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殊情况。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2. 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 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的推导。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和规律。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形象地展示互感和自感的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五、教学内容1. 互感与自感的概念介绍。

2. 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推导。

3. 互感与自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复习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提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有没有特殊情况?二、互感与自感概念的引入(10分钟)1. 讲解互感的概念:当两个导体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导体的电流变化会在另一个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 讲解自感的概念:导体自身的电流变化在自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三、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10分钟)1. 推导互感的大小计算公式:M = μ₀N₁N₂L / (2 π f l),其中M为互感系数,N₁和N₂为两个线圈的匝数,L为线圈的自感系数,f为交流电的频率,l为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

2. 推导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L = μ₀N²/ l,其中L为自感系数,N为线圈的匝数,l为线圈的长度。

四、互感与自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互感在变压器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自感在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互感与自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互感、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3.了解自感电动势大小的计算式,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能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互感、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

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3.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4.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新课师:先观察一个实验,小线圈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大线圈和交流电源组成回路,两个回路之间是相互绝缘的,当接通电源,将小线圈放在大线圈附近时,大家预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生:小灯泡会亮。

师: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有没有同学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呢?学生可以讨论,然后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解释。

结合学生的解释,进而总结。

师:在小线圈里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必然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上述这种现象我们就叫做互感现象。

让学生归纳出什么是互感现象。

二、新课教学(一)互感现象给出互感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高中物理_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2)知道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3)能够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4)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5)了解自感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2.科学思维、实验探究通过三个自感实验的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3.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演示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物理知识的奥秘。

(2)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3)通过了解互感和自感的应用和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教学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教学难点】运用自感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演示实验:我们先做一个类似于法拉第想当年的线圈实验。

这是两个线圈,数字之比表示匝数之比。

这是闭合铁芯,由绝缘的硅钢片叠加而成。

现在我把线圈套在闭合铁芯上,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蓝色线圈与灯泡组成闭合回路,红色线圈与开关、电源接在一起。

闭合铁芯使绝大部分磁感线集中在铁芯内部,贯穿两个线圈。

注意啊,小灯泡并没有用导线与电源直接相连,而是用线圈套在闭合铁芯上。

下面请一个同学上台配合一下,帮助老师检查一下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并闭合开关。

学生活动:一学生上台检查一下电路连接并闭合开关;其他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与电源直接相连的小灯泡亮了呢?能量从何而来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互感和自感。

二、新课教学㈠探究互感现象教师启发:其实这也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你能解释吗?为什么小灯泡亮了?学生回答:红色的线圈与电源相连,电流激发的磁感线通过闭合铁芯穿过蓝色的线圈,因为连接的是交流电源,电流大小和方向时刻变化,所以磁场、磁通量变化,在蓝色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小灯泡就亮了。

教师引出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及特点;2. 互感和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 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互感和自感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定义:互感指两个或多个线圈共用一个铁芯时,其中一个线圈中的电流改变时,将在其他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自感指线圈自身电流变化时感应出自身电动势。

2. 引导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特点:互感是由于磁场的传递而产生的;自感是由于电流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

三、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互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互感系数:M = k * √(L1 * L2);- 互感的计算:M = |M1 - M2|。

2. 讲解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自感系数:L = k * n² * A / l;- 自感的计算:L = μ₀ * N² * A / l。

3. 进行计算实例的演示和解析。

四、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互感的实际应用:- 变压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电动机和发电机原理。

2. 自感的实际应用:- 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打火线圈的原理和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2. 展望互感和自感在未来的应用领域。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还有哪些?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互感和自感的实物、电路图等相关材料。

教学评估:1. 指导学生完成互感和自感的计算题;2. 班级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

3. 提问学生互感和自感的定义、特点和计算公式。

教学拓展:1. 学生可通过参观实验室或科技馆,了解实际应用中的互感和自感设备;2.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 4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

《第二章 4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互感与自感的观点。

2. 掌握互感与自感的基本定律。

3. 能够应用互感与自感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互感与自感的观点,掌握互感与自感的基本定律。

