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背诵资料

合集下载

202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202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教育记录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目录0.1.记录0.2.教育记录0.3.测量0.4.教育测量0.5.测验(原则化测验) 0.6.量表0.7.原则化考试1.1.数据1.2.称名变量数据1.3.人工编码数据1.4.次数分布1.5.次数直方图1.6.次数多边形1.7.散点图1.8.线形图1.9.条形图1.1 0.圆形图2.1.集中量数2.2.算术平均数2.3.加权和2.4.加权平均数2.5.中位数2.6.众数2.7.差异量数2.8.离中趋势2.9.平均差2.10.方差2.11.差异系数2.12.地位量数2.13.百分等级3.1.有关3.2.有关系数3.3.积差有关3.4.等级有关3.5.点双列有关4.1.分数4.2.原始分数4.3.导出分数4.4.相对评分分数4.5.绝对评分分数4.6.常模4.7.常模组4.8.发展常模4.9.组内常模4.10.比例智商4.11.原则分数4.12.原则分数常模4.13.线性变换后旳原则分数4.14.离差智商5.1.测验项目难度5.2.项目难度指数5.3.项目辨别度5.4.测验信度5.5.观测分数5.6.真分数5.7.稳定性系数5.8.等值性系数5.9.测量原则误5.10.测验效度5.11.内容效度5.12.表面效度5.13.效标关联效度5.14.效标关联效度验证5.15.效标污染5.16.构造效度6.1.学业成就测验6.2.安顿性测验6.3.形成性测验6.4.诊断性测验6.5.终止性测验6.6.常模参照测验6.7.原则参照测验6.8.原则化成就测验6.9.命题双向细目表6.1O.心理测验6.11.智力测验6.12.能力倾向测验6.1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6.14.学习能力倾向测验6.15.发明力6.16.自陈量表法6.17.投射测验法6.18.情景测验法6.19.评估量表法6.20.人格7.1.随机现象7.2.随机试验7.3.随机变量7.4.频率7.5.概率7.6.必然事件7.7.不也许事件7.8.小概率事件7.9.概率分布7.lO.总体7.11.样本7.12.参数7.13.记录量7.14.抽样分布8.1.小概率事件原理8.2.明显性水平8.3.虚无假设8.4.备择假设8.5.检查记录量8.6.临界值8.7.危机域8.8.I型错误8.9.Ⅱ型错误8.lO.单侧检查8.11.双侧检查8.12.检查敏捷度8.13.方差齐性检查名词解释题答案0.1.记录:对事物某方面旳特性旳量旳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记录。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教育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5*2=30)1、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的理解(13)2、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的理解(14-15)3、散点图(适合描述二元变量之间的关系;右侧倾为正相关;左侧倾为负相关;越近园形;相关程度月低,越近直线相关越高)(70)4、线形图,表示事物发展演变趋势(32-37)5、条形图表示统计量之间数量关系6、圆形图表示统计事项在总体中的比例。

7、集中量数(数据集结的趋势。

代表值:算术平均,中位数、众数)8、差异量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变化幅度的值。

代表值:平均差AD、标准差S)9、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平均数为原X+c,标准差不变。

4210、年级常模的理解9311、效度、信度、(一个测验的质量)难度、区分度(一个题目的质量)的理解p11812、布鲁姆教育目标三个主要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理解16013、情景测验法的理解。

(198)14、对确定事件与概率事件的理解20615、概率的取值范围[0,1],小于0.05或0.01的概率(小概率)16、对正态分布的理解21117、抽样方法的理解21818、对统计假设的理解23519、对单、双侧检验的理解24520、Z检验(2个均数之差),F检验(3个以上均数差异) x2检验(计数数据之差)的理解二、名词解析(3*5=15)1、描述统计:是对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表达4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33、抽样误差(标准误)描述所抽样本特征量数离散程度的指标2274、方差分析: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

2955、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5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分布。

187、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最新-《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版

