之旅啊,就像一场回到过去的冒险,有惊喜有欢笑,那些景观和趣事一个个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篇二《鲁镇柯岩:记忆中的研学宝藏》去柯岩鲁镇研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贝的盒子。
柯岩那些石头建筑可真是一绝。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回音壁似的地方,和小伙伴一起过去体验。
我们站在一头,一个人大声说话,另一头的人就能听到。
那天我喊了一嗓子“我要吃冰淇淋”,结果对面的小伙伴笑着回我“这没有冰淇淋”。
祝福情节概括
祝福情节概括在那古老而又略显沉闷的鲁镇,我认识了祥林嫂。
她就像一片飘零的树叶,被命运的风肆意地吹来吹去。
初到鲁镇的时候,祥林嫂是个很能干的女人。
她的脸上虽带着生活磨难的痕迹,可眼中还闪烁着希望的光。
她手脚麻利,做事勤快,四叔家的活计被她操持得井井有条。
那时的她,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忙忙碌碌,赢得了主家的认可,也让周围的人对她有几分敬重。
“祥林嫂,你这活干得可真细致啊!”鲁镇的女人们偶尔也会这样夸她。
她就会微微低下头,脸上带着羞涩又满足的笑容,轻声说:“都是应该做的呢。
”可命运啊,就像个爱捉弄人的小恶魔。
祥林嫂的丈夫突然死了,她的天一下子就塌了。
她成了寡妇,那身素白的孝衣仿佛把她的世界都染成了灰白色。
她婆婆可不是个善茬儿,就像一只凶狠的老鹰,强行把祥林嫂从鲁镇抓走,带回那偏远的山里老家。
“我不想走啊,我在这儿干得好好的。
”祥林嫂苦苦哀求着,那哭声让人心碎,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鹿在绝望地哀鸣。
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她还是被拖走了。
在山里的日子,那简直就是祥林嫂的噩梦。
她又被迫嫁给了贺老六。
这贺老六啊,倒是个老实巴交的好人,就像一颗朴实的大树,虽然不怎么起眼,但能给人遮风挡雨。
祥林嫂一开始是抵触的,毕竟她心里还守着旧观念。
可日子久了,她也慢慢接受了这个家,还生了个可爱的儿子。
她的脸上又有了笑容,那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融化了之前的阴霾。
“老六,你看咱儿子多可爱。
”祥林嫂抱着孩子,眼里满是幸福。
贺老六也憨厚地笑着,这个家似乎有了美好的未来。
但命运哪肯放过她呢?贺老六得了重病,没多久就去世了。
这还不算完,她的儿子阿毛也被狼叼走了。
那一声声狼嚎,仿佛是命运对她最残忍的嘲笑。
祥林嫂彻底崩溃了,她的眼神变得呆滞,就像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木偶。
“我的阿毛啊,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她整天就念叨着这句话,在山里四处寻找阿毛的踪迹,那模样就像一个迷失在黑暗中的孩子。
她又回到了鲁镇,可鲁镇已经不是她记忆中的那个鲁镇了。
人们看她的眼神变了,就像看一个不祥的东西。
鲁镇作文600字
鲁镇作文600字
朋友!今天咱来聊聊鲁镇。
鲁镇啊,那可是个有故事的地儿!我记得我第一次听说鲁镇,好像是在一本旧书上。
哇,当时就被它给吸引住了。
鲁镇里的那些小巷子,弯弯曲曲的,走进去就像进了迷宫。
嗯……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那小巷子里迷路了,那叫一个着急!不过好在碰到个热心的大爷给我指了路。
说起鲁镇的人,那可真是形形色色。
有在街边卖小吃的阿婆,她做的臭豆腐,哇,那味道,绝了!还有个铁匠大叔,整天叮叮当当的,那声音,老远都能听见。
鲁镇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的。
那木头房子,门窗上的雕花,精致得很。
我就想啊,如果能在这样的房子里住上几天,该多美呀!
对了,我听说鲁镇以前还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儿。
好像有个传说,说是每到月圆之夜,镇口的老树上就会出现神秘的影子。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大家都这么传。
我记得好像有一年,鲁镇来了个大明星拍戏,那家伙,全镇的人都跑去看了,热闹得不行。
不过呢,鲁镇也不是完美的。
有时候游客太多了,就显得有点乱糟糟的。
唉,这也没办法,谁让它这么吸引人呢!