2. 教学难点:应用互感与自感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演示电源、灯泡、线圈、电线等物理实验器械。

2. 制作PPT,包含图片、动画和相关问题。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互感和自感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讨论。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水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观点,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影响因素,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 引入:起首,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引入互感和自感的观点。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观点。

2. 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观点:在引入实验后,我将详细诠释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观点。

通过诠释磁场和电场的变化如何导致电流的产生,帮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原因。

3. 分析影响互感和自感的因素:在此阶段,我将讨论影响互感和自感的主要因素,包括线圈的形状、匝数、电流的变化速度等。

通过这些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同的设备会产生不同的互感或自感。

4.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诠释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这些案例将帮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如何在实际设备中发挥作用。

5. 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互感和自感,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互感和自感是如何在实际设备中产生的。

6. 小组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互感和自感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互感和自感的观点。

7. 总结与反馈:最后,我将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互感现象:介绍互感的概念,解释互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互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自感现象:介绍自感的概念,解释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3. 互感和自感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4.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互感和自感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互感现象:简要介绍互感的概念,解释互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互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讲解自感现象:简要介绍自感的概念,解释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4. 互感和自感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5.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互感和自感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互感和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互感和自感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

2. 实验器材:准备互感和自感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线圈、电流表、电压表等。

高中物理_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及对学生行为期望知识点及预设问题(一)互感现象(二) 自感现象1.定义: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但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2.互感电动势:3.应用:如变压器等,在电工技术中及电子技术中常见应用防止:当互感影响电路正常工作时,要减少互感,要设法减小电路间的互感现象。

例如在电路板的刻制时就要设法减小电路间的互感现象。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实验电路如图。

问:开关接通时,可以看到,灯泡2立即,而灯泡1是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问:为什么自感电动势不是使灯泡1突然变得很亮,而是使它慢慢变亮呢?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迅速断开开关,可以看到灯泡。

如果看到灯泡闪亮一下,思考需要什么条件?1.定义:由于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自感电动势:在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特点:自感电动势总是导体中原来电流的的。

3.应用:日光灯、电动机等设备中。

说出互感电动势的概念了解请阅读教材22页“自感现象”了解、讨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请阅读教材23页“思考与讨论”讨论并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给出结论。

请阅读教材24页:如何防止断电时,开关处电火花问题(了解)三:经典题例:例1、关于自感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 、自感电动总是阻碍原来电流变化的;B 、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较大的其自感系数一定较大;C 、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越大时,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也越大;D 、感应电流一定和原电流方向相反。

例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 是一带铁芯的线圈,R 为电阻。

两条支路的直流电阻相等。

那么在接通和断开电键的瞬间,两电流表的读数I 1、I 2的大小关系是:A 、接通时I 1<I 2,断开时I 1>I 2;B 、接通时I 1<I 2,断开时I 1=I 2;C 、接通时I 1>I 2,断开时I 1<I 2;D 、接通时I 1=I 2,断开时I 1<I 2。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感:(1)互感的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互感的大小计算: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的大小与两个线圈的匝数、距离以及电流变化率有关。

2. 自感:(1)自感的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该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

(2)自感的大小计算: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形状以及电流变化率有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

2. 难点:互感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2. 讲解互感:讲解互感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给出互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3. 实验演示:进行互感实验,让学生观察互感现象,加深对互感的理解。

4. 讲解自感:讲解自感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给出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5. 实验演示:进行自感实验,让学生观察自感现象,加深对自感的理解。

6. 例题讲解:运用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互感和自感的相关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互感和自感的重要性和应用。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互感和自感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感与自感的定义2. 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3. 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互感与自感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互感与自感的基本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互感与自感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互感与自感现象。

2. 讲解互感与自感的定义,解释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互感与自感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组织学生讨论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成果。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互感与自感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互感与自感大小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互感与自感知识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高中物理》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互感与自感实验装置。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互感与自感现象和原理。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互感与自感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讲解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3. 第三课时:进行互感与自感实验,观察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2 4.6《互感和自感》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2  4.6《互感和自感》教案