最新-《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版

《教育统计与测量》知识点重点归纳一、 名词解释1.教育统计 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 量 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算术平均数 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 率 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5.测验设计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 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

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 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

教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自由应答式试题 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连续型变量 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 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正相关 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同质性χ2检验 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对错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 2007年04月14日19:45 雨雪霏霏0203标签:教育统计与测量笔记复习资料教育统计与测量一、名词解释1、差异量数: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集中量数相反,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

包括:两极差、平均差、标准差。

2、描述统计:讲述对从大量观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以描述事物的典型性、波动范围以及相互关系,提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内部规律。

3、质量相关:指比列变量中一列变量按事物的某一属性划分种类,另一列变量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数据时求得的两列变量的相关。

4、题目区分度:指题目有效地区分被测某种心理特质的不同水平的程度,如语文写作能力的高低等。

5、集中量数:是描述一列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它是一组观测值的代表值。

集中量包括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等。

6、测量的信度:一个测验,测同一个事物,多次测验结果一致性程度。

也是测验的稳定性指标。

7、标准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标定某一分数离开团体均数的距离。

公式为:Z= =8、教育心理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数理统计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为教育和心理科学研究提供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工具学科。

9、测验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验能准确地测得其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

10、双侧检验:只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的检验。

11、单侧检验:只强调方向的检验。

12、心理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某种心理品质加以确定的过程。

13、教育测量: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按照教育目标规定的要求(准则)用数字加以确定的过程。

二、填空1、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学专著(《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

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法)。

3、对教育现象用数字进行测量为(教育测量)。

4、随机现象具有(偶然性)、(必然性)。

5、误差通常有(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6、在科研实验中,描述样本情况的一些统计指标称为(统计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背诵资料.doc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背诵资料.doc

对某一现象有关数量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实验设计 ①概率性②二元性③归纳性统计常态法则;小数永存法则;大量惰性原则四、学科性质 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管理的工具、阅读科学文献性质相同的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基本单位或单元. 经常性资料(日常工作记录,统计报表);一时性资料(调查研究、测量研 、实验研究)(准确性、完整性)(顺序分布、等级分布、次数分布)(结构要简单明了;层次清楚,具有逻辑性)(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10.优良集中量的条件:①反应灵敏②严密确定③意义简明,易于理解④容易 计算⑤合代数运算⑥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 1. 教育测量: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 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 特点:①间接性和推断性;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兔性;③测量具有多样性;④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3. 量表(指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①称名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4. 教育评价:指按照一定的测量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的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 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 测量与评价:①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也是一种方法手段。

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 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②区别:A 关注点:测量:数量的多少,评价:价值的高低;B 特点:测量:客观 的过程,评价:主观估计与客观测量的统一;C 复杂程度:测量:教育效果 或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定量、单一,评价:定性与定量、复杂、综合。

7. 类型:①学业成就测验;心理测验;气质类型测验、心理健康状况测验②标准化;非标准化③按测量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安置性测量;形成性 测量;诊断性测量;终结性测量④常模参照测量:在团体中相对地位;标 准/目标参照测量:达到一定标准教育目标;潜力参照测量⑤最佳行为;典 型行为⑥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成就测量;人格测量8. 功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巩固学习成果的必要措施;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1. 信度: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7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7

科目: 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 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 教育统计: 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 测量: 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 教育测量: 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 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 测验(标准化测验):在测量中, 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就是标准化测验, 简称测验。

0.6.量表: 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 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

0.7. 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时, 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 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

1.1.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

1.2.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

简答题答案0.1. 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

(2)含义分别是: ①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 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地揭示出来。

②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方法, 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

0.2. 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2)施测与评分程序;(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

0.3.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 ①间接性;②要抽样进行。

(2)所谓间接性特点,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 不能直接测量, 只有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 施以特定刺激, 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再对之按一定规则, 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

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总结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总结复习资料

欢迎阅读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值。

教育测量定值3、心理量表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据。

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特点。

等的单位。

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 与总次数N 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 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就叫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的联系。