我这说了半天,也不知道你对鲁镇感不感兴趣。
如果你有机会去,一定要好好感受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我这又扯远啦,反正鲁镇就是个让人难忘的好地方!。
祝福砍门槛情节作文
祝福砍门槛情节作文篇一《那道砍去的门槛》在鲁镇,有个特别的人物叫祥林嫂。
她的故事就像那混着雪花的冷风,吹得人心里直哆嗦。
记得第一次在鲁四老爷家见到她,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模样还周正,只是眼神里透着股说不出的疲惫和哀伤。
开始的时候,她干活可麻利了,淘米、洗菜、扫地,就像个旋转不停的陀螺。
她捐了门槛的事儿大家都知道,她以为这样就能洗去身上的“罪孽”,能像个正常女人一样去碰那些祭祀的东西。
可是啊,当她满心欢喜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那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就像一道霹雳,把她最后的希望都给劈碎了。
从那以后,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眼睛直直的,脸上没了血色。
我看到她拿着把破旧的斧头,晃晃悠悠地走向那门槛。
她就站在门槛前,那门槛其实也旧了,被岁月磨得有些光滑。
她举起斧头的手在发抖,阳光照在她瘦弱的身上,影子拉得长长的。
一斧头下去,木屑飞溅,那动静就像她心头破碎的声音。
她一下又一下地砍着,每一下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她的头发乱了,汗水混着泪水从脸上滑落。
看着她砍门槛的样子,我的心揪得紧紧的。
这个可怜的女人啊,她已经失去了太多,连这点希望都被无情地夺走了。
从那之后,祥林嫂就彻底倒下了,像一棵被连根拔起的枯树,再没了生机。
这砍门槛的一幕,就像一个深深的烙印,印在我的记忆里,怎么都抹不掉。
篇二《祥林嫂和门槛的纠葛》鲁镇的日子平淡又透着些古怪,祥林嫂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音符闯进了这平静。
那一天我在鲁四老爷家的院子里晒太阳,就看到祥林嫂忙进忙出的。
她整天忙活着那些家务,仿佛要靠忙碌忘掉那些不幸。
她捐门槛这事儿,在我们这小地方传得可快了。
大家都在私下里议论,说她是不是真的就能变干净了呢。
我看到她捐了门槛后的样子,脸上似乎有了那么一点点光彩,走路的步子都轻快了些。
她每次经过那道门槛的时候,眼神里都带着不一样的东西,像是敬畏又像是期待。
可天不遂人愿啊!当她又一次把手伸向祭祀用品的时候,四婶那声呵斥就像一盆冷水,把她刚刚燃起的小火苗给无情地浇灭了。
朝花夕拾孔乙己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孔乙己读书笔记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篇让人深思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
孔乙己,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让人半懂不懂。
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似乎是他读书人身份的象征,却又与他的穷困潦倒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咸亨酒店里,短衣帮们站在柜台外喝酒,要酒要菜,热热地喝了休息。
而穿长衫的则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是个特殊的存在,他既不属于短衣帮,也融不进长衫客的圈子。
他站着喝酒,却又穿着长衫,这看似矛盾的着装,恰恰反映了他身份的尴尬。
他自认为是个读书人,却连个秀才也没捞到。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孔乙己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不甘。
他试图用自己所知道的“茴”字的四种写法来显示自己的学问,却只换来旁人的嘲笑。
他的善良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他把自己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却被孩子们一哄而上抢光,而他也只能在一旁摇头叹气。
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
他因为偷窃被打断了腿,最后只能用手“走”来酒店。
当他出现在酒店时,已经是一副惨不忍睹的模样,却还是在为自己的偷窃行为辩解。
然而,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解释,大家只是一味地嘲笑他,甚至连掌柜也只关心他还欠的十九个钱。
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孔乙己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在那个社会里,人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让像孔乙己这样的弱者无处可逃。
从孔乙己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的无奈和挣扎。
他的存在让我们反思,一个社会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是给予同情和帮助,还是冷漠地嘲笑和抛弃?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