互感和自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互感和自感现象.(2)能够利用电磁感应有关规律分析断电、通电时自感现象的原因.(3)能说出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自感系数的单位及其决定因素.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讨论和体验,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具备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2)通过分析电路结构和实验探究,体会比较研究这一物理学常用的重要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种现象,体验特殊现象的普遍性.(2)领悟科学家对科学执着和对名利淡泊的科学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1.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2.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教学准备电磁炉、线圈、小灯泡、MP4、音箱、互感现象演示仪、自感现象演示仪、电池、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演示实验为先导,引导学生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运用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实质;以分组讨论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以电脑和传感器为手段,得到准确的I-t图象,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引入新课[事件1]教学任务:学习互感的概念,为后面变压器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生活动:实验导入:演示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现象,重走法拉第的发现之路。

引入新课:经历前辈科学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看到的现象。

【演示】两个线圈共用同一个铁芯(选用可拆分变压器做演示实验),一个线圈与直流电源、开关串联,另一个线圈与电流表串联(如图)。

当闭合或断开开关时,电流表中都有电流通过,请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象:当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瞬间,电流表有示数。

结论: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

在互感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互感电动势。

互感现象可以使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尽管两个线圈之间没有导线相连。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互感与自感》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流程内容目的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引入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高的电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同时设下悬疑为自感、互感埋下伏笔。

得还需要什么器材?怎么做?有没有办法让其亮度变化?实验结果:3.分享学习成果,展示图片:让学生主动参与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列举变压器、磁性天线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觉到互感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互感实现了能量和信息的传递缅怀伟大的科学家,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对法拉第、亨利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社会的高贵精神涌现敬佩情怀。

点燃学生激情,将实验推向高潮,同时过渡到自感现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通电自感实验演示:实验使原理的分析让理《互感和自感》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和磁场的能量三个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才学习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具体运用的两个实例。

因此,对互感、自感现象的研究,既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互感、自感现象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当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本校具备完善的实验设施与条件,有优越的多媒体和网络。

《互感与自感》效果分析新课引入激发兴趣,并且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收获,悄然无声中进行了学习目标的渗透.学生经过小组探究,通过展示和评价,提升了研究、探索、交流的能力。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 掌握自感和互感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自感和互感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自感和互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难点:自感和互感的数学表达和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1. 自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互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自感和互感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实验或教学视频展示一个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现象,引出自感和互感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自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互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自感和互感的关系和区别。

三、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一些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自感和互感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实验探究(20分钟)
让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自感和互感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实效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五、应用练习(15分钟)
通过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自感和互感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解题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自感和互感的理解。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自感和互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应用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物理_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互感与自感》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流程内容目的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引入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高的电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同时设下悬疑为自感、互感埋下伏笔。

得还需要什么器材?怎么做?有没有办法让其亮度变化?实验结果:3.分享学习成果,展示图片:让学生主动参与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列举变压器、磁性天线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觉到互感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互感实现了能量和信息的传递缅怀伟大的科学家,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对法拉第、亨利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社会的高贵精神涌现敬佩情怀。

点燃学生激情,将实验推向高潮,同时过渡到自感现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通电自感实验演示:实验使原理的分析让理《互感和自感》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和磁场的能量三个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才学习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具体运用的两个实例。

因此,对互感、自感现象的研究,既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互感、自感现象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当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本校具备完善的实验设施与条件,有优越的多媒体和网络。

《互感与自感》效果分析新课引入激发兴趣,并且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收获,悄然无声中进行了学习目标的渗透.学生经过小组探究,通过展示和评价,提升了研究、探索、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的方式,发展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互感与自感的概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2.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互感的概念和原理;2.自感的概念和原理;3.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磁现象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平时接触到哪些与电磁现象相关的场景?第二步:知识讲解1.介绍互感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图示、实例等简单方式让学生理解;2.介绍自感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图示、实例等简单方式让学生理解;3.通过实例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异同。