这种联系叫做相关。

直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直线附近分布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分数。

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叫相对评分分数。

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绝对评分分数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

1、什么是结构效度?请举例说明结构效度该如何验证?(1)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2)通过分析这些结构与特质的性质,可以推论出一些假设,然后使用测验来检验这些假设,从而从一个方面验证了测验的结构效度。

如智力在成年人以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因此,这一时期智力测验的分数也应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2、什么是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如何防止效标污染?(1)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是效标关联效度的两种类型;若能同时取得,经验证的测验正确性叫预测效度;若需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取得,经验证的测验正确性叫预测效度。

(2)效标污染是指校标测量值的评定,受到测验分数值得信息的影响;防止效标污染的一个方法是,使效标测量值的评定者不了解测验实测值的信息;如在确定高考预测效度时,用大学一年级的评定成绩作为校标,则应在评定教师不知道高考成绩的情况下取得大学一年级的评定成绩。

3、为什么百分等级分数不是等单位量度?其使用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因为在教育或心理测验中,测验分数的分布几乎都是正态分布,即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

这样,使得位于分数分布两端的两个百分等级的差对应的原始分数的差与中间两个百分等级对应的原始分数的差不相等,如第1个百分等级与第2个百分等级的差值比第50与第51个百分等级的差值大。

百分等级在分数分布的不同位置夸大或缩小了原始分数的差异。

除非测验分数是均匀分布,即其分布曲线是一条平等横轴的直线,才可能使百分等级的单位等距,但这在现实的测量所得分数中不存在。

(2)局限性:百分等级的局限性在于它不是一个等单位的量度,因此它不具有可加性,不能进行累加求和或求平均。

4、什么是项目区分度?如何用测验内部标准法来确定项目区分度?答:项目区分度就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的能力的量度,它是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说明的正是项目对测验目的来说的有效性程度。

人们一般对测验项目作性能分析,常都采用这种较为方便的测验内部标准的方法,即去求取各个项目被试的题分与测验总分的相关。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CAL-«NGHAP(2020YEAR-YICAI)」INGBIAN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统计:对事物某方浙特性的虽的取值从总休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备种现象虽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匸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C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讣算刻训数据分布特征与变虽相依关系的统il•虽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來,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讣的核心内容。

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木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讣提供的理论和方法,來对总体的数址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汁和统讣假设检验°按一定规则给对毀在某种性质的址尺上的指定值C教育测址:给所考査研尤的教育对彖.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址尺上的抬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笊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虽化水平最岛.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测验(测验):测虽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祥分数的参照休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木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c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址。

鱼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虽匸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虽: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婆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虽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毀在一定性质的虽尺上的指定值。

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來进行一系列工作。

匸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虽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木身的性质。

数遛:用数址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來源分讣数数据、测址评估数据.人匸编码数据C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虽、顺序变虽.等距变虽、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特点:离散性、变界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女表现为整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观测数据为98、90、70、75、83、80,这组数据的全距是( C )。

A、98B、70C、28D、182、两个行为变量的观测值皆为顺序变量,则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时,宜用(B )。

A、积差相关系数B、等级相关系数C、点双列相关系数D、双列相关系数3、在一批考试分数中,百分等级为76的分数是37分,这意味着比37分高的考生人数占全部考生总数比例是( A )。

A、24%B、37%C、63%D、76%4、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0.34134,试问概率P(Z<-1)的值为( D )。

A、0.84134B、0.65866C、0.34134D、0.158665、投掷一粒骰子,出现“4”点的概率是( A )。

A、1/6B、1/4C、1/2D、16、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B )A、测验内容和测验题型的抽样方案B、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7、面试共有6题并采用放回抽取原则,问两个考生抽取同为B题的概率为( D )。

A、1/6B、1/12C、1/18D、1/368、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A )A、权重B、加权C、标度D、强度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以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C )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10、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C )。