读书是否只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如果不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那么读书的价值又在哪里?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但孔乙己的形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孔乙己》读后感(15篇)
《孔乙己》读后感(15篇)《孔乙己》读后感1今日我看了孔乙己的故事,很是让我感动。
我深深的为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它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南方一个叫鲁镇的小镇上的故事。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别处不一样,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喜欢花点铜钱,买上一碗酒,加一些茴香豆或者小菜,慢慢品尝。
文章里就喝酒的气氛还有这样的描述:穿短衣的顾客站门边,几下就喝完了酒,而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坐喝。
看了这样的文字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读了后面的文字,才明白这就是当时社会阶层的真实写照,穿短衣的多是些穷苦的下层人,穿长衫的多是一些有钱人。
孔乙己就是这样的`人,迂腐而穷困。
虽然他还是一个秀才,但考了很多次状元,都没能考上,最终把自我考得穷困潦倒。
尽管如此他却是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长衫的人,虽然他的长衫很破旧,但他始终觉得自我就是以前有点钱,此刻落魄的读书人。
孔乙己有一笔好字,替人家抄抄书,勉强糊口。
可他有一坏习惯,好喝懒做。
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带书以及纸笔墨砚,一齐失踪。
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
更有意思的是,孔乙己去酒馆喝酒,没有钱就叫了一碟茴香豆下酒。
一群孩子们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们吃完豆子,仍然不散,眼睛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鲁迅先生将孔乙己这种又穷又酸又迂腐的小人物,用平和幽默的语言,刻画得入木三分。
中秋过后,一天比一天冷,将近初冬时,一天,掌柜正招呼客人,只听有人说:“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向外一望,孔乙己便在柜台下的对面门槛坐着,脸上黑并且瘦,已经不成样貌了,盘着腿,下头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孔乙己吗?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说,孔乙己答到:“这……下回还清吧,这一会是现钱,酒要好。
”他喝完酒,用手慢慢走去了。
这以后就再没有看见孔乙己了,他大约的确死了。
孔乙己让我感到可怜可笑,但他悲凉的一生、悲惨的结局,无疑是当时社会的那种弱肉强食、冷漠无情、愚昧封建的旧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用他精辟的语言、犀利的笔锋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鞭打和讽刺。
鲁迅小说祝福情节概括
鲁迅小说祝福情节概括鲁迅小说祝福情节概括祝福是鲁迅笔下的著名小说,还入选了我国的语文课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鲁迅祝福情节概括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鲁迅祝福情节概括《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本文说的是浙东山区一穷乡僻壤,年轻寡妇祥林嫂获悉婆母与远亲卫老二欲将自己卖到山里的消息,连夜出逃,后在鲁镇地主鲁四老爷家为佣。
祥林嫂勤快利索,令东家满意。
翌年清明时分,祥林嫂突被婆母和卫老二遣人抢回,卖与贺老六强行成婚。
祥林嫂不从,撞桌角自尽,被贺老六救下。
她念贺老六善良忠厚,遂成夫妻。
逾年生一子,取名阿毛。
贺老六为还婚债,积劳成疾,终于病逝。
不久,爱子阿毛被狼衔去。
大伯收回房子,将祥林嫂逐出贺家。
为觅生路,她只得再回鲁四老爷家帮佣。
祥林嫂逢人诉说儿子遭狼衔走一事,人们始而同情,久之讨嫌,常加以奚落。
祥林嫂经历诸种劫难,神态木讷憔悴,令东家生厌,将她视为不吉祥之人,每凡祭祖供神,均令其远避。
后经鲁家女佣柳嫂劝告,祥林嫂去土地庙捐一门槛,供人践踏,以赎前愆。
岂料除夕行祝福礼时,祥林嫂为端一祭祖供品,竟遭鲁家夫妇苛责,并加驱逐。
祥林嫂万念俱灰,擎菜刀狂砍所捐门槛,自此流浪行乞。
最终,在一个祝福的年夜,倒毙于风雪之中。
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中控诉。
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
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也更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不知所措。