第三步: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配备互感器和自感器两种实验器材;2.实验内容:a.用互感器制作变压器,观察其互感效应;b.用自感器制作电容器,观察其自感效应;c.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四步:实验分析1.汇总各组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2.通过数据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互感和自感的特点和应用。

第五步:讨论和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例如变压器、电路设计等;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步:展示和总结1.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各组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2.总结互感与自感的概念、原理及应用,并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资源1.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磁现象的特点;2.互感器和自感器等实验器材;3.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实验步骤介绍。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2.收集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3.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积极程度;4.学生展示和总结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互感和自感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拓展思维;2.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性问题,加深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

通过此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辨能力。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互感和自感的概念;2.培养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真正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组织实验和讨论。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铜线、铁丝、电源、导线、小灯泡、电磁铁等;2.实验装置:电路实验台;3.实验记录表格;4.教学PPT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用比喻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自感的概念:“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铁磁性的物体接近磁铁时会被吸引?”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2.教师介绍互感的概念,以及互感和自感之间的关系。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电磁铁的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线圈,然后通电,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初步分析。

第三步:结果讨论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2.教师提供指导,澄清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混淆点,并引导学生探索互感和自感的关系。

第四步:概念总结1.教师总结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并进行概念的解释;2.学生进行笔记记录,同时教师呈现相关的教学PPT和课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五步:应用拓展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感和自感的应用拓展,例如:变压器、电感等;2.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展示应用拓展的结果和观点。

第六步:实验设计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例如:设计一个电磁铁、圆形线圈和直线线圈的互感实验;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然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展示。

1.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与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馈;2.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和意见建议。

教学延伸:1.教师可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学习成果;2.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例如:电感的量化研究等。

教学评价和反馈: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的实验表现和讨论贡献进行评价;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个人总结,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3.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

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推荐5篇)

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推荐5篇)

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2013214238 张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想先,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学习,了解物理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三、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现象。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演示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互感现象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感生电场,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另一个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于是产生感应电动势。

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互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因此,互感现象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_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互感和自感【教学目标】1、能解释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原因.2.观察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现象,能说出自感现象中自感电动势的作用.3.理解自感系数和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4、了解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教学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教学难点】1、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2、通、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现象解释【教学方法】利用“触电”实验,人人参与,切身体验触电的感觉,强化实验与平常认知的冲突。

演示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通过分析实验电路和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电磁感应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再利用电路中的并联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重点、排除难点。

通过演示日光灯启动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学可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精神【教学手段】镇流器锂电池通、断电自感演示装置,电池四节(带电池盒),导线若干,自制日光灯启动【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利用镇流器和锂电池让学生亲身体会断电自感,引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学习目标。

二、新课教学1、互感现象(1)、基本概念:①互感:互感现象:③互感电动势:小结:互感现象不仅发生与绕在同一铁芯上的两个互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线圈之间,而且可以发生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问题情景:(互感中的能量)另一电路中能量从哪儿来的?小结: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电路传到另一个电路。

(3)、互感的应用和防止:2、自感现象(1)问题情景:触电实验中只有一个线圈,怎么会有触电感觉,原因是什么?(2)演示实验:实验1出示自感演示器,通电自感。

提出问题:闭合S瞬间,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做预测,然后进行实验。

(实验前事先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和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准备好实验)。

开始做实验,闭合开关S,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在闭合开关S瞬间,灯A2立刻正常发光,A1比A2迟一段时间才正常发光。

学思考现象原因。

请学生分析现象原因。

总结:由于线圈L自身的磁通量增加,而产生了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总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既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故通过A1的电流不能立即增大,灯A1的亮度只能慢慢增加,最终与A2相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自感和互感”是人教版选修3-2第4章《电磁感应》第6节的内容,两者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个重要实例,本质上都是由于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经历必要的认知过程,尝试利用“延迟判断”的探究教学策略,适当改进演示实验,变陈述性问题为设计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过程,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互感”的教学,采用“电磁炉”和“MP4”两个实验从能量和信息两个角度引出互感及其应用,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积极性。