A 、不是同一批被试B 、计算误差大小C 、不是同一份测验D 、计算方法 11、积差相关系数的创立者是( A )。

A 、皮尔逊B 、斯皮尔曼C 、达尔文D 、高尔顿12、已知1X =5,2X =6,3X =7,4X =3,5X =4则∑=42i Xi 等于(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统计:对某一现象有关数量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2.分类: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
3.内容: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实验设计
4.特性:①概率性②二元性③归纳性
5.原则:统计常态法则;小数永存法则;大量惰性原则四、学科性质
6.意义: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管理的工具、阅读科学文献
7.总体:性质相同的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基本单位或单元.
8.数据:经常性资料(日常工作记录, 统计报表);一时性资料(调查研究、测量研
究、实验研究)(准确性、完整性)(顺序分布、等级分布、次数分布)(结构要简单明了;层次清楚,具有逻辑性) (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10.优良集中量的条件:①反应灵敏②严密确定③意义简明,易于理解④容易
计算⑤合代数运算⑥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
1.教育测量: 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
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特点:①间接性和推断性;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③
测量具有多样性;④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3.量表(指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①称名量表
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
4.教育评价:指按照一定的测量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
系统的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测量与评价:①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也是一种方法手段。

教育
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②区别:A关注点:测量:数量的多少,评价:价值的高低;B特点:测量:客观
的过程,评价:主观估计与客观测量的统一;C复杂程度:测量:教育效果或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定量、单一,评价:定性与定量、复杂、综合。

7.类型:①学业成就测验;心理测验;气质类型测验、心理健康状况测验②标
准化;非标准化③按测量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安置性测量;形成性测量;诊断性测量;终结性测量④常模参照测量:在团体中相对地位;标准/目标参照测量:达到一定标准教育目标;潜力参照测量⑤最佳行为;典型行为⑥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成就测量;人格测量
8.功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巩固学习成果
的必要措施;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1.信度: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
度。

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2.种类:①重测信度:同一测验对同组被试先后两次施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②复本信度:两平行测验对同组被试施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③同质性
信度: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同内容或特性的程度。

3.影响因素:①被试者差异②测验的长度③测验的难度④测验项目的同质性
⑤测验评分的客观性⑥测验时间充裕⑦施测情境良好
4.估计方法:①分半信度:斯皮尔曼-布朗修正公式为:rxx=2rhh /(1+rhh) ②
柯龙巴赫α系数法rxx=(k/(k-1))(1-∑Si2/St2) ③目标/标准参照测验信度的分析方法:百分比一致性指标PA。

1.效度:测验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验实际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

2.特点:①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程度②效度是针对某种特殊的用途
的③对于效度的评价,不能采用二值逻辑的方式④从已有的证据通过推论而得到的,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验证。

3.效度和信度的关系:①定量:效度系数不会大于信度系数的平方根②定性:
效度高,信度一定高;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信度低,效度一定低。

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4.内容效度:一个测验测量到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样本的程度,或者说测验用的试
题作为测验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的程度。

②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成就测验,但是在能力倾向、兴趣、态度等方面的测验中,也需考虑到内容效度的高低。

③逻辑分析法④提高内容效度的方法:分别列出教材内容的各项重点和所要测量的各类学习结果;根据各项教材重点和各类行为改变的相对重要性而决定它们的权重;编制一个命题双向细目表;根据命题双向细目表来编制测验。

5.效标关联效度:①效标:检验测验效度的外在的、客观的标准,即效度的标准。

②效标关联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关联系数来表示测验效度高低
的方法。

③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

④估计方法:相关法(计算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的相关系数);命中率(总、正和负)
6.结构效度:指测验的结果能以心理学的属性解释的程度。

一般用于心理测验。

7.提高效度:①控制系统误差;②精心编制测验量表;③扩充样本的容量、增强
样本的代表性;④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⑤妥善组织测验;⑥适当增加测验长度
1.难度:题目或项目的难度是被试完成题目或项目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能
力测验).
2.难度系数:定量表示被试作答一个题目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的量数,叫题目的难
度系数,也称难度值。