这篇小说更深刻有力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
鲁迅祝福情节功能在小说《祝福》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多次渲染阿毛被狼吃掉这一情节,而鲁迅先生一向是惜墨如金的,因此,这一情节的背后必定寄寓着作者深刻的用意。
《孔乙己》有关资料
《孔乙己》有关资料《孔乙己》有关资料【析鲁迅《孔乙己》的现实性与象征性(节选)(王润华)】咸亨酒店:旧中国社会的象征《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里的咸亨酒店。
《呐喊》里的《明天》也发生在鲁镇,小说中的人物(群众)常去喝酒的地方也叫咸亨酒店。
酒客中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包括掌柜的都是些无赖之流,不是想调戏妇女,就是骗钱混饭。
另外《风波》也有鲁镇和咸亨酒店,不过这次鲁镇是个水乡,而酒店却在城里,收集在《彷徨》里的《祝福》背景也叫鲁镇。
鲁镇在鲁迅小说中,就像以其他地名出现的背景如《故乡》中的故乡、《阿Q正传》的未庄、《长明灯》的吉光屯、《在酒楼上》的S城,不但地方原型都是绍兴(包括他母亲故乡安桥头),这些地方都是象征旧中国社会,从前我用《故乡》中的故乡作为例子分析过这个象征结构之内涵。
鲁镇也好,故乡也好,只是一个大背景,鲁迅喜欢把旧中国的社会及其群众浓缩成一间酒店,在《孔乙己》《明天》《风波》《祝福》中这意象叫作咸亨,在《长明灯》和《药》里只称作茶馆,没有明确的招牌。
在鲁迅故家对面,同时又是由周家的亲戚经营的酒店,一旦写进小说后,就变成旧中国的一个缩影,怪不得他在这篇小说的后记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
”这个酒店的酒客,很清楚有两个不同的等级:最好的作品。
鲁迅的另一篇象征现实主义代表作是《故乡》,其中故乡这一象征也是强有力的代表旧中国之一个象征。
这两个象征成为互相配合的一对。
故乡以故家为缩影,人物事件发生在房屋内,而鲁镇以大门敞开的酒店为焦点,悲剧在街边的柜台旁产生。
鲁迅为孔乙己塑造的四座铜像鲁迅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在众多相关的人物身上,整理出一些跟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有关的特点,然后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形象、场景和对话,就因为通过这个结构,这篇只有二千多字的小说才能产生强大的爆炸力。
我读《孔乙己》,首先是感触到它的视觉形象特别强烈。
鲁迅把孔乙己复杂的一生,把原来应该运用的叙述文字,节缩、提炼成一座座雕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发生在“鲁镇”上的故事
关于“鲁镇往事”
“鲁镇”――一个极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名称,它是鲁迅大多数小说发生的背景城市,是鲁迅生长的故乡的一个“别称”。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知道,这个剧目一定跟鲁迅有关。
其实确切地说,是跟鲁迅的作品有关。
2003年,我们第一次认识吉尔莫•史密斯剧团是因为他们的《短打契诃夫》,他们将契诃夫的五个短篇小说串联起来,用形体诉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的《鲁镇往事》是由鲁迅的六个短篇作品串联而成的,其中有鲁迅的小说、散文,还有杂文。
为何是鲁迅?
当吉尔莫•史密斯想到与我们合作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双方都关心的问题。
老夫妻俩看了《聊斋志异》、《警世通言》、《三言二拍》等不下千个的中国故事。
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决定选择了鲁迅的作品。
这是因为,鲁迅
和契诃夫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曾经从过医,后来又都从了文。
契诃夫是俄国的文学巨匠,鲁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
契诃夫作品反映的都是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而鲁迅也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小人物的身上。
他们创造了“契诃夫的奇迹”,相信也能制造出“鲁迅的惊喜”。
6个故事
选择什么故事,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鲁迅所有的作品加起来也有两三百部。
中国人说到鲁迅作品,耳熟能详的无非是:《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狂人日记》、《社戏》,就是那几个在学校里经过无数次分析和测试的作品。
但是对于吉尔莫夫妇来说,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根本不存在,他们需要的是可以“用身体表现”的故事。
与其说故事是挑出来的,不如说故事是经演员们一个个试演后决定的。
热闹的场面,比如结婚、葬礼、过年、佛事等这些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场面是他们的首选,所以有着过年描写的《祝福》和葬礼描写的《孤独者》成了他们的首选,我们几乎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尝试排练《孤独者》,但是因为这个故事后半段几乎没有任何调度,大家完全走在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导演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而与此同时,有着关于中国“地狱”描写的《智识即罪恶》取而代之了。