2.对于“自感”的教学,采用“积木式”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问题的展开,逐步“装备”其实验装置,让学生在质疑、猜测和不断探究中了解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二、前期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和磁场的能量三个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才学习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具体运用的两个实例。

因此,对互感、自感现象的研究,既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互感、自感现象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当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本校具备完善的实验设施与条件,有优越的多媒体和网络。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

2.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互感和自感现象。

(2)能够利用电磁感应有关规律分析断电、通电时自感现象的原因。

(3)能说出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影响因素、自感系数的单位及其决定因素。

(4)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的原理应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讨论和体验,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具备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分析电路结构和实验探究,体会比较研究这一物理学常用的重要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1)认识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种现象,体验特殊现象的普遍性。

(2)领悟科学家对科学执着和对名利的淡漠的科学献身精神。

四、教学准备电磁炉、线圈、小灯泡、MP4、音箱、自制自感现象演示仪、电流传感器以及干电池、导线、小线圈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1.互感现象将一个与小灯泡连接的自制线圈放到一块绝缘毛巾上(内有电磁炉),如图1,发现小灯泡发光了。

针对这一实验提出问题:两个线圈没有直接用导线相连,为什么当电磁炉中大线圈电流变化时,与小线圈相连的小灯泡会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提出互感概念,并指出互感就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

提出问题:不直接用导线与MP4连接,能否利用互感知识让音箱响起MP4中动听的歌曲呢?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器材?怎么做?有没有办法让声音变响(变轻)?将MP4与一个线圈相连,音箱与另一线圈相连,如图2,音箱果然传出了好听的歌曲,当手持MP4回路靠近和远离音箱回路时,声音会变响(变轻)。

让学生主动参与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列举变压器、磁性天线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觉到互感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互感实现了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2.自感现象为了让实验电路的结构及实验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清楚地展示,从互感中拆除一个线圈后的原始电路讲起,先理论分析通电时是否存在电磁感应,再设计实验电路进行验证,然后通过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讨论并改进实验电路,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从而引出自感的概念,断电自感的教学也用类似方法。

最后,借助传感器更加准确直观地反映实验规律。

整个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1)通电自感①提出猜想问:互感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A线圈中电流的变化引起B线圈中产生电磁感应现象,那么,如果拿掉其中一个线圈,另一个线圈自身还会出现电磁感应现象吗?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得出:自身电流变化→线圈自身内部磁场变化→线圈自身内部磁通量变化→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②设计电路能否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呢?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电路让我们能观察到这个线圈的电磁感应现象呢?选择什么测量器材更便于我们观测?引导学生根据上述的问题得出需要接入一个更直观反映电流变化的器件──小灯泡,根据它的亮度变化来反映电流的变化。

③激发思维要让电流变化不难,比如将开关闭合(方便且变化明显),你认为通电瞬间可能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小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是瞬间变亮还是逐渐变亮呢?你做出这种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启发学生利用楞次定律去分析,引发思维冲突。

④改进电路从实验中看到延迟现象了吗?为什么?大家分析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线圈中到底有没有电磁感应现象?当我们相信理论分析应该没问题时,那是不是延迟的时间太短,我们肉眼观察不出来呢?应该怎么办呢?你觉得应该通过什么办法来改进实验?利用生活中赛跑的实例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改进为如图4实验电路。

⑤解释现象利用楞次定律分析,强调线圈此时相当于一个电源,正是线圈的这种阻碍作用,延迟A灯变亮的时间。

⑥得出概念指出自感也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

(2)断电自感①预测现象问:线圈中电流增大时,会产生自感电动势,那么线圈中电流减小时,又会怎么样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是否也能用实验的方法得到证实呢?要达到电流减小的目的,只需要断开开关,此时从电路结构上看,A、B两灯组成一个回路,当电流减小时,如果线圈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势必将阻碍电流的减小,你能预测一下断电瞬间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吗?两灯是一起瞬间熄灭还是一起延迟熄灭呢?引导学生利用楞次定律去分析,为再次引发思维冲突做准备。