P∈[0,1]
3.计算:①以全体被试得分率为难度系数②极端分组法
4.①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尽可能的区分被试的个别差异,测验结果将被试尽可
能拉开距离,P尽量接近0.5,P∈(0.3,0.7);②目标参照测验:检验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掌握程度;教学质量好,学习效果好,则P~
1.0,P值很大。

教学质量差,学习效果差,则P~0,P值很小。

教学质量
和学习效果是影响标准参照测验难度系数的最直接因素。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来确定测验题目的难度。

1.区分度:题目或项目的区分度是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D∈[-1,1]
2.分析方法:①外在效标法;②内部效标法:实质:题分与总分的相关程度。

3.估计方法:①相关法:计算题目得分与总分相关。

其中积差相关适用于多值计
分题目;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二值计分题目。

②高低分组法:以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特定题目上得分率之差作为衡量区分度的指标。

(0.2以下淘汰;0.2
—0.3 合格题目,可能需加以改进;0.3—0.4 良好;0.4—1 性能颇佳) 4.难度与区分度:①题目难度、区分度与测验信、效度之间关系复杂。

②测验中
题目的总体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测验的总体区分能力降低。

所以一般说来,中等难度的题目应占40—60%。

1.主观性试题(40%):评分受主观影响;做大复杂;题目数少;知识覆盖面窄;
测量目标层次高。

2.标准化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①明确测验的性质和目标②分析测量目标并制
定编题计划③编写试题(类型、数量、记分方法)④题目的试用、分析、筛选(样本、题目的难度、区分度、被试的反应等)⑤集合成测验、编制复本⑥将测验标准化⑦测验的信、效度分析⑧编写测验说明书
3.认知领域:知识: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

领会:包括转化、解释和推
断。

运用:将抽象的概念用于特定的具体的情况。

分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整理分析。

综合:包括“进行独特的交流”、“定制计划和操作步骤”、“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

评价: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的价值及符合准则的程度作定量和定性的判断。

4.注意事项:①题目选择:独立性、有效性、编写格式的统一性、统计指标的适
合性、文字表述准确性、内容的典型性、赋分的合理性;②题量控制:测验的时间、试题的题型、计算与文字书写量、试题的难度、考核内容覆盖面、测验的性质。

5.教师自编测验的特点:①形式灵活、简易快速②内容紧扣大纲及教学内容③
难度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6.用科学原理指导测验编制工作:①深入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②制定恰当的
合格标准③合理使用各种题型④注意总结经验、提高命题技术⑤控制评分误差,防止简单粗糙
1.课业考评:课业考评,是指对学生的课程学业所取得的发展进步进行考核评价。

2.作用:①为学生发展提供较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②有助于评价学生的
发展进步,对教与学双方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调节和促进作用。

③为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创造必要的背景和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发展的动力。

④课业考评在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中扮演了最主要角色。

3.问题:①课业考评指导思想与学校教育理念、目标不相适应,过分强调区分和
选拔功能。

②方法单一,把考试的教育功能简单化,考试的评定功能绝对化。

③课业考评抽象化和表现化。

4.目标:①考试观向发展性评价观的转变。

②重视“掌握性结果”的评价转变既
重视“掌握性结果”又重视“发展性结果”的评价。

③从认知领域转变到涵盖学习结果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领域上来。

④从表征性分数机制到实质性内容机制的转变。

5.内容:①学生个体一般性发展②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能力或技能的发展③思维
技能与品质的发展④研究与学习技能⑤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⑥态度、观念与兴趣的发展⑦欣赏与审美的发展⑧适应与习惯的发展⑨个体独特性发展⑩学生的健康与体能发挥
6.方法:①客观题与主观题评价法②表现性测验评价法③评定量表④同伴评定和
轶事记录评价法⑤档案袋评价法
7.课业成绩评定等级制:绝对评价等级制、相对评价等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