另外,
赋予明显特征的“角色”比如动物、孩子,也是他们挑选故事的重要因素。
学小丑表演出生的吉尔莫夫妇,对于动物的模仿大家早就在《短打契诃夫》里的《卡什坦卡》领教过了。
所以《孔乙己》、《猫、狗、鼠》、《阿长与山海经》、《风筝》、《乞求者》、《死后》、《一件小事》也入选了,经过演员们的尝试之后,我们最终选定的六个故事是:
《一件小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黄包车夫撞了老太太,他没有躲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这是一件小事,与国家大事相比起来肯定微不足道。
可是“国家大事”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迹”,而这件小
事却“把我从坏脾气里拖开”。
这是让我有所感悟的“一件
小事”。
《猫、狗、鼠》和《阿长与山海经》
“我”小时候曾经养过一只小“隐鼠”,它给“我”的
生活带去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老鼠却被“我”的保姆长妈妈无意弄死,并且她还骗“我”说是猫吃掉的。
“我”因此很
长一段时间不喜欢猫。
后来得知真相的时候,也曾一度讨厌长妈妈。
但是也就是这个有着许多坏习惯的长妈妈,却给“我”带回来了一套重要的书――《山海经》。
至此,“我”的生活与书再也没有离开过……
《智识即罪恶》
智识,就是智慧和知识。
有了智识究竟是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这个世界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方式来考虑这个问题?是用智识还
是用其它?
《孔乙己》
他,孔乙己。
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饿得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
他是迂腐的,却也是善良的。
他动辄“之乎者也”,却
也真心实意地教小伙计如何写字,他的善良为他赢得了同情。
这个人的一生是可悲而又可怜的。
他的人生经历里离不开笑。
其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
他穷困潦倒的苦相,正是他精神无所寄托的表现。
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声中自我解嘲,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
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
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否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彻底崩溃后的结果。
孔乙己的人生经历离不开笑:短衣帮的笑,掌柜的笑,小孩的笑。
在哄笑声中出场,又在哄笑声中死去。
正是在这些笑声中,孔乙己一步步地与人们疏远,他走向了孤独。
《祝福》
祥林嫂,一个在祝福大典中死去的女人。
族权,不允许守节;夫权,却又要她守节;神权、政权要惩罚祥林嫂不守节。
这深入骨髓的苦楚,使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可她还在抗争:她不甘于受婆家虐待,逃跑出来到鲁镇做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争得做人的资格;她不甘于被人强逼改嫁,用生命来抗婚。
在逼嫁的路上,她不但又哭又闹,拜堂时还用头撞香案角企图自杀。
虽然没有死,但也撞到头破血流,结果在额头上留下了一个“大家以为耻辱”的伤疤;她不甘于百般受人歧视,捐门槛以“赎罪”;她也不甘于死后受阎王惩处,临死时怀疑灵魂的有无。
她的一生是苦苦挣扎的一生,其结果,却被地主阶级诬蔑为“谬种”,可也正是这个“谬种”,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
如何用身体说话
这是一种我们所不熟悉的完全有别于布莱希特的表演
方式,说的简单点就是讲故事的,而非只为了逗观众笑的小丑表演。
他们着眼于“画面”表现,比如:有两只狼蹲在后头,一个小孩子和一篮豆在前头,他们根本不需要说任何台词,只需要表现狼的特征和孩子的特征,大家就自然而然能想到这个就是阿毛和狼,这个故事就是《祝福》。
就六个演员,他们可以用身体搭出佛堂、森林、小溪等场景,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台上七十二变,既是主角也是配角,一会儿是村子里帮忙找孩子的大伯,一会儿又是隔壁来讨豆吃的孩子,一会儿又成了“我”泄愤的对象――猫,一会儿又成了《山海经》里神奇的各种“怪兽”;他们就是这样用他们的身体告诉你他们想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就在你猜他们在做什么的时候,一种乐趣涌上心头。
制作人:考林•麦因泰尔、喻荣军
执行制作人:张?O?O
导演:迪安•吉尔莫、米歇尔•史密斯
演员:迪安•吉尔莫、米歇尔•史密斯、亚当•保罗扎、郑萍、郭洪波、王杨美子
演出时间:2007年5月23日-6月3日
演出地点:戏剧沙龙(安福路288号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