②改进电路我们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小灯泡熄灭真的没有出现延迟吗?是不是我们观察的方法有缺陷,如何改进实验电路让我们能观察到更明显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电路结构,综合考虑(构成回路又安全)想到将A灯移到导线回路,与线圈一起并联在电源两端的改进实验电路如图5。

③解释现象A灯出现了“闪亮”说明什么?既然与开关已经断开,为什么通过A灯的电流能比原先还要亮呢?到底谁在起作用呢?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阻碍电流的减小,起到让A灯延迟熄灭的作用。

闪亮恰好说明延迟。

哪位同学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楞次定律分析,强调线圈此时相当于一个电源,正是线圈中产生的这种阻碍作用,延迟A灯熄灭的时间。

④引出新知既然与电源已经断绝关系,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灯泡出现闪亮,延迟熄灭,那么这个能量从哪里来呢?引导能量很可能储存于磁场中(磁场能),开关断开时,线圈中的电流从有到无,其中的磁场也是从有到无,此时线圈充当电源,阻碍电流减少,把磁场中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3)自感电动势及自感系数①规律总结通过实验和分析,发现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会产生自感电动势,那么自感电动势在电路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当原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起到“反抗”作用;当原电流减少时,自感电动势起到“补偿”作用,总结得到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

启发学生“线圈不允许通过它的电流发生突变”,这一点有点像力学中物体的“惯性。

并强调“阻碍”不是“阻止”,增加的最终还是得增加,减少的最终还是要减少,自感电动势延缓了电流变化的时间,体现了它“赖皮”的特性。

②理论探究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对于给定的线圈回路(面积不变),磁通量的变化是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的,而磁场变化又是由于电流变化而变化,得到。

③自主学习自感系数大小的物理意义、决定因素、单位及科学家亨利的介绍。

(4)用传感器研究自感现象启发学生知道通过灯泡亮度的变化定性地来研究自感现象,但是不能准确地反映这一短暂过程中的电流大小如何变化、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变化,通过借助传感器可以准确直观地反映电流大小和方向变化的规律。

为了方便比较,将流过电阻和线圈的电流变化图像显示到同一幅i-t图中如图6。

针对图像讨论相关问题:①比较分析通电时、稳定后、断电时的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解释。

②体会到借助传感器我们可以将断电时没有明显观察到的自感现象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

③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稳定后比较流过线圈和变阻器的电流关系,观察并解释开关断开瞬间图像的特征。

可以解释出现“闪亮”的原因。

(5)体验自感依据所学的自感知识,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擦出电火花实验和体验电击感如图7,启发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现象想象生活中关于自感的应用和防止。

(煤气灶的电子点火器,日光灯中的镇流器,油浸开关,绕线电阻的双线绕法)3.课堂小结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个实例──互感和自感,知道什么是互感,通过互感实现能量与信息的传递。

知道什么是自感,明确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和大小由自感系数和电流变化快慢共同决定。

但不管互感、自感都是由于变化的磁场所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都可以结合电路结构和利用楞次定律去分析解释。

六、形成性评价1.关于自感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圈中电流恒定不变,自感电动势也不变B.线圈中电流恒定不变,自感电动势为零C.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与原电流方向相反D.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可能与原电流方向相同2.关于自感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相同,线圈越长,自感系数越大B.其他条件相同,线圈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C.其他条件相同,电流变化越快,自感系数越大D.其他条件相同,有铁芯的线圈比没有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大3.如图8是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

铁芯上有两个线圈A和B。

线圈A 跟电源连接,线圈B的两端接在一起,构成一个闭合电路。

在拉开开关S的时候,弹簧K并不能立即将衔铁D拉起,使触头C(连接工作电路)立即离开;而是过一段短时间后触头C才能离开,延时继电器就是这样得名的。

(1)当开关断开后,为什么电磁铁还会继续吸住衔铁一段短时间?(2)如果线圈B不闭合,是否会还会有延时效果?为什么?4.如图9所示,L是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但其自身的电阻较小,则:(1)当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时,A灯泡的亮度将如何变化?(2)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A灯泡的度又将如何变化?(3)做一做图10这个实验以检验你